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战情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精选17篇)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

  维度a  基础知识一、基础字词(一)重点字识记王摩诘          应瑒          颦      儿    诲      人不倦    藉香榭          鳏      鳏    沁      芳亭    怔      怔 (二)重点词语掌握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       。承,                          。转,                                  。合,           。   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     ”(          )为先,             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地灵人杰:                           。穿凿:                              。    诲人不倦:                                  。    揣摩:                        。  二、文学知识《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         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           家。 三、课文掌握(一)文章结构填空      黛玉                        ——香菱                         (二)思考回答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答:先是                                            其次                                            其三是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答: 3、分析品评香菱三首诗的优劣第一首: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答: 第二首: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答: 第三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答: 4、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为什么?   答: 维度b  能力提高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答: 维度c  探究应用 曹氏笔下的诗品与人品贾宝玉——人品--诗品——诗林黛玉——人品——诗品——诗薛宝钗——人品——诗品——诗史湘云——人品——诗品——诗贾探春——人品——诗品——诗贾迎春——人品——诗品——诗贾惜春——人品——诗品——诗 请你按照这个模式,去重新再读《红楼梦》,然后从中摘抄相关内容,去理解作者塑造的这些人物。 参考答案维度a  基础知识一、基础字词(一)重点字识记jié;yáng;pín;huì;xiè;guān;qìn;zhēng(二)重点词语掌握开端;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结束语;意;内容;文辞格律;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解释;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反复思考推求二、文学知识悲剧;贾家;曹雪芹;霑;梦阮;雪芹;清;小说三、课文掌握(一)文章结构填空     指导读诗;练习写诗 (二)思考回答1、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2、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  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3、第一首: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泊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   第二首: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成功,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4、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维度b  能力提高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我们来说,要注意下面几点:(1)做有心人,提高兴趣;(2)转益多师,不耻下问;(3)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维度c  探究应用贾宝玉:厌恶封建官场和封建学问,认为为求经济之道而学,不过是无用的扰人心志的东西。林黛玉:寄人篱下,生性敏感多妒,但是其实热情坦诚,才华横溢薛宝钗:封建卫道士的形象,也有才华,但是心机过深,谋略过甚史湘云:坦白豪爽的女儿身,有个性,不为平白所拘,不为小儿女所累贾探春:补天的人物,有王安石的品格,无奈身为庶出且是女儿,无大做为,也没有机会贾迎春:懦弱而无辜,最终被社会与家族所吞噬贾惜春:真正冷面冷心,但她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又没有可亲近的父母,所以从小便学会了明哲保身的道理,有这样的性格也是情理之中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3、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 想。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身乡宦家庭,三岁时被拐卖,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去做妾,受尽凌辱和折磨。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薛蟠外出经商,她终能跟随宝钗住进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更使她萌发了学诗的强烈愿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精彩节选——《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多媒体显示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一部秀的古典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塑造了一群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曲折而不幸的遭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

  2.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三、预习检测: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仄(za)声 应瑒(yáng) 庾(yú)信 蘅(h?ng)芜苑 三昧(mai)

  暧暧(ài) 请柬(ji?n) 胡诌(zhōu) 颦(pín) 嘟哝(nóng) 姊(z?)妹 怔怔(zhèng) 暖香坞(wù) 画缯(zēng) 鳏鳏(guā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造化:福气;运气。

  腻烦:因次数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感到厌倦。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诌:编造言词。

  鳏鳏:形容忧愁失眠的样子。

  穿凿:非常牵强的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有这种意思。

  地灵人杰: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

  四、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自由朗读课文,概述香菱学诗的三个过程:

  香菱 香菱学诗的过程

  (一、)拜师:拜黛玉为师,黛玉指导她读诗。

  (二、)论诗:香菱读诗后,与众人谈读诗体会。

  (三、)写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苦心作诗。

  2、黛玉是如何教诗的?

  (1)讲授要领—“不以词害意”。

  (2)开列书目—先读王维五言律诗, 再读杜甫七言律诗,再次李白七言绝句。

  (3)指导写作——命题限韵、评论习作、指点门径。

  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专心?

  (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

  (4)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4、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5、文中林黛玉论写诗是如何论的?你有哪些感触?

  (1)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2)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林黛玉看似轻巧的几句话,却句句点出写诗的要旨,“重在立意,轻在形式”,如今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呢?

  五、作业:熟读课文。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3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观照的阅读方法。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

  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

  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本文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师: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今天开始我们“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

  对话探究旅程(大屏幕出示),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2.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一】

  下面请第一小组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看看宝玉和探春兄妹的看法,先告诉大家你从课文中何处找到了哪句话?再分析他们的态度。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大屏幕出示)

  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宝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来,必是好的。”

  探春笑道:“明儿我补一个柬来,请你入社。”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大屏幕出示)

  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

  由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宝玉等人对香菱是同情的,因而对其学诗是赞赏的,鼓励的,认为她学诗是夙愿得偿,是本性的回归。

  3.宝钗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二】

  提问:宝钗是薛蟠的亲妹妹,平日里是家中对香菱的人。连“香菱”这个名字都是宝钗取的,况且宝钗的才华并不逊于黛玉,香菱要学诗,为什么不向宝钗学呢?请找出文中宝钗对此事评价的语言:(大屏幕出示)

  ⑴你本来呆头呆脑,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⑵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⑶可真是诗魔了。

  ⑷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里有四个评价语:“呆”“疯”“魔”“仙”。从这些词语中显然可以看出宝钗并不赞成香菱学诗。宝钗带香菱入园,本就是让她过几天清闲日子,当然不希望她苦学;宝钗所受的封建传统教育,也让她不赞同女子用功读书;内心深处,宝钗深知知书而达“理”,她更不希望憨厚的香菱明理后,便如林妹妹般陷入悲时伤势,多愁善感。宝钗对香菱是怜爱的,这一方面出于她对香菱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她怀着为其兄赎罪的心理。加上她毕竟是大家闺秀,对香菱学诗也不便强硬的反对,尤其是看见香菱的矢志不移,也只能半嗔半怪,由她去了。

  4.黛玉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三】

  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孤高自许的女子,照她的性格,别说一个侍妾,就是园中的姐妹,她也不甚亲近,为什么单单极其热情、周到地教香菱学诗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两人此时相同的生存背景以及诗歌对她们而言的相同意义及作用来答题。)

  ​文中黛玉从”立意要紧、多读经典、鼓励练笔、严格要求“等方面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正如文中她对宝钗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

  显然不是。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伴,更是她心灵的寄托。所以,当身世相近的香菱找到黛玉要学诗时,黛玉不仅没把香菱当下人,也没把她看作普通的姐妹。而是将她引为同道了,她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要知道黛玉是很难得这么由衷地肯定一个人的。【原来是际遇相同、追求相同而已。】

  5.香菱对自己学诗的看法。【对话四】

  作为侍妾,大观园中的平儿等人都不学诗,香菱为什么要学诗呢?就是因为她出身诗书人家的天性使然?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显然不是。

  我们可以从从文中找到香菱学诗的目的。(原文:只是心里羡慕,学着玩罢了)那么羡慕什么呢?

  出示该回目: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提示(羡慕雅)

  (大屏幕出示)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但是,蕙质兰心的香菱是不会甘于沉落的,对诗的向往恰是她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为香菱善良贤淑,所以即使在生活的最底层,也没有失去希望。

  6.作者对香菱学诗的看法。【对话五】

  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香菱是一个下人,作者为什么要写她学诗呢,作者究竟对香菱有怎样的感情呢,寄托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虽然同为下人,香菱不同于袭人、晴雯和平儿、鸳鸯等人,她憨厚隐忍之间,还有一份读书人的慧根,且有好学勤奋的精神。显然,曹雪芹对香菱有着特别的钟爱,尤其是学诗这一段,给香菱的美好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可以说她是作者较为理想的女性形象之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在《红楼梦》中,对香菱命运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那是悲剧收场。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不但美丽,而且性格乖巧,有天赋才华。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这极端粗陋鄙俗之人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原来,美好的香菱正可以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这样的一个人竟落得“残花败叶付东流”,直让人唏嘘不已。所以“香菱学诗”是作者拈在手中的一朵奇葩,是自由理想投射在苦难现实中的一抹亮色。香菱身上承载着作者《红楼梦》的主题“千红同哭,万艳同悲“,是作者塑造的众多优雅女子中的一个。

  7、你是怎样看待香菱学诗的?【对话六】

  四、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今天你被这个充满灵性、充满诗情、美丽执着的香菱感动了,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走进红楼,去感受大观园里那些以诗寄情的女子们,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美丽”,(音乐、图片)香菱走了,“红楼”中诗一样的女子们最后也都以凄惨的方式走了,但是她们的“魅力”却铸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红楼梦!

  ​五、布置作业【对话六】

  学习了本文,你是不是很有感触?请你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谈谈学习写诗的心得;也可以评价香菱写诗的进步;还可以谈谈你对写诗的不同见解。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4

  [课内语段精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 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 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 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

  陆放翁是指            (朝代)的             

  王摩诘是指            (朝代)的              

  “老杜”是指            (朝代)的            

  李青莲是指                (朝代)的

  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

  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

  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

  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罗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

  6 、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           (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              ,             ”,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

  诗歌:                    ,                   。

  ,                   。

  体会:                                                                                                                             

  [课外美文赏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态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她,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论语• 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着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象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底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       ,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           ,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濯,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1.     根据你的理解,在第(4)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2.     在第⑦段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从文中[甲] [乙]处抽出来的,它应放在哪一处?为什么?

  4.本文题为“从香菱学诗谈起”,在文中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谈了什么观点?

  5.用“//”划分本文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6.文中列举了许多名人的事例,如果把第(5)节和第(6)节中的例子交换一下,可不可以?为什么?

  [片段作文练习]

  描写一个场面或一件事,如某项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或家庭琐事,注意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课内语段精读]

  1.南宋  陆游; 唐  王维; 唐  杜甫; 唐 李白2.律诗押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黛玉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课内语段精读]

  1、不矛盾。表现出范进的热衷功名,利欲熏心。头脑中除了中举之外已无其它的念头。2、合理,表现出作者对范进这样的人的厌恶、鄙视。3、胡屠户是为掩饰自己说瞎话而假笑,众邻居是嘲笑胡屠户说瞎话而笑。4、(举例略)因为范进中举之后就是老爷了,就意味着升官发财了。表现出世态的炎凉,中举前饿了三两天也无人问津,中举后一个个巴结讨好,深刻地揭露了趋炎附势的世风。5、因为来的是些老爷,而胡屠户只不过是个杀猪的,身份卑微,所以不敢出面,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森严的等级观念。6、(举例略)用讽刺、夸张的手法更能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7、(略)

  [课外美文赏读] 1、①一会儿②接待客人③村中无正当职业的人④释放、放了2.因为范进中举之后就意味着升官发财,所以大家都来巴结讨好。3.不是实话,因为胡屠户只不过是个杀猪的,根本没有资格与那些老爷们同桌吃饭,胡屠户这样说只不过是出于虚荣而吹牛罢了。4.范母去世,大做佛事;和尚被拘,一帖解放5.不好,用以突出范进中举前后变化之大,表现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罪恶。6.受张乡绅指使,想得到和尚的良田。7、因范进要做佛事而写一个帖子给知县,便得以释放,流氓们也因张乡绅的帖子被释放,表现出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腐朽,徇情枉法,官官想卫。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3.不是,黛玉这样讲是有前提的,一是先细心揣摩透了王维的五律一百首,再是读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然后再读李白、陶渊明、应、谢、际、庾、鲍等人的诗,加上香菱又及其聪明好学,有了这些条件,方说“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4.且把   然后   再   次再   然后5.不罗嗦,字面同,内涵却不相同。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是教者的询问,是亲切、温和的笑,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这里的笑,既有亲切,又流露出读完书后的轻松。6.苏轼(苏东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课外美文赏读] 1.怎样才是虚心好学呢?(怎样做才算是虚心好学呢?)(意思相近即可)2.谦逊(谦虚、虚心);雅量)3.乙处  与上下文衔接,过渡自然。4.从“不耻不知   不耻下问   不耻相师”三方面来谈。 要“虚心好学”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6.不可以,因为马克思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耻不知”的道理的,贾思勰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不耻下问”的。7.(略) 但例子一定要能够证明中心论点。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5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烦() (2)儿() (3)住()(4)土() (5)画() (6)芳亭()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1)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1)陆放翁________      (2)李青莲________(3)老杜________        (4)小杜________(5)王摩诘________      (6)陶潜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4.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①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②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③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9.第①段中贾雨村说的第一段话主要包含哪两层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第①段中“门子听了冷笑道”,这里的“冷笑”表达了门子怎样的态度?从门子“冷笑”后的话中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贾雨村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概括第①段文字的段意。(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②段中写道:“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在这里雨村向门子讨主意,雨村果真没有主意吗?他为什么向门子讨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③段中,雨村为什么对“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各用不超过8个字分别概括出第③段中贾雨村办的三件事,并分别说出这三件事突出地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③段文字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哪个部分?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都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的名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感人至深,文中人物栩栩如生,请你结合其中的一篇文章,写一下你的理解和感受。要求:结合人物或事件,要写出真情实感;适当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手法;书写认真,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一)nì(2)pín(3)fù(4)kōu(5)zēng(6)qìn  2.(1)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2)山川灵秀,人物杰出。(3)兴冲冲的样子。3.(1)陆游(2)李白(3)杜甫(4)杜牧(5)王维(6)陶渊明 (一)4.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5.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只要写出自己的认识或体会即可)6.“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7.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8.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她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二)9.一层意思是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不是“偶然”事件,是应得的报应;另一层意思是雨村问门子如何剖断“目今这官司”。表现人物忘恩负义的性格。英莲的父母是贾雨村的恩人,而面对英莲的不幸遭遇,贾雨村竟用封建迷信的鬼话,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对遭遇悲惨、重入火坑的英莲,贾雨村全然不顾,由此可见贾雨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10这里的“冷笑”是门子对贾雨村在自己面前“卖关子”表示不满,既是嘲笑,又含有警告的意味。表现门子精通吏道,诡计多端。11.门子的话正中下怀,但要故作姿态。12.贾雨村与门子就薛蟠人命案秘密谋划。13.贾雨村早有主意。他向门子讨主意是因为:他既想枉法,又要不露破绽,要诱导门子拿出主意。14.为了虚张声势,掩人耳目。15.枉法断案,修书表功,充发门子。老*巨猾,善于谄媚奉迎,手辣心狠。16.故事的结局。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三、写作(略)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人物身世及人物学诗经历,了解香菱的性格。鉴赏课文中的《咏月三首》,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品味文中细节(空白处),深入挖掘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3、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香菱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教学方式:发现式审美体验教学(填补空白、揭示话语蕴藉),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学生自查资料,了解课文主人公香菱的有关信息及香菱学诗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

  初读诗,解个性

  ▲导入: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盛情款待了宝玉,给他喝的茶名叫“千红一窟”茶,这茶出自放春山的遣香洞,用仙花灵叶上所带的露水烧成。宝玉他了觉得清香异常。让他喝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这酒用百花的花蕊,万种树木的汁液,酿制而成,因此名为‘万艳同杯′酒。这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那同学们来猜猜看,这“千红万艳”有没有比喻义呢?(《红楼梦》中所有的女子)

  ▲今天这堂课中,我们将认识到红楼梦这千红万艳中的一位。她刚刚步入大观园,第一次加入大观园的生活,她就是?(香菱)。大观园中最吸引她的是什么?(写诗歌)不错,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香菱学诗》

  ▲本文课题《香菱学诗》,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速读全文,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经历两次失败最终成功)

  ▲香菱为什么要学诗,找出她自己原话来回答?得了空儿。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香菱为什么羡慕,羡慕的是什么?(填补空白)写诗是高雅的事,是有着高贵血统的人做的事。《红楼梦》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写诗,王熙凤生就与诗无缘,普通的丫头不会也不敢学诗,诗歌代表是真、善、美。所以这个章回原本的题目就是:慕雅女雅集苦学诗

  ▲香菱有没有学会写诗?有

  ▲读一读香菱所写的三首诗,结合文中别人对它们的评价。说说读过诗歌后的感受。

  (每一首各请一位学生进行朗读)

  第一首:“措词不雅”语言:语言肤浅,堆砌词藻,落入俗套,用的都是现成话,只是将前人咏月的词藻进行堆砌,如“月”、“玉镜”、“冰盘”等词,凑成篇章,无新意。表现手法:采用了直接表现的手法。主旨:月亮很亮(这是致命伤,咏物诗应该托物言志)。

  第二首:“不像吟月了,月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一首过于穿凿了”,用词雅致了。语言:语言游离,刻意求雅,显得生硬。表现手法:以花香,夜雾来烘托,侧面描写,脱开了前一首老形容月亮本身的束缚,胆子放大了一些。不足之处是对黛玉的“放开胆子”理解很表面,所以说“过于穿凿了”。主旨:月色很美(这也是致命伤,偏题了)

  第三首:含蓄(揭示诗歌的话语蕴藉)。首句:有气势,似一轮皓月,破云而出。“精华难掩”,暗含自己才华终难埋没,二句暗含自己的身世,顾影自怜,精神寂寞。(脂砚斋: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第三联借旅人思乡,怨女思夫,写得情景交融。结尾感叹本是作者自己的,却借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发问,诗意曲折又紧扣咏月诗题,“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语言:含蓄优美(含蓄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表现手法:含蓄,侧面写,全诗不着一“月”字,却处处是月。主旨(蕴藉):托物言志,抒身世之感

  ▲香菱的这三首诗歌,是在几天内完成的?(3天)

  ▲从第一首到第三首可以说她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因为中间只隔了两天的时间,为什么她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是如此大的成就?文末哪几个成语可以概括她学诗的状态?

  苦志学诗精血诚聚(①解释②对应本回的题目“苦学”)

  ▲从文章当中找出可以应证的句子:(并朗读相应的句子,分组朗读)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勤奋好学,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③“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是因为“神与物游”(刘勰语),说明她此刻已浮想联翩。“抠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之态。“皱眉”也许是因为所用字眼不好;“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因而感到满意。

  ④“至晚间对灯出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达到忘我之境,失眠

  ⑤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好诗绝非梦中偶得,而是苦读冥思后的成果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这一环节应该是学生用时最长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四重境界。

  ▲个人的主观勤奋确实最为重要(内因),那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外因:一是有优秀的老师:(林黛玉)二是有良好的环境:大观园是美好的地方,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

  小结:在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可爱可敬的香菱。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小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意对即可)

  如:第一,学习要有兴趣。第二,学语文要专注执着。第三,要有尽可能质高量大的阅读。第四,要读写结合。第五,写作上既要有格调规矩,又要不受拘束,而以立意为主,讲究意趣真实。第六,要老老实实向老师学习。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针对新课标的三维度之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使香菱的气质品格化为自己学习的不竭动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次读诗,探身世

  ▲对于香菱的学诗写诗,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宝玉是如何评价的?(填补空白)

  这正是“人杰地灵”,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为公。

  ▲为什么香菱不学诗就“可惜”了呢?(补白香菱身世——可怜)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副册时,只见首页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写着这样的内容: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你知道这是写谁的吗?(香菱)哪位同学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她的情况?

  脂砚斋对“香菱”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从出生、外貌、气质、才华、品德五方面来评价香菱,可见她是一个完美的女子)

  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根基不让迎探一句说明香菱本来就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本名甄英莲,本来血统高贵,曹雪芹的美学观认为,诗歌应该是上等人中的佼佼者的专利品,诗歌使人更真、更善、更美,凭香菱这样的人品,凭曹雪芹对她的同情态度,不能让她不会写诗,所以宝玉的观点也就是作者的观点。而香菱自幼被拐,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香菱孤苦无依的身世、沦为妾侍的身份,在大观园学诗的这段时光,恐怕是她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了。所以她感到由衷的快乐,由衷的幸福。所以她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如醉如痴!无情的命运非但没有让她沉沦麻木,反而使她对精神的追求益发执着,可谓痴心不改。当这样一个女子被赋予诗歌性灵般的光辉时,她的形象在红楼大舞台上便熠熠生辉了!

  小结:可怜的香菱

  ▲一路读来,现在你感受到香菱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善良,可爱,

  再读诗,悲命运

  ▲再读香菱写的第三首诗,也就是我们共认的最成功的一首,说说你还从中读出了什么?(全班有感情地齐读)

  作者在咏月中倾注了真情,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总结:从诗歌中我们读出了香菱的思念、盼团圆,她可能想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团聚,但从种种意象表明,她更有可能她已经开始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了。

  ▲从诗歌当中我们了解到了香菱很热爱她的丈夫,很盼望和丈夫的团聚,事实上,薛蟠值得香菱如此为他牵肠挂肚吗?

  不值得。薛蟠:薛蟠,表字文龙,外号“呆霸王”,薛姨妈的儿子。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虽是皇商,却全然不知经纪世事。他骄横跋扈,倚财仗势,强买英莲〈即英莲〉为妾,喝令手下豪奴打死冯渊;他荒淫无耻。在一次去南边置货时,途经一小酒店喝酒,因堂倌换酒迟了些,就一时性起,拿起酒碗照他打去,一下子就把堂倌打死了。这次薛蟠被判了死罪,后因贾、薛两家托人和贿赂,又被放出。此乃粗鄙无耻无情无义之人。

  而当这样一个女子终究难逃其悲剧宿命,香魂返归故乡之时,作为读者,我们怎能不为之扼腕、叹息,怎能不掬一把清泪?

  有人说,红楼梦是女子的悲歌,亦是女子的赞歌,文中塑造了百余位女子形象,她们或巧笑倩兮,或眉目盼兮,或袅娜风流,或娴雅贞烈,她们就那样一个个走进读者的心中,却又是那样的一个个令人心碎地去了,直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香菱是可悲的,悲其出身仕宦,却年幼无依,沦落红尘,致为呆霸王薛蟠这等人的妾室,饱受凌辱,最终香消玉殒之命运;

  小结:可悲的香菱

  ▲香菱苦志学诗不仅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会作诗的丫鬟,被大观园中众人所喜爱、佩服,而且连我们今人也不禁喜欢上这位玲珑剔透、冰雪聪明的女子,可是这样一位受人欢迎的人,结局却如此悲惨,令我们不得不怀疑曹雪芹的用心,他塑造香菱这一形象,想要传达怎样的感情呢?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香菱是可赞的,赞其娟娟之影,孤寒之魄,面对多舛的命运,恒守清新纯净的本质,痴心不悔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终究“精华难掩”,完成了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理想的痴心追求!

  ▲因而,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请说说还有哪些女子的遭遇也折射出这句话的含义?还记得这堂课开始了时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喝到的茶是“千红一窟”茶,饮到的酒是“万艳同杯”酒,联系到曹学芹在整部小说中所采用的谐音的手法,那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中,不是某一个女性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女性的普遍悲剧,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才貌两全者如黛玉,德才兼备者如宝钗,阔达豪放者如湘云,柔弱和顺者如迎春,聪慧果敢者如探春,胆大泼辣者如熙凤,美丽率真者如晴雯,谦和忍让者如袭人,软弱糊涂者如尤二姐,性情刚烈者如龙三姐,远离红尘者如妙玉……等等,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而且她们身受痛楚而不自知,这又是怎样的悲哀呀!

  《红楼梦》塑造了一个悲剧群像,最能体现《红楼梦》悲剧典型意义的是“金陵十二钗”,她们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残春落的结局,作者统统把她们归结到“薄命司”中,听凭她们的眼泪由秋流到冬、由春流到夏。她们带着一切美好的追求、美好的情感、青春阳光的生命,前赴后继地奔向“薄命司”,完成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宿命。

  ▲结束语:在这堂课就要结束之际让我们在《红楼梦》的序曲中一起来朗读这样一首诗歌:

  忆红楼,怨梦里红楼若梦;

  思红颜,叹烟中红颜如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只见得满目残红,只听得悲歌如泣!

  歌毕,剧终。

  梦一场,怎一个愁字了得!

  ▲布置作业

  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7

  【自读导言】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 

  (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1)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过渡到《香菱学诗》。 

  (2)简介《红楼梦》有关材料。 

  (解说:回忆旧知,带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关注。) 

  2.整体阅读。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揣摩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以上内容都可以借助课本注释或工具书完成。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解说: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追寻作者思维轨迹、对文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设计以上程序,遵循了阅读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入地鉴赏文章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做,既可以积累词汇,巩固基础,又可以初步感知文章的语言特色,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精读引导。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吹囊馑迹肴ト词潜普娴摹s兴坪跷蘩淼模肴ゾ故怯欣碛星榈摹!彼倭恕度稀芬皇孜担骸啊竽卵讨保ず勇淙赵病!肜囱倘绾沃保咳兆匀皇窃驳模赫狻薄炙莆蘩恚沧炙铺住:仙鲜橐幌耄瓜窦苏饩暗摹!毕懔獾囊帐醺惺芰芨撸潦矍熬湍艹鱿质柚心嵌说男蜗蟆o懔馑寤岬降模墙裉煲阎谒苤囊帐醣缰す媛伞?nbsp;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解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思想倾向是通过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与诗歌、散文相比较,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写人,而且要写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要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就必须首先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则主要是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乃至词不达意的语言,是无论如何不能描写出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姿的人物形象来的。《红楼梦》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正如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说:“在古典小说之林中,《红楼梦》的语言最好。从每个人物的说话声中,可以分辨出是哪个人物出场了。《红楼梦》是语言艺术的典范。”) 

  【自读点拨】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解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意义。因此,善于鉴赏的读者就不会只限于再现作品的形象,也不会仅满足于从作品的形象世界得到一定的感受,他还会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塑造这样的人物?如何认识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倾向?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 

  【自读思考】 

  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解说:《红楼梦》这部作品可以说博大精深,值得鉴赏的内容很多。设计这一开放性问题,就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文学感悟。)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8

  一、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在教学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内心世界,宝钗、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迁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对话教学

  《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基础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体体现在对话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使其语文的能力得到张扬,成功的喜悦得到飞扬。

  三、注重阅读创新,放手让学生学习

  在本次教学中,能把课文当作例子,让学生迁移,甚至让学生悟出了学语文的秘诀,多读、勤记、勤奋、刻苦、大胆创作等,这些都还次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敢思、敢说、敢于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毫无拘束,放胆直言,这正是做学问之要义,也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语文精神。

  四、不足点

  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红楼梦》,学生全书读过的寥寥无几。这给我很大的触动,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品佳作,提高语文水平。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9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定向

  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

  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

  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 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课时定向

  1、理解文章内容

  2、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 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 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 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 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 哪些启示。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0

  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定向

  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

  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课时定向

  1、理解文章内容

  2、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 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 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 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 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 哪些启示。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1

  【教学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2.体会作者对香菱等女性的感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3.品味作品高超的写作技巧与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收集《红楼梦》涉及到香菱的主要内容。

  2.课前利用阅读课的时间,放映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片断,要让学生对作品有所了解。

  二<情境导入,整理信息

  师:课前同学们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断,也收集了与课文有关的情节,下面请同学们交流有关《红楼梦》的资料。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整合。

  师(追问导入):《红楼梦》一书刻画了许多钟灵毓秀的奇女子,今天我们就学习节选于其中的一段文字——《香菱学诗》。

  三<初读课文,感知情节

  师:课文写香菱学诗,共写几件事?请大家速读课文,以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明确:

  1.黛玉指点学诗门径。

  2.香菱谈论读诗体会。

  3.香菱苦心学诗。

  四<揣摩细节,感知形象

  师:小说刻画了香菱这个形象,是怎样刻画的呢?香菱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1.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1)传神的语言描写。

  如:香菱怔怔答道:“‘闲’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2)典型的细节描写。

  如: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又如: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3)成功的侧面描写。

  如宝钗说:“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这诚心都通仙了”等语,就是侧面的烘托的作用。

  2.人物形象的把握。

  (1)香菱。

  ①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宝钗见她这般苦心,只得随她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2)林黛玉。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黛玉的教学有何特点?

  组织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充分讨论并明确: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有良好资质,入园前虽然家务繁忙,但她总是忙里偷闲读几首诗,在与黛玉谈诗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良好感悟能力。二是有良好的引路人,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采用点拨式,而且两人都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特别是黛玉,循循善诱。三是大观园中使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大家处于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利于她的学习。

  2.黛玉指导香菱学诗,其特点是:一针对性强,直接明确读诗的要领;二循序渐进地指导香菱读诗;三是通过讨论促使其素养提高;四是严格要求,指导训练。

  六<联系生活,畅谈体会。

  师:学习了本文,我们在为香菱的精诚所感动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提供的角度:

  1.香菱的学习品质与精神。

  2.香菱学诗<黛玉论诗与语文学习。

  七<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曹雪芹)

  诚拜黛玉为师,品味王维诗精华灵秀

  边读杜甫诗歌,边尝试作诗性格悟性极强

  经历两次失败,终于写成功刻苦用心

  讴歌同情惋惜多读悟学高手敢创作善想象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2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讨论: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2、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香菱所体会到的,正是今天已众所周知的艺术辩证规律。

  3、结合作品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林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

  明确: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但在本文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又是何等的深厚呵!

  富于才情的林黛玉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女自由地翱翔。联想个人的身世,林黛玉对香菱这无父无母的孤儿富有同情,也很有好感。所以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她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4、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

  明确: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都给予了分寸恰当的描写,浓淡相宜,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红楼梦》里人物的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心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例如,描写香菱刻苦构思诗歌就非常传神。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入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这份苦心学诗、精血诚聚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

  这种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神态表现心理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而《红楼梦》则把它发展到极致。它与作家通过自己的叙述,从旁静止地分析人物心理相比,更显得跳脱生姿而又富于内涵,同时也更符合生活实际。

  四、拓宽延伸

  1.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香菱这个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又那么值得同情惋惜!封建社会如此扼杀人才!不公平到这等地步!这正是需要读者明白的道理,也正是作者美学观点之体现。

  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不正当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3、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这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作用?

  提示:林黛玉收香菱作学生,提出做诗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就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像,大胆的想像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

  《红楼梦》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3

  教师寄语:著名的作家王蒙说“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所以你有一瓢浅,就从红楼梦中能够舀出的也就是一瓢,你是一片汪洋,你从红楼梦中感受到的也就是汪洋。

  学习目标: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关于作者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二、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需积累的文学常识: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三、合作探究

  (一)、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二)、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明确:

  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4.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5.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拘一格,可从思想内容或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评论,要求不宜过高,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三)、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人物出场入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品头话尾、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处不是活灵活现的。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四)、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学生自由质疑,全班讨论解决。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宝玉说:“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香菱)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这句话里包含着哪些意思?

  2.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一事是否有失真实?

  3.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中的黛玉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何理解这与她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主体性格的差异?

  5.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自由讨论,积极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教师提示:1.要联系香菱的资质和此前香菱的遭遇来说明,弄清宝玉对香菱的态度。

  2.要联系香菱写诗的全过程来看,要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辩证关系。看似梦中所得,实为多次锤炼、苦心追求的结果。

  3.作者热情讴歌了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女子,竟和极端粗陋鄙俗的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香菱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也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

  4.《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林姑娘,她热情、自信,显现出了光风霁月般的情怀。富有才情的林姑娘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这位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

  5.曹雪芹以精细的笔墨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如袅娜风流的林黛玉、生性热情刚烈的晴雯、不惜用生命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等。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的新思想.热情赞颂了女子的才艺德行,提倡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冗分体现了曹雪斤反对封建伦埋纲常的超人能勇气和远曲子卓总值。

  四、延伸探究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情节,《红楼梦》体现了曹雪芹怎样的诗歌创作思想?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生1: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读王维五律一百首、杜甫七律一二百首、李白七绝一二百首,由此可见诵读是学诗的根基,是提高鉴赏力的根本途径。

  生2:学一流的诗。“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王维五律第一,杜甫七律第一,李白七绝第一,学一流的诗,学不到一流可成二流,因此我们平时阅读也要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有益的。

  生3:大胆创作,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可以使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生4: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①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长期仗的心理准备,要自信;②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获;③要重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⑤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

  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身阅读和写作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六、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腻烦(    ) (2)颦儿(    ) (3)缚住(    )

  (4)抠土(    ) (5)画缯(    ) (6)沁芳亭(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下列诗人的名字吗?

  (1)陆放翁________      (2)李青莲________

  (3)老杜________        (4)小杜________

  (5)王摩诘________      (6)陶潜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说着,真个出来拉了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见画上有几个美人,因指着笑道:“这一个是我们姑娘,那一个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快学罢。”说着,顽笑了一回。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4.香菱写的前两首诗都存在一些不足,黛玉是如何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你能指出文中香菱的两首诗的一些不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主要写了香菱苦心写诗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你觉得香菱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性格也具有复杂性。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她性格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①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大丈夫相时而动’,又说‘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②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不依,只用将薛家族人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了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便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今狭路相遇,原因了结。今薛蟠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渊的魂魄追索而死。其祸皆由拐子而起,除将拐子按法处治外,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自然不疑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有了银子,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③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9.第①段中贾雨村说的第一段话主要包含哪两层意思?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段中“门子听了冷笑道”,这里的“冷笑”表达了门子怎样的态度?从门子“冷笑”后的话中可见人物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贾雨村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概括第①段文字的段意。(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写道:“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在这里雨村向门子讨主意,雨村果真没有主意吗?他为什么向门子讨主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中,雨村为什么对“一干有名人犯”详加审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各用不超过8个字分别概括出第③段中贾雨村办的三件事,并分别说出这三件事突出地表现了贾雨村什么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③段文字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哪个部分?它是从哪个方面来表现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参考答案

  1.(一)nì(2)pín(3)fù(4)kōu(5)zēng(6)qìn  2.(1)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2)山川灵秀,人物杰出。(3)兴冲冲的样子。3.(1)陆游(2)李白(3)杜甫(4)杜牧(5)王维(6)陶渊明

  (一)4.第一首诗黛玉的评价是“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第二首是“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5.香菱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的词语堆砌起来,凑成一首诗,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全诗是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只要写出自己的认识或体会即可)6.“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7.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8.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使香菱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她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二)9.一层意思是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不是“偶然”事件,是应得的报应;另一层意思是雨村问门子如何剖断“目今这官司”。表现人物忘恩负义的性格。英莲的父母是贾雨村的恩人,而面对英莲的不幸遭遇,贾雨村竟用封建迷信的鬼话,说英莲的遭遇是“孽障遭遇”,对遭遇悲惨、重入火坑的英莲,贾雨村全然不顾,由此可见贾雨村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10这里的“冷笑”是门子对贾雨村在自己面前“卖关子”表示不满,既是嘲笑,又含有警告的意味。表现门子精通吏道,诡计多端。11.门子的话正中下怀,但要故作姿态。12.贾雨村与门子就薛蟠人命案秘密谋划。13.贾雨村早有主意。他向门子讨主意是因为:他既想枉法,又要不露破绽,要诱导门子拿出主意。14.为了虚张声势,掩人耳目。15.枉法断案,修书表功,充发门子。老奸巨猾,善于谄媚奉迎,手辣心狠。16.故事的结局。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4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定向

  1、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

  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

  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 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课时定向

  1、理解文章内容

  2、知识能力迁移

  教学过程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 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 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 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 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 哪些启示。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5

  达标训练 1.填空。《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的期望 父亲是个修车的,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从早一直到晚,*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虽然整天忙碌,但在人们的眼中,修车毕竟是个“低等的”活儿,因此父亲常受到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那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晚上,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一见到他,便兴奋地扑到他的怀里,接着,父亲便给我讲一些伟人的故事,虽然他只知道一点,但这已尽他的所能了。每当这时,我总是非懂又似懂地听着,用我那天真的眼,盯着父亲的那张脸。不久,我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托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能让我安心读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你只管自己读书。”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下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很寒碜,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鞋!”我说:“爸,不要,我脚下的还能穿,几双跑鞋够穿两年了。”但父亲还执意要为我买。接着,为我在柜下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我手里,又从找回的钱中拿出一部分给我,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中,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念书!”一路上,父亲送我上车,我只是一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走了,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又哭了。我呆呆地立着,此时此刻的脑子中又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我此刻拿着的仿佛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真心和那浓重的一片希望……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英俊,但永远消除不掉他对我的深切期望!父亲,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1.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横线标出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亲“虽年届四十,却略显苍老了”,原因是什么?(用不超过15个字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4段中写父亲为“我”做了两件事,请依次简要概括这两件事。(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4.第5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破折号后面略去了一些文字。请你替“我”补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训练】1.《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 《西游记》清朝  曹雪芹  霑  梦阮雪芹  香菱2.不矛盾。宝钗所说的“呆头呆脑”从上下文看,并不是贬语,实际是对香菱的一种戏评,是出于对香菱专注、入神学诗的形象评说。3.略 【能力提高】1.提示:答案可不唯一,更多的可以认为是两种情况都有,关键在于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使自己的观点让人接受。2.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确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破的。以上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读起来难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第三稿,句句写月,却又句句写离别,最后更在嫦娥的“自问”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单无依的感情——这是她自三岁离开了父母到现在十多年间一直蕴积在心头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诗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鸡唱”“闻笛”“倚栏”,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的确是耐人寻味。因而众姐妹说它是“新巧有意趣”,确实恰如其分。 【开放探究】1.他期望我能胜过他自己,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2.①生活艰辛,身体劳累;②精神疲惫。3.①父亲给“我”买了鞋。②父亲给了“我”钱。4.①为父亲的艰辛而难过,②被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深深地感动。5.要点:不辜负您的期望。如:①一定胜过您,②更胜过那些嘲笑您的人们。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6

  教学目标 :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

  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

  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 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③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

  ④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析。

  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 的地位颠倒过来,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第二课时

  一、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 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 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 要紧,意趣要真、新、深。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律诗、词句、立意)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

  三、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 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一)

  《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 读起来,颇受教益。

  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钦住进大观园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 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 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 “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一首 “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二)

  …… 《红楼梦》写香菱学诗,进步相当快,这是小说,适应读者的趣味和耐心,不好拖拖拉拉;移到现实,至少就常人来说,就不能这样快。原因之一是,提高要以由读和思来的逐渐积累为资本,这时间越长越好。原因之二是,写也是一种技艺,适用熟能生巧的原则,要多写才能够得进益,多就不能时间短。

  四、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篇1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        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一、交流预习 

  1. 温故知新 

  展示收集的资料: 

  ①关于《红楼梦》  

  ②关于曹雪芹 

  ③关于香菱 

  2.探索新知 

  ①字音 

  王摩诘          应瑒         颦儿        诲人不倦    

  香榭            鳏鳏         沁芳亭       怔怔 

  ②释义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③文学知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           家。 

  二、互助探究 

  1.互助学习 

  ①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②  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小组内及小组间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2.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三、分层提高 

  1.分层练习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2.交流提高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四、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要点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2.出示知识体系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 

  五、巩固反馈  

  1.当堂检测 

  ①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②填空。 

  ⑴《_____》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⑵《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⑶《_____》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⑷《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2.互助过关 

  独立思考后课堂交流。 

  作业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香菱学诗》同步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86519116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