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微信扫码分享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精选5篇)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篇1

  今天我开展了故事教学,故事的内容是《金色的玉米棒》。首先先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此故事主要讲述了秋天,小兔收获了三个金色的玉米棒,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三个好朋友,向它来借粮食,但小兔没有把玉米棒借给它们,它只借给它们:干蘑菇、一碗豆子、两个红萝卜,但在第二年的春天,小兔把这三个玉米棒上的玉米粒种在了自家门口的田里,等到秋天玉米丰收时,它给三个好朋友都送去了一筐玉米,后来三个好朋友也像小兔一样,也藏起了三根玉米棒、故事情节简单,动物形象活泼,内容易于幼儿理解。 分析此故事的最主要的教育价值,它告诉我们秋天是粮食丰收的季节,但在备课时,我感觉此个内容的教学价值可以挖得更多,教学模式可以脱离参考用书的设计,为此我开展了以下的教学,从活动过程看,自感有较大收获.

  本次教学活动,我主要从以下几大环节开展:第一大环节:让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故事内容;第二大环节:讲述故事内容;第三大环节:讨论故事内容。

  用绘画记录故事内容,一直是我开展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前,我给每个孩子分发了一张白纸、一盒水彩笔,活动开始我就对孩子们说:“今天我要来讲个故事,请你们把故事中的小动物和故事中讲的主要事情,记录在白纸上,比比谁记录的最棒。”(由于我们一直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孩子们也不感到新鲜)于是孩子们非常安静地拿好笔与纸,静静地听我讲故事。记录过程中,我一共讲了三遍故事,他们一直认真地在白纸上画着,从听第一遍故事时画一只小兔,到听到第三遍故事时,把故事中的主要情节、人物都画满了。我一一看了每个孩子的图画故事,深深地佩服孩子们超常的想象能力。我体会到“孩子的100种语言”,我们班有36位孩子,今天我就看到36种语言。第一大环节,我给了孩子们二十分钟的听和画的时间。

  第二大环节:讲述故事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请孩子们分组讲述故事,接着请个别孩子拿着图画故事在众人面前讲述,孩子们由于在反复的倾听和记录中,每个孩子都能较完整地讲述。此环节用时15分钟。

  第三大环节:讨论故事内容:也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我提了第一个问题:故事中小兔为什么不肯把玉米棒借3个好朋友?很多孩子都回答说:因为小兔只有三根玉米棒,如果借给了三个好朋友,小兔自己就没有了;有的说:玉米棒是要种在地里的,借给他们,小兔就不能种了。针对孩子们后一个回答的答案,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它要种在地里呢?很多孩子都回答:可以种出很多玉米。于是我又追问:那这三根玉米棒是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马上回应我说是“玉米的种子”。那我又问:那是小兔怕自己没有吃不借给好朋友呢,还是其他原因?孩子们说:因为小兔要把玉米棒做种子,所以才不借的。所以我进行了小结:原来玉米棒是小兔做种子的,所以它不借。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声音突然冒出来说“小兔就是小气嘛”。回头一看,原来是陈淇昇。于是我问孩子们:小兔小气吗?孩子们说:不小气,小兔很大方。于是我又问:谁来证明给陈淇昇看看,小兔是一只大方的兔子。这时孩子们说:它把种好的玉米都送给了它的朋友们,所以它不小气。我又追问:除了这个,还有哪些事情也能说明小兔是很大方的?孩子们一时回答不上来。我做了提示:故事一开始时,小动物向小兔借东西,小兔借给它们了吗?孩子们马上说了:小兔借给小松鼠干蘑菇、借给小松鸡一碗豆、借给小刺猬两根萝卜。我又问陈淇昇:那小兔小气吗?他摇摇头说:不小气。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总结。让孩子们体验好朋友间的友爱互助精神。

  为了让故事的教育价值体现最大化,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兔的玉米是什么时候丰收的?有的说是春天;有的说是秋天;有的说是冬天。看着你一句,她一句,谁也说不准,于是我又讲述了一遍故事,并把故事中的:秋天、冬天、讨论冰雪融化是什么时候?秋天等字用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来算出玉米是在什么时候丰收的,好朋友又是过了多久才收到小兔的玉米的。最后孩子们知道了是第二年的秋天。

  从整个活动的时间安排来看,用时1个小时,但活动中孩子们注意力一直非常集中,记录完整、讲述故事清晰、做到人人参与、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大家积极地讨论,思维的碰撞。虽然用时1小时,大大超出了我们幼儿园规定的教学时间,但活动对于孩子们的帮助是大的,主要体现在:

  1、记录故事:培养了孩子们安静倾听的习惯和大胆想象构图的能力;2、看图画讲述故事:因为有了记录内容,孩子们对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已经非常了解,记忆深刻、为此,每个孩子都能大方讲述;其次在小组中讲述即培养孩子讲述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安静有序地倾听他人讲述故事的习惯;3、讨论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同伴之间友爱帮助之情并向小兔学习大方地对待朋友的品德;4、讨论玉米丰收的话题,让孩子们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秋天是玉米和其他粮食丰收的季节。

  整个活动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晚上回家拿着画好的故事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篇2

  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听,师生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4.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读准。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领读正音。

  2.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形的书写。

  玉:“王”字加一点。

  粒:米+立

  粮:米+良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组词。

  玉( )( )( ) 粒( )( )( )

  粮( )( )( ) 行( )( )( )

  必( )( )( ) 筐(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和玉米的关系。

  二、朗读感悟

  1.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

  (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

  (2)松鸡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

  (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几颗红枣)

  4.研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男女同学分别读前两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例:冷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3、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4、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2、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红枣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故事。

  ——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收获了许多东西,小兔子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小动物们也很喜欢,有好些小动物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不会借给他们呢?那我们就来听一听金色玉米棒的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冬天----一把干蘑菇”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鼠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教师提问: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季节啊?故事中说道: 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说明天气怎么样?

  谁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了,小兔子有没有借给他?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有借玉米棒给小松鼠,送给小松鼠什么东西?(连起来讲一讲)

  三、倾听故事“雪花飘落----一碗豆子”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小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鸡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教师提问:故事里天气怎么样?谁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白兔有没有借给它?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鸡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借玉米棒给小松鸡,送给小松鸡什么东西?完整的讲一遍

  四、倾听故事“小溪的冰融化----几颗红枣”

  小溪的冰融化了,泥洞里的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刺猬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刺猬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刺猬几颗红枣。

  教师提问:过了几天小刺猬也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你们觉得小兔子会借给它吗?那你觉得小白兔会怎么对小刺猬说啊?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都没借给他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兔子啊?

  五、倾听故事“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到最后”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活活的冬天。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觉得小兔子小气吗?那为什么之前他不肯把玉米棒借给其他小动物?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吧?

  教师小结:原来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给他的好朋友,是把玉米棒留下来当种子呢!留下种子以后,来年才可以大丰收呢!

  六、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1、图片讲完了,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

  七、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运用头饰等材料在区角活动时表演金色玉米棒的故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和讲述故事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3、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4、乐意表演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的用意,懂得保留种子的必要性。

  2、利用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角色表演道具:角色头饰若干个,蘑菇、小豆子、红枣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故事。

  ——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收获了许多东西,小兔子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玉米棒,那黄澄澄的玉米粒,真逗人喜爱。小动物们也很喜欢,有好些小动物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会不会借给他们呢?那我们就来听一听金色玉米棒的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冬天----一把干蘑菇”

  冬天,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小松鼠想,家里的粮食不多了,小兔子是我的好朋友,去向他借一个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鼠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鼠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鼠一把干蘑菇。

  教师提问: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季节啊?故事中说道: 冷飕飕的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说明天气怎么样?

  谁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了,小兔子有没有借给他?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鼠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有借玉米棒给小松鼠,送给小松鼠什么东西?(连起来讲一讲)

  三、倾听故事“雪花飘落----一碗豆子”

  雪花飘落了,大雪盖住了森林里的小路和山坡。有一只小松鸡抖抖口袋,剩下的粮食不多了。她想,小兔子是好邻居,去向他借玉米棒吧。

  “咚咚咚!”小松鸡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松鸡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松鸡一碗小豆子。

  教师提问:故事里天气怎么样?谁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白兔有没有借给它?小兔子是怎么对小松鸡说的?(跟读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小兔子没借玉米棒给小松鸡,送给小松鸡什么东西?完整的讲一遍

  四、倾听故事“小溪的冰融化----几颗红枣”

  小溪的冰融化了,泥洞里的小刺猬一觉睡醒,肚子饿极了。他想,我帮小兔子干过活,找他借个玉米棒准行。

  “咚咚咚!”小刺猬敲门了。 “吱扭!”小兔子开门了。

  小兔子对小刺猬说:那玉米棒谁也不借的,你还是想想其他办法吧。他送给小刺猬几颗红枣。

  教师提问:过了几天小刺猬也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你们觉得小兔子会借给它吗?那你觉得小白兔会怎么对小刺猬说啊?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都来向小兔子借玉米棒,小兔子都没借给他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兔子啊?

  五、倾听故事“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到最后”

  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后,小兔子在门前挖了一个个小坑,他剥下黄澄澄的玉米粒,一颗颗种下了。

  秋后,小兔子收获了好多好多金色的玉米棒。他送一筐给小松鼠,送一筐给小松鸡,送一筐给小刺猬。大家过了一个快快活活的冬天。

  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觉得小兔子小气吗?那为什么之前他不肯把玉米棒借给其他小动物?小松鼠、小松鸡、小刺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吧?

  教师小结:原来小兔子不借玉米棒给他的好朋友,是把玉米棒留下来当种子呢!留下种子以后,来年才可以大丰收呢!

  六、借助教学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1、图片讲完了,下面完整的欣赏一下吧!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2、根据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 。

  七、情景表演:借助头饰和实物表演故事。

  运用头饰等材料在区角活动时表演金色玉米棒的故事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9课《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个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鸡、刺猬分别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没有借给他们,而是送给他们干蘑菇、豆子、红枣。到了春天,小兔种下了玉米,秋后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给他们各一筐,松鼠、松鸡、刺猬他们也挑了三个的玉米棒藏了起来。教材借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知道:只有留下种子,才有足够的粮食!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粮食,要从小爱劳动!

  2、学习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特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利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丰收果实带来的乐趣。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感受乐趣——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拓展思维、升华乐趣——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语,猜出后我出示一个玉米棒实物,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从而引出课题:金色的玉米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初读感悟。

  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读感悟之中去,我说:围绕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最后再听课件中的范读,加深印象。

  2.深入研读。

  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我采用分段研读的方法帮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跟随课件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接着跟随课件学习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针对学习过程,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为什么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吗?为什么?

  (3)小松鼠带什么东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为什么又给了松鼠一把干蘑菇?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回答这四个问题,理解词语:肯定。从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同时在读的时候,随文识字。

  后面我就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松鸡、刺猬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经过。同时理解比喻句:北风刮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然后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理解词句:“淅淅沥沥”的春雨说明是春天播种的季节到了。“一个个小坑”说明挖的坑多,多播种,就有多的收获。

  最后讨论:小兔原来不借一个玉米棒,现在却送一筐玉米棒,这是为什么?刺猬、松鼠、松鸡收到玉米棒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

  3.猜心理,感情朗读,现场表演。

  首先让学生猜猜小动物心里想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话。然后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学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演动作、扮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并且对表演得好的学生未完行表扬。

  (三)拓展思维、升华乐趣

  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做一个勤劳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我让学生谈谈:你通过劳动,得到了哪些收获?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

  (四)布置作业、延伸乐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

  1.续编课文。

  2、做课件中的练习,这是一个可以动手的题。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自由输入词语,句子。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听,师生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4.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读准。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领读正音。

  2.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形的书写。

  玉:“王”字加一点。

  粒:米+立

  粮:米+良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组词。

  玉( )( )( ) 粒( )( )( )

  粮( )( )( ) 行( )( )( )

  必( )( )( ) 筐(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 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和玉米的关系。

  二、朗读感悟

  1.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

  (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

  (2)松鸡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

  (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几颗红枣)

  4.研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男女同学分别读前两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例:冷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大班语言:故事《金色的玉米棒》_缘来如此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7035116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