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精选13篇)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1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放录象师生共同背诵,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进行背诵。)

  师:看来,许多同学已经记下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有的同学背诵得很有感情,不过我们所有人要想把课文内容融在自己的心里,有感情地读背下来,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还得下一番功夫。课前,我们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看看哪位同学收集了,说给大家听一听,你从哪搜集到了什么资料?

  生:我从“桂林观光网”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的由来”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

  生:我从《伟大的祖国》一书中找到了一篇名为《桂林山水》的文章,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

  生:我是从“桂林旅游”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

  生:“桂林旅游网”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人文方面的介绍。

  生:我的爸爸去过桂林,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

  生:我从《中国当代朗诵诗选》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

  生: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祖国》的书中,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

  师:看来,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下去。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学习建议”,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大家可以从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综合组内的意见,自己拟定研究的题目,可以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相关图片,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都要认真投入,主持人要精心安排,汇报员要细致整理大家的意见,努力争取人人有收获,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请向我示意。

  (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参与指导,吸收反馈意见信息。记录下相关的问题。)大约十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学习。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学习的收获。看看哪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在读的时候,我们因想了课前观看的录像片,同时我们一起阅读了介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去练习的。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角色换位,他向大家介绍了一种读书的好方法,你们组给大家示范了下好吗?

  生:读第二段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生:评价(略)

  师:在读中我发现句子中有些词语被你们有意地强调了,能说说理由吗?

  生:我们突出了“却从没”和“真”这两个词。因为我们认为,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作者初见漓江时的惊讶和赞美之情。

  师:真正体会了作者之情,谁再来读一下好吗?作者写水清时说“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清可见底的小河水,并不少见!

  生: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因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驶竹筏小舟,而且我们手中的资料上介绍,漓江白水深达七八米,而且连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见底,这样的水就是不多见的了。

  师:好,结合材料,抓住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体会出“甲天下”的原因所在。写水的部分大家读得不错,其他的内容,我们能读好吗?(生练习,练好就举手,指优生读文。)

  师:刚才通过这一小组的汇报,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他们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选择了第四题(文中哪部分的内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读)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写出了作者游览时的真实感受。把山水联系起来,还写了空中的云雾,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这些组合起来,给人的感觉真像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而且这幅画又不是静止的。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

  生:另外,“连绵不断”一词写出了从船上欣赏桂林山水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通过前面水和山的描写,我们就会想到:船划过时,水动起来,水中的倒影也会动起来,而船要是过去后,水又会平静下来,水中的倒影也会重新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不断变化,水中的倒影也一定是层出不穷,我们手中的资料里写到:从桂林到阳朔,有83公里的路程,所以这幅应是长卷,而且是有动感的,千变万化的。

  师:理解得好,的确,有山无水少一分灵气,有水无山则少一分刚毅,山水相融,相互映衬,

  演绎着离奇的变化,这也正是桂林山水名冠天下的原因所在,还有其他看法吗?

  生:我认为,第二、三段排比句用得好,每一句都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一个特点,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具体,形象。

  生:排比句我们背起来也很容易。

  生:我认为,这两个自然节的“啊”字用得也非常好,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如果去掉了“啊”读起来,就不好听了。

  师:试一下好吗?(生试)很有道理。哪一组接着来汇报。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三题进行了练习。(如果你是桂林人,你将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好,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哪位是桂林人?

  生: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如果一提到,桂林,你一定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确实桂林山水非常美,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桂林的情况,那就听我这个桂林人来向各位介绍吧。我们桂林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名城,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风景区以桂林为中凡,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如果让我来说说这爱百里的路程里,究竟有多少个景点,我也说不表,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桂林风景的四大特点是:山奇、水秀、石美、洞异。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如果你真到了桂林,这几个地方,你可千万不能错过。我们这里,可以说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这是其他风景区所不具备的,而且这些景色在不同季节,甚至是一天中的不同时刻都会有所变化,要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乘着木筏在雨丝中游览,一定会让你有在仙境中的感觉。

  另外,我们广西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据说一共有28个少数民族,如:壮、侗、苗等,到这里你会了解到许多民俗风情。

  我们这里还是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的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

  著名的体操名将莫慧兰也是我们桂林人。

  对了,我们桂林的交通十分便利,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不仅通向国内的主要城市,而且可以直接通往香港、澳门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只能给大家介绍这么多,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得再好,也不如你亲自去看一看。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到时我会亲自去接你们,并给你们当导游,让你们在桂林游个痛快!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的表现。

  生:我认为他们小组说得非常好,不仅抓住了自己身份的特征,还把搜集的各种资料都用上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如果谁到桂林去,就到他家去做客,让他继续给你作介绍。哪个组再来汇报?

  生:我们组的同学写了几篇体会,大家一致推荐我,让我把自己写得读给大家听!

  师:好,让我们来认真倾听。

  生:(朗读写的文章,详细内容略)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小组的每名同学都写了一篇小文章,有的是诗歌,有的是景物描写,都非常不错,课下我们要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生:老师,我们小组的同学准备把自己扮演成导游,向大家一个景点的景色。

  师:好,这是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让我们欢迎他们来展示一下。

  生:欢迎大家来到桂林风景区来做客,我是桂林旅游公司的导游员,我的服务编号是6725,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浏览桂林最著名的景点:象鼻山。

  象鼻山,简称象山,位于桂林城南,在桃花江和漓江的交会处,形似巨象,人们所他看成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市的市徽上就有象鼻山的图案。

  观赏象山,有两个最好的位置,一是在滨江南路的江岸上,这里看到的象山,象鼻垂直水中,如巨象饮水,看到的是象鼻山的特写镜头;另一处是在河对岸的訾洲上,隔河相望,看到的是象鼻山的整体,犹如大象的立体浮雕,最好是两处都看一下,这样就可以对象山有更深刻的印象,看象山以雨中薄雾,云雾环绕时最为奇。在那个时候,象山在云雾中,若陷若现,犹如神象在雾中走动,可惜这种天气较难遇到。

  关于象山有许多种传说,其中有一种是这样的:传说这头大象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一位大将,一天,它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看到了美丽的桂林,乐不思蜀,玩得忘掉了吃饭、睡觉,后来,它病倒了,当地人们细心照顾它,给它喂饭喂药,大象病好后知恩图报,帮助桂林人们疏通水利,灌溉良田,不并愿永远留在了人间。玉皇大帝得知后非常生气,派李天王去捉,当大象正在漓江喝水时,不幸被李天王用箭射死,就化为了象鼻山。

  好了,我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象山上还有水月洞、象眼岩、太平军象山阵地等许多好的景点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快坐上小船去看一看吧!]

  师:这个小导游表现得怎么样?]

  生:他态度和蔼,自然大方,语言也很流畅,是个合格的小导游。

  师:刚才,各小组都汇报了本小组学习成果,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那么除了刚才提到的这些,你还知道关于桂林的其他信息吗?

  生:我知道桂林三宝是: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它们都桂林著名的特产。

  生:我知道桂林的地貌,在地理上称为“喀斯特”地形。

  生:桂林市这个称呼是从1940年开始的。

  生: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后一句是“阳朔山水甲桂林”,说那里的山水是桂林风景中最美的。

  生:我知道唐代韩愈有两句诗是描写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师:好,我们就说到这里,看来桂林山水的美是真正感染了大家,同学们今天学习非常成功,最后看看谁愿意通过读课文把桂林山水的美展示给大家呢?

  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2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桂林山水》教案设计及反思,欢迎阅读。

《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

  (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写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 水 )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 结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 静 清 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ā)!真清啊(ā)!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感悟到写作方法,还进行了感情的朗读和想象仿写,从而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下一课时里再接再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抄写描写水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3、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背诵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谁来说一说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是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 奇 秀 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4、练习朗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指导读好“真奇啊(yá)”“真秀啊”(ā)“真险啊(ā)”。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课件:1、读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如果用比喻句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段: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山和水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在句子下面画上“_”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六、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水:静 清 绿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险

《桂林山水》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审美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活动,*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鲁迅说,文学作品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审美从文章三美入手。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这指的是对文章的鉴赏,鉴赏什么呢,既要赏其美,又要鉴其妙。可以从语言声音节奏、色彩氛围、语调语序中推敲品味,体察作者怎样精确、省俭、传神运用语言,体察运用语言之妙。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良好语感。语感训练除了语文实践外,还需语感分析,析语言之妙。

  首先让学生划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用“这句话好,因为______________”句式说话。有的说我认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连,像老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句话好,因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这句话好,因为这句话中峰峦雄伟,红叶似火词语用得好。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背诵,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无一例外要求背诵。背是古人学习“千古真经”。一些精品应引导学生先吞下去,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积累,培养语感。《桂林山水》其优美语言,丰富词汇,以及其中表现出的优美意境,是语言中精品,应引导背诵,怎么背诵,有其方法,通过筛选信息,选择主要信息进入意识是背诵的主要方法。

  我想新理念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不断琢磨反思。但我的追求始终不谕,希望能成为新理念通往课堂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3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风景秀丽,不少文人墨客游览过这些风景名胜后都会留下一些赞美的诗句。其中,这个地方有诗人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猜猜这是哪个地方?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2、板书并读题:2  桂林山水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看看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读了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小结: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甲乙丙丁,“甲”排第几?那这句话的意思是              。

  4、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三、精读感悟

  (一)水之美

  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风景吸引了你,可以做个记号。

  2、把你发现的美跟同桌分享一下,读读自己划出的地方。

  3、看来大家都很用心去感受桂林的镁,下面我们先来领略漓江之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指名读(板书:静   清    绿)

  4、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三个特点连成一句话说一说?

  是啊,这一句话旧能把漓江水三个特点都说出来了。

  5、老师再换一个说法,听,漓江的水静静的。

  (指着清、绿)这句该怎么说?

  6、多美的漓江水呀,看着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漓江的水真静啊!” (指着清、绿)你能学着说一说吗?

  7、那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么描写的。(课件出示排比句)

  指导感情朗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还可以看见什么?)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7、翡翠是什么呢?无瑕的翡翠又是什么呢?多美的翡翠啊!

  8、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生看课件,师打手势辅助朗读)

  9、读得真美啊,捧起书,再把这句读一次。

  10、小结导背

  怪不得作者说,(配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走到讲台

  大海的美雄伟壮丽,西湖的美宁静柔和,而漓江的水美得独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饿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以至于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二)山之美

  1、教师范读

  2、同学们,这段有好几个词不好读,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读通顺,读流利。

  3、读完这段,老师想听听你们有没有把这些词语读准确。指名读(课件出示六个词语)

  4、读了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山?

  随机:

  a、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想像说话: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

  是哪个词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的?当年陈毅爷爷也看到了这样的山,他写下了这首诗,大家读一读。

  小结:这就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是奇啊!(板书:奇)

  b、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刚才我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山,在看看这些词,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呢?(翠绿的山、山间还开满了花等)

  小结:哦,色彩秀丽(板书:秀)

  c、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我们已经通过这些词感受到了山的奇,山的秀,看着词语再仔细想像,你还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怎么样?(板书:险)

  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危峰兀立——“危”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山峰因高而危险,“危”在这里是高的意思。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险呢?——怪石嶙峋

  这个词为什么让你感到险呢?究竟怪石嶙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峻峭的石头重重叠叠地在一起,就是怪石嶙峋了。

  8、自由练读   刚才我们通过词语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险,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同学们捧起书,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自己练读练读。

  9、指名读     哪位同学来读读?(教师起,桂林的山真奇啊!)

  10、相机指导险一句

  看到如此险的山,你的心情会怎样?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11、小结,齐读

  是啊,同样的山,泰山峰峦雄伟,香山红叶似火,桂林的山却奇、秀、险,让我们一起读出桂林山的特点。(教师起,我攀登过、)

  四、深化情感

  1、从课文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了桂林的水以它的静、清、绿闻名于世。(板书:水、水、水又);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险闻名遐迩。(板书:山、山、山亦);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独,水美得不寂寞,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吧!(欣赏视频)

  2、同学们,拿起书齐读最后一段。

  3、板书:舟行碧波画中游,

  4、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观赏了奇丽的桂林山水,让我们也留下一首小诗送给美丽的桂林吧!齐读:

  板书:

  2 桂林山水

  水静水清水又绿 ,

  山奇山秀山亦险 。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4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本文作者用“桂林山水甲天下”总起全文,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作者抓住桂林的山奇、秀、险,水静、清、绿的特点,用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最后又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结束全文,首尾呼应。形象地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qing导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后,重点放在品读课文上。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中欣赏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色,读中品位形象和生动的比喻。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增强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内容,我将本课设计为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无瑕的翡翠,奇峰罗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关键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

  根据本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的描写方式使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展现美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了“激qing导入──自主合作──美读自悟──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利用谈话、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设学习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尝试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我采用“以读为本,读中赏美”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欣赏美。为了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我借助多媒体,挂图,录音机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激发,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别是“导入部分,新授部分和概括总结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qing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让学生边看边听我的配乐介绍: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并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这里不但山美水美,而且这里山水相间,在那里游览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同学们,这样美丽的山水,你们想去了解它,欣赏它吗?

  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是为了创设一个优美的情景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学生极快地带入美如画的桂林山水中,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主动质疑、解疑的探索欲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并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此时,我伴着优美的古筝曲范读全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景色?并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方法自己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思路,给学生一个自我设计,自我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合作,美读自悟:

  由于课文一、四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文字结构相似,因此,我按“引──放”的步骤进行,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导学第一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生答后师板书。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⑵ 导学第二自然段:

  自主能动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保证,因而导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中激发创新的火花。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和录音机配乐播放漓江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展开想象,想一想,说一说漓江水有何特点?它与大海、西湖,家乡的黑龙江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方法,自读自悟,设疑质疑。鼓励学生敢问,善问,积极参与,主动质疑,独立探索,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他们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这样,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品味到静、清、绿的漓江水独特的美,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师板书)。精心指导学生朗读本段。通过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知,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培养语感,情不自禁地发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让学生小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渗透学法指导,通过方法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同样的学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三、四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⑴ 自学第三自然段时,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比较二、三自然段写法的异同,扮演导游谈桂林的山,先说出桂林山的特点,再板书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最后再画出桂林的山,使学生自主运用读、画、演等方式,表现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

  ⑵ 自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师相机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读出陶醉的情感。这样,将传统的“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变成了一种个人需求和个人欲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学完全文后,引导学生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体会,想象山水相连是怎样的景象。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从感受中反过来寻找桂林的山、水等景物的特点,既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2、看到美如画的桂林山水,你想做些什么表达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呢?学生交流讨论,用一句话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使情感得到升华。

  3、自主作业(选做一题):

  ⑴ 通过自己搜集资料,编写一份有关桂林山水美景的《手抄报》,并写一段话:《桂林山水,我想对你说》。

  ⑵ 学习本文的写法,选家乡的一处风景,想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选用本文的句式和词语。

  【书设计及说明】

  针对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此板书既体现了课文的结构特点,又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桂林山水:

  总: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分:

  山:奇、秀、险

  总: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文中的插图基本反映了课文中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特点。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带着读者观赏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

  课文从 “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同时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以激情的赞叹引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在点出特点之后,又具体描写了漓江的水怎样静,怎样清、怎样绿。这种以赞叹的语气写实,让读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这一美景。接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笔法,描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奇、险、秀。文中二、三自然段以抒情的语言写实,并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语言更美!文章第四自然段,综合观赏印象。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首尾呼应。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学习目标:

  1、学生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体会文句及桂林山水的美,能吟诗写话来表达。

  学法指导:    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从朗读中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看拼音写词语:

  bō  lán  wú  xiá  fěi   cuì shān luán píng zhàng

  (    ) (    ) (    ) (    )  (     )

  zhú  fá  tài  shān pān  dēng lí jiāng  lín   xún

  (   )  (     ) (     ) (    ) (     )

  wēi fēng wù lì   qí fēng luó liè

  (     )   (      )

  2.大家动手查一查这些词的意思,比比谁准而快。

  观赏:                     无瑕: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二.课堂研讨。

  1.自由读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

  (2)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山美?

  (3)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水美?

  2.自由读1、4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高度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画出第4自然段的比喻句,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

  3.自由读第2自然段。     

  (1)漓江的水是怎样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3)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作者把                比作                   。        

  4、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1) 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桂林的山?

  (2)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各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 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桂林的山,试一试用诗句来赞一赞桂林的山水。

  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第二课时

  课堂小测

  一.我会填。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                              。

  2、桂林的山真奇啊,                                           ;

  桂林的山真秀啊,                                       ;桂林的山真险啊,                                       。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写出了观赏桂林山水的                 

  和      ,说明桂林山水的确                  。所以这句话起了                    的作用。

  二.我会选。

  观赏     玩赏     罗列    排列

  1、小刚只顾(    )舅舅从天津带回来的四个有趣的小面人,妈妈连叫三声,他都没有答应。

  2、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道去桂林,(    )了那里秀丽的山水风光。

  3、这事你错定了,没有必要(    )那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

  4、玉兰花灯柱整整齐齐地(     )在街道两旁。

  三、我能填上恰当的词。

  (      )的画卷  (      )的大海   (     )的泰山

  (      )的屏障  (      )的翡翠   (     )的西湖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波(   )壮阔    红叶(   )火   (   )地而起   奇峰(   )列

  形(   )万千    危峰(   )立    怪石(  )(  ) 连(  )不断

  五、仿写句子。

  例: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大家仿照比喻句写一写江水的静、绿。)

  (1)、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是                 。

  (2)、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是               。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⑴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⑵ 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⑶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⑷ 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qing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⑵ 提出预习要求:

  ①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③ 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⑶ 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⑷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3、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⑴ 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⑵ 精读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a 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b 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② 检查思考题板书:水:静清绿

  ③ 检查思考题,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a 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b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c 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 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

  b 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

  ⑶ 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⑷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⑸ 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⑹ 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⑺ 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⑴ 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⑵ 出示段意。(课后题2)

  ⑶ 学生归纳、讲评。

  5、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⑴ 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⑵ 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触发情感

  1、课前听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的题目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这是一首广西壮族非常有名的山歌,广西壮族是一个歌的民族。不仅山歌有名,而且广西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那就是桂林(幻灯出示:桂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幻灯出示: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

  3、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幻灯?)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请先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师做文字说明:

  看,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烟雨蒙蒙的漓江,又是另一番的景象。看!这是骆驼山,呵!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象鼻山的夜景多美丽,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哦。走进桂林的绿水绿山,让人觉得仿佛走近了仙境一般。

  三、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1、了解桂林的水:

  ⑴ 好,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全长有170多千米。

  ⑵ 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⑶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⑷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⑸ 指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

  (指名读)

  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后,那你能读得更“静”吗?

  (出示幻灯)

  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感觉它在流动吗?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多静啊!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水平如镜的漓江水吧。

  ⑹ 接下来,谁愿意来自告奋勇说,我愿意读哪个特点的句子?

  指名生读。

  (生读“清”的语句)

  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轻,这是为什么啊?

  生答,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呢?

  漓江的水到底有多清呢?请大家再看这幅图片,看,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倒影在水中

  (齐读)

  让我们来由衷地发出赞叹:

  漓江的水真清啊……

  ⑺ (生读“绿”的语句)

  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指名生说,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让读的学生说说理解)

  发言精彩的话,给予鼓掌,瞧,(幻灯出示)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⑻ 听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突然有这样一个灵感:

  这儿有一些跟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请你给图片配音。使图片更美有兴趣吗?

  (有)

  不过,给图片配音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得把这段话记住,然后根据画面激qing地讲解,有信心吗?

  (有)

  那就试试吧。

  谁愿意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指名配音,怎么样?像个配音演员吗?为什么要配上“大海”、“西湖”句子?谁愿意来试试?

  那么我们一起来过把瘾吧。让我们来深情地赞赞漓江的水吧。

  挺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出几个著名的配音演员呢!

  2、了解桂林的山:

  ⑴ 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⑵ 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⑶ 小结:

  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⑷ 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⑸ 交流:

  奇、秀、险(板书)

  ⑹ 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生读“险”的语句,并谈感受)

  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的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

  (生答:危峰兀立)

  (出示幻灯)

  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这里的“危”就是──

  (生答:险)

  多险?

  (生答: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能把这句好读好吗?

  ⑺ (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

  幻灯出示,这就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

  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

  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

  (示意学生说下去)

  老师这里还有这样一首描写桂林山奇的诗。

  (幻灯: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

  许许多多的的形状,数不尽,这就是──

  (生答:形态万千)

  这么多奇形怪状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是──

  (生答:奇峰罗列)

  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⑻ (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

  ⑼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

  (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而是──

  (生:桂林的山实在太美了!跟它相比别的山就逊色了)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

  ── (生:甲天下!)

  3、总体了解山水:

  师: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看──(出示剪辑的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关图片)

  师: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

  (教师作适当提示,生根据画面描述──)

  (生:围绕着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

  师: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画!

  (生:应该是“连绵不断的画卷”,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师:你们说的没错。可用画来形容眼前的美景,也没错啊!

  (师作迷惑不解状)

  生: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很多,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哦?这些特点都是孤立开来的?

  生:不是!它们应该是浑然一体的!

  生:因为这里的山很多,这里的水很长,这样的景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说不尽道不完。所以要用“连绵不断的画卷”来表达。

  师: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航程有8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出示小黑板:“连绵不断的画卷”)

  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得有声有色)

  师:难怪作者赞叹──(多媒体映示相关文字) 

  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

  (多媒体映示《桂林山水歌》开头部分的诗句,师生深情吟诵)

  师: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生: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师: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生: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师: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水绕山环桂林城……

  师: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诗很美,课文中的语言也同样很美!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生各自练读,指名配乐朗读,根据画面提示试背)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真想由衷地赞叹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四、总体升华

  1、同学们,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她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我们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何止于桂林山水啊!同学们,让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吧!

  2、山峰蜿蜒重叠,江流曲曲弯弯,听,顺着水流又飘来了好听的山歌:

  常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五、选择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9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2)反馈:(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1)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练习: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1)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2)仿写: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10

  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教学情境:复习导入后。

  1、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美景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感受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

  (学生看桂林山水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2、师:刚才录像里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2、3自然段。

  师:自己先读读2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漓江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让我感受到漓江的水真静,可以用水平如静来形容。

  生:我可以感受到漓江的水流动的很慢,所以才让人们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那你刚才看到这样的水时,心情是怎样的?

  生:很平静。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请同学们想象,还能看见江水中的什么景物?

  生:也许还能看见小鱼儿游来游去。

  生:也许还能看见水草在水底摆来摆去。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话呢?

  (全体学生都举手了)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清澈的美感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无瑕的翡翠什么样儿的?谁来形容一下。

  生:非常非常绿。

  师:第一眼看到这么绿的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惊讶,我从没看见过。

  师:课文中用翡翠这个词语来形容水的颜色,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感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表述”是创新。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以培养语感为起点,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体验为重点。换句话来说:增强了感悟的实效性,就等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在《桂林山水》这一课中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创设情景中感悟。

  感悟需要情感的支撑。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在教学片断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桂林山水的美景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作者的语言文字成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出优美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我更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学生说能看见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那水有多清啊!而水草的摆动又能感受到水的清洌。这样的回答引起孩子的共鸣。虽然没有文本描绘得那样优美,可我认为这更符合学生的特点,闪烁着童趣的灵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用心感悟。

  二、在“诵读体味”中感悟。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让学生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视频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感悟美、体验美。

  情境教学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和体验,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

  二.设计理念。

  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获得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受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一个充满情趣、富有活力的课堂往往与教学策略分不开。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执教《桂林山水》这课时,本着“循文入境,激发创作潜能”的宗旨,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愉悦、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11

  【前言】

  《桂林山水》一文是上海市编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用本)第七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来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背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热爱。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的定位是阅读突破,重视语言的积累。积累是创新的前提,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方法的积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学生的学习重点就放在阅读积累,通过阅读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赞扬祖国的山河美。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课文语言与多媒体辅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朗读传达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课文2、3两自然段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经典回放】

  片断一:

  师:让我们出发去荡舟漓江,观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吧!(边看录象边听老师朗读课文。)

  (点评: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再说说你的感受。

  生:(回味、交流)

  师: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像走入仙境一般。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欣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节)

  1`、再一次欣赏漓江的水(播放录象)

  来到桂林,首先要游览的便是漓江。板书:水。瞧!这就是漓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

  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

  2、自由读第二小节,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并说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略)。

  师:是啊,既然漓江水如此之美,那让我们来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1)师范读生试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啊”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往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2)师生互为引读

  a、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b、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3)男女生赛读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5、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片断二:

  1、师:刚才我们用“先看录象,再读课文找特点,然后品词品句看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最后有感情地诵读”的方法学习了漓江的水。(板书:看——读——品——诵)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还是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三节。

  (点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因此这第3自然段就采用先扶后放,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习惯是教学的责任,教会方法才是教学的真谛,本节就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2、看录象

  3、小组学习

  4、交流

  5、各种形式读,读出美感

  (1)指导朗读

  师: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说说怎样读才能读出桂林山“奇、秀、险”的感受来?

  生: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师:说得真有道理,就请你先试试。

  生:……

  师:你读得真棒!不过,这里有一个地方你读错了,“险”后面的“啊”字要变调,读“na”。请大家都像她一样有感情地读读看。

  (2)自由读

  (3)指名读,点评

  (4)同桌互读(互相引读或个别读,形式不拘)

  (点评: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数,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6、配乐齐读第三节,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片断三: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

  (点评: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出示《桂林山水歌》,自由诵读

  (点评:通篇的多次朗读已经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桂林山水》,基本上就是在琅琅的书声中度过的,初步作了一下统计,学生各种形式的读篇的次数为:13 次,读句就更多了。整堂课教师范读,学生学读随处可见,自由读、师生互为引读、男女生赛读、配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等,这么多的次数,可以想见占用了多长的时间。我舍得花大量时间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却越读越有兴味,其中是有道理的。首先,《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句子结构特点突出,有层迭,有气势,读起来琅琅上口。课文的大多数句子极富描述性,很容易激发想象,产生内心视象,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加上句子情感丰富而明显,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因此,学生百读不厌。我正是根据课文内容的语言特色,设计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总思路。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如果舍弃了读,而去分析,讲解,问答,则不但糟踏了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面且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在读的同时,教师随着读的内容,对一些关键词语或内容进行点拔,往往是三言两语,极其简单明快。这种点拨与贯穿全课的读相得益彰,是本课例的鲜明特点。

  教师在本节课用了多媒体参与,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整节课中,媒体的应用比较合乎课堂教学情景。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25号。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桂林山水》。下面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和教材过程的预设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的文章,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以总分总的结构,抓住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生动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思想感情。很显然,这是一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也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阅读感受的习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澜、瑕、翡、峦等生词,理解并积累波澜壮阔、无瑕、峰峦雄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把握文章大意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是培养学生通说读写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并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第一我会利用导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用朗读感悟情境,用声音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第二,我会采用“读、找、品、诵”为主要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促悟,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课前,我会这样导入,先出示多张桂林山水美景的课件图片,然后问学生,这是哪里呢,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揭示课题《桂林山水》。接着再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桂林山水到底在祖国的哪里呢,它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等等。在这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使他们进入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讲解下一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在上一环节中,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引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由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我会要求学生先听教师的配乐朗读,用声音渲染情境,尽量让学生做到身临其境。在这过程当中我要求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和将文章分段。接着让学生自己流利、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读不通的句子,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在教室不断点拔得过程中,我们就会明白课文以总分总的关系共分为三大段

  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首先,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观赏”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段在全文当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式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和句子。也就是文章的这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率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提问,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四年级学生来水,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司空见惯的,所以很快就能回来出来。

  提问,课文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的水呢?让学生明白,原来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漓江的水的特点更突出啊!

  为了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品读,诵读,我会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的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漓江水的魅力

  教师做总结,这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漓江水的静,清,绿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适时的运用

  教学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我同样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是学习对词语的理解,通过配乐朗读,出示课件图片等多个方法让学生声情并茂、有感情朗读,体会桂林山的奇特与魅力

  最后是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会以读代讲,让学生找出描写山水的词语,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有感情的朗读。插图与文章相辅相成,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更有利于将学生带入那优美的画卷,让学生体会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再联系课后问题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这一部分当中,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总结全文

  在拓展练习当中,我会让学生模仿文章的句子,用课件出示这样的句子,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多得。。。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再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再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桂林山水的感受。我趁势做总结,同学们,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真是美丽无比啊,最后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吧,最好能够把你喜欢的语段给背诵下来!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篇13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中的互动。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通过让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实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触发情感

  上课伊始,我便问学生:“谁知道广西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们纷纷回答:“桂林。”我问:“你们去过桂林吗?”学生摇头。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从课文中去游览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随即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进入情境

  1、现在开始我们的桂林之旅吧,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吗?甲:居第一位。

  三、初读课文,进行预习

  1、①读准生字读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③大声地读通课文。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2、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①“啊”的读音。

  ②指名读课文。

  四、潜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理清段落

  课文哪一节描写山?哪一节描写水?

  二、了解桂林的水

  如诗如画的漓江,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全长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如果用关键的几个字来概括呢?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

  ②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③注意不同的前字韵母带来句末“啊”的不同发音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呢?

  这些句子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来漓江的特点呢?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美啊!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来朗读这几句精彩的描写吧,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独特的美。

  (3)师: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三、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不由地赞叹:桂林的水甲天下啊!不过你可别只顾着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这一段,与前一段做个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那快速回忆一下,我们怎么学习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结:找到桂林山特点----读你印象最深特点的语句-----谈谈体会-----深情地读

  4、生自学,可同桌一起学习。

  5、交流:奇、秀、险(板书)

  6、你对哪个特点印象最深刻?

  谁能把“险”的样子画出来?指名试画。(出示幻灯)看,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这个词语读好吗?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或山顶。感情朗读。

  7、(生读“奇”的语句,并谈感受)------幻灯出示,谁能从画面上点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能读好它吗?-----课文中好象就写了三种形状啊?----(请大家联系我们看过的图片,或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形态说得具体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骆驼。。。。。。”(示意学生说下去)

  8、这么的多奇形怪状的山排列着叫——“奇峰罗列”。

  9、哪些同学对“奇”感兴趣,把这句话读好。

  10、(生说“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吗?(幻灯展示)让学生体会秀。

  同学们,桂林山的一个特点就足以让我们欣赏,品味,如今,它集这些特点于一体。

  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生:我攀登过……游览过……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是峰峦雄伟的泰山不够美吗?是红叶似火的香山不够迷人吗?

  师:因此,我们说,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四、布置作业

  争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员。

  课外熟悉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相关语句,进行激qing试说。

  课后反思

  1、借助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境,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纷乱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无瑕的翡翠、拔地而起、新生的竹笋……,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但是,对于个别词语的理解,教师指导还不够到位或者有些牵强附会。

  2、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使学生既体会文章的意思,也能体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学习桂林的山这一部分时,因时间紧张,教师虽然提出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了朗读感悟,但实质上有些草草了事,学生的朗读还趋于平淡。以后,应多加强朗读方面的合理引导。

  3、教师在课堂上有明显的口头禅。(感叹词较多)

  4、激励性语言贫乏。

  …………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虽然多年的教学,脑子里的糊涂帐还有很多,好在还有一些精力,还有一份热情,有待老师们的细细指点,热心帮助,我将努力反省、勉励自己,努力前进,逐渐提高吧!

  再次恳请各位同仁毫无保留地给我开展“批评会”,虽无以厚谢,但我会心存感激,谢谢!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难忘的一课------《桂林山水》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98025117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