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精选3篇)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

  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

  【归纳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商

  西周

  【当堂检测、反馈矫正】

  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有扈氏

  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

  A.国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 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

  6.禅让制的依据是( ) A. 财产 B. 武力 C. 德才 D. 门第

  7.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 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 B.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 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 D. 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盘庚迁殷

  9.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课堂反思:(写下你在这课中的收获和困惑)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

  2.通过分析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历史事件及商纣王的暴政等,培养学生观察历史进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文明古国。重用贤人,拒绝暴政是国家兴亡的关键。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

  【设计理由】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文明古国;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展开疆拓土,巩固统治的作用。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抽象思维欠缺,分析、理解能力远远不够,对西周等级制度理解不到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策略

  1.历史故事法。初一的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对《封神榜》中的人物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性的插入人物故事,增加本课的趣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表格学习法。本课的知识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引入历史典籍,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设计理由】对于初中一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储备一是来源于成语故事,二是来源于电影、电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还一无所知,历史素养有待于逐步培养,所以对于“商纣王”这个历史人物,引入了历史典籍。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初中学生所能感悟到的教学情境中去,激活学生的潜智潜能。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小时候你都读过《三字经》吗?它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儿童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我选取了《三字经》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三字经》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刚才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哪一阶段?

  生:夏、商、周时期。

  师:对,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部分。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设计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导入,一是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三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环节一:夏朝的兴衰

  师: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年老时,会不会也通过禅让的方式把国王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的贤人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一目“夏朝的兴衰”,完成下列表格,并展示:

  师:引导学生分《三字经》说:“夏传子  家天下”禹死后,谁成了夏朝的国王?“禅让制”“公天下”“世袭制”“家天下”怎么来理解?请小组探究后来回答。

  生合作展示后,师进行归纳:通过禅让挑选贤人,天下为公,与部族共同管理。世袭制就是把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下一代,子子孙孙传递。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请大家看夏朝的疆域图:

  夏朝是如何来管理国家呢?

  生:建立政府机构,管理国家,组建军队,打击入侵者,制定刑法,设置监狱,镇压反抗的平民和奴隶。

  师:“四百载,迁夏社”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的暴政使他失去民心,导致最后的灭亡。“汤伐夏,国号商”从三字经中,我们知道了,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是怎么建立的?其统治如何?“六百载,至纣亡”又是怎样灭亡的呢?

  【设计理由】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目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要了解的主要知识,通过地图给学生空间的具体记忆。教会表格学习法,为下一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二目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自主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2.商朝为什么称为“殷朝”?

  3.从刚才我们学习的夏朝历史看,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后期的统治者昏庸残暴。商朝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请同学们讨论。

  生:阅读课本后,讨论。师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可以补充。

  师:学生展示完毕后,出示商朝疆域图

  过渡:历史的发展往往有很多巧合,每个朝代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百业俱兴,社会繁荣,后期的统治者奢糜残暴,前期像夏朝一样,也出现了一个暴君──商纣王,同学们看过《封神演义》,谁能举例说一说商纣王的残暴呢?

  生: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比干挖心,趸盆,造鹿台等。

  师:商纣王是一个暴君,《封神演义》中几乎是一无是处,这是经过后人依照个人的喜好演绎的成分比较多。真实的商纣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读读《史记·殷本记》是这样记载的:“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翻译过来就是: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参考历史典籍,不可片面,要客观真实的评价。

  同学们,有句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生:周文王和姜太公(姜尚),并简述这个故事。

  师:周文王任用姜尚,发展生产,国力强大起来。周武王,始诛纣。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通过《封神演义》大家也有所了解,商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请同学们思考: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生:思考,讨论后发言,初一学生分析总结能力还比较弱,历史学科素养还有待提高,所以学生展示完毕后,老师应进行点拨,并用白板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历史问题。

  (1)夏桀、商纣统治残暴。

  (2)推翻暴君,符合民意。

  (3)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任用贤人,发展生产,国富民强,具备了灭亡夏朝和商朝的实力。

  【设计理由】通过上一目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表格学习法,所以基础知识不必再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通过“殷朝”、夏商两朝的相同点来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历史,通过分析比较来总结概括历史规律的能力。历史典籍的应用,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原来影视作品中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认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

  环节三:西周的分封制

  白板出示《周初形势图》

  师: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周天子的亲属、功臣等为诸侯,同学们看白板,看看周初的主要诸侯国有燕、齐、鲁、宋、晋。威力无比的姜太公分封到了海岱之间、美丽富饶的齐国。

  师出示《西周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2.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展示后,老师进行点拨:西周初年的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方 式。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诸侯国国君也只有嫡长子继承,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非嫡长子怎么办?西周采取的办法是嫡长子继承王位,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分到各地去做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非嫡长子被封为卿大夫,同理,一级级分下去,直到士,士的非嫡长子就成了平民,经过层层分封,不仅巩固了周朝的统治,而且保证了周王室的秩序不至于混乱。但是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暴虐无道,政局混乱,平民不满,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设计理由】对于西周分封制这一教学重点,采用了“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出示示意图形象直观──老师讲述加深理解”这一策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分封制”,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小结:师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理顺历史发展的脉络

  【设计理由】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到表格中,比较直观,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再次理顺朝代线索,巩固知识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篇3

  第一范文23课件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年代尺、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平等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

  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 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学生回忆夏朝建立的时间及意义)

  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 

  师:(出示幻灯片──夏朝统治范围示意图:指出阳城的地理位置,夏朝的统治中心,国家统治机器-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订刑法;设置监狱)(出示幻灯片──说说你的想法: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生:(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师: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师: 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同时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出示幻灯片──中国朝代歌: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汉新汉,三国西东晋,对峙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辽宋与夏金,元明清三朝,统一疆域定。)(依据朝代歌,教师向学生明确:我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春秋,从战国开始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夏朝建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生:(略)

  师: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1)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

  师:夏朝的第二代国王是谁?

  生:大禹的儿子──启(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

  师: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何谓世袭制──历史上将这种把国王权位视为一家一族的私产,实行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称世袭制。)

  师: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指导学生看书及幻灯──想一想夏桀的残暴统治表现有哪些?)

  生:(自由讨论)

  师:小结: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约公元前16XX年商汤灭夏。(学生阅读课本)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XX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

  生:(自由讨论)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师:商朝为何称为殷朝?

  生: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师:下面由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这节课我们所接触到的三个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首领;

  商(殷):契是商部族的始祖,曾居于商(河南商丘),所以在灭夏以后以“商”为国名。后因为盘庚将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朝);(出示幻灯片)

  周:因太王居于岐山下的周原,所以武王克殷后,以“周”为国名;

  师: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同之处,商纣王的暴政预示着这个朝代即将结束。(出示幻灯片──学生总结商纣王的暴政)

  师:(出示幻灯片──武王伐纣及牧野之战)(学生了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师: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任用贤臣;(汤-伊尹,周武王-姜太公)

  2)暴政引起民愤,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胜的主要原因)

  (可让学生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师:出示幻灯──感悟历史──学习了商朝的历史,对于商朝灭亡的史实,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商朝的一个国君,你将如何使商朝摆脱灭亡的厄运?

  生:(自由发言)

  师:(轻松一刻)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哑谜──“ 无言论废兴”:周武王继文王最后打败了商纣,来到殷的都城朝歌。他听说殷有个得高望重的长者,便前往探访。周武王问长者殷朝灭亡的原因,长者说:“大王若想知道它,就请你今天中午到这里来,我再告诉你吧。”可是到了中午,武王来到这里,这位长者却没有来,武王感到很奇怪。周公便说:“啊,我明白了。这个人真是位君子啊!他议政而不愿非难其主;答应告诉大王而又不便明言直说。有约不守,言而无信,这就是殷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位长者已经通过自己不来践约的方式把答案告诉大王了。武王点头称是。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应该非常明白此故事的内涵。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出示幻灯片──分封制)

  师:(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略)

  2)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略)

  3) 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略)

  4)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金字塔式的严密的网络结构;嫡长子继承制

  5) 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直到了拱卫王室,扩大疆域,巩固统治等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落,他们乘机称雄割据,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

  教师也可引用下列问题解决分封制:

  (1)此图是西周哪种最突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2)图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是什么人?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图中最底一层是什么人?他们的处境如何?

  (4)西周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师:“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同学们并不陌生,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爆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结束了西周的历史。

  师:(出示幻灯片──年代尺──根据幻灯片理清本课的大事)(通过此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1、

  2、

  3、

  4、

  5、

  课外活动:假期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当参观者向你询问有关夏、商、西周兴亡史时,你将怎样向他们介绍?

  <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92107117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