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通用15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

  《诗两首》

  创意说明

  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你对诗中哪些句子有较深的体会,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听、读诗篇

  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5、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6、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研讨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7、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8、拓展提高、迁移积累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二、《未选择的路》

  1、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朗读诗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多媒体播放《未选择的路》的配乐及情景画面,教师朗读。

  学生观画面的同时,听配乐朗读录音。欣赏、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综合性训练:

  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 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 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 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2.《未选择的路》 

  ①教师引导: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学生读诗,可分组读,齐读,范读。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 

  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学生提供思考题,学生自由或分组讨论后,再课堂上交流,教师可以总结,也可点到为止。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④练习 与思考(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课堂小结:教师:《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学建议 

  一、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教师可以做些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店里普希金的诗集很多,图书馆也不少,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的阅读。 

  二、《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恐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对此要重点加以讲解。 

  三、给学生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3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

  二、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后记: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未选择的路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未选择的路》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心得体会,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品味: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们——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七、教学后记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杂桑皇游杂芍饕宓拇匀恕n嗽獾搅松郴收亩啻未蚧鳎栽涣酱瘟鞣牛苍硐萼蜞簦贾詹挥匦攀刈攀斜泶锏纳钤颍词垢冻錾苍偎幌ⅰk淙槐簧郴收跄鄙焙α耍木袢从涝豆奈枳湃嗣恰k氖哂泻芨咭帐醭删秃臀扪缘囊帐貅攘α6砺匏怪奈难ю砺叟兰冶鹆炙够庋抻障=鸬氖骸八硐值囊舻骱陀镅缘牧α康搅肆钊司斓牡夭剑核窈2ǖ泥┼┮谎岷汀⒂琶溃袼芍谎己瘢裆恋缫谎拭鳎袼б谎该鳌⒔嗑玻翊禾煲谎曳迹裼率渴种械慕;饕?nbsp;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2、划分朗读节拍。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      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1、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1、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5

  课题:              《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度是诗的国度,从古体诗到绝句、律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今天,我们跳出中国诗歌的圈子,学习两首外国诗人的著名诗歌。

  二、  检查预习、朗读评价:

  1、请一位同学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再请几位同学评价朗读。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请同学评价朗读。

  评价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数学生预习的状况,通过朗读和评价,完成对于生字的掌握和诗歌情感的大体把握。

  三、组织学生交流所找的资料,重点介绍普希金和他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亚历山大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811年进入皇村学校,接近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1816年加入文学团体“阿尔扎马斯社”。1817年皇村学校毕业后在外交部供职。1819年成为革命外围组织“绿灯社”成员。这个时期他连续写了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著名诗篇《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这些诗在进步青年中广为传诵,因此他被沙皇当局流放南俄。流放期间,创作《短剑》、《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和《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等诗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写了表现20年代进步贵族青年寻求社会出路的长诗《茨冈》、探索人民命运和历史作用的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诗体小说《努林伯爵》。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将他召回莫斯科。诗人对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为彼得大帝式的开明国君,同时又无法忘怀旧日友好十二月党人,写成《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阿里昂》。1830年在彼尔金诺村创作四部小悲剧和《别尔金小说集》,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 “小人物”命运的作品。最终完成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被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1831年2月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洛娃结婚, 5月迁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职。创作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乔大起义的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年创办《现代人》杂志。1837年2月在决斗中被法国流亡者丹特士杀害。

  本诗恰恰写于流放期间

  四、初步感知——讨论完成:你更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两首诗歌都富于哲理,且是对人生之路的思索。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它的情绪显得积极昂扬,有面对读者娓娓而谈的亲切感,诗意直白易懂;而《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人生的选择,并流露出选择时的矛盾与无奈,这首诗则显得含蓄、深沉、忧郁迷离。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初步考察学生是否能读懂大意。他们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诗歌的感情基调、诗歌的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选择回答的内容。

  五、引导完成理解和欣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自由朗读,读出笑对生活的乐观心态。

  2、了解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试着解答问题。

  期间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3)面对逆境,我们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争吗?

  提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艰难困苦等不幸。诗人写这首诗时正遭流放,正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样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3)这应该是作者那时那地的处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实上,他只要满怀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种抗争。我们今天碰到困难,应该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去征服困难。

  3、了解本首诗歌的特点:

  通过讨论,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这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齐声朗读一遍,感觉一下:它和一般的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天上的街市》)

  老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

  答案提示: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热情坦率,似乎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每个人的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4、列举同样风格的诗歌,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也有一首在语言上直白易懂,没有什么鲜明形象可言的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很多年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同样道理,也是诗中那种伟大无私的情怀和战斗追求的精神在感染读者,荡涤了狭隘自私的人生价值观,它以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打动读者。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6

  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3、  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二)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2、  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二、教学重点:1、理解两诗的哲理,学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2、象征手法教学难点:同上三、教学准备:1、学生熟读诗歌,初步对诗歌作自我的解读2、学生查询作者的相关资料3、查询什么叫象征4、教师准备课件及诗歌朗诵录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目的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列举所知的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由俄罗斯文学导入,强调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地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同学们都在预习时查询过有关普希金的资料,现在请同学将你所知道的普希金给大家做一个介绍。教师在学生介绍完后可稍作补充,强调普希金为自由,为理想战斗的精神和高贵的品格。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检查预习,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了解普希金,学习伟人精神。              听读诗篇         a听朗读,画出朗读的节拍b自由朗读c小组内朗读,然后请几个代表全班朗读按老师要求,听、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把握读诗节奏。听读画节拍以把握节奏和情感。自由读让学生体会揣摩诗歌。代表读以优秀者作示范。研读诗歌                   问主题: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明确诗歌主题。细揣摩: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揣摩细处,启发学生正视困境和磨难品写法: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品味直接抒情的作用和效果回味涵咏结合生活谈体会   再读诗歌,回味涵咏,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体会。自读诗歌,回忆自己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表现,谈诗歌对自己的启发 结合生活谈体会,让诗歌所宣扬的乐观精神内化。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教学目的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紧扣诗歌中心导入,路喻人生了解作者    简略介绍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简略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听读诗篇        a听朗读,画出朗读的节拍b自由朗读c小组内朗读,然后请几个代表全班朗读按老师要求,听、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把握读诗节奏。   听读画节拍以把握节奏和情感。自由读让学生体会揣摩诗歌。代表读以优秀者作示范。研读诗歌            把握主题: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明确诗歌主题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作者写作的意图学习象征手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能举一两个和课文形式相同的例子吗?请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查询的关于象征的资料,谈谈自己对于象征的理解。       交流预习所查询的有关象征的资料。举出所学过的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例子。象征手法的运用包括象征体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本体:具体的事物;象征体:某种特殊意义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联系生活回味涵咏  结合生活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对诗歌的体会。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结合生活的经验和体会,谈谈对诗歌的体会 回归生活,明确面对生活选择应该慎重。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 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 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两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2>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 

  (三)诵、背 

  1.设问: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 

  <1>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 

  3.试读评价 

  按照刚才的交流,请你来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四名同学与教师共同点评,最后评出最好的一个领读。 

  4.设问: 

  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读,现在再回顾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 背诵全诗。 

  第 二 课 时 

  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顾上节 课的诗歌阅读方法。 

  二、导入《未选择的路》新课。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板书课题) 

  三、自主实践,小试牛刀。 

  1.教师引导学生“读”。 

  2.“品”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8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 )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  5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

  (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未选择的路》

  (一)课前准备:了解作者,读熟成诵。

  (二)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四)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2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4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

  5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6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

  人生之路

  (象征)

  个性化备课:

  教学反思: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及重点:

  1、 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带着问题朗读

  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2、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5、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六、学生准备、交流并朗诵两位诗人的其它诗作,简单说说理由。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八、  布置作业 :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明出处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 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 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 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2.《未选择的路》

  ①教师引导: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学生读诗,可分组读,齐读,范读。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

  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学生提供思考题,学生自由或分组讨论后,再课堂上交流,教师可以总结,也可点到为止。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④练习 与思考(可以作为家庭作业 让学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课堂小结:教师:《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学建议

  一、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教师可以做些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店里普希金的诗集很多,图书馆也不少,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的阅读。

  二、《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恐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对此要重点加以讲解。

  三、给学生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 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 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两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2>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

  (三)诵、背

  1.设问: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

  <1>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

  3.试读评价

  按照刚才的交流,请你来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四名同学与教师共同点评,最后评出最好的一个领读。

  4.设问:

  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读,现在再回顾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 背诵全诗。

  第 二 课 时

  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顾上节 课的诗歌阅读方法。

  二、导入  《未选择的路》新课。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板书课题)

  三、自主实践,小试牛刀。

  1.教师引导学生“读”。

  2.“品”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

  1.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歌。

  2.从诗歌的学习中领悟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二、课型与课时

  1.朗读体味课。

  2.一节课。

  三、教学过程实录

  师:咱们开始上课了。不用起立了,就这样坐吧。咱们来次礼貌的行动: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看大屏幕,咱们今天学习的是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出现字幕之后,同学们一起读起来。开始了,“他是……”,读。

  生:(读大屏幕)

  “①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②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③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喻为“诗歌的太阳”。

  ④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师:初步地了解了作品,然后咱们开始课文的学习。进入课文学习的第一乐章。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呢,我想向大家念几个语言的片段。这是现在的成人、长大了的人,他们童年的时候或者少年的时候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现在回忆起来的感受。有个人这么说了:“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还有一位说,“这一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我读到它,很感动”。那么,咱们今天来学习这首诗,咱们青年、咱们少年来学习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呢?先把诗歌读起来。

  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好,现在自由地、大声地,好象自己在感受这首诗的奥秘。大声地读,开始吧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诵读)

  师:注意两个字:“吟诵”,不是念书,再读一下,开始吧!

  (生读)

  师:这一次呢,有点吟诵的味了。我想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读法。

  这一首诗是诗人给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题词,是诗人在流放期间的最艰苦的环境下给邻居的小孩子写的几句话。那么这首诗可以用说话的方式。因为它是说理的,它就是在说话。

  当你要劝慰人家的时候,你就得用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大家试一下,用说话的方式,互相讲给对方听一下。开始吧。

  (生试着读)

  师:真好。你看,“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下面我们再来尝试另外一种读法。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双肩已经扛担不了生活的重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握紧拳头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有一种内心的独白,悄悄的,鼓励自己。那么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用于诗歌朗诵,适合自己听,鼓励自己,勉励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试一下,这种“沙沙”的读书声一定会激动我们的心情。试一下。

  (生尝试着读)

  师:有没有点感觉啊?

  生:有。

  师:有吧,好吧,自由地背。开始。

  (学生背)

  师:好,老师评价你们三个是“很努力”。一起来背一下。这样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假如……”,背!

  (生背)

  师:多好!下面,静静地、静静地考虑一下,抒发感受。

  师:悄悄地把你的感受讲给同学听一下。

  (生互相小声交流)

  师:好了,公开地交流一下,语言简洁,表达你的感受,哪个同学先来?哦,谢谢你!

  生1:读完这首诗后,我就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时候也有一首诗,它里面有两句话一直颇为传诵,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它首先给我们一个悬念就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让我们跌入这个黑暗中,然后又在后面不断地给我们展现光明,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而且像这种希望中看到永远向前的感觉。

  师:就是说经历了山重水复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的快乐。谢谢! 

  生2:这首诗随没什么具体的形象,却深深地雕烙在我的心里,试问,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显然这就是真谛,这就是光明。

  师:生活就是海洋,海洋就是不平静。好,继续来。哪一位?

  生3:当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人生就是一条大路,这条大路它不可能是一路畅通的,总会出现一些绊脚石。假如真的有一些绊脚石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就像诗里说的那样,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我们要镇定下来,然后去面对这一切,然后勇敢地去克服它,去逾越它,然后当我们真正地逾越它以后,回首看,我们觉得,其实那些绊脚石也是挺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一些,并且是勇敢地面对未来。

  师:是啊,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好,继续来。

  生4:我觉得人生,就是人们的一生就像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那么,当自己迷失方向的时候呢,这首诗灯塔一样指引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它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的必经的一课。好,继续来,好,继续来。

  生:它告诉我们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自己,要有一种希望,不要放弃这种希望。而且当你成功的时候,如果再回忆这些苦难的时候,就觉得成功更有滋味,更有意义。

  师:也就是说艰辛能够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好,你来!

  生6:我觉得,我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代,生活很幸福,但我觉得总会遇到困难,我觉得这首诗,它告诉我,在无助时要相信阳光就要会来临,同时也让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有悲伤有欢喜,同时我觉得挫折能够使我前进。

  师:同时也要知道你有坚实的双肩。谢谢!好,还有哪一位?

  生7:生活欺骗了你,就像你给身上留了一块伤疤一样。要细细去品味这种痛苦,然后镇静地去想一想,然后快乐就会让你把这个错误、伤疤愈合。

  师: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好,继续!

  生8:生活欺骗了你,是给了你一个痛苦的回忆,我觉得人不应该永远沉浸在这里头,有了痛苦的回忆,才有充实的人生。然后我们应该大步向前,向前走,不要永远沉浸在这里头。

  师:对,诗人海涅有这么一首诗: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冬天从你这里夺去的,春天将会还给你。就是这个意思。

  生9:读完这首诗以后,我想起一句话,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的人生避免不了挫折,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它,相信未来是光明的。当我们战胜了挫折以后,我们看见的将是美丽的彩虹。

  师:原来的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还有吗?好了,谢谢同学们!好了,你还要讲?

  生10:我觉得人生应该有挫折。但是挫折不仅给人们带来只事痛苦,我觉得挫折也可以给人们另一种启迪,另一种启发。从挫折里可以汲取另一种真谛。

  师:是啊,挫折里面有经验有教训。那么,我们经历了挫折,然后路才能更平坦一些。谢谢同学们。其实呢,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感受,其实我觉得每一个的感受都应该是诗意的。痛苦的时候,要把我们的眼泪擦干,笑一笑,丢掉一切的烦恼。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首诗给我们的启迪。一起说,应该是什么呀?给我们的启迪,一句话,四个字。两个字,其实是:

  生:乐观。

  师:还有两个字。

  师、生:坚强。

  看看是不是,告诉我们,坚强。

  师:这一次读要分角色,男生第一次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舒缓的,女生:“不要忧伤,不要心急”亮丽的。咱们按照这样的、老师的演示,把它读一遍。我起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你们就接着读下面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生,第一句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

  (生分角色读)

  师:好,咱们再来看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我们来看,这是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短的说理诗,他的诗是这样的:(教师朗读《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要求学生自由读)

  (再次自由地读)

  师:好,再一次地静静地、静静地思考,这一首诗里面有哪两个词,它的含义是需要好好地咀嚼、体会的?思考。

  (生思考)

  师:好,把你思考的结果告诉大家,可以说一个字,可以说两个词。

  生1:我觉得是“无憾”和“无愧”,因为我觉得就是,不是说一步一个脚印吗,所以做人要脚踏实地吧,所以做人才无愧。

  师:首先是呼喊:付出是值得的,无愧了,收获也是值得的。很好,继续来。你的认为。他有他的认为,你有你的认为。请你来。

  生2:我觉得,我就说一个,就是“诚实”这个词,因为我觉得它重复了两遍,而且都非常的深。

  师:恩,你看,他看出来,这个词反复了两遍,因此这个词有力度。“诚实”,“大地”,“大地的心是诚实的”,应该说,我们的世界都应该是诚实的,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孩子看世界是纯真的。说得好,还有,那位!

  生3:我要说的也是诚实。和他刚才说的一样,因为它重复了两次,并且我觉得只要人是诚实的,他就觉得心安理得,就可以用那种心情来面对付出以及收获,我觉得那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师:诚实应该是人生最重要、最重要的修养之一。

  生4:我也想说诚实。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就应该是诚实。只有这个人诚实,才能够可信。然后得到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成果。好,继续来。

  生5:我觉得是“无憾”和“无愧”。因为你只有“无憾”地付出,然后不欺骗生活,然后付出了,然后你收获的时候才会感觉当之无愧。

  师:这首诗,它很紧密地有了关系。好,你来。

  生6:我觉得关键的词应该是“付出”和“收获”,因为我觉得付出和收获,如果说你是坦然地去做这件事的话,那么付出和收获一定是成正比的,而且在这里讲如果你是诚实的,不管你是做事还是做人,就会不但人生会脚踏实地,而且得到的结果也是和你的付出成正比的。

  师:恩,很好,她是从一个中心的词语,假设我们说“无憾的付出”,而“无憾的”是个修饰,“付出”是重要的,收获也是“付出”之后的所得。这么理解也可以。

  生7:我认为也是诚实。我觉得只有做到了每一个人都是诚实,而且都是真诚的,我觉得就能够做到无憾和无悔。

  师:前提是诚实,接着就要付出和收获。大家再看,诗歌的标题就是诗歌的眼睛。

  生8:我觉得应该是“诚实”和“欺骗”。首先,诚实和欺骗是相对的词,当然“欺骗”都知道是贬义的,“诚实”是褒义的。人都需要诚实,才能脚踏实地做人。

  师:对,我们不要欺骗生活,这是从否定的方面,我们要诚实地面对生活,去创造生活,这是从正面的。这首短诗里,刚才大家应该说都有自己的体会,都答得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我认为,一个“诚实”,一个“欺骗”,从两个角度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很多词都可以领会,重点领会“欺骗”和“诚实”。很好。

  那么,这样两次的品读活动,老师给一个这样的评价:很投入。做得非常好。

  师:再来看,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这个刚才大家都说了,要怎么样啊?

  生:诚实;

  师:一步一步地走呢?

  师、生:踏实。

  师:多好,要诚实、要踏实。

  师:继续我们的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新开始的生活?

  我们这一步的学习,首先是,你结合生活的体会自由地写诗,然后我们再来欣赏人家写的诗。怎么写?“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第一句话,然后你再写一句话,就是两句诗了,或者再写三句话,就是四句诗了。试一试,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

  (生写诗)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说理诗。假如你没写好,就听人家是怎么写的,假如你写好了,你就可以大胆地朗诵你的诗作,假设你还差一句话,你也可以站起来朗诵。这位是最先举手,请你来朗诵你的诗作。

  生1: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迷茫,不要不知所去,

  翰海大地,苍茫天空,

  哪里都有你生活的意义

  当你的灵魂飞离开这虚伪的世界

  用婴儿般纯真的笑容迎接你新的开头。

  师:生动,精美!多好的诗!他很快,他大概快于你们两分钟吧,首先就举手。好,谁来?

  生2: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骄傲,不要自弃

  要让一切恶习不会有生存之地

  要让一切优点温暖大地

  要热爱一切一切

  带来无限欢乐

  成为生活的天使。

  师:啊,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生3: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们要诚实守信

  坚强乐观

  新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努力

  只有这样,生活才能更加充实。

  师:对,他就是给我们谈心嘛,是不是?谢谢!

  生4: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

  因为新的生活也是崭新的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用真诚的心去面对

  因为新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开拓。

  师:多好!她用了反复的手法,两个诗节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生5: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汲取前车之鉴,

  要对生活充满希望

  要努力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要诚实踏实地过每分每秒

  要热情地拥抱它、享有它,

  要细细地品味它

  不要让生活在你的人生中反复重新开头,

  因为要让自己努力创建一个生活

  才是精彩和成功。

  师: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不要让你的生活反复地重新开头”。多好!啊,你来。

  生6: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不会再哭泣

  我要勇敢地前进

  我相信生活不再将我抛弃

  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生活总要继续

  阳光总会来临

  拭去眼角的泪

  勇敢向前去。

  师:啊,你会美丽地长大!

  生7: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曾经的我欺骗过生活

  于是我得到了生活的真谛

  诚实踏实

  曾经的我被生活欺骗过

  于是我得到了生活的启迪

  乐观坚强。

  师:啊,这个构思实在是太奇妙了,我真是感叹不已啊!好,还有这一位。

  生8: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畏缩,不要停留

  前进的时光里需要勇气

  相信吧,胜利的彼岸已经不久

  眼睛永远注视着前方,

  现在去尝试以往

  一切都是暂时

  一切都将会变幻

  而曾经历过的好好去珍惜。

  那将是多么宝贵的美的怀念。

  师:多么漂亮的仿写啊!好,还有那一位。

  生9: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不要心灰,不要意冷

  黑暗将会隐退,光明将会出现。

  面对美好的明天

  请大步向前走,

  不要畏惧一切

  快乐将会成为你的终点。

  师:大步地、快乐地、勇敢地向前走!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希望,那么展望未来,我们用我们的脚步,用我们的诚实、我们的奋斗,去实现我们的希望。那么,老师也写了四句话,想念给你们听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鼓励一下。

  (生鼓掌)

  师:我的四句诗是这样的: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新的美景在向我温馨地招手

  我欣喜地拥抱我的时光

  把两步当作一步走。

  师:啊,谢谢大家!我们再来看看人家大诗人是怎样写的,进入美诗欣赏。

  (师发放资料)

  师:好,快速地看一看。

  师:好,一起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者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好,开始!

  生:(生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者邵燕祥”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

  依然是不知疲倦地奔走

  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

  时间啊,时间不会倒流

  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

  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师:这样一首诗,写得很好的一首诗,也同样给我们思想的启迪,告诉我们要自信,要自强,要自强不息。

  在这课的尾声,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一起来读起来:

  生:(生读大屏幕)“生活就像大海,总是有风雨伴随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

  师:老师还要给你们三个字的评价:很精彩!

  上一篇:《项链》教案

  下一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说课稿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诵读诗文

  ②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创作短诗的能力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熟读、背诵全诗

  ②感悟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③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作短诗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读、品、说、写法

  四、课时安排

  1.5课时

  五、教辅工具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投石——导入新课(2分钟)

  (二)寻路——配乐朗读(8分钟)

  (此环节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学生按要求的自由读和齐读以及分角色合作读等方式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亲切和婉、热情坦率的劝说和自我勉励、深沉的内心独白既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诗歌,为下一品读领悟环节做好准备)

  (三)辨路——品读领悟(15分钟)

  1、学生默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或质疑

  学生的质疑可能有:

  ①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欺骗”所指的是什么?

  ②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教师提示诗歌品读领悟的方法:

  ①善于抓住关键词

  ②结合作者写作的背景(知人论世)

  ③调动现实生活经验;并告诉学生结合所发资料以及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品味诗歌或解决所提的问题

  2、学生品读交流,教师投影解决学生可能有的质疑

  3、请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说说你读诗的感想

  4、朗读全文

  (四)延路——拓展延伸(7分钟)

  1、齐读德国诗人海涅的《心,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和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

  2、教师介绍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3、学生品读这两首诗中意思相近的句子并交流

  (五)走路——能力迁移(27分钟)

  1、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 ,

  不要 ,不要 !

  需要

  相信吧,

  2、请拿起手中的笔,试着写几句小诗送给你身边遭遇挫折的亲友,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或自勉:你可以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开头,也可以自行创作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提供一些词句让学生参考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诗作,师生点评交流

  5、教师出示范例并展示自己的诗作《蛙之歌》、《春&8226;思》

  6、小结诗歌创作的几点小方法

  ①多读名家名篇并进行模仿(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替换仿写)

  ②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象

  ③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④锤炼语言

  (六)收网——课堂小结(1分钟)

  人生如大海行船,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请用下面的几句名言自勉吧!(学生齐读教辅资料五)是的,请勇敢地收起我们的眼泪,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愿同学们都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教辅资料五,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健康心态,照应诗人的感情,并增加学生的课堂积累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4

  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加粗的词语。  (1)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暂时间。  (2)怀恋:怀念、留恋。  2.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个人感受略,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具体说明) 读诗,回答问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是一首著名的诗,作者是俄国伟大诗人           。     2、“生活欺骗了你”并非单指上当受骗,而是指                         。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告劝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我们要相信                     。     4、“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应怎么理解?  答案                                                                       1、 普希金    2、 人生遭受挫折    3、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 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 练习。                       孔夫子的箴言(德国)席勒时间的步伐有三种不同:                       姗姗来迟的乃是未来,                       急如飞矢的乃是现在,                       过去却永远静止不动。                       它在缓步时,任怎样性急,                       不能使它的步子加速。                       它在飞逝时,恐惧和犹疑,                       不能阻挡住它的去路。                       任何懊悔,任何咒语,                       不能使静止者移动寸步。                       你要做幸福、聪明的人,                       走完你的生命的旅程,                       要听从迟来者的教诲,                       不要做你的行动的傀儡。                  别把飞逝者选作朋友,                      别把静止者当做对头。1.第①节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____________。2.第②节表现了时间                                            的特点。3.诗人认为怎样做才是幸福、聪明的人?(用原句回答)应该怎样理解?                                                                                                                                                                         4.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 参考答案:1.拟人  把极其抽象的时间拟人化,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化   2.冷漠无情,我行我素。   3.听从迟来者的教诲,不要做你的行动的傀儡。“别把飞逝者选做朋友,别把静止者当作对头”,意思是不要停留于昨天的懊悔,只有征服眼前稍纵即逝的时间,才会抓住生命历程的最好时机,才能避免万事蹉跎。   4.时间是公平的,是稍纵即逝的等。(意思对即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扩展阅读 仔细阅读汪国真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回答问题。  不幸袭来的时侯  不幸袭来的时候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①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这首诗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阅读测试题  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1.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加点的词语。(1)瞬息:                                             (2)怀恋:                                             2.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答:                                                                                                                                                              参考答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1)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暂时间。(2)怀恋:怀念、留恋。2.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个人感受略,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具体说明)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篇1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2)、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把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四步阅读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中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教学方法 】

  朗读、讨论 

  【教学媒体 】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我会说

  1、播放轻音乐,师激情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

  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呢?

  2、简要回忆诗歌的四步阅读法,播放幻灯片1;

  3、老师让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简介作者及背景;

  4、播放幻灯片2、3、4作补充。

  二、我会读

  师生共同赏读诗歌,整体把握: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并试着把握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放声读;

  师生一起明确朗读节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里/需要镇定,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听名家的标准朗读,体会情感;

  4、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应该积极昂扬,坚信未来是光明的。因而,作者的语气是娓娓而谈,有一种亲切感。

  三、我会品

  品读诗歌,合作探讨: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明确:

  ⑴ 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

  ⑵ 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两句诗道出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感觉。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四、我会写

  1、学生仿第一节诗的形式,写四句诗,如:(播放幻灯片5)

  假如生活误解了你,

  不要失望,不要性急!

  沉闷的日子里需要冷静,

  相信吧,石破天开的日子终将来临。

  2、播放幻灯片6、7,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五、我会背

  学生背诵全诗。

  【作业布置】

  1、课外收集有关“路”的名言、警句或诗句、歌词(不少于3条);

  2、结合幻灯片5、6、7,再写写。

  附:幻灯片内容

  幻灯片1:

  阅读诗歌的方法: 四步阅读法

  一读:读题目、作者、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三诵、四背:诵和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幻灯片2:

  阅读课文思考:

  1、 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呢?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幻灯片3: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幻灯片4: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幻灯片5:

  假如生活误解了你,

  不要失望,不要性急!

  沉闷的日子里需要冷静,

  相信吧,石破天开的日子终将来临。

  幻灯片6: 

  仿句练习: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第一小节句式,完成下列填空:

  假如                                        ,

  不要               不要            !

  需要            ,

  相信吧,                               。

  幻灯片7 :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10766118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