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通用16篇)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

  

  ——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校   夏如湘

  十月十七日上午,我们小学语文新课程国家研修班学员,来到巴蜀小学,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研究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大家看了于老师这两节课,耳目一新,感触颇多,对新课程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对这两节课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个什么关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而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合作关系。这些新的理念,我们许多老师都认识理解,但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落实。

  于永正老师这两节课,对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形象的诠释。他把自己当作小学生的大朋友,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特别是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所谓差生。课堂上他眼中看到的是学生,教学中他心中想的是学生。课前谈话,目的是活跃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更重要的是用他的语言和行动,来宣传师生平等的民主思想。他自嘲自己,和学生开着善意的玩笑,让学生直接喊他的名字,都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自由、和谐的民主氛围,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于老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朗读、发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学习的每一点成绩都加以肯定表扬。我们发现于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赞扬都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其它公开课上看到的形式上的,让人肉麻的夸奖。他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对学生做一个赞赏的表情,让学生感到于老师是那么亲切和蔼、可敬可亲,是那样让人信赖、可以接近。课堂上他总是替学生着想:“看得见吗?”“听得清吗?”对学生提出要求,也是用商量建议的口吻:“能不能读得更响亮一些?”“我建议把这一段背下来。”

  我认为,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主要是他对学生充满了爱。他在他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教育事业,说到底就是爱的事业”,“我是真正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当成了自己的弟妹。”正因为于老师对学生如此关爱,课堂上对学生才能如此地赞赏、如此地宽容,如此关注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也才能有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和谐的情感氛围

  于永正老师虽然六十开外,但显得很年轻,他的心理也很年轻,平时总喜欢穿红衬衫,或画衬衫、白衬衫,而今天却穿的是一件黑衬衫。平时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今天却是那样严肃庄重、不苟言笑,原因就是今天所教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损失,更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相信于永正老师在备这篇课文时,一定被课文内容深深震撼了,一定被课文中那种婉惜、愤怒、憎恨的情感深深感染了,所以他才不经意间选择了那件黑衬衫,才在不经意间,以自己的情绪感染了学生的情绪。

  阅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教学过程 ,就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与文本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如何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这里教师的思想情感就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

  写下课题,于老师让学生读一遍课题,然后神情凝重地说:“我发现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表情立即变了,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使学生立即感到老师和我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又叫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让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在黑板上板书“怒!”“恨!”写的是行书略草,不是通常正楷,而且在字的后面重重地书上感叹号。于老师说:“我不这样写,就不能表达我的感情。”同学的交流,老师的表白,又使师生情感得到再次交融,于老师指导学生一遍一遍地读课文,让学生读中认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直接地、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同时于老师又不时加以点拔:“你读这一段心里是什么滋味?”“你读哪一段,心里最恨?”“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灭我们应该怎么读?”有时则是直抒胸臆,“一八六O年十月六日,这是我们民族耻辱的日子,同学们,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天!”“帝国主义毁灭圆明园,我们要永远记住圆明园。”老师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情感的共呜 。同时老师的深刻思想,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思考,生成创造出新的东西,“帝国主义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引导他们的军舰开到中国的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成枪弹、炮弹轰开中国的大门,用中国人发明的纸张强迫中国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一定有很多想法,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想法。”得到老师的启发鼓励,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如不快。

  由于于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文本情感的深切体会,在课堂上营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使学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在这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学生不仅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也进行了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和谐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又要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去,我们语文教学只抓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不及其余。新课程实验中,我们许多教师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只注意在总体上的把握课文的内容,进行创新教育,价值观教育,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于永正教师这两节课,为我们形象地解释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

  于永正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加壮大,从而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这些思想教育决不是脱离具体的语文学习进行空洞说教,而是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

  教学过程 中,于老师又以读为主要手段,让学生把课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读正确,把课文读流畅,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与句子的关系,把握各自然段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交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读写结合,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创造运用能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每一点训练都落实到实处,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在训练过程中,于老师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再指名读,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再让学生站起来讲,写之前,先让学生理一理思路,写好后,让学生自己改一改,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技巧,写字注意写字姿势。于老师这样做,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提高自己。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 一,在语文教学中怎样使“三维”目标得到和谐落实?就是要象于永正老师那样,要让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又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写好字,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堂堂正正写字,做堂堂正正的人。”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因为于老师的课是一曲和谐的乐章。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进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遍。特别在小学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课本的局限,突破了时空界限,把我们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画面,无法亲眼目睹的景观、风光,无法捕捉的瞬间、细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更广阔、更具体、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事物,在思想认识上产生深刻的感悟和共鸣。因此,在语文课中用好了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活跃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的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介绍圆明园宏伟壮观的建筑和所收藏的无价之宝,二是写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圆明园的肆意毁坏,两方面的描写突出圆明园辉煌的景观和她的毁灭,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通过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很少,所以,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四、课件准备: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的把握课文结构与内容,将课件的设置分为:

  1、风景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史(配文字);圆明园的全景图;圆明三园全景图;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各景点图;向学生介绍圆明园景色感受圆明园的美。

  2、圆明园的毁灭:电影《慈禧太后》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圆明园毁灭后的残垣断壁图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精神振动,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认识侵略者丑恶的嘴脸。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圆明园毁灭后的残垣断壁图。讲述:想知道这些残垣断壁被烧之前是什么样的吗?

  2)课件展示风景介绍。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美最壮观的皇家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前身。它历经150多年的营建,无数的能工巧匠辛勤劳动,为之耗尽毕生的心血。而如今,你在这里看到的是残垣断壁。圆明园昔日的壮观被彻底毁灭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走进历史,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这段惨痛的历史。

  3)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认读生字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

  3)找出课文中对圆明园高度评价的词语,小组内轮读。

  4)快速读课文填空:圆明园是(                   ),也是(               )。

  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感受他昔日的辉煌,体会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

  三、 学习2-4段,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1)自读2、3、4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圆明园的?

  2)“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答案。通过看课件演示,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许多的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这样的布局就叫“众星拱月”。

  3)a、哪个段落是写圆明园的宏伟建筑的?读一读这段,圈一圈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你从这些“有”字感受到了什么?(景观多,景观美而有各自特点,景观各异,建筑宏伟。)(集体读这段,指导朗读,读出感受。)

  b、若要讲完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还需要多少个“有”?请在第三段找依据,也可在搜集到的资料中找依据。

  c、教师讲述:是的,圆明园的景观怎能写得尽呢?圆明园的建筑又怎能说得完呢?当你走进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根据学生所说出示课件(圆明园的建筑一段的最后一句)。

  d、师:游览在这样的园林里,真令人赏心悦目,真令人心旷神怡——读(圆明园的建筑一段的最后一句)

  e、啊,真是一个建筑宏伟,风景各异的世界——读(圆明园的建筑一段的最后一句)

  4)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a、引读第4自然段 “上自——下至——。

  b、圈出 “上自……下至……”看出了什么(时间漫长,说明文物多,文物珍贵) 所以说他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5)让我们再次走进圆明园,感受它昔日的辉煌,齐读2-4段。

  圆明园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愧为……(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四、感受“毁灭” ,升华思想认识。

  1)课件展示毁灭视频,问:同学们,你看后想说什么?

  a、课文的哪个段是写录像中的内容的?请你读一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侵略者罪行的词语画出来,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b、出示句子:(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将表现侵略者贪婪、无耻的词语课件展示:闯 凡是 统统 掠走 任意 毁 销毁罪证 放火 烧

  学生齐读:并且要求请读出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凶残及我们内心深深的痛和恨。

  2)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奇珍异宝,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化为灰烬的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文化史。)

  五、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内容。

  a、“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就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被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被毁了。请你带上这种情感再读一遍。指导朗读。

  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了这个不可估量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今,148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它记载着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记载着请政府的腐败落后,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

  2.全体起立:同学们,这是影片中一段震撼人心、扣人心弦的话,让我们一起来朗读: 火……

  3.同学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考: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课件之上的。其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历史、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同时,也希望把语文课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把在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水平。具体到教学中有以下两个特点:

  1、充分运用多媒体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中心。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丑陋罪行的愤怒之情,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直观地再现了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让同学们跟随镜头一起游览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亲眼目睹”了圆明园里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还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对侵略者们对圆明园疯狂地烧杀抢掠罪行有了具体的认识。那么,看完课件之后再阅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立刻显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美丽的景物历历在目,而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也在同学们的心中翻腾、汹涌。这一课我没有进行过多地讲解,而是引导同学们在读——看——读中品味文字的内涵,感受语句的情绪,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使同学们轻松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几个感人的片段: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英、法联军抢夺珍宝、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学生看后无不深受震撼。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朗朗响起。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2、运用多媒体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对这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借助多种多媒体课件帮助理解词语句意。课文中有“众星拱月”,学生就直观的理解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的意思,费事少,效果好。

  3、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几个感人的片段: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英、法联军抢夺珍宝、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学生看后无不深受震撼。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朗朗响起。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教学中正确、合理的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精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学会课文14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⑵ 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力目标:

  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 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⑶ 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⑷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⑵ 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它被毁灭的经过,前后内容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网上交流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惨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策略二:

  让学生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整体感知课文,操作鼠标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利用网络的评价功能统计学生的正确率,直观展示。

  3、教学策略三:

  提出任务,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的精神。

  4、教学策略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相互浏览各自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的电子板报,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强烈情感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析】

  一、导语揭题

  曾经有一座园林,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建成,像仙境一般美丽,像阿里巴巴的宝库一样收藏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我满怀希望地来到它的跟前,却看到了──一片废墟。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评:教师以抒情的导语凸显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利用情感的强烈反差使学生进入预定的情绪,产生学文的浓厚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看录像,边看边听边想:课文按顺序写了哪几个内容?

  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能够把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遭毁灭的经过真实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感知,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之中。

  2、学生点击“顺序”,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学生操作完成,教师转播一个同学的作业,让他说说课文依次写了哪三个内容,然后公布全班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评: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按课文叙述的先后顺序点击鼠标调整三幅图的位置,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网络的评价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准确的评价,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探究

  1、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梳理,归纳显示:

  ⑴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⑵ 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评:这是“任务驱动”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向学生呈现任务,作出必要的说明。

  2、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点击有关内容认真阅读,结合问题找出相关的语句,把它们复制,粘贴到网上论坛。继续就不明白的问题在论坛上或通过耳麦跟同学、老师自由交流。

  评:学生明确任务和角色,点击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音交流,文字交流,实现交互学习。在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和创新的精神。

  3、交流反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总结延伸

  1、制作电子版报:学生从图片库里找出一幅最适合表达自己感受的图片,把它复制,粘贴在word上,并在图片下方输入自己学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学生完成作品,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调阅几位同学的作品,请他们分别解说,抒发情感。

  评: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料制作电子板报,使积蓄的情感得到抒发。又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交流评价。

  2、教师总结,教育延伸。

  五、布置作业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主上网查询,并参与有关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讨论。

  【完整课评析】

  由于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为其提供足够的支持,才能使这种学习真正绽开花朵,凝结果实。《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印证了这一道理。

  一、积极地引导,保证学生的探究学习科学展开

  在课堂里,提出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前提,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教师在引导识别这些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使他们研究的问题更为集中深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等探究问题明显过大,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很难完成。于是,教师把它们整理归纳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的探究领域,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又丰富又有价值的调查研究结果。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任务导引的第一阶段。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还得作出必要的说明。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和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展开。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充足的必需材料

  除了课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功能、传播功能,让学生进入情境,在丰富的信息刺激下,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可以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于是,教师特地为学生建立了圆明园的网页,有“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收藏”、“名园浩劫”、“名园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化抽象为直观,把历史重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必需材料,促使探究结果顺利完成。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探究学习更为深入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处理,对探求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以达到对问题的共识,使探究活动往纵深发展。协作探究是生生、师生、生组、组组之间的互动,学生是协作的主体,教师只是协作的组织者、观察者,可以参与交互,但只是辅导或辅助人员。《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开辟了网上论坛,学生可以以文字输入或耳麦交流的方式展开热烈而大胆的探讨,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求答案。由于学生身处网络环境下超文本技术创造的有声有色有形的动态多维立体情境,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大胆设疑,积极求证。如电脑屏幕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热闹的买卖街是什么样子的?真的在做买卖吗?为什么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为什么侵略者能够在圆明园内胡作非为?”……学生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好奇的疑问,又将问题解决的答案发送到班级网络上。紧接着,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评价的功能,对探究问题进行反馈交流,让全体学生从中学习到自己没有研究到的学习主题,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交流,探究的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

  第二课时,教师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圆明园的毁灭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损失,这一损失能挽回吗?学生通过酝酿,提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如何重建?新建的圆明园如何整体布局?景物景观如何布局?失窃的珍贵文物在哪里?如何要回?等等。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协作探究。由于学生兴趣高,小组讨论热烈,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如第一组同学们的总体布局就设计了三种方案,第二组同学们的景物景观布置新颖别致,还将兵马俑、埃菲尔铁塔等国内外著名景观都搬进了圆明园,第三组同学们在老师制作的网页上找到了许多珍宝的去处,对如何收回珍宝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

  好风凭借力,助你上青云。有了教师积极的介入、指导与支持,学生必将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更快、更好地发展。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4

  执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 曹永鸣

  评析: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秦锡纯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徐立清

  一、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

  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三)、基本模式

  自读- 导疑- 精讲- 巧练- 激情。

  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阅读课以读为主。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

  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

  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

  如讲解“众星拱月”一词,用以图示词的手法,由部分到整体,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释疑的训练过程。

  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运用信息中释疑、解疑,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

  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

  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

  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

  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

  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

  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

  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旧的课堂结构。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师: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

  生:“月”是指圆明园。

  师:确切地说呢

  生:圆明三园。

  师:“星”呢

  生:“星”是指那些小园。

  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

  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齐:圆明三园)。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

  师:“众星拱月”懂了吗(手指一学生)这个问题是你提的吧说说看。

  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师:讲得真好!你不光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不简单。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

  生:环绕。

  [在释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匠心独运,前后联系,浑然一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众星拱月”中的“星”和“月”在本课各指什么,然后出示精心设计的图像,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众星拱月”到底什么样,当学生已从感性上对这个词语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让刚才提出不懂“众星拱月”这个词语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当学生说出“众星拱月”就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时,教师又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理解“拱”在这词语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文明确“众星拱月”在本课指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显然,这样的指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

  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讨论讨论这段分几层都写了什么

  生甲:我分3层。第1、2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况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乙:第一层是第1句,概括地写园内景观;第二层是第2-5句,具体地讲园中的景点;第3层是最后一句,写作者游园的感受。

  师:第一位同学分得正确,作者介绍景观是先概括后具体地写的。你们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

  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层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齐读)

  生:我能体会到园内景观多。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从“有…也有”看出来的。

  师:他从并列分句中体会到景观的多,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阅读)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

  生:“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这是殿堂的特点。“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索。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板书:风格各异)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范读)我朗读得怎么样

  生甲:老师的朗读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

  师:哪高,哪低哪重,哪轻

  生甲:“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两个词,老师读的语气有轻有重,突出了景观各自的特点。

  生乙:老师读“买卖街”一句时,语速快,而且声调高。

  生甲:读“山乡村野”一句的时候,声调低缓。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丙:是为突出景观各自的特点。

  师: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不同的特点,大家都听得出来,你们真会听!那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之后,师生齐读这句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山乡村野。”这个长句子是全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景观风格各异的特点,说明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句

  子的涵义。教师的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及读后谈话(请学生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读)具体地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抓住了关键,具有启发性、训练性,从读前和读后的不同效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叶圣陶语),从而接受思想美和语言美的陶冶。]

  师:在第2层中,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学生浏览课文)

  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

  师:“平湖秋月”是哪儿的名胜

  生:杭州。

  师:谁去过杭州给大家讲讲平湖秋月的景色。

  生:“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

  师:到底是去过的,讲得真不错!(映投影图画)不光你觉得那儿美,乾隆皇帝也沉迷其中,所以让工匠们把它仿造在圆明园内。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安澜园”有知道的吗

  生:“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家花园。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映投影图画)

  师:园中除了这些仿照各地名胜而建的景点外,还有根据诗画中的意境而建成的景点(映图)。看,这处景点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什么地方

  生: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师: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仙境的感觉(生齐: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瀑瀑流动的桃花溪,将要前往的另一个景点就是武陵春色。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映图)看,漫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隐蔽在山坳之中,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

  生:没有。

  师:那人们是根据什么建造的呢

  生:人们是根据想象建成的。

  师:体会得好!作者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因为园内有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观,那些景物完全是人们根据想象而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这样的感受。

  师: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长春园中,还有一组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这就是西洋楼(出图)。圆明园我们先游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园内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

  生:不是。

  师:你从哪儿看出的

  生:“天南海北”是说园内景观多,我从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生:“等”字也说明园内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

  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入心了。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

  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

  师:真会学习!课外的知识帮了忙!

  [1964年,叶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今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曹老师的教学出色地体现了叶先生的这一思想。“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还有西洋景观。”这四句话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的。教师认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启发两名学生描述平湖秋月和安澜园的景色。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蓬莱瑶台和武陵春色这两种学生十分陌生的景观,教师则利用投影图画,以精美的语言描述其秀美,之后又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这种有学有教、有淡有浓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师:漫游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该有怎样的感受请齐读第三层。(生齐读)

  师:我觉得你们朗读时的感情还不够充沛。“天南地北”,一会在国内,一会在国外;时而在现实里,时而在幻想中。那“饱览”怎么讲

  生:“饱览”是充分地看,尽情地看。

  师:能看够吗

  生:看不够。

  师:“流连”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舍不得离开那里。

  师:你们看,既看不够,又不想走,能读得那么快吗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段课文,老师给大家点

  时间自由读,尽情读,看能不能背诵下来,好吗(学生练背)

  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背诵,这段分三层,先概括写园内景观。(映出提示性)词语: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等。还有……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

  (师生齐背此段,流畅,有感情。)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教学既不该“忽略讨究”,也不该“忽略吟诵”。他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曹老师采用有学有教的方式讲解第3自然段之后,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提示,让他们练习背诵。学生背诵得很流畅,很有感情,课文中的这段精美的文字他们会经久不忘的。作者先概括后分述,先写景后抒情的写作方法,他们也必然心领神会的。这正是阅读教学的“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师:圆明园内收藏着哪些珍贵文物呢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请大家默读第四节,画出关键词语来体会。

  生: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有“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

  师:“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都是当年园中的收藏品,你找到的这些词语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文物多。

  师:文物的什么多

  生:文物的种类多。

  师:你们还画了哪些词

  生:“上自——下至”。

  师:“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

  生:“上自”是从,“下至”是到。

  师:从先秦时代到清代,时间有多长

  生:从先秦时代到清代,大概有二千多年。

  师:经过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还能留下来,说明这些文物怎样

  生:说明这些文物很珍贵。

  师:园中收藏品这么多,而且十分珍贵,所以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内容比较多,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教师问得比较细,讲得也比较多。第4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少,结构也比较简单,教师采用了自学的方式先“整体提问”,然后“读后汇报”,课堂要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自读、自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价。]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刚刚学过的第二段课文,文中讲了圆明园那种独特的布局,各异的景观,以及珍贵的收藏,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它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请用自己的话讲讲好吗

  生:是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中的最珍贵的,最好的,极好的。

  师:这回你们真的懂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赞美圆明园为“举世无双”的杰作。用这样美好的词赞美这座园林,可以看出人们对圆明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生:无比热爱(师板书:爱)。

  师: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让人们无比热爱的举世闻名的园林,却在几天内被大火化为灰烬。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看看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圆明园看谁能用书上的词简要地概括

  生:“掠”“毁”“烧”(师板书这几个字)。

  师:(映出句子)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看看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凡是”“统统”是说全部;“所有”,一个不剩。从中看出侵略者的贪婪。

  生:“任意”,想怎样就怎样,说明侵略者的野蛮,不讲道理。

  师:讲得多好哇!请读出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学生齐读)

  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生看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师:看过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甲:侵略者实在野蛮,它们的罪行令人发指。

  生乙:我真为我们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

  师:请说出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

  生丙: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

  生丁:他们真是罪不可赦。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听出来大家对侵略者、对清政府的痛恨。(板书:恨)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

  [与第3、4自然段相比,第5自然段最易理解。因此,教师让学生

  快速浏览,先用几个词概括帝国主义者毁灭圆明园的手段,再说说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称为“自读”,也是举一反三教学原则的正确运用。]

  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学生齐读)。

  师: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失巨大,无法弥补。

  师:这个损失确实是无法弥补的。如今,139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生齐)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八个字既是教师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她的精彩教学的必然之果。]

  总评:

  1962年,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一诗中,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融处自引伸。”同年11月7日,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叶先生又具体地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生学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1页)曹永鸣就是这样一位“善教者”,她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很好地实践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内容比较抽象,生僻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子也比较多。一般教师会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但是,曹老师却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重教给自学方法,训练学生自为研索,自行解决,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第一课时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曹老师精讲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划分层次、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方法;然后“扶读”第4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读”第5和第6自然段。在她的精心组织和恰当启发之下,学生不仅理解了难词难句,说出了各段的主要内容,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这节课的成功说明,只有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坚持“教”为“学”服务,小学阅读教学才会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因此,必须使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外熟之功弥深”。曹老师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讲读课的开始,她不仅问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还着力让学生说出没有读懂的语句。在她的诱导下,学生先后说出五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曹老师念念不忘这五个疑难问题。她运用电脑投影图使学生明白了“众星拱月”的样子,通过对重点景观的介绍和启发式提问使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种以质疑开始、经释疑结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实事求是地选择了教学内容,避免了“逐句讲解”“一问到底”的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由于教学重点突出,腾出了比较多的时间训练学生朗读课文,还背诵了第3自然段。在“美读”中,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当曹老师总结全文内容,动情地说,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时,学生立刻一齐跟着说“振兴中华!”这种师生的共鸣,正是以解惑释疑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最佳方式的必然结果。

  (语文课 堂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5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用大篇幅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部分,而略写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意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尤其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想知道吗?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内容,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语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明确读的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卡片、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默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解答。)

  (5)对比感受,体会“置身幻想境界中”这句话。(现实生活中没有“蓬莱”、“武陵”,是人们根据想象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的感受。教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

  (6)指点:古代劳动人民多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当你了解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可自由发言,进行德育渗透,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7)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8)交流体会圆明园上怎样被毁灭的。(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9)练习感情朗读

  (10)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理解“不可估量”,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三、拓展与巩固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总结谈话。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讨论,好吗?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6

  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精彩片断赏析

  【缘由聚焦】

  常

  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一首歌》,众多明星闪亮登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倾诉着自已由衷的情愫。《同一首歌》透过电视屏幕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国人为之深深眷注和感动,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期盼和敬仰的生命之歌。如此精彩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舞台,每走进一个地方,都会激荡着本地的人情和文化,激励着本地人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元素。序曲中的精彩有目共睹,过程中的情绪感同身受。然而,更令我值得深思的是节目最后由名歌星唱响的《同一首歌》,迥然各异的歌手敞亮不同的歌喉,展示不同的舞姿,怀揣不同的心境,但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交往(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今天我想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这“同一首歌”以飨同行。

  【精彩赏析】

  于永正:在导读中眷注生命

  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

  师: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

  生: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书读了一半。

  生: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

  师:看黑板,这就是二、三、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读一读,告诉我,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谁来读?请你读。

  师:停,大家想象一下,它有三个大圆组成。大家一起读,它由哪三个大圆组成?

  师:停,想象这三个大圆周围有许多小圆,这就叫什么?

  生:众星拱月。

  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

  生: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明园由三个大圆和三个小圆组成。

  师:继续读。

  师:这两节重点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里面用了两个“有……也有……”,谁站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生:我会以十分自豪、十分高兴的语气去读。

  师:请你以自豪的语气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注意把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开始读。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表情特别好,真是非常自豪。请你站起来读,表现跟刚才一样。

  师:真好。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读这一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读——

  师:我发现每位同学的表情在告诉我,你们的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师:很好。齐读,“所以——”,读——

  师: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赏析】于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于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窦桂梅:在超越中丰富生命

  师: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结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去看一看。

  生:读了二—四自然段,我体会到圆明园当时辉煌的景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教师表扬该生汇报时会用连接词表达,并板书“有……也有……)

  生: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及时表扬该同学会用“上自……下至”,“不但……还”介绍)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有多少的时间?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有2000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2000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2400年左右的时间。同学们,就应该这样,当你对所估计的时间拿不准的时候,就用上“左右”、“多一点”等一类词,这样可以使你的语言更准确。

  生:2000多年的时间啊,想想这里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师:有谁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面积有多大吗?

  生:好像5200多亩;应该是500多公顷吧。

  师: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那么我们就来估算一下,我们的教室大约120平方米,看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

  生:(学生七嘴八舌猜测)起码有800个,我看得有9000个这么大的面积呢。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由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怎样的景观。

  师:圆明园里所拥有的珠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学生依次说出)

  生: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全体学生读这句话)

  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指导学生用介绍的语气来读,教师适时示范。学生读出各自的“真是奇迹,很自豪,骄傲”语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好啊,那让我们再走进去欣赏。

  生:圆明园中有“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不仅有“映水兰香”,还有“南屏晚钟”。

  师: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岛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师:同学们想一想,光读这20景就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

  师: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出示“蓬莱瑶台”、“雷峰夕照”、“平湖秋月”三幅图画。

  生:“蓬莱瑶台”在云端里若隐若现,我住上去就成了神仙,真是人间仙境。

  生:“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火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

  生:“雷峰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

  师: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略)

  师:难怪书中概括到——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朗读二—四段)

  师:面对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林,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结晶。(学生也有说智慧、创造等)

  生:是文化。(在互相讨论中,再经老师的引导,学生脱口而出)

  师:对,是文化!而且是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赏析】窦老师紧紧围绕“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才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主题,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学习,通过对经典文本《圆明园的毁灭》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超越教材)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如引入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补充圆明园20处景观并选三处说感受,还有雨果的文章,以及圆明园占地面积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在重视过程的生成中,真正实现主题意义的开放有效建构。纵观教学,其精妙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层次分明、立体丰满,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取,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这样的课堂,在对文本的解读中超越、整合,在整合中生发提炼,母语文化在课程资源的不断补充和融合中,渗透并丰盈学生的生命。

  王崧舟:在开放引导中享受生命

  师: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咱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吗?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金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世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呢?

  生:凭宏伟的建筑。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7个有。

  师: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圆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还有一个“等”字。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圆之圆的圆明园。

  师:(出示)漫步园内,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祖国太伟大了!

  师:(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生读)陶醉了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但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什么是强盗?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撼了吗?你震撼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撼?

  生: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我被这个震撼了。

  ……

  【赏析】王老师以“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这个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思维容量大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当学生从面上罗列了几方面原因以后,继而从点上引导深入: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而王老师又匠心独运,以“漫步园内,宛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为信息焦点,通过情景朗读、体验品味引发联想:“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生发,不仅是对上文7个“有”所描述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下文教学的引领:“但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王老师这一质疑,断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个性化疑惑由此生成,随之而伴的是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王老师有的放矢、开放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使自身的语言更发展,更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愉悦思维的快乐,酣畅情感的宣泄,享受着生命激荡的快乐。

  读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心潮为之澎湃。大师无愧为大师,他们的课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个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的光辉。然而激动之余我冷静寻思:他们个性飞扬的课堂,共同在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缘于成功的元素又有哪些?于永正老师说过: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我想,三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大师,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闪烁出智慧的灵光,激荡着生命的灵性,正是因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才让我们感到震撼、鼓舞并为之仰慕。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是呀,正因为读书,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正因为追求,永恒的追求,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高远的目标;也正因为思索和实践,不懈的思索和实践,才有了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聊天导入(5)

  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

  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导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

  (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2)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感受时间之长、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出示:课件文物珍宝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四小节。

  (3)圆明园的结构及大。

  ① 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师:可想而之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所拥有的国宝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的博馆、艺术馆)

  ②圆明园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蓬莱瑶台”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课件出示)

  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这段话看看雨果是怎样来称赞它的。

  (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书中概括地说——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15)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齐读)

  2、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指导朗读)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师:那是怎样的破坏?

  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

  生:就摔!

  师:想砸——

  生:就砸!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生: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再次齐读。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 “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

  师:这三天三夜烧掉了什么?

  3、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四、拓展(5)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割地又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说说你想对这些强盗说什么?对中国人民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学生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家作个介绍。

  板书:

  圆明园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

  (出示多媒体课件。)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圆明园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刚才,老师听到大家不住地发出了赞叹声,是啊,圆明园这么美丽,真不愧称之为“万园之园”!

  可是有一天,却有人将它毁于一旦,使它成为了一片废墟!

  (充满。)

  介绍完后,将题目补充完整。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圆明园毁灭以前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现在是什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又产生哪些新问题?

  2、教师引导,提炼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⑴ 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⑵ 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从哪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 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是怎样的?

  ⑷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⑸ 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选择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独立阅读后,再将自己的意见拿到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研究,讨论,最后得出小组同学的共同意见。

  3、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的意见拿到班级进行交流,互补互学。

  (学生汇报时,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四、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五、实践活动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到网上发表。

  (网址:圆明园遗址公园)

  2、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如:看书、上网等),了解我国的、本省市的历史名胜古迹被保护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全班交流,并做保护历史名胜古迹的宣传员。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9

  一、教材分析

  内容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激情,领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强烈对比。力达扎实,教学中有对词语的锤炼,对句子的揣摩,对段落的品味,切切实实地耕耘语文的三分田地,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3)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圆明园的毁灭。

  学习过程: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课前小游戏:学生记忆图片。

  2、刚才我们看到的一切曾经都能在一个地方看见,这个地方备受外国人的关注,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初感圆明园。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课件示本课字词)

  2、我们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读,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划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哪几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解释并板书:举世闻名)

  三、走进圆明园,再现昔日辉煌。

  1、为什么圆明园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已经为你们打开了大门。快去找找吧!(学生活动)

  2、小组交流。

  3、汇报:(园子有什么?)

  a、有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这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图片,理解众星拱月的布局。

  师: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里面有多少个小园吗?请看资料:

  师:当时世界上有这么大,园子这么多的园林吗?真是独一无二啊!而它就在我们中国,你会感到——(高兴、骄傲、自豪地说:圆明园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有许多特色建筑物。(圆明园还有什么?)

  出示句子: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理解:金碧辉煌(你能形容一下这些殿堂吗)玲珑剔透(而这些亭台楼阁是那么)

  品读句子:你们见过这么美的园林吗?1、2组同学美美的读一读。

  咦,那不是海宁的安澜园吗?它有脚吗?怎么会跑到圆明园来呢?这是怎么回事啊?你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汇报各种特色的建筑物:(原来圆明园里有的景物是)

  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有——

  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有——

  还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你们想一睹这些景物的风采吗?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图片。(图片展示)

  品读句子: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1读:这么多的景物,真是目不暇接,我们不由得感叹,2读:各具特色的景物,让我们大饱眼福,我们由心底里感叹,3读:这是我们的圆明园啊,我们自豪地向游人说,)

  小结过渡:确实,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引读)那文中哪些句子告诉你,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

  c、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出示句子: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看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1、时间跨度大:2400多年2、文物是最珍贵的3、文物是最齐全的,种类是最多的150万多件)

  师:课文有没有列举一样具体的文物呢?没有,真是一个遗憾啊!你能当一回小作者吗?列举一两件文物,让大家饱饱眼福好吗?请你用上这个句式:圆明园里不仅有,还有。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文物,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它吗?难怪人们都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抓住“最大”品读句子)

  三、走进历史,感受毁灭。

  过渡:可惜啊,可恨啊,我们刚才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只能在梦中相见了。因为我们的圆明园已经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侵略者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上你的感受。

  1、汇报:你划了哪些句子呢?

  预设:

  a: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刚才听同学说,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什么是统统?——全部抢走,一点都不留拿不动的就——实在运不走的就——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而且运不走的,他们就任意的——破坏、毁掉)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板书:掠走搬运破坏

  师:怎么破坏?——

  资料: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师:看到这里,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啊?(板书:恨)(品读)

  师:为了掩饰恶行,敌人最后怎样对待圆明园?

  b: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放火

  师: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回到1860年10月18日的圆明园。(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c:熊熊的大火连烧三天,烧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烧掉了——烧掉了——烧掉——(中国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出示句子: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可惜吗?——1、2组读出可惜,可恨吗?——3、4组读出可恨)

  (说明: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

  五、走出圆明园,升华情感。

  1、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圆明园毁灭了,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她在不断地寻找,不断的呼唤:我们的国宝,你在哪里?(出示图片,寻找国宝的足迹!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看着属于我们的国宝却无奈地躺在异国的怀抱中,

  你想对侵略者说——

  你想对当时满清政府说——

  为了历史不再重复,要对自己说——

  3、总结:同学们,侵略者可以毁灭圆明园,但是,圆明园将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要用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属于我们的国宝一定会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说明:通过展示身在异乡的国宝,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作业:1、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加深对圆明园的了解。

  2、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你有什么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学习课文第一段,回顾全文,体会无法估量的损失是指什么。

  2、交流搜集的资料,更深刻地感受侵略者的强盗行为,加深学生爱国仇敌的情感。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后题第三题的学习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再次品读优美句段,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从中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学习过程:(略)

  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掠走

  皇家园林搬运

  举世闻名毁灭破坏

  博物馆艺术馆放火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的毁灭及其带来的损失,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写作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解说:同学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夺我珍宝,毁我园林。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去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师:通过预习,请同学们说一说圆明园是___。

  二、探讨新知

  圆明园的毁灭可以说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把书翻开,自由读课文。

  老师发现同学读得非常认真,那“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计算不出来)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能结合课文具体事实谈谈吗?

  1、第二自然段:

  看课件了解圆明园的布局,解决“众星拱月”的意思,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宏大。

  小结:

  圆明园由六代皇帝经营了150年,它的面积比现今的颐和园还要大850亩,这么大的园林,被毁了你说损失大不大。

  2、第三自然段:

  ⑴ (听音乐看课件欣赏圆明园的美丽景观)解决“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买卖街”的意思。

  ⑵ 指导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⑶ 引导学生想象:

  园中还会有哪些美景?

  小结: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真可谓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第四自然段:

  自由畅谈,通过课件欣赏园中的部分收藏(历史文物,奇珍异宝)。

  小结:

  园中有这么多宝物,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回读2、3、4自然段:

  师: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博大精深的园林,那里有山,有水,有花得鸟语,有寻常闹市,也有稀世珍宝。下面请一位同学回读2、3、4自然段,你说作我们的小导游,让我们一边听一边欣赏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5、第五自然段:

  师:圆明园太精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却被那三天三夜的无情大火毁之一炬。同学们,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从中能体会出什么?  

  ⑴ 画词。

  ⑵ (看课件圆明园毁灭的画面)谈体会。

  ⑶ 带点儿词语强调重读。

  ⑷ 教师请现在想表达内心激愤之情的同学站起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此时我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回想当年的圆明园,可以说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却被那无情的大火吞没了。因此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而今的圆明园,那里水干了,鱼没了,没了买卖街,也不再喧哗了。只有那几根石柱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柱在诉说什么吗?

  学生畅谈感想,体会。

  四、课堂延伸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五、布置作业

  师:建与不建都有道理,同意重建圆明园的同学课后画一张圆明园未来的蓝图,下节课讨论,交流,同意不建圆明园的同学可以组织成小组,宣传今天的故事,让我们后人永记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博物馆”,“艺术馆”

  不可估量的损失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 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② 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一会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圆明园的美丽与珍贵,明确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体会圆明园毁灭之惨痛。

  【教学用具】

  1、圆明园图片。

  2、电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检查预习,以旧引新:

  ⑴ 同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课,来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⑵ 齐读课题。

  ⑶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读了其它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2、导入新课:

  ⑴ 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⑵ 生速读课文。

  ⑶ 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引出“瑰宝”“精华”两个词的意思。

  解释“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3、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珠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

  二、引探过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 请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星”和“月”指的又是什么?

  ⑵ 指名回答。

  ⑶ 用图片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布局。

  (出示图片。)

  众星拱月本来指的是很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文中是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

  ⑷ 了解圆明三园的分布情况:

  我们知道圆明三园是由长春园、圆明园、万春园组成,那么他们又是怎样分布的呢?出示图片:

  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圆子组合在一起,就是圆明三园。 

  ⑸ 了解圆明园的布局让我们再齐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自由读这一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景观,并画上记号。

  ⑵ 生自由读,并说说都有哪些景观。

  ⑶ 各小组自由欣赏景观图片,并互相介绍自己所感兴趣的景观,读读你所感兴趣的句子,还可以想想这些景观都有哪些特点?

  ⑷ 生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景观,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⑸ 请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景观或所喜欢的句子。

  ⑹ 谁能说说圆明园中的景观都有哪些特点呢?(多)

  理解重点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文中用“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圆内景观很多。

  ⑺ 除了多的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风格各异,珍贵。

  ⑻ 范读本段:

  是啊!这儿的景观真多,并且各有各的特点。漫步在这里真像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的名胜。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们听老师读。

  ⑼ 齐读本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呢!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谁能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⑵ 理解重点句: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

  ⑶ 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有两千多年,经过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还能留下来,说明这些文物怎样?

  生:很珍贵,也很多。

  ⑷ 所以说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当年园中的收藏品。

  出示图片,演示园中的收藏品。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圆明园独特的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还有这么多精美的收藏品,我们能去北京看一看吗?我们又看得到吗?

  生:看不到,因为他被毁灭了。

  ⑵ 就是这样一座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到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残恒断壁,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

  (教师简介火烧圆明园经过,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音片断。)

  ⑶ 听完录音,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由说感受。

  ⑷ 是的,这些侵略者很野蛮。我们再去读读书,书上的文字表达的更清楚。请同学们先试着读这一自然段。

  ⑸ 师范读。

  ⑹ 就是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看出了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让我们读出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

  你觉得怎样能表现出侵略者的贪婪,你就怎么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请生读。

  三、引探实践

  1、就是这样的一场大火,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使我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看过录像,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话想说?

  2、生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网站上有个留言板,大家可以打开留言板,写下你想说的话。

  4、生读自己写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

  组成: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许多小园

  殿堂 亭台 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建筑物(宏伟):依照名月生的,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的

  民族的西洋建筑

  文物:青铜礼器 历代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灰烬

  中国,世界不可估量的损失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1.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三.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一)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二)针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

  (三)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这些“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三.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师:圆明园中的美景是写不尽的,道不完的。单是园内的美景就让你流连忘返,让你陶醉,相信你读了手中的那份材料后你对圆明园会有更深的了解。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了解了什么,你对圆明园的什么产生了深深的震撼?  

  (生看材料)  

  2、师:看了材料,圆明园的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被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  

  3、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  

  四.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  

  1、圆明园中没有了什么?引读: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2、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回扣理解第一自然段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学生联系板书说。)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写下来。  

  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无比憎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先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不可估量”,再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建筑和珍贵文物,从而突出它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从而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作者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把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全文始终。通过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丰富,更贴近生活。

  二、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思路,在教学设计,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课前参与就是学生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前,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然后他们通过上网查询、收集有关资料,如: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析归纳。这样,为学生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与问题走进课堂,促进了课上的学习。

  课中探究就是课上,学生利用自己整理的资源真正的动起来,参与课堂,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结合资料学习文本,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理解课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

  课后拓展,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的欲望,使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将要下课时,我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再一次的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开展课后实践活动。

  这样,整节课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表现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叹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3、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解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它曾被人们誉为“人间天堂”、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也曾这样赞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遗憾的是昔日那些美丽的景色如今已经烟消云散,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这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欣赏由老师解说配乐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明园的地位价值及毁灭的惋惜。让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文字、图像中去,深入其中,进入情境,为学习课文,铺设好了情感场。

  二、课中探究:

  (一)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概括得出:  举世闻名

  (二)运用资源、共同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2-4节,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教师巡视指导学法。

  2、交流汇报:

  a宏伟建筑:

  1)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读读。

  2)指名读1—4句,闭眼想象圆明园中的宏伟建筑。

  3)出示布局图,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建筑?

  4)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受读最后一句话。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b历史文物:

  1) 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体会读

  2)问:你说收藏着珍贵文物的圆明园又可以称之为什么?

  3)齐读最后一句话。

  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他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及课前整理的图片、文字信息资源了解到了圆明园的建筑很美,历史文物很多。然后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结合资料学习文本,他们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中理解课文,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历史文物的珍贵。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利用媒体  深刻感悟

  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

  2、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化为灰烬:

  1、导: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圆明园,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变成了废墟,它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

  2、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3、带着你的感受自己体会读最后一节

  问:同学们,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呢?

  4、引导读:圆明园是建筑史上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可就是这样的一座具有传奇色彩,耗资巨大的皇家园林却毁在了侵略者在1860年10月的一场大火中。同学们, 下面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节,请把你们无法释怀的痛、满腔的恨读出来。

  5、引读: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体会圆明园辉煌的情境: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影视片段,看后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这就是举世闻名;同时也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使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得到了培养。

  当学生用读在抒发自己的自豪感后,我播放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导读。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置身在当时的环境中,强化了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

  1、读写结合

  圆明园被烧毁了,这个损失确实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如今,145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学生写后读一读。

  望着烧后的废墟,配着低沉的音乐,我进一步煽情,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此时的学生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了。这样,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写的欲望,使读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小结:忘却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布置作业: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圆明园的还立在那里,望着它,你还想知道什么呢?下课之后,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再来查找一些资料,然后把你们知道的发到学校论坛。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大限度的知识量。在课后,我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再一次的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这再一次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举世闻名  化为灰烬

  珍贵文物

  三、自我评价:

  1、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普通教学环境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历史、风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这节语文课和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一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参与、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4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lóu gé

  (  )diàn táng

  (  ) líng lóng

  (  )        tī tòu

  (  ) péng lái

  (  )  yáo tái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圆(   )  辉(   )  阑(   )  流(   )

  园(   )  晖(   )  谰(   )  溜(   )

  三、我是调音师(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2分)

  长:__(  ) 还:__(  ) 的:__(  )  观:__(  )

  __(  )   __(  )   __(  )    __(  )

  四、选词填空(9分)

  景物  景色  景观

  1、园中许多(  )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2、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  )。

  3、昔日的圆明园(  )迷人,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珍惜  珍贵  诊视

  1、雨那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  )的历史文物。

  2、我们应当十分(  )今天的幸福生活。

  3、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哪一件都值得我们(  )。

  五、课文内容我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5分)

  1、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中,有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

  __;有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中,具体提到的景点有①_____

  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_。

  3、漫步园内,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连

  其间,仿佛__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给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用次造句(9分)

  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词语积累(8分)

  1、填空:(4分)

  众星( )( )  金碧( )( )

  玲珑( )( )  烟云( )( )

  2、词语巧搭配(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直线连起来)(4分)

  异议    书画

  诗情    奇珍

  名人    画意

  亭台    楼阁

  八、巧嘴巴会说话(造句)(8分)

  1、不仅……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据课文内容(15分)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句中的两处“不可估量”是按照由____到____的顺序的。总起点题,

  强调了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揭

  露出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段文字与上段文字作为文章的_____与_____。前后____,有

  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和真正原因。

  十、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10分)

  1、圆明园是一座____的皇家园林。

  2、许多小园____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____北京,____圆明园。统统__

  __;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____、___

  _。为了____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

  ____。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诗情画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的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初步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让人遗憾和痛惜的.那么,昔日的圆明园到底有什么,让我们说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圆明园,去感受它昔日的辉煌,去目睹那难忘的一刻!(板书课题)

  二.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中真正感受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了 把这些语句画下来.(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谈体会

  a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b圆明园中有,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请大家看看这几句话,赶快读一读,数数里面一共有多少个"有"字一会看哪位同学能够一口气说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学生读书)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有吗如果要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一切,那得需要多少个有啊 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需要无数个有

  c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引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总结圆明园的特点(建筑宏伟)

  在圆明园的这么多风景中,你对哪个地方比较熟悉和亲切呢 选择一个你熟悉地方想象一下,一会说给同学们听好吗

  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看看那里的风景呢 (播放圆明园图片)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哪个同学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 其他同学也不能闲着,你们来当小评委,把你听到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指导朗读,个人赛读)

  除了建筑,从课文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d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奇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知道从先秦时代到清代,中间经历了多少年吗 2300年,你们想想看,历代皇帝在里面存放了多少珍宝啊!那么你们把此时的感受带进去,读读最后一句话

  现在你感觉到圆明园那不可估量的价值了吗

  可是,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化为了灰烬,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看录象)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样束手无策,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出示句子)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自此,圆明园中的一切都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学生接着说)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1,个别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指导朗读

  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亿万炎黄子孙的愤怒才能让我们看见几缕微弱的曙光.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在痛恨他们的同时,也应该问问自己,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 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永远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如果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篇16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句子和词语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索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归纳总结两个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2、它是怎样毁灭的?)

  (二)自读课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的?找出高度评价圆明园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三个句子。

  3、大屏幕出示这三句话,师生研读。

  (三)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自学自己喜欢的部分,谈谈喜欢的原因。

  2、小组汇报,师生评议。

  (板书:辉煌的过去:众星拱月的布局   风格各异的建筑   收藏的珍贵文物)

  3、课件展示“众星拱月”的布局。

  (四)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浏览“布局”、“景观”、“收藏文物”,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2、学生谈观后感想感情朗读2—4自然段。

  3、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4、学生谈感想,感情朗读5自然段。

  (五)概括总结,体会作者的匠心

  1、假如此时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2、谈谈大家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3、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六)拓展延伸

  1、浏览网站:

  2、进入论坛,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论坛发表帖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四、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其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然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象,如何突破“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呢?我设计的方案就是通过一个信息量大而且极富感染力的网络环境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中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去获取信息。实践证明,在利用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并从中获得了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在中华文明升华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侵略者强烈的憎恨之情,这是单纯靠读书达不到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充分感知、领悟,提高了语文素养。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和谐的乐章——看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96197117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