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准备课

准备课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准备课

微信扫码分享

准备课(通用13篇)

准备课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准备课 篇2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课 篇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女生?……(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准备课 篇4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1)看图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eq \x(5),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eq \x(7),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eq \x(6),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eq \x(8),eq \x(10),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准备课 篇5

  使用教材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

  《数学》第一册.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培养儿童爱祖国,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高兴吗?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学生在学校应该怎样做呀?下面,龚老师领着你们到另一所小学,看一看那里的小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正在做什么,愿意吗?

  请小朋友们看投影.

  二、讲授新课

  1.观察画面

  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

  通过初步观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老师、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的教育.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画面.了解他们的数数能力.同时注意使用方位词语,使学生对上、下、左、右等方位有初步认识.

  提问:

  (1)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几个老师?有几面红旗?有几个足球?还有数目是1的物体吗?

  板书:1

  (2)请小朋友们往下看,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浇花?用手指一指,数一数.在这你还看到了什么?数目也是2的?

  板书:2

  (3)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图的左边,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教师敬礼?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老师鞠躬?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一指,数—数.

  板书:3

  (4)请小朋友们再往上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踢球?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4

  (5)小朋友们再看图的左边有几棵向日葵?边指边数.

  板书:5

  (6)小朋友们再看一看向日葵的右边一共有几棵大树?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6

  (7)小朋友再看图的最下边,有几朵黄花?有几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看谁找得最快?

  板书:7

  (8)咱们再往上看,牌上有几个大字?谁认识这8个字?

  板书:8

  (9)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板书:9

  (10)再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人?边指边数.

  板书: 10

  (11)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上还有我们没数过的东西吗?

  这所学校我们看完了,小朋友们说这所学校好吗?喜欢我们自己的学校吗?

  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儿,高兴吗?歌曲的名字是《美丽的校园》,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3.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看图数数非常认真,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的数,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数的呀?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们是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数的,这样数不会数丢图上的物体和人.今后小朋友们在数数时也应这样按从小到大或者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你们想试一试吗?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共有多少人?

  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的铅笔盒里有几支笔?你有几个本?

  四、布置作业 .

  这节数学课小朋友们做得非常好,看图数数也很认真,小朋友们愿意上数学课吗?请小朋友们回家数一数你们家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好吗?今天这节数学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教师抓住画面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等好习惯.

  在观察的同时,教师采用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等方法,初步了解孩子的数数情况,在教学时除了数插图里的事物,还引导同学数身边的事物,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指导教师:范月娥

  评析人:范月娥

  平谷县城关二小 龚瑞平

准备课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准备课 篇7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课 篇8

  使用教材 全日制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

  《数学》第一册.

  教学内容 ,数一数.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培养儿童爱祖国,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了,高兴吗?哪位小朋友知道小学生在学校应该怎样做呀?下面,龚老师领着你们到另一所小学,看一看那里的小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天正在做什么,愿意吗?

  请小朋友们看投影.

  二、讲授新课

  1.观察画面

  提问: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什么?

  通过初步观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老师、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的教育.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认真观察画面.了解他们的数数能力.同时注意使用方位词语,使学生对上、下、左、右等方位有初步认识.

  提问:

  (1)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有几个老师?有几面红旗?有几个足球?还有数目是1的物体吗?

  板书:1

  (2)请小朋友们往下看,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浇花?用手指一指,数一数.在这你还看到了什么?数目也是2的?

  板书:2

  (3)请小朋友们再看看图的左边,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教师敬礼?有几个小朋友正在给老师鞠躬?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一指,数—数.

  板书:3

  (4)请小朋友们再往上看,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正在踢球?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4

  (5)小朋友们再看图的左边有几棵向日葵?边指边数.

  板书:5

  (6)小朋友们再看一看向日葵的右边一共有几棵大树?指一指、数一数.

  板书:6

  (7)小朋友再看图的最下边,有几朵黄花?有几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看谁找得最快?

  板书:7

  (8)咱们再往上看,牌上有几个大字?谁认识这8个字?

  板书:8

  (9)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板书:9

  (10)再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人?边指边数.

  板书: 10

  (11)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上还有我们没数过的东西吗?

  这所学校我们看完了,小朋友们说这所学校好吗?喜欢我们自己的学校吗?

  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儿,高兴吗?歌曲的名字是《美丽的校园》,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3.小结.

  刚才,小朋友们看图数数非常认真,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黑板上的数,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数的呀?

  1 2 3 4 5 6 7 8 9 10

  我们是按着从小到大的顺序数的,这样数不会数丢图上的物体和人.今后小朋友们在数数时也应这样按从小到大或者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你们想试一试吗?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共有多少人?

  2.请小朋友们数一数你的铅笔盒里有几支笔?你有几个本?

  四、布置作业 .

  这节数学课小朋友们做得非常好,看图数数也很认真,小朋友们愿意上数学课吗?请小朋友们回家数一数你们家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好吗?今天这节数学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教师抓住画面的各个部分,引导学生观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爱劳动等好习惯.

  在观察的同时,教师采用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等方法,初步了解孩子的数数情况,在教学时除了数插图里的事物,还引导同学数身边的事物,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充分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指导教师:范月娥

  评析人:范月娥

  平谷县城关二小 龚瑞平

准备课 篇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女生?……(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准备课 篇10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立体的图形

  2、动手制作立体图形,感受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

  3、学会分类,能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点

  课堂结构

  欣赏——初步抽象——制作了解——介绍特点——自我分类——反思小结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言

  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这样的图片。

  二、欣赏物体

  天安门——金字塔——世贸大厦(9.11)——比萨斜塔——家庭组图——杯子

  三、立体图形的抽象

  1、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物体有的雄伟壮观,有的精巧别致,但都是由基本的立体图形(板书)组成。我们再来看一看它们包含哪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2、天安门——三棱柱 金字塔——四棱锥 笔 筒——长方体

  风 车——圆锥、圆柱 魔 方——正方体 足 球——球

  3、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立体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还有哪些物体中像这些立体图形?

  生:金砖、冰激凌蛋桶、子弹头、桌子…………

  四、建立感性认识

  1、过渡:我们刚才欣赏到的和同学们讲到的的一些立体图形,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制作的,今天我们也要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每个小组来制作的一个立体模型。

  2、复习平面图形

  3、制作立体图形模型

  1)教师出示制作提纲

  [友情提示:

  a.小组讨论,你们喜欢制作哪个图形,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b.先要观察材料,要动手比一比、想一想,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后,才能用胶带粘。

  c.制作模型时,要有分工,要有合作

  d.制作完成以后,给你们的作品起个名字,并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作品的特点。]

  2)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组长上来选取材料,有的小组向老师的借模型进行参考,也有的小组参考材料袋上的图形。

  生甲:长方体,因为只要把六个长方形用胶带粘起来就行了?

  生乙:我不希望第三个图形(圆柱体),他上面是个圆,没学过,不好做。

  生丙:用一张纸卷一下不就行了。

  生乙:没有上面的圆,弄不好就扁了?

  ……

  3)学生汇报,并把作品粘贴在小黑板上。

  生甲:(正方体)我们做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乙:(三棱锥)我们做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我们给它起名字叫它稳定形,

  师:为什么?

  生乙: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这个图形所有的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它更加稳定。

  生丙:(梯形坝)我们做的立体图形特点是有两个面都是梯形,其余的面都是长方形。

  生戊:(圆柱体)我们制作的图形有点特别,更其他小组的不一样。

  师:你为什么用特别这个词语?

  生戊:它上下用的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圆形,中间用的是长方形,把他卷起来了,不直了。

  ……

  五、初步独立自主地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这些立体图形,他们长的形状不一样,但它们有些地方还是有共同特点的,请你们根据共同特点,把他们分分类?

  每人自己先在作业纸上分一分

  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最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这组同学是怎样想的?(两至三组)40’

  学生讨论。

  学生甲组:我们把(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梯形坝)成为一组,因为它们上下都一样大,(圆柱体)、(圆锥)、(球)成为一组,它们表面不是直的,是弯曲的。(三棱锥)、(棱锥)成为一组,因为它们有一头是尖的。

  学生乙:既然一头是尖的(三棱锥)、(棱锥)成为一组,那么(圆锥)也应该加入到这一组。

  学生丙:同样道理,(圆柱体)也是上下一样大的,他也应该归到到第一组去。

  ……

  六、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制作了立体模型,给它们起了名字,它们在数学上科学的名称到底叫什么,它们还有哪些的奥秘,今后我们在课堂上还会继续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如果同学们很有兴趣,回家以后可以自己进行自学。

  那么,今天的每个同学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请同学根据屏幕上的问题自己总结。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这种方法可以在哪些时候用?

  4、哪个同学的表现,你最喜欢?简要说明。

  5、你的哪些行为对别人有帮助?

准备课 篇11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 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     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主题图”) 下载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请你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生:三个同学在踢球.

  师:如果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浇花.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

  学生发言.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按顺序叙述图意.

  2.了解学生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

  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学生出声数数后回答.

  三、     学习分类

  1.出示图片“分类(一)” 下载

  问: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认为可以把那些物体分成一类?

  老师板书,把大球和小球圈起来.

  师:同类物体可以分成一类,下面再请你们看一幅图.

  2.出示图片“分类(二)” 下载

  问: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试做,然后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四、     了解学生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我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 下载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

  问:谁来说下面的图?

  学生看图叙述.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学生认读.

  连续认:1、2、3、……  10

  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

  随意认:7、3、8、……

  五、     巩固练习

  1.数数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2.分类

  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3.写字准备练习

  首先认识田字格,然后指导学生执笔、坐姿,最后练习书写.

  六、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数学概念,并体会到“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是从比较中产生的.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比”的结果,渗透相对思想.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会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吗?一只小兔拔不动,它们就团结起来一起拔.你们看,它们一起拔得多起劲呀!(出示动画“同样多”)

  师:不一会儿,小兔子们就拔了好几个萝卜.(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师: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比较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

  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1.认识同样多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兔子有几只.(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生:有4只兔子.

  师:你知道兔子和萝卜谁的数量多吗?

  学生凭直观感觉或数出来.

  师:如果用摆的方法,怎样摆就能看出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萝卜和兔子一一对齐.

  (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问:兔子和萝卜怎么样?

  (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师: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萝卜,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萝卜……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萝卜,我们就说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吗?

  学生叙述.

  2.摆一摆

  (1)先摆两个圆,再摆和圆同样多的正方形.怎么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学生试着摆一摆.

  (2)两人一组摆圆片,一人摆4个红圆,另一人摆和他同样多的绿圆.

  学生摆后互相说一说摆的结果.

  3.游戏

  (1)选安全小卫士.

  师:老师要选几位安全小卫士到前面来,每位小卫士要戴一顶小黄帽,谁愿意来?

  老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来.

  (小黄帽发完后)师:还有谁愿意来?

  师:你们为什么不举手了?

  生:您那里没有小黄帽了.

  师:小黄帽和小卫士的数量要怎么样? (一一对应)

  (2)拔河比赛安排队员.

  老师请5名同学站在左边为A队,请4名同学站右边为B队.

  学生会说:“不公平.”

  问:为什么不公平?

  生:两队人数应该同样多.

  师:对!同样多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非常多,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是同样多吗?

  学生举例.

  建立“多些、少些”的概念.

  师:生活中存在着“同样多”,但也有不同样多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比较数量多少的另一种情况.

  1.认识“多些、少些”

  (1)出示实物图:2只小鸡、1只小鸭.

  师:鸡多还是鸭多?看谁最聪明,用什么办法,一看就知道.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摆.

  问:谁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的方法,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就是小鸡多些,小鸭少些,我们就说小鸡比小鸭多.

  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这幅图?

  (2)出示右图:2个苹果、3个桃.

  问:用什么方法比一比苹果和桃的个数?

  学生摆.

  问:谁多?为什么?

  生: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苹果没有多余的,桃有多余的,就是苹果少些,桃多些,我们就说苹果比桃少.

  问:苹果比桃少,反过来怎么说呢?桃比苹果.

  左图是小鸡比小鸭多,反过来怎么说?

  2.摆一摆

  讲清题目要求,学生摆.

  (1)摆三角形,要比3个圆多1个.

  (2)摆三角形,要比4个圆少2个.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2题、3题.

  订正第3题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两人合作摆一摆.

  一人认摆几个红圆片,另一人摆出和他同样多的绿圆片,然后两人交换,再摆多些、少些的题目.

  3.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多些 少些”):3个西红柿、3个茄子、5个萝卜、4个柿子椒. 下载

  问: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如果板书设计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它们的数量同样多;如果没有都对上,就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或者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少.

  典型例题一

  例1.把同类的用线圈起来.

  分析:公鸡、母鸡、小鸡虽然不同,但都是鸡,是同一类的,而书包、气球与鸡是不同类的,所以,把三只鸡圈起来.

  ☆例2.怎样使两个盒里的球一样多?

  解:方法一:从左盒中拿去4个.

  方法二:从左盒中拿去5个,再在右盒中拿去1个.

  方法三:从左盒中拿去3个,再放1个在右盒中.

  方法四:从左盒中拿去2个,再放2个在右盒中.

  ☆☆例3.给下面的图形分类:

  分析与参考答案:

  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一般也不同.可以有以下的分类法:

  (l)分成圆形和不是圆形两类;

  (2)分成三角形和不是三角形两类;

  (3)分成正方形和不是正方形两类;

  (4)分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类;

  (5)分成黑色的、灰色的和白色的三类.

  说明:分类的方法很多,只要同学们能够用一种标准分类,使得类与类之间没有包含,也没有遗漏,分类就应该算正确.

  典型例题二

  例1.把同类的物体圈起来:

  分析:题目要求把同类物体圈起来.首先应该判断这几种物体哪些具有相同的特点.图中苹果、香蕉、梨子都是水果,黄瓜、白菜是蔬菜;而鸭子既不是水果,也不是蔬菜.因此,把水果类和蔬菜类分别圈在两个圈里.

  分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回答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说成“大数比小数多”、“小数比大数少”.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少,○多,△比○少.改正:△少,○多,△比○少.

  选题角度: 针对分类、同样多、多些少些等知识分别补充了一些例题,讲解了如何判断是否为同类、分类的标准可以不一样、如何比多少等一些内容。

  探究活动

  分类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按各种标准对家庭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此活动由家长配合学生在家完成.

  2.整理衣服:可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或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

  整理鞋子:可让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或按鞋子的特征:房里穿的、出门穿的;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穿的和不是冬天穿的等来排放.

  整理玩具:可让孩子按玩具的材料(铁、塑料、橡胶等)来分,也可按颜色、大小、轻重、有声无声来分.

  分餐具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分类和数数能力,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此活动由家长配合学生在家中完成.

  2.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纸).假设有一样餐具少了一件,还可让孩子比多少,说说哪个多,哪个少;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们一样多呢.

准备课 篇12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 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     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主题图”) 下载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请你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生:三个同学在踢球.

  师:如果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浇花.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

  学生发言.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按顺序叙述图意.

  2.了解学生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

  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学生出声数数后回答.

  三、     学习分类

  1.出示图片“分类(一)” 下载

  问: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认为可以把那些物体分成一类?

  老师板书,把大球和小球圈起来.

  师:同类物体可以分成一类,下面再请你们看一幅图.

  2.出示图片“分类(二)” 下载

  问: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试做,然后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四、     了解学生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我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 下载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

  问:谁来说下面的图?

  学生看图叙述.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学生认读.

  连续认:1、2、3、……  10

  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

  随意认:7、3、8、……

  五、     巩固练习

  1.数数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2.分类

  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3.写字准备练习

  首先认识田字格,然后指导学生执笔、坐姿,最后练习书写.

  六、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数学概念,并体会到“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是从比较中产生的.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学习数学语言表达“比”的结果,渗透相对思想.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会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吗?一只小兔拔不动,它们就团结起来一起拔.你们看,它们一起拔得多起劲呀!(出示动画“同样多”)

  师:不一会儿,小兔子们就拔了好几个萝卜.(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师: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比较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

  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1.认识同样多

  师:我们先来数一数,兔子有几只.(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生:有4只兔子.

  师:你知道兔子和萝卜谁的数量多吗?

  学生凭直观感觉或数出来.

  师:如果用摆的方法,怎样摆就能看出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萝卜和兔子一一对齐.

  (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问:兔子和萝卜怎么样?

  (继续演示动画“同样多”)

  师: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萝卜,一只兔子对着一个萝卜……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萝卜,我们就说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吗?

  学生叙述.

  2.摆一摆

  (1)先摆两个圆,再摆和圆同样多的正方形.怎么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学生试着摆一摆.

  (2)两人一组摆圆片,一人摆4个红圆,另一人摆和他同样多的绿圆.

  学生摆后互相说一说摆的结果.

  3.游戏

  (1)选安全小卫士.

  师:老师要选几位安全小卫士到前面来,每位小卫士要戴一顶小黄帽,谁愿意来?

  老师指名,学生到前面来.

  (小黄帽发完后)师:还有谁愿意来?

  师:你们为什么不举手了?

  生:您那里没有小黄帽了.

  师:小黄帽和小卫士的数量要怎么样? (一一对应)

  (2)拔河比赛安排队员.

  老师请5名同学站在左边为A队,请4名同学站右边为B队.

  学生会说:“不公平.”

  问:为什么不公平?

  生:两队人数应该同样多.

  师:对!同样多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非常多,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什么地方是同样多吗?

  学生举例.

  建立“多些、少些”的概念.

  师:生活中存在着“同样多”,但也有不同样多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比较数量多少的另一种情况.

  1.认识“多些、少些”

  (1)出示实物图:2只小鸡、1只小鸭.

  师:鸡多还是鸭多?看谁最聪明,用什么办法,一看就知道.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摆.

  问:谁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的方法,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就是小鸡多些,小鸭少些,我们就说小鸡比小鸭多.

  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这幅图?

  (2)出示右图:2个苹果、3个桃.

  问:用什么方法比一比苹果和桃的个数?

  学生摆.

  问:谁多?为什么?

  生: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苹果没有多余的,桃有多余的,就是苹果少些,桃多些,我们就说苹果比桃少.

  问:苹果比桃少,反过来怎么说呢?桃比苹果.

  左图是小鸡比小鸭多,反过来怎么说?

  2.摆一摆

  讲清题目要求,学生摆.

  (1)摆三角形,要比3个圆多1个.

  (2)摆三角形,要比4个圆少2个.

  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的2题、3题.

  订正第3题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两人合作摆一摆.

  一人认摆几个红圆片,另一人摆出和他同样多的绿圆片,然后两人交换,再摆多些、少些的题目.

  3.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图片“多些 少些”):3个西红柿、3个茄子、5个萝卜、4个柿子椒. 下载

  问: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如果板书设计 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它们的数量同样多;如果没有都对上,就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多,或者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少.

  典型例题一

  例1.把同类的用线圈起来.

  分析:公鸡、母鸡、小鸡虽然不同,但都是鸡,是同一类的,而书包、气球与鸡是不同类的,所以,把三只鸡圈起来.

  ☆例2.怎样使两个盒里的球一样多?

  解:方法一:从左盒中拿去4个.

  方法二:从左盒中拿去5个,再在右盒中拿去1个.

  方法三:从左盒中拿去3个,再放1个在右盒中.

  方法四:从左盒中拿去2个,再放2个在右盒中.

  ☆☆例3.给下面的图形分类:

  分析与参考答案:

  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一般也不同.可以有以下的分类法:

  (l)分成圆形和不是圆形两类;

  (2)分成三角形和不是三角形两类;

  (3)分成正方形和不是正方形两类;

  (4)分成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类;

  (5)分成黑色的、灰色的和白色的三类.

  说明:分类的方法很多,只要同学们能够用一种标准分类,使得类与类之间没有包含,也没有遗漏,分类就应该算正确.

  典型例题二

  例1.把同类的物体圈起来:

  分析:题目要求把同类物体圈起来.首先应该判断这几种物体哪些具有相同的特点.图中苹果、香蕉、梨子都是水果,黄瓜、白菜是蔬菜;而鸭子既不是水果,也不是蔬菜.因此,把水果类和蔬菜类分别圈在两个圈里.

  分析:这道题的错误在于回答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这个问题时,一定要说成“大数比小数多”、“小数比大数少”.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少,○多,△比○少.改正:△少,○多,△比○少.

  选题角度: 针对分类、同样多、多些少些等知识分别补充了一些例题,讲解了如何判断是否为同类、分类的标准可以不一样、如何比多少等一些内容。

  探究活动

  分类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够按各种标准对家庭用品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1.此活动由家长配合学生在家完成.

  2.整理衣服:可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或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

  整理鞋子:可让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或按鞋子的特征:房里穿的、出门穿的;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穿的和不是冬天穿的等来排放.

  整理玩具:可让孩子按玩具的材料(铁、塑料、橡胶等)来分,也可按颜色、大小、轻重、有声无声来分.

  分餐具

  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分类和数数能力,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过程 

  1.此活动由家长配合学生在家中完成.

  2.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纸).假设有一样餐具少了一件,还可让孩子比多少,说说哪个多,哪个少;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们一样多呢.

准备课 篇13

  一、谈寒假感受。

  1、选取《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的事例,说明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

  (1)学习要有高度的热情,要有强烈的兴趣。

  (2)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学习需要不断钻研,有好奇心。

  2、开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一些学习用具的准备,如:自备本、合适的铅笔和橡皮等。

  3、上课要求。包括坐姿、举手、发言等。

  4、作业要求。

  (1)认真听清要求,主要作业量和作业格式。

  (2)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字迹的工整程度和作业的正确率,还包括作业本的干净程度,要爱惜自己的作业本。

  (3)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不能拖沓作业,尤其不能忘做作业。

  (4)回家作业的要求参照课堂作业要求。

  二、熟悉本册教材。

  1、观看目录。

  2、找到和上学期类似的章节。

  3、教师补充说明。

  三、布置作业。

  任选几题,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业。

  课前思考:

  总结上学期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结合期末练习和寒假作业中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课后反思:

  列举名人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知道学习应持之以恒。寒假过后,为了提高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效率,给学生重新强调课堂纪律、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是很有必要的。本册教材分为12个单元,重点是除法和乘法两单元,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目录,并适当进行补充说明,学生能初步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重难点,并且对部分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最后让学生完成一份作业,目的在于检测上学期学习的情况,为本学期更好的学习作铺垫。

  课后反思:

  通过一节课与同学们的交流发现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很好的完成,但是好多同学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出现了有的同学为了能安安心心的玩,用几天的时间匆忙的把所有作业都完成了,可想而之,这份作业的质量;而个别学生恰恰相反,对于作业根本不急,常常偷工减料,总会发现有漏题。但大部分同学作业完成的情况很好,无论是作业的整洁程度,还是作业的正确率都很不错。所以从中也可以发现寒假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但同时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养成的良好作息习惯,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求。

  课后反思:

  跟学生交流了课时、课后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了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帮助学生掌握一个更好的学习方法。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提出对课代表的要求,鼓励学生人人争做课代表。使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的重难点。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准备课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13524118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