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7是多少

7是多少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7是多少

微信扫码分享

7是多少(精选12篇)

7是多少 篇1

  目标   使幼儿知道,任何7个一组的实物,都可用数字7来表示。 准备   l~7数字卡片若干套,画有不同数目的图片若干套(两个小人;两件衣服;一个杯子、一顶帽子;3只鸭;一根蚊香、一瓶香水、一枝月季;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对连枝樱桃、一块糖……)。     过程   1.选图片   由教师或一名幼儿向大家提要求,小朋友按要求举起实物图片。如请拿出画有2件能穿的物品的图片;请拿出画有5个可吃的东西的图片;请拿出画有3个可闻的东西的图片;请拿出一张没人没动物的图片。   2.对卡片   出示数字7,请另一些小朋友拿出相应数目的实物图片。出示7个实物的图片,请另一些小朋友拿出相应数目的数卡。不断改变要求反复玩下去。还可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请拿相同数目的实物图片与数卡的小朋友面对面握手。

7是多少 篇2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稍复杂图形面积的过程,初步掌握不规则图形的一些面积计算方法,体会图形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作准备。

  2.使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关于面积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与面积有关的知识?

  2.学生交流后,小结: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一些面积单位,又通过探索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

  3.出示教材中“分一分,数一数”中的两个图。谈话:如果要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我们还能直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吗?

  4.揭示课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并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直接计算得出它的面积,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得出一些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是多少)

  【说明:通过复习,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与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与活动经验,从而为新的探索活动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记忆中的长方形与接着呈现的稍复杂图形之间构成的对比,既成了新问题的发端,同时也为问题的解决孕伏了方法。】

  二、分一分,数一数

  1.提出问题: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下面就请你想办法先得到左边这个图形的面积。

  2.学生自主尝试数出左边图形的面积。

  3.交流各自所用的方法,并呈现学生所运用的不同方法。

  4.引导学生将出现的方法分成两类,即:一是未对图形进行分割,直接数出它的面积;二是先将图形分割成几个长方形,分别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后,将它们相加。

  5.提问:你认为这两类方法中,哪一种更简便,数起来也更准确?

  6.追问: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数出右边图形的面积吗?

  学生自主完成后,交流学生运用方法的情况。

  7.引导反思:通过刚才数这两个图形面积的过程,你学会了一种怎样的方法来数一个图形的面积?

  8.小结:在我们遇到稍复杂的图形时,可以先将它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分别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将它们相加。

  【说明:自主探索的过程不仅导致了多样化方法的产生,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对这些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多样化的方法为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分一分,数一数”这种方法提供了可能,而自主探索中的切身体验,也更有利于学生认识方法的合理性和简便性。】

  三、移一移,数一数

  1.出示“移一移,数一数“中的图形,提问:在这个图形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仍然表示1平方厘米,这个图形与前面我们刚刚研究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你能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2.学生用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印有这个图形的纸张,自主尝试得到图形的面积。

  3.组织交流,并呈现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类方法:一是逐一数方格或者将图形进行分割后数方格的方法;二是通过平移等方法将原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或由几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

  对于第一类方法,一要追问学生图中不是整格的如何处理的,二要对学生能够运用前面刚刚掌握的分割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给予肯定。

  对于第二类方法,侧重要让学生说清楚是如何转化的,可在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具体说明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清晰的演示。并追问: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4.引导比较:你觉得上面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5.小结: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我们还可以通过平移等方法,在不改变它的面积的情况下,将它转化为比较简单或比较规则的图形,这样再来计算它的面积就比较简便了。

  6.让刚才未采用第二类方法的学生运用“移一移,数一数”的方法重新数出图形的面积。

  【说明:在出示新的问题后,让学生在对比中观察新图形与前面图形的不同,从而启发学生基于图形本身的特点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移一移,数一数”这一方法,紧扣“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对方法本质的理解,即:在不改变它的面积的情况下,将它转化为比较简单或比较规则的图形。】

  四、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教材中的池塘平面图,并说明其中的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提问:这个图形与前面的图形又有什么不同?(①图形更加不规则。②其中不满整格的情况下,有不满半格的,也有超过半格的。)

  追问:如何处理这里的非整格部分?

  统一方法: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样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到这个图形面积的近似值。

  继续追问:面对这个图形的复杂情况,你能否想到更好的办法,保证自己在数方格时,不出错误,既不多数,也不漏数,还不能混淆整格的与非整格的?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池塘的面积。

  3.交流学生的数法,对其中用涂色或做记号的方式区分整格和半格的给予肯定。

  4.引导反思:计算像这个池塘这样的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怎样做?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结:在计算这种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将其中不满一格的按半格计算,就得到这种不规则图形的近似值。在具体数方格时,可以将其中的整格和半格用涂色或做记号的方式区分出来,以保证数得正确。

  6.学生独立计算银杏树叶的面积。

  学生做完后,引导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在数方格时要注意什么?计算时又应该注意什么?(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整格和非整格,以及计算时不要忘了将半格数转为整格数。)

  【说明:“如何处理这里的非整格的部分”是这一环节教学中的关键。如何关注到这一问题?需要“引”,即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对比中分析出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则是尽可能的“放”,放手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引”“放”结合,确保了数学活动的有效、高效进行。】

  五、估一估,算一算

  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树叶,放在小组内,先估一估本小组的几片树叶面积大约是多少。

  2.小组讨论:如何得到这一片树叶的面积?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你们能安排好测量这片树叶面积的活动吗?

  3.各小组代表交流本小组设计的操作方案,并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4.各小组修正方案后,通过小组合作,借助第126页的方格纸,测量出每一片树叶的面积。

  5.引导比较:放在方格纸上测出的树叶面积与你刚才的估计结果接近吗?

  6.要求学生先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然后运用刚才掌握的方法设计计算自己手掌的面积的方案,并实施方案计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说明:对数学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一环。这里的侧重点则是在前面有了一定的知识、方法乃至活动经验储备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测量身边事物面积的步骤,为学生积累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条件。】

  六、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探索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你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这些活动有意思吗?今天学到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说明:对全课的总结,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

7是多少 篇3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习进步的。  

7是多少 篇4

  教学片段:

  师:有一天老师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了些水果,小朋友们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出示图片)

  生:苹果和菠萝。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游戏小棒,用你的小棒来表示一下桌子上的苹果和梨。

  好了吗?那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想这是( )是( )的( )倍呢?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

  生:苹果是菠萝的3倍。

  师:为什么苹果是菠萝的3倍?(出示图片)

  生:因为苹果有是6只,菠萝有2只,6是2的3倍。

  生:苹果里有3个2,所以苹果是菠萝3倍。

  ……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这时候老师有些饿了,看见红红的苹果就更加饿了,于是拿起苹果一下子就吃了2个。现在桌上的水果用小棒该怎么表示?一起动起小手来摆一摆,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是( )的( )倍,为什么?

  生:苹果里有2个2,就是4是2的2倍,就是苹果是菠萝的2倍。

  师:老师吃完苹果突然发现,桌子旁边有个袋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也是苹果,于是老师把它们一起放到桌子上,发现现在的苹果是菠萝的5倍。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所以考考大家。现在桌子上的水果该怎么摆?为什么?

  师:知道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知道菠萝的只数是2,(板书: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也就是说...    

  生:苹果的只数是2的5倍是多少。

  师:这就叫:一个数(2)的几(5)倍是多少(板书)。而桌上的水果有苹果和菠萝,菠萝有2只,苹果的只数是菠萝的5倍,苹果有多少只?(出示题)这类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做“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

  教学反思:

  相对于美术、音乐、语文而言数学就根本没有乐趣可言。而在教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兴趣就更加重要了。

  当然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不断增加的。所以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事。

  首先老师一回到家里看到桌上放着些水果,这是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想象的也是一些小朋友遇见过的,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于是很快就在小朋友们大脑中出现情景。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水果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一般都比较爱吃,可能有些小朋友看着这些水果还直流口水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再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动动脑筋,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帮助老师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当然就非常乐意动起脑筋,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然而低年级的小朋友专心一件的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针对这点我就通过动手、动口,来转移他们对别的事情的注意,培养他们的耐心,同时也帮助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红色小棒来代表苹果,黄色小棒代表菠萝,这就是他们对颜色、声音、动作等感兴趣吧。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用语、结构安排等地方还需要我学习进步的。

7是多少 篇5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指名学生口答,并追问怎样想的。

  2、小结:计算上面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长方形面积方法(长×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特殊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分割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⑴.呈现学习内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读题、看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⑵.班级交流,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教师谈话: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

  预设:分割成几块,然后再计算。

  小结:板书——分割法。较复杂的图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将图像分割成几块,然后再计算。

  ⑶.动手操作,计算面积。

  教师谈话:试一试,分一分,然后再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分割方法。

  ⑷.班级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呈现学生不同的分割方法,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比较不同分割法中的相同之处:都是分割成长方形。

  选出最佳的分割方案:分成的图形简单、数量最少。

  2、学习转化(平移)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⑴.呈现学习内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读题、看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⑵.班级交流,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教师谈话: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得到图形的面积?

  预设:分割法,但有半格出现;数方格,半格该怎样数;平移法,可以成为长方形;然后再计算。

  小结:板书——平移法。较复杂的图形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然后再计算。

  ⑶.动手操作,计算面积。

  教师谈话:剪一剪,移一移,然后再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平移方法。

  ⑷.班级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呈现学生不同的平移方法,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不同平移法中的相同之处:都是沿着垂直于底边的垂线剪开,再平移成长方形。

  3、学习数方格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⑴.学生审题,发现并提出问题。

  下面是一个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数一数,图上池塘的面积有多大?

  读题、看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图上池塘的面积是多少?

  ⑵. 讨论后小结:半个怎样处理:两个半格看作一格。

  接近整格的怎样处理:可以看作一格。

  只占一格中很小一部分的怎样处理:可以不计。

  【方法二】因为求近似面积,可以把这些不是整格的都看作两个半格为一格。

  ⑶. 动手操作,计算面积。

  教师谈话:数吧,算一算,图上池塘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完成,完成后同桌交流交流。【半格有36格,面积是18平方米,整格有53格,面积是53平方米。池塘的面积大约是:18+53=71(平方米)】

  小结:较复杂的图形面积的计算也可以通过(板书)——数方格的方法得到近似的面积,然后再计算。

  三、实践活动。

  算一算,下面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先估计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6页的方格纸上,用是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半格36格,面积是18平方米,整格有22格,面积是22平方米。树叶面积大约为:18+22=40(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实践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1、转化是实现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手段,是探索新知识的途径。通过转化,可以使稍复杂的图形变形成较简单的图形;求面积方法未知的图形变成求面积方法已知的图形。

  2、数方格使一种估计和计算图形面积的策略,特别对复杂的、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更显得有价值。

  五、课后巩固练习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2.仿照下图,先描一描,再算一算你手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计算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分割法、平移法和数方格等),初步体会转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观察、拼摆、分类数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法、平移法和数方格计算较复杂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具准备:1.教师为学生准备“移一移、数一数”中的图形、剪刀、教学图片。

7是多少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一分数一数”,“移一移数一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提高估计能力。

  2.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课前采集好一片树叶,剪刀。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移一移数一数”中的图形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谈话: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我们学过哪些?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谈话: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或一些平面图形并不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出示“分一分,数一数”的例图)像这些我们怎么计算呢?(揭示课题:面积是多少)

  二、探索合作,得出方法

  1、分一分、数一数

  (1)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地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同桌交流。

  (3)在班内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法。

  (4)提问:你觉得哪种分法比较方便?

  小结:把稍复杂的图形通过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来计算面积,更简单、准确。(

  二、移一移数一数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形如下:

  提问:你会数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数一数图形的面积。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揭示新的矛盾:图中有些部分不是整格怎么办?

  (2)4人小组讨论。学生如果发现不了新的方法,适合进行点拨,进行平移。

  展示学生探索出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方法1:把左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

  方法2:把右边的两个三角形向左平移。

  提问:在平移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那么面积变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面积不变,因为从整个操作过程中看出纸的大小没有多出来,也没有少。小结:在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平移来算面积,非常简洁,平移前后的图形,形状变了,但面积没有变。

  三、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整体感知平面图)

  提问:图中有的部分不是整格,但也不正好是半格。该怎么办呢?

  提出: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面积的方法。

  (3)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两种做法:1.整格的不满整格的一起数,数出多少格面积就是多少。2.把整格和不满整格涂上不同的颜色,分类进行计数。

  讨论:哪种方法更好?

  引导得出:在计算此类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把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分类进行计数,计算起来更加清楚,方便。

  (4)小组讨论: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样计算面积的方法是否合理呢?

  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答案基本一致,也使学生明确:把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最后得到的是近似的结果,是合理的。

  (5)独立计算银杏树叶的面积。

  四、估一估算一算

  请学生拿出课前采集到的树叶。

  4人小组活动:(1)估计树叶的面积,并交流估计的方法。

  (2)把树叶描在方格纸上,再算出他们的面积。

  比较:计算出的结果和估算出的结果一样吗?

  (3)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先估再算。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用这些方法你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第10-11页内容。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面积的意义,以及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含有整格、半格的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估计和数方格的方法计算稍复杂的图形或不规则物体表面的面积;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平移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熟悉的图形计算出面积,从而为下一单元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些铺垫。在活动中,教材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与小组成员开展交流,表达并完善自己的想法。

7是多少 篇7

  教学内容:教材p10~11。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出示例图。

  2、如果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说说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学生自己数并说说怎么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怎样可以数得准确,并且又快又好?

  分小组讨论,并汇报想法。

  4、讨论:如果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你会怎样分?又会怎样数?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指出: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图形再数比一格一格数简单、快捷。

  二、移一移、数一数。

  1、出示例图。

  2、如果运用刚才的方法分一分、数一数,你能数出它的面积吗?

  有什么问题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呢?

  3、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平移?

  4、形状改变了,面积的大小有变化吗?那么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三、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例图。

  2、如果每格是1平方米,要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又有什么问题?

  提示:先把整格的和不满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然后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你认为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4、小结:把不满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最后得到的是近似结果,是合理的。

  5、运用这样的方法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分组完成,学生汇报,集体评讲。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6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在小组中完成,完成后交流、汇报。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试一试。

  3、根据教室里的物体,你能说说它的面积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节课的课堂实践,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在计算这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是多少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93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1、一堆煤重2500吨,用去3/5,用去了多少吨?

  2、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3/25。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方法: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再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改变复习(1):如果把3/5改成60%,你还会解答吗?

  (1)学生试做。

  (2)集体交流,并小结解题方法。

  2、改变复习(2):把3/25改成12%。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集体订正。

  本题有两中解法:a.1400+1400×12%

  b.1400×(1+12%)

  3、比较两中解题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1、一袋大米240千克,已经吃了25%,还剩多少千克?

  2、合唱小组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20%,有男生多少人?

  3、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4、第93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2~#7

7是多少 篇9

  课题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的例2,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出下面各题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3  3×  ×  ×  25×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和把谁看作单位“1”.

  (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

  教师给上面第2题的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

  (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2)梨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梨,…………?

  (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二、新课

  1.教学例2.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表示小亮储蓄的钱数.)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这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小华储蓄的钱数.)表示小新储蓄钱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教师:“要求小新储蓄了多少元,必须先求谁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那么,解答这道题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教师:“要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应该怎样想?”让学生自己说说,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然后,进行适当归纳: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元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18×==15(元)

  教师:“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仍让学生讨论.

  再归纳: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元的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15×==10(元)

  教师:“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18

  列出算式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18×求的是什么?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第一步乘得的数再乘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以谁为单位‘1’的?”使学生明确用综合算式解答,分析的思路和分步解答的思路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的题目.

  教师先说明可以用分步列式解答,也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有学生不理解,可画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

  3.小结.

  教师:“从上面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课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确定计算方法?”

  让学生适当讨论.使学生明确: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样的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确定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7题.

  教师说明要求后,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要让学生说清楚“谁与谁比,以谁为标准”.必要时仍可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2.做练习九的第9题.

  让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同样要说明,用分步列式解答和用综合算式解答都可以.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每一步以谁为单位“1”.

  如果有的学生把综合算式列成:3×120xx,也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使他们明确题中的“3个同学跳绳”是一个多余条件,不能列在算式内.并提醒他们,以后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四的第8、10题.

7是多少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教师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 (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1)5个8相加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

  (3)4个7相加是多少?

  (4)4的7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探究活动

  击鼓传花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7是多少 篇11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难点:能再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一根线、长3厘米和长5厘米的小棒各4根、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实际操作进步来认识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围一围。

  1、拿出一根线,围成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2、指名说说你围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量最方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将围成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

  三、摆一摆。

  你能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自己操作或同桌一起操作,注意摆出的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问:你是怎么摆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的摆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用4根长3厘米的小棒拼。

  2、 用4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

  3、 用2根长3厘米和2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

  4、 用这8根小棒拼。

  四、拼一拼。

  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两人一组拼。

  选择几种,算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你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五、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

  1、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出示)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学生交流方法)

  2、学生独立量一量,并算出图形的周长。

  3、你量了几条边?是不是每条边都要量?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4、你有不同的算法吗?如果有,请说说想法。

  六、估一估。

  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的这块手帕你能估计它的周长吗?

  1、 估计手帕的周长

  1)指定几个学生估计,记下数据。学生将自己估计的数据记下。

  2)谁估计得对呢?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吗?(学生交流方法。)

  3、指名量手帕边长,全班一起计算周长。

  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吧。

  2、 交流估计课桌面的周长。

  指名交流。

  七、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说。

  板书设计:

  周长是多少

  1、 用一根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线的长度。

  2、 用几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和大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课前思考:

  这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本次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在活动前让学生准备好响应的材料,并合理进行分工,这样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课后反思:

  在互动共享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研究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在开放型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共同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共同分享获得知识后成功的喜悦。这节数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并产生需要画一画草图的方法帮助解题的需要,为抽象的解题作了铺垫。尤其是在摆一摆和拼一拼这两项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自己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把课堂逐渐开放。并在拼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寻找规律。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的环境以及实践能力得以实现的空间。

  课后反思:

  本课是实践活动课,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能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弄从中发现许多新的知识。在本节课前,我也准备了大量的教具,试图让学生能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学感兴趣的知识,加深对这一单元知识的印象,巩固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并延伸出了学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在操作、解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本堂课学生通过用小棒搭一搭,用小正方形拼一拼,用线围一围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学生虽然会借助学具摆正方形和长方形,但在做练习时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情况不太好。

7是多少 篇1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解答.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投影仪、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采取抢答形式.

  2.口述算式和得数(出示投影片).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3.导入  .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  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板书课题   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可演示动画“应用题”或演示课件“应用题”】

  (1)引导学生在第一行摆2个圆片,教师同时在磁力板上也摆2个圆片.

  (2)第二行要摆的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学生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3)分组讨论:第二行应怎样摆?要摆几个圆片?

  (4)一人到磁力板上摆圆片,并口述摆的过程.

  (5)指导学生把例3填完整.

  2.完成教科书80页的“做一做”.【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1)指导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是第一行的4倍,教师巡视.

  (2)引导学生口述摆小棒的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把此题填完整.

  3.教学例4.【可演示课件“应用题”】

  美术小组做黄花7朵,做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5倍,做了多少朵红花?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明确:

  这题的已知条件是黄花7朵,红花是黄花的5倍,问题是红花多少朵?

  (3)教师提示:红花是黄花的5倍,也就是红花有5个7朵那么多,为了加深理解,今天我们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用一条线段表示7朵黄花,用5个线段的长表示红花的朵数,教师板书并同时演示课件“应用题”画线段图.

  (4)从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红花是黄花的5倍,红花多,黄花少,也就是求5个7是多少.

  (5)启发学生回答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朵)或 (朵)

  答:做了35朵红花.

  (6)引导学生把例4填完整.

  4.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妈妈买了4米白布,买花布的米数是白布的3倍,买了多少米花布?

  (1)引导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移动投影片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3)学生口头列式之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四、随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81页“做一做”的第1题.【可继续演示课件“应用题”】

  3.列式计算(出示投影片)

  (1)5个8相加是多少?

  (2)5的8倍是多少?

  (3)4个7相加是多少?

  (4)4的7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

  1.小明有5本故事书,连环画的本数是故事书的7本.小明有多少本连环画?

  2.停车场卡车的辆数是客车的6倍,客车有8辆,卡车有多少辆?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教案点评:

  教学开始便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学生多次体验,为学习应用题做好准备。

  教学时,首先出示线段图表示题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读题理解题意——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掌握解答应用题解题思路。

  探究活动

  击鼓传花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根据条件自己编题.

  活动过程 

  1.根据学号每人发一张号卡,然后击鼓传花,鼓停花到谁手,谁编题.

  2.所说题的得数必须与手中的号卡相符(注:能编乘、除的加2分,编加、减的只得1分).

  3.鼓一停,每位同学立刻举好手中的号牌,拿花的同学马上用自己的号牌当得数,找到另外两个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间限1分钟).

  4.最后谁的分高,就是计算能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7是多少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5054115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