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字理学会“水、山、火”三个生字,初步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有感情地朗读韵文,感受公园美景、体会游玩之乐。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教学挂图,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去过公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公园玩一玩,好吗?

  二、指导看图,学习韵文。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公园)公园里有什么?(指名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3》。

  2、揭示课题。

  3、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教师、同学或把字音多读几遍,并用笔把生字圈出来。)

  三、逐行指导朗读。

  (一)指导读“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

  1、小朋友,刚才你们读了韵文,知道公园里有什么景物吗?(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贴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黑板上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②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

  ③学生评议。

  ④师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树、水,读准后鼻音:红、公,还要把第三声读到位:流水、宝塔)。

  ⑤开火车读,学生齐读。

  2、小朋友,你们觉得公园美吗?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如:公园里有很多绿的树、红红的花遍地都是,小河上有一座弯弯的小桥,清清的水静静地流着,山峰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宝塔)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美的感情。怎样才能读出美感呢?(老师是这样边读边想公园里的美景;由词语想到了图画,又由图画想到了一个个词是怎样写的。)

  ①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要求读出美感。

  ③指名读,评读。

  ④男、女竞读。

  ⑤齐读词语,巩固读音。

  (二)指导读“转椅、火车、滑梯、荡船、木马”。它们是(相机贴出卡片: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它们吗?

  ①同桌互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一个读,一个听)

  ②指名读,学生评议,师正音。

  ③齐读。

  2、小朋友,公园里好玩吗?玩得高兴吗?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怎样的心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游玩时高兴的心情,好像在脑子里放动画片一样)。

  ①师范读。

  ②生齐读。

  3、今天,我们来到了公园,看见公园里许多美丽的景物,还有许多的小朋友玩的游乐项目,谁有本领把它们都读出来呢?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小组练读,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美感和高兴的心情。小组里可以开火车读,可以齐读,也可以一个读,三个听,把词串读顺。

  a、指名汇报,适时鼓励,奖红五星。

  b、小组竞读。

  c、指名押韵。

  4、去掉拼音读词语。

  5、配乐读词串,感受公园美,游玩之乐。

  四、贴图,进一步建立图文联系。

  小朋友,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了,现在请小朋友给公园里的景物贴图片,你喜欢贴哪个词,贴好词的小朋友当小老师教读两遍。

  五、散发思维,展开想象。

  小朋友,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公园玩吗?在课前能找到有关公园的图片吗?拿到课堂上交流。

  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有关公园的图片,向同学介绍。

  ②指名上讲台介绍图片并根据图片想象说话。

  ③师鼓励(奖智慧星)

  六、运用字理,学习生字。

  刚才,小朋友都已经学会了12个词语,里面有几个要求掌握的生字,它们是“水、火、山、木、马”。

  1、学生齐读5个生字。

  2、学习“水”字。

  ①指名读“水”字,相机正音。②析解字理:出示流动的水波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 ”字是古汉字,改变方向就成了“ ”,古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的“水”字的“亅”是由较长的水波演变而来的,左右两边的“ ”是由两处较短的水波演变来的。③指导书写:“水”字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亅”长长的,写在竖中线上,“ ”是一笔写成,写在竖中线的左边,“ ”写在竖中线的右边,分两笔写成。(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注意“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学生描红。

  3、学习“火”字。

  ①出示火焰图 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去发现,让学生懂得“火”字像两根火柴燃烧起来的火焰形,“丷”像火心旁边的火,中间的“丿”像火心和柴,“ ”像另一根火柴,火心最高,所以,“丿”要比“丷”高。②指导书写。③学生描红。

  4、学习“山”字。

  ①让学生运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山”字,让他们发现“山”像高高的山峰 ,中间的“丨”像高高的山,“凵”像两边矮一点的山峰。②指导书写:先中间后两边。

  5、展示学生描红作业并评价。

  七、巩固练习。

  1、画字:请小朋友用笔画出生字所表示的含义。如“山”就画几座高高的山峰;“水”就画流动的水波;“火”就画两根柴燃烧的火焰形。(你想画哪个字就画哪个字。)

  2、向同学展示画,介绍画。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七个字只需认识。认识一种笔画——横撇。书写“水”“火”两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公园里的景物和设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公园的美和在公园游玩的快乐,并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小朋友们,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如果能出去玩玩,到公园中走一走,那该有多好啊!你们想跟张老师一同去吗?(想!)不着急,那一天很快就会到的!今天呀,张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乘坐上快乐大巴,在识字乐园里走一走,游一游!

  做好准备了吗?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会唱的一起唱!

  二、结合情境,学习词语

  (一)学习“公园、绿树、红花”

  1.(出示公园的图片)瞧,这是哪儿呢?(出示:公园ɡōnɡ yuán)谁会读这个拼音?试着拼一拼?[你读得真棒,把公园的后鼻音读得特别到位,请你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指名读 跟读 )

  2.引出词语,读准音。

  过渡:这个公园非常美丽,就让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吧!点击公园的图片,在公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相机出示):红花hónɡ huā

  你能美美地读给小朋友听听吗?谁还想读?(提示:“花” 是三拼音节)

  点击红花图片,大家读得很美!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大片花丛,火红火红的,好看极了!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闻到了花香!/这么美的花,小蝴蝶,小蜜蜂都飞来了,围着花儿跳舞呢!

  绿树 lǜ shù

  过渡:沿着小路往前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点击绿树图片,相机出示词语)(齐读)你知道绿树有什么作用吗?(指名读词语)评:你的翘舌音读得真准。/听得出,你很喜欢绿树。/你站得直直得愿意变成绿树吗?/还有谁也愿意加入绿树队伍?一起来,读一读。/请坐,小绿树们。(指名读, 齐读)

  3.指导读好第一行词串。

  (二)学习“小桥、流水、宝塔”

  小桥 xiǎo qióo

  过渡:穿过花丛,前面是一座……。(出示:小桥)指名读

  小桥是什么形状?架在哪里?评: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齐读)

  流水 liúshuǐ

  过渡:小河的水是流动的,这儿用了一个词叫——(流水)。点击出示流水插图,看,清清的河水里有什么?(小鱼、小虾……多可爱呀!)谁来读读。

  评:读得真响亮!/多么清澈的河水呀!/我好像看到了水里的鱼儿、虾儿!/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清清的流水吧。(齐读)

  宝塔 bǎo tǎ

  过渡:公园里除了绿树、红花、小桥、流水,还有什么?(出示“宝塔”图片)谁来读?(相机出示词语)(提示:“宝塔”两个音节都是第三声,第一个“宝” 可读第二声)齐读。

  你在公园见到的宝塔是什么形状的?(宝塔尖尖的顶,翘翘的角,一层一层,高高的。)试着读出宝塔的高。

  指导读好第二行词串。

  公园里的景色太美了,我们再来好好地领略它的美。(出示第一、二行词语)

  男同学和女同学赛读,比一比谁把公园读得美。

  评:从你们的脸上,老师知道,你喜欢极了这个公园。/读得真美。/我们好像看到了绿树、红花、流水、宝塔!/老师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哗哗声。

  谁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提示: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三)学习“转椅、火车、山洞”等

  过渡: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色外,还有许多小朋友喜爱的游乐项目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点击出示游乐项目的词语)小朋友,快来认一认这些新朋友。(学生自由拼读)同桌互读,请会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读给大家听。

  2.(出示“荡船” 图片)师述:老师最喜欢玩荡船,坐在荡船里晃呀晃,好象是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出示游乐项目的图片)你喜欢玩什么?能学着老师,说一说吗?

  (自由练说)我喜欢玩木马,好像骑在真的俊马上,在草原上奔驰呢!/我喜欢玩滑滑梯,滑下来人好像飞起来了。/我喜欢乘火车,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色。

  3.(出示三四行词语)我们一块儿来叫叫这些好玩项目的名字吧!读好这些游乐项目的词语。

  三、朗读全文,深化情感

  1.你能把四行词语连起来读好吗?(学生自己练读)

  2.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3.去掉拼音你们能读好吗?谁想试着读读?

  4.这些词语就是我们语文书上识字3 的内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看着书本读)。

  四、学习生字,乐趣识字

  1.小朋友,今天的秋游,我们玩得很快乐。请小组长拿出老师准备的信封,在小组中读生字,互相正音。(小组读生字)

  2.公园里的叔叔阿姨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特别增设了新的游乐项目,走看看去。(出示碰碰车上的生字)碰碰车,不过要读准这些字才能玩。(学生读生字可以玩碰碰车)

  3.有两个生字宝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来看一看,写一写。(点击出示田字格的生字“水”,“火”。)

  (1)大家认识这二个字吗?大家读。

  (2)这个用红色表示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笔画。猜猜他叫什么名字——横撇!写的时候注意起笔在横中线上面一点。

  (3)点击笔顺示意图,看清笔顺,自己书空笔顺。

  (注意):水——第三笔是撇,不是点。第四笔要写出捺脚。

  火——先在格子偏上写点画和短撇,做到顿按有力,左低右高。

  (4)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二个字写好看呢?注意每个字有什么变化?教师范写。

  (5 )播放音乐,学生看范字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提醒摆好写字姿势:足安 身直 头正 臂开)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公园里好玩的美丽的地方画出来,好吗?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3

  课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识字3

  课题《识字3》

  设计

  海安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作者:杨树林

  理论支持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比较

  “木、禾”这一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

  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偏旁与字、词

  之间的联系,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

  学

  难

  点

  区别形近偏旁。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设 计

  教学步骤

  教 师 引导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复习偏旁,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偏旁,谁能说出你知道的偏旁,并说出几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2.这些偏旁都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3,了解这些偏旁的来历。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学生说偏旁。

  学生读课题。

  通过回忆熟字导入新课,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本课认识新的偏旁和生字作铺垫。

  二、课件演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偏旁起源与演变过程。

  ⑴课件出示树和禾苗。

  ⑵出示相应的古文字,引导学生探求古文字的演变规律。

  ⑶学生根据图或古文字,猜猜相应的偏旁。

  2.认识“木”、“禾”这两个形近偏旁。

  学生观察课件。

  小组交流。

  猜偏旁。

  识记偏旁。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初步感知古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其规律。

  三、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小组同伴。

  2.检查自读情况,校正生字、词语的读音。

  ⑴组长组织组员轮流读,互相正音。

  ⑵小组汇报朗读,教师正音。

  3.自由诵读词串,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读。

  自由看图说话。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轮流读,正音。

  汇报朗读。

  自由读。

  自主看图认读词语与同伴互助交流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四、再读词语,发现规律。

  1.给予学生自读的时间,并说说自读过程中的发现。

  2.小组讨论交流。

  3.大组交流反馈。总结得出:

  ⑴每组词语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⑵词语与词语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

  自读。

  交流发现。

  总结。

  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成功的乐趣。

  五、读词练句,理解记忆。

  1.让学生图文对照,再次诵读词串,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相互联系。

  ①出示挂图“松柏”、“杨柳”。

  ②说说树木的名称,观察图画,具体说说松柏和杨柳是什么样的。

  ③松柏苍翠挺拔,杨柳婀娜多姿,它们成为木材还能制出很多东西呢!

  ④读“秧苗、稻谷、庄稼”,说说它们的联系。

  春天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地里,秋天,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大片稻谷。经过农民辛勤的耕耘,庄稼终于丰收了。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树木或庄稼。

  2.选择其中的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3.读背一、二两行词串。

  诵读词串

  看图说说这些树木和庄稼的样子或特点

  说说别的树木或庄稼

  选词说话。

  读背词串

  自由读——同桌互相检查背诵——集体诵读——指名背诵。

  课文将诸多意象并置在一起,中间留有空白,惟其“留白”,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整合力。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树木、庄稼的名称,并适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列举相关的事物名称,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更好地体会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还教会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的学习方法。

  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小组自学。

  用自己认为便于记忆的方法分析字形,相互交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柳”)

  3、学生按笔顺在书上描红。

  4、完成习字册。

  学生交流记忆字形

  认真看老师范写

  按笔顺描红

  练习写字

  生字教学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会记得更牢固。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范写显得必不可少。

  七、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和( )有关的字,大多用“禾木旁”。

  2.我知道许多树的名字:( )、( )、( )、( )。

  3.填空,用上课文里的词语:

  ⑴(  )苍翠挺拔,(  )婀娜多姿,用它们可以做(   )。

  ⑵春天,农民伯伯把(  )插在地里,秋天结出了金黄的(  ),经过农民辛勤的耕耘,(  )终于获得了大丰收。

  学生完成练习。

  当堂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当堂练习,当堂反馈。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4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从“乐学”入手,积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拓展识字范围,丰富识字途径,坚持识写结合、识用结合,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在端正写好汉字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些灵活有效的形式创设识字情境,有效地促使儿童感知汉字的组合结构,记忆汉字的书写方法,理解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系,形象直观地促进识字教学工作,养成儿童自觉识字的习惯并形成识字能力、

  汉字的结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简单的字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笔画繁多的字结体紧凑,避免臃肿局促。小学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汉字的知识和汉字形体、结构、笔画的特点,认识、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符合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意趣,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和愿望。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5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识字3》教学设计及说明这是一篇识字课文,要求学会“灶、尖、歪、宁、彩、炉:张、桌、斜、匹”10个生字,认识“鸭、粗”2个字。课文附有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的相关短文,还配有多幅插图,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字理和帮助理解短文意思。 依据教材特点和新的课程标准,这篇识字课文要达到以下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本课新词。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教学的重点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进而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上课了,老师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同学们,老师在于什么?”这个问题多容易,“老师在向远处看。”老师接着问学生:“老师为什么把手放在眼睛上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稍作提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太阳照着眼睛,看着不舒服,老师是用手挡太阳的。”“对,你们看看这个字。”出示“看”字,“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眼目的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当时,人们造这个字的时候,和小朋友们想的一样。‘看’多有趣呀,我们今天学的《识字3》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们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 [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了学生学习新字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倡导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和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3)把自己记住的字在桌子上或本子上练写。 [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学生已经认识了的汉字和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促使形、音、义三个因素之间联系的形成。 2.交流讨论:谁发现了一些汉字有趣的地方。 [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老师在此就给了学生一个做发现者的机会。 学生把发现的有趣的字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会发现:“笔”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子头;笔头是动物的毛做的,下面是毛字。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尖的“尖”。墙上的画挂得不正,就是歪。对于“灶”“尾”则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有道理就行。 [注]课堂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去教学识字,教师带领学生循着一个固定的套路反复地去拼字音,数笔画,说部件,联词语。这样固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现在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注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书,其他同学一边看着书,一边认真听,看他是不是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了句子,当他有读错或读得不理想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助他纠正、改进。 4.自己练读两遍课文。 【注】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巩固,通过诵读歌谣来巩固、加深识字、识词的成果。 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 1.刚才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了两遍,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注】教学中,坚持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一个字(词)的意思(包括多音字的读法)往往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因此,不将一个字(词)置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去辨析,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它的意思和用法。 2.来,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 指导看图。 [注]让学生注意字、词、文之间的联系。把看图、识字、识词、歌谣连为一体。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 4.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习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困难和障碍展开。课文的韵文是由歌曲《粗心的小画家》改编而成,编者最后用的是一个问号,这个问号用得非常好,宁宁画炉灶没有门,画鸭子尖嘴巴,画桌子腿歪斜,画大马没尾巴,仅仅是粗心吗?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宁宁这样画有马虎的因素,同时还和宁宁没有见过这些东西,或者见到了观察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 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 5.练习背诵,赏读品味。 (1)指名读。同学读的时候,你可以跟着他在心里读,或者小声读。 (2)老师也想读,听听老师读好吗?老师配乐朗读。 (3)老师读得好吗?那是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象宁宁画的画,你们要想读好,也要一边读,一边想,把课文记在心里,背下来,咱们先回忆一下课文—— 课文第一句,写宁宁是个小画家。 课文第二句,写宁宁这个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样的? 课文第三句,问一问大家,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吗? (4)我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会背又想表演的同学还可以站起来表演。 【注】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性全面欣赏、品味的过程。读完课文后,配以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朗读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创造。背诵不仅是对原文的重现与记忆。同时也是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一种释放,也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 四、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下面我们要写字,它们是“灶”、“尖”、“歪”。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 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灶”左边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的土要写得稍微瘦一点。 “尖”上面小的竖没有钩,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歪”以横中线平分,横中线上面写“不”,横中线下面写“正”。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写字姿势。 【注]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课堂小结。引申迁移。引导探究。诱发潜能 今天,我们学了《识字3》,认识了一些有趣的汉字,不正就是“歪”,上小下大就是“尖”。其实,汉字有趣的地方还很多,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汉字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注]将课堂内外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汉字很有趣,发现了问题,就要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分析和处理信息,对信息的可*性作出评估,并形成解释,这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无疑都大有裨益。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看图会意识字。以六幅图来揭示“笔、灶、尖、歪、尾”的构字特点。附在后面的儿歌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习的语言环境。田字格中列出了要求会写的生字。课后练习供三项。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 初步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意识字,激发学生学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两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3。 2、 引导自学。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 出示“笔”图:这是什么?毛笔是用什么做的?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 出示“尖”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他有点像?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 出示“看”图: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上表示“看”字。 4、 小结: (1)这“笔、尖、看”3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这3个字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 (2)我们怎样学的?先看图,领会字意,再记字形由哪两个部件构成。 三、学习3个生字:灶、歪、尾。 1、 出示“灶”图。 (1)先看图,这是什么? (2)想想:砌灶要用什么? (3)再看字:“灶”字由哪两个部件构成?火作为偏旁要注意什么? 2、 出示“歪”图。 (1)图上的画挂得正不正?给“挂的不正”换个说法。 (2)出示“歪”的字卡。领读、指名读。 3、 出示“尾”图。你怎样记住它? 4、 巩固复习。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5、 学生看笔顺图描红。要求:看一看,描一个,笔笔到位。 四、读儿歌。 1、 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 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 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 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 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是怎样的? (3)指导朗读。 3、“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指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 指导背诵。 二、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 教学新偏旁。 3、 学生看笔顺,描红。 4、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 认读课后词语。 7、 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词语。 8、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识字3教学案

  [预习评估]

  一、信息搜索

  会意:也叫象意,六书之一。指利用已有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人言为信,山高为嵩。

  炉灶:炉子和灶的统称。一般指用砖、坯、金属等制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

  我的信息:

  二、朗读与思考

  1、朗读。

  画笔 炉灶 尾巴

  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郑重其事 一丝不苟 精雕细琢 事必躬亲 一本正经 掉以轻心 马马虎虎 粗制滥造 敷衍了事 漫不经心

  2、思考。

  ——为什么“炮、炉、灶”都是“火”字旁?

  ——宁宁画的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是什么样的?

  ——从哪儿可以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三、完成下列练习

  1、把汉字和音节连起来。

  zào  彩      炉     pǐ

  jiān    宁      张     xié

  wāi     歪      桌     zhuō

  nínɡ    尖      斜     zhānɡ

  cǎi     灶      匹     lú

  2、比一比,组词。

  炉(  )  灯(  )  烟(  )  匹(  )

  芦(  )  宁(  )  灶(  )  四(  )

  3、照样子组字。

  例:火+土=(灶)

  小+大=( )  不+正=( )  尸+毛=( )

  采+彡=( )  甲+鸟=( )  火+户=( )

  [文本对话]

  聪聪:本课是会意识字,就是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来识字。这是一种识字的方法。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有趣啊!

  明明:我也很喜欢这种识字的方法。我认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聪聪:这课共有12个生字,在读音方面要注意——

  桌(zhuō)、张(zhānɡ)都是翘舌音;

  粗(cū)、灶(zào)、彩(cǎi)都是平舌音;

  宁(nínɡ)是后鼻音;

  尖(jiān)是前鼻音,三拼音节。

  明明:这课我们要学习三个新偏旁:彡(三撇)、弓(弓字旁)和斗(斗字旁)。

  聪聪:在写字时要注意——

  灶、炉:左窄右宽,第四笔是点;

  尖、歪: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宁:上部的“宝盖”要宽于“丁”;

  匹:最后一笔是“∟”,整个字形不能窄;

  张:“弓字旁”的第一笔“ ”比第三笔“ㄅ”略宽些;

  斜:左让右,第二笔是点;右边“斗”的“悬针竖”要长些,两点要上下对齐。

  [自主学习]

  语段一:

  画个炉灶没有门,

  画只鸭子尖嘴巴,

  画张桌子腿歪斜,

  画匹大马没尾巴。

  学与练:

  1、比一比,再组词。

  炉(  )  桌(  )  尖(  )  巴(  )

  灶(  )  张(  )  天(  )  吧(  )

  2、写反义词。

  尖——(  )    歪——(  )

  大——(  )    没——(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一( )画家  一( )桌子  一( )画笔

  一( )鸭子  一( )铅笔  一( )炉灶

  一( )嘴巴  一( )大马  一( )兰花

  语段二:

  你看看,

  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学与练:

  1、写反义词,并用“粗心”说一句话。

  粗心——(  )

  粗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标点。

  ⑴秋天的景色真美啊

  ⑵今天 我要去少年宫学琴

  ⑶你会冼衣服吗[综合实践]

  综合学习:

  一、了解会意造字。

  “竹”做笔杆,羊“毛”做笔头,即为“笔”;

  砌灶用“土”,烧饭用“火”,即为“灶”;

  上“小”下“大”就是“尖”;

  不“正”即“歪”;

  “尸”为身体,在身体有“毛”的部位,即为“尾”;

  用“手”遮在眼睛上,即为“看”。

  一看见这个字,就明白了它的意思。也就是人们利用已有的汉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字。这种字我们称它为会意字。如:人*在树木上为“休”;树木的最下面是根,即为“本”;人言为“信”;山高为“嵩”;羊大为“美”等等。

  实践活动:

  二、找会意字。

  查一查,问一问,看看还有哪些字也是会意字。

  三、帮宁宁改错。

  相信读过课文的你,一定会做个细心的孩子,赶快先帮宁宁改错,再用你自己的笔把它们画下来。

  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个炉灶( ),画只鸭子( ),画张桌子( ),画匹大马( )。

  我画对了:

  [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一、看图写字。

  bǐ zào jiān

  wāi wěi zhōu

  二、读拼音,写词语。

  cǎi sè    lú zào    zhuō zì    wāi xié

  (   )  (     )     (      )  (     )

  yì pǐ  yì zhānɡ  ān nínɡ    huà jiā

  (     )  (       ) (       ) (      )

  三、读一读,连一连。

  一张   长长的   炉灶

  一根   尖尖的   铅笔

  一个   红红的   嘴巴

  一把   彩色的   尾巴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宁宁是个_____,___铅笔____。

  2、画____没有门,画只鸭子____,画张桌子____,画____,画____没___。

  能力提高

  一、给下列字加上部首,再组词。

  毛----( ) 丁----( ) 巴----(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 尖—— 歪—— 粗——

  三、比一比,填一填。

  小鸡的嘴巴的,小鸭的尾巴的;

  小鸡的脚上蹼,小鸭的脚上蹼。

  拓展阅读

  马虎先生

  从前有一位画家,一天刚画好虎头,有位朋友来请他画马,他就在虎头下加个马身,朋友不要这张画了。

  这位画家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从此人家叫他“马虎画家”。

  一天,他的大儿子看了画问:“这是什么?”他说是虎。小儿子问他,他说是马。

  后来,大儿子外出打猎,看到一匹马,以为是虎,一箭把马射中,结果被人痛打了一顿;小儿子在野外看到一头虎,以为是马,想骑上去,结果被老虎吃掉了。马虎先生大哭了一场,决心今后做事一定认认真真,不再马虎了。

  [积累]

  1、读一读。

  从前 朋友 打猎 决心 马虎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马虎——(  )    今后——(  )

  [感悟]

  3、填一填。

  大儿子把马当做___,结果________。

  小儿子把马当做___,结果________。

  4、选一选(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⑴做事不要马虎。

  ⑵要把老虎画得像一些。

  ⑶要把马画得像一些。

  [运用]

  5、你喜欢马,还是虎?自己画一画。可不能马虎哟!

  识字三内有三个字“笔”、“灶”可以让我们好好地挖掘其中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同现代生活相结合,如:谈到笔,让学生看看、摸摸毛笔的笔杆,笔毛,感受一下“竹子头”和“毛”,再问:你还知道有哪些笔?可以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笔都带来,观察材质、颜色、形状、用途,让学生感受和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笔的材质和用途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灶”字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灶具的变化之外,还可给孩子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每年的腊月24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凡间事情的日子,所以有吃蜜饼的习俗等等……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6

  第 1 单元  2 课时总计第6课时  主备人 包文利  3月 3 日备  3月 5 日投放

  课 题  《识字3》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l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3个新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生字,l个只识不写的字,认识3个新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设计 参与交流者意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猜我是谁?组织游戏:(出示课文插图) (1)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 2.引人新课: 这些古代文字逐渐演变,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些现代汉字。(示现代汉字) 二、识字、写字:舟、竹、石、川、燕 1.认读要识写的生字。(不带拼音) 2.小组学习:讨论如何识记字形? 3.重点指导“燕”字。 (1)你有什么办法记“燕”字?(适时教学新偏旁“四点”,指正“燕’懒笔顺)。 (2)师范写“燕”字。(边写边说如何把“燕”字写好看。) (3)生描红。 4、临写《习字册》上舟、竹、石、川、燕这几个字。 许广平:竹的最后一笔竖勾学生容易写成一竖,可在此强调一下。另外在教学毛笔的“笔”字时要将它与“竹子头”与竹字进行比较。 三、小结 给文中的词语加上量词或形容词 一小舟      一竹子 一石头      的泉水 的河川      一燕子 骆玲:课堂时间不充足,这一部分的练习放在课后进行处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象形字的概念 2.复习舟、竹、石、川、燕的笔顺。 二、识读字、词、儿歌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拼几遍拼音。 (二)识读字、词。 1.自读生字。(示生字) 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同座互读生词。(示生词) 要求:词儿连读。 3.小组学习,查读字、词。 要求:小组同学互相帮助,让每位同学把每个字、词都读准。 4.全班查读字、词。 (l)查读字,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查读词:正音,词儿连读、读好听。 (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韵文 结合书上插图让学生体会韵文的美。 徐艳珍: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生读女生看插图,女生读男生看插图等形式。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和感悟诗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写字、 1、全班交流其余5个字的识记方法。 2、自学笔顺图。 3、描红,观察各字的重点笔画。 4、书写所学生字。 5、临写《习字册》上笔、画、黑、问、什 这几个字。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收获?     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     (1)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多许多的事情。多媒体逐一演示书中第一竖行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看图讨论:为什么分别用绿蜡笔、蓝蜡笔、青蜡笔、黑蜡笔画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呢?                           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生读女生看插图,女生读男生看插图等形式。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和感悟诗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板书设计 经典题型设计   舟、竹、石、川、燕 笔、画、黑、问、什       猜猜看,这些古代字符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些事物?   教学反思 汉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当它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生字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还能在强化生字教学的同时,发展语言。

  如在读词“燕子”时,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在学“燕”这个字时,引导学生说清用燕子的外形来记这个字,并适时引导学生也想着燕子的样子,边用手在桌上写“燕”字,一个难字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体验中轻松地记住了,词也读好了。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7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本课的三字经,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8

  师:小朋友,你们在背韵文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公园里有许多绿树,遍地都是鲜花。

  生:我好像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生:我好像看到了小河上架起了一座弯弯的小桥。

  生:我好像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玩转椅,有的在玩小火车,有的在钻山洞,有的在滑滑梯。

  生:我好像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玩荡船,有的在玩木马,他们非常开心,高兴极了。

  师:你们想象的真好!你喜欢这个公园吗?

  生:我很喜欢这个公园,因为公园里景色非常美,有山,有水,所以我喜欢这个公园。

  生:公园里有这么多的娱乐设施,可以在里面玩个痛快,所以我也喜欢这个公园。

  生:我非常喜欢这个公园,我能去就好了!

  生:我真想亲眼去看一看这个公园。

  师:是呀!这个公园不但景色美,而且还有许多给小朋友玩耍的娱乐设施。小朋友们一定都很,想去吧!现在就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再次把韵文背一遍,一边背一边想象,就好像来到了这个公园,可以加上动作边背边表演。

  [ 反思]这个教学片段主要在引导学生背诵韵文时,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人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悟出公园里美的景物和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进行着娱乐活动的情景。最后的设疑,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再次背诵韵文,让学生边背边表演,就仿佛身临其境,颇有韵味。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片断:指导看图,学习韵文

  师:你们去过公园吗?公园的景色美吗?哪美了?

  生:我看到了公园里有许多绿树,遍地都是鲜花。

  生:我看到了清澈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生:我看到了小河上架起了一座弯弯的小桥。(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卡片: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公园。)

  师:(出示两行词串)对,公园里有绿绿的树、红红的花、清清的流水、高高的宝塔,公园的景色真美啊!

  师:这些词语会读吗?自己赶紧拼拼读读,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哪位小朋友想读,大家听一听。

  师: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想来读读,大家仔细听!

  师:给点掌声呀!谢谢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是怎么读好这两行词语的吗?我啊,一边读一边想着公园里有绿绿的树、红红的花、清清的流水和高高的宝塔。就是这样一边想一边读的,就读好了。

  师:谁还想来读好这两行词串?

  师:(指名读 齐读)你能把“绿树”读得更绿,“红花”读得更红吗?(读不好的地方指导再读)

  生:齐读:去掉拼音再读。

  (评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特有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新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致就很高,而且愿意学、乐学。)

  师:欣赏完美丽的景色,让我们赶紧去游乐场玩玩吧。

  师:哇,这么多好玩的,你们最喜欢玩什么呀?为什么呀?

  生1:我最喜欢玩滑梯,因为很刺激。

  生2:我最喜欢玩火车……

  师:你们玩的时候高兴吗?

  生:高兴!

  师:谁来高兴的把它们的名字全部来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师:现在来听老师读这些词,猜猜老师最爱玩哪一项?

  师读:在读到“转椅”时音量稍高,脸带微笑。

  生:兴奋地猜测,锁定“转椅”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老师读这词时声音最响亮。

  生:老师读这词时脸上笑眯眯的。

  师:你也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最喜欢玩什么吗?

  生:纷纷举手,并能将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好。

  师:谁再来读一读,我们来猜一猜?(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小组赛读)

  案例分析:

  本课围绕“公园”这个中心,以词串的形式把学生熟悉的景物、游乐设施编成了琅琅上口的韵文。

  学习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我们教室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以人为本。因此在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而言,情景教学尤为重要,开头创设的情境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第二部分:指导看图,学习韵文环节中,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去公园游玩——找字宝宝。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识字的热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也,我之文也。”这种“人“、“我”、“文”三者相融的境界,正是“语文味儿”最浓郁的时刻。在认读词串过程中要遵循了识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的教学原则,执教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指导朗读词串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而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读出自己的个性。再通过学生个别读、同桌读 找好伙伴读范读 齐读、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体验韵文识字的乐趣;形式多样的读,感受词串韵律美,在朗读中感受词串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达到巩固识字的效果。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虽然还不高,但也能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朗读中赋予词语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这正是语感的启蒙吧

  教学过程中还注意了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进行教学,如:把生字、词说成“生字宝宝,词语宝宝,拼音宝宝”等等,学生感到很亲切,使识字教学富有情趣,增强识字课的趣味性,又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激情激趣,初步开启学生的情意系统,为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识字学习活动,作好情绪上的准备。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书写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拍手背诵好吗?(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2、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是好孩子!你们、我,我们大家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采用了“三字经”的形式,在我们面前描述了一幅祖国的美丽图画。板书课题:识字3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每个字的读音。

  2、老师在读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自己

  读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赶快拿起笔,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画好后自己读一读。

  3、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生字:这就是我们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把你认为不好读的生字多练读几遍。

  4、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并且领大家读一下)

  生1:我认为“州”是翘舌音,不能把它读成平舌音,而且从外形上它与“川”有点相同。

  生2:我认为“与”应读第三声,不能读成第四声。

  生3:民族的“族”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生4:“峡”不能读成jiá.

  生5:“隔”声母是“g”,不能读成“k”。

  5、谁能把这些字全读准呢?

  6、谁还能读?看来同学们很喜欢挑战,注意了,老师把拼音去掉你还能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组词练习。

  7、同学们能又快又准地读出这些生字,你们一定有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1:有一座孤零零的山称为“岛”。

  生2:“涌”是指水在流动,所以有“涌”字是三点水旁。

  生3:写字的“写”去掉秃宝盖就是“与”。

  生4:“神州”指中国的代称,所以“州”字有三点,这三点表示中国有很多的城市,“山川”指的是山,没有很多小城市,所以“川”字没有三点。

  三、游戏巩固认字。

  1、同学们识记生字的方法真好,水果识字袋里的生字朋友非常佩服你们,想跟你们交朋友呢,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把水果识字袋中的生字宝宝读一个摆一个,平摆在桌面上。)

  (1)游戏开始:老师说一个字,学生找到它赶快举起来,看谁动作快。

  (2)请学生站到讲台前当小老师考大家,他说出哪个字,下面的学生必须举起哪个字

  (3)同桌互相考一考。

  (4)把这些生字朋友读一个收一个,收好后送回到识字袋中,看谁读得准收得快。

  四、练习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是赞美伟大祖国的,同学们应用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帮老师听一听,看他读得好不好。(请学生读)

  2、教师用低缓、深情的声音示范朗读第三句“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这句,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教师简单介绍下当时中国台湾的历史背景)

  3、请同学比赛读全文,评议。(配音乐)

  同学们读课文有了这么大的进步,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片:屏幕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

  4、我们神州大地,山河壮美、风景如画。让我们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齐读课文。(配音乐)

  五、书写生字。

  1、屏幕出示“我会写”。学生练读、组词、练习选词说话。

  2、观察“与、州、川”三个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仿写这三个字,师巡视指导、评议。

  六、读韵语结束。

  1、屏幕出示韵语,学生读,巩固生字,体会感情。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祖国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2、是呀,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么勤劳团结,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祖国方面的知识,我们在下节课交流。

  教学反思:

  我所讲授的是《识字3》的第一课时。本课是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现的,文字虽小,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三字经是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除了识字,还要继续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以让学生背诵他们所熟悉的旧知识——一年级下半年学过的三字经来做铺垫,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信心。本课的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很有力度。所以在指导朗读上我采取了范读――练读――赛读――配乐齐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但从课堂朗读效果来看,个别学生并没达到很理想的地步,需在第二课时加强练习。另外,本文的识字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学习活动巩固了生字的字音、字义、字形。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会注意知识由静态到动态的生成,调动学生的感知、理解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3种新笔画,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帖。

  2、通过诵读—看图—活动,介绍公园的景物与设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串。

  3、初步培养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读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串。

  2、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7个生字。

  教学设想:

  通过请小朋友们当设计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设计自己喜欢的公园,相机指导小朋友进行识读词语、说话训练;运用猜词游戏、送词语回家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的方式为词语排序,体验韵文识字的乐趣;通过听范读、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运用体态语言演示等手段,巩固识字效果;最后让学生妆小导游介绍公园的景物与设施再现并丰富课文内容。写字教学穿插于识词教学过程 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课文插图等做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绘画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一、邀请设计,激发兴趣

  1、  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哪些觉得好玩的地方?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公园。

  2、  教学“公园”一词。

  3、  谈话:你喜欢公园吗?为什么?如果在学校建一座公园,你们认为怎么样?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当设计师,为学校设计一座公园好不好?

  二、图文结合,学词写字

  1、  谈话:你们准备在小公园里设计些什么呢?(分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尽情表达)

  2、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映示相关的图片,共同欣赏,并请学生说说设计的理由。在图片旁点击相应的词语,还请这个学生读这个词,并说说读这个词时要注意什么。

  3、  按照出示图片的顺序爱个学习词语,读准字音。在学习“红花”、“流水”时相机教学新笔画“撇折”、“提”、“横撇”,分析“红”、“花”、“水”的字形,用电脑演示笔顺,指导书写,学生完成习字册中这三个字的描红与临写。

  4、  自由识读词语。

  三、寓学于玩,巩固识词

  1、  多媒体映示词语。按学习小组玩猜词游戏。(一个小朋友从词语卡片中任意抽一个词语给本组小朋友看,然后请其他小朋友来猜抽的是什么词语。可评出小组的猜词大王。)

  2、  映示图片,送词语回家。(将词语卡片分发给有关小朋友,请他们先读相关卡片上的词语,注意补差工作的落实,再将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上。)

  第  二  课 

  一、词语排序,分类布景

  1、  小朋友们,你们上节课为校内公园设计了许多美景,有自然风光的美,有各种造型设施的美,还有各式各样的儿童玩具,大家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来布置一下?比如:这儿是景物,那儿是玩具,只要有道理,怎样布置都行。

  2、  学生继续小组合作给词语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分对了。(师读词语)这样排放读起来不太顺口,请你们读一读,看看怎么样排放读起来才美。

  4、  学生分组边读边讨论。

  5、  交流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二、动画欣赏,学字写字

  1、  谈话:小朋友们刚给小公园里设计了这么多的东西,现在我们把糨组合起来,看看我们设计的公园是什么样儿的。

  2、  欣赏本课的动画片。

  3、  谈话:小朋友们设计的公园真美。电脑或生字卡片出示“火、山、木、马”四个字,指名读。你们能把它们美美地写出来吗?

  4、  指导写字。电脑演示生字笔顺—学生描红—小组讨论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集体交流—自我或相互评字。

  过渡:你们设计了这么美的公园,想不想请家长或好朋友来公园里坐一坐,玩一玩?他们实 效来不清楚我们公园是什么样儿的,那怎么办?对,向他们介绍我们自己设计的公园。要介绍公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你首先要记住公园里所有的景物与设施的名称,还要能用你的语言和动作把它们美美地表现出来,才能让家长或朋友喜欢,愿意来玩。

  三、指导朗读,背诵词串

  1、  边欣赏动画片,边听韵文范读。

  2、  分行指导。(让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把词语表现出来。)

  3、  学生试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图中的美景与设施。

  4、  指名到前台试背、表演。

  5、  播放轻音乐,集体边背诵边表演。

  四、更换补充,自编韵文

  1、  小朋友,你知道公园里还有什么?

  2、  我们可以把这些词语和我们韵文中的词语进行替换,如:将第三行更换为吊环、碰车、山洞把它们接在韵文下面,三个一组,这样你们也就能编书了。

  3、  学生小组合作替换、继写韵文。

  4、  集体交流小组的合作成果。

  五、手脑并用,课外延伸

  1、  根据课文中的图文与学生设计的景物进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画一画、捏一捏、全一全的方法,把美景画下来,用橡皮泥把实物捏出来等,让学生放手组装。

  2、  让学生当小导游,向同学、家人、朋友介绍美丽的公园。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11个生字以及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前面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理解儿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一古文字一今文字”的演变过程

  1.播放交响乐《茫》,创造学习氛围。

  2.运用多媒体演示汉字演变。

  (1)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他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遇到了许多许多的事情。多媒体逐一演示书中第一竖行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2)师:由于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勤劳的、勇敢的、富于智慧的,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方法。(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出6个象形字。)师: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用画图的方法创造出来的象形字。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3)师: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运用多媒体逐一展示出生字及相应的词语,重点点拨“舟、竹、川”的意思。

  二、指导学生看书

  1.学生自由读书,体会这些象形字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汉字的。

  2.指导看书。

  (1)看屏幕,以“石”为例,说说这些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

  (2)学生读书。认读第三竖行的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要看清音节,读准宇音。

  三、教学生字

  1.读准字音。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重点指导读准“舟、竹、川”。

  (2)认读生字,带拼音认读。

  (3)读准词语。指导读准词语中的轻声,认读词语卡片。

  2.字形教学。

  (1)笔顺。

  ①学生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一边说笔顺一边书空笔顺。

  ②说生字笔顺,重点反馈“舟、竹、泉”的笔顺,并板书。

  ③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书中生字,注意写字姿势训练。

  (2)启发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3)给“石、竹、泉”找朋友。

  3.写字教学。

  (1)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示范书写。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2.书空“舟、竹、石”的笔顺。

  二、学习儿歌

  1.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轻声读儿歌。注意看准音节

  (2)反馈检查。读准生字“画、蜡、蓝、燕、笔、黑”

  (3)自由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4)反馈检查。

  2.读懂儿歌,读出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一边读一边播放轻音乐。(读准字音。)边看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

  (2)质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学习第一句。

  ①让学生拿出“绿、蓝、青、黑”四种蜡笔,帮助学生辨别这四种颜色。

  ②看图讨论:为什么分别用绿蜡笔、蓝蜡笔、青蜡笔、黑蜡笔画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呢?

  ③发儿歌插图的黑白稿,让学生涂色。再读一读第一句,加深理解。

  学习第二、三句。

  ①“祖国”这个词,我们上学期已学过了,淮来告诉老师“祖国”指什么?

  ②小朋友画的“竹子、河川、石头、小燕”就是我们祖国的“河山”。你还知道哪些是祖国的“河山”吗? “绿绿的竹子、蓝蓝的河川、青青的石头、黑黑的小燕”,多美呀。所以说是——好河山。

  ③“要问我们画什么?”我们画的是什么呢?(祖国好河山)

  (4)指导朗读。我们祖国的河山是非常美丽的,小朋友们画得也非常美丽。你能读出来吗?

  3.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

  (2)教学新偏旁四点底、竹字头。

  (3)学生看笔顺图,描红书中生字。

  (4)说说怎样记住“画、蜡、蓝、黑”这4个生字

  (5)用“画、蓝、黑”扩词。

  (6)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画、河、笔(7)听写本课生字,检测效果。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会5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笔画。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地方玩,想去吗?(生:想)

  师:什么地方呢?请仔细瞧瞧,我们来到了哪里?(出示挂图)(生答:公园)

  出示带拼音的词卡:公园 (指名读、齐读)

  大家想到这个公园里玩吗?(生:想)下面有请公园的小导游。

  (导游出场)

  导游:小朋友们好!我是公园的义务小导游。如果能顺利闯过我这儿设置的3关,就可以进公园玩了,大家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生:有。

  二、 教学活动一

  导游:下面开始闯观活动。有请主考官王老师。大家欢迎。

  (导游上位)

  师:下面老师就替小导游考大家了。下面进入第一关————认知关。要求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开始!

  1、手指挂图)大家喜欢这个公园吗?你喜欢这里的什么?能不能用下面的句式来说。

  (出示小黑板:我喜欢公园里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语卡片,引说喜欢---- 并且把卡片乱序贴在黑板上。

  在贴词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如学生说出“红花”后,教师紧接着问:你能说出哪些花是红花吗?学生举例,同时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同时注意给生字组词。

  2、会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小朋友,你对老师放的这些卡片有什么意见吗?

  (学生通过观察,在老师的引导下“哪些词可以放在一起?” 能够把这些词分成风景和玩具两类。老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把这些卡片放成两排。 )

  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宣布游戏规则:每小组的组长将卡片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将词语贴在图画对应的地方。

  (1)学生进行贴词游戏。请一人上黑板演示。

  (2)交流、汇报游戏情况。

  4、过渡:从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大家真不错,开了一个好头。我宣布:第一关---认知关通过。下面进入第二关。

  三、 教学活动二

  师:第二关:读书关。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圆满完成任务吗?

  1、教师宣布读书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六人轮流读,可以齐读,可以两个两个地读或者小组长领读,要大声地朗读。

  (2)你觉得你的小伙伴读得很棒,别忘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

  2、请得到夸奖的同学起立,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3、检查小组读书情况。

  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公园里那么多好玩的地方,现在,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在小组交流自己最想玩的地方。并设想自己就在那儿,烁烁自己玩的心情。

  5、你们完得开心么?你这么喜欢这里,那么怎么让大家通过你的读感受到你的快乐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办法:读的时候,把你想象成就在那儿玩耍,这样就能读出你的心情了。

  6、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7、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读课文,分享小朋友们的快乐吧。

  过渡:大家玩得真开心呀,老师已经感觉到了。下面我宣布读书关通过!

  四、教学活动三

  师:很高兴地看到大家顺利闯过两关。还有最后一关在等着大家。你们能闯关成功吗?

  1、第三关---写字关。要求能正确、工整地写好本节课要写的两个字—水“火”。

  2、出示“水”“火”。分析字型结构、笔画名称、注意点、书空。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

  5、检查写字情况。

  6、总结、过渡:老师检查了大家的写字本,发现大家真了不起,将字写得这么好,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写字关---通过!大家非常关心最后的闯关结果,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请出小导游!

  7、导游:从刚才大家的闯关中,我感觉到一(2)班的小朋友真的非常勇敢、非常聪明。下面我郑重宣布:闯关成功!下面请随我入园游玩!

  五、活动

  1、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要是我们能把这份快乐带给家里人,他们该多高兴呀!有什么好办法呢?这样吧,老师送给大家每人一架简易照相机,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拍下来,不就可以带回家了吗?要照相机的请举手。

  2、在小组里商量好要拍什么,然后一边拍照一边加深课文印象。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提到识字,我们往往把目标仅仅定位于学会多少汉字,认识多少汉字。也就是说,将语文视为纯工具性学科进行教学。那么,其过程往往是单向灌输式的。一堂课下来,学生也许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学会或认识几个汉字,但是,缺乏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没有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单调苍白的课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体味到学习的乐趣,更无从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也就很难跨进语文的大门。《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决定足以为我们一线教师指明方向。在《识字3》的教学中,这一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体现于教学目标。本课是识字课,但教师并未将教学目标简单地定位于识写几个汉字。本教时的教学目标是读准词语,读好韵文;借助图画,理解词语;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公园的美丽及小朋友游玩的欢乐,从而体味生活的乐趣;会写“水”和“木”。应该说,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体现于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处处都闪现着教师以人为本的思想:1、相关情境的创设。新课伊始,高老师带大家唱唱《郊游》歌;课中,又让学生看看情境图和有关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2、民主氛围的营造。儿童化的教学语言,与学生一起唱歌,做学生朋友倾听其朗读……无不体现了教师民主平等的意识。 3、选择性的学习策略。“选你最喜欢的词语(词串)读读”,“找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读读,听听他(她)的意见”,学习内容、学习伙伴的可选择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版块化识字内容与模块式教学过程相统一苏教版课文中的“识字”是以韵文或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出现的。每课“识字”,一般都是围绕着某个中心,且词与词之间留有间歇,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想象进行补充和扩展的“版块”。高老师执教的第一册《识字3》内容如下:公园    绿树    红花  小桥    流水    宝塔转椅    火车    山洞滑梯    荡船    木马这是一组以“公园”为中心的词串,前两行(除“公园”一词以外)写景,后两行介绍游乐项目。这样一来,通篇就成了在“公园”这一大概念统辖下,由若干概念整合而成的“模块”。基于这一特色,高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模块式”结构:一、情境导入;二、指导朗读;三、指导书写。简单明了,便于操作。1、情境导入。一开始,活泼的音乐,配套的情境图,教师辅之以愉悦的表情,简洁明快而富有感召力的话语,一下就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情绪。这样,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2、指导朗读。首先,分行指导朗读、感悟。这一环节,基本上按照“教师稍作提示——指名朗读——师生评读”这一步骤进行。教师的角色意识非常到位,始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高老师没有作过多讲解,只是配以情境图、录像,用带有激励性的、积极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出形,直至读出情。其次,“串”变成“篇”的朗读。让学生自读,再读给最要好的小伙伴听听而后再互相评评。学生在朗读、倾听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不再是孤立的画面,而是连续的电影。这样,学生脑中的知识是模块的积累,在今后的运用中,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可以调动的网络,能够激活、选择、匹配、重组。3、指导书写。从学生读帖——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实实在在。在此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从小养成“姿势不对不动笔”的习惯。综观整堂课的教学,就“读”和“写”二字,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认认真真地写。这样,简化了头绪,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轻装上阵。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呼唤弹性设计,而本节课所呈现的“模块式”不失为是一种可取的方式。三、教学生字与培养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似乎是阅读课所特有的任务,与“识字”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往往忽视了识字教学中的朗读,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方面,以读求悟,边读边想。高老师一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即“过电影”。这样,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词语的留白处发挥想像,扩展情境,使课文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逐渐明晰起来。因此学生读书的过程也是凭借课文语言自由想像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一定层次:一读词语,联想对应事物;二读词串,想像特写画面;三读韵文,想像完整场景。在一遍遍朗读中,在一次次联想、想像的过程中,学生由见到单个独立事物,到进入立体的、鲜活的、动态的情境,既获得了审美体验又得到了语感的培养。另一方面,以读见悟,读出感受。学生置身于课文的情境中,再加上自己具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学生读书就具备了一定的情感氛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以及获得的审美体验。学生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描绘自己脑海中的公园形象、表达赞颂之情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语感得以培养的过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行词串中的“宝塔”时,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然后作了这样的引导:“他读的宝塔可真高。谁还能比他读得更高?”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高”,一个比一个读得有味道。在朗读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同样得到了培养。四、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学文后,让学生去游公园,然后画画公园,再写写公园,促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活用所学的词语,使积累与运用得到有机结合。报慈小学研究的课题——日记画的可喜收获,朱永新市长成功的教子经验,足以说明及早读写之重要。 另:改进意见1、诵读整篇韵文时,最好配上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课堂达到最高潮。

  2、在多媒体播放有关游乐情景时,最好适时引导学生读好词语,词串。这样,可将课件与识字结合得更为紧密,使课件得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篇15

  一、说课标、教材

  《识字3》安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的第三单元,以三字经的形式展示。文字虽少却内涵丰富,既反映了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反映出华夏儿女为民族的振、国家的富强而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的一种形式,它琅琅上口,掷地有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第七条中提出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的优美"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合课型(识字课、三字经的形式)特点,本课教学的目标设计为: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认识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

  教学重点:1.认识会读的字,正确书写会认的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难点: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目标达成的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减、换偏旁。生字比较异同法(州-川、多--夕)、字形字义理解法、儿歌记忆法等。

  2.朗读感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让学生在放声朗读中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彩。

  3.开发课程资源。教师约学生一道共同投身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中。(1)搜集祖国山川的美景图片,感受祖国之美。(2)初步了解中国台湾的地理、历史,知道中国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马思聪的小提琴协奏曲《思乡曲》。(3)搜集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4)课前了解长江、黄河、长城、珠峰、中国台湾等地理名词。

  通过对以上资源的开发,拓展本课内容的内涵,使学生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地激起爱国豪情。

  (5)教师搜集图文资料用演示文稿制作成课件。

  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充分尊重学深,运用他们所熟知的、喜欢的恶或者是和自己的房方法识记汉字。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我班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方法,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在方法的归纳和表达上还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加强方法的总结与指导,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识字的钥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由于学生年龄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毕竟有限,而本文称在德文化内涵是特别丰富的。因此要崇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也不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鼓励他们有感情朗读,待开多彩的文本世界可,为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资源共享,感受祖国之美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拓展课文的内容,增加外延,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环境,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之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大家认识祖国、家乡。然后教师也把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介绍。师生交流,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条件的恶还可以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边观看,边感知,通过这样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识字的兴趣,更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范读引路,激情共振,感受语言之美

  本文虽是识字,但其内容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教师的范读来让学生产生激情,以读来感染学生,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这里,教师还可配合课件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试读,并勾画出文中生字。师生共同产生激情,并初步感知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以及全文语言文字的韵味。

  (三)随文识字,交流方法,感受识字之乐

  新课标强调,要义学生为主体,把汉字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在识字这一板块,尤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当然,也不能放弃老师的导向。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可以用哪些方法是识记汉字,如:熟字加、减、换偏旁的:伸--神 勇--涌 多--夕抬--台 写--与 字形异同比较:州--川 峡--颊 字义理解的"岛、峡"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族、隔"这两个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族"还可以编出儿歌记忆:四面八方的人聚到一起,成为一个民族,族,民族的族。"隔":隔墙有耳,一口隔开。

  总之,汉字有音、形、义的特点,先学语言,在认字形,形义结合,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由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课堂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的识字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上的识字与写字的关系。目前的多认少写实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写的字除了"族"字之外,其余七个都比较简单。写字环节中,要让学生首先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了解其间间架结构,感受汉字--方块字的形体之美,然后引导学生书写,在写字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三个一"。

  (四)朗读感悟,深入体会,感受祖国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提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本文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较好的范文,因此,要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朗读感悟,自读自悟自得。

  这一环节,要体现读的层次性,且读要有目标,读要有所得。

  1.自读自悟,同桌交流,存疑待解

  学生自由诵读,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句中读出了什么感情,然后与同桌的学生交流,如有疑问,可用铅笔在文中标注,反复思考。

  2.指名朗读,交流所得,合作解疑

  指名朗读可采取学生个人读、分组读、分男女生读的形式进行。主要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如遇到学生读得不到位之处,教师以范读引领,如"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用低缓、深情的语调,突出遗憾和盼望之情。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只需要学生大致了解,无须一字一字地讲解,以学生的交流为主,教师适时点拨,或以一句话点睛即可。对于学生女不懂之处,由学生大胆释疑,教师尽量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必要时还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向学生提出疑问,请学生给以帮不,解除学生的戒备和恐惧心理,帮他们走出来大胆质疑,合作解疑。

  3.品味语言,诵读感悟,背诵课文

  三字经的语言形式,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听之又充满豪情,所以教学时尤其不要放过这一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机会。让学生自由读,品味语言,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推波助澜:(1)配以优美舒缓的乐曲,让学生自由诵读。(2)再次展示课件,让学生诵读。教师也可以范读,让课文中洋溢着的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呼之欲出。最后在诵读、美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五)资源开发,深化拓展,丰富积累

  结合师生的课前准备,也结合课后的"读读认认",首先让学生谈谈对"各民族"的认识和了解,然后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还可以展示课前收集的各民族的服饰图,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风俗文化,房屋风格以及他们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围绕识字写字进行,把会读的生字用磁铁把生字卡片粘贴到黑板上,把会写的生字写入田字格中。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第一册语文《识字3》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14901118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