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篇1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本课三首诗都是诗圣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借山川风物表达自己人生感慨的诗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化为泡影,国家动荡,半生潦倒,晚境更惨。悲从中来,《秋兴》抒发了人生之悲、家国之悲;《咏怀古迹》寄寓怀才不遇之悲;《登高》饱含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悲叹。三首诗都是杜诗的代表之作,文质兼美,尤其是《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以含蓄蕴藉为美的中国古典诗歌,对于高一的孩子是一种熟悉的陌生。程度稍好的孩子可能会模糊感觉到美,但难以言传。程度稍差的孩子,只能是茫茫然,难知所云。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古诗如浩瀚之洋,实现上述目标,教会学生驭船之法,让他们自己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叶圣陶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因此,我把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观决定教育观。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让孩子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综上所述,本节课就是在平等对话中让学生去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学习鉴赏的一般方法是重点,汲取精神是难点。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流程。

  首先我用对联导入。

  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 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 草堂犹是杜陵春。学生在对工整的对联赏析中,回味杜甫穷年漂泊的一生,体会杜甫忠君念阙,心系苍生的伟大情怀。为鉴赏诗歌做好感情准备。

  初读,朗读吟诵,感知韵律美。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句意,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并初步感悟诗中景色特点和情感内容。

  再读,披词入情,感受感情美。首先让学生比较三首诗的异同。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比较中进行整体感知,几首诗互为参照,学生体会的会更准确。引导学生的比较中了解背景,把握情感,分清类别。结合课下注释,通过读和比较学生不难明白三首诗都是杜甫漂泊西南时间代表作,都表达了杜甫的人生之悲、家国之悲。第一三首是借景抒情,第二首是咏史怀古。

  让后让学生用一个字分别概括每首诗的情感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深入诗词,把握情感的差别。《秋兴》由“故园心”很容易总结出 “思”字;《咏怀古迹》由“分明怨恨曲中论”不难总结出“怨”字;《登高》由“万里悲秋常作客”可以轻易找出“悲”字。情感各异,但悲以贯之。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意境美。

  我以以《登高》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意象分析,感悟意境美。

  古人云“立象以尽意”“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引导学生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体验是意象,诗歌鉴赏的关键。科林伍德说“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我们读者通过想象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而感受体验则是以全部身心投 入作品,心灵与心灵相沟通,感情与感情相交流,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

  因此,在引导意象解读中,我先让学生点击这一个,就是通过抓修饰词、依据感情基调、展开想象具体分析本诗中每个意象的情感意蕴和审美意蕴,使学生明白意象在每首诗中的独特性。再由局部到整体,感悟诗中雄浑苍凉的意境美。

  然后,链接那一个,使学生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相似性。还刷新另一个,使学生明白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迥异性。又点到面拓展,借以加深学生对意象的透彻理解。

  四读,品评词句,领悟悲情美。

  诗中有景有情,学生在入境之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悲”“客”“病”“苦恨”“酒杯”等词领悟诗人悲壮而不伤感,愁苦而不消沉的情怀,体会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五读。感悟朗读,品悟音乐美。

  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诵读是涵咏陶冶的最佳途径。我将其分三步完成:先自由诵读,用心感悟,借声传情。再配乐朗诵,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个别诵读,互相点评,互相欣赏。最后,播放名家范读,在倾听中将诗情融入心田,完成背诵。

  最后,归纳赏诗之法。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运用的诵读读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比较分析法等诗歌鉴赏的方法做一归纳总结,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然后进行拓展迁移,要求学生用已经归纳的方法,鉴赏《秋兴》。程序相类,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不再赘言。

  (第二课时)

  鉴赏《咏怀古迹》,在初读感受过程中学生对本诗类别情感已有所了解,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品读诗情,学习诗法。咏史怀古类诗作本是作者借古抒情,而我们又是在品读古人诗作,其实都是在历史中穿梭,诗人在穿梭中表情,我们在穿梭中悟情。鉴于此,咏史怀古类诗的鉴赏主要是回味的过程。回味诗之史实,了解内容;回味诗之作者,读懂感情;回味诗之感情,读透诗作。

  首先,诵读诗作,回味史实。让学生诵读后,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根据杜甫诗作给大家为昭君墓写一段解说词。然后互相评比,选出优胜者,班内交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关键,通过写作让学生复原诗中昭君史实,通过对词句的品味领悟作者杜甫在字里行间寄寓的感情以及所运用的手法。

  然后,析读诗作,回味作者。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诗作,联系背景回味杜甫其人,比较杜甫和其笔下的昭君的相似之处,理解所寄托的感情。两相比较可以得出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佩空归;杜甫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不得重用;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可见杜甫实是借昭君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也是咏史怀古类诗作的显著特点。

  第三,品读诗作,读透诗情。与《登高》感悟朗读相类,不再赘言。

  然后,以此课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咏诗怀古类诗歌鉴赏方法:1、史实分析法;2、知人论世法,3、比较分析法。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进行阅读训练。用高考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以作业引导探究。

  白居易云“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结合杜甫和李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个人生际遇的不同对社会苍生的情感也不尽同,从而深刻体会“老杜爱君,事前则出以忧危,遇事则出以规讽,事后则出以哀伤”的崇高思想境界。

  诚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以自己的认知结构去同化,顺应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把自己融入诗境。在情感的冲击中获得境界的升华,在感性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归纳,获得一定的规律方法。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将课堂与课外,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广泛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语文就变得生动而且广阔了,语文学习也变得深刻而且快乐了。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创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望岳》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二〉、网络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学生们推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浏览。

  2、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们能谈谈对《望岳》的了解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读。

  〈三〉、知识内化,个性展示

  1、这一环节我出示古筝、笛子、琵琶这三种乐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乐器来配合这首诗。并说出:为什么你要选这种乐器?来一个个性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情放飞,最后教师作综合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得以高涨,使课堂气氛燃起熊熊之火。)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朗读,。

  (至此,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四〉、拓展深化,即兴创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写成一篇叙事写景的散文,在悠扬的笛声中学生文思泉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网络交互中重获立体的语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反复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执行者。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篇3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创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望岳》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二〉、网络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学生们推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浏览。

  2、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们能谈谈对《望岳》的了解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读。

  〈三〉、知识内化,个性展示

  1、这一环节我出示古筝、笛子、琵琶这三种乐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乐器来配合这首诗。并说出:为什么你要选这种乐器?来一个个性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情放飞,最后教师作综合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得以高涨,使课堂气氛燃起熊熊之火。)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朗读,。

  (至此,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四〉、拓展深化,即兴创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写成一篇叙事写景的散文,在悠扬的笛声中学生文思泉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网络交互中重获立体的语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反复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执行者。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网络交互→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即兴创作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望岳》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二〉、网络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学生们推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浏览。

  2、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们能谈谈对《望岳》的了解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小组合作探究。)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读。

  〈三〉、知识内化,个性展示

  1、这一环节我出示古筝、笛子、琵琶这三种乐器(多媒体显示),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乐器来配合这首诗。并说出:为什么你要选这种乐器?来一个个性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的思维得到纵情放飞,最后教师作综合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都得以高涨,使课堂气氛燃起熊熊之火。)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朗读,。

  (至此,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四〉、拓展深化,即兴创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写成一篇叙事写景的散文,在悠扬的笛声中学生文思泉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网络交互中重获立体的语文世界;在自主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反复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而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和执行者。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中语文《杜甫诗三首》说课稿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10151118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