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迪迪医生

迪迪医生

天涯浪子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迪迪医生

微信扫码分享

迪迪医生(精选5篇)

迪迪医生 篇1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迪迪医生

  作者:张洁    (上海市奉贤区解放路幼儿园)

  设计意图:温暖的春季,细菌很容易滋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也接踵而来,这段时间班级中生病和打预防针的孩子渐渐多了。主题《小医生》的大目标是:识别常见的医药用品,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起先许多孩子认为看病就是打针吃药,对医生是如何看病的步骤、过程所知甚少,我们通过创设情景环境模拟小医生和角色游戏的丰富,以暗示或反问的方式设置问题情景,采取“点―面-点”的模式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这方面的经验。例如:先让幼儿先通过回忆医生看病时使用的工具到认识这些医用用品,了解它们的作用,然后面向全体,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比比中积累相关的经验。   3-4岁的小年龄孩子好模仿。平时的榜样和鼓励,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渐渐接受生病了要打针这个事实,继而产生“打针疼痛的时候忍一忍,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情感。同时部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和勇敢情绪也会感染许多的同伴,继而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与此同时,孩子们也知道了如何使自己变成一个健康娃娃,不让自己生病,教师也可以将一些卫生习惯贯穿其中。   故事和小动物形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为了更多的积累了一些看病的经验,和更好的提升与小结现有的生活经验,也针对我班幼儿喜欢翻书、看书的阅读兴趣,教师设计了活动中“看书”这个环节。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生病时要勇敢面对不怕打针和吃药。   2、掌握看图书的正确方法,喜欢跟着老师阅读。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森林背景的立体模型   2、迪迪医生,乌龟爷爷,大象伯伯,小猴弟弟的图片。   3、针筒、鼻子药水、手帕、餐巾纸。   4、《迪迪医生》故事图书(人手一份),每一页的翻书处上都有一个贴有小手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小动物生病了   1、引导语:早上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说森林里的小动物生病了,这下可麻烦了,不能参加森林运动会了。你能给它们想想办法呢?   2、幼儿自由交流办法。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办法并及时表扬。   ★价值取向:   · 每个孩子都有过生病的经验,在活动的一开始以收到小动物生病的电话为切入点,激起孩子关心、保护它们的愿望。   · 在孩子的自由交流中教师引导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例如:马上去医院,打“120”救护电话,请懂的照顾病人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忙等等。3-4岁的小班孩子,在语言的表达上还不是很清晰和完整,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一则可以提升和小结原有的生活经验,二则可以间接指导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听一听——欣赏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语: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发现自己生病了最快最好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马上去看医生。在森林里就住着这么一位白胡子老医生,大家都叫他“迪迪医生”。迪迪医生知道小动物生病了可忙坏了,他正忙给小动物们看病呢!   2、提问:   (1)第一个看病的是乌龟爷爷,他正在发高烧,迪迪医生给它打针,可乌龟爷爷的壳实在太硬,怎么办呢?幼儿交流与讨论。   (2)乌龟爷爷有一个坚硬的壳和一身粗糙的皮肤,打了几针才能打进去。如果你也在乌龟爷爷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价值取向:    · 在这里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要求联系生活经验和借助乌龟打针的情节,让孩子自发的小结:打针是有一点点痛,但忍一忍病就会好了。引导幼儿生病时不怕打针,要做个勇敢的孩子,可稍稍结合表扬目前班级中生病打针勇敢的孩子。理解词语“一声不坑”。   3、第二个看的是大象伯伯,他因为感冒引起了鼻炎,迪迪医生给它滴鼻药水。大象会怎么样?幼儿交流与讨论。   (1)得了鼻炎会觉得怎么样?(鼻子痒痒得很难受、想打喷嚏)   (2)滴了鼻药水感觉会怎么样?(清凉、舒服、)   ★价值取向:   · 引导孩子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鼻子,不做伤害它得动作。籍此扩展到保护自己的身体。   4、最后一个看的是小猴弟弟,他“阿嚏,阿嚏”一连大了好几个喷嚏,迪迪医生给它吃药。小猴弟弟会怎么样?幼儿交流与讨论。   (1)迪迪医生看见小猴子打喷嚏,会对他会说什么话?   (2)我们小朋友是怎么打喷嚏的?   ★价值取向:   ·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是一蹶而就,需要慢慢的积累和成人正确的观察与指导。小年龄的孩子尤其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故事情节和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在大家面前打喷嚏(例如使用手帕、纸巾、用手捂住嘴巴转过身)。   ·  结合早上的晨检看看今天谁带了干净的手帕以及如何正确折叠手帕。   三、看一看,说一说——翻阅图书   1、过渡语:迪迪医生给小动物看病的事情传遍了整个森林,还做成了一本本故事图书。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这本书,一起来学学迪迪医生的本领。   2、(人手一本图书):说说哪页是封面、哪页是封底?指指认认故事的名字――“迪迪医生”。   3、教师和幼儿共同看书,边指边看边讲故事的内容。   ★价值取向:   · 从交流讨论故事情节到完整的听故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摆脱了以往先听后讲的形式,以孩子的参与为主,让孩子自己来想办法说体验,更好的感知。   · 每页书上都有一个小手的标志,集体阅读上以“小手拉小手”的形式,巩固正确的看书方法并个别指导,结合生活环节观察孩子在图书角看书的情况,逐渐养成看书的好习惯。   ·  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指导幼儿翻书的姿势和看书的方法,学习按标志翻书。   四、找一找――延伸活动   找找今天班级里谁没有来园,谁生病了拿了黄牌子,对其表示问候或乐意打电话,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

迪迪医生 篇2

  教学目标:

  1、在看病的游戏情景中初步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发展脉络。

  2、初步理解人们生病了需要看医生,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已经了解看病的基本流程。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乌龟、大象、小猴图片各3张

  重点:,理解故事及词语:第一个、第二个、最后一个、一声不吭。

  难点:了解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过程:

  一、说说生病了

  ——小动物们怎么了,生病了该怎么办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于看病的故事,名字叫做:迪迪医生。

  二、动物来看病

  1、完整欣赏故事,初步建立故事脉络。

  ——发生了什么事?(小动物病倒了)

  ——病倒了怎么办呢?(到迪迪医生那里看病)

  ——最后病好了吗?(病都好了)

  2、再次欣赏故事,进一步丰富故事脉络图

  ——谁第一个来看病?它得了什么病?医生是怎么治疗的?

  ——谁第二个来看病?它得了什么病?医生是怎么治疗的?

  ——谁最后一个来看病?它得了什么病?医生是怎么治疗的?

  小结:乌龟爷爷——发高烧——打针。大象伯伯——鼻炎——滴鼻药水。小猴弟弟——打喷嚏——吃药。

  ——医生给它们打针吃药的时候它们乖不乖?你怎么知道的?(它们一声也不吭)

  3、欣赏动画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三、故事大家讲

  *幼儿根据故事发展脉络初步讲述简单的故事。

迪迪医生 篇3

  四、设计思路:

  温暖的春季,细菌很容易滋生,各种呼吸道疾病也接踵而来,这段时间班级中生病和打预防针的孩子渐渐多了,但是小年龄的孩子往往都很怕打针吃药。3-4岁的小年龄孩子好模仿。平时的榜样和鼓励,能让他们在心理上渐渐接受生病了要打针这个事实,继而产生“打针疼痛的时候忍一忍,要做个勇敢的孩子”的情感。同时部分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和勇敢情绪也会感染许多的同伴,继而体验关心别人的快乐。因此我想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得孩子理解人们生病需要医生治疗才能恢复健康,遇到打针吃药不害怕。

  第一环节:以收到小动物生病的电话为切入点,激起孩子关心、保护它们的愿望。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理解故事,结合故事情节和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勇敢地打针、吃药和在大家面前打喷嚏。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故事,全面了解故事内容。五、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能感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和讲述故事内容。

  2.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了解生病时要勇敢面对不怕打针和吃药。

  六、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 人手一本故事书

  七、活动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环节价值分析

  活动后反思

  一、想一想——小动物生病了

  1.引导语: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哦,大森林里要举办一次运动会了,你们想参加瓦?可是呀,我早上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说森林里的小动物生病了,这下可麻烦了,森林运动会不能照常开了。那怎么办呀?

  小结:你们想的办法真不错,发现生病了我们就得去医院找医生看病。

  以收到小动物生病的电话为切入点,激起孩子关心、保护它们的愿望。

  二、说一说——理解故事

  1.过度语:瞧,谁来了?(医生) 它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迪迪医生。现在我就打电话给小动物们,让他们赶紧去森林医院找迪迪医生看病。

  2.教师假装打电话。

  3.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去医院看病了吗?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拿着书,仔细看看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去森林医院看病了?但是,老师有个要求:

  1)双手接书

  2)用回形针夹住的地方不能看

  3)看好后说说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去森林医院看病了?

  4.自由阅读

  5.你看了书后,发现谁谁去迪迪医生那里去看病了?

  它得了什么病?医生是怎么做的?

  预设:

  1.乌龟看病

  (1)第一个看病的是乌龟爷爷,他正在发高烧,迪迪医生给它打针,可乌龟爷爷的壳实在太硬,怎么办呢?

  (2)乌龟爷爷有一个坚硬的壳和一身粗糙的皮肤,打了几针才能打进去。如果你也在乌龟爷爷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理解词语“一声不坑”。)

  2.大象看病

  (1)第二个看的是大象伯伯,他因为感冒引起了鼻炎,得了鼻炎会觉得怎么样?

  (2)t:看,迪迪医生是怎样给大象伯伯治病的呀?

  小结:鼻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要让鼻子生病,不要让鼻子受到伤害。

  (3)t:大象在看病的时候呀也很勇敢,不哭不闹,不吵不叫,用我们刚刚学会的好听的词怎么说呀?(一声不吭)

  3.小猴看病

  (1)最后一个看的是小猴弟弟,他“阿嚏,阿嚏”一连大了好几个喷嚏,迪迪医生看见小猴子打喷嚏,会对他会说什么话?

  (2)那我们小朋友要怎么打喷嚏的?(例如使用手帕、纸巾、用手捂住嘴巴转过身)

  (学习正确的打喷嚏方法)

  (3)t:迪迪医生会怎样给小猴治病呢?

  小结:果然迪迪医生给他吃了药,小猴也很勇敢,他也一声不吭,把药“啊呜”一口吃了下去。

  5.t:小动物们打了针,吃了药,病很快就好了。他们又能在一起做游戏了。

  自主阅读,理解故事,结合故事情节和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勇敢地打针、吃药和在大家面前打喷嚏。

  三、听一听——整体感知

  1.迪迪医生给小动物看病的事情传遍了整个森林,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听听故事,一起来学学迪迪医生的本领吧。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整体感知故事,全面了解故事内容。

迪迪医生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情境,知道生病要去看医生。

  2、能仔细观察画面,猜猜并说说人物的表情和心理。

  【活动准备】

  课件、医疗器械(针筒、药水、手帕、餐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动物生病了。

  1、(出示图片动物生病)森林里的动物都怎么了呀?(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

  你怎么知道他们感冒了呢?(鼻涕都流出来了)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测)

  2、大胆介绍自己的办法。

  3、教师小结:发现生病了的办法是马上去看医生。

  (价值分析:这里我采用了直接出示图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观察来说说小动物们怎么了,因为图上动物生病的状况是很明显的,同时引导他们说说生病了的小动物是怎么样的,没精打采都不想做游戏,进而引导孩子们想象生病了怎么办,知道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也没有说是什么动物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动物的局部来观察,并能说自己是认为什么动物的理由。)

  二、欣赏故事《迪迪医生》。

  1、(出示迪迪医生图片)迪迪医生长什么样呢?介绍森林里住着一位大名鼎鼎的迪迪医生,他呀正忙着给动物们看病呢!

  2、依次呈现乌龟、大象、小的图片。教师讲故事,幼儿欣赏。

  3、提问:

  乌龟爷爷生了什么病?迪迪医生怎么给他治病的?乌龟爷爷有没有哭?你们会哭吗?

  大象伯伯得了什么病?迪迪医生怎么给他治病的?大象伯伯怎么做的?

  小猴弟弟得了什么病?迪迪医生用什么方法治病的?小猴弟弟怎么做的?

  (价值分析: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观察动物们得了什么病,是怎么样接受治疗的,借助于乌龟不怕打针、小猴不怕吃药、大象不怕滴鼻药水勇敢接受治疗,让孩子知道其实打针、吃药并不害怕只要忍一忍就可以了,同时我也进行了反问“你会哭吗?”孩子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也是鼓励孩子要和动物们一样勇敢。再说道小猴弟弟感冒了戴口罩的时候,我请孩子们讨论了为什么小猴弟弟要戴口罩,告诉孩子们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要带口罩或者用手帕捂住嘴巴。)

  三、我们一起来学学迪迪医生。

  1、拿出小医院里面的医药箱,做医生和病人的游戏。

  2、先请老师当迪迪医生,孩子当病人,然后进行交换。

  (价值分析: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成了一个小游戏,进一步内化生病了要看病说出自己不舒服的地方,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为我们的“角色游戏小医院”积累相关的经验。)

  【活动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通过我的提问和追问让孩子仔细观察图片上动物的特征和表情并加以猜测和想象,我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观察的还是很仔细地并能够讲述出来,但是许多孩子的声音都比较轻显得有点不太自信,所以我通过奖励五角星让孩子用响亮的声音来回答。在说到小猴子不怕吃药的时候,我也进行了反问“你们害怕吃药吗?”从他们回答中,可以看出许多孩子都害怕,因为他们回答的很不自信,所以我用轻轻大拇指的方法鼓励孩子大声地说出“我不怕打针”。

  另外在观察画面的时候孩子们的争议时很多如第一幅图片上的是斑马还是老虎,是长颈鹿还是豹,还有这副图上,着到底是什么呢?结果我们的孩子很厉害都观察出是小猴,还说出来了理由:脸红红的,有黄毛。所以我觉得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应该尽量把孩子推在前面,鼓励孩子细心观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老师不要过快的肯定或者否定孩子的答案,通过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

迪迪医生 篇5

  一、对教材的分析:

  《迪迪医生》是小主题《不怕打针》里面的第二个素材点,根据主题目标主要让孩子知道生病了要去看医生,不怕打针、吃药并了解一些常用的医药用具如听诊器、注射器、药瓶等。

  故事和动物形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在让孩子们观察画面,理解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迪迪医生是怎么样治疗生病的小动物,小动物们又是怎么样接受医生的治疗,从而积累更多的看病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到生病并不可怕,要和小动物们一样勇敢地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恢复健康。同时我也仔细地观察了教材配套的小图书,虽然上面的动物形象有点夸张但是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发现,而且小动物们生病的情境也是易于孩子观察的,如小猴感冒一直打喷嚏,小乌龟发烧了脸蛋红红的头上还冷敷了毛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调动孩子的相关经验来观察和理解。

  二、对孩子的分析

  小班的孩子多数都害怕医生、害怕打针、害怕吃药,所以看病的时候会出现哭闹的现象,不愿意接受治疗。我们首先,在该主题背景下开展了“小医生”的角色游戏,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在心理上渐渐接受生病了要打针这个事实,继而让孩子知道:打针吃药忍一忍就好了做个勇敢的宝宝。其次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如《迪迪医生》里面的乌龟、猴子、大象等不怕打针、吃药、勇敢就医的正面例子来鼓励和激励宝宝和他们一样做一不怕打针、吃药的勇敢宝宝,知道生病了要积极接受治疗。

  活动目标:

  1、  感知故事情境,知道生病要去看医生。

  2、  能仔细观察画面,猜猜并说说人物的表情和心理。

  活动准备:

  课件、  医疗器械(针筒、药水、手帕、餐巾纸等)

  活动重点:知道生病要去看医生,愿意接受治疗。

  活动难点:仔细观察画面说说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和心理。

  活动过程:

  一、动物生病了

  1、(出示图片动物生病)森林里的动物都怎么了呀?(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

  你怎么知道他们感冒了呢?(鼻涕都流出来了)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根据动物局部特征猜测)

  2、大胆介绍自己的办法。

  3、教师小结:发现生病了最好的办法是马上去看医生。

  价值分析:

  这里我采用了直接出示图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及观察来说说小动物们怎么了,因为图上动物生病的状况是很明显的,同时引导他们说说生病了的小动物是怎么样的,没精打采都不想做游戏,进而引导孩子们想象生病了怎么办,知道接受治疗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也没有说是什么动物让孩子们自己根据动物的局部来观察,并能说自己是认为什么动物的理由。

  二、欣赏故事《迪迪医生》

  1、(出示迪迪医生图片)迪迪医生长什么样呢?介绍森林里住着一位大名鼎鼎的迪迪医生,他呀正忙着给动物们看病呢!

  2、依次呈现乌龟、大象、小猴的图片。教师讲故事,幼儿欣赏。

  3、提问:

  乌龟爷爷生了什么病?迪迪医生怎么给他治病的?乌龟爷爷有没有哭?你们会哭    吗?

  大象伯伯得了什么病?迪迪医生怎么给他治病的?大象伯伯怎么做的?

  小猴弟弟得了什么病?迪迪医生用什么方法治病的?小猴弟弟怎么做的?

  价值分析: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观察动物们得了什么病,是怎么样接受治疗的,借助于乌龟不怕打针、小猴不怕吃药、大象不怕滴鼻药水勇敢接受治疗,让孩子知道其实打针、吃药并不害怕只要忍一忍就可以了,同时我也进行了反问“你会哭吗?”孩子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也是鼓励孩子要和动物们一样勇敢。再说道小猴弟弟感冒了戴口罩的时候,我请孩子们讨论了为什么小猴弟弟要戴口罩,告诉孩子们打喷嚏、咳嗽的时候要带口罩或者用手帕捂住嘴巴。

  三、我们一起来学学迪迪医生

  1、  拿出小医院里面的医药箱,做医生和病人的游戏。

  2、  先请老师当迪迪医生,孩子当病人,然后进行交换。

  价值分析: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成了一个小游戏,进一步内化生病了要看病说出自己不舒服的地方,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为我们的“角色游戏小医院”积累相关的经验。

  活动后的反思:

  在今天的活动中,通过我的提问和追问让孩子仔细观察图片上动物的特征和表情并加以猜测和想象,我发现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观察的还是很仔细地并能够讲述出来,但是许多孩子的声音都比较轻显得有点不太自信,所以我通过奖励五角星让孩子用响亮的声音来回答。在说到小猴子不怕吃药的时候,我也进行了反问“你们害怕吃药吗?”从他们回答中,可以看出许多孩子都害怕,因为他们回答的很不自信,所以我用轻轻大拇指的方法鼓励孩子大声地说出“我不怕打针”。

  另外在观察画面的时候孩子们的争议时很多如第一幅图片上的是斑马还是老虎,是长颈鹿还是豹,还有这副图上,着到底是什么呢?结果我们的孩子很厉害都观察出是小猴,还说出来了理由:脸红红的,有黄毛。所以我觉得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应该尽量把孩子推在前面,鼓励孩子细心观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老师不要过快的肯定或者否定孩子的答案,通过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迪迪医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15951158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