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精选6篇)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篇1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一)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歌曲,因此,深受小班孩子们的喜爱。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听到小猫叫声吓得滚下来和赶快躲起来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因是第二课时,所以,我重点是引导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利用游戏的形式,在边唱边表演的活动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而教学实践中发现,孩子们对游戏环节特别的感兴趣,当老师请扮演角色时,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抢着扮演角色,当第一次尝试表演之后,我发现虽然孩子们喜欢扮演角色,可是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表现力不是很强,不能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角色的特点。因此,我通过语言及肢体动作的提示,以及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两个角色的不同心里状态,从而形象地来扮演猫和老鼠。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与教师始终处于积极的、快乐的氛围中,真正做到了玩中乐,玩中学。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二)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比较老的儿歌,但是儿歌诙谐幽默,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有很多家长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这首歌。今天我在教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孩子已经会唱了这首歌曲。

  活动时,老师先出示ppt小老鼠,吸引孩子的兴趣,接着老师根据儿歌内容提问,“小老鼠在做什么?小老鼠什么时候出来?为什么小老鼠要晚上出来?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孩子们根据我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紧接着我请孩子们再次欣赏ppt动画,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幼儿边看动画边学习,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在让幼儿完整欣赏儿歌的时候,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来激发幼儿的情趣,这样孩子既能理解故事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清楚的听清楚儿歌,理解儿歌的意思。在学习时用动作表演时,我是利用课件,幼儿说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学哪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儿歌的难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引导。

  游戏是小班孩子的最爱,这个活动中自然也少不了。游戏《小老鼠上灯台》配班刘老师做猫,小朋友做小老鼠,我还帮小朋友做了老鼠的头饰,孩子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在游戏中孩子比较关注猫什么时候出现,而不是儿歌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们边念儿歌边游戏还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孩子的注意点不是在儿歌上,而是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猫给抓住,真的是很天真。

  原文欣赏: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咪来,

  叽哩咕噜滚下来。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篇2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

  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

  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 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篇3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所以我觉得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本次活动我上的是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而这首歌曲篇幅短小,精炼,很容易被幼儿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在幼儿们对这首歌熟悉的内容和情节上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为这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出示头饰猫和老鼠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第二环节,与幼儿一起复习歌曲内容,根据图片讲解复习加深幼儿对该歌曲的认识,紧接着引导幼儿大胆表现歌词内容;第四环节,幼儿在熟悉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变现得很活跃。幼儿很快进入角色,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整节课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着快乐。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对此活动非常的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浓厚我感到很欣慰。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教师本人过度兴奋,整堂课节奏太快,以至于本来安排20分钟的课程,在短时间内就提早结束。而我的语言也不够夸张,如果多用些拟声词,相信幼儿会更加兴奋。在复习歌曲播放图片的时候,定格时间太短,有些幼儿还没认真看完图片内容就跳到下一张。在第四环节游戏时如果能设计一个小老鼠上灯台的场景,相信幼儿会更加有兴趣,而我所提出的要求也不够明确,致使几个小朋友中游戏中乱跑,藏到所指定的范围外。

  上完这节课我明白了许多,要想上好一节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素养,另对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教学的策略的灵活运用都要好好斟酌,也要备好课,更主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多变的行为如何应对自如。这种教育机制很重要,这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累积经验,不断地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篇4

  本文是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活动课后反思《小老鼠上灯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

  a:激发兴趣。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

  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

  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

  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篇5

  音乐游戏我上得不多,所以我很紧张,课备好后,我把课拿给小小看,并请她给我提出意见。她在几个方面给我提出了意见:课不够详细,在哪个环节具体怎样做最好写清楚,这样自己心里也更有把握;幼儿在学老鼠从“灯台”上跳下来时要注意安全,最好是能“活而不乱”的;游戏进行一两次的时候就小结一下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游戏的要求。根据她的意见,我将教案进行了修改,将整个教案都写得很详细(包括过程),录好了音乐,做好了小猫头饰。

  这节课的第一次试教,还是去了小x班。我想这堂音乐游戏课,孩子们的参与性一定要很高,为了方便孩子们参与,又能不磕到碰到,我跟冯老师商量,把小椅子摆成一个大大的圆形,这样大家都可以围着小椅子做动作,又不容易碰到。游戏一开始,我请冯老师帮我放《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我带着孩子们一边学做小老鼠,一边轻手轻脚的走进教室,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因为事先已经学过这首儿歌,我从儿歌引入,请孩子们将这首儿歌念给我听。孩子们都念得很好,我说:原来这首儿歌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现在呀,陈老师要把它变成一个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参加吧。接着我就请幼儿来模仿老鼠上灯台的动作,请幼儿互相探讨,后进行了示范:爬到小椅子上。一爬上小椅子,问题就出现了,有几个小朋友爬上了椅子就站了起来,看起来摇摇晃晃的真危险。我马上提醒他们:小老鼠要是在椅子上站得高高得,会被大猫看见的,还会被它抓住,请小老鼠们像我这只大老鼠一样,蹲在小椅子上,这样大猫就看不到我了。一时间,站起来的小朋友都蹲在了椅子上,我心里舒了一口气。然后就跟小朋友样蹲在椅子上学小老鼠的动作。当学到“滚下来”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虽然我是教他们轻轻的从椅子上跳下来的,但是他们一跳下来,就激动地往地上一趴,都趴成一团了。而且因为都往前扑,有个别小朋友都撞到一起了。我急了,得赶紧想办法。这时小小(她在旁边听课)给我出主意了,跳下来时可以原地转个圈,这样就不容易撞到一起了。我赶紧给孩子们说:哎呀,这些小老鼠呀从灯台上跳下来都趴在了地上,大猫来的时候你都还没起来,那不是要被它抓住啦?我们跳下来的时候不要趴在地上,就原地转个圈。我一边说,一边示范。这么一说,孩子们不趴地上了,跟着我原地转起了圈。就这样,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试了几遍,我总结了游戏时出现的问题,并让孩子们跟着儿歌,念到上灯台的时候,就爬上“灯台”,念到“滚下来”的时候,就从椅子上下来,转个圈。已经练习得差不多了,我们合着音乐来做了一两次,还不错。接下来我带上小猫头饰,扮成了一只大猫,当孩子们游戏做到“滚下来”时,我把音乐停住,叫了一声“喵”,就出来抓这些小老鼠啦。事先我跟他们说,当大猫来了的时候,请你们一定要躲好哦,可以躲在小椅子后面,也可以躲在老鼠妈妈的后面(冯老师扮的)。当我“喵”了一声后,孩子们赶紧都躲了起来,全都跑到小椅子后面,大气也不敢出,我从他们身边过,但是假装没看到他们,有个别小老鼠调皮了,发出了声音,我赶紧说:哎呀,我听到小老鼠的声音了,我来找找看。他们马上又停止了。这只大猫一边表扬小老鼠躲得真好,一边摸着肚子说:小老鼠们躲得太好了,我一只老鼠也没抓到,只好饿肚子啦。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听着音乐,带着小老鼠们轻轻走出了教室,结束了游戏。课后,小小和冯老师也给我提了意见: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在练习“上灯台”和“滚下来”时可以不用那么久,他们学一学就会了,而后面这个猫抓老鼠的游戏,他们玩得很开心,只玩了一次,他们还没玩够,最好能多玩个几次。我心里有底了。

  第二次在本班进行了游戏。我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在上“灯台”时提醒了幼儿,蹲在椅子上,而且是侧身蹲的,这样方便一会做“滚下来”的动作。另外,为了避免大家趴在地上,和撞到一起,我把“滚下来”的动作直接改成了轻轻跳下来,并原地转个圈。练习的时候,小朋友们做得还不错,也没有撞到一起,“活而有序”。我请小小来扮演“大猫”,我扮老鼠妈妈,请小老鼠们,在大猫来了的时候跟着妈妈躲起来,大家都跟着我躲到椅子后面,有个别孩子怕躲到椅子后面还被猫看见,就趴在了椅子后面。这个环节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也很小心,根据上次的经验,我把这个环节的时间延长了一些,做了2-3次,其他环节跟第一次课基本一致。最后,大家听着《小老鼠上灯台》的歌曲,跟着老鼠妈妈一起轻轻的走出了教室。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篇6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

  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

  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结束后,我总结了一下觉得flash的安排使用不是最恰当,有很多时候觉得flash使用反而所播了我的手脚,当孩子们游戏的时候不应该使用flash,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边清唱边做动作,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当中,这就是我的引导不到位,没掌握到关键的部分。

  但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都很浓厚,我自己也在这个活动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老鼠上灯台》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70263116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