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精选17篇)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我一直都在下面静静的听着,在整堂课中黄老师的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首先黄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一副很有意境的画,是一副李时珍的画像,配合好了仿古的背景,可谓栩

  栩如生,这样以来,就把同学们带到了一种这种意境当中,有人说一副好的画,比过你说300句话,上

  课时随便你怎么说的天花乱坠,同学只是很迷茫,有可能时不知所云,但是你给他看图,一目了然,很

  清晰,哦,原来是这样。在上课的时候,黄老师结合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一副副图画,通过启发,

  探究的手法,一步步引导学生。同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课文,为的是让学生仔细的品,体会课文

  的意境。同时黄老师在课文朗读的配上了背景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课文的思想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view_id=1910&page=3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2

  我的教学设计分成两大块:从课文的第一段感受李时珍师徒两人生活条件的艰苦;从李时珍与庞宪的对话和他亲自品尝药草体会他为了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作风。

  在处理第一段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第4自然段中有关描写词句并说清自己的理由。抓住“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出这是一座荒废多时、十分破败的古寺,而且古寺的条件十分差,很久没有人来了,也很危险。但这一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说完之后没有点到“破败”这个关键词上来,让学生充分感知“破败”这个词。

  处理第二段时,我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李时珍在家中,该是怎样的生活呢?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

  课文12自然段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这是我进行补白:尝草药中毒的事情,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遗憾的是对师徒俩的对话读的不够,这可是最能体现李时珍工作一丝不苟的地方,总之,我认为一堂课总会有顾此失彼的地方,不可能兼顾全面。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3

  之一

  作者:方霞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后记: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说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三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说教材

  1.教材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以简约、朴实的笔调叙述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途中与弟子庞宪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夜宿古寺的事。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细腻、传神,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气氛,“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时珍的一言一行彰显了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品质”的极好范本。

  文中还有两幅插图,一幅李时珍本人头像,一幅李时珍与弟子庞宪在古寺中编著《本草》的情景,图文并茂,“古今一相接”,有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

  2.预设学习目标、重难点。根据新课标中规定的本阶段学习目标,结合本课写作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学习情况,预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准确读记“宪、碗”等8个生字,端正书写“宿、材”等12个生字;(2)理解“夜幕、降临、隐隐”等词语意思,并能串词说一段描写夜晚景色的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李时珍为百姓造福不辞辛苦的精神。其中,识记、书写正字,朗读课文为本课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赏读,体会人物精神是难点。

  3.学情分析。本课中人物言行如颗颗珍珠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人物的内在精神成为串起珍珠的缕缕丝线,“抓言行悟品质”,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初步接触,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再次感悟细节之处的传神刻画。

  第二板块: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文内容朴素真实,笔调质朴淡雅,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来令人回味悠长,为此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情传情,以情达情,运用“情境教学法”,看似老套,但却是经久不衰的方法。

  说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文想象画面再读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旨在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在文字中思接千载,畅游一个来回后,再读课文,积累、涵咏文字中规范、凝练的语言,并进行内化,吸收,进而为我所用。

  第三板块: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如下理念:文章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于细节处刻画人物李时珍的形象,看似娓娓道来,没有激情的渲染,但是读进去后,一股情感的暗流在文字中涌动。因此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形式读文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开课揭题。课伊始,教师以课件出示李时珍头像,问:“认识他吗?”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对他你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畅谈对李时珍的了解,最后教师在点评后小结并介绍:“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历时二十八年,风餐露宿,尝尽百草,为世间留下一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的就是在他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发生的事,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揭题并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随机教学“宿”的意思,进而理解课题的意思,再读课题,教师问:“围绕课题,你有问题吗?”由学生的回答提炼,聚焦两个质疑点:为什么夜宿古寺?怎样夜宿古寺(在古寺中干了什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此起课,源自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并不是一张白纸,由此就先立足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上,让他们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人物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揭题,围绕课题质疑,课堂热起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自己提出的问题。(二)检查反馈。在此过程中重点检查学生对文中字词的掌握,课件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等,多种形式读词语,特别是想象画面读,教师问:“轻轻地读读这些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彷佛出现怎样的画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评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词语。(三)选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写夜晚的景色。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透过词语想象画面,丰富词语的内涵,使每个词语灵动起来。同时自然衔接到下一环节“选词语说一段描述夜晚景色的话”。】

  (四)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字词不理解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因为本课四字词语较多,并且有一些药物名字学生未接触过,让学生相互解疑,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三步,解决疑难,感受人物。教师过渡,提问:“字词会读了,意思也明白了,那课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别着急,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在学生一番默读、寻找、思考后,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文中重点词句。回答问题“为什么夜宿古寺?”聚焦句子一:“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理解两个问题:“一心赶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一心赶路?从而顺势导到:“李时珍一心赶路为的是‘四处察访’药材。”随机学习第一段:“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读着读着,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一番品读交流后,得出“李时珍为编著《本草纲目》非常辛苦。”再读这句话,哪些词体现这份“辛苦”?着眼到“风餐露宿”和“晓行夜宿”,理解这两个词,同样先想象画面,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由“为什么夜宿古寺”引出第一、二段的学习,同时有选择地抓住“一心赶路”、“风餐露宿”和“晓行夜宿”体会李时珍的辛苦,由点带面,提升阅读品味。】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教师随即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夜宿古寺的原因我们已经找到,那在古寺中李时珍和弟子做了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首先聚焦句子一:“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话想说。同样让学生体会李时珍的辛苦,并且抓住“啃”字做文章,“啃”我们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作者为什么要用“啃”来描写,一方面由啃感受到干粮的难以下咽;另一方面想到师徒两人一心赶路,肚子早已饿极,饥不择食。“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住的呢?”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追问,自然联系到文章前面部分对古寺的描写。聚焦句子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让学生朗读描写古寺的句子,感受“破败”,体会作者在描写古寺上细节的刻画入微。由此拓展开去,“其实在编著《本草纲目》的二十八年中,李时珍吃的苦何止这些,同学们不妨阅读这样一段文字。”师穿插课外补充阅读进行练笔:夏天,在炎炎烈日下,李时珍……;冬天,在寒风刺骨中,李时珍……;为了采摘悬崖峭壁上的草药,李时珍……”在一番“苦”的咀嚼后,问:“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样的生活?”学生自然找到句子:““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李时珍的这番话,哪里打动了你?”“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围绕“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这句话,反复体会,首先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感受到“李时珍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可贵品质。再抓住这一中心,设计导语引读句子,因为“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所以,李时珍……”正因为:“李时珍全心全意想着老百姓,所以他……”,反复引读书中重点语句,一唱三叹。教师再次问到:“李时珍啊李时珍,一路上风餐露宿,连口水都没有喝,你不觉得苦吗?”进行角色的转换,学生说到:“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感受李时珍朴素话语背后的坚定与执着。师小结说到:“是啊,一部《本草纲目》给百姓带来无穷的福祉,请看这样一段介绍。”课件补充对《本草纲目》的介绍及其价值。

  【一个“苦”字,看似简简单单,但怎样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触摸到这份苦,进而感受人物李时珍的不怕苦,充分利用重点词句,在文本中细细地读,反复地品。】

  结课同样是顺势而成,教师指着文中插图,动情叙说: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李时珍,看他如何在月光下,古寺中编著《本草》。

  本堂课板书设计,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呈现。既反映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夜宿古寺。

  渴饮泉水饿啃干粮,

  借着月光编著《本草》?

  万民造福吃苦也值!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5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一)激趣引入,读题质疑。

  (二)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三)读通读顺课文。

  (四)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理清文章脉络。

  (五)认真书写生字,学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及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引新。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生齐读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边忆边写若有所悟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指名读词语。

  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药物史上一部巨著《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本课讲的是他在编写《本草纲目》近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中极普通的一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发生在古寺中的一夜。

  (评析:温故而知新。从词语的朗读引入到课文的内容,再到人物的品质,教师就像高明的导游,渐次打开了学生记忆仓库的风景。学生感觉不到词句训练的单调,通过诉说所感,反而对李时珍逐渐产生一种“尊敬感”,自主地感受到人物的高大形象。)

  (二)、走近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7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他们的生活。(学生读书,交流:苦)

  2、师:他们的生活究竟苦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课文1---7自然段。

  要求:先读读课文1---7自然段,再找出课文中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找到了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对感受深的地方还可以做做批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交流:

  ①吃得苦:他们喝的是泉水,啃的是干粮,这就是“饥餐渴饮”。重点抓住“啃”字。

  ②行得苦: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出示词语“晓行夜宿”,齐读词语。

  ③住得苦:那时一座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脏;断垣残壁:危险;长满了青苔:

  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久无人居,荒凉。

  这样的环境,你敢住吗?

  师:这古寺实在是破败、荒凉、危险,让我们一起跟着李时珍进去看看吧。

  (生齐读第四小节。)

  4、在我们看来,李时珍的生活够苦了,但他觉得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第7小节内容。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师:在李时珍二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医术精湛,被推荐到太医院当御医。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他过的可能是怎样的生活?

  是啊,现在的生活和太医院的生活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可李时珍却不以为苦。因为他觉得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李时珍说的这段话,感受他为了百姓,甘愿吃苦的精神。

  生读第七小节。

  (评析:引导品读文字,体会李时珍的“苦”。想象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品质,冲击学生的思维,掀起情感的波澜,使学生人文视野拓宽,跳出教材看教材,理解呈现多元,丰富了人物形象。)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过渡: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仅饱尝着生活之苦,还经历着更为繁重复杂的编写之苦。

  1、请同学们自学8---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些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

  2、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

  ①“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在每天辛苦的奔波后,还要及时记录下来,说明李时珍工作的认真。)

  ②“边忆边写”。

  李时珍在“忆”什么?(白天寻访药材的经历。)

  猜猜他都到哪些地方去寻访了?(可联系上文。)

  ③“几块砖垒成桌子”。

  ④从他记录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认真。

  ⑤“端详了一阵”。

  “端详”是怎样地在看?(鼓励学生多说些词语,诸如“认真、细致、聚精会神”……)

  为什么要“端详”,随便写写不行吗?(“端详”是仔细地看,因为鸡肠草和鹅肠草样子相似,李时珍为了辨别它们,所以看得非常仔细。)

  ⑥“嚼嚼”。(为了区别它们,他把两种草药扯下一点来放在嘴里嚼嚼。可见他的工作多么认真细致。)

  4、师:是不是所有的草药都可以随便放在嘴里?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愿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

  (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讨论,不管是何种答案,都予以积极的评价)

  5、师述《李时珍尝曼陀罗》的小故事。

  今天,庞宪看到李时珍又把药草往嘴里塞了,假如你是庞宪,你会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

  面对弟子的劝告,李时珍会怎样回答呢?

  如果说前面他们所受的的是生活上的苦的话,那么试尝草药是在冒生命危险啊,李时珍这么的奋不顾身为的是什么呀?一起说——万民得福。

  让我们再来读读他那句简单却不平凡的话。出示: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评析:品草药的小故事把李时珍的品质和形象进一步放大,也放大了学生的情感,学生自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李时珍一起感受“苦”,体会那份“值得”,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6、仅仅是分辨两种药材,工作就这么繁琐,这么危险。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本草纲目》一书中共记载了1892种药材,书中附方一万一千余个,药物图片一千一百余幅,这又得付出多大的艰辛啊!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表现出他工作的辛劳。生齐读12自然段。

  7、师述:此时,埋头工作的李时珍已经完全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听,寺外——(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让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象(语速渐缓)——

  音乐响起——教师深情朗诵:夜深了,荒凉的破庙里,灯光微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专心地记着药材。他似乎忘记了拄着拐杖蹒跚地登山,忘记了渴了喝泉水、饿了啃干粮,忘记了掉下悬崖险些被摔得粉身碎骨,忘记了品尝毒草时失去了知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评析:缓缓流淌的音乐声中,李时珍采药的情景一幕幕地浮现——“白发苍苍”“蹒跚登山”“喝泉水、啃干粮”“掉下悬崖”“品尝毒草”,这样可亲可敬的老人怎能教人不动情?学生的情感在声音与音乐的交融中喷涌而出,得以升华。)

  (四)总结全文,升华人物形象。

  1、将近三十年的艰苦生活,将近三十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本草纲目》。

  出示课件:《本草纲目》图片及介绍。

  李时珍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从生气勃勃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近200万字,共52卷。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各种中药的名称、用法和作用。李时珍为后人留下了这样宝贵的经典著作,后人永远记得他。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小练笔:看着这本巨著,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吗?请把话写在书上李时珍的画像旁。(配乐)

  学生交流。(必要时可结合板书提示引导。)

  3、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只是李时珍修《本草纲目》漫漫长途中的一个小故事,同学们课后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李时珍的资料,相信大家对他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评析:学生用饱含情感的小练笔倾泻心中的情感,而教师的总结话语充满情感的力量。这个环节实则上也完成对课文的整体回顾和把握。)

  【课后作业】

  1、复述课文。

  2、课本p90第三题。

  3、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4、课外搜集并阅读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评析:语文学习注重积累与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故事,举行故事会,此举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可谓一举多得。)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严谨认真一心为民

  《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赏读,感悟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作风和造福人民的可贵精神。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句,感悟李时珍的“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学习难点: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体验李时珍一心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李时珍的相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反思】

  (一)、扣“苦”字,巧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学习课文的前七小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的生活,概括成“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具体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小故事,大背景。

  课文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要想让学生深入地感受李时珍的甘于吃苦、一心为民的品质和形象,就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用什么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呢?我发现小小的故事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有了这些小故事,使得教材由原来的单一变得丰富起来。在这些小故事的支撑下,再来品味文中的情节,学生的体验真实而强烈,人物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丰满,情感丰富起来。同时,小故事也开发了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了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如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等等。看来,小故事里不仅有大背景,还有大文章。

  (三)、突重点,读中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四)、精练习,强感悟。

  寻找课文中练习的结合点,这是本课的又一个训练点。课中,我预设学生说和写的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自由生成,绝不要所谓的标准答案。如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三五句即可,体裁不限。有了很好的课文解读,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练习虽简短,但是效果较好,既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多感悟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讲故事和品读文字加深学生的体验感悟,尤其是在课文结尾处安排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音乐与声音的交融中画面一幕幕浮现,学生在体验的生成和感悟的撞击中不断升华感情,对人物品质的感受又更进了一步。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6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在品味语言中体会“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精神——《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平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       ,没有        ,没有       。有的是      ,有的是         ,有的是             。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           ;渴了,          ;冷了,           ;累了,           。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7

  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

  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8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9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引读课题)

  2、大家回忆一下,在李时珍投宿古寺的这一夜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看来,李时珍夜宿古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和同学们一样。记得李时珍对弟子庞宪说了这样一番话吗?谁想读读?

  二、品味苦”

  1、他们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孩子们,捧起书,读读课文1—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生交流:

  (第一自然段)

  ◆ 指名读

  ◆ 安徽、河南、湖北——对,几千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点拨)不走行吗?

  (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几千里路,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读。

  ◆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什么叫“饥餐渴饮”?什么叫“晓行夜宿”?

  ——(或者)对,他的“晓行”就是——读。他的夜宿呢?

  (第四自然段)

  ◆ 他晚上住在什么样的古寺,你给大家读读。

  ◆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 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指导)“厚厚”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让我仿佛看见那厚厚的、灰蒙蒙的蜘蛛网。就像这样,把所有体现“脏”、“破”、“危险”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 我们一起读。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呀!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他还吃了哪些苦?

  (第五自然段)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 指名读

  ——干粮:预先做好的食物,如:炒米、炒面、馒头、烙饼等。装在袋子里,时间长了,又干、又硬。吃——很艰苦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4、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写上黑板)

  5、这样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吗?

  是一个月、两个月吗?

  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长年累月的——  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5、(点红“苦多了”)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是,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孩子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6、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第12自然段)出示:

  ◆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 几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动作,你怎么就体会到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吃了很大的苦呢?

  ◆  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 像这样的文字,在李时珍的笔记本上,

  我们随处可见,请同学们静静地再去读读这些文字,你仿佛看见李时珍在做什么?

  ◆ 这不正是一种研究的苦,揣摩的苦吗?让我们再读读这些来之不易的文字吧!

  三、整体感知“苦”与“值得”

  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生活上的艰苦,现在,你感受到的是:

  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这样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工作之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研究之后的“饥餐渴饮”呀!孩子们,我们目睹了李时珍在古寺中一夜的生活,而这一夜仅仅他一生几十年中的一个瞬间,多少个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3、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细细地品味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的“不易”。

  4、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只是淡淡地说,齐读——(点红“值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值得”变红)

  板书:值得

  5、为什么呢?

  (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

  板书:万民得福

  6、对,正因此他心里装着万民的健康、万民的幸福,所以——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为了万民得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7、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创造了新的《本草纲目》——(录象)

  8、看着,想着,李时珍的话又轻轻回响在我们的耳边,读——、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0

  一、导入:

  1、师: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块学习,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收获。

  师:上课

  师:在人类不断迈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有的为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有的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也有的寻访药物,治病救人,为人类减轻了痛苦。在我国古代啊,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的心血编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曾称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李时珍。

  2、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搜集的资料,你对李时珍有哪些了解?

  师:好,看着屏幕上老师搜集的李时珍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下。

  (投影:李时珍的相片和简介)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经历《李时珍夜宿古寺》。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同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谁来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能再说的简练一些?(板书:李时珍)

  师: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品尝药材的事。

  师:看着课题你产生了那些疑问呢?

  生: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子的?

  3、他到古寺后都干了些什么?

  (教师相机在题目下面标上问号)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标记。看看能不能解决大家提出的这些疑问。

  二、学习课文

  1、师: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的衣、食、住、行条件应该非常优越,可他为什么会夜宿古寺呢?谁来读一下?

  师:通过读这几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如果学生没有读第一段,教师在他读完后可以引导:他和弟子为什么会在湖北的西部山区呢?)

  生:那古寺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下?

  (投影出示:描写古寺样子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古寺很破,很简陋,很荒凉

  师: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一座……

  师: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师:李时珍历时二十七年才编成《本草纲目》在这二十七年中,投宿荒郊野外是经常的事,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那古寺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读一下?

  3、师:通过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投影:李时珍……)

  师:谁再来读一遍?要读出古寺的荒凉和简陋。

  4、师:路途艰辛,住宿简陋,那李时珍和徒弟吃的是什么呢?

  师:谁来读一下?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还有体现生活苦的地方吗?谁来读一下?

  (交流第五段,吃的苦)

  (投影这段话)

  师:“啃”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平时所吃的干粮用得着啃吗?那这说明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5、师:李时珍从三十五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纲目》时至今日,已有十五个年头了,在这十五年里他和徒弟以及儿子攀悬崖,涉大河,冒严寒,斗酷暑住破庙,啃干粮生活极其艰苦(板书:苦)可他们怎么认为的呢?

  师:我找几个同学分角色来读一下李时珍和徒弟的对话。在读的时候注意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师:你觉得在朗读语气和表情上他们读的怎么样?

  生:李时珍是“笑”着问的。

  师:这么苦的生活李时珍竟然能笑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不怕吃苦的人。

  师:通过他们的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一心为民,甘愿付出……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七段,思考:李时珍认为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原因是什么?

  生: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三、学习八至十三段

  1、师:也正是这个万民得福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以苦为乐,甘愿付出。其实他令人感动的还不止这些。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通过读你学到的一些医学知识。

  并找出李时珍令你感动的地方。

  (交流感动的地方)

  师:李时珍的哪些做法还令你感动呢?谁来读一下?看着大屏幕

  (投影出示:“鸡肠草……生嚼无涎”)

  师:李时珍在干什么?

  生:品尝草药。

  师:你能找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的词语吗?

  生:端详、扯下、嚼嚼、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

  师:我找个我们班最大胆的同学来表演一下李时珍是如何品尝草药的(上讲台前)

  师:(准备两片叶子)这就是鸡肠草和鹅肠草,待会你尽管嚼。

  生:不敢

  师:为什么?

  生:怕有毒

  师: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是药三分毒,如果毒性发作怎么办呢?

  师:那李时珍害怕了吗?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师:老师读,你开始表演吧,这两片叶子你假装嚼就行。

  师:你觉得这位同学哪儿表演得好?哪个地方没有表演出来?

  生:端详、扯下、若有所悟

  师:结合他的表演,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李时珍为了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吞服一些作用剧烈的药。有一次李时珍为了体验曼陀罗的作用,吞食了这种药物,结果精神恍惚,身体失去了痛觉。

  2、师:下面同学们开展小组讨论,你认为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

  师: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科学献身,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更是为了天下百姓,造福子孙后代。他的做法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3、师:谁来接着这段往下读?这是一段环境描写。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来读一下。

  师: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

  4、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学习李时珍的这些精神呢?

  四、小结:

  师:透过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仿佛看到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在艰难的前进;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他也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万民得福,为了后世子孙,他历时二十七年,倾注毕生心血终于完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留给了我们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3

  -|思林居士 发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习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习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id=941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XX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7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1.  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  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                   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       修订本草万民福。     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       月下认真做记录,     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4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在学习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在对于本课的理解上,我们不能孤立在局部,而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注意文中的前后联系。对于第12段的理解,如果不联系6、7段的师徒对话,不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学生也许只能停留在对嚼草举动危险性的认识,就不能挖掘到他此举的思想根源是为了“万民得福”,学生也就不能在心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展开学习,学着老师的方法,紧扣课题,理解文章主要写了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和在古寺里干了什么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根据课题学习,可以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养成这样的教学习惯,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周密性很有帮助。

  但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的引导不够,对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没有提前搜集更多的资料,使学生对当时人们生活的疾苦体会得不够深刻,以至在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时,不那么水到渠成。以后再上此类课,老师应提前做好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国标本第七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我紧扣这一节,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5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因此,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在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察访药材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板书:苦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板书:环境

  这个环节设计,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主,这是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其次,这个环节突出朗读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板书:语言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并尝试创设了四种情境,

  借助教师的语言、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氛围,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

  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 “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板书:严谨踏实

  并补充 李时珍曾经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感受李时珍的“为民得福”? 板书:为民得福

  这个环节的设计由关注文本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学生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它对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都有极大的帮助,不容忽视。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这个环节我补充资料说明了《本草纲目》是一部医学巨著,通过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草纲目》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但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一生。

  六、作业布置

  1、复述课文。

  目的是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2、课外搜集

  目的是把学生从课文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师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6

  月 日

  课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

  课型

  单元

  五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顺课文,查字典学会文中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讲故事,揭示课题

  1、 讲故事:“漏篮子和虎掌的故事”,突出药店老板把“虎掌”替代“漏篮子”发给病人家了。老板的根据:药物书上明明写着——:漏篮子又名虎掌。问题关键:旧的药物书害人不浅。

  2、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3、 由此揭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读题。

  4、 释题。

  二、 初读课文

  1、 讲清自读课文要求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 田园指什么?它有哪些诗情画意?理清课文大意。

  2、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 检查自读效果

  (1) 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师正音。

  (2) 说说自己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将以那种方式理解。

  (3)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 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一阶段(1-4节)

  (1) 学生读课文,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学生交流:“一心赶路,错过了夜店”。引导学生理解“一心”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这样“一心”赶路?

  (3)徒弟发现了房屋轮廓。“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走进一看”怎么样?

  (4)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破败”

  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怎样描写“破败”的?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连神像都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说明了什么?(古寺没有人来,十分荒凉)

  (5)李时珍就在古寺“夜宿”,这表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2、学习第二阶段(5-7节)

  (1)李时珍是怎样在古寺里过夜的,学生读第二段。

  (2)交流:生火、烧水、啃干粮。

  (3)分角色朗读师徒对话。

  (4)组织朗读,体验人物感情。

  (5)指导互评读对话的得失。“笑”的探究:庞宪对师傅的敬佩。李时珍的崇高精神。

  3、学习第三阶段(8-13节)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趁着大好月色记下寻访所得。)

  (2)引导学生理解“端详”的意思

  (3)“生嚼”怎么理解?两个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

  (4)从中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什么精神?

  (5)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表现“夜宿”中的时间推移的?

  “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将要入夜)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渐黑)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了房子里”。(入夜之后,月亮升起,月色光明)

  “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动到了当空”。(夜已深了)

  (6)这与李时珍的精神品格有什么关联?(李时珍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多么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提默生字词

  2、说说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出复述纲领: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食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2、 学生练习复述。

  3、 指名复述。

  三、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

  2、 完成课后练习4。

  修改建议、评析及补充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荒凉的古寺——啃干粮—借月光记载草药—冒险品尝草药

  教学

  反思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篇17

  【引言】《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构成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乃至终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案例描述】

  【片段一】

  1、师: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李时珍察访药材的原因,现在谁来回忆一下?

  生:李时珍说道:“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师:(齐读)那李时珍为了修订好《本草》到底吃了多少苦呢?

  生: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破败的古寺。

  师:从哪里看出它的破败?

  生: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师:这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如果让你住在这样的古寺,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

  生:而且这里多危险呀,万一古寺塌陷,就会把李时珍埋进去的!

  生:这和我家里的席梦思床没得比,这儿实在太脏了,他们该怎样睡呀?

  3、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日子真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啊!可李时珍是这样认为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在文章的第7自然段,李时珍说:“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4、师:李时珍仅仅是“吃点苦“吗?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他们在安徽等地查访药材,走了多长时间?仅仅是几个月吗?李时珍从一个健壮的少年走到白发苍苍,期间经历了多少千难万险,在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他们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呢?你能想象一下吗?写一段小练笔,读出来,全班分享。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

  ……

  【片段二】

  1、师: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李时珍师徒休息了吗?他们在做什么?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并且亲自品尝药草。

  2、师: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3、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他写得那么认真,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案例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言,应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想象中,学生更能进入文字的意境、体悟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优美。叶澜教授曾这样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那么,想象便是这“生命的涌动”过程中最强大的推动力。

  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注意抓住学生最可贵的思维品质:爱想象、爱幻想,而且善于想象、善于幻想。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动态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愿变化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想象中的仿佛就是真实的,幻想也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因此激发想象是诱发小学生潜在创造力的有效办法。而抓住契机,达成想象练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新大纲》明确提出在习作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而使学生有所见闻、有所感受,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扩大儿童视野,培养学生美好的精神世界。

  我在教学中,结合阅读、结合生活,让学生写想象习作,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通过教材的内容经常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教育学生在习作中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坚决杜绝以往习作中的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现象。

  “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牢记,并努力践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听黄老师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后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05908117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