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酒醒梦一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

1.4经典结构的欣赏(精选10篇)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1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教材分析(苏教版):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重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蛋形椅经典结构的欣赏分析不仅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文化特征,同时是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

  教具:

  课件、多媒体设备。

  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本节通过赵州桥、飞檐、蛋形椅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第二部分:收集不同类型的经典结构通过投影机播放图片让学生鉴赏

  注:在本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学生则是团队里的旅游者,他们追随着导游漫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优秀的结构设计应是功能与多形式上达到统一。

  分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以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此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

  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另外,通过制作电子课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见识,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直观地给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结构的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师生互动“思考”问题

  赵州桥的“敞肩拱”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还有哪些结构设计与此相比?

  小结: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他的使用功能。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等都以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果设计不变的追求。

  布置作业:

  练习(p33)

  1、2题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2

  课题:1.4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欣赏建筑及其结构;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学会对比、类比、归纳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建筑,感受结构的美。

  教学重点:

    文化、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教学难点:

  技术与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

  【过渡2’】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进行了结构的简单设计。这一节是“结构与设计”的最后一个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结构。

  新课教学:

  一、预备知识。(3’)

  【提问】如何赏析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回答】可以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

  文化:具体包括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方面;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二、经典结构的欣赏

  1、中西经典结构赏析(18’)

  ⑴以故宫作为中国古典代表建筑。5’

  文化:汉族文化的代表。建筑色彩以朱墙黄顶为主,表现皇帝的威严。屋顶的飞檐结构减轻了建筑大屋顶的沉重感,既增添了飞动轻快的美感,同时又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建筑文化。

  技术:采用了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木结构建筑主要采用榫卯连接,其特点是取材容易,运输便捷,加工简单,建造速度快。屋顶的飞檐结构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补充:从宫殿的造型曲线看,汉魏的风格朴素,隋唐的风格豪放,两宋的风格舒展纤巧,而明清的风格则严谨方正。

  【图片】苏州园林、岳阳楼

  ⑵以圣彼得大教堂作为西方古典代表建筑。10’

  文化: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腊式的石柱以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技术:穹顶直径为41.9米,穹顶下室内最大净高为123.4米。穹顶轮廓浑圆饱满,穹顶上的肋与围绕鼓座一圈的双柱一一对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采光亭,肋间以十道断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抵抗穹顶向外的侧推力。

  【视频】德国科隆教堂、比利时布鲁塞尔广场、法国巴黎圣母院、荷兰阿姆斯特丹

  ⑶中西古典建筑对比。3’

  a文化:

  中国式古典建筑,通过复杂的柱、梁、檩等结构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意境,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或庭园式建筑形式。

  西洋式古典建筑则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通过巨大的岩石堆垒与雕刻,以单体建筑自身的巨大穹顶、高廊伟柱,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的城堡式结构。

  中国的古典建筑沉静幽思,欧洲的古典建筑雄壮奔放。

  b技术:

  中国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体,可以说,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西方建筑,从埃及和巴比伦到希腊罗马的花岗岩、大理石体建筑,到近代、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合金金属建筑,同样一脉相承,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西方艺术风格。

  *补充: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

  西方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石头作材料,由于石头有很好的抗压能力,而抗拉性较差,这就决定了西方古代建筑必然产生以抗压为主的构造形式,如拱、墙、柱等。这些构造形式在西方古代建筑中用得特别多,直到18世纪都没有大的变化。

  *补充:19世纪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第一是钢铁。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了纪念钢铁用于建筑的成功。

  第二是混凝土。最早的混凝土出现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罗马斗兽场。德国人则首先将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最大跨度的会堂。

  第三种材料是平板玻璃。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头为墙板,木墙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担载荷,墙只起围护作用。后来德国出现了玻璃幕墙,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围护作用,而且采光好。

  2、中国民间建筑赏析(15’)

  ⑴吊脚楼4’

  文化:南岭山地文化。苗族、水族、侗族、瑶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干栏式建筑。这种楼房往往依山傍水建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技术: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这样子房屋下部被架空,可以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适应山区潮湿多雨而且炎热的气候。

  ⑵客家土楼【视频】7’

  ⑶各地区民居【图片】4’

  *补充:

  ⑴四合院式建筑:

  代表汉族文化。这种布局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紫禁城就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四合院。

  ⑵西关大屋:

  a西关大屋可以说是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把木雕、石雕、砖雕、陶雕、灰塑、壁雕、石景、玻璃通花、铁通花、蚀刻玻璃等民间传统手工艺,都应用到室内装修方面。清代流行这么一句谚语“苏州样,广州匠”。

  b重视风水。“炕”为单位,一般为11或17炕,取“生”和“老”。另外,装饰花纹采用最多的是道教的八仙符号和佛教的符号,这也体现了广州居民的宗教信仰。

  小结与练习:

  1、学习了如何从文化、技术两个角度欣赏结构。

  2、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料,了解有关建筑结构的知识。

  点击下载: 教案及教学课件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3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对典型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赏析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自己设计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上节课,让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本节课除了课文中的蛋形椅以外, 教师补充同学的作品,如“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点是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有关经典结构方面的知识,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对赵州桥、飞檐等典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分析结构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的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使学生从欣赏和评价结构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 教师可收集更丰富的结构设计作品, 包括收集学生的有创意的未成形的结构设计作品, 可用实物或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指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 提问:

  1、(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赵州桥和英国的福思桥放进清华大学的工科教材?赵州桥在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赵州桥有几条曲线?赵州桥的桥面是平面?还是曲面?赵州桥的桥面为什么是曲面?而不是平面?你能从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吗?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引导学生回答(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3、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同学们是否能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政治、经济、教育……等等评价角度。)

  (二)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蛋形椅(如右图)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蛋形椅?

  (三)对丹麦建筑师阿纳·雅格布森进行简要介绍:

  蛋形椅是阿纳·雅格布森的作品,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丹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也是仅有的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镑刻在建筑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计师。

  (四)师生互动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你是如何赏析蛋形椅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五)师生共同探究

  从技术角度赏析“盖里椅”:(右图如示)

  (引导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盖里椅”的总体感觉,可以找一个参照物,如我们教室里的椅子,或者家里的椅子,或者中国传统的椅子——“太师椅”。

  你对“太师椅”感觉如何?

  严肃

  对称

  霸气……

  好了,“盖里椅”与“太师椅”有什么不同?

  “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

  功能上呢?

  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

  从文化角度赏析“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形状象什么?象很宽面条?由下往上,盘旋上升?

  对了,“盖里椅”结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

  知道什么是雕塑吗?你在哪里见到过雕塑?

  校园,公园里……

  “盖里椅”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盖里椅”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喜欢文学作品的同学请举手。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你知道是哪两大类吗?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

  谁喜欢诗歌?诗歌也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分。

  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有什么区别?

  李白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如果我们把椅子也这样分类的话,那么,我们教室里的椅子,家里的椅子,“太师椅”属于哪一类?。

  那么,“盖里椅”又属于哪一类?

  (启发学生回答)

  “盖里椅”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六)教材拓展

  教师展示高二(4班)学生符巧同学的作品:“椰子壳台灯”、“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符巧同学用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时间到一个专门制作椰子壳工艺品的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又用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制作这三件作品。

  (展示三件作品)

  这个“椰子壳花瓶”上面没有图案,谁来为它设计一个图案?

  同学们现在使用5分钟时间,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图案。

  一个同学设计图案的是“椰子树”“白云”、“海岸线”“帆船”组成的画面。

  这个图案有什么文化寓意?请这个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海南的特点是阳光、沙滩,椰风、海韵,我用这个图案来表达旖旎的海南岛风光。

  提问:

  “椰子壳花瓶” 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现实主义设计风格

  再来看看“椰子壳企鹅”,它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椰子壳企鹅”的肚子很大,非常夸张)

  (七)课堂练习

  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雕塑。

  (八)布置作业:(二选一)

  请你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从文化角度欣赏“蛋形椅”的结构。我分别提问学生“蛋形椅”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学生的多种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了“蛋形椅”经典结构的欣赏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做,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通过启发,学生能够说出“盖里椅”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为“椰子壳花瓶”设计一个图案,由于“椰子壳花瓶”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的目光全部都吸引到作品上面,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图案。

  我要求学生评价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也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紧扣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批改作业来看,学生设计的校圆雕塑和运动会会徽,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

  八、案例点评

  看了徐老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更深地认识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在这些经典结构中凝结一定的原理、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课时中,徐老师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引领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徐老师这节课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 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4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经典结构的欣赏(第2课时)

  海南华侨中学 徐道安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通过对典型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赏析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自己设计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上节课,让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本节课除了课文中的蛋形椅以外, 教师补充同学的作品,如“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等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点是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学生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有关经典结构方面的知识,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对赵州桥、飞檐等典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分析结构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进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的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使学生从欣赏和评价结构中获得创造的灵感,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 教师可收集更丰富的结构设计作品, 包括收集学生的有创意的未成形的结构设计作品, 可用实物或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指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 提问:

  1、(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赵州桥和英国的福思桥放进清华大学的工科教材?赵州桥在技术上有哪些重大突破?赵州桥有几条曲线?赵州桥的桥面是平面?还是曲面?赵州桥的桥面为什么是曲面?而不是平面?你能从力学的角度来解释吗?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哪些角度进行?

  引导学生回答(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的角度包含哪些方面?(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3、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同学们是否能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政治、经济、教育……等等评价角度。)

  (二)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蛋形椅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蛋形椅?

  (三)对丹麦建筑师阿纳·雅格布森进行简要介绍:

  蛋形椅是阿纳·雅格布森的作品,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丹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也是仅有的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镑刻在建筑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计师。

  (四)师生互动

  1、蛋形椅的结构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你是如何赏析蛋形椅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四)师生共同探究

  从技术角度赏析“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盖里椅”的总体感觉,可以找一个参照物,如我们教室里的椅子,或者家里的椅子,或者中国传统的椅子——“太师椅”。

  你对“太师椅”感觉如何?

  严肃

  对称

  霸气……

  好了,“盖里椅”与“太师椅”有什么不同?

  “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

  功能上呢?

  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

  从文化角度赏析“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形状象什么?象很宽面条?由下往上,盘旋上升?

  对了,“盖里椅”结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

  知道什么是雕塑吗?你在哪里见到过雕塑?

  校园,公园里……

  “盖里椅”与雕塑有什么联系?

  “盖里椅”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喜欢文学作品的同学请举手。

  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你知道是哪两大类吗?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

  谁喜欢诗歌?诗歌也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分。

  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有什么区别?

  李白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如果我们把椅子也这样分类的话,那么,我们教室里的椅子,家里的椅子,“太师椅”属于哪一类?。

  那么,“盖里椅”又属于哪一类?

  (启发学生回答)

  “盖里椅”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五)教材拓展

  教师展示高二(4班)学生符巧同学的作品:“椰子壳台灯”、“椰子壳花瓶”、“椰子壳企鹅”符巧同学用了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时间到一个专门制作椰子壳工艺品的民间艺人那里学习,又用了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制作这三件作品。

  (展示三件作品)

  这个“椰子壳花瓶”上面没有图案,谁来为它设计一个图案?

  同学们现在使用5分钟时间,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图案。

  一个同学设计图案的是“椰子树”“白云”、“海岸线”“帆船”组成的画面。

  这个图案有什么文化寓意?请这个同学来说一说。

  学生:海南的特点是阳光、沙滩,椰风、海韵,我用这个图案来表达旖旎的海南岛风光。

  提问:

  “椰子壳花瓶” 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现实主义设计风格

  再来看看“椰子壳企鹅”,它属于哪一类风格的作品?

  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椰子壳企鹅”的肚子很大,非常夸张)

  (六)课堂练习

  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雕塑。

  (七)布置作业:(二选一)

  请你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从文化角度欣赏“蛋形椅”的结构。我分别提问学生“蛋形椅”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学生的多种回答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了“蛋形椅”经典结构的欣赏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做,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通过启发,学生能够说出“盖里椅”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为“椰子壳花瓶”设计一个图案,由于“椰子壳花瓶”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学生的目光全部都吸引到作品上面,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设计出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图案。

  我要求学生评价高二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也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紧扣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海南华侨中学设计一座雕塑或者为即将在海南华侨中学召开的“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设计会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批改作业来看,学生设计的校圆雕塑和运动会会徽,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

  八、案例点评:

  看了徐老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更深地认识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在这些经典结构中凝结一定的原理、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课时中,徐老师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引领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徐老师这节课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 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5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课--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过程

  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回顾:2分钟

  提问:

  1.什么叫结构?常见的结构有哪些?受力特点如何?

  2.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新课导入、情景导入:9分钟

  1、播放视频

  ①赵州桥

  ②侗族的风雨桥

  2、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两桥的结构特点

  ②两桥的受力分析

  ③两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

  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结构欣赏的角度

  1、技术角度。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现:15分钟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2、提出问题

  ①两桥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②对两桥进行受力分析

  ③两桥具有什么价值和民族特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2、侗族风雨桥

  结构:集桥、廊、亭一体。受力特点: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通过两桥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理解两桥文化价值、民族特色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师归纳讲授新课(10分钟)

  1、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2、利用课件投影进行结构欣赏时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设计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的个性特征等。

  3、举例: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蛋形椅”。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观看的视频、理解欣赏结构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进行。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能是单一,片面的,通过教师的归纳、举例、形成评价,欣赏的角度。

  学生能力拓展(10分钟)

  1、提问:

  2、在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3、投影图片:客家土楼

  4、思考: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5、教师归纳(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根据部分学生来自客家,对这一典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了解、亲切感。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带动,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能力的拓展。

  多角度欣赏作品、开阔学生视野:30分钟

  1、播放”故宫”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根据教师的提示欣赏、观看作品,并作好适当记录。

  通过观看“故宫”这一经典建筑,加深同学们对结构知识的理解,领会欣赏作品可从多角度进行,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结:小结4分钟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

  加深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

  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特色建筑“四合院”进行赏析。 

  八、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课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课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故宫),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内容,它们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低技术素养要求。

  “技术与设计1”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导入模块,也是技术与设计的基础学习内容,模块中的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依托,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设计方案的制定、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直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它强调的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对设计过程的把握。

  “技术与设计2”则是在“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深化学习内容,它以“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与技术发展密切相联系的主题为内容展开。强调的是学生技术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批判、反思等思维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理解和关注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科学、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开放境界,追求技术与生活、技术与科学、设计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设计与人的需求的完美结合的技术理想。本模块共设“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四个主题。“结构与设计”强调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等问题,关注简单的结构设计;“流程与设计”强调对流程和流程优化的理解,以及简单流程和流程改进的设计;“系统与设计”则重在对系统的理解,以及运用系统的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问题的设计;“控制与设计”应注重理解控制的涵义和控制的应用,以及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四个主题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为它们涉及的是不同的技术领域;同时,它们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系统与设计”中整体与部分、独立与关联、优化的思想和方法,“控制与设计”中反馈调节的方法,“流程与设计”中流程改进的思想等等均可运用在其他主题的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中。模块中这些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与“技术与设计1”共同构成了本课程的选修模块的基础。

  本模块的设计不再仅仅延用以点到点的经验和技能的线性积累方式呈现内容,而是试图依据非线性科学教育的论点,从世界观、方法论的层次上将技术与科学、技术与哲学、技术与文化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有别于传统科学技术的独特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实现跨学科、跨文化的有效融合,重塑线性课程意义上的时空观、学科界线观和学生的能力观。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本模块力图通过展示给学生更为复杂、综合的案例和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并选择生活中有研究价值的、有足够挑战性的问题尝试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获得技术素养。本模块的学习,为高中生顺利地进入大学或社会搭接了一层友好的阶梯。

  本模块教学中,教师要走出单纯的为了某一节课的教学,走向形成丰富的技术教学动机并从中挖掘技术教学的潜能,改变固有的对制度课程的服从和对教参等资源的依赖,形成对本模块理解的独到思想和话语体系,寻找技术设计教学和研究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6

  课 题

  课 型

  新  授

  本课题课时数:1  本课为第1课时      备课日期 10 月 25 日

  教   学

  目   标

  1、能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欣赏建筑及其结构;

  2、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学会对比、类比、归纳等思维方法;

  3、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建筑,感受结构的美。

  教 学 重 难 点 及

  对    策

  重点:文化、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难点:技术与结构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

  二、新课

  三、小结及拓展

  【过渡2’】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进行了结构的简单设计。这一节是“结构与设计”的最后一个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欣赏结构。

  一、预备知识。(3’)

  【提问】如何赏析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回答】可以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

  文化:具体包括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方面;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二、经典结构的欣赏

  1、中西经典结构赏析(18’)

  ⑴以故宫作为中国古典代表建筑。5’

  文化:汉族文化的代表。建筑色彩以朱墙黄顶为主,表现皇帝的威严。屋顶的飞檐结构减轻了建筑大屋顶的沉重感,既增添了飞动轻快的美感,同时又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建筑文化。

  技术:采用了典型的木结构建筑形式。木结构建筑主要采用榫卯连接,其特点是取材容易,运输便捷,加工简单,建造速度快。屋顶的飞檐结构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

  *补充:从宫殿的造型曲线看,汉魏的风格朴素,隋唐的风格豪放,两宋的风格舒展纤巧,而明清的风格则严谨方正。

  【图片】苏州园林、岳阳楼

  ⑵以圣彼得大教堂作为西方古典代表建筑。10’

  文化: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腊式的石柱以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技术:穹顶直径为41.9米,穹顶下室内最大净高为123.4米。穹顶轮廓浑圆饱满,穹顶上的肋与围绕鼓座一圈的双柱一一对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采光亭,肋间以十道断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抵抗穹顶向外的侧推力。

  【视频】德国科隆教堂、比利时布鲁塞尔广场、法国巴黎圣母院、荷兰阿姆斯特丹

  ⑶中西古典建筑对比。3’

  a文化:

  中国式古典建筑,通过复杂的柱、梁、檩等结构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意境,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或庭园式建筑形式。

  西洋式古典建筑则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通过巨大的岩石堆垒与雕刻,以单体建筑自身的巨大穹顶、高廊伟柱,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的城堡式结构。

  中国的古典建筑沉静幽思,欧洲的古典建筑雄壮奔放。

  b技术:

  中国的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体,可以说,从原始社会末期起,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西方建筑,从埃及和巴比伦到希腊罗马的花岗岩、大理石体建筑,到近代、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和合金金属建筑,同样一脉相承,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西方艺术风格。

  *补充: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

  西方古代建筑大多使用石头作材料,由于石头有很好的抗压能力,而抗拉性较差,这就决定了西方古代建筑必然产生以抗压为主的构造形式,如拱、墙、柱等。这些构造形式在西方古代建筑中用得特别多,直到18世纪都没有大的变化。

  *补充:19世纪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第一是钢铁。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了纪念钢铁用于建筑的成功。

  第二是混凝土。最早的混凝土出现在意大利,主要成分是火山灰,罗马斗兽场。德国人则首先将其用在了房屋建筑上,在慕尼黑建造了世界最大跨度的会堂。

  第三种材料是平板玻璃。施工中先建造柱子,使用木头为墙板,木墙不再承力,完全由柱子承担载荷,墙只起围护作用。后来德国出现了玻璃幕墙,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围护作用,而且采光好。

  2、中国民间建筑赏析(15’)

  ⑴吊脚楼4’

  文化:南岭山地文化。苗族、水族、侗族、瑶族、土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干栏式建筑。这种楼房往往依山傍水建成,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技术: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这样子房屋下部被架空,可以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适应山区潮湿多雨而且炎热的气候。

  ⑵客家土楼【视频】7’

  ⑶各地区民居【图片】4’

  *补充:

  四合院式建筑:

  代表汉族文化。这种布局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紫禁城就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四合院。

  西关大屋:

  a西关大屋可以说是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把木雕、石雕、砖雕、陶雕、灰塑、壁雕、石景、玻璃通花、铁通花、蚀刻玻璃等民间传统手工艺,都应用到室内装修方面。清代流行这么一句谚语“苏州样,广州匠”。

  b重视风水。“炕”为单位,一般为11或17炕,取“生”和“老”。另外,装饰花纹采用最多的是道教的八仙符号和佛教的符号,这也体现了广州居民的宗教信仰。

  小结及拓展2’

  1、学习了如何从文化、技术两个角度欣赏结构。

  2、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料,了解有关建筑结构的知识。

  回忆

  思考

  开始使用课件

  四、教后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7

  《技术与设计2》----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结构的分析,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学会欣赏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二)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结构设计的案例。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 除了课文中的案例, 教师也可以补充相应的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如补充一些经典的结构设计案例供学生欣赏、分析。有条件的话,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离地观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设计,品味其历史文化内涵。  

  重点: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难点: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情感, 本课时收集不同类型的丰富的经典结构图片通过投影机播放让学生鉴赏, 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对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一)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二)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三)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当“导游”的角色进行漫游导说,尽量创设出“旅游”情境和营造出“旅游”的气氛,让学生产生犹如亲临其境的感受。学生随“导游”观赏各处的经典结构,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一) 让学生阅读案例, 阅读案例时思考:

  1、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二)引导学生回答:

  1、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 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2、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三)师生互动“思考”问题

  1、赵州桥的“敞肩拱”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还有哪些结构设计与此相比?

  2、你是如何赏析飞檐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3、你如何从技术与文化的角度赏析蛋形椅?

  (四)师生共同探究

  1、中国古建筑探究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多以木材为材料。请你从材料与构件的连接方式等角度, 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稳固的原因。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块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此结构式由立柱、横梁、顺模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点以棒卵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屋顶重力由木构架来承担, 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 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 这种结 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 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术材具有的特性,且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棒卵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 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斗拱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 并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 屋顶和屋身上的过渡。此外,它还是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尺度衡 量标准。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大式建筑。大体可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斗拱, 外檐斗拱中“斗”是最下面的构件,斗口的大小决定着整个建筑的尺寸;“拱”指木;“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室外为下昂, 室内为上昂。

  因为斗拱的重要性, 历代建筑对它十分重视, 使它成为判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丹麦建筑师阿纳•雅格布森简介:

  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 20 世纪丹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 , 也是仅有的 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镑刻在建筑 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 计师。他的作品不仅是博物馆中的经典藏品, 还有一些更成为丹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 如一只杯子或者一 盏璧灯。他的作品具有适合的 尺度、细节和意念。他还为自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设计家具和 配件。对作品, 他注重细节和材料的选用,传统与实用的结合。

  (五)教材拓展

  课文只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了评价元素的列举,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想出更多的评价角度和评价元素。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

  (六)让学生总结: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他的使用功能。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等都以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果设计不变的追求。

  (七)课堂练习

  1、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

  引导启发学生:

  “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从文化角度看,“盖里椅”结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2、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赏析高一学生设计的海南华侨中学雕塑。

  (八)单元小结

  1、结构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

  2、从力的角度来看,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3、结构构件的基本受力有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4、结构类型主要有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不同的结构类型有不同的受力特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结构更多的是若干结构类型的组合。

  5、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是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结 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 形状等。结构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结构的组成形式、构件的几何形状、截面形式、材料以及构件的连接方式等。

  6、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文化等都已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九)布置作业:

  p033 1、2题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中,我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从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的结构。我分别提问学生赵州桥案例中所描写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学生回答:“赵州桥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以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 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稳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主拱顶上有一块雕着龙头的龙门石,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两侧。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这样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了“经典结构的欣赏”后,我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马上做,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通过启发,学生能够说出“盖里椅”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特点。

  我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

  八、案例点评:

  看了徐老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更深地认识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在这些经典结构中凝结一定的原理、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课时中,徐老师灵活运用文学作品欣赏知识,引领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赏析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盖里椅”;要求学生设计并评价本校——海南华侨中学的雕塑, 学生设计了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校圆雕塑。有的结构上简洁大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有的传达出一种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有的形成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有的透出现实主义的美感。徐老师这节课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 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此外,这节课收集了大量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课堂内容。通过制作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投影迅速、直观地给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结构的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8

  设计者: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陈春光

  一、教学内容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设计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课——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连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

  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构的有关知识

  复

  习

  回

  顾

  2

  分

  钟

  提问:

  1.什么叫结构?常见的结构有哪些?受力特点如何?

  2.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

  新

  课

  导

  入

  情

  景

  导

  入

  9

  分

  钟

  1、播放视频

  ①赵州桥

  ②侗族的风雨桥

  2、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两桥的结构特点

  ②两桥的受力分析

  ③两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

  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结构欣赏的角度

  1、技术角度。2、文化角度

  合作、探究、能力展现

  15

  分

  钟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2、提出问题

  ①两桥的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②对两桥进行受力分析

  ③两桥具有什么价值和民族特色?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回答: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分析:压力—拱圈—拱角—基础

  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2、侗族风雨桥

  结构:集桥、廊、亭一体。受力特点:木板下面受拉力。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通过两桥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理解两桥文化价值、民族特色和设计的文化内涵。

  教师归纳讲授新课

  10

  分

  钟

  1、归纳学生的汇报结果。

  2、利用课件投影进行结构欣赏时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设计创意和表现力,材料的合理使用、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的个性特征等。

  3、举例:丹麦设计师雅格布森的作品“蛋形椅”。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赏析。

  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观看的视频、理解欣赏结构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进行。

  学生欣赏的角度可能是单一,片面的,通过教师的归纳、举例、形成评价,欣赏的角度。

  学生能力拓展

  10

  分

  钟

  1、              提问:

  2、              1、在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3、              2、投影图片:客家土楼

  4、              3、思考: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5、              4、教师归纳(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回答。

  根据部分学生来自客家,对这一典型的建筑具有一定的了解、亲切感。通过这一部分学生的带动,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能力的拓展。

  多角度欣赏作品

  开阔学生视野

  30

  分

  钟

  1、播放“故宫”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欣赏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根据教师的提示欣赏、观看作品,并作好适当记录。

  通过观看“故宫”这一经典建筑,加深同学们对结构知识的理解,领会欣赏作品可从多角度进行,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结

  小结

  4分钟

  小结本节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在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

  加深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

  上网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对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我国特色建筑“四合院”进行赏析。

  八、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课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课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故宫),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作业的安排也很重要,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9

  海南中学东坡学校 王俊海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江苏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对桥梁进行了结构设计并用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样的设计作品毕竟只是基于技术角度考虑进行设计的作品,是有必要使其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作品。正是出于以上的目标,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处理,以“中西方经典建筑结构赏析”及“现代建筑结构赏析”两个课题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欣赏经典结构,更加顺畅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后面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真正实现了设计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研读课标,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依据课标以及本校高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中西经典结构的赏析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作品;能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作品,感受结构的丰富多彩及其蕴涵其中的美感;通过对我校校门的赏析及再次设计,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参与学校建设的美好情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标以及针对我校高二学生特点对教材做的一些整合和处理,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别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对经典建筑结构进行赏析。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赏析不同风格的结构中获得创造灵感,并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说学情

  我校高二有六个班四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理科班学生比文科班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高些,其中文、理科班中又分重点和非重点班,重点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思维较敏捷,非重点班这样的人较少。

  同时,学生在语文、历史、美术课中已学习了有关经典结构方面的知识,对艺术作品欣赏有比较好的基础,对故宫、飞檐等典型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分析结构在技术上的突破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所以我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来”最后“回归到生活去”。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以及我校学生特点,我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

  1、从学生刚刚设计出来的作品入手,指出它们的美中不足,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情境导入法)

  2、在赏析经典结构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结构作品,包括古典的、现代的甚至未成形的结构设计作品的图片和视频,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得本来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轻松有趣;(视觉刺激法)

  3、为了使学生在欣赏优秀结构作品图片的时候能更加投入,我把这些图片分成了三大类:中国古建筑、西方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在不同类型的图片当中插入不同的音乐伴奏,这样能使图片唱起歌来,课堂变得更加饱满多情。(听觉刺激法)

  4、通过大量信息的刺激和及时到位的讲解,以《海中东坡校门我设计》为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创作激励法)

  学法:

  结合以上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做中学”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环节

  内   容

  师生互动

  理论依据或意图

  复习回顾

  回顾前面几周来学过的关于本单元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再到结构设计。

  师:前面几周来我们一直在学关于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上节课我们还设计了结构作品。

  适当的回顾可以帮助学生作好构建新知识的准备。

  情境导入

  展示在上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较为突出的几件作品,及时表扬小组成员。

  同时指出作品中仍然存在不足,引导学生思考:不足在什么地方,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赏析设计作品?

  师:在上节课的设计中有几个作品设计得不错,但是我总感觉还缺点什么,真正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赏析设计作品呢?

  生:……

  师:这节课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来的。

  从学生较为关心的作品入手提出问题情境,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了我为他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来。

  同时也交代了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播放一段“故宫”视频。

  引导学生回答出:优秀的结构设计表现在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欣赏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师:我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先来观看一段视频。

  师:从刚才的视频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故宫的壮丽……

  师:真正优秀的作品应该是功能与形式巧妙融合的作品;欣赏结构设计作品我们可从技术和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故宫是我国典型的古建筑,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同时能化感性为理性,一举两得。

  合作探究

  能力拓展

  一、            中西方经典建筑结构赏析

  投影中国古建筑图片并配上我国古典民族器乐伴奏。引导学生从材料、颜色、结构、连接方式到气势、文化底蕴等按由初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欣赏。

  以故宫作为中国古典代表建筑分别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较全面的赏析

  师: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内容——中西方经典建筑结构赏析。

  师:这些建筑是否有共同的特点?材料是什么样的材料,颜色都有哪些,结构如何,连接方式如何,气势如何体现出什么一种文化底蕴?

  生:……

  师:现在我们以故宫为例,分别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较全面的赏析。

  按由初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赏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通过全面赏析不仅能掌握赏析经典结构的一般方法同时还能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播放“巴黎圣母院”和“圣彼德大教堂”两段视频。

  按照由初级到高级的顺序引导学生合作分别从文化和技术角度进行作品赏析。

  师:“巴黎圣母院”和“圣彼德大教堂”是西方古建筑的经典之作,让我们伴着贝多芬的钢琴曲一起欣赏吧。

  师:现在我们以圣彼德大教堂为例,分别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较全面的赏析。

  不仅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自己赏析西方经典建筑,实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赏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开拓视野

  话题过渡

  引导学生合作分析和归纳得出中西方古典建筑在文化及技术方面的特点。

  补充:“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而19世纪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钢材、混凝土、平板玻璃)。

  师:中西方古典建筑在文化和技术方面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

  师:西方古代建筑风格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罗马,而19世纪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通过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升了他们类比和归纳的能力 。 

  通过补充19世纪由于三种新建筑材料的出现现代建筑风格诞生了,这样的过渡自然且恰当。

  信息刺激

  激情创作

  二、            现代建筑的欣赏

  展示图片及切换音乐,以一首风靡全球的流行音乐把学生拉入现代建筑的欣赏之中。欣赏的图片以未成型的效果图为主。

  展示图片 “海中东坡学校校园”与“海中东坡学校校门”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技术角度分析我校校园及校门,要求学生以《海中东坡校门我设计》为题进行设计创作。

  发放设计报告纸

  师:伴着一曲风靡全球的流行音乐我们一起进入现代建筑的欣赏吧!

  师:你猜这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建筑设计?

  生:西方的……

  师:不对不对,这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建筑,你们看它的材料是什么,属于什么风格的作品?

  生:……

  师:你们来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学校……学校校门……

  师:现在你们就是设计师,你们来设计,就以《海中东坡校门我设计》为题吧!

  给学生展示现代建筑甚至未来建筑能够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为设计做好准备。

  以学生身边的建筑物为客体进行设计,不仅使学生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同时也能让他们体验到参加学校建设的美好感受。

  小

  结

  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小结。

  多媒体展示:结构的牢固、稳定、检阅、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师:不知不觉今天我们完成了对经典结构作品赏析的任务,学会了从文化和技术角度赏析作品的方法,最后还对我校校门进行了一次属于自己的设计。同时我们也发现: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使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梳理一遍,近一步理解设计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的道理。

  五、说课件设计

  本课件需要向学生展示的图片信息较多,如果仅仅通过图文展示学生只能享受到视觉的刺激,看多了势必会厌倦,因此如果能配上合适的能较准确体现时代气息的背景音乐想必效果会好得多。我在课件当中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插入了三首较能体现时代气息的音乐,它们是:《弄你 (英文冠军漫嗨版)》《致爱丽丝(贝多芬)》,《芦笙恋歌(葫芦丝演奏)》。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篇10

  【授课时间】第__6__周星期__一__ 第__2__节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最后一节,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二、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三、情感目标: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真正意义上学会欣赏和评价一些经典结构,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法指导

  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多媒体展示、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

  【教学课时】__1__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提问:

  1.       什么是结构?结构类型有那些?

  2.       稳定结构两个重要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忆、再现、作答

  知识准备

  【引入新课

  提问:

  如何欣赏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学生自学并回答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具体包括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等方面。

  让学生明白欣赏设计要从技术、文化两个角度出发。

  【新课讲述

  案例分析1

  【视频赵州桥

  提示:在观看时注意

  ①桥的结构特点

  ②桥的受力分析

  ③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师的提示,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观看并作好记录。

  学生讨论、总结:

  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力:敞肩拱、拱圈、拱角                      文化价值: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

  通过观看经典设计,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同时感受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案例分析2

  【视频岳阳楼飞檐

  你是如何赏析飞檐这一结构设计作品的?

  阅读课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中国省份标志性建筑欣赏

  【视频】欣赏中国34个省份的标志性建筑。

  中西经典结构欣赏

  【图片展示】故宫、苏州园林

  【视频】德国科隆教堂、比利时布鲁塞尔广场、法国巴黎圣母院、荷兰阿姆斯特丹

  学生观看,了解中西方建筑结构的技术上差异及感受内在文化气自息

  从技术、文化角度对中西的建筑加以对比。

  中国民间建筑赏析

  提问:

  对作品进行欣赏,除了技术和文化两角度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

  【视频】客家土楼

  归纳:

  可从“客家人”的由来,客家土楼的结构,布局等进行欣赏。

  【视频】西关大屋

  归纳:

  从南方人居隹的习惯欣赏西关大屋设计结构。

  学生思考:

  多角度来欣赏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

  多角度欣赏作品

  开阔学生视野

  课堂小结

  经典结构要从设计及其内在文化去欣赏,并尝试从多角度深入欣赏设计。

  课堂练习

  选定大佛山本地的一个经典建筑结构,通过你对该建筑的认识及浏览相关网页资料,谈谈你如何从文化、技术两个角度欣赏该结构。

  【教学后记

  1、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较为抽象,教师在上课前要搜集相关资料,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经典案例,将抽象具体化,带给学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爱国热情。

  3、课文中的案例只是从技术角度和文化角度进行欣赏,教师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赵洲桥、飞檐),拓展学生的视野,能从多角度进行赏析。

  4、课堂练习的安排也很重要,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自我学习、领会学习的过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4经典结构的欣赏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82506116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