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摸一摸

摸一摸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摸一摸

微信扫码分享

摸一摸(精选13篇)

摸一摸 篇1

  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l)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3)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

  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完)    

摸一摸 篇2

  摸一摸,画一画》课时教学案例

  一.有关背景:该班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本次活动内容《摸一摸,画一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美术学科小学二册教材。通过这内容活动,学生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大胆地进行探索、造性的自主表现,使“绘画’感觉’的表现“有零的突破。本人是一位年轻教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工作中能努务钻研,积极探索。现今正参加市重点课题“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素质发展探究“的研究,及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本人从研究课题入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摆脱“权威“阴影下自由、自信、自主地创造表现。二、实施;(课堂教学节录)(师组织学生由慢到快地拍手)T: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S1、S2:痛、热、麻、痒、很吵、有风。。。。T;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T: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大多学生立刻去尝试表现,个别学生一开始仍在座位上,在师的鼓励下才尝试;学生多数借助“手“来表现,还有个别学生的作业 是空白的。)(组织学生回座位)T:我们用电脑来搜索几位幸运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画“感觉“的?(搜索,并用投影仪展示作业 )T:你画了什么“感觉“?是怎么画的?S3:我画“麻“的感觉,手上一点一点的。T:哦,原来是用“一点、一点“可以画“麻“的感觉。(再搜索、展示,这次学生的作业 是张空白纸。)T:你在拍手时有什么感觉?S4:痛痛的。T: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画“痛痛“的“感觉“,是吗?好,老师刚才看了大部分同学的作业 ,有一些小朋友还没想出办法来,没关系,继续努力。(组织学生摸冰,体验摸冰的“感觉“)T:小朋友想一想,能不能请以前认识的那些“线宝宝“,“点宝宝“还有“色彩玉“来帮助我们画摸冰的“感觉“呢?这次你能不能不画手,直接画出“感觉“呢?(学生尝试表现,师巡视指导。)T:谁愿意上台,介绍自己画的“感觉“,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S5:我画“湿湿“的“感觉“,一圈一圈的水珠。T:这位小朋友已经可以不画“手“而直接画“感觉“了。还有哪位小朋友再来介绍一下。S6:我是画“很冰很冰“的“感觉“,我把白色和蓝色涂在一起,这样觉得很冷。T:原来“感觉“是可以画的,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欣赏范图,引导发现同一“感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现不同“感觉“。)(再次组织学生触摸多种物品,体验更多触觉,并进行表现。这次学生的作业 较为大胆,懂得借助点、线、面及色来表现抽象的“感觉“,但表画画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T: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摸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画的。S7:我摸热水,烫烫的,我用红色的油棒画“烟“。T“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是画“烫烫的“,不过和他方法不一样的?S8:我也是用红色油画棒画的,不过是这样这样的(折线),因为摸时还有点痛。S9:我摸了冰,然后又摸面粉,就粘粘的,我用白色油画棒一直涂,涂得厚厚的。S10:我是用白色油画棒涂得很均匀,就像面粉一样。T: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感觉“可不可以画呢?S:可以画的。T:是可以画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来画。(延伸课堂,布置作业 ,结束活动。)三、讨论:1、学生三次的作业 是不完整的,这样学生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现阶段学生是乐于去发现更多表现“感觉“的方法,还是希望有张完整的作业 ?延长第三次画的时间,能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作品吗?2、将教室分为授课区和动手操作区,是否更利于低年级学生的学生?若利于教学,又该如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如何推广?四、简析:1、摆脱权威,学生个个“我能行“在平日的美术活中,学生时常会问老师“我可以这样吗“、“这要怎么画呢“,更甚者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对老师的依赖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的思维、见解,他们在猜测中带着恐惧感求知。设想,当老师的权威性消失了,老师的见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确的,那么学生是否会大声说“我会!我能行呢!“本次活动,我着重探究学生在摆脱权威的阴影时,是否能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畅谈拍手获得的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骚动,接着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以获取“教“老师的成就感。这次的作业 ,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在评价这次的作业 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不给予裁决式的评价,如“很好,痛的感觉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小朋友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感觉“。还有其它画“痛“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在第二次作业 时,大部分的学生已能较大胆、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 较第一次有了明显进步。第二次评价,我鼓动学生展示同一“感觉“的作业 ,过作业 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的方法是灵活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各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在第三次作业 时,学生的心态十分的放松,他们已能大胆地用线、用色进行表现,在评价作业 时,都自信地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感觉“,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我再次问学生:“感觉“可以画的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可以的“。经过这次活动,我证实了当老师不再是个“法官“、裁判“时,当老师的绝对权威消失时,当老师假装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一同求知时,学生会大声地告诉你“我能行“,这时的老师已教会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自信。2、新旧知识的承接在教学中的把握抽象的“感觉“可以借助点、线、面及色彩进行表现。一年级的学生已认识了多种的点、线、面,对常用色也有初步的视觉感受,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进行“感觉“表现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活动中,学生反复的探索作业 并进行作业 的评价,无意识地与以往知识连接,并有意识地运用线条、色彩的进行表现。然而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业 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业 。若在作业 前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学过的点、线、面及色彩来表现,学生则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表现,作业 是完整的、美观的。在教学中新旧知识的承接,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系,还是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的探索过程重要,还是作业 的完成结果重要?哪种方式更符合该年龄孩子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摸一摸 篇3

  一、教学设想:

  《摸一摸、画一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课)。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摸一摸、画一画》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摸一摸、画一画》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感觉、探索感觉、表现感觉,培养学生抽象的造型能力和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摸一摸、画一画》

  2、通过摸实物来感受,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摸一摸、画一画》

  三、教学流程:

  1、以“拍手”进行身体感触,体验“感觉”,探索“感觉”是否可以表现。2、展示第一次尝试表现的作品,引导发展表现“感觉”的方法。3、引导探究表现“感觉”的方法。4、展示第二次作品、发现更多的表现方法。5、欣赏范作,启迪更多的表现方法。6、组织学生体验更多的触觉。7、自由表现“感觉”。8、交流作品,汇总表现“感觉”的形式。9、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游戏>----体验感受片段1:

  师:同学们,请跟教师做动作(拍手)

  生:(很兴奋,并认真地跟着老师“拍手”,由慢到快。)

  师:好,请来说说刚才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生1:手感到很痛。

  生2、手很麻、很酸。

  生3、手有火辣的感觉。

  生4、拍手时心情很激动。……

  师: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觉,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老师让学生尝试着画“感觉”,虽然第一次的作业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是课无所适从,但从游戏活动中学生已经体验到“感觉”了,只是他们的表现意识还很模糊。)以“拍手”这一游戏活动导入体验“拍手”时的感受,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同时针对课程的陌生与抽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经验世界的贫乏,允许学生暂时的“不会画。”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动后,学生已经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触摸冰块,进一步体验“感觉”,并把摸冰的“感觉”画出来。)

  师:现在,全班同学都画了自己摸到冰块的感觉,谁来介绍你的作业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画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

  师:很好,你懂得用整个块面和色彩表现感觉。

  生2:我看到冰在冒烟,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线来表示烟。

  师:不错,你观察得很仔细,知道符号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生3:我觉得手碰到冰后就像触电的感觉,所以我用闪电的符号(折线)。……

  (师根据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运用点、线面及色彩来表现“感觉”,又通过课件欣赏课本范例及教师实实操作示范,进一步让学生确认“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在第二次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苍白点有了零的突破,全班同学都能拿起画笔把自已的“感觉”表现出来,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画出抽象的东西,而只画了具象的“手”与“冰”,但是他们毕竟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三>探究----积极参与,体验乐趣片段3:(第三轮活动开始,教室里出现多种实物:石头、沙子、热水、胶水、棉花、面粉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触摸,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情绪高涨。)

  师:这里有很多不同质感的东西,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触摸,体验自己的感受,最后选择一种自已喜爱的工具、材料进行作画,老师要看看谁画得最大胆,作业表现得最独特。

  生:(开始有秩序地到活动区去自由触摸,并私下议论摸后的感受,兴趣盎然。有几个学生突然来了灵感,急忙奔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画笔挥挥洒洒起来……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的座位进行第三次作业。)在这一片段中,教师继续将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自己当配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更多的感受,体验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过程的情趣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

  四、教学反思:

  多关注差生的发展《摸一摸、画一画》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从课堂的三次活动及三次作业来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潜移默化地传受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三次作业下来,还是离不开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辅导学生时,差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五、教学建议:

  课堂的延伸应有深度在本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最好让学回家后通过嗅觉、听觉来进行感受,一句语言的交代较轻描淡写,没能更好地挖掘知识的深度。一堂课过后,学生只模糊地认识到“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对它美在哪里,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等还是浑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摸一摸 篇4

  王老师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触摸,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活动方法出示物体,让幼儿触摸后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老师出示两杯水问“这两杯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捏一捏,海绵和积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摸一摸,西红柿的皮和黄瓜的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小结手能感到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第二步出示摸袋,让幼儿案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的物体并口语表达出什么是什么的“请小朋友摸出软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东西来。第三步摸一摸自己身上,说一说什么地方是软的?什么地方是硬的?什么地方是光滑的?什么地方是粗糙的?

  什么地方是冷的?什么地方是热的?最后请小朋友到教师和户外去

  摸一摸。

  记得在王老师《摸一摸》试讲中,党湾高老师演示教具魔盒并未园长讲解器用途时,园长马上支出这个教具魔盒自支得不合情理,四个娃娃头用蓝色电光纸装饰黏贴是为了引起幼儿兴趣,但色彩不鲜艳,四个娃娃嘴里摸东西优秀不合适。园长当机立断,修改教具。于是园长请来了幼儿园其他老师帮忙重新用彩色电光纸糊裱装饰,娃娃头糊好了,但娃娃嘴是在没办法更改,我们有在参赛前半小时临时将魔盒改为摸袋,为每位幼儿忍受一个小袋子触摸使用。轰动结束,评委都夸王老师进步不小,活动目标明确,以孩子为主体,层次清楚,环节过度自然,是他教学活动参赛以来最好的一次。

摸一摸 篇5

  可是让幼儿自己说是软硬时没有反复强调,在以后教学过程让幼儿更清楚的记住,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活动流程。...

  幼儿正处于成长阶段,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培养幼儿自己动手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看光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的,所以我将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却不太触摸的实物入手,让幼儿通过触摸感知物体的软硬特性,并按软硬进行分类。

  在开始的部分我将不同的实物让幼儿先观察一下,让幼儿来回答,幼儿说的不是很好,在第一个环节时,我让幼儿亲手去触摸不同的物品,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二个环节时,我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自己在生活中,教室或家里还有哪些东西是软是硬,自由想象自由回答,有了前面的亲手触摸,他们说的都很好,在第三环节时,让幼儿和家长去户外感知不同东西的软硬布置任务式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学习,提高幼儿的知识,最后结束课堂。

  我觉得这节课,让幼儿亲手触摸感受这样做是很好的,可是让幼儿自己说是软硬时没有反复强调,在以后教学过程让幼儿更清楚的记住,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活动流程。

摸一摸 篇6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多种感官感知1、2。

  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

  准备:

  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

  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

  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

摸一摸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皮肤的触觉功能

  2. 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

  活动准备:

  毛线、石头、镜子、洗碗布、绒毛玩具、热水袋、凉水一杯

  活动过程:

  一、教师先请幼儿举起手来拍一拍、摸一摸书本或者自己的脸蛋。并让幼儿说一说摸书本跟自己的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借此提乡幼儿手的功能。

  二、课堂活动一:

  1.拿毛线让幼儿摸一摸,并让幼儿请轻轻地用手压一压。

  2.拿石头让幼儿摸一摸,并让幼儿请轻地压一压。

  3. 让幼儿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如果幼儿说不出来,老师可以直接说明: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以来硬硬的。

  4. 让幼儿摸摸书本再摸摸绒毛玩具。

  5. 引导幼儿说出书本是硬硬的,绒毛玩具是软软的。

  三、课堂活动二:

  1. 拿一面镜子让幼儿摸一摸。

  2.拿出一块洗碗布让幼儿摸一摸。

  3.让幼儿说一说摸镜子跟摸洗碗布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 如果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以直接说明:镜子摸起来很平滑,洗碗布摸起来很粗糙。

  四、课堂活动三:

  1.拿出一杯凉水和一个热水袋。

  2.让幼儿用手摸一摸凉水,再摸一摸热水袋。

  3. 让幼儿说一说摸这两样东西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 如果幼儿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凉水是凉凉的,热水袋是热热的。

  五、课堂活动四:

  1. 拿毛线、石头再让幼儿摸一摸,让幼儿回忆软软的与硬硬的感觉差异。

  2. 同样的方法回忆平滑和粗糙、热热的和冷冷的感觉。

  3. 当幼儿都可以体会这些感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教师内用手摸桌子、墙壁、衣服等,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摸一摸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用手触摸物体,发现物体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的属性。

  2.发展幼儿的触摸觉。

  3.学习运用触摸觉和正确的词表达自己的感觉,如:冷(凉)、热(温)、软、硬、粗糙、光滑等等。

  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冷水和热水每小组各一瓶;海绵球和玻璃球,砂纸和卡纸贴起来的感知卡片等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

  1.教师带领孩子复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安定幼儿的情绪。

  2.教师出示两个形状、颜色、大小相同的两个瓶,里面都装满了水。

  教师:这里有两瓶水,你们看看,是一样的吗?有没有什么不同?

  幼儿动手探索,自由看、摸、闻、发现。

  “不一样。一个冷,一个热。”

  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用手摸的”、“摸一下就知道了”。

  3.教师:用手摸一摸就知道一瓶水是热的、一瓶水是冷的。那么请小朋友再摸一摸你自己面前篮子里的海绵球和玻璃球,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儿:玻璃球捏不动,海绵球能捏得动。

  教师:捏得动的,是软的,捏不动的,是硬的。谁来告诉大家玻璃球和棉花球,是软的还是硬的?

  幼儿:玻璃球的硬的,海绵球是软的。

  4.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一只手拿着玻璃球,一只手拿着海绵球,然后告诉我,你们觉得哪个球是重的,哪个球是轻的?

  幼儿:玻璃球是重的,海绵球是轻的。

  5.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篮子里的卡片,先摸摸蓝色泡绵纸的那一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再摸一摸红色卡纸的那一面,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儿:蓝色的那一面摸起来粗粗的,红色的那一面摸起来滑滑的。……

  教师:滑滑的就叫光滑,粗粗,……就叫做粗糙,蓝色的是泡绵纸,泡绵纸就是粗糙的。红色的是卡纸,卡纸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幼儿:泡绵纸是粗糙的,卡纸是光滑的。

  6.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软的,热的,滑滑的……教师:再摸一摸你们身上衣服,有什么感觉呢?

  幼儿:衣服薄薄的、软软的,纽扣是硬的……

  7.教师:现在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摸一摸外面的东西,(墙壁、栏杆、运动器具……)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我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是软的,还是硬的;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8.幼儿分散开,自由的去触摸各种各样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要求孩子们用学到的形容词形容出来。

  9.自由下课。

摸一摸 篇9

  目标

  让幼儿用手感知几种不同物品的特性(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和各种形状)。训练幼儿的触觉感受力。

  准备

  1.摸箱若干个。制作方法是:将纸盒子四周用彩色纸贴封好,在每个面上挖一个孔(大小刚好伸进一只手)。

  2.不同质地、形状的材料。如积木、海绵、棉布、丝绸、钥匙、玻璃球等,冷、热水袋各一个。

  过程

  1.辨别不同质地的物品

  (1)教师向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让幼儿随意摸一摸。然后,请他们辨别: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东西是硬的?哪些东西是光滑的?哪些东西是粗糙的?哪些东西是凉冰冰的?哪些东西是热乎乎的?

  (2)游戏《盲人摸物》。让幼儿闭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个物品要说出它是什么。说对了的幼儿应受到表扬。

  2.摸箱游戏

  (l)随意摸出物品:将一些小物品放进摸箱中,让幼儿从箱里随意摸出一样东西,并说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检验摸者说得对不对。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师拿出一样东西,请幼儿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东西;让幼儿将两只手分别伸进两个摸箱中,摸出两个相同的东西。

  (3)按指令摸物: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东西。如“摸出一个正方体的积木”、“摸出一个软的东西”等。

  建议

  1.教师要尽量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

  2.活动结束后,可将摸箱摆放到活动区,让幼儿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戏。要不断变换摸箱中的材料

摸一摸 篇10

  课时:一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要让作业富有游戏形式,但必须将基本方法和要求渗透于造型游戏之中,使学生在愉快的造型游戏中自然的接受到美术知识。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 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 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

  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1、 是否积极地参与造型游戏。

  2、 能否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

  札记:

  这一课的作业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虽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触觉时不够到位,但却能用生动的绘画语言将其表现出来。如:一位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学生运用不同节奏的的波浪线表现出了“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虽然不是触觉,但这种感觉却是人人都有过的,但一般人没有用绘画形式来表现的。还有“烫得直跳”、“心怦怦跳”等感觉,孩子们表现得都很好。这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已达到,学生已能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自己的视觉表达能力。

摸一摸 篇11

  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建议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摸一摸 篇12

  设计意图

  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感知面料的特点,二是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触摸感觉。幼儿对服装面料没有相关经验,更缺乏较为细致的触摸、感知,特别是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幼儿的着装也逐渐增厚,这正是一个可利用教育资源。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感知服装面料的特性,并由面料扩展到对其他事物、概念的认识。在寻找、发现的同时,有意让幼儿接触、观察、比较,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感知服装不同面料的特点。

  2.有较敏感的触摸感觉。

  活动准备

  1.家长和幼儿一起到商场摸各种服装,感知服装面料的不同。

  2.用棉、皮、毛制成的服装设置展览会。

  过程建议

  1.参观展览,感知服装面料的不同。大家自由参观,教师引导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发现其不同。

  2.感知、触摸、比较。

  (1)不同面料的比较感知:在三个盒子里分别放人棉、皮、毛三种不同的面料,请幼儿触摸后猜猜里面是什么?为什么?

  (2)与周围各种物体的对比感知:摸摸自己的脸、教室的墙,说说对比感觉的不同(墙硬、皮肉柔软)。

  3.了解面料的用途及与人的关系。

  (1)思考讨论: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面料做衣服?(季节、喜好、人的身体不同部位、环境、工作等)

  (2)启发孩子讲述自己穿过的衣服。

  延伸提示

  游戏:请你帮帮我。冬天来了穿什么?夏天到了穿什么?

摸一摸 篇1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的感觉,尝试按照软硬进行分类。

  2、感受生活,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些的玩具和生活物品,百宝箱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采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

  1、出示娃娃和奶瓶,请幼儿捏一捏,说说感觉,丰富相应的词。

  2、出示奶瓶和百洁布,请幼儿摸一摸,说说感觉,丰富相应的词。

  (二)、摸摸百宝箱里的宝贝(采用游戏的方法学习,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

  1、鼓励幼儿上来捏一捏、摸一摸。

  2、鼓励与同伴交流摸到宝贝的感觉。

  (三)、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软和硬进行分类

  (四)、找朋友

  讨论生活中的东西哪些是柔软、坚硬、光滑和粗糙的?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安全的,哪些物体是危险的 ?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摸一摸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1791115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