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重叠的形状

重叠的形状

说的甜蜜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重叠的形状

微信扫码分享

重叠的形状(精选5篇)

重叠的形状 篇1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了解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形状来完成美术作品。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重点:能够画出,并设计重叠的形式。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和排列效果。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彩笔、剪刀、彩纸、胶水。2、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展示示范作品并导入  课题师: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了,老师带来了一份凉爽礼物想送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呢?生:师:想知道吗?这份礼物就是一张大贺卡,请看大屏幕(放映幻灯片1):在深蓝色的海底世界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好凉快,好舒服呀。喜欢这个礼物吗? 生:师:非常喜欢呀,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再来看一看,在这张漂亮的贺片里,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凉爽和美丽之外,你还发现什么了吗?生:总结:这条大黄鱼挡住了小红鱼,而这条小紫鱼又挡住了大黄鱼,它们相互重叠了。看来大家善于发现问题的,非常好。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放映幻灯片,引出课题:。2、欣赏图片,讲解课题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呢?生:树叶,飞翔的小鸟,鱼鳞,成排的树林等。师:你认为它们美吗?(美)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平时非常注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一些美的画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放映幻灯片2-6)蔚蓝的天空中,一排大雁在自由地飞翔;校园里小树的叶子正在茂密的生长着;公园池塘的水面上,一朵朵荷花也在争相开放。师:走进大自然,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 师总结:有大雁整齐的美、有树叶随意的美、还有鱼参差不齐的美,总之来说,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进行重叠排列之后,我们的大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美。师:同学们都来思考一下:怎样做就会出现重叠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用老师发给图形卡来摆一摆。生:师:(放映幻灯片7)请同学们共同打开我们今天的知识窗——重叠的解释(1)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2)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  

  二、发展阶段1、多种方法得到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非常棒!那么,在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中,你们喜欢那些图案呢?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在纸上画出来或者剪出来好吗?学生绘画或制作。师: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可爱的小白兔,红红的大苹果,还有胖胖的脚丫子老师也请大家来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图案。师:可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我怎样才能得到许多个这样的形状呢?你们帮帮老师好不好?学生尝试制作方法:(1)剪: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再重复剪出需要的基本形个数;(2)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教师演示各种制作的方法。师:非常谢谢大家教给老师这么多的好方法。2、多种形式的排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有用圆形的重叠连成了一条可爱的小蛇,方形的重叠组成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小朋友的重叠变成了一节活跃的体育课。师:刚才我按照同学们教给老师的方法,制作出这么多个,那我们该怎么排列它们呢?(放映幻灯片)生:师总结:随意的重叠排列,有规律的重叠排列:上下、左右、前后、大小    3、绘画、制作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案,选择多种方法绘画制作,完成一幅的作品。三、展评与整理1、       交流各自的作品和绘画制作的体会,对有一定的认识。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形状来做呢?除了剪、画,你还能想出什么好的方法呢?2、       整理和收拾绘画工具 教学拓展:1、       的拓展2、       方法的拓展:镂印、拓印等都可以制作。3、       寻找生活中同样的小物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作品。

重叠的形状 篇2

  

  课题:

  课时:一课时重叠的形状

  课型:欣赏、造型、表现、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重叠的形状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重叠的形状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重叠的形状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 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 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师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重叠的形状。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的形状。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的形状。(加强重叠的印象)

  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归纳拓展

  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重叠的形状 篇3

  课题:重叠的形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造型、表现、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 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 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师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三、新课教授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加强重叠的印象)

  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归纳拓展

  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重叠的形状 篇4

  重叠的形状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的形状来绘画制作作品。

  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重叠在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用各种方法制作或画出重叠的作品,使学生树立物尽其用的理念。

  教学准备:

  教师:范画、色卡纸、课件。

  学生:包装纸、胶水、剪刀、油画棒、水彩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知道什么是重叠吗?(以两手为例作示范)

  2.(课件欣赏图片)进一步了解重叠的含义。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上面,就会产生重叠。

  3.学生列举:一些在生活中重叠的例子。

  同学们的座次安排、叠罗汉、上楼梯时等等。

  三、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上其他小朋友的画作,了解重叠在绘画中和生活中的应用。

  2.逐幅欣赏分析重叠的种类。

  前后重叠、上下重叠、大小重叠、左右重叠

  3.我是小小魔术师:自己用手头的材料来摆一摆重叠的物体。

  (1)提示学生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范作)。

  (2)请学生谈一谈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怎么做?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1.教师巡视时对学生如何使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指导,让学生慢慢养成按需剪裁的习惯,要尽量巧妙使用每一块剪裁下来的材料。

  2.展评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评讲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

  二、引导阶段

  1.欣赏课本上其他小朋友的优秀画作,了解重叠在绘画中的运用。

  2.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重叠的画面。

  随意的重叠

  有规律地重叠(上下、左右、前后、大小等)

  3.多种方法可以画出重叠的形状。

  先设计一个基本形,剪下,进行重叠排列,逐个画出重叠的形状。

  画一个基本形,再一个一个重叠的画下去。

  画几个基本形,在空白处添加基本形。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时对学生绘画中前后重叠的遮挡关系要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要尽量巧妙的帮助学生理解绘画构图的重要。

  四、课上交流作品

  小组内互相交流展示,并可以给别人的作品提一提建议。

  五、课后扩展

  1.重叠形状的扩展。

  2.方法的扩展:镂空、拓印等都可以制作重叠的形状。

  3.寻找生活中同样的小物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重叠的形状作品了。

重叠的形状 篇5

  重叠的形状

  课时:2课时

  教材简析: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重叠。在本课的内容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对象,发现它们的前后遮挡关系,并且能轻松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理解。

  通过绘制过程渗透三度空间概念,培养和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

  遮挡关系

  教学难点:

  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叠表现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理解。。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材、范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前后景物的遮挡关系,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现象:

  1.一盘水果(端出实物)

  2.教师做站立在讲台后边的动作

  3.请一个小朋友挡在教师的前边站立

  活动二: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遮挡现象”,如果我把它们画成这样就不对了,(出示图片)因为没有了遮挡现象,是不真实的,必须画成下边图中的样子,(出示图片2),出现了遮挡关系也就真实了。

  实物投影仪演示:为了表现遮挡关系,就要先把前边的东西画好,后边的东西露出多少画多少,被遮挡的部分不画,画面就正确了。

  画面上有前有后的东西,前边的东西在较低位置上,后边的东西在画面较高位置上,才能看出远近关系。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画出或用纸剪出动物、人物,进行重叠排列。

  也可画叠罗汉图

  活动四: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讲评优秀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前后景物的遮挡关系。

  展示立体图书或立体贺卡,引发学生兴趣。

  活动二:

  1.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是有前有后,有的还能分出近的景物、中间的景物和远的景物多种层次。这些形象是如何立起来的呢?立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种。

  2.教师像变戏法似的将教具底边折一下,在折出的小边上抹上乳胶,贴在底板纸上,汽车就立起来了。请几个小朋友也这样帮忙折和粘,立体的街景很快出现。

  3.分析立体街景的层次关系:有前后层次就会出现遮挡现象。大家看,前边的汽车折挡住中间汽车的头或尾,这些汽车又遮挡住后边树和楼房的底部,我们既看见了前边的汽车,也看见了远处树和楼房没被遮挡的部分,画面效果很好。

  制作步骤:

  1.用一张8开纸作基础,从中间对折。

  2.在后边里面上用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画出背景处的山、云、太阳或星星、月亮、楼房……

  3.用小块纸画出前面的景物中的平房、树、邮筒、行人,并留出一部分粘贴的纸边。

  4.按照场景,依次粘贴。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活动四: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重叠的形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1158115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