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问》教案

《问》教案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问》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问》教案(通用13篇)

《问》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数图形的学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一课的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汇报,板书:(1)什么是学问?(2)数什么图形?(3)数的方法是什么?(4)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

  2、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上的伙伴,你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鼹鼠图片)。看,这时鼹鼠在干什么?是啊,鼹鼠长得小巧玲珑,他特别喜欢打洞。而且他打的洞还有好几个洞口呢!每当有危险的时候,他总会选择最安全的洞口逃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小鼹鼠在逃生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出示教材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带着问题(1)鼹鼠钻洞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画出示意图。(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两个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6分钟左右自学。自学后站起来,想一想,怎样组织好语言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预习:每个组员分别说说鼹鼠逃生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3、全班预习反馈:

  指名汇报。

  点拨;(1)、数的方法:2种。第一种是抓线段数:也就是按照基本线段、二合一线段、三合一线段来数。第二种是抓点数:就是从一点出发,能数出几条线段,再依次从下一点出发,依次数。同时板书计算的方法。3+2+1=6 3×4÷2=6(不出现可以不讲)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有序思考,从而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板书: 有序思考

  三、巩固方法,发现规律:

  1、小鼹鼠非常高兴,同学们这么聪明,她只打了4个洞口,你们就帮助他找出了10种逃生的线路。他太高兴了。于是,他又想,我如果再接着打一个洞口,现在又会有多少种逃生路线呢?

  2、学生动笔画一画。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投影)反馈方法。指2名学生讲。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计算方法。

  5、自己选择一种方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6、哇,小鼹鼠太高兴了。他想,现在我钻了5个洞口,就有15种逃生路线了。那我如果钻6个洞口呢?同学们,你们还能知道这只勤劳的小鼹鼠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吗?动笔做一做。

  7、反馈。

  8、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算式,你能说一说,如果鼹鼠钻7个洞口,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呢?

  9、汇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10、运用规律计算计算:8个洞口有多少条逃生路线。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知识)和收获(情感)

  2、课堂检测:小鼹鼠钻了9个洞口,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

  3、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去感受数学、热爱数学吧!

  4、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数洞口的题目,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数角,数三角形等等)教师举例子:大连到夏家河子买单程车票,得准备多少种不同面值的车票?

  课堂板书:

  数图形的学问

  1、图形? 有序思考——发现规律 抓点数 抓线数

  2、怎么数? 4个 3+2+1=6(条)

  5个 4+3+2+1=10(条)

《问》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对话录的内容,明白这几种观察方法的具体做法。并能联系生活,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当中。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对对话中所阐述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汇报。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整体归纳能力。

  3.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的能力,以及在说话时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总结的能力。

  4.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对对话中所阐述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整体归纳能力,以及在说话时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穿的什么衣服吗?有的同学没有留心观察,所以描述的不准确。看来,哪怕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事情,如果不细心观察,也会回答不上来。

  2、平时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事物,为什么要观察呢?

  3、看来观察真的很重要,那我们要怎么观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看”的学问》(板书课题)

  (自从生活入手,在谈话中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问”就是知识,“看”加引号是着重强调。

  到底“看”中有什么学问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自由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遇到生字词,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

  (1)生读课文,师巡视,相机指导。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文章通过丁丁和老师的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观察的方法,先自己独自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交流引导。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加以改进。

  (3)班内共同交流,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相机板书。

  3、你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方法吗?说一说。

  4、别看这篇文章不长,却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分角色朗读,重点听一听丁丁的话,说说有什么优点?你能学到什么?

  (1)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体会。

  (2)全班交流。

  5、哪一句是文章的总结句?用浪线画出来。有什么作用呢?

  6、“看”到底有什么学问?你在生活中要怎样观察事物?

  (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介绍的观察方法,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课堂小结

  “看”的学问可真不少,你在这堂课有哪些收获?

《问》教案 篇3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穿的什么衣服吗?有的同学没有留心观察,所以描述的不准确。看来,哪怕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事情,如果不细心观察,也会回答不上来。

  2、平时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事物,为什么要观察呢?

  3、看来观察真的很重要,那我们要怎么观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看”的学问》(板书课题)

  (自从生活入手,在谈话中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新授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问”就是知识,“看”加引号是着重强调。

  到底“看”中有什么学问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自由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遇到生字词,用你学过的方法解决。

  (1)生读课文,师巡视,相机指导。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文章通过丁丁和老师的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种观察的方法,先自己独自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内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交流引导。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加以改进。

  (3)班内共同交流,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相机板书。

  3、你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方法吗?说一说

  4、别看这篇文章不长,却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分角色朗读,重点听一听丁丁的话,说说有什么优点?你能学到什么?

  (1)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体会。

  (2)全班交流,

  5、哪一句是文章的总结句?用浪线画出来。有什么作用呢?

  6、“看”到底有什么学问?你在生活中要怎样观察事物?

  (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介绍的观察方法,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不同方式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课堂小结

  “看”的学问可真不少,你在这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看”的学问

  放大观察 缩小观察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分解观察 合起观察

  静态观察 动态观察

《问》教案 篇4

  设计简述]

  此教例的提问设计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

  第一组提问:

  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劣形” 5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出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11.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唯吾德馨)

  (讲析中穿插诵读、背诵训练)

  第四组提问:

  15.同学们能交流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吗?

  16.同学们愿意欣赏仿铭新作吗?

  ……

  〔评析〕

  这个教例的教学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提问链”或一个“问题群”。

  这个教例的学术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颇有个性特点的提问设计的典型。

  很多的研究提问艺术的文章都只是用列举的形式组合一些提问的样式、类型、技巧和方法,我们无法窥见某个提问在全篇课文教学过程 中的真切面貌。分析某一个教例提问艺术的文章平时十分罕见。

  现在我们可以试析一下此教例的提问艺术。

  一、四组提问在布局上的艺术:

  第一组的提问意在“切入”,开讲便触及到课文主旨;第二组提问意在“顺承”;第三组提问意在“深化”;第四组提问意在“引伸”。四组提问以“起承转合”,有一气呵成之美。

  二、16个问题的联接艺术:

  这就是本文的文题所点示的“连环问”、“顶针问”的设计艺术。16个问题就像“成梧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形式美妙的“追问”,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

  三、个体的提问的设计艺术:

  有的提问起铺垫作用,有的提问起过渡作用,有的提问起引思作用,有的提问起活跃气氛作用。此中最具艺术的,是不少的“曲问”或“逆问”。例如第5、6、7问,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了课文。它们一反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化。

《问》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运用学具摆一摆、配一配,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4、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校食堂每天为同学们提供午餐盒饭,每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2、出示“星期三菜谱”,学生在明确“菜谱”内容后提供问题“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4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1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问》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学习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有序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过程与方法:

  一.玩中学

  教师向学生展示印有四张卡通人物的卡片,分别是:柯南、多啦a梦、福娃欢欢和michey。

  师:我给同学们带来了4张同学们喜欢的卡通图片,想请4位同学来前面和老师一道用这些漂亮的气球,来装扮我们教室。

  教师从中找出两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来到黑板前,把4张卡片分给四位同学,并将卡片举在胸前。

  师: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颜色。(是向全班同学提问)

  学生都踊跃发言。

  师:我想把卡片贴在柱子上。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有几根柱子(两根)。因此就只能选择两张出来。那同学们有哪些选择的方法呢?

  学生积极的说出自己的选择。教师一边跟学生交流一边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并板书:

  柯南-欢欢 欢欢-多啦a梦 多啦a梦-michey

  柯南-多啦a梦 欢欢-michey

  柯南-michey

  师: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这6种搭配方式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有些学生可能会说有其它方法,要注意引导。

  经过共同的努力我们设计出了6种装扮教室的方法,实际上同学们已经找的很全,要从这4种颜色中挑选出2种,也只能有这6种方法了,老师也不会再找出另外的一种搭配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从这四个同学中挑选两个同学来帮助老师完成这个任务,同学们想一想有几种挑选方法?

  学生纷纷涌跃举手。

  生:我有6种挑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的想法

  (生:我把一个学生比作一张卡片,刚才从四卡片中挑选两种有有6种搭配方法。我想从四名学生中挑选两个也一定是有6种挑选方法。 )

  师:老师这里一个要求,希望在挑选的人中有一个是男生,另外一个是女生,同学们想一想, 怎样帮老师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经过思考和小声议论后回答:有四种挑选的方法。

  师:老师很想知道有哪4种挑选的方法,谁能来前面给我们大家演示一下?

  一位学生来到黑板前边,指着两个同学说:“可以是生1和生2,可以是生3和生4,还可以是生2和生3,还可以是生1和生4。

  由于该生在挑选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次序搭配,学生听起来显得有点模糊。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出了4 种挑选的方法 ,但是老师听起来还是有点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够更清楚、更明白地说一下,有哪些搭配?

  (应该有同学能有序的说出搭配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就应该作出示范。)

  经过这个同学的操作,同学们明白了四种搭配方法:

  男生1-女生1 男生1—女生2 (板书)

  男生2—女生1男生2—女生2

  教师对这个学生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对他有条理,有序的思维方法加以表扬。

  二.学中玩

  出示情境图:搭配中的学问——《配菜》一节课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很成功地制订了一个装扮教室的计划,现在我们就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师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吃了些甚么?牛排,鱼等叫荤菜,蔬菜类的食品叫素菜。只吃荤菜或者只吃素材都是不好的。在饮食中注意荤素的搭配才能更有营养更健康。

  大家先看星期一的菜谱,有一个荤菜两个素菜。 厨师对配菜有什么要求呢?

  (一荤一素)

  那么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小组1:星期一的菜谱中有一个荤菜两个素菜,一个盒饭有两种搭配方式是:

  肉丸子—白菜肉丸子—冬瓜

  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白菜和冬瓜不能搭配?

  生:因为情境图中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信息是一份盒饭含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因此白菜和冬瓜不能配在一个饭盒里。

  让学生自行在课本上连线,并写出配菜方法,教师巡视课堂,个别辅导。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方法。

  小组2:星期三的配菜方法有4种,我抓住排骨先和豆腐搭配是一种,再和油菜搭配是第二种,我再抓住鱼,先和豆腐搭配是第3种,再和油菜搭配是第4种。

  一个学生举起手:我同意以上的说法但我还有我个人的意见,刚才我们从两位男生和两位女生中挑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有四种搭配方法,我就知道两上荤菜和两个素菜也有四种搭配方法。

  (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搭配的方法并利用联想方法,学会思维和推理,是本课的关键。教学中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加以评价和鼓励。)师:星期五的菜谱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生:肉丸子有三种搭配,虾有3种搭配,我从上面的两种算法中可以直接想到2乘3等于6种。

  (在这里,主要师用ppt进行讲解。)

  三.知识应用

  出示练一练1、2情境图,让学生依照以上的做法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交流收获。

  [评:通过知识应用,进一步完成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有序思维过渡。]

  四.课堂小结

  提问学习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有什么实际用处?

  强调:在选择搭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有顺序,避免重复和遗漏。

《问》教案 篇7

  教学课题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读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自主阅读,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3、  学会利用工具书,联系图画或请教他人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认读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会利用工具书,联系图画或请教他人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挂图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简介孙中山,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互动识字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四、指导书写,巩固字形1、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  相机表扬收集资料的学生3、  简介孙中山4、  板书课题1、  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2、  小黑板出示子都要求3、  巡视辅导,照顾个别学生4、  检查自读情况5、  组织猜字游戏1、  指导朗读,注意将课文读流利2、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字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生字并提示写字的姿势1认真看图,认识孙中山2课前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孙中山3读课题1、  听读课文2、  听要求,读要求3、  按要求自读课文,同桌互抽读生字,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桌。4、  全体、小组、个别认读生字,互相纠错;个别轮读课文,互评。5、  猜字游戏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流利,边读边想,从课文里我们知道了什么。2、  自由说互记生字,练习写字养成课前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了解孙中山,为学习课文打基础。自读课文,自主识字,互动学习游戏激趣,巩固生字整体感知,了解大意自主分析字形,养成乐写,爱写的好习惯教学课题不懂就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自主阅读,自主提问,在课文中积累词语与同伴分享学习的快乐自主提问,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自主提问,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合作学习,读懂课文二,交流收获,加深理解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四、名言积累,拓展学习五、教学效果评价1,   提出朗读要求2,  提出小组学的要求,不懂的问题打上记号3,  进行学法指导4,  组织学生善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   学了课文,你学到了什么2,  读了故事,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3,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怎样做?1我们学了课文知道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课文呢2重点指导6自然段3指导学生养成带着体会读课文的好习惯。1、  参与小组展示。2、  出示收集到的名言。1、  指导学生抄写词语。2、  摘抄好词佳句。3、  齐读课文。4、  可能提出的问题:“私塾”“戒尺”“厉声”为何要壮着胆子?先生为什么厉声地对他说话?5、  小组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全班汇报交流。6、  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哪些问题是需要弄明白的?哪些是重要的?1、  谈谈自己对“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的理解。2、  交流讨论1、  用心体会,感受孙中山先生的情感,并读出自己的理解。2、  体会朗读。3、  懂得用心朗读体会,边读边想。在小组内交流名言学生抄写。养成互助交流、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合理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讨论。交流互助养成习惯。朗读感悟,体会课文重点。交流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巩固积累。

《问》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的文章。文中不仅介绍了观察的一些方法,还强调要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是以对话的形式介绍的,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易于被儿童接受。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分别写出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不同方法…‘观察方法的总结”。

  教学目标

  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对话录的内容,明白这几种观察方法的具体做法。并能联系生活,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学习生活当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对对话中所阐述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汇报。培养学生阅读中的整体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的能力,以及在说话时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构思

  由实际人手,利用本班学生日常所见却没有留心观察的事物,让学生明白观察

  教学准备

  推荐阅读,观察方法的训练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自由学习,提出学习要求

  在学生有兴趣的阅读后,可鼓励学生自主地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基础。对于个别学生不了解的事物,如:指纹或细菌的观察方法,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在课上汇报。

  二、分小组,归纳观察方法

  对话的内容浅显易懂,可先放手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介绍的观察方法。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以学生喜欢的不同方式对全文的观察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表格法、列举法、画图法……在学生汇报时,要从归纳的内容和归纳的形式两方面进行肯定。这样既提高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作者都举了那些例子?

  对话的开始即以从生活中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观察的无时不在,并用举例的方法说明了学会观察的重要性。在介绍观察方法时,不仅有老师介绍的例子。如:放大树叶的脉络、细菌来观察,制作地球仪来观察;还有丁丁在听了老师的讲话后,进行的举一反三。如:用模型来观察楼房的设计。在不同的观察方法中,丁丁的语言还起到了过渡作用——由放大观察引入缩小观察,由横向比较引向纵向比较等。在对话的最后,又通过丁丁的总结与老师的提醒,对所介绍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总结,做到了由分述到总结。这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也利于培养学生在讲话时善于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看”的学问

  表格法、列举法、画图法……

  作业设计

  1、布置学生的观察作业。

  2、组织小型谈话活动,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问》教案 篇9

  《詹天佑》一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文章开头就说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是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看一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清楚,把文章中所叙述的事同当时的环境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深刻含义。对此,在对教材的处理与整体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个环节:导预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这样两个问题: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课文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个环节:导细读——精读课文,理解其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文章的第一句话,即本文中心句,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的?

  2.修筑京张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3.为什么说这条铁路的修筑成功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仔细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科学落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备受帝国主义欺凌。清政府一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要挟、嘲笑;再加上当地的自然条件非常差(地形复杂、山势险峻),所以说,修筑京张铁路,确实不是一件易事。接着我又精心设计了两个问题:

  1.在这样的环境下,詹天佑迎难而上,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决心要为中国人争气)

  2.他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过渡到重点段落,即4—6自然段)

  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都与当时当地的情况有密切联系。课文具体提到三个困难:

  第一是勘测线路。

  这里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自己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还常常向当地农民请教。这原因是什么?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第二是开凿隧道。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课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工程的艰巨。詹天佑不仅创造性地采用中部凿井法,而且亲自参加实际操作。

  第三是设计“人”字形线路。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大,火车爬不上去。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导议读——深化课文,揭示中心

  齐读最后一小节,指导学生理解:“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是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联系课文中心句(开头一句话),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詹天佑的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四个环节:导练习——巩固复习重点知识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如:教师可利用图画的趣味性特点让学生在玻璃板上图示:中部凿井法,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然后选出比较好的图画,用幻灯投影,学生边演示,边说出这种凿井法的好处。让学生用玩具火车在挂图上演示,并说出人字形线路的好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加深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附:板书设计 

  (李慧珍)

《问》教案 篇10

  一、激情导入

  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好,请齐读课题。

  导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课件出示观点)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

  效果预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通过你的学习,这个难题一定能解决。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作者列举了哪些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哥白尼的事例:

  1、任务呈现:课文先说了谁的故事?你们了解哥白尼吗?(资料出示)

  2、自主学习:读完之后,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好问)

  3、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问的?

  4、展示交流(学生反馈):(小时候就喜欢问、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不懈探求)(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说-----,(出示投影)同学们,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齐读。

  学习沈括的事例

  1、任务呈现:哥白尼以好问来解决问题,那沈括在在遇到问题时,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投影上的题目。

  2、自主学习:(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展示交流:是啊,一个善问的人,他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故事。(出示沈括的其他故事: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同学们,正是因为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他才取得杰出成就。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需要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其实作者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学习3自然段

  1、任务呈现: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都很远,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遇到问题该怎么做呢?向谁请教呢?你们曾向谁请教过?

  4、自主学习:比你小的孩子,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为什么?农民伯伯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为什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5、书上说的都是别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那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现在谁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是啊,只要---,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6、展示交流:由此老师想到了孔子的两句名言(出示:1、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学习最后一段:

  1、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我们才能求得真知。让我们齐读最后课文的最后一段。

  2、任务呈现:读完这段,那你知道“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吗?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3、自主学习: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来考考大家,作者一开始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后来结尾又说: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你能用搜集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吗?

  4、展示交流: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看来,做学问离不开“学”和“问”,除此之外,你觉得还需要什么?

  (勤奋、坚持、注重方法、谦虚)

  5、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我受益很大。哥白尼与勤学好问同行,终于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沈括与勤学好问同行,著成《梦溪笔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同学们,人生道路上,如果让我们选择同行者,那么就选择勤学与好问吧,与他们同行,就如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尽头找到美丽的绿洲。此刻再让我们回到课文,诵出作者的谆谆教导:知识……

  学生齐背: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

  三、检测导结

  目的:课文学完了,我们来检测今天的学习成果。

  工具:1、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是:            ,只有           ,才能              。作者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列举沈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2、除了课文中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问的名言。

  反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欣喜地发现,大家已经把“勤学好问”这个好的习惯运用到学习中了,而且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希望有疑惑的同学要再接再厉。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懂得了问的重要性,知道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去问,而且还学会了说理性文章的写法,那就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论证观点,最后作出结论。看来,今天的收获真不小,课下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     相辅相成

  观察思考     养成习惯

《问》教案 篇1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寻路和行路

  3.出行的学问

  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该年段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技能成为迫切的需要。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和路线图之后,所以对于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应该难度不大,看站牌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再加上还要落实如何问路和如何乘车这两个教学目标,所以知识点显得有点多,容量比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有点困难。因此,课堂的合理设计要突破重难点,既要让学生自己掌握这些出行的学问、又要让学生乐于去运用这些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学会问路。

  2.知道乘车时要注意安全,讲文明。

  3.知道问路的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看站牌,学会问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教师准备简易站牌、交通图发给每个组。

  3.录制一个公共汽车自动报站语音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外出过吗?如果外出,你不知道路,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交通图、看站牌、问路)

  老师揭示课题:你们说的其实就是出行的学问。(板书课题)

  2.暑假里,老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10天,住在北师大附近的明光村,我抽空乘坐公交车去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就用到了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出行的学问。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来尝试运用这些学问,去科技馆走一走。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学习出行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看站牌,学会问路。

  1.北京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多亏了这张交通图,(出示交通图)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2.同学们请看,这张交通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我所在的地点是明光桥、目的地是中国科技馆,有21、387、702路公交汽车可以到达、)相机板书21、387、702

  3.确定了路线后,我便去车站乘车。来到车站,我果然看到21路、387路两路公共汽车的站牌,乘坐这两路车真的能到科技馆吗?这时我该怎么办?(看站牌)

  4.(出示站牌,马路左边的21路和387路同时出示),怎样看站牌呢?站牌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板书:起始站、终点站、所在地)

  (重点强调箭头的作用:指示方向。认识箭头的重要性。)

  5.孩子们,这两路车能到达科技馆吗?你有没有什么疑惑?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个站牌上并没有科技馆站,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交通图推测到达科技馆的站名。)

  6.出示另一侧站牌,说说起始站、终点站、所在地。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和马路对面站牌上的站名相同,方向相反)

  7.师生表演问路(相机指导:问路时要注意礼貌及问路时表达要清楚。)

  8.现在有两路车可以到达目的地,你觉得我会选择哪路?为什么?

  (老师公布自己的选择,让学生明白选择路线要根据自己的需要。)

  活动二:自主出行

  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知道乘车的注意事项和问路的礼貌。

  1.孩子们真能干,在陌生的北京我们都会利用交通图、站牌、问路等学问出行了,回到咱们的家乡重庆,我们学校周边不是更轻车熟路了吗?老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请大家星期天从珊瑚小学出发到重庆游乐园去玩,你会选择路线,看站牌吗?我们来试一试,先把出行方案设计好吧。

  2.出示要求:利用交通图和站牌选择路线,确定该乘坐哪路公交车,在哪个站下车。

  (出示:从珊瑚小学到重庆游乐园的交通图,请学生选择路线,选择公交车。)

  2.学生交流(共有几条线路到达、看是否有直达公交车、如果没直达车应当怎么办)

  3.(乘车模拟)现在的教室就是一辆大公共汽车,同学们都是乘客,请同学扮演司机、在各个站上车下车的乘客,悄悄指导个别孩子分别扮演不文明乘客,教师参与其中,扮成抱小孩的阿姨,让学生在表演中知道乘车时要注意安全、讲文明。

  4.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出行应当具备哪些学问了吗?(请同学归纳总结)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出行要会利用交通图来选择路线,乘坐公共汽车时要会看站牌,问路时要注意礼貌,乘车时要注意安全。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了解我们重庆有哪些交通工具,我们应该怎样选择这些交通工具出行!

《问》教案 篇12

  设计简述] 

  此教例的提问设计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

  第一组提问:

  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这8个字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第二组提问: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劣形” 5句)

  5.(讲析“苔痕”两句的环境、两个用得好的动词、写景的顺序之后)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不多。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

  6.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

  7.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以显出自己“德馨”)

  8.朋友走了之后做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9.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教学中顺势板书:景、友、趣)

  第三组提问:

  10.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11.作者自比“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12.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远大抱负)

  13.由此看来,这一句在表意上是“蛇足”还是更进一层?(更进一层,是“德馨”的深化)

  14.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唯吾德馨)

  (讲析中穿插诵读、背诵训练)

  第四组提问:

  15.同学们能交流一下自己的座右铭吗?

  16.同学们愿意欣赏仿铭新作吗?

  ……

  〔评析〕

  这个教例的教学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提问链”或一个“问题群”。

  这个教例的学术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颇有个性特点的提问设计的典型。

  很多的研究提问艺术的文章都只是用列举的形式组合一些提问的样式、类型、技巧和方法,我们无法窥见某个提问在全篇课文教学过程中的真切面貌。分析某一个教例提问艺术的文章平时十分罕见。

  现在我们可以试析一下此教例的提问艺术。

  一、四组提问在布局上的艺术:

  第一组的提问意在“切入”,开讲便触及到课文主旨;第二组提问意在“顺承”;第三组提问意在“深化”;第四组提问意在“引伸”。四组提问以“起承转合”,有一气呵成之美。

  二、16个问题的联接艺术:

  这就是本文的文题所点示的“连环问”、“顶针问”的设计艺术。16个问题就像“成梧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形式美妙的“追问”,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

  三、个体的提问的设计艺术:

  有的提问起铺垫作用,有的提问起过渡作用,有的提问起引思作用,有的提问起活跃气氛作用。此中最具艺术的,是不少的“曲问”或“逆问”。例如第5、6、7问,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了课文。它们一反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化。

《问》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感受问答儿歌的结构特点。

  2、能够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3、喜欢参与问答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江南水乡的了解,包括(菱角、渔网);对尖的、圆的、

  方方的东西的认知。

  物质准备:幼儿用书《虫虫飞》、相关儿歌内容图片(宝塔、菱角、

  太阳、荷叶、风筝、渔网)、响板、江南水乡视频、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我们生活在哪座城市?知道西安是一座北方城市。

  你去过南方吗?南方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1、师:出示“?”这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让幼儿理解问答形式。

  2、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在这里面发现什么东西是尖尖的、圆圆的、方方的?

  3、师:老师也有新的发现,你们听听老师发现了什么?

  4、教师用对唱的形式唱出儿歌的第一段。

  三、分段欣赏,感受问答儿歌的句式特点。

  (一)欣赏儿歌的第一段,理解问答式儿歌的特点。

  1、教师用对唱的方式唱出儿歌的第一段内容,幼儿感知问答儿歌的句式特点(有问有答)。

  师:你都听到什么?它是怎么问的?又是怎样答的?

  2、教师朗诵儿歌的第一段,师生问答,感受和理解问答式儿歌的语言风格。

  (二)幼儿自主阅读小书,尝试仿编儿歌的后两段。

  1、师:这首儿歌就藏在这本小书中,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看一看在书中的第几页?(幼儿看图朗诵儿歌第一段)

  2、师:除了我们说的尖尖的东西,你还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3、幼儿讲述,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幼儿尝试仿编诗歌内容。

  四、完整欣赏,感受语言节奏。

  1、师幼用不同形式完整朗诵儿歌。

  * 我问你答          * 男女问答          * 打响板朗诵

  * 听音乐对唱

  五、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六、区域活动

  语言区:小书《虫虫飞》、儿歌的相关图片、供幼儿仿编的图片、自制小书。

  科学区:菱角、放大镜、有关植物的书、菱角的生长过程图片、图形的分类。

  表演区:儿歌中的相关图片、提供音频幼儿分角色进行对歌。

  建构区:提供积木、纸盒幼儿创意拼搭。

  美劳区:可利用绘画工具画出儿歌内容、泡泡泥制作儿歌相关内容、彩纸折宝塔。

  附儿歌:《问》

  什么尖尖尖上天?

  什么尖尖在水边?

  宝塔尖尖尖上天,

  菱角尖尖在水边。

  什么圆圆圆上天?

  什么圆圆在水边?

  太阳圆圆圆上天,

  荷叶圆圆在水边。

  什么方方方上天?

  什么方方在水边?

  风筝方方方上天,

  渔网方方在水边。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问》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6539116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