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活动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活动反思(精选13篇)

活动反思 篇1

  活动反思       今天园长和其她的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我准备了藕、胡萝卜、土豆和青椒让幼儿用这些蔬菜蘸颜料进行拓印,然后在蔬菜拓印的图案上进行添画。园长走进教室看到那些新鲜的蔬菜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你们看,今天的这些蔬菜蘸上颜料后就没用了,这样是不是太浪费了,”园长给孩子们说“孩子们,这些蔬菜是谁种出来的?”“是农民伯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啊,今年的天气比较干燥,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的”,园长的语音刚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起《悯农》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时园长灵机一动“是啊,用这些蔬菜拓印,真是太浪费了,今天我用这些蔬菜给你们做一道菜好吗?”语音刚落,孩子们高兴地拍起手来。园长和孩子们话让我感到惭愧,由此我想到节约应该不仅是言传,更应该是身教。与其灌输一种“节约”的口号,不如让我们亲自去身体力行,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节约的观念必然就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了。当我们以身作则,在生活中的点滴中学会了节约,那么,无须额外的教育和训导,我们的教育就在不经意间轻松地完成了。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用剩下来的菜,和孩子们一起做了蔬菜拓印画,这样一来,既做到了不浪费又满足了孩子们对蔬菜拓印画的兴趣。

活动反思 篇2

  《绿色的家》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围绕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看看、讲讲、唱唱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的开始环节,我通过谈话设置悬念导入活动,如:引导幼儿说说小树怎么了?它为什么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紧接着就是将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前置,提到前面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去感受用轻快地声音学唱沙沙沙、沙沙沙……在学唱“沙沙沙”时,我出示了相应的图谱,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观察图谱的变化,并让幼儿说说图谱中大、小树叶在唱时有什么不同,(大树叶唱的慢,小树叶唱的快)。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我还设计了几张小图片,在教师范唱后引导幼儿说说歌词内容,此时我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效果不错。

  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配合都很不错,能够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唱歌。但在最后的创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不够活跃,于是我稍作提示,让幼儿思考“大海和小鱼”的关系,并创编了相应的歌词(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宝宝,小鱼跳舞给大海看,大海笑啦,大海笑啦,哗哗哗……),幼儿的积极性较高,整体效果较好。

活动反思 篇3

  散文诗《捉迷藏》的结构简单,内容贴近幼儿生活,诗中的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我们班的孩子欣赏、学习。

  针对我班幼儿的认知、个性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首先借助幼儿已有的玩捉迷藏的经验猜测导入,激发兴趣;接着采用立体道具,边朗诵边演示颜色宝宝躲的地方来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还让个别幼儿找出颜色宝宝躲藏的地方,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述出来:“x色躲在”,还带动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这句话,使幼儿在找找、说说中,轻松的掌握了句式,为以下的创编打下了基础。为了让幼儿感受创编的快乐,我把孩子们创编的内容编入散文诗中读出来,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了不起。特别是最后的游戏——捉迷藏,让每位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玩一玩,躲一躲,边尝试用散文里的句子说一说,“x色躲在xx里”,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给与了每位孩子的表述机会,真正体现了玩玩乐乐中学习了语言,在学习语言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体验中增长知识。

  但活动中也存在这许多的不足之处:在创编环节中,我急于求成,没有给与孩子们更多的引导,其实可以从孩子的吃、穿、玩具来提示,也可以从教室的四周的物体来寻找,这样便于有更多的答案,也更能促进孩子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游戏中的混乱,在游戏前,我该规划躲藏的范围,让幼儿明确自己就是颜色宝宝,这样就不会出现躲到桌子下的现象。

活动反思 篇4

  今天是我第一次带游戏活动,之前我紧张了很久,怕会因缺乏经验孩子们乱成一团,变成一个无法控制的局面,将这次活动搞砸。而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老师说我这次带的不错,这让我很是惊讶和感动。在学姐和主班老师提点下,将孩子们带到宽敞的平台上面后,我带着他们进行了热身活动,接着便将他们按早操排列好,顺利按照游戏规划进行。在这次游戏中,我总结了我的不足:1、在进行热身活动时,没有关注到个别不遵守规则而差点造成安全问题的小朋友,幸而有主班老师的帮助,才免去了不必要的麻烦2、在讲规则时,我将小朋友安排地过于分散,以至于小朋友在没有搞清楚规则的情况下就迷迷糊糊地玩游戏,导致出现违反规则的小朋友;3、规则讲述缺乏重点突出,没有讲清楚;4、在学儿歌的过程时,没有让小朋友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而且游戏连接不够自然,使得小朋友在团体游戏时没有能念好儿歌,规则不明确我觉得在游戏过程还是较为混乱的,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在明白自己的不足时,我会吸取教训,在下次游戏中注意:1、分散练习,既利于幼儿练习儿歌也利于游戏衔接;2、有重点的讲述游戏规则,让幼儿尽量理解从而减少游戏的失误;3、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离开时要提醒他们拿好衣服,到教室时要提醒他们喝水等事项总的来说,我的状态还是不错的,在小朋友们面前表现活跃,完整地将游戏完成了,让小朋友在游戏中获得乐趣,达到了游戏目标。这次活动使我大受鼓励,信心倍增,我会在之后的日子里认真做好每一次的活动任务,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小朋友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活动反思 篇5

  家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小班的时候我们已经组织孩子们认识了解了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学习了诗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本次活动是在这个基础上更深一层次的引导孩子们去感受家的可爱、家庭的温暖。今天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在、两位小朋友的指引下,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来到两位小朋友家做了一回小客人。通过观看、比较、交流孩子们了解了每个家里都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设施。客厅里有沙发、茶几、餐桌、椅子等;卧室里有床、衣橱等家具,还有电风扇、空气净化器等电器;厨房里有各种烧饭菜用的炊具;卫生间里有牙刷、漱口杯、毛巾等卫生用品,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爱护这些家庭设施。参观完后我通过组织孩子们与同伴介绍、个别幼儿介绍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介绍自己家的机会,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虽小但他们也能体会到家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本次活动能顺利开展与我们班的、两位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今天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利,孩子们也得到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活动反思 篇6

  本次语言活动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欣赏,从一开始,幼儿的兴趣就较大。活动开始的几个开放性问题,幼儿虽然举手的很多,但是后来的答案幼儿有许多都是重复的,缺乏了一些想象力。幼儿对于故事内容理解,基本能体会出其中的意思与所蕴含的情感,特别是最后小蜥蜴将枫叶送回来后,起初幼儿在“青蛙会不会将蜥蜴身上的树叶带走”这个问题上纠结一会,但到最后幼儿都能够明白青蛙先生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小蜥蜴对好朋友的回报了。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在活动的前半段,我主要采用问答的方式来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活动后半段中,我保留了故事结尾,让幼儿有大胆想象的空间,并且通过讨论来猜测故事结局,这样幼儿不仅可以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想象故事,还能在讨论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同一组的孩子们的想法都有些相似,而我在活动中请的幼儿太多了,只要每组请一个即可。最后,让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通过提问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来让幼儿感知青蛙先生与小蜥蜴身上相似又不同的美好品格。故事看似简单,但要让幼儿想象、讨论、理解、表达都不容易。活动前半部分是单纯的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有些简单了,可以再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

活动反思 篇7

  《树叶儿飘》是一首语句优美的儿歌,儿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想像力,孩子们都容易理解。    这节课,本人就是以“神秘袋子中的树叶和布娃娃”为切入点,即以整首儿歌内容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内容也是在师幼的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的过程中完成。一、将教学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课的开始,我以神秘的袋子导入活动,让个别小朋友来伸手摸一摸,感知下袋子里面有什么,请了2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其他小朋友都特别认真,也特别的期待,想知道到底里面有什么。都说对了,是树叶和一个布娃娃。在幼儿生活当中,树叶和布娃娃是经常能接触到的,结合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就开始抛设问题。如:大树等到了什么季节的时候树叶会开始慢慢的飘下来呢?你有拾过叶子吗?等等,从而顺利的引伸到儿歌的教学。当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一节课的良好开端也随之形成。二、巧设问题,解决重难点    通过教师朗诵完儿歌《树叶儿飘》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如: “你最喜欢哪一句?你听到了什么?”这一教学环节,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找出了儿歌的重难点,并通过朗诵、跟读、师幼一起等方法的练习,这个方法我觉得不错,既可以让幼儿关注儿歌的内容,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为进一步仿编儿歌而打下了基础。三、本次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1、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更加的能记住儿歌中的内容。2、在仿编过程中,可引导幼儿大胆的进行想象,创编儿歌。3、课堂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可进行小组朗诵或者个别朗诵,以及pk的形式。 

活动反思 篇8

  班上很多可爱的女孩子回到家总喜欢嚷着爸爸妈妈穿漂亮的衣服,“这件衣服不好看”、“我不喜欢穿”、“我要自己选衣服”……,要是不满意,就会哇哇大哭。班上很多家长都跟我讲述着现在的孩子难带,3岁的孩子就知道如何审美了。其实不然,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主见,她的审美观,不能以年龄小来评价孩子,从而要一味地去服从家长。为了解除这样的疑惑,我也曾做过家长工作。    前两天刚好阅读了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嘛,也许能在孩子的身上改变家长的看法。这个读本孩子们很喜欢。从大书图片的阅读到幼儿的讨论等,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时候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并且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衣物。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阅读大书、小书指读以及一系列的游戏、表演、制作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而且孩子们对人们的衣着产生了浓厚了兴趣,丰富了相关知识。    近段时间家长们反映: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了,知道根据天气的变化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了,而且走在大街上特别喜欢观察不同的人物穿不同的衣服。《今天穿什么》是分享阅读教材中一个很优秀的读本。 

活动反思 篇9

  《老师的手》这首诗歌中有幼儿比较感兴趣小动物形象。为了激起幼儿的兴趣,我特地将诗歌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想以此来帮助幼儿记住诗歌内容。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会做很多事情;理解折、捏、画、做这几个动词的含义;培养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开始环节,我首先出示了第一幅图,让幼儿观察并说说这只小鸭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是用纸折出来的。于是,我抛给幼儿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老师折的怎么样?让幼儿仔细地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紧接着,就有小朋友说:老师折的真好,老师真棒! 我很顺利地将活动过渡到了第二环节学习诗歌。因为我把诗歌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所以,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诗歌大致内容记住了,只是没能完整地复述诗歌。于是我就带领幼儿边演示图片,边朗诵诗歌, 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完整地学念诗歌.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主要以提问为主,让幼儿尝试说说看老师还会做什么。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到语言表达的行列,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表达、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基本上能跟着老师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教学的步骤,而没有真正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反思,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地学习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活动反思 篇10

  本学期幼儿园期中开课的大方向是美术活动,我们小班年级组的内容是“春天”,为此,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活动前的思考:

  拿到上课的内容,我们开展春天的主题已经进行到了一半,手指点画桃花、画柳条、做柳枝、画小蝌蚪等内容幼儿已经学习了。那么,在小班除了这些常规的春天绘画的内容,还有什么内容可以挖掘呢?我不断地思考着。我觉得受小班孩子能力的限制,展现春天这个绘画主题的内容很是有限,单纯的绘画,幼儿能力表现不了;玩色活动,也就是上面的一些基本内容。后来,通过寻找资料,我把美术活动的形式定为“玩色”。因为颜料颜色鲜艳,玩色的活动能较好地降低对幼儿绘画技能的要求,呈现的作品又是多彩的,符合多彩春天的主题内容。

  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考:

  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表现春天的植物”,这个目标的关键词是“不同材料”,运用不同材料表现春天应该是本次活动一个亮点和思路所在。因为我们已经开展了用手指点、蜡笔画、模板印花等相关形式的绘画活动,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掌握了相关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单一的活动时,孩子们接触到的是春天的一个内容。那么,可以把这一个个内容综合起来,组合成一个春天的全景,让幼儿近距离感官春天的美景,于是就有了本次的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共需要孩子们完成春天里的四个内容:纸板印画——迎春花、棉签画——柳树、手指点画——桃花、纸团印花——油菜花。在这四个内容中,手指点画桃花是一个复习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最简单;棉签画柳树、纸板印画迎春花虽然是新的内容,但孩子们以前接触过这种形式,只是今天用纸板和棉签来画迎春花和柳树罢了,不是很难;纸团印画是我们孩子全新接触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把纸揉成一团也能印画,感到非常好奇,因此,纸团印画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新的学习点,需要老师详细介绍。

  活动后的反思:

  今天上午,在幼儿园姐妹们的聆听下,我和我们班16个孩子共同完成了本次公开教学活动。首先要感谢我们可爱的孩子们,认真配合我完成了本次活动。从实际教学来看,环节还是比较顺畅,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欣赏春天图片”,目的是唤起孩子们对春天的认知,激发创作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欣赏范画,初步了解各种绘画技能”,第三个环节“教师范画”这两个环节其实是融在一起的,借助范画,讲解各种材料的运用及注意事项。在这个环节中,自认讲解得还是比较清晰的,有重点,也有略讲的部分,比如手指点画等,孩子们听得也比较认真。第三个环节“幼儿作画”,在这个环节的前面,我特地对绘画的顺序、卫生等方面作为重点提出,因为小班孩子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初期,我们要完成教学目标,也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让孩子们带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这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也是我认真思考的部分。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

  总体说来,幼儿对本次活动很感兴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按照一定的要求认真地完成作品,作品效果良好。但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些问题,如四个内容对小班孩子来说,量有点大,时间比较赶,所以在最后一个评价的环节中出现了匆匆而过的现象。到底需不需要删减内容,删什么比较合适,还需进一步实践。

活动反思 篇11

  大班幼儿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平时也喜欢拼拼搭搭。基于幼儿的知识基础,抓住幼儿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的个性,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拼拼乐》。

  活动中我用魔术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用白板课件吸引幼儿求知的眼球,活动中的气氛活跃,他们通过的自由拼搭图形的实践操作中将一些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幼儿在感受活动趣味性的同时,发现图形“公用边”的秘密,较好地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空间观念。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是我第一次使用白板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一开始,白板课件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无法移动;其次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简,另外由于自己对白板不太熟悉和对孩子操作白板不放心,所以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操作空间和表达的空间;最后在设计的环节内容比较多,所以导致活动出现超时的情况。在评课的环节中,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也提出一些问题,针对“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这一问题,老师对于我的提问方式也提出了问题。数学本来是就一门科学,提问的方式要做到精准。

  通过本次数学活动,使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于下次开展活动有了更多的帮助。

活动反思 篇12

  上午的半日活动是晨间活动《拍皮球》、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早晨、中午、晚上》、户外活动是《跷跷板》、区域活动是《小医院》。

  一、优点:

  1、晨间活动,老师先指导孩子正确拍皮球方法,然后让孩子自由拍皮球,老师请一个拍的比较好的小朋友做示范,让幼儿学习。最后,我们进行了两个两个小朋友进行排球比赛,小孩子在欢乐中进行排球活动。

  2、数学活动:我通过图片《小猫早上钓鱼、中午睡午觉、晚上抓老鼠》让幼儿先认识时间,再提问幼儿,爸爸妈 妈早上在家做什么、中午在家做什么、晚上在家做什么,认识不同的时间段大家都在做什么事情。最后提问小朋友问题:比如猫头鹰是什么时候出来的?路灯什么时候亮?等等,让幼儿认识白天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出示数学操作,老师示范,最后让幼儿操作。

  3、户外活动《跷跷板》,老师说明规则,幼儿自由选择好朋友一起玩。

  4、区域活动:重点讲解小医院,让幼儿知道小医院的看病流程。

  二、缺点:

  1、数学活动:提问环节很好,但是事先应让家长配合,一起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告诉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先有了经验孩子回答问题才比较顺畅,不会像今天一样很多幼儿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一个幼儿说:妈 妈早上煮面吃,后来小朋友也跟风:中午妈 妈煮面吃。

  2、由于跷跷板比较少,幼儿比较多,有的大跷跷板需要几个幼儿一起做,很多幼儿部配合,不愿意跟大家一起玩,要多教育孩子,朋友间友好相处,相亲相爱。

  3、小医院区域活动,有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比如挂号的座位上没有挂号纸和笔,幼儿不愿在挂号台上当医生,都想做护士打针。

活动反思 篇13

  小手帕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物品,因此大家都比较的熟悉。可是在孩子们进入幼儿园上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们在自理能力方面却没有“我长大了”的觉悟,还是一直停留在妈妈喂爸爸抱的阶段,更别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也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日常自理能力。我结合了教材在我们班开展了《洗手帕》的音乐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我设定了三个目标:在洗手帕的过程中,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2、能根据乐曲的快慢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表现。3、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劳动后的乐趣。从活动的目标上来看,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能力水平。特别是第二点目标的制定,能够结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我班幼儿的能力有一个提升作用,希望从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而从活动的效果上来看,两点目标基本能达到。      首先我先通过谜语来让引入,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清楚本次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接下来我用提问的形式让孩子们讨论洗手帕的动作,并让班上的孩子们卷起袖子进行徒手练习。接着用边跟着音乐边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这首歌曲,加上这首音乐节奏简单,旋律清晰明了,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内容,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环节衔接顺畅,但是避免不了的出现的一些不足:1、在让孩子们进行讨论洗手帕的动作时,因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就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准备,让孩子们回去观察妈妈在洗衣服的动作等方式来记忆丰富这方面的经验。2、在让幼儿自由为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时,孩子们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孩子都是跟着老师的动作来做;3、孩子们对于用力搓的音乐能够记得很牢,并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马上表达出来。但是到了轻轻搓时,孩子们总是忘记换动作,老师跟不上节奏的变化。在最后“晾起来”这句话小朋友总是忘记说。教师或许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形或是记号来提示孩子们,这样效果应该会比较好。4、在活动最后的时候,我提供了每人一个盆子及人手一条的手帕,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洗手帕。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有实际操作到,更能在动手中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对于音乐方面教学的活动,对我来说还是一门比较生疏的功课,教师应该如何的把握重难点,如何有效的针对活动内容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是我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后,我会有所收获,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活动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70543116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