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太阳》教学杂谈

《太阳》教学杂谈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太阳》教学杂谈

微信扫码分享

《太阳》教学杂谈(通用13篇)

《太阳》教学杂谈 篇1

  【四川省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 张 莉 黄秀利】

  〖合作才能成功〗

  新课标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要学好语文,的确应该引导学生把视野放得更开些,将课内与课外,课内与生活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通过这次课程拓展的实践活动,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乐趣和成果,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合作学习的热情,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更激起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的合作,使合作学习 成为了学生的一种需要,这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比如我在教了课文《太阳》后,学生对太阳的有关天文知识和生物共栖现象很感兴趣。上完课,学生迫不及待地表达出他们想了解更多的有趣的共栖现象和太阳相关知识的愿望。于是我们让学生回家搜集资料,第二天交流,满足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可当我把这个任务布置给同学们的时候,家境不太好的黄晓敏沮丧地说: “我家没电脑,也没有相关的书籍,怎么办?”陈洋马上说:“没关系,我家有,待会儿放了学,到我家去查。看到同学们这样,老师心里很高兴,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陈洋和李靓同学都做得非常好,这种行为就是友好合作,希望在查这个资料的时候,同学们互相配合,争取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同学们在启发下纷纷结队分工合作查资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黄琴芬】

  〖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 “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课始就吊起胃口。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

  如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广东省佛山市铁军小学 李凤娥】

  〖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太阳’,叫‘太阳,我们人类的朋友’更恰当!”“我仍要以‘太阳’ 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课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太阳系知识小报》,有《我的理想》铅笔画,有被改编的《太阳》……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实验小学 李怀旱 刘路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普遍采用班级制的集体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难于实现自我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个别化教学模式得以实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内容、时间和空间,为他们从模仿着学到创造地学,从单一认识到多元思维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如雷老师在教学《太阳》一课时,下载了网上有关九大行星、人类登月、探索宇宙奥秘的资料,装到教师机上,并设计一个问题供学生探究学习:看了资料后,请你谈谈学后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和查询教师机上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在机上完成了作业。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信息加工的方法不同,答案各种各样。教师从中发现不少作业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精神。教师通过网络把学生的见解与全班学生交流,即评即改,互相启发,激励着所有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在无形中让学生开阔了眼界。

  超越教材引导探究──《太阳》教学谈

  湖北省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 刘从华 朱洪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笔者仅以《太阳》一文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片断一】

  读后生疑──提出问题:

  经师生共同商讨决定,凭借下列“学习卡”,通过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引导评价”的方式实现本果的教学目标。

  《太阳》学习卡:

  我读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读不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通过读《太阳》这篇课文,知道了很多有关太阳方面的知识。我想,仅靠教材还不能满足大家的探究欲望,对吗?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1: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

  生2:太阳的温度是怎样测定的?

  生3:太阳的热量是怎样到达地球的?

  生4:太阳是怎样诞生的?

  生5:太阳还可以稳定燃烧多长时间?

  生6:太阳那么热,为什么会有黑子?

  生7:为什么大阳黑子与人类健康有关?

  生8:太阳是什么样的天体?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9:人能制造太阳吗?

  〖点评〗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为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激发探究意识与欲望打下了基础。也正是这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使学生无形中超越课本,跳出了课堂。同时,“我还想知道的”与前面的“我读懂的”和“我读不懂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模式:“自学──质疑──探究”。

  【片断二】

  拓展阅读──分析问题:

  师:大家真会学习,提出了这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专题。可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

  生1:我们每人负责解决一个问题。

  生2: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可以几个人合起来共同解决。

  生3:要想保证高效率。高质量,我们还得列个计划。

  生4:这么多问题,我们可以只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来研究。

  〖点评〗

  一问一答试图引导学生明白要想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就得明确任务,制定行动计划或活动方案。如果问题多、难度大,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问题,并根据个性特长自由组合研究小组。从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确实像做学问的样子。当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又如何来分析解决各自的问题呢?(稍沉默)

  生1:课下多读书,查找问题的答案。

  生2:可以到图书馆、书店、自然博物馆等地方查阅资料。

  生3:回家问家长,或请教科学家。

  生4:上网。

  师:这些建议非常好,但要注意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更要善于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同学们少走“弯路”,以下书目可供阅读参考:

  《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精编《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系列⑶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世纪《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

  〖点评〗

  拓展阅读和探究式学习并不完全是学生的行为,同样应该特别重视“导”的作用。“导”的方式方法很多,像这里提供的参考书目实质上就是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向学生提供捕捉信息的途径与向学生灌输知识是绝然不同的。另外,在探究式学习中强调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信息时代对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实践中,学生一般找到问题答案就算完成了任务,这远远不够,对这些知识是否理解了,自己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或独特的主张,都必须经历一个分析、处理、判断的过程。)

  【片断三】

  总结评价──解决问题:

  师:通过拓展阅读等途径,大家对自己研究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收获颇多。那如何使他人也能获益,并从中分享你探究的快乐?

  生1:全班开一个汇报会。

  生2: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

  生3:写研究报告,并结集成册,大力推广。

  生4:可以把编成的册子拿到班上传阅,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面对面地交流讨论。

  师:建议很好,按大家的办,交流、评议后评选“探究型学习”标兵。

  〖点评〗

  在美国,做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是学生最常见的学习活动形式。实践证明,只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中国的学生也能行。《太阳与人类》、《太阳结构研究》、《太阳生死说》等学生习作岂不是很好的例证吗?

  【总评】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忠实于课本的学习,学生被禁锢在课堂这一小小的活动空间,造成知识面狭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激qing被压抑,学生创造才能没有发挥的空间。大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接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本文中《太阳》的教学就是构建这一语文教育体系的尝试。三个片断都超越了课本内容,随着内容的超越,学生思维的触角超越了课堂,于是奇迹出现了:《信息资料文集》问世了,这竟来自小学生的手,学生超越了教师。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只要认真落实这一新的课程理念,我们就会迎来语文教育的春天。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去却过多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式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评价关注的也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特别注重研究过程,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直接感受、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从而使知识“活”起来。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通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目前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由此可见,探究式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太阳》教学杂谈 篇2

  《太阳》教学反思

  在教学<太阳>时,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一,过程反思

  1、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以亲切的谈话切入课题:同学们,说起太阳,我们一定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世间万物在阳光下生活,生长.那么,你对于太阳有哪些了解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稍作小结,直奔课文内容:看来,大家对太阳看似熟悉却又不够了解.想更深地了解太阳吗

  2、在想象中激发求知的热情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说明文的教学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学导入时,我播放后羿射日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 这件事可能发生吗 "来导入此课,进行学习,也为下面学生学习太阳的特点做好了铺垫.

  3、合作学习,重视个体

  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太阳与我们人类以及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有什么关系呢 " 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在本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似乎忽视了这一点,指名读,齐读似乎多了点.其实,我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对比读,男女声对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2、应做到读写结合

  语文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缺乏"写"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我们应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声情并茂的读,也要有扎扎实实的写.

  《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有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激励展示,激发兴趣。上课之前,我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了选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增加对太阳的了解。上课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太阳的资料,学生都急于想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学习积极性很快调动了起来。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这一环节设置,意在理清文章条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读音,并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紧接着让学生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通过交流,学生对课文的条理一目了然。

  了解特点,领悟方法。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因此,第1-3自然段的学习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时,我采用自学、合作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然后在同座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我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体会,学生不仅对太阳“远” “大”“热”的特点理解的非常透彻,而且也知道了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来进行具体说明的好处。这样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课后巩固,实践写作。文章在介绍太阳时采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学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已经体会了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这样的写法。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用一段话介绍教室或者黑板等,用上本课学的说明方法。这样由课内向课外延深的设计,不仅发挥了学生创造思维的作用,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太阳》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围绕 “ 神奇的科技世界 ” 这个专题编排,其中《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就文章的写作来看,课文的叙述层次清楚,共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太阳的有关知识,即 “ 远 ” 、 “ 大 ” 、 “ 热 ” ;一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通过 “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这个句子自然连接,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本文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此类问题,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我将重点放在太阳三个特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上。让同学们知道在说明事物特点、特征上我们可以采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好懂的指示县的具体、通俗、明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对太阳特点的介绍上采取了 “ 一节一意 ” 的写法,特点明显。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领学第一段,让同学们了解这一写作特点,找出太阳的特点 “ 远 ” ,再将第二、三段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太阳的另外两个特点,亲身感受作者的这一写作特点。

  文章在第一段的写作上,开头用一个传说引入,用“其实”加以转折,导入对太阳特点“远”的介绍。在这里“其实”的转折是同学们应该引起注意的地方。在教学中,师提问:“大家在听老师,同学们反复朗读后,你知道这一段介绍了太阳的什么特点么?”生:“热。”师:“为什么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晒得寸草不生。”师:“文章中那个地方讲的寸草不生?”生:“传说里讲的。”师:“那传说是真的么?”生:“不是。”师:“那么太阳很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是真的么?”生:“不是。”师:“那么文章其实,太阳离我们有 1.5 亿公里远是真的么?”生:“是。”师:“那么文章是怎样从传说的介绍引出事实了呢?”这样,同学们就明确了“其实”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转折导入的作用,明确了作者在这一段要说的特点是后面科学家们研究所得的事实“远”。这个环节的设计跟备课是不同的,我没有料到这次的同学在对课文的阅读存在这么大的问题,找不到太阳的特点,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应当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可是在课后点评、研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机智还是不够老练,这个问题的处理其实还可以更好。

  在第三段提到太阳的特点“热”之后,又有同学提出太阳还有一个特点“发光”,那么,我就顺势引入对本段后面几句话的分析,提示大家认真朗读一下,看看作者都写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这一段文字的关键在写太阳“热”的特点。

  在说明方法的介绍处理上,我仍旧以第一段为例,说明作者在写太阳的特点“远”的时候写了“ 1.5 亿公里”、“ 3500 年” 这样的具体数字以增强我们大家的感性认识。在二、三段的学习上,给学生们列出了文章中用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逐句分析,合作学习,看每句话运用了那种相对应的说明方法,并相互说说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同学们自己对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文章的第二部分简单明确,就写了“太阳跟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引导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到“有太阳、没有太阳对我们人类产生和即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能够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就足够了。

  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一写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认识,一再能够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点评中发现,这一要求对学生有些过高了。不如让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能锻炼一下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所执教的班级同学们对读书的认识不够,认为读书就是单纯的朗读,就是读对字音,而不能在读的基础上找到作者写作的意图,重点,动脑思考,这样的读实际上是没有效果的、机械的读。还有,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的姿势也是千奇百怪。在执教过程中,我虽然及时纠正了大家的读书姿势,但是没能很好地对同学们的阅读加以引导,交给他们读的方法,显然,在注意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教育上与优秀教师仍存在差距。

《太阳》教学杂谈 篇3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太阳》、认字12个

  教学目标 :1、 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熟读本课应认识的12个字;

  3、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4、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师准备:1、学习生字:生、词、句

  2、公鸡吃虫子(生字巩固游戏)点击某只虫子,即链接到对应的生字,生字页

  都增加返回公鸡吃虫子的按钮 。最后在吃虫页加一按钮链接声音:鸡打鸣。

  3、多媒体动画:太阳从不同的地方升起。前面加一个小片头:黑屏,鸡打鸣,鸟叫声,渐渐的天亮了,一缕曙光照在大地上,大海上,草原上,山村里,森林里,太阳升起来了;

  4、太阳升起的动画再分开,独立播放。

  学生准备:画“心中的太阳”

  教学过程 :

  一、上课导入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把自己“心中的太阳”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谁想把自己画的太阳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并且说说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展示太阳。

  生1。

  师:谁还想来?

  生2。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还想展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师:同学们心中的太阳都很美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儿歌。板书:太阳。请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想读读这首儿歌吗?

  生:想

  师:那么就用手指指着读读吧。读的时候哇,注意要用我们熟悉的符号把不认识的字或者读不通的地方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那么儿歌中不认识的或者卡住的字标出来吗?

  生:标出来了。

  师:遇到了这样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1:拼拼音。是个好办法。

  生2:查查字表。

  生3:问同学。

  生4:问老师。

  ……

  师:那么现在呀,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刚才标出的字读准了,读完以后,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现在开始。

  师:你们的同桌都能把标符号的字读准吗?

  生:能。

  师:字音都读准了,句子是不是能读得更通顺一些呢?

  生:是。

  师:那么请同学们把你刚才读着有些困难的句子再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熟。

  学生自由读。

  师:我们比一比,看谁不仅能把字音读准,还能把句子读通顺了。

  三、学习生字,游戏巩固

  1、太 阳 太阳 从 跳 谁愿意做一做跳的动作?

  出 水 大海上,太阳是从水里跳出来的。

  2、草 草原上,太阳是从草里冒出来的。

  3、叫 雄鸡怎么叫?你还会学什么动物叫? 山村里,太阳是雄鸡叫出来的。

  4、森 林 森林里,太阳是鸟儿唱出来的。

  5、美 丽 美丽的世界。 你还能这样说说吗?还能说美丽的什么?

  世 界 照 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合起来读一读:哦,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来的。 (突出最后一句。反复读。)

  师:大家一起读哇,读得都很好,那你们想不想推荐一名平时胆子特别小,不敢站起来读课文的同学?

  师:那好,请你们来读一读。行吗?开始吧!(音准,声音大)

  师:他们读得多好呀,鼓励鼓励他们吧。希望你们以后能再勇敢一些。

  师:老师这里呀,还有一些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把生字读准,还能把句子读通顺呢。

  师:老师呀,想和你们做个游戏。

  游戏巩固生字。 公鸡吃虫子。点击某只虫子,就变出相应的字。 全吃到了,公鸡打鸣。

  四、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伴随着公鸡的叫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太阳缓缓的升起来了。(前面加一段序:黑屏,慢慢打开画面,有鸡叫、鸟叫)配音乐,师范读。

  师:清晨是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亲切,加重语气)

  生:想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

  师:谁想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师:读得多流利呀。

  1、师:那么在大海上,太阳是怎么升起来的呢?想一想,听老师再来读一读。

  师:来,小朋友们,再练习读读这句话。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师:还想读?来,咱们一起站起来,看着画面读一读吧。

  配音乐,齐读。

  师:好,请坐吧。

  2、师:谁还想读读别的句子?

  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谁想读?

  想读得同学我们都站起来,读读这一部分,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3、师:还喜欢哪个句子,(想到山村里,森林里看一看的?)

  读得多好啊,谁想和他比一比?

  谁还想读? 提出“鸟儿”的读法。

  师:瞧这红红的太阳带给我们带来多少美景呀!(简笔画)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吧,自己先练一练。

  师:谁来读?你读一读好吗?

  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生读完师接着再读一遍。

  师:再来读一遍好吗?

  师:我们看着这轮红日一起读一遍。

  师:咱们再完整的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好吗?咱们这样来读吧,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每人读一句,最后一句呢四个人一起来读。

  小组练读。汇报读。“哪个小组想来试一试? 你们组真勇敢。(团结)”两小组。

  师:你们读得真好,我也想加入到你的行列,欢迎吗?

  生:欢迎。

  师:我来读题目,你们来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第四句,最后一句我们齐读,好吗?看哪一组最喜欢太阳。

  分句读儿歌。

  五、扩展延伸,总结下课

  师:多么美的日出景色呀!学习了这首儿歌,你想对太阳说点什么?(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生1:太阳,你真伟大。

  生2:太阳,你真棒。

  生3:太阳,我们的美好生活是你带来的。

  生4:太阳,如果夏天的时候,你没那么热就好了。

  生5:太阳,我要向你学习。

  师:是呀,同学们,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那么你们愿意把你对太阳的喜爱再次画在图画纸上吗?

  师:回家把图画补充完整。

《太阳》教学杂谈 篇4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师:敢积极发言吗?

  生:敢。

  师:我现在要提课堂上的第一个问题。不管问题有多难,不管你会不会答,你都敢尝试一下的,请举手。(学生陆陆续续举手)举得不痛快。放下手。后面犹犹豫豫的同学见到前面的同学举手了,他不举有点不好意思,才把手举起来,所以举手的动作有点犹豫。现在你们想好,敢尝试就把手举起来(学生马上举手)哎,我还没让举手呢,不敢尝试你就老老实实地不举,好不好?

  生:好。

  师:谁敢尝试我的第一个问题?(众学生马上举手)你来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今天我们讲的是第十课,课题是《太阳》。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我看大家已经读过课文了,是吧?

  生:对。

  师:你们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想读咱们就读,不想读就不读了,想不想读了?

  生:想。

  师:想读,就听我提要求——“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谁听出来了,我这句话有几个要求?我要求你用“先总后分”的办法来回答我的问题。

  生: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各自”,第二个是“放开声音”,第三个是“读一次”。

  师:内容没错误,但是不能说“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问题”。应该是“这个问题一共有三个要求”。谁能再说一次?

  生:老师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

  师:(打断)提出了三个要求。

  生:第一个要求是……(学生思考,教师对他耳语)第一个要求是要放开声音。(众笑)各自……放开声音……

  师:(打断)第一个,各自。

  生:第一个是“各自”,第二个是“放开声音”,第三个是“读一次”。

  师:大家听懂没有?

  生:听懂了。

  师:好啦,听懂了就按要求做吧。(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陆续举手)好了,停止举手。刚才举手的同学还举起手来,没有举的不能举了。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你自己争取到的。你举手不果断,机会就让给别人了。在课堂上你想说话,就得快点举手。犹犹豫豫就没有机会锻炼了,听清没有?举手不果断就没有发言权了。

  生:听清了。

  师: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没有举手的不许站,你没有权利。好,站起来的同学读第一段,读完了就坐下。第二段谁想读就赶快站起来,站起来就读,包括现在站着的同学。自己争取机会。现在开始。

  (站着的学生一齐朗读,读完后教师马上说:“坐下,读第二段的赶快站起来,接着读。”全体学生站起来,一起读完第二段)

  师:好,都坐下,不要再站了。为什么不站了呢?大家都起来读过了,就不这样读了。我现在想给一些同学特殊照顾:谁觉得自己平常朗读基础比较差?举手。有没有差的?有,我就给你一次机会。(无人举手)这样吧,特别再想练一练的举手。好,举手的站起来,一起读第三段,开始。(学生读完第三段)

  师:咱们作一个人哪,不管你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去工作,都要有自信心。什么叫自信心呢?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经过努力把工作做好。有这份自信,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现在我问:谁敢举手表示一下,我是全班读课文最好的?好,你第一个举手,请你读第四段。(学生读文)

  师:读得确实不错。你先别坐下,他现在站在奥运会第一名的领奖台上,谁要比他读得好,你就站在台上,他坐下。谁能把他读坐下?(学生争着举手)

  师:好,你来读下一段。(学生站起来读第五段)

  师:(问读四、五段的两个学生)你们俩个谁觉得自己应该坐下来,就自己坐。(众笑)两个都不坐?那我可不客气了,(指刚才读第五段的学生)你该坐下来。哎,你先别坐,你得坐得明白是吧,第一,读错了一个字;第二翻页的时候不痛快,读到快该翻页了,就该事先准备好。等读到那一句时,马上把页翻过来接着读,中间就不至于中断。你没有提前做好翻页的准备,所以你读到这句的时候中断了。接受不接受这个意见?(生:接受)好,你先坐下。(指站着的学生,问大家)谁能把他再读坐下?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好,你来。我有一个条件,你要读不坐下他,罚款。罚款十元。(众笑)行不行?行?那你带钱没有?(众笑)没有?没带钱你为什么说行?(众大笑)那你先读,下课再说,你一定要把他读坐下。(学生开始读第六段)

  师:非常遗憾,语速太快,缺乏节奏。那罚款怎么办?这次给你免了,因为你勇气可嘉,行吗?坐下,找一个女同学把他读倒。(女生开始读第七段)

  师:把句子中的“它”字读得再低一点,再重读。(女生重读)

  师:这回该谁坐下?(学生指男生)

  师:都认为他?好啦,你这一届的朗读冠军当完了,你该坐下了。(学生争着举手要读第八段)

  师:咱们大家读最后一段,把她读坐下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精神来,开始。(学生一齐朗读最后一段)

  师:(问女生)这回你坐不坐?该坐下了,大家把你读坐下了,但是你也跟着一起读了,所以把你读坐下的其中也有你自己。是吧?战胜别人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最困难的。你今天尝试了,非常好。刚才你们读到课文最后的“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开头的“一句话”三个字,在这儿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这一句话概括了……

  师:(打断)我说的是“一句话”三个字,在句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就是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世界了。

  师:没说清楚。

  生:这三个字起一个总结作用。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能够在句子中起到总结作用的,除去“一句话”这三个字,还有什么词?

  生:还有“可以这样说”。

  师:“可以这样说”,可以可以。

  生:还有“总之”。

  师:“总之”,变成四个字是什么?

  生:“总而言之”。

  师:还有什么?

  生:“说来说去”。

  生:“总的来说”。

  师:“总的来说”,还有吗?咱们试一试吧,我说这个带有总结性的词,你们读下面的句子好吗?

  生:好。

  师:先按书上的。“一句话”,读。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总之——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总而言之——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不管怎么说——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总的来说——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再听,综上所述——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还有一个词,也是带有总结的意思,你们注意啊,你说什么?

  生:这个词是“反正”。

  师:对了,注意:“反正——”

  生:(读)“没有太阳就没有……”

  师:刚才这些词是不是都是起总结作用?

  生:是。

  师:对了,所以你们想,咱们汉语是非常丰富多采的,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好多词来表达。还想不想读课文?

  生:想。

  师:这回大家默读。拿出一支笔来,做两个工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真思考,哪讲了什么事,你明白了,就把它划下来;哪里有疑问,就画个问号,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读了这么多次课文烦不烦?

  生:不烦。

  师:对了,你要想学会阅读,就得读,没有别的办法。一边读,一边认真思考,这是唯一的办法。(学生默读,勾画)这么多的同学都划完了,咱们试一试,你先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师:这是从那个传说里读懂了,是吧?

  生:是。

  师:你说这传说的事是真的假的?

  生:假的。

  师:哎!这就奇怪了,这篇文章是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的东西可不能来半点虚假。可是为什么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先讲一个假的故事?

  生:因为……

  师:没考虑好。

  生:因为他是一个传说。

  师:为什么要先写传说呢?有什么内容就直接写什么多痛快!

  生:因为他先写传说,把太阳引出来,然后再介绍科学知识。

  生:我觉得应该是先吊吊读者的胃口。

  师:吊一吊读者的胃口?有意思。一开始你们读这个传说,觉得挺有意思是吧?有意思就愿意往下读,这叫“引人……”

  生:“入胜”。

  师:(问刚才回答的同学)你读的课外书多不多?

  生:您说的是读什么课外书呢?

  师:各种课外书,博览群书。(生无语)谁读得多?(学生争着举手,指一个学生)你说你读得多,我考考你,敢答应吗?还是那样,考住了罚款!(众笑)

  生:以后再给您?(众大笑)

  师:以后再给我,行。第一个问题,天上十个太阳,射下九个去,射太阳的这个人是谁?(对大家)别人不许说啊!

  生:后羿。

  师:后羿的太太叫什么?

  生:嫦娥。(在别人的提示下)

  师:那他妻子呢?

  生:嫦娥。

  师:他夫人呢?

  生:嫦娥。

  师:怎么都是她呀?

  生:太太、妻子和夫人都是一个意思。

  师:对。那我问你,后来嫦娥去哪儿了?

  生:月亮。

  师:去月亮了,她在月亮上住的那个别墅叫什么名字?

  生:广寒宫。

  师:哎呀,真的考不住你啦,那就别罚款了!你看,多读书就是懂得多。好了,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太阳非常大。

  师:非常大,有多大?

  生: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比得上一个太阳那么大。

  师:对,有一百三十万个地球那么大,对。这是你的收获,把它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非常热。

  师:嗯,非常热,有多热?

  生:有一段课文说太阳表面的温度是六千多度。

  师:好,把这些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虽然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我们才能生产我们的用品。假如没有太阳,那一切都不能生长了,我们再不会有一个人活着。

  师:你把你这一段话概括成四个字。

  生:没有太阳就……

  师:(打断)四个字,太阳和我们的……

  生: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四个字。

  生:非常密切。

  师:什么非常密切?

  生:关系密切。

  师:对,写到黑板上去。谁还读懂了?

  生:我读懂了,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

  师:因为它有杀菌的能力,所以它还有什么作用?

  生:还有……预防,治疗疾病的能力。

  师:预防、治疗,两样。你能用两个字把这两样都说出来吗?

  生:治病。

  师:治病?没有把预防说进去。从“预防”、“治疗”这两个词中各提出一个字就行。

  生:预治。

  师:哪能“预治”呀,“预防”提出一个什么字?

  生:“预”字。

  师:提“防”字。治疗呢,提出什么字?(学生有说“治”有说“疗”)应该提出治疗的“治”。“防治疾病”是吧?我再问你,你知道太阳为什么能杀菌吗?

  生:因为太阳的光线非常热,所以它能杀菌。

  师:不对。

  生:因为太阳光放射紫外线。

  师:对了,太阳光有七色光谱。知道哪七色吗?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在红的外面有红外线,紫的外面呢?

  生:紫外线。

  师:紫外线就能杀菌,不但能杀菌还能杀人。(众笑)你们不信吧?

  生:信。

  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

  师:现在南极上空已经形成一个臭氧空洞,大量的紫外线由于没有臭氧层的阻隔,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对人的伤害是很大的。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澳大利亚,已经警告最南端的一些城市的人们,从上午十点钟到下午两点钟,最好不要外出,防止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你的妈妈、你的姐姐涂防晒霜,也是为了预防紫外线的伤害。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人类破坏了臭氧层,紫外线对人类也就有害了。(指一个学生)你去写“杀菌”、“防治疾病”。谁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还读懂了太阳中心温度大概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多倍。

  [1] [2] [3] [4] [5] 下一页  

《太阳》教学杂谈 篇5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重点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太阳的有关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2、学习作者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方法,初步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3、初步学会利用现代化网络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根据本课教学需要,我利用网络课件。紧密结合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内容,对课文作了准确、生动、详实的说明及补充,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及难点。整个课件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富有童趣,富于启发性,操作简便,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

  在此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的优势,利用网络课件提供的大量网页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课伊始:我以亲切的谈话切入课题:同学们,说起太阳,我们一定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世间万物在阳光下生活、生长。那么,你对于太阳有哪些了解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稍作小结,直奔课文内容:看来,大家对太阳看似熟悉却又不够了解。想更深地了解太阳吗?在教师富于感情地导入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课文网页,直奔自学要求(点):1、2、3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查阅网页理解课文的方法,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网络课件提供的资料极为丰富,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一一查阅。所以,我提醒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课文内容,我们可以进入网页细细查阅资料,而对自己已经清楚了解的知识,就只需对网页进行大致地浏览,甚至可以跳过不读。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针对自己学习实际,从丰富的网页中各取所需,真正体现了着眼于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了因材施教。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热情洋溢地鼓励学生进行多向讨论交流。学生可以生动地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收获,也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有效地推进学习进程。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我不是组织学生按部就班,面面俱到的交流,而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让学生挑自己最感兴趣的,感触最深的,最有把握的一点、两点课文知识进行交流。此时,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人会谈风的形成,有的会说太阳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有的则会说太阳杀菌的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谈得尽兴,听得专注,他们在课堂交流中的各展所长以及质疑问难中的思维碰撞,已足以涵盖课文知识的全部。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是深刻的,所以,随着学生的随机交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有关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就显得特别到位。

  从个人自学到互动交流,学生头脑中有关太阳的科学信息陡然增长,这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借此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累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而在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过程中,富有童趣、生动形象的网页资料使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三大说明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

  教材只是一种凭借,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探索太阳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尽情遨游,为学生打开了更为辽阔的窗口。

  总括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流程分为课文学习和课外延伸两大模块。在课文学习中,基于本课课文的性质以及此次研讨课的主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阅读教学),我利用大量网页资料来充实、丰富、阐述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在教学方法上,我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课文。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在教学中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致力于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而课堂教学的第二部分课外延伸则意在为学生打开更为辽阔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也借此初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虽然,我执教的网络环境下的《太阳》一课效果甚好,但是,这其中,也有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探讨:

  反思一:在网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学科的课程价值如何体现?毋容置疑,通过网络环境下《太阳》一课的学习,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收获一定比传统课堂来得多,来得广,但未必见得专、深。在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学科本身的课程价值如何体现?学科价值的成分在一堂课中该占多少,才算恰到好处,这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达到最优化的整合,是需要不懈探讨、不懈实践的一大问题。

  反思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急待提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不熟练也不可避免地给网络课的教学带来了限制。

  反思三:要将先进的网络资源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建立系统的丰富的资料库极为重要。

  反思四:什么样的课适合上网络课?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阅读教学有着它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课都有必要借助网络来上课,也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应用得恰到好处,而非多多益善,不能刻意去上网络课。

《太阳》教学杂谈 篇6

  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 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 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 启发谈话,板书课题。10、太阳

  二、 交流预习成果:

  1、 字词方面:

  兽(shou )繁殖(zhi )蔬菜(shu )估计(gu )

  杀菌(jun )煤炭(tan )水蒸气(shui )治疗(liao )

  2、 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 读第一自然段。

  a) 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 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 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五、 讲读二、三自然段。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 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

  (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 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

  (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六、 分组朗读太阳的几大特点,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 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你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的特点。分小组交流、练说,各组选代表交流。

  八、 作业 :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

  板书:

  10、太阳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远:150000000公里

  大:1300000个地球 地球

  表面:6000度 钢铁

  热: 中心:18000000度 火球

《太阳》教学杂谈 篇7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理解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没有中心句的第5、6自然段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

  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n)”不要读作“(j(n)”的音。

  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

  传 chu2n(传说、传递)        都d#u(都是太阳送来的)

  zhu4n(自传、水浒传)        d&(首都、都市)

  差 ch4(差不多)              漂pi1o(漂浮)

  ch1(差数、差错)             pi4o(漂亮)

  ch1i(出差)

  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带点字的读音:

  比较(ji4o)

  疾(j0)病

  虽(su9)然

  哪(n3)能

  那(n4)里

  抵(d!)得上

  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

  5.正字:

  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

  “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

  “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

  (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

  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投影幻灯出示:

  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2.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

  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

  6.有了太阳才有风。

  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

  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

  (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一边读,一边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二)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并初步学习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

  (三)学习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一边读,一边想”,通过阅读,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认识数字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做好词语、句子的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

  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

  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5.指名读第2、3自然段。

  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要求学生把数字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的括号里,然后归纳:

  (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表现太阳很大、很远,还用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太阳很大,就更加具体、鲜明了。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6.齐读第一段,做课堂练习:

  ①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

  ②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

  ③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

  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

  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_______________

  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

  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

  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样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

  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

  7.做课堂练习,用课堂讨论形式模拟第5小段句式,说几句话。上句末尾和下句开头使用同一个词语。出示第一句:“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接下去,要求学生用“花坛”开头说出第二句。如“花坛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朵围绕着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喷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着阳光,闪着七色光彩”。

  (如有同学问起这种说法叫什么,可以说明是“顶针”辞格)

  8.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

  (风是流动的空气)

  空气为什么会流动?

  (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

  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

  (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

  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

  9.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

  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

  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

  10.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

  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

  (当然、理所当然)

  (三)通读课文,结合板书总结:

  《太阳》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文两大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数字”和“比较”的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会背最后自然段。

  2.做模句练习如下。

  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练习

《太阳》教学杂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

  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讲神话故事。(配乐)

  2、质疑:

  这是真的吗?你了解太阳吗?你想了解太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神奇的大火球。学习课文《太阳》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明确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把不会的多读几遍。

  2、边读边认字。

  3、边读边想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三、认读生字和词语

  1、请小老师教读生字(正音)

  2、指名扩词。

  3、开火车读词卡。

  4、你能不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指名)

  5、同位相互测字。

  四、再次读课文

  1、带着这些新朋友再读一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2、指名汇报读课文。

  (指名读、互评,男、女生读)

  3、汇报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五、指导写字

  1、示范易写错,难写的字;如:

  抵、蔬、繁等。

  2、指出多音字:

  差,注音、组词。

  3、生练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指名回答)

  2、考考你认识它们吗?

  (指名读词卡)

  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一课,一同去看看每天都陪在我们身边的太阳公公。

  4、板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课文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读课文的要求)

  2、读完课文你一回味无穷。那就在让我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勾划,课文中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呢?

  3、找到你的答案后在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先在小组中合作读一读课文,再交流你的学习成果。

  4、生汇报:

  板:太阳远、大、热和与我们的关系。

  (两部分内容)

  5、“课文介绍了太阳这么多的知识,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好好的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写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6、生汇报,并相应的指导朗读课文。

  7、你一定对它还有其他的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指名汇报搜集的资料)

  8、同位相互交流资料。

  三、朗读、拓展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太阳。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指名读,互评。师引读。

  3、“你能试着将自己喜欢的部分,以讲故事的方式或者以解说的方式来介绍给大家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4、同位相互讲,指名讲,全班参加评价。

  四、谈感受、背课文

  1、“太阳如此美丽、如此重要,想一想如果我们将要失去它我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联系生活、环境谈谈你的看法。

  2、“是呀!你们说的真好。”总之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引入最后一段)

  3、起读最后一段。

  (配乐)

  4、自己试着背一背,指名背。

  (配乐)

  5、小结。

《太阳》教学杂谈 篇9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1、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语、句——发展创造思维编诗句“在哪里,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4、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

  用听读法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式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猜谜语,导入  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来考考你们。“有位老公公脸庞红彤彤,晴天早早起,傍晚就收工。”对,今天我们就进入太阳月亮这一单元,学习太阳这课。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

  [说明:吸引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眼睛看着字,仔细听。

  2、自由读课文,指着字读,不认识的字,用笔在下面画个小圆圈。

  3、分句教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4、同桌互读。不会读的互相教教。]

  6、齐读课文。

  [说明: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在读中落实听读识字。]

  三、理解课文听读识字,指导朗读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想想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吗?好,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太阳是怎样出来的。

  [说明:用语言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求知欲。]

  2、出示课件:这是什么地方?对,大海上太阳是怎样出来的?(学生回答)你能象太阳那样跳一跳吗?谁来读太阳在大海上是怎样出来的。(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从水里怎样出来的?齐读整句。

  [说明: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

  3、那么我们来看看太阳还会从什么地方出来呢?点击课件,问:这是什么地方?太阳是怎样出来的仔细看。(学生观察并回答)。谁来读这一句让老师感觉太阳真的是冒出来的。(指名读)(伴随动作齐读)

  [说明: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达到朗读目标。]

  4、点击课件,问:这是谁?山村里雄鸡在干什么?谁出来了?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谁能读好这一句,把太阳给叫出来?(指名读、分组读)

  5、看这是什么地方?对,森林里有什么呀?小鸟在干什么?他们唱呀唱,把谁唱出来了?哪组来试试这一句看你们能否象小鸟一样把太阳给唱出来。(分组读、齐读)

  6、注意观察画面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见的景色)教师:太阳出来了,染绿了草原,叫醒了山村,照亮了森林。让我们面向太阳赞美这美丽的世界。齐读最后一句三遍。

  [说明: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7、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好吗?

  8、照样子说一句话。例如:教室里,太阳是同学们读出来的。同桌先说一说。个别说,最后组合成一首新诗。

  [说明:拓展学习争当小诗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识字游戏。

  1、和字娃娃交朋友。

  [说明:“字娃娃”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字娃娃打招呼的过程中,既熟悉了生字又培养了学生有礼貌。]

  2、字游戏。

  [说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

  1、师: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小结: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没有太阳就没有美丽的世界。

  [说明: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又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这儿还有一首儿歌,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来赞美太阳的。

  [说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太阳》教学杂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给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3.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勾。

  4.了解“小、人、木”作偏旁的变形。

  5.练习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听读识字。

  三、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太阳卡通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师: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学生自由猜谜。

  (贴上太阳)

  师:下面,我们就伴随太阳的升起,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全文)

  点评: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范读课文。

  (课件演示内容)

  学生边听边看。

  点评:课件逐字演示课文内容,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中的每个字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课件配音是童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聆听课文,不觉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快地入情入境。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试着用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的方法解决。

  学生自学课文。

  师:谁愿意带大家读读。

  学生带读。

  师:同桌互读。读对了给对方画一个小太阳

  点评:反复地读课文,既是熟悉课文的过程,更是随文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读文识字过程中,教师注意渗透学生合作和评价的意识。

  (四)强化识字。

  1.文中识字。

  学生带读、跟读。

  2.卡片识字。

  学生多种形式读(指名、分组、男女生)

  3.游戏识字。(猜字游戏)

  点评:识字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文中识字到文外识字,每一个层次的教法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间操:《上学歌》

  今天,外面艳阳高照,让我们在太阳底下跳个舞吧。

  (五)课内外结合,复习巩固课内知识,深入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师:现在,大家休息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十个太阳。他们每天轮流出现在天空,所以人们每天只看到一个太阳。有一天,十个太阳觉得太没意思了,他们一起跑到天空。土地烤焦了,禾苗晒死了。人们没法活了。于是,人们请来会射箭的天神来到人间。要他教训教训这十个太阳。

  (出示后羿射日图)

  你愿意当后羿,做个射日的英雄吗?

  (出示十个太阳)

  我们不用箭,用我们的智慧来让小太阳消失。只要把小太阳出的难题回答出来,小太阳就会消失。谁来试试?

  课件内容:

  (1)太阳:还有一个什么名字?

  (2)猜谜语:两个人手拉着手,是什么字?

  (3)跳:用这个字组个词。

  (4)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森: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6)照: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这个字?

  (7)叫:用这个字组个词。

  (8)请你用手写出水这个字。

  师:九个太阳都被我们的智慧消灭了,剩下的这个让老师来消灭吧?为什么不能射?学生展开讨论。

  师小结:看来,太阳对我们的用处还真大。小太阳听懂了你们的话。愿意每天认真工作,不再捣乱。他说:人类与太阳是好朋友。他愿意为人类做贡献。为了表示诚意,他送给人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点击最后一个太阳,出现“美丽的世界”)齐读。

  点评:这里的设计非常巧妙,既有综合性,又充满娱乐性。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既听了故事,了解了人与太阳的关系,又巩固了识字。

  (六)总结、读文。

  1.播放录象。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太阳带给我们的美丽的世界。

  2.齐读全文。

  点评:精美的画面使学生理解了太阳送给人类一个美丽的世界,学生在观看录象的时候感受到了世界的美丽,也感受到了太阳的重要。

《太阳》教学杂谈 篇11

  广元市利州开发区南鹰小学       王正芳

  一、说教材

  《太阳》是北师大版小语一册十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用简短的句子,写出了大海上、草原上、山村里、森林里等地方日出的优美景色,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初步意识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对该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扩展:一是扩展教学内容,通过查找资料、媒体演示和语言实践活动,扩充信息获取量;二是在强化朗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根据教材特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

  1、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3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

  3、写字6个,学习新笔画横撇、竖折折勾、知道“人”、“木”作偏旁的变形。

  4、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5、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教法上都深入落实这一精神。

  1、创造和悦的课堂气氛。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氛围。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看成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

  2、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展示了精彩的画面,再配上鸟叫鸡鸣的声音,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3、读思结合。学生边读边想,积极地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反复的读中悟出情感,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三、说过程

  1、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形式多样,有听读、分组读、小组长带读等形式。

  3、图文结合,理解、朗读课文。

  课文中每一句话都是一幅精美的画面,我把它们都制成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从画中去感悟语言,又从语言中去再现画面。

  4、观察画面,运用语言。

  欣赏完课文插图,再出示城市中和田野上的日出景色,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5、讨论问题,扩展思维。学完课文后,分组讨论:你喜欢太阳吗?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事?通过讨论,扩散了学生的思维。

  6、交流课前收集的儿歌,积累语言。

  7、想象作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让学生画一幅最喜欢的日出景色图,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这是一堂深入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好课。

《太阳》教学杂谈 篇12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字13个,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使学生认识人类离不开太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后羿射日》的故事、字词卡片。

  2、 学生可在课前搜集太阳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猜谜引入:

  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猜猜它是谁?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它是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歌《太阳》。齐读课题。

  二、 配乐欣赏:

  运用挂图向学生展现课文描绘的几个画面,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老师进行范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范读有音乐与画面的衬托,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学生从感官上、心灵上能感受到儿歌语言文字的优美,最大潜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自学

  1、 认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学会它。

  2、 拭出你最喜欢的一行诗,多读几遍。

  3、 有不懂的地方打上小“?”,一会儿和同学们研究解决。

  四、 识字

  1、 同桌互相检查字音,全读对了的,给他画面小红旗。

  2、 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比比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好。

  3、 你还有哪个字不认识?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4、 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选你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一定会扫清生字的障碍。尤其是第三个环节,把不认识的字再通过请教别人多读几遍,使认字过程落得扎扎实实。)

  五、 写字。

  1、 记字形:“水”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强调左边是横撇。“鸟”字可教学顺口溜:“撇是鸟头一撮毛,点上眼睛明又亮。身子弓来爪子短,站树枝叫喳喳。”。

  2、 学习新笔画:横撇、竖折折钩。

  3、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水”和“鸟”“出”字。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太阳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为了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每天早早起床,勤奋地工作着。让我们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诵读,评价

  1、 选句朗读。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还可以请你的小伙伴给你评一评。

  2、 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几行诗中“跳”“冒”“叫”“唱”等词语的感情,让学生做做动作来体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体会日出的美丽景色。

  3、 读全文,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语文教学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读中体味语言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日出的奇妙,读出对太阳的赞美。)

  三、 写字

  指导学生写剩余的几个生字。教师指导写“出”字要强调笔顺,第三笔是“长竖”,不是两个“山”字撂在一起的。

  第三课时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背诵

  1、 选句背诵,把你最喜欢的诗句背给大家听。

  2、 全文背诵。教师小结:同学们背得真错,老师也感到太阳从各个地方升起来。

  三、 交流

  1、 你知道太阳还会从哪里出来吗?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

  2、 把你课前查找的资料和伙伴们交流。

  3、 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我们共同分享吧!(见《补充材料》及后羿射日的故事)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按查找的资料去读,而变成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这样学生才会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练习

  1、 种太阳。(扩词练习)

  水鸟

  2、 读一读。(见语文天地中“读一读”中的内容。)

  3、 画一个最美的太阳,送给你喜欢的人。

  教学反馈:

《太阳》教学杂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课前准备】适逢有日环食,先带领学生观察,或放太阳的幻灯。

  【教学流程】

  一、导语

  结合儿童的生活,引起学习新课的兴趣: 

  1、昨天下午整整三个小时,同学们密切注视着太阳的变化,同样在这样的这个时间,有上亿万眼睛注视着太阳,观看、研究日环食这奇异的天象。从同学们的热情来看,大家对探索天体的奥秘怀有相当大的兴趣。 

  2、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

  (板书:太阳) 

  二、创设研究太阳的情境,促使儿童对新课主动地思考

  1、启发:

  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需要老老少少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2、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3、教师将学生问题分类概括。

  4、教师鼓励:

  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这样处理问题,不仅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学习课文──这是最主要的;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起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三、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无形之中,就把学生带入了研究科学,查找、阅读资料的情境中。他们似乎是一个小小科学家。这时,他们读起课文来分外专注。

  2、学生自学:  

  ⑴ 指导①:

  对于这类科普的说明文,一般一小节说明一个意思,我们阅读时首先要概括出每节的内容。   

  (板书:一节一意)

  要求学生读时把每个节概括的内容写在每一小节前,像加注一样。  

  ⑵ 指导②:   

  每小节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弄清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交流,充许多种分段起讫:

  指点:阅读说明文,一节一意首先分清层次,概括段意。(板书符号〢〢)     

  实际上,这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弄清每节每层说明的主要意思。

  四、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

  (让学生继续担当小小科学家的角色,这就把学生进一步带入研究太阳,深入了解学习资料的情境中)  

  第一段:

  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生回答,教师将数字填入表中。表格见下)

  2、指点:

  从这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

  (板书:列举数字)

  对资料中数字比较多,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后回答。

  ⑴ 引用传说:

  (板书:引用传说)

  谁还记得我们二年级时学过的一个关于太阳传说的故事?(《后羿射日》)谁能说说。   

  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这三节课文就变为:“太阳离我们很远,有3万万公里,太阳很大,有130万个地球大,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6千度,中心温度有1800万度”。

  文章这样写,你们的阅读兴趣怎么样?    

  这样教学丰富了课文内容又紧扣课文,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上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在传说以后,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板书:说明实质传说其实)

  下面一节说明实质的又用了什么词?(板书:觉得实际上)

  ⑶ 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沸水和钢铁呢?(突出“抵得上”“比”等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⑷ 引导学生从事物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关系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例句:(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①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小。     

  ② 太阳虽然热,但因为远,所以烧不死地球上的生物。

  ③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

  ④ 因为太阳热,又离我们远,所以太阳光使我们感到温暖。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⑴ 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_________;

  ⑵ 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⑶ 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⑷ 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太阳》教学杂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01165117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