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观察物体(一)”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课本的实践题“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特地允许他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水到渠成了。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两派,相持不下。我严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认为能看到5个面的那些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 又活跃了起来, 两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为什么有的是3个面,有的是5个面,3个面是算一次的,5个面是算合起来的”,另一个学生也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众生附和,我被这一连串的知道、发现愣住了,再仔细地读了读课本上的那句话“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确,问题中没强调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为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也可以理解为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时我一激动,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这些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批判书本权威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时一个学生若有所悟地大声自言自语“原来,书本也会有错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认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学习要先学做真人。21世纪的教育,呼唤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鼓励挑战权威而不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至少,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师威压人,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学生脑中,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发表独特见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科学批判权威的勇气,并从中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2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3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4

  《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5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么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孩子,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又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方法。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6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 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7

  教学目标: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会从一个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从三视图推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建构学生的空间思想和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用动态的思想让学生理解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一个到三个正方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剖析。强调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观察要点:平面投影思想。引导学生会看会画简单的三视图,画三视图的一些原则。

  二、从四个正方体入手,让学生先按要求摆放,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建构四个正方体的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对立体图形进行认识。

  三、用动的形式,对四个正方体从一个方向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添加思考。

  四、给定立体图形画三视图、给定三视图,尝试绘出立体图形。

  先摆一摆右边的物体,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各是什么形状?下面的形状各是从哪面看到的?

  五、训练。

  教学反思: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察物体,学生也一样,要想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之间要和谐统一。多角度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有效的知识探索,在教师的主导下建构系统的知识。探究后的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过程同样重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做到动静结合。再一个要做到的是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的统一,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和拓展实践领域。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8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 (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2)课前准备好的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中间,脸朝黑板.请你想一想,你坐在小狗的哪一边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 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2,本位观察.

  (1)请小朋友脸朝小狗坐好,头不要偏,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 小组内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吗

  学生活动.

  (2)反馈:刚才我们对小狗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在你这个位置,能看到小狗的哪个面 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形状吗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 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 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和提升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 (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 (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2,作业:《课堂作业本》练习p37.

  六,拓展探究——观察正方体组合

  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各个面的形状,简单复习旧知.

  2,组合正方体成长方体,说说从他的正面,侧面,上面能看到的形状.

  学生可以想像,也可以用手中的正方体拼一拼,看一看,再说一说.

  反馈.

  3,机动作业:作业纸——连一连.

  教学反思:

  执教《观察物体》这节活动较多的课,我觉得对自己是个挑战.执教低段数学以来,我发现自己开课较多的是计算课和练习课.如:《数学乐园》,《8加几》,《加减混合运算》,《数学城堡》等.这类课学生不易跑开,即使不出彩,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这次选择上观察物体,一是觉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重要.《新课标辨》将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作为空间图形的具体目标明确提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是想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和临场发挥能力.

  试教了两次,到正式执教是第三次上了.虽说是上了三次,可是每次的设计都不尽相同.前两次新课展开时用的是水壶,考虑到水壶的特征比较明显也不花俏,壶身, 壶嘴,壶盖,壶把的辨认也容易表达,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到第三次改为小狗,将对水壶的观察作为巩固提升环节.原因是小狗比较可爱,更能吸引孩子注意, 激发学习的兴趣.从小狗到茶壶到正方体的学具运用,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完成从形象到抽象,从体验到经验的数学学习,从而合理完成数学建模.

  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活动,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影像与事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学生的空间不是凭空就能生成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 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以观察为基础,安排了多次观察:从本位观察,观察从自己的位置看,能看到小狗的什么,是小狗的哪个面——再到换位观察:从小狗的前后左右四个面观察小狗每个面——最后落实到书面视图与位置的连线(通过离开座位移动位置观察检查).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观察,使学生逐步积累了判断的经验.

  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简到难,逐步发展,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小狗玩具入手,从容易观察到的小物体小狗,茶壶,到需要想像推理的大型建筑——综合楼,最后到抽象的形体正方体组合,从熟悉到不太熟悉,从具体到半抽象到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之处:

  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没有充分进行利用.想到了,但稍纵即逝,没有抓住.

  如: 观察汽车图,原本试教的时候是三个人从三个方位观察.由于投影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对于车前面和背面看的图难区分.所以删除了一人,改了题目.而备选择的答案有三个.所以有孩子插话提出应该有三个人的时候,时值另一孩子回答问题,所以没有进一步问插话的孩子:假设你是第三个孩子,你会在哪一边看到(多出来的)这幅图 从而错失了一个使学生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完成从位置看图到从图反思位置的相互关联的机会.

  忽略了一个观察的细节.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不同位置观察事物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对于每个学生的位置我标了特定的序号.但是没有提醒孩子留意.其实这也是观察物体的一个练习.所以后来做练习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对于1,2,3,4的座位号一时找不到.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观察自己的座位,说一说"我坐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等,就不会出现后面的情况.而课堂教学就会圆满很多!

  三,对于课件有待改进的地方:

  我想,观察物体对课件的要求应该比较高的.课件中涉及到大量的图片,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处理.由于上课时间比较仓促,所以课件有待改进的地方有:观察物体中出现的茶壶,正方体组合是以平面的静态出现的.如果制作成动态的展示各个面的形状会生动许多.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9

  案例:

  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 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

  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 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

  1、 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 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 、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 、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 、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

  1 、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

  样观察呢?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 、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 、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是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法。本节课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学生自己搭建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了各种搭建练习,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

  (3)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课件出示图片)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

  [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

  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1)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

  生:不能。

  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

  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

  师: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

  生2:是2004年7月生产的。

  师:同意的也请举手。

  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

  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是猜的。

  师:怎么猜的?

  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见教具箱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

  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活。实际上,如果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上而言,应该再引导学生说出他根本看不到教具箱的右侧面。从而自然地得出以上结论。]

  (2)给教具箱拍三张照。

  课件出示:

  第一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

  第二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第三张既要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右侧面还要能拍到上面。

  师:先想想你该站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遇到困难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下座位观察讨论。

  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2分钟后,我们开始拍照。

  第一张:

  生1带着我站在教具箱的前面,我让他先看看相机中的取景图,师问:这个图片大小合适吗?

  生1:还可以大一些。

  师:那我们应该…

  生1:走近一点。

  旁边的学生也围上来,我们一起确定了以后,按下了快门,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

  生2:应该站在左边的前面一点。

  师:请你上来选好拍照的位置,好吗?

  生2:好

  生2和我一起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第三张:

  生3:应该站在讲台上。

  师帮助她爬上讲台,并鼓励她独自拍下照片。之后和她一起看照片,却只能看到右侧面和上面。师把相机上刚拍的图片送给前排的学生看后,问:符合要求吗?

  生:不符合。

  师:那要站在哪里拍呢?

  生4: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

  师:很有创意。只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搬下来,也能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就更好一些,再想想吧。

  这时,学生又开始了第二次的讨论,约30秒以后,

  生5走近教具箱观察后选定了右前方,说:老师在这可以吗?

  师微笑着递过照相机说:你试试吧。

  生5和我一起拍下了照片。

  生5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看不到上面。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看到上面呢?

  生6:可以站在3组1号的课桌上拍。

  生6站在课桌上,拍下了照片。说:还是看不到上面。

  师:谁是全班最高的孩子?

  大家推荐出学生7。

  生7站上课桌试了一下镜头说:老师,还要移动一下课桌。

  生7与我一起拍下了第三张照片。

  师: 同学们拍的照片符合要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谜底很快就会出现。

  学生欢叫着一张张检验后,欣喜地笑了。

  师:谢谢大家帮助我拍到了三张精彩的照片。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最满意的,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让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更和谐,让新课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一)以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二)特别是让学生根据照片要求去选择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三)拍第三张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带者学生一次次地尝试和思考,到最后讨论出:只有站在课桌上才能同时拍到教具箱的那三个面。也有学生提出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很有创意。当然这一环节的活动组织还可以稍稍紧凑一些,我的语言表达还可以更精练。]

  2、观察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

  师:这儿还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上面呢?

  生:绿色

  师请前面的学生摸摸侧面。其他同学说出颜色。

  师变换放置的位置问:刚才正面是红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兰色呢? 

  生8:因为老师转动了长方体,现在正对着我们的是兰色。

  师:对了。这是一个长方体模型,跟我们前面观察的图书箱、冰箱不一样,正面和其他面难以区分,我们就把正对着自己的面叫正面。

  [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知道了怎样确定长方体模型的正面。其实设计时还有让学生思考: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来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但是考虑到拍教具箱的第三张照片已经渗透,而且难度较大,时间也会不够,所以省略了。]

  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

  1、猜同学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班有一个人经常会默默地捡掉教室里的纸屑,老师悄悄的拍下了一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捡纸屑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

  生:想

  师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

  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

  生:正面(课件演示正面。)

  此时教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为大家服务。

  2、猜物体

  师出示一张微波炉背面的照片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

  师又出示微波炉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

  师出示微波炉正面的照片。

  生笑着大声齐答:微波炉

  师:你们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物体,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3:因为看的位置不同。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小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学和微波炉的样子也就不同。

  [反思: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

  2、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情境创设(课件演示)

  (1)出门时笑笑和淘气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个面?

  生1:后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2:侧面是笑笑看到的。 

  (2)到同学家门口时,小熊出来欢迎,出示小熊正面和侧面图,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生:正面是淘气看到的。

  (3)同学倒茶给他们喝后,出示茶壶的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图片,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连线)

  生3: 正面是笑笑看到的。 

  生4:左侧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齐答:右侧面是同学看到的。

  (4)看到漂亮精致的茶壶,文静的笑笑凑过去看了看茶壶的上面,调皮的淘气却拿起茶壶去看看它的下面。分别出示茶壶上面、前面和下面的图片,请学生指出是谁看到的?

  女生齐答:茶壶上面是笑笑看到的。

  男生齐答:茶壶下面是淘气看到的。

  [反思:通过创设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生活情境,让练习回归生活,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师生共议,全课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只要你去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教学总体反思]: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看实物、动画演示等,恐龙的知识介绍、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近。

  2.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如,给拍教具箱三张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教具箱,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3、总之,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挖掘和发展了教材,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地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愉悦的,也是思考着的。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原来书本也会有错——《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69959116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