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微信扫码分享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通用8篇)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对动物有着自然特殊的感情,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与小动物亲近,喜欢翻阅动物的图书,讲动物的故事,在我们班的饲养角就饲养了许多金鱼、小乌龟。一天有个孩子跑来说:“老师,我发现小乌龟也有尾巴。”好多幼儿马上被他的话吸引争先去看,并展开了讨论:“我知道每种动物都有尾巴。”“为什么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形状也不一样呢?”从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对动物尾巴的好奇,于是我及时捕捉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动物的尾巴》。这一活动内容将科学、语言、健康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体现了新《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通过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和教师适当的引导,激发幼儿更大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多种途径探索并发现动物尾巴的功能。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别之处,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观察中比较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征及作用。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在交流、分享中,大胆表达,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通过校信通这个网络平台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动物图片,同时给幼儿讲讲常见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2.教具准备:各种动物图片(燕子、牛、鱼、小壁虎)(尺寸16开)、自制磁性黑板背景图(尺寸:与磁性黑板一样大)、课件《小壁虎借尾巴》、小动物图片(数量与班级幼儿数相等;尺寸5×8厘米)、自制动物尾巴(老虎、兔、马、鼠)(数量与班级幼儿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玩“捉迷藏”猜谜游戏

  出示树林、小河背景图,语言创设猜谜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树林中动物们露出来的尾巴,猜出是哪种动物,鼓励幼儿参加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快来看,这棵大树后面有一条尾巴,这是谁的尾巴呢?

  幼:这是小燕子的尾巴,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幼:我发现了牛的尾巴,牛的尾巴是细细长长的。

  幼:这是鱼的尾巴,因为鱼的尾巴像扇子一样。

  幼:这是蛇的尾巴,我看见过蛇的尾巴是细细尖尖的。

  幼:这不是蛇的尾巴,蛇没有脚,这个上面露出脚趾来了。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不是蛇,它是一只小壁虎,小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很少见到它,所以不认识。夏天的时候小壁虎经常出现在墙角里,捉蚊子吃。你们知道树林中的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吗?

  幼:我知道,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身上的蚊子和苍蝇的。

  幼:鱼的尾巴可以游泳。

  ……

  师: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它自己的作用,小壁虎的尾巴作用很特别,你们想不想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特别采用幼儿喜爱的“猜谜”游戏来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在观察中、讨论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及作用。

  二、欣赏故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观看课件“小壁虎借尾巴”。

  2.讨论故事中动物尾巴的形状及用途,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都向谁借尾巴了?

  幼: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它去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

  师:小鱼的尾巴像什么?它为什么不借给小壁虎尾巴?

  幼:小鱼的尾巴像扇子。

  幼:小鱼的尾巴像三角形。

  幼:小鱼的尾巴像铲子。

  幼:小鱼姐姐说:“要用尾巴拨水”,所以它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师: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

  幼:老牛的尾巴像绳子。

  幼:老牛的尾巴像棍子。

  幼: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因为牛伯伯说要用尾巴赶苍蝇、蚊子。

  师: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它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幼: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它的尾巴可以掌握飞行的方向。

  师:不只是小燕子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只要是鸟儿,它们的尾巴在飞行时都可以帮助拐弯儿,高兴往哪儿飞,就往哪儿飞。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

  师: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回家后发现了什么?

  幼:小壁虎发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

  师:小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长出新的尾巴,这种现象叫“再生”,大自然中还有一些动物有再生能力,请小朋友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课件这一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幼儿形象地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有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欲望。

  三、拼图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其它动物尾巴的特征及用途

  1.取出动物拼图材料,幼儿分组操作,帮助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并将身体和尾巴拼贴在一起,把所拼动物的名字以及尾巴的作用说给周围小朋友听听。

  2.请幼儿说出所拼动物的名字,尾巴的形状及用途。

  师:你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请你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本领?

  幼:这是猴子,它的尾巴可以荡秋千、钩树干、爬树。

  幼:我拼的是啄木鸟,它的尾巴像椅子,可以坐,还可以帮它飞行。

  幼:这是小松鼠,它的尾巴像伞,可以当被子盖在身上,还可以保持平衡。

  ……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松鼠从高处往下跳,看看有什么感觉?师引导幼儿从椅子上跳下,注意寻找感觉。

  幼:我感觉跳下来麻麻的,有点痛。

  幼:感觉要跌跟头,站不稳。

  师小结:因为我们没有小松鼠的大尾巴,所以从高处跳下来会感到头重脚轻。小动物们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保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幼儿玩找尾巴拼图游戏,让幼儿能更多地了解其它动物尾巴的形状、特征及用途。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学小松鼠跳,是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动物尾巴的重要性,用实践得出真知,并对幼儿进行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有机地融合起来。

  四、延伸活动:玩揪尾巴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尾巴,进一步巩固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条尾巴,并把自己想象成相应的动物,进行即兴表演。

  师:我的尾巴最长,是大老虎的尾巴。(配动作表演)

  幼:我的尾巴短,是可爱的小兔。(配动作表演)       

  幼:我的尾巴尖尖的,是老鼠的尾巴。(配动作表演)

  幼:我的尾巴很大,像伞一样,是松鼠。(配动作表演)

  ……

  2.幼儿玩揪尾巴游戏,培养幼儿的奔跑和躲闪能力。

  幼儿将选择的尾巴插在腰间,四处跑,互相揪尾巴,看谁揪的尾巴最多。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先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恰当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也在目标中体现。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新《纲要》精神,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从活动过程来看,第一环节:以猜谜的形式导入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是谁的尾巴、形状等。在这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不同答案和看法,给予每个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第二个环节:用课件的形式调动幼儿观察的兴趣,生动形象地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功能,使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个环节:操作活动,完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动手又动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幼儿在用手用脑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认识了更多的动物以及它们尾巴的功能。科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紧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拥有科学的素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充满好奇的心,一双敢于尝试的双手,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这些科学素养的形成需要丰富的、有趣的形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2

  设计思路:

  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儿童生活周围的小动物,对儿童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在一次“捉尾巴”的运动活动后,班里好多孩子都开始对动物的尾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的孩子问:“陈老师,为什么小动物会有尾巴?”、“动物的尾巴为什么有些长有些短?”、“没有尾巴小动物会怎么样?”、,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结合《指南》中所提到的:“中班幼儿已经能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去了解。他们常常喜欢刨根问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要探究‘为什么’”的年龄特点。我及时捕捉了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动物的尾巴”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在交流、欣赏、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会对动物尾巴的认识、逐步加深了解。同时,使孩子们的亲近动物,喜爱动物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流露,既满足孩子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需要,又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索动物奥妙的机会。

  内容与要求:

  1、知道几种小动物尾巴的外形及作用。

  2、学习细致观察,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绳子一根,课件《苍蝇借尾巴》,材料包《找尾巴》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出示绳子)这是什么?像什么?

  除了像、还像什么?(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大胆想象)

  2、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刚刚小朋友说像尾巴,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有尾巴呢?(幼儿发言)

  尾巴都一样吗?(不一样)

  都是什么样的?(有长的、短的、粗的、细的、)

  3、小结:各种动物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尾巴。

  二、欣赏故事

  1、完整欣赏故事。

  l        师:今天陈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尾巴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好吗?

  l        要求:谁去借尾巴了?

  它像哪些小动物借了尾巴?

  借到了吗?

  l        教师播放,幼儿欣赏。

  2、故事教学。

  师:谁去借尾巴了?(苍蝇)

  苍蝇像谁借了尾巴?(小鱼、啄木鸟、梅花鹿、狐狸、老黄牛、)

  一共问几个小动物借了尾巴?(五个)

  借给他了吗?(没有)

  为什么不借给它?(有用处)

  有什么用处?(逐一动物回顾)

  小结:原来动物的尾巴都有它们自己的本领,对小动物们很重要,是不能缺少的。

  三、经验迁移

  1、(出示材料包),引导幼儿寻找尾巴。

  师:瞧!这里的小动物和平时见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吗?(没有尾巴)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叫“找尾巴”。(师提出游戏要求)

  2、幼儿操作体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

  3、个别幼儿分享:你帮哪些小动物找到了尾巴?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四、延伸活动:

  1、探索区:尾巴的秘密。

  2、语言区:丰富材料中的小动物,结合幼儿自身经验,续编故事《苍蝇借尾巴》。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3

  活动目标:1. 在跑、甩动的活动中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2. 在游戏中巩固对老虎尾巴功能的认识。3. 和爸爸合作玩游戏,提高阳刚之气。活动准备:1. 物品的准备:老虎的尾巴11根(教师﹢幼儿);老虎的头饰11个(虎妈妈1个,虎娃娃10个)、兔子的头饰6个(兔爸爸1个,兔娃娃5个);小魔星1个;动物布绒玩具小兔子20个。2. 场地的准备:固定布置于活动场地上的有(从西往东按秩序放置):酒盒子上放有布绒兔子玩具各20个;山洞(3个)。3. 人员的准备:联系好薛静妍爸爸,活动前进行沟通交流。活动过程:活动一:导入游戏。 1.在教室里做准备。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老虎尾巴本领大》的游戏,你们扮演虎娃娃,老师扮演虎妈妈,好吗?”分发头饰和尾巴,分别戴上头饰、套上尾巴。2.带幼儿走进活动场地。老师(虎妈妈):“孩子们,跟妈妈一起到外面去游戏咯!”。3.谈话,组织幼儿做身体预热活动。●老师(虎妈妈):“我的虎娃娃们真乖,能眼睛亮亮地看着妈妈呢,妈妈好爱你们,妈妈对你们的爱有这么长,妈妈对你们的爱有这么高,妈妈表扬你们这么棒,妈妈用尾巴跟你们的尾巴这么亲,跟着妈妈甩一甩,甩得力度大一些:1234、5678,甩,甩,甩,甩。”●老师(虎妈妈):“孩子们,在大森林里,我们老虎的本领可大了,当发现敌人时,我们会扑上去,但是因为敌人也很狡猾,我们也会有扑空的时候,不过,没关系,我们的尾巴会帮上大忙的:赶快用尾巴猛力地扫向对方,对方只要被我们扫中了,就会被牢牢地抓住的。孩子们,今天妈妈就带你们来练习用尾巴捕猎物的本领,好吗?”活动二:组织游戏。1.游戏一:扫打静止的兔子。●导语:就在你们的前面,有一群小兔子正在睡觉呢,为了一下子能制服它们,你们得又快又准又有力地用尾巴去将这些小兔子扫下床,试一试,怎样才能扫得又准又快又有力。●幼儿玩游戏,尝试用尾巴击扫酒盒上的兔子(玩具)。●评点游戏,邀请扫得又准又快又有力的幼儿做示范(如果效果不理想,教师随机做示范)。●幼儿再次尝试。●孩子们,快把你们捕到的猎物带到妈妈身边来吧!2.游戏二:扫打活动着的兔子。●导语:◆老师(虎妈妈):“孩子们长本领了,真好!妈妈还要考验你们:妈妈给你们带来了小魔星,小魔星,变变变,把女虎娃变成小兔子,等会儿小兔子回到山洞的家,当兔爸爸带着你们这些小兔子出来玩耍时,我们老虎就趁机悄悄地去用尾巴扫打它们,只要扫到它们,就给抓回来,交给妈妈看管。小兔子在玩耍时,可要当心有老虎来侵犯,一旦发现有老虎来了,就得赶紧跳着回山洞的家躲起来。”◆爸爸(兔爸爸):“兔宝宝们,那里危险,快到爸爸的身边来!宝宝们,看到了吗?这里的山洞就是我们的家,爸爸带你们就在家的附近玩一玩,一看到或者一听到有老虎来了,我们就赶快跳着往山洞里躲,记住,一定要跳起来回山洞,要不然,爸爸以为你不是小兔,弄不好就不让你进山洞了,那样会很危险的。”◆老师(虎妈妈):“孩子们,如果小兔子躲回山洞了,你可千万别再冒险硬用尾巴去扫了,因为弄不好它们用东西夹住你们的尾巴可就不得了了。”●师幼游戏:当兔爸爸带领小兔子躲进山洞后,虎妈妈就把虎娃娃召集回来,当兔爸爸再带领小兔子出来玩时,再去扫打,如此游戏反复2遍。●换角色开展游戏。●导语:◆老师:“小魔星,变变变,把男虎娃变成男兔娃。”(师请一男孩带上小魔星给爸爸)◆爸爸:“小魔星,变变变,把女兔娃变成女虎娃。”●再次开展游戏2遍。活动三:结束活动。●导语:◆老师(虎妈妈):虎娃娃们,带上我们丰盛的猎物跟妈妈回家了。(师带上玩具篓跟幼儿回教室)爸爸(兔爸爸):兔宝宝们,这里的家不安全,跟爸爸一起把家搬到安全的地方去吧!(带领幼儿搬月亮船回操场,即大型玩具的附近,然后交给保育老师收拾整理,爸爸带幼儿回教室。)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4

  活动目标:1、  识别常见动物的尾巴,了解动物的尾巴对动物具有的特殊的作用。2、  能仔细观察,并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课件:动物尾巴、苍蝇找尾巴活动过程:一、猜猜这是什么——导入话题1、  重点提问:(1)这是什么?(2)有哪些动物有尾巴?2、小结:许多动物都有尾巴,每种动物的尾巴都长得不一样。二、找尾巴——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1、利用童艺软件,玩找尾巴的游戏。2、重点提问:(1)你帮谁找尾巴?(2)它的尾巴长什么样?3、小结:动物们的尾巴各式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细,有的粗,还有的像一把伞!可真有趣呀!三、故事《苍蝇找尾巴》——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1、重点提问:(1)苍蝇向谁借尾巴?(2)它借到尾巴了吗?(3)小动物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2、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式各样,而且还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袋鼠;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就像老黄牛;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小鱼。四、我知道的动物尾巴的本领——拓展经验1、你知道动物的尾巴还有哪些作用呢?活动建议:幼儿可以用废旧报纸自己制作动物的尾巴;作品可以和相应的头饰相配对,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5

  活动目标:

  1、识别常见动物的尾巴,了解动物的尾巴具有的特殊作用。

  2、能大胆、清楚地介绍尾巴的特点与作用。

  活动准备:                                                                                   

  1、童艺软件之“动物尾巴”、“苍蝇找尾巴”的课件。

  找尾巴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找尾巴

  (价值分析: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1、利用童艺软件,玩找尾巴的游戏。

  指导语:今天来了许多动物朋友,看!谁来了?它们怎么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尾巴。

  重点提问:

  1)你帮谁找尾巴?

  2)它的尾巴长什么样?

  2、个别操作。

  指导语:还有很多动物,他们也找不到尾巴了,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观察重点:

  1、是否了解动物与其尾巴的特点,为动物找到正确的尾巴。

  2、能否根据动物的习性到相应的场所寻找动物尾巴。         

  重点提问:这些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了吗?它们的尾巴是怎么样的?(边操作边交流。)

  小结:动物们的尾巴各式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一把扇子!可真有趣呀!

  二、故事《找尾巴》

  (价值分析: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观察封面,引起兴趣。

  重点提问:

  1)又来了一位朋友,它是谁?它想干什么?

  2)你怎么知道的?——符号、尾巴的图片。

  2、欣赏故事《找尾巴》。

  重点提问:

  1)苍蝇向谁借尾巴?

  2)它借到尾巴了吗?

  3)小动物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3、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式各样,而且还有不同的用途。有的能表示信号,就像梅花鹿的尾巴;有的能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就像小狐狸的尾巴;有的能驱赶蚊虫,就像老黄牛的尾巴;有的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动物尾巴;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小鱼。

  三、尾巴的本领

  (价值分析:拓展经验)

  1、动物的尾巴有着不同的本领,那么除了故事里提到的本领,你们还知道尾巴的其他本领吗?

  2、小结:ppt动物尾巴的功能。

  四、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很多动物的尾巴,老师准备了很多的报纸,请你们回教室利用这些报纸自己制作动物的尾巴,成功后告诉同伴你做了什么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6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一、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

  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

  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

  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

  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7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尾巴。

  2、认识动物的尾巴功能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念儿歌并表演动作:

  猴子尾巴长,小猪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师带领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提问:(1)  谁的尾巴长又长?(2)谁的尾巴卷又短?

  (3)谁的尾巴像把扇?(4)谁的尾巴像棉花糖?(5)谁的尾巴毛茸茸?

  (二)观察活动

  1、教师事先将动物的图片盖住,只露出局部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这是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观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来的?(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再掀开遮住的部分,让幼儿检查猜的是否正确)

  2、教师将所有的动物图片剪成四部分(头、身、脚、尾巴)放在一起,随意抽一张,请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将它拼成完整的图。

  3、每拼出一只动物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1)猴子尾巴可以爬树荡秋千(2)小狗高兴时尾巴会摇一摇(3)孔雀尾巴可以用来展示自己的美丽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师说一说动物园常见动物的趣事。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篇8

  :

  小班常识活动《动物的尾巴》

  一、    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    说教具、学具

  1 、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

  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    说教学程序

  1、          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          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          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     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     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          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

  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          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

  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

  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班科学《动物的尾巴》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3899115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