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微信扫码分享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精选4篇)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篇1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      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的图谱。

  2.      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篇2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串铃发出的声音,会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并能在了解大鼓和蛙鸣筒所表现的声音形象的基础上参与游戏。  2、 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能在倾听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演奏乐器。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个串铃,  2、 一面大鼓。  3、 一个蛙鸣捅(可用其它能连续敲响的乐器代替)。   

  活动过程:    1、 幼儿听老师讲述故事,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幼儿模仿练习。  2、 幼儿听老师用打击乐表现故事内容,先缓缓敲大鼓,再连续刮蛙鸣筒,接着轻轻摇响串铃,最后使劲敲大鼓。这样,让幼儿知道:轻而慢敲打鼓表示大象走路;刮蛙鸣筒表示大象甩尾巴;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生气使劲跺脚。  3、 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  4、 幼儿在老师敲击乐器声中和讲故事清洁的提示下做游戏。扮蚊子的幼儿练习先听着蛙鸣筒声往后退,当什么也声都没有时,就边摇串铃,边走到大象(由另一老师或高大幼儿扮演)身边,当听到重纵的敲鼓声时,“蚊子”就躺下“死掉”。  5、 不用故事提示,幼儿随鼓声,蛙鸣筒声玩游戏。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用夸张的声音念),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用较慢的、不太强的声音念)。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刮--刮--刮--”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大象走路的声音、蚊子的叫声感受不同的节奏。

  2、要求幼儿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节奏的对应关系,并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

  树叶节奏6份、歌词四份、幼儿操作材料四份、

  活动过程:

  1、看课件说节奏

  “今天有个印第安人要敲架子鼓,你们见过吗?我是没见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你告诉我,印第安人音乐中都有哪些节奏?”

  (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请幼儿跟着节奏拍拍。

  2、听节奏找相应节奏图

  出示树干

  “看这树没有树叶,请幼儿听我的节奏,找到你们手中相对应的树叶给它贴上,形成一棵完整的树。“

  (教师分别演奏四种节奏,请幼儿选择)

  3、大象和文字

  “这棵树好大呀,快来乘凉。”

  “这时候有只大象也来乘凉,东边-来了个-大象,咚—咚—咚;西边-来了个-蚊子。嗡—嗡--”(出示大象蚊子图,字条)

  “你能说说我刚才说的节奏吗?请你用小节线帮我划分”

  “大象和蚊子在树下会发生什么事呢?”

  “蚊子叮上了大象,嗡嗡嗡嗡—嗡嗡嗡翁,大象踩死了蚊子,啊扼。”(出示此两句字条)

  “后两句没有节奏,请小朋友用小节线帮我划分节奏吧”

  4、幼儿操作划分节奏

  5、教师点评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篇4

  一、案例描述

  这节中班音乐教学活动《大象和蚊子》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第一个活动环节是教师为幼儿讲有关大象和蚊子的故事,并通过动作将故事表现出来,并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老师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幼儿们也听得很入神,并积极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第二个环节是教师出示图谱,教师边让幼儿看图谱边告诉幼儿图谱与前面所讲的故事的联系。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了该故事的情节。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开始播放音乐,并示范用前面故事中大象和蚊子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跟着教师一起听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各种动作。幼儿跟随音乐做了几遍动作之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拿出了5种乐器,展示和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然后让每个幼儿选择一种乐器,然后让他们尝试用乐器来表现音乐的节拍。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让幼儿等待好几个八拍才轮到自己演奏,有些幼儿注意力无法集中开始想其他的事情或与旁边的幼儿嬉戏,有些幼儿就不知道何时轮到他们来用乐器演奏。尽管教师在努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似乎作用不大。

  二、案例分析

  从本案例可看出教师前面几个环节似乎都是为了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们合作用各种乐器来表现音乐的变化,但幼儿最终并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第一、二两个环节,教师设置的故事比较有趣,也很吸引幼儿。幼儿也积极跟着教师用动作来表现故事中的人物。但在这两个环节幼儿始终没有听到音乐,教师一直是在用语言,图谱讲述故事,用动作表现故事,前两个环节耗时过多。到了第三个环节,教师才开始播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听了几遍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在幼儿对乐曲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教师拿出5种乐器来让幼儿认识,并要求幼儿用这5种乐器来表现前面听的乐曲。由于乐器种类过多,幼儿很难一下就熟悉每个乐器。将乐器分给不同的幼儿后,每个幼儿都要等待好几个八拍才轮到自己演奏,等待的时间也较长。幼儿对乐曲和乐器的不熟悉,及等待的时间较长,自然会出现有些幼儿注意力分散及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她来用乐器演奏的情况。由于教师把让幼儿根据故事做动作,幼儿倾听音乐,能用故事中人物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和让幼儿合作用乐器演奏音乐这些环节放在一起用一节教学活动的时间急匆匆地教给幼儿,幼儿显然无法咀嚼这种压缩饼干,最终幼儿既没有很好地感受音乐,更无法用乐器合作表现音乐。

  三、反思与建议

  1、准确把握幼儿的原有基础是进行音乐活动的前提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无论从教材的选择还是教学顺序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特点。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研究的许卓娅教授指出“在设计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地把握学前儿童的原有基础。‘原有基础’在此特指儿童需在新的学习情境运用和发展的已经获得的经验,不仅包括音乐的经验,而且也包括非音乐的经验。” [1]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之前,无论是确定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还是选择音乐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在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仔细认真地考虑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比如,在本教学活动案例中,教师如果能将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结合起来,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就出示图谱,将抽象地语言和形象的图像相结合,这样便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在幼儿对故事了解并能根据故事做动作之后,幼儿将比较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此外,在第四个环节,教师在采用让幼儿轮流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活动时,教师如果能考虑中班幼儿的特点,给中班幼儿提供2~3种乐器,那么幼儿不仅能较快地熟悉这些乐器,而且等待轮到自己演奏乐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2、在音乐活动中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

  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每次教学都应让幼儿从最简单的活动开始,通过多次重复直到幼儿能熟练前面的活动后,才开始下一个活动。这样前面的基础牢靠了,才有利于下一个环节活动的展开。幼儿在充分掌握中低层次的活动之后再进入较高层次的活动中,通过小步递进的形式真正推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获得发展,慢慢让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审美经验提升。比如,在本教学活动案例中的第三个环节教师应让幼儿多次重复倾听音乐,以便幼儿充分感知音乐的变化与故事人物、动作的关系,在幼儿熟悉音乐后,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这个环节应该是这节音乐活动的重点环节,耗费的时间也是较长的。这个环节将为下一个环节: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打下基础。一节音乐课时间不够的话,可以把该音乐活动分成两节课上,“让幼儿用乐器来表现音乐”放到下节音乐活动中进行,而不要像本案例中那样为完成教学任务在一节课中匆忙就教给幼儿。

  3、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活动最最重要的目标应该是让幼儿在体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教师要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方式增加中低层次活动的游戏性,比如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认为让幼儿按照她的要求能用动作和乐器来表现出音乐就达到了这节音乐活动的目的,而笔者认为这节音乐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幼儿沉浸在《大象和蚊子》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律动,享受用动作和乐器和大家一起合作来表现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让幼儿对音乐更加有兴趣,更加热爱音乐。

  总之,教师应始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考虑本班幼儿自身的特点、发展水平和基础,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对幼儿来说简单的,并能激发他们兴趣的活动入手,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并时刻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班音乐欣赏《大象和蚊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5170115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