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11篇)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1

  6.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

  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7.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2

  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3

  文体知识

  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

  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

  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4

  把握说明文的三种顺序

  ①空间顺序喊词挛锏目占湮恢锚复由系较陋复幼蟮接一虼幼芴宓讲糠值冉行说明。一

  般针对静止的事物溉缭傲知附ㄖ腹ひ掌返取

  ②时间顺序喊词奔涞南群笏承蚪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随时间的发展变化。

  ③逻辑顺序喊词挛锬诓苛系冈理来说明。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

  象到本质、由现实到想象等。

  考点三Π盐账得魑牡乃得鞣椒ê妥饔

  ①举例子毫芯俅表性的事例进行说明。关键字包括如、比如、例如等。作用是使文章

  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注阂答出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如骸渡吵颈》这篇文章傅谝欢斡昧耸裁此得鞣椒í际苑治銎渥饔谩

  答旱谝欢卧擞昧司倮子的说明方法。客观地说明了沙尘暴的危害之大甘刮恼赂具体

  更具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喊凑找欢ǖ谋曜吉赴咽挛锓殖扇舾衫嘟行说明。作用是有条理、说明更详细、

  突出特点、更清楚地说明事物。锻上

  ③列数字河米既返厥字来说明事物特征。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

  更具有说服力。锻上

  ④作比较航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用是更好地突出事物特征冈銮克得餍Ч。

  ⑤打比方航柚大家熟悉的事物溉∑湎嗨浦处来打比方。如豪笾Τ市脑嘈巍W饔檬

  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画图表河檬疽馔肌⒈砀瘛⒉逋嫉壤此得魇挛铩W饔檬窃銮苛酥惫坌元甘故挛锾氐闱

  晰明了。

  20xx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λ得魑男醋魈氐

  1范哉篇文章语言的品析敢话愦佣个角度谈篈准确性、科学性籅生动形象或简

  明平实。

  2啡绐涸亩亮恕斗缒堋氛馄文章盖肽愦有醋魈氐闵溪柑柑改愣晕恼碌母惺堋

  思路核得魑牡男醋魈氐阋话愦铀得鞣椒ê陀镅蕴厣上去分析。

  答赫馄文章运用了作引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赣镅砸脖冉仙动形象妇哂

  科学性改康氖峭怀龇缒艿哪芰恐大。我们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早晚会枯竭赣好好利用风

  能溉盟为人类造福。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5

  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成语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6

  【说明文】

  1非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

  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甘苟琳吡私狻⑷鲜墩飧龌蛘饫嗍挛铩H纭赌现萘月荔枝丹》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甘

  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防“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即皙褐该髁吮疚牡乃得鞫韵笫欠珞荨

  3犯爬ū疚牡乃得髂谌荨

  事物说明文骸妓得鞫韵+特征〗

  如骸墩掠愕娜の拧藩盖敫爬ū疚牡乃得髂谌荨

  答罕疚乃得髁苏掠愕氖群煤妥允骋约澳芘缟“墨汁烟幕弹”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骸妓得鞫韵+特征+成因、原理〗

  如骸痘ǘ为什么这样红》

  答罕疚乃得髁嘶ǘ红的原因是花青素、光等因素产生的。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7

  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你要不断地进步,识字,生产。

  他的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如: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如: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如: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集体词语之间关系紧密,不用顿号分隔。

  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7、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8、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9、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如: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如: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

  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 三、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说、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8

  关于花的诗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关于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思乡的诗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渔家傲》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关于雄心壮志的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关于哲理性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关于日的诗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9

  修改病句归类训练及答案

  1、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40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 的。

  用介词"对"错误,造成主客体颠倒,应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是40岁以上的人对他却是很熟悉的"。

  2、这次篮球比赛,真想不到我们班会夺得冠军,而且一连战胜六个强劲对手。 应先战胜对手后夺得冠军。

  3、雪碧、可乐、矿泉水等饮料,是家家户户深受欢迎的夏令饮品。 应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

  4、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应改为"就陆续有人……"。

  5、这场春雨一下就是断断续续的十几天,刚播下去的秧苗全都变黄了。 应改为"这场春雨断断续续地一下就是……"。 6、这件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7、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应改为"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8、罪犯对儿童以最毒辣的手段进行最残酷的迫害。 应改为"罪犯以最毒辣的手段对儿童……"。

  9、巴金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首先应是"接近文学",然后才是"爱好文学"。 10、在21世纪人们称颂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这表明五六十年代的人际关系确有令人留恋、值得肯定的内容。

  首先是"值得肯定",然后才“令人留恋"。

  11、我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应改为"勤奋学习的主动性"、"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调一下。

  12、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应改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

  13、这次地名普查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更新、补漏、改错,也就是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更新过时的地名。

  应改为"也就是更新过时的地名,补充遗漏地名,改正错误地名"。

  14、现在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希望广大消费者引起注意,不给唯利是图者以可乘之机。

  应改为"希望引起广大消费者注意"。

  15、这家老字号制药厂生产的中成药素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

  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16、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有两处语病,一是"云层中的降雨"应改为"雨水";二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收集、冷冻、提炼、分析"。

  17、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

  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

  18、和国际接轨,转换经营机制,对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的确感到不习惯。 主客体颠倒,应改为"某些在旧轨道上运作惯了的同志,对和国际接轨……的确感到不习惯"。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10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人教版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三)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

  明喻甲象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出现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11

  关于莲的诗句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关于春天的诗句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雨的诗句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酒的诗句

  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杜牧《赤壁》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关于月的诗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022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93821117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