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芦花荡教学反思

芦花荡教学反思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芦花荡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芦花荡教学反思(精选6篇)

芦花荡教学反思 篇1

  昨天和今天教学《芦花荡》,由于我对七年级的教材不熟,不知学生有没有学过小说,教学设计是保守的。第一课时讲了小说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三要素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是梳理故事情节。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在学生当中还是有异议,学生的基础太差,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清对我的提示也领会不了。

  不过,教后想想还是我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讲的术语太多,起点定得太高,其实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表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讲一下在小说中它们很重要,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老师心中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术语),但不能象其它学科一样灌输这些知识,初中的学生主要还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在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两个刚毕业的老师和小段来听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有老师在听课我就对她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这种情况在三个新老师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尚且手足无措肯定是令人失望的。当时我是想教育她的,但从其他学生的不屑中我看出这是一个特殊人物,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有是非判断,所以就错过了。

  第二课时感觉成功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气氛越来越好,积极思维的学生多起来。这和问题的设计和巧妙的过渡有关。两个新老师反馈说举手的学生太少,怎样设计过渡语,冷场时怎么救。小段课后问我怎样听课,听课笔记怎样写。

芦花荡教学反思 篇2

  

  ——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英达中学:孙亚 

  《芦花荡》是一篇浅显易懂而又引人入胜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品读探究。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一个他们喜爱的模拟“欢乐话吧”,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课文。关于“欢乐话吧”,可直接进入语音室实际操作。条件差些的地方可在教室内分组对话即可。

  老师播放《铁道游击队》片尾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创设情境引人新课后,可分别引导学生进入下列三个话题进行欢乐对话。

  话题一:说说内容

  以“话吧”形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地谈论是解读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无拘无束的讨论能使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体验,让他们在不断“悟”的过程中,生成智慧,闪现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内容——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统读感悟文章主旨”逐步进行。

  1、整体感知内容,要学生把握文章是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两个孩子报仇即可。

  2、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片断摘录):

  师:文中的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寻读课文说一说他奇在哪里?

  生1:他奇在将近六十岁了,却不在家休息

  生2:他奇在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什么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生3:他奇在在敌人紧紧封锁下却能来去自如。

  生4:他奇在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生5:他奇在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生6:他奇在芦花荡里战争硝烟弥漫却很悠闲。

  生7:他奇在工作那么繁忙危险,却始终那么乐观自信。

  ……

  教师小结:文中的无名老英雄确实神奇,他“奇”在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自信又自尊的性格,“奇”在悠闲又乐观的情绪。

  3、感悟文章主旨,只要学生悟出,歌颂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具有爱国热情。从他身上看到白洋淀人民乐观豪迈的抗日斗志即可。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老师低估了学生的潜力,固而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被我们这种“好心”给抹杀了。“说内容”给学生自由,给学生空间,给学生期待。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自主活动中感受成功,收获惊喜。

  话题二——谈谈写法

  一篇美文首先是内容美,其次还得写得巧,本文在起伏照应、人物刻画等方面特别明显,教师要想办法唤醒学生潜力,促使学生什么发言欲望,在互相谈论中自主赏析。

  下面是赏析精彩片断:

  师:对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膛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析读课文在课文旁边作批注。

  (学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师:下面请看老师给的一个例子(大屏幕展示,教师朗读)

  例:我喜欢“老头子“身上那种自信,请看作者对他的语言描写——

  (1)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2)不怕,洗一洗吧,多么傻的一个孩子呀!

  (3)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4)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批注:每一次你都说“不怕”,难道你刀枪不入吗?不,只是因为你熟悉芦花荡对自己“水上的能耐”非常自信;同时,你有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使你藐视一切敌人,所以你无所畏惧。

  生1:我喜欢“老头子”的自尊,你看作者对他得知大菱负伤后的心理描写——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

  我的批注:敌人封锁得那么严,枪林弹雨中,谁又能担保万无一失呢?你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出了一点儿差错你就自责成这样。

  生2:我喜欢“老头子”的智勇双全,你看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着一条破短裤,……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我的批注:我真佩服你的胆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还如此悠闲;我也佩服你的智谋,这“一个一个投进嘴里的”“又肥又大”的莲蓬果然让鬼子馋得上了钩。

  ……

  从“谈方法”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师到位而又不越位的点拨示范,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找到了感觉,尝到了好滋味。

  话题三——唠唠语言

  语言优美是一篇美文的重要标志。孙犁先生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指导学生集读课文,学生在咀嚼品味中生成如下一些探究场景。

  生1:“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把小船比喻成一片苇叶。既表现了水乡的特色,又写出了小船的轻快敏捷,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生2:“苇子不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本句用拟人手法写苇子旺盛生命力,烘托人民在残酷战争中顽强的生存姿态。

  生3:这一句“钻”用得好,化静为动。

  生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本句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出老头子解恨后那种轻快愉悦的心情。

  ……

  交谈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放飞学生的情愫,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自然收到好的效果。但老师的适时点拨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我们从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交流了各自的体会,下面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方法。(我们应重视学习经验的总结,重视“授人以渔”)学生再次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时展开联想讲一讲你想起的革命英雄故事。迁移思维,再次训练表达。

芦花荡教学反思 篇3

  《芦花荡》是一篇浅显易懂而又引人入胜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品读探究。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一个他们喜爱的模拟“欢乐话吧”,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课文。关于“欢乐话吧”,可直接进入语音室实际操作。条件差些的地方可在教室内分组对话即可。

  老师播放《铁道游击队》片尾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创设情境引人新课后,可分别引导学生进入下列三个话题进行欢乐对话。

  话题一:说说内容

  以“话吧”形式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地谈论是解读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无拘无束的讨论能使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体验,让他们在不断“悟”的过程中,生成智慧,闪现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内容——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统读感悟文章主旨”逐步进行。

  1、整体感知内容,要学生把握文章是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两个孩子报仇即可。

  2、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片断摘录):

  师:文中的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寻读课文说一说他奇在哪里?

  生1:他奇在将近六十岁了,却不在家休息

  生2:他奇在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什么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生3:他奇在在敌人紧紧封锁下却能来去自如。

  生4:他奇在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生5:他奇在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生6:他奇在芦花荡里战争硝烟弥漫却很悠闲。

  生7:他奇在工作那么繁忙危险,却始终那么乐观自信。

  ……

  教师小结:文中的无名老英雄确实神奇,他“奇”在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自信又自尊的性格,“奇”在悠闲又乐观的情绪。

  3、感悟文章主旨,只要学生悟出,歌颂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具有爱国热情。从他身上看到白洋淀人民乐观豪迈的抗日斗志即可。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老师低估了学生的潜力,固而不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被我们这种“好心”给抹杀了。“说内容”给学生自由,给学生空间,给学生期待。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自主活动中感受成功,收获惊喜。

  话题二——谈谈写法

  一篇美文首先是内容美,其次还得写得巧,本文在起伏照应、人物刻画等方面特别明显,教师要想办法唤醒学生潜力,促使学生什么发言欲望,在互相谈论中自主赏析。

  下面是赏析精彩片断:

  师:对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膛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用和“老头子”对话的方式,析读课文在课文旁边作批注。

  (学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师:下面请看老师给的一个例子(大屏幕展示,教师朗读)

  例:我喜欢“老头子“身上那种自信,请看作者对他的语言描写——

  (1)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2)不怕,洗一洗吧,多么傻的一个孩子呀!

  (3)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4)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批注:每一次你都说“不怕”,难道你刀枪不入吗?不,只是因为你熟悉芦花荡对自己“水上的能耐”非常自信;同时,你有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使你藐视一切敌人,所以你无所畏惧。

  生1:我喜欢“老头子”的自尊,你看作者对他得知大菱负伤后的心理描写——

  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

  我的批注:敌人封锁得那么严,枪林弹雨中,谁又能担保万无一失呢?你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了。出了一点儿差错你就自责成这样。

  生2:我喜欢“老头子”的智勇双全,你看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着一条破短裤,……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我的批注:我真佩服你的胆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还如此悠闲;我也佩服你的智谋,这“一个一个投进嘴里的”“又肥又大”的莲蓬果然让鬼子馋得上了钩。

  ……

  从“谈方法”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师到位而又不越位的点拨示范,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找到了感觉,尝到了好滋味。

  话题三——唠唠语言

  语言优美是一篇美文的重要标志。孙犁先生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指导学生集读课文,学生在咀嚼品味中生成如下一些探究场景。

  生1:“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把小船比喻成一片苇叶。既表现了水乡的特色,又写出了小船的轻快敏捷,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生2:“苇子不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本句用拟人手法写苇子旺盛生命力,烘托人民在残酷战争中顽强的生存姿态。

  生3:这一句“钻”用得好,化静为动。

  生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本句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出老头子解恨后那种轻快愉悦的心情。

  ……

  交谈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放飞学生的情愫,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自然收到好的效果。但老师的适时点拨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结束:我们从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交流了各自的体会,下面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方法。(我们应重视学习经验的总结,重视“授人以渔”)学生再次听《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时展开联想讲一讲你想起的革命英雄故事。迁移思维,再次训练表达。

芦花荡教学反思 篇4

  《芦花荡》教学反思

  湖南省浏阳市集里中学付美英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作为第一个叙事性作品单元的第二课,我认为它是第一课《新闻两则》教学目标的延续和提升:《新闻两则》侧重从结果的角度来表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芦花荡》则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新闻两则》叙述简明,侧重教会学生六要素的知识,本文开始训练学生从比较复杂的叙述中来把握记叙的要素。同时,叙述相对新闻详尽、生动,也就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路径。

芦花荡教学反思 篇5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食、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强,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鱼鹰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水塘里穿梭,从未发生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又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这篇小说很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

  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量,更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在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在进行局部的精读,先从一般性的简单内容开始,再到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类的深度阅读,最终能够抛开教材进行课外阅读,自我体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深入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芦花荡教学反思 篇6

  篇一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为游击队运输粮食、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强,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鱼鹰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水塘里穿梭,从未发生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又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这篇小说很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遵循了语文的学习规律,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注重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的自身体验,以人物心理的揣摩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在这一方面我设计了“想象体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老鱼鹰”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复杂心理时,学生讨论得很积极,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在语文素养方面,我抓住了本文是叙事性作品的特点,重在叙述故事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将“老鱼鹰”的英雄事迹和鲜明的个性表露无遗。

  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和默读的质量,更重视培养默读的技能。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在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在进行局部的精读,先从一般性的简单内容开始,再到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类的深度阅读,最终能够抛开教材进行课外阅读,自我体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体验性、创造性的阅读,深入贯彻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教本课的景物描写时,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评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展延伸环节设置的问题“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体现语文广泛的外延,体现大语文的观念。

  篇二

  昨天和今天教学《芦花荡》,由于我对七年级的教材不熟,不知学生有没有学过小说,教学设计是保守的。第一课时讲了小说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三要素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是梳理故事情节。在我看来比较简单的故事情节在学生当中还是有异议,学生的基础太差,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清对我的提示也领会不了。

  不过,教后想想还是我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讲的术语太多,起点定得太高,其实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表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有针对性的讲一下在小说中它们很重要,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老师心中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术语),但不能象其它学科一样灌输这些知识,初中的学生主要还是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在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上,两个刚毕业的老师和小段来听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还有就是分析老头子这一个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主要是以分析第一、第二段为主,方法是让学生去找喜欢的句子并简述喜欢的理由。分析老头子的形象主要是抓住“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核心让学生找文段作出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想学的,应该说多多少少都能讲一点的,但举手发言的学生不多,刚开始就是一两个人,到后来举手的人才多起来。这样的课型对老师来说要有深厚的功底,能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比如我问“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时,有一女生回答说“对日本鬼子的喜爱之情”,引得很多学生大笑。当时是一个同学在说,我就追问了一句,没叫她说,她却叫得很响,有点故意扰乱的意思。有老师在听课我就对她采取了不理不睬的态度。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在班里很特别,是老师眼中的傻子,同学眼中的神经病。但不管怎样我对这一行为不闻不问是我的失败,这种情况在三个新老师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会经常碰到,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尚且手足无措肯定是令人失望的。当时我是想教育她的,但从其他学生的不屑中我看出这是一个特殊人物,不用我多讲,学生已有是非判断,所以就错过了。

  第二课时感觉成功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气氛越来越好,积极思维的学生多起来。这和问题的设计和巧妙的过渡有关。两个新老师反馈说举手的学生太少,怎样设计过渡语,冷场时怎么救。小段课后问我怎样听课,听课笔记怎样写。

  上星期的作业有三个钉子户,今天找来谈话。了解到七年级开始他们就不交语文作业了。从去年刚毕业一直就教他们数学的老师那儿 一了解也是一学年不交作业的。我就想让一个刚从大学毕业对教学充满了激情的老师都放弃的学生,那肯定是无可救药的。这些人多可悲呀,连自己都放弃的人,我该拿什么来挽救你们?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芦花荡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71889116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