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无风无月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微信扫码分享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选4篇)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篇1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侯各庄  赵海涛    2004.11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经过50多年建设,我们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和富强。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既然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就和进步,那么,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通过对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的分析,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地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信心。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1、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当前我们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认清这一最基本国情,才能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来看,是围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讲述的是当代青年极为关注的五个重大问题。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③为什么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当代学生想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问题。它反映了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课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材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3、从全书的逻辑结构来看,本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在这一课书明确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才能为下一步学习下一课内容——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两节内容组成,工包括5个框题、两个活动课组成。(详见教材)

  三、本课教学目标 要求:

  1、本课必须要掌握识记1个,理解1个,活动3个,它们分别是:

  (1)识记: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理解:在甚至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活动:①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

  特点,资源分布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②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③收集典型事例,表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本课必须掌握七个概念,10个基本观点:

  第一节:概念有5个: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家的根本任务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⑤环境问题。

  基本观点有5个: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③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因素。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将长期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⑤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

  第二节:概念有2个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基本观点有5个: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整体。

  四、本课教学提纲(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27—131)

  五、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共6方面)

  (一)重点方面: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主要方面?

  ①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这是在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是经过4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的唯一正确的论断。

  ③这是主要矛盾的原因:

  首先,建国之初的国情,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建立,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给新中国留下知识一个破烂摊子,一个遭到极大破坏的生产力。可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太差,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1956年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加强。但是从总体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再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除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消灭,尽管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甚至于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确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如何认识甚至于的根本任务?要注意把握好两方面: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原因: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同样离不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如何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

  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在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从这一重要人口国情出发,我们党和国家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原因是,首先,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以及就业等带来了巨大压力。

  ③明确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要求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4、如何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要把握好如下四方面:

  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狠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

  ④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各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开放,即对外开放,它是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为此,我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难点两方面:

  1、如何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讲授时把握好:

  (1)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好办事的一面,更要认清我国”人口技术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的人口特点和严峻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2)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重要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源、太阳能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这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值得自豪的。但是更要清醒地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为1/4,草地面积为1/3等。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和“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加之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和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说明资源开采困难、成本高;以及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合理、科学,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严峻的环境形势。目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物种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垃圾包围城市等。

  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措施,指定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从总体上,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给我们以警示: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为什么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讲授时把握好: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要把这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首先,必须把改革方法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我们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并不等同于三者同等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中心”。所以我们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六、教学方法运用:

  1、本课讲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党制定的额路线方针政策,包括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基本路线、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涉及内容多,有一定理论难度——采用点拨启发式:讨论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本课与时政联系密切,内容与学生比较近,有些讲的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事情——采用联系法、比较法、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七、活动课建议:

  1、活动课是新编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至少用教学时间

  1/3。

  2、活动课分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典型阅读资料,三是推荐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理论部分教师点拨帮助理解典型阅读资料学生自学掌握,推荐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学生讨论确定。3、活动课必须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篇2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侯各庄  赵海涛    2004.11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经过50多年建设,我们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和富强。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既然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就和进步,那么,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通过对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的分析,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地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信心。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1、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当前我们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认清这一最基本国情,才能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来看,是围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讲述的是当代青年极为关注的五个重大问题。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③为什么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当代学生想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问题。它反映了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课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材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3、从全书的逻辑结构来看,本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在这一课书明确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才能为下一步学习下一课内容——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两节内容组成,工包括5个框题、两个活动课组成。(详见教材)

  三、本课教学目标 要求:

  1、本课必须要掌握识记1个,理解1个,活动3个,它们分别是:

  (1)识记: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理解:在甚至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活动:①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

  特点,资源分布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②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③收集典型事例,表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本课必须掌握七个概念,10个基本观点:

  第一节:概念有5个: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家的根本任务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⑤环境问题。

  基本观点有5个: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③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因素。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将长期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⑤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

  第二节:概念有2个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基本观点有5个: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整体。

  四、本课教学提纲(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27—131)

  五、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共6方面)

  (一)重点方面: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主要方面?

  ①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这是在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是经过4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的唯一正确的论断。

  ③这是主要矛盾的原因:

  首先,建国之初的国情,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建立,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给新中国留下知识一个破烂摊子,一个遭到极大破坏的生产力。可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太差,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1956年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加强。但是从总体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再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除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消灭,尽管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甚至于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确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如何认识甚至于的根本任务?要注意把握好两方面: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原因: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同样离不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如何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

  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在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从这一重要人口国情出发,我们党和国家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原因是,首先,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以及就业等带来了巨大压力。

  ③明确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要求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4、如何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要把握好如下四方面:

  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狠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

  ④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各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开放,即对外开放,它是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为此,我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难点两方面:

  1、如何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讲授时把握好:

  (1)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好办事的一面,更要认清我国”人口技术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的人口特点和严峻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2)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重要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源、太阳能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这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值得自豪的。但是更要清醒地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为1/4,草地面积为1/3等。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和“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加之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和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说明资源开采困难、成本高;以及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合理、科学,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严峻的环境形势。目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物种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垃圾包围城市等。

  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措施,指定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从总体上,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给我们以警示: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为什么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讲授时把握好: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要把这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首先,必须把改革方法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我们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并不等同于三者同等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中心”。所以我们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六、教学方法运用:

  1、本课讲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党制定的额路线方针政策,包括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基本路线、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涉及内容多,有一定理论难度——采用点拨启发式:讨论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本课与时政联系密切,内容与学生比较近,有些讲的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事情——采用联系法、比较法、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七、活动课建议:

  1、活动课是新编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至少用教学时间

  1/3。

  2、活动课分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典型阅读资料,三是推荐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理论部分教师点拨帮助理解典型阅读资料学生自学掌握,推荐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学生讨论确定。3、活动课必须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篇3

  ※同步解析与检测※ 初三政治总复习

  (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一、知识结构(见课堂笔记)

  二、考试说明要求

  框  题

  知 识 要 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活动

  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

  我国的人口问题

  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

  ※

  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

  我国的资源和

  环境问题

  “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特点有哪些)

  ※

  环境问题及表现

  ※

  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措施

  ※

  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意义及具体措施

  ※

  三、课堂练习(共100分,其中卷面分1分)

  (一)填空:2分/空,共20分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 阶段。

  2、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

  3、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 ,开发 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又一重要国情。

  4、人口 , , ,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5、环境问题,主要是指 和 。

  6、我们应当刻不容缓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走 之路。

  (二)单项选择题:3分/题,共27分

  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

  A、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 B、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暂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 )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B、阶级斗争摆在首要地位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首要地位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摆在首要地位

  4、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 )

  A、经济发展问题 B、自然资源问题 C、生态环境问题 D、人口问题

  5、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资源和环境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植物是绿色的,人们应当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地球上若没有了“绿色”,也便没有( ) (1)人类(2)动物(3)月亮(4)学校(5)电脑

  A、(1)(2)(3)(4)(5) B、(1)(2)(4)(5)

  C、(1)(2)(3)(5) D、(1)(3)(4)(5)

  7、在xx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 )

  A、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过渡阶段 B、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 D、我国处于发达的现代化阶段

  8、由于环境污染与破坏,目前地球上每天消失一个动物物种、每小时消失一个生物物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1995年,全世界因土地荒漠而至少损失420亿美元。这表明( )

  A、我国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 B、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我国的环境问题己十分严重 D、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9、早在1949年,我国人口就达到5.4亿。到1996年,我国人口达到12亿多,比1949年增长近7亿人,大约平均每隔7年就增长1亿人。这说明( )

  A、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B、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C、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走向年轻化 D、我国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

  (三)、多项选择题:4分/题,共28分

  1、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 )

  A、可以先发展资本主义,后发展社会主义

  B、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

  D、不能超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直接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

  2、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根本的判断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经济的范围

  3、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达到12.9533亿人,从年龄上看,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69%,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另外,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员分别占人口的36.09%和63.9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 B、年龄结构老龄化的速度快

  C、农村人口多 D、人口素质较高

  4、2001年9月4日,“21世纪论坛――绿色与环保”会议在京开幕。这次会议旨在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协助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环境政策。这说明( )

  A、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 B、保护环境仅仅是各国政府的事

  C、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应对自然负责

  D、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之一

  5、目前,我国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同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 )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坚持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基本国策

  C、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D、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使我们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有( )

  A、“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B、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钢铁、煤炭、粮食、肉类等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C、2001年1月3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D、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市民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热潮

  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有识之士疾呼:这个世界缺水!面对全球性缺水问题,下列选项中认识正确的有( )

  A、缺水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缺水的重要原因在于水污染、浪费和人口过快增长

  C、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缓经济和社会发展

  D、“地球村”的每一个“村民”都有义务保护水资源

  ()、辨析题:6分

  有人认为,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环境污染将来治理也不迟。

  ()、简答题:6

  为什么说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级。

  ()、材料分析题:12

  陕西有很多名山,翠华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原来山上花草树木丛生,空气新鲜,有几十种鸟类在这里生活,但很少有人去游玩。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到翠华山上游玩的人一年四季不断,随着上山游玩的人逐年增加,现在的翠华山与过去不同了:凡是人们经常走的道路同,两旁的花草树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树枝树叶不再繁茂,虫害严重,枯枝烂叶很多,鸟类也大大减少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这里的生态环境极易破坏却又难以恢复。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2)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3分

  (3)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什么?3分

  (4)联系实际,谈谈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你应该怎么做?4分

  【考试备注(此次练习的失与得)】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篇4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侯各庄  赵海涛    2004.11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特别是经过50多年建设,我们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和富强。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既然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就和进步,那么,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于何种阶段?这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通过对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的分析,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更加地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信心。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1、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当前我们认识和处理一切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只有认清这一最基本国情,才能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来看,是围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讲述的是当代青年极为关注的五个重大问题。①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③为什么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当代学生想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问题。它反映了现实,贴近学生实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课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材料,是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3、从全书的逻辑结构来看,本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在这一课书明确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才能为下一步学习下一课内容——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课知识结构:

  本课由引言、两节内容组成,工包括5个框题、两个活动课组成。(详见教材)

  三、本课教学目标 要求:

  1、本课必须要掌握识记1个,理解1个,活动3个,它们分别是:

  (1)识记: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理解:在甚至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活动:①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

  特点,资源分布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②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③收集典型事例,表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本课必须掌握七个概念,10个基本观点:

  第一节:概念有5个: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家的根本任务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⑤环境问题。

  基本观点有5个:①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③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因素。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将长期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⑤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

  第二节:概念有2个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基本观点有5个: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统一整体。

  四、本课教学提纲(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27—131)

  五、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共6方面)

  (一)重点方面: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主要方面?

  ①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这是在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是经过40多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的唯一正确的论断。

  ③这是主要矛盾的原因:

  首先,建国之初的国情,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众所周知,新中国的建立,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给新中国留下知识一个破烂摊子,一个遭到极大破坏的生产力。可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太差,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1956年底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加强。但是从总体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

  再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知道,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完善,除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剥削制度在我国已消灭,尽管由于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还存在,国际国内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过对我们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在甚至于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但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以确定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如何认识甚至于的根本任务?要注意把握好两方面: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原因: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同样离不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如何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

  ①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在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从这一重要人口国情出发,我们党和国家吸取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②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原因是,首先,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以及就业等带来了巨大压力。

  ③明确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要求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4、如何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要把握好如下四方面:

  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狠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

  ④坚持改革开放。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各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开放,即对外开放,它是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为此,我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难点两方面:

  1、如何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讲授时把握好:

  (1)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能孤立地片面地认为人多力量大,好办事的一面,更要认清我国”人口技术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的人口特点和严峻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2)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45种重要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水源、太阳能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这说明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值得自豪的。但是更要清醒地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为1/4,草地面积为1/3等。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和“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加之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和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说明资源开采困难、成本高;以及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合理、科学,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严峻的环境形势。目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生物物种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垃圾包围城市等。

  近年来,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措施,指定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从总体上,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给我们以警示: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为什么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讲授时把握好: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要把这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首先,必须把改革方法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我们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并不等同于三者同等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中心”。所以我们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六、教学方法运用:

  1、本课讲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们党制定的额路线方针政策,包括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基本路线、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涉及内容多,有一定理论难度——采用点拨启发式:讨论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本课与时政联系密切,内容与学生比较近,有些讲的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事情——采用联系法、比较法、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七、活动课建议:

  1、活动课是新编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至少用教学时间

  1/3。

  2、活动课分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理论部分,二是典型阅读资料,三是推荐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理论部分教师点拨帮助理解典型阅读资料学生自学掌握,推荐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学生讨论确定。3、活动课必须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三课“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88494117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