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泊 秦 淮

泊 秦 淮

元气怼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泊 秦 淮

微信扫码分享

泊 秦 淮(精选6篇)

泊 秦 淮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mei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mei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泊 秦 淮 篇2

  《泊秦淮》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泊秦淮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泊秦淮》阅读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阅读题目

  21.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2 分)

  2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 2分)

《泊秦淮》阅读答案

  21.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2分)

  22.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2分)

  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 的特点。(1分)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泊 秦 淮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首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yin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yin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泊 秦 淮 篇4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  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姜堰 张桂喜)

泊 秦 淮 篇5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  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姜堰 张桂喜)  

泊 秦 淮 篇6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诵读是教学诗歌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种善于倾注强烈感情的诵读既能让我们体会“无地-沙鸥”的凄凉落魄;又能使我们回味苏轼李白的豪放不羁……

  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都较以前大大改变。因此,在教学这四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40分钟×2)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 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

  2) 学生活动:

  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播放背景音乐]

  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明确:《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 跟读。

  2) 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拓展提高: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

  1.思考。

  2.交流、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  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 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 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泊 秦 淮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798895117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