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微信扫码分享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精选5篇)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篇1

  活动目标:1.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随乐看图谱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2.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活动准备:1.音乐(见空间资源库文件夹),图谱一幅。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拔根芦柴花》是劳动歌曲的特点和它的由来。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劳动歌曲,知道为什么要叫它劳动歌曲吗?小结拔根芦柴花的由来和名字。活动二:第一遍整体欣赏音乐,并说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第二遍欣赏曲子可以轻轻地跟着打节奏。活动三: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找出其中一样的节奏,进而认识四种节奏型。第三遍请小朋友结合节奏图谱听音乐。第四遍,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看图谱,一边打节奏。第五遍,根据小朋友在打节奏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可以分段练习) 《拔根芦柴花》一课时 执教反思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缺点: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篇2

  活动目的:1、通过欣赏及演奏,让幼儿充分感受乐曲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通过身体模仿动作的练习,熟悉节奏,学习演奏分声部打击乐器。

  培养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掌握2/4拍节奏,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

  活动准备:知识--初步对乐曲进行欣赏,认识芦柴花

  物质--节奏谱,提示图片若干,录音机,多媒体,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听音乐入教室

  2、 谈话引出课题"和小朋友在一起跳舞我感到真快乐啊!虽然是非典时期可是

  我看到小朋友们都笑嘻嘻的,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吗?"(幼儿说)

  "哦,对啊老师们作好了一切消毒工作,小朋友们也都天天高高兴兴的来幼

  儿园,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非典的!"

  二、开展

  1、 欣赏音乐

  "在江苏扬州有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很快乐,他们那里有很美丽的湖泊,在湖的旁边长满了洁白的芦柴柴花会干什么呢?"(幼儿说)"我想啊,现在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天师,他们整天忙碌在病房里救治病人,没有时间到美丽的湖边走走,这些小朋友会不会把芦柴花送给他们呢?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就叫\’拔根芦柴花\’。"(听音乐) 听后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

  2、 出示节奏谱,看图学习节奏型

  (1) 完整看节奏谱用手拍出节奏型

  (2) 学习用脚演奏(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

  (3) 学习用小手演奏

  (4) 听音乐将幼儿分组,一组用小手一组用小脚,中间部分老师来演奏。

  (引导幼儿会看老师的指挥)

  3、 自选打击乐器进行演奏

  (1)选择乐器:"刚才小朋友跺脚、拍手、拍腿、拍肩、拍头都是根据身体

  由下到上,由低到高的顺序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

  乐器,咱们将它们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把用身体小乐器演奏换成

  用打击乐器演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几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选择)

  (2) 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边(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4、 听音乐分声部演奏

  三、结束

  1、 讲评鼓励:"你听,这首原本就很快乐的乐曲让我们用打击乐器配上伴奏,

  显得更加热闹、活泼起来。小朋友们笑一笑,所有的烦恼都跑掉,就连非

  典也不敢靠近我们,灰溜溜的走开了。生活多美好啊,小朋友高不高兴啊?"

  2、 教师和幼儿表演舞蹈"拔根芦柴花"自由结束。

  "老师还为这首乐曲编了一段好看的舞蹈,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表演第一段,幼儿和老师共同表演第二段)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篇3

  活动目标:

  1.      在对音乐节奏和图谱认识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在图谱中更换一个动作标志,并随音乐边走边打节奏。

  2.      初步学会几种队形变化。

  3.      在配有竹乐器的表演形式下,逐步提高幼儿对集体舞的热爱。

  活动准备:

  自制节奏图、队形ppt、音乐录音、竹制乐器、绢花

  活动过程:

  1.      欣赏音乐:

  ①    这段音乐它的名字是什么?

  ②    你是用形式表现这段音乐。

  2.      复习打击乐

  3.      出示图片

  ①    看一下图谱中那里变化了?

  ②    请幼儿自己表演一下。

  ③    随音乐边走边打节奏。

  4.      观看ppt,观察队形变化图。

  ①    认识集中队列练习。

  ②    老师用手势示范队形变化。

  5.      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加入队形变化。

  6.      幼儿人手一份乐器进行表演。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篇4

  设计意图: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训练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肢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这首歌是一首江苏民歌,全曲欢快活泼,表现了愉快的劳动场面,我们把劳动场面作为节奏符融入到图谱中,能引起幼儿打击乐器的兴趣,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让幼儿更好的演奏乐曲。

  活动名称: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听音乐、看图片、看表演、玩游戏、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知道名称,对节奏乐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节拍、节奏型。

  2、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及节奏感。

  活动准备:

  图片、铃鼓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性质,掌握节拍。

  1、听音乐一遍:“听听音乐,心理觉得怎么样?”(很好听、很高兴)

  2、听音乐按节拍拍手。

  3、听音乐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

  “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你们想想可以做什么动作?”幼儿说出,老师哼唱乐句,引导幼儿按节拍做出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跳舞动作、生活动作(刷牙、洗脸、梳头……)、劳动动作(擦桌、洗手帕……)。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出不同的动作。

  4、听音乐幼儿看图片,按节拍做出符合图片内容的不同动作。

  二、在玩游戏《看动作拍节奏》的过程中掌握节奏型。

  1、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擦玻璃)动作,引导幼儿拍出动作的节奏。

  1老师做擦玻璃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擦玻璃)

  2老师按x x x 的节奏擦玻璃,问幼儿:“老师是怎样擦玻璃的?先擦几下?后擦几下?”(先擦一下后擦两下)“老师擦玻璃一样快吗?几下快?几下慢?(一下慢,两下快)老师哼唱(1)—(10)小节音乐,引导幼儿边看老师擦玻璃的动作,边拍出擦玻璃的动作节奏x x x 。

  3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快擦玻璃:“老师现在擦玻璃和刚才擦玻璃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快擦)老师边哼唱(11)—(16)小节的音乐,边按x x x x 的节奏擦玻璃,引导幼儿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 x x x 。

  4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型做哈气擦玻璃的动作:引导幼儿分析出哈一次气,擦两次玻璃(x x x x )。老师哼唱(17)—(18)小节的音乐,幼儿一边观察老师的动作,一边拍出x x x x的节奏型。

  5老师按x x x - 的节奏型做拍手、擦汗的动作:“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老师累了,拍两下手后擦擦汗)老师哼唱(19—(22)小节的音乐,幼儿边观察老师的动作,边拍出x x x – 的节奏型。

  6老师边按节拍拍手,边做欣赏玻璃的动作与表情:“老师擦完玻璃怎么样?”(高兴地拍手)“拍几次手?”(四次)老师哼唱(23)—(24)小节的音乐,边带幼儿按节拍高兴地拍四下手x x x x。

  7放慢速度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观察老师“擦玻璃”的完整动作,边拍出动作的节奏。

  2、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包饺子”的动作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出“切菜”的情节和节奏型,并拍出动作的节奏。

  (1)-(10)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切菜。

  (11)-(16)小节:按x x x x 的节奏型剁馅。

  (17)-(18)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放馅(把馅放在盒里)。

  (19)-(22)小节:按x x x – 的节奏型擦汗。

  (23)-(24z)小节:按x x x x节奏高兴的拍手。

  在音乐伴奏下,边观察老师的切菜动作,边拍出节奏型。

  3、老师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一遍后,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拍一下手转圈跳舞的动作,引导幼儿用铃鼓敲出“拍摇 摇 – 的节奏型。

  4、老师再次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

  三、在《拔根芦柴花》的音乐伴奏下,边走边敲铃鼓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全曲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重要的内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创编节奏图谱、设计配器方案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两个三部曲:一是欣赏三部曲,从整体欣赏到分段欣赏,再到分节欣赏。整体欣赏是帮助幼儿建立对全曲整体情绪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喜爱;分段欣赏是引导幼儿对音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节欣赏是帮助幼儿从音乐的结构上把握结构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这三步欣赏的步骤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从情绪体验到音乐要素的把握,只有充分欣赏才能使孩子既喜爱音乐作品,又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较准确的艺术表现。二是演奏三部曲,演奏要有节奏图谱和配器方案,也就是说演奏时心中要有节奏与乐器的配合。从创编节奏图谱到创编身体动作图谱再到设计配器方案,可使幼儿一步步地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把握节奏;从用身体动作演奏到用乐器演奏可使幼儿由浅到深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本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

  不过在活动中幼儿较难掌握的中间两段的节奏型,后来我反思我可以用一个大鼓,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敲鼓一边指挥幼儿,带领幼儿练习让幼儿将节奏掌握的更精准。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篇5

  《拔根芦柴花》全曲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要演奏乐器,在配以其它乐器伴奏,旋律优美,节奏鲜明,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的演奏。幼儿天生喜欢敲打乐器,对打击乐活动也充满了好奇,所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教师有序的组织中,幼儿能跟着老师进行一系列活动,如:根据图谱和老师的指挥进行拍手、用打击乐器为分声部演奏等,效果不错。    活动中我先带领幼儿随音乐复习分声部身体动作,让幼儿回忆乐曲的旋律及节奏。接着我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将身体动作和图谱联系起来,重点在于幼儿观察图谱、理解图谱的意思,从而能根据图谱分声部做动作。经过反复的练习,幼儿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便能较好地根据图谱进行有节奏地分声部做动作。在这一环节中,我适当引导幼儿注意同时将图谱与音乐相结合,为下面的配器环节做准备。    在进行配器和打击乐演奏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使用方法,再请幼儿根据音乐分声部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了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怎样进行打击乐演奏,我请了个别说出配器方案的幼儿进行示范与表演,然后师幼一起点评。在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的模仿打击乐器演奏两遍后,幼儿使用乐器集体进行打击乐演奏时表现得特别棒,彼此之间的配合也很好。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并且能有序地进行打击乐的演奏,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可以感受到幼儿对打击乐的喜爱,相信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收获颇多!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大班音乐《拔根芦柴花》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8278116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