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 生

人 生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人  生

微信扫码分享

人 生(精选15篇)

人 生 篇1

  12  人  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宋。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

  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2.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3.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

  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五、深入研讨,问题探究

  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

  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

  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

  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

  八、布置作业

  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人 生 篇2

  人  生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要少些,重要的是以文本为平台,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拓展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如果人生是一江春水,我们应选择那奋勇向前奔流的疾水;如果人生是一条路,我们要向往那美妙而曲折的幽径;如果人生是一座高塔,我们又该如何去攀登呢?让我们到勃兰兑斯的《人生》中寻找答案吧。  二、熟读课文,感知文本  1.学生交流上网查找的作者资料,教师补充。  2.听录音朗读,认知字词,疏通文句,初步感受文章。    3.自由朗读全文,标记自己感触很深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文本。  三、按要求自学,研讨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结合下面的提示自学课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小组商量。  ①你觉得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恰当吗?说出你的理由。  ②你能够概括文章中涉及的四个场景吗?    ③你认为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请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④你读出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肯定的精神了吗?  ⑤你能够解读文中你理解得还不透彻的一个难句吗?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教师个别辅导,了解学情。  3.展开课堂讨论。  四、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1.续写练习。  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只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积极进取的人的活动景象,请你试着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    2.读完文章对照自己,你将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请谈谈你的想法。

人 生 篇3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没一级上从塔上瞭望孔望见的景致是足够赏心悦目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留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目光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都是相同的。同时,在每一级上似乎难以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只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却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的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地洞,那些走进去的人都渴望自己挖掘坑道,以至深入到地下。然而,还有一些人的渴望是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年复一年,这些人越来越深入地下,走到那些埋藏金属和矿物的地方。他们使自己熟悉那地下世界,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到达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这就是他们的一生,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和探索,忘记了现在各种事件。他们为他们所选择的安静的职业而忙碌,经受着岁月带来的损失和忧伤,和岁月悄悄带走的欢愉。当死神临近时,他们会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在人们眼前,还有一个无穷无尽地延伸开去的广阔领域,就像撒旦在高山上向救世主显示的所有那些世上的王国。对于那些在一生中永远感到饥渴的人,渴望着征服的人,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远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他们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强有力的。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爱冒险,爱生活,爱争斗,精力充沛,头脑活跃,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之激流。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是如此自在,终其一生,他们就在那里工作,每天都能得到增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得年老了。的确,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然而还是有许多他们做得最好的事情,是他们了解最深,见得最多的。在这个工场里生活变了形,变得美好,过得舒适。因而那开始工作的人知道他们是否能成为熟练的大师只能依靠自己。一个大师知道,经过若干年之后,在钻研和精通技艺上停滞不前是最愚蠢的。他们告诉自己:一种经验(无论那可能是多么痛苦的经验),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一次彻底的调查,欢乐和忧伤,失败和胜利,以及梦想、臆测、幻想、人类的兴致,无不以这种或另一种方式给他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因而随着年事渐长,他们的工作也更必须更丰富。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相信在工场中,他们能够做出有益的事情。在岁月的流逝中,他们不希望获得幸福,因为幸福可能不会到来。他们不害怕邪恶,而邪恶可能就潜伏在他们自身之内。他们也不害怕失去力量。 如果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的,因而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沙子总是在那儿漏着。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停止。

人 生 篇4

  勃兰兑斯  

  他们的工场不大,但对他们来说已够大了。它的空间已足以使他们在其中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他们是够忙碌的,因而没有时间去察看放在角落里的计时沙漏计,沙子总是在那儿向下漏着。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人 生 篇5

  第八章  价值观、人生观

  基本原理总结: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第三、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原理

  【原理内容】: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6.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事个人活动要做到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7.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法论】: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①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②要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8.群众的观点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随 堂 笔 记

人 生 篇6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

  教学目标:

  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4、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

  教学时数:半课时

  一、积累整合

  迷惘 炫耀 晨曦 沉湎 溺爱 怪癖 摭拾 憎厌 祈祷 引吭 甫健 翱翔 枝桠

  琐碎 废寝忘食

  二、讨论交流

  (一)十八岁

  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

  2、句子的理解

  (1)第一段第一句中“欣慰”和“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是什么?

  (2)“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你如何理解?

  (3)第四节中“这样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

  (二)两代人的矛盾

  1、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2、探讨:你同意文中父亲归纳的原因吗?你是如何看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的?

  (三)读书的苦乐

  1、面对考试与升学的逼迫 ,我的态度是什么?

  2、探讨:读书生活中的苦与乐一定是对立的吗?

  (四)青春

  1、作者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

  2、延展:

  《金缕曲》(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品题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以“十八岁”为题?为什么要写到“其他”?

  《我的四季》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半课时 

  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整合

  锈钝 磕绊 汗流浃背 给予 焦灼 干瘪 入不敷出 敷演

  二、 温故知新: 

  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三、 自读研讨: 

  1. 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2. 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3.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4.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5.哪位同学能概括作者人生四季的特点? 

  四、 自由朗读  

  【模拟试题】

  一、基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迷惘(wǎng)      摭拾(zhé)         自艾自怜(ài)   怪癖(pǐ)

  b. 磕绊(kē)            颤抖 (chàn)     废寝忘食(qǐn)     翱翔(áo)

  c. 焦灼(zhuó)       夭折(shé)         厄运(è)           淘汰(tài)

  d. 懊悔(ào)           抹煞(shà)         憎厌(zēng )  蛮横(hè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沉湎     眷恋    急燥      翅膀甫健 b. 开垦       时辰     端样     其乐融融

  c. 轻率   横幅      清晰     引吭高歌 d. 灌浆        企望     注销     入不付出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在你正为准备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我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虽然极端同情你却不能不鼓励你,甚至鞭策你尽全力去争取这一场残酷竞争的胜利。

  b. 孩子,现在你是十八岁了,你告诉我把自己比作什么?

  c. 想起一手托着你的身体,一手为你洗澡的去日;想起你吵闹不睡,我抱着你在走廊上行走半夜的情景。

  d. 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要求:①续写的句子要从正反两面谈。②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老年人固然有不少“蒲柳之姿,望秋先殒”,但也有不少是“松柏之姿,隆冬转茂”的;青年人_________   ,               。关键在于怎样以积极健康的态度对待年龄,对待生活。 

  二、拓展阅读

  家教

  胡冬梅

  儿子生日,她打算让儿子高兴一回,带他到公园玩一天,再给他买一个玩具火箭,兑现自己的诺言。

  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碰碰车、飞车、电子船……很多孩子都在上面玩。

  “妈妈,我要坐碰碰车。”明明扯着她。

  “明明!等等!”她看见车子碰得很厉害,有点担心,要是很劲一碰,人会被摔出来呢!而且震动那么大,孩子能受得住么?于是想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英国有个男孩听音乐得了脑震荡。

  她就把这些跟儿子说。明明很乖,[甲]。

  到了湖边,见许多电子艇在湖面极快地飞掠,她很惊叹,却又为船上的人担心。

  明明说:“我要坐飞船,妈妈。”

  她吓了一跳,说:“不行!”接着便扳着指头数出几种发生事故的可能来,说的时候绘声绘色,声音越来越严厉。

  明明听得很认真,听到后来,[乙]。

  她牵着孩子远远地指着笼中的动物,要孩子万不可走近去看,并讲些蛇呀狼呀恶毒的故事,又告诉儿子小心提防。

  ……

  出公园的时候,她问:“明明今天玩得高兴吗?”

  孩子没有回答,脸上有些痴气。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丙]。

  她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这样一副傻样,早上来时可不是这样的。她说:“走!明明!妈妈带你买玩具火箭。你不是长大了要当宇航员吗?”

  “妈妈!我……我不要……”明明说,“我不要上天,上天会摔下来的。”她看着孩子,呆呆地在门口站了很久。

  后来她走了,嘴里说着:“儿子……唉!”

  1、下面三句话分别是从[甲]、[乙]、[丙]三处摘出来的,将它们回归原位置。

  ①就禁不住点头。②目光里透着疑惧和惊恐。 ③虽然目光留恋,但还是跟着妈妈离开了。

  答:甲处填:        乙处填 :        丙处填:

  2、本文的第2段“公园里添了很多设施,她现在才知道”一句换成“公园里很热闹”行不行?为什么?

  3、对文章结尾“她”自言自语的那句话(“儿子……唉!”),你怎样理解?

  4、谈谈你阅读《家教》这篇文章的感想。

  5、探究题:比较阅读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与胡冬梅的《家教》。

  反馈答案

  一1、b  (a、摭(zhí)艾(yì)   c、折(zhé)   d、煞(shā))

  2、c (a急躁 b 端详 d 入不敷出 )

  3、b

  4、(青年人)固然大多“旭日出海,朝气蓬勃”,但也有些“秋霜早降,未老先衰”……

  二1、甲乙丙处分别填③①②

  2、不行。原文的写法还暗示出“她”好久没带孩子来公园了,对变化了的外部世界感觉迟钝,至少“慢半拍”,总之,为人比较保守;同时与后文罗列的游戏“设施”相照应。

  3、说明“她”直到最后也没真正明白儿子不再想要火箭,不再想当宇航员的原因,也说明她对儿子的表现感到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说明她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当。

  4、广大家长应该更新观念,要从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竞争的形势出发,激发孩子的探索、竞争、向上的意识,使孩子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的需要,真正增长孩子的能力。(本题不强求千篇一律,只要是从本文的思想出发,意思与文章有所联系即可。)

  5、略

人 生 篇7

  [教学目标 ]:

  1.     理解心理学上挫折的涵义;

  2.     识记造成挫折的因素,理解“人生难免有挫折”。

  3.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具体分析造成挫折的因素,努力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

  [教学重点]:造成挫折的因素。

  [教学难点 ]:什么是挫折?(比较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挫折与心理学上的挫折)

  [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课件的演示和师生交互作用,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并能开阔视野,了解“挫折”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展示四张图片):画面上青山绿水,山间小溪缓缓流淌。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它让你有什么感受?

  看上去小溪缓缓流淌,自然流畅,很轻松,很平静。其实大江东去,百川归海。其整个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它时而急,时而缓,碰到暗礁、险滩它会打个漩涡,激起来几朵水花,但它依旧前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发展都是如此。

  人的一生又如何呢?

  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其生活历程更不平坦,虽然人人希望事事顺利,但这是不可能的,人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张海迪和桑兰(见课本第二页彩图),在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引发了人们感受生命的议论,激励更多的人去面对困难,在挫折中前行。

  可见,挫折不仅是对人的磨难,更使强者发奋图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能够承受挫折,并且在面对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勇于开拓

  第四课  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引言的故事)

  提问:谈迁是个大人物,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是否可以避免挫折,事事顺利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可能,因为人生难免有挫折。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板书)

  “笑口常开”、“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天天都有好心情”┄┄这些都是我们日常说的吉祥话语,我们衷心希望生活就是如此,没有烦恼,没有挫折,没有错误,没有失望┄┄,只有欢喜和顺利,但就大多数人来说,这似乎是一种奢望。事实上,只要人们有目标,有追求目标的活动,就会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和失败。你心胸再开阔,也会有各种感受和情绪,只不过挫折有大有小,有长久有短暂,多一些或少一些罢了。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伟大人物是这样,普通人也不例外。

  观察古今中外名人的生活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

  (投影1)

  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户膑脚,《兵法》修例

  教师解释古文意:

  相传周文王被囚禁在牖里时,推演古代的八卦为六十四卦,成为《周易》一书的骨干。孔子(字仲尼)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却受到围攻和绝粮的困厄,他回到鲁国,写出《春秋》一书。屈原受小人陷害,正确的主张得不到楚王采纳,反被流放,他因此而创作了名篇《离骚》。鲁国史官左丘明不幸失明,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写下了《国语》。孙膑被学第庞涓嫉妒陷害,受到断足的迫害,他仍然以其《兵法》名扬天下。

  (投影2)

  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

  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时,曾被中途“轰”下场,紧接着又被解聘。

  (投影3)

  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没有编入理想的班级;

  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等。

  人际关系:不受老师喜欢;

  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

  交不到能讲知心话的朋友;

  父母教育不当等。

  兴趣愿望:兴趣得不到大人的支持;

  因生理条件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自尊方面:得不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

  自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评上“三好”;

  没被选为班干部;

  体育竞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等。

  提问:请谈谈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对待它的?

  (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充分发言)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会有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或遇天灾人祸的打击而遭受挫折,所以说: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避免的。

  1.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提问: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为什么难以避免,产生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

  2.造成挫折的因素 (板书)

  造成挫折的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

  投影:

  材料:1976年的7月28日的凌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唐山市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24万人丧生,83万人受伤,1200个家庭绝户,数万个家庭支离破碎。1998年的百年不遇特大洪水,使多少人流离失所,财产和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2002年4月的北京多次被沙尘暴袭击,黄沙蔽日,街上行人稀少,能见度低。

  提问:地震、水灾和沙尘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这些挫折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呢?

  (1)自然因素(板书)

  过度:那么,造成挫折的第二个因素是什么呢?

  (2)社会因素(板书)

  见下列二则材料:

  材料一: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有着美好前程的陈果,因练习于2001年初在天安门广场参与自焚。陈果烧伤十分严重,烧伤面积达80%,头部布满疤痕,那双曾经拨动出美妙旋律的纤细灵巧的手,因自焚时被烧焦而永远地失去了。

  材料二: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日上午9时(北京时间9月11日23时)前后,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主要建筑接连遭到恐怖主义分子袭击。恐怖主义劫持的两架飞机撞击了纽约世贸中心101层的姊妹楼,有超过1000人在恐怖袭击中受伤。两座大楼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恐慌。这两座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当前已经不复存在了。

  (3)家庭和学校因素(板书)

  家庭和学校因素。它包括家庭变故、教育不当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紧张、焦虑、恐慌和失落。

  家庭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和邻里的关系,都会对青少年心理造成影响。

  此外,学校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因而学校教育必须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若出现偏差,就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带来危害。(阅读书中60页第3自然段的例子,谈谈你的想法。你在学校教育中,有过哪些挫折?)

  投影:

  有这样一个17岁的少年,他的父母离了婚,法院将他判给了母亲。家庭的破裂,给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不久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紧接着便是母亲焦虑的规劝甚至是责骂,使他的情绪低落,孤零凄惨的感觉油然而生。从此,他频繁出入于舞厅、影剧院、电子游戏室,但是这些都不能驱逐压在他心底的痛苦。就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吸毒者,为了摆脱家庭破裂带来的孤独、茫然,他接受了毒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是什么使这个少年最终走向堕落?

  (4)个人因素(板书)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挫折的造成,来自于个人体力、智力、外貌以及生理缺陷的限制,即来自于个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例如:身体不高却想成为篮球运动员;眼睛近视的却想当飞行员;制定学习计划,却不坚持完成,因而成绩不理想;待人刻薄、虚伪,所以没有朋友,很是孤独寂寞;等等。

  请学生举一些由于个人因素造成的挫折的例子?

  [课堂小结]: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认真分析出现挫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挫折,经受考验。

  [课外练习]:

  思考题:有人说:“我心胸开阔,遇到什么困难都想得开,或者说我根本就不去想它,这样我就可以避免挫折了。”这种说法对吗?

人 生 篇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自强地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2、了解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

  学习重点及难点

  重点:什么叫自强

  难点:如何区别自强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一) 填空

  1、自强是指对未来充满             、永远向上、奋发进取的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      

  ,是我们民族几千年铸成的         。

  2、自强精神的表现在          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

  ;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等。

  3、自强不息是中国人的       精神。

  4、自强是一个人活出         、活出个性、实现        的必备品质。自强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          。

  5、           是走向成功的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己主观上想不想自强,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生动说明           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6、自弃是指自己          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自弃的人没有       ,

  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最终自然一事无成。

  7、自强与自弃的关系是         的。

  (二) 问答题

  1、 什么是自强?它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自强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3、 什么是自弃?它与自强的关系怎样?

  二、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课本中的活动题

  三、课堂展示

  各小展示课本中的活动题

  四、课堂检测

  1、在浦东新区沪东街道有这样一户人家。一家三代都是残疾人,但这个“残疾人之家”的成员个个自强不息。退休教师卓乃强双手双脚都只有两个指头,而且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但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数学老师;儿子卓伟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获得了区“青年教师园丁奖”;小外孙卓然现在读小学三年级。小小年纪,就已获得“新世纪杯文学奖”“全国七巧科技应用”等多种奖项。三代残疾人的人生轨迹证明(        )

  a人可以从事多种职业,在多种职业上都一定能成功

  b只有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才能立足社会不断进步,求得发展

  c有些人的运气特别好,良好机遇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d人要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谁有这样的经历谁就会创造辉煌

  2、新华网北京XX年11月25日消息,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表彰大会25日在北京举行。回良玉在讲话中指出,优秀复员退伍军人退伍后主动自谋职业、艰苦创业,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要学习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因为(        )

  ①自强不息是实现梦想的动力②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③实现人生目标要靠自强不息④自强不息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名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生自强少年始                       b自强精神只要在少年时期培养就可以了

  c自强精神的培养是一朝一夕的事         d自强精神是与生俱来的

  4、XX年11月27日,齐鲁热线报道:就读于贵州省望漠县大观乡里穴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成真波,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姐姐和哥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外地上学。为了生活,只要不上课,成真波都有会背着背篓去山里捡青杠子(当地一种野果),然后背到集市上去卖。成真波把这些钱攒起来,除了给自已买点学习用品外,其余的都有会等姐姐放假回来时悉数上交。成真波的事迹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应该(          )

  a抱怨命运不公平                           b等待别人的帮助

  c学会自立自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d感叹自己真倒霉

  5、XX年11月7日,《山西晚报》讯,高志鹏,山西人再熟悉不过的盲人歌手。昨晚,由他领衔的太原龙城残疾人文化艺术团登上了太原工人文化宫的舞台,为太原市民奉献了“歌唱祖国,感恩社会”大型义演。残疾人艺术家们精彩的演出感染了所有现场观众,这主要是因为(     )

  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感受恩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③残疾演员不畏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感动人心④工人文化宫的舞台壮观美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6、今年18岁的杨彬3岁时被电击导致比臂截肢,面对生活,他选择了坚强。他慢慢学会了用脚写字,并在父母、老师、同学和好心人的关爱下,他顺利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学业。今年高考,杨彬又以509分的成绩顺利考入三峡大学。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自强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②自强的人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和挫折③自强的人会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④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XX年11月23日,溆浦召开感动溆浦人物优秀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上20岁的王明光说:“我的眼睛看不见,可我的手还在,我要用双手养活自己,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1) 王明光身上体现了哪一种可贵的品质?

  (2) 这种心理品质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少年能自强

  学习目标

  1、知道自强地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2、了解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

  学习重点及难点

  重点:自强精神的表现

  难点:如何培养自强能力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一)填空

  1、要自强,首先要树立            。没有理想,就没有            ,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头,就有了进取的恒久动力。

  2、为          执著追求,是所有          的共同特点。真正的强者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后,就会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直到成功。

  3、能够战胜        的人,必定能自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自强的人能够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        。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都能有所作为。许多人碌碌无为,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意志软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           而牺牲眼前的享乐。

  5、自强的人都会面临一只拦路虎,那就是            。只有战胜它,才能自强,才会进步。

  6、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一定要发扬自己的            ,避开自己的         。

  7、根据自己的            确定努力方向,我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的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据此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8、自强要从         始。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          的彼岸。

  (二)问答题

  1、少年如何才能自强?(培养自强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课本中的活动题

  三、课堂展示

  各小展示课本中的活动题

  四、课堂检测

  1、体坛网XX年11月25日报到,中国25岁小将吕小军在世界举重锦标赛中一鸣尺人,摘得两枚金牌,并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吕小军练举重是“半路出家”。吕小军说,当时练的是200米短跑,因为爆发力强,但耐力有点弱,后来就改行练习举重了。如今,吕小军已成为中国男子77公斤史上第一人两破世界纪录的选手,而且也是世界举重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中两破此级别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吕小军的经历说明(      )

  a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       b喜欢什么,就一定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

  c目标选定了,就永远不能改     d人要有理想,有了理想就能实现

  2、全国自强模范程小鸥畅谈获奖感受:“我们残疾人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捐赠、关爱,而要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去,后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回馈社会的关爱。“程小鸥的获奖感受给我们的启示中错误的是(     )

  a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b战胜自我,是成功的关键

  c自强,前进的动力            d只要有自强精神,就能获得奖章

  3、在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的屈原,还是近代的詹天佑、林则徐,以及获得国际国内无数荣誉,仍在水稻研究方面孜孜追求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们这些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时(    )

  a饱读诗书                       b战胜自我,是成功的关键

  c恰当地取得了社会的帮助         d巧妙的展现了自己的长处

  4、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战胜别人可以蠃得胜利,战胜自己才能更强。这名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自强,必须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b要自强,必须战胜别人

  c自强的人没有缺点                     c自强的人不害怕别人

  5、现年16岁的朱金科是上海市南中学的一名中学生。7岁时父母离异,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下长大的他,5年来坚持将卖废品挣的钱和参加各种比赛所获得奖金,捐献给上海慈善基金会的贫困家庭以及捐献给患白血病的同学。

  (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朱金科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

  (2) 读了材料后,请谈谈你准备怎样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6、“家庭变故、温饱困难;民工生涯,面对困难,但我依旧心中有爱、有梦、有希望……“XX年10月27日晚,河南大学金明校区锥形报告示厅里不时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南大学士木建筑学院XX级毕业生、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赵恩彪,回母校为师弟师妹讲述着自己的自强故事。

  某中学七年级(1)班听了赵恩彪的事迹后,要组织一次学习“大学生自强之星”座谈会。假如你是本班学生,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主题确定: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个主题。

  (2) 精神阐释:自强之星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请谈谈你对自强的理解。

  (3) 榜样力量:以榜样为目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向榜样学习,从而走向自强。

人 生 篇9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导学案 一、考点(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考情分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山东文综,22,4分宁夏/辽宁文综,39(1),14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观浙江文综,41(3),10分海南单科,25(2),7分三、知识梳理1、人生价值 (1)价值的基本含义: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①人的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②人的价值的体现: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即看他通过自己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所属社会及他人的需要。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

  (4)价值观的含义及其导向作用 。①含义:它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重要提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性质上存在两种方向,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引领人们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道路;错误的、消极的价值观则会把人引向歧途。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的判断。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就是价值选择。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价值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第一,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第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我们想事情、做工作得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不高兴,人民答不答应。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②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③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④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6)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最高的价值观。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③“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自身的价值也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第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第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三,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第四,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真题再现】 1、(09北京34)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综上我们选b。②③与本题中心意思无关。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2、(09浙江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XX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三个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本问考查模块界定为《生活与哲学》,启示类型或者说是措施类型的题目。两问搜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注意:组织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论。 【答案】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 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5.(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为更好地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广“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指定场所购物、参观、浏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做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1)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个人应当如何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7分) 答案: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在劳动中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越多,价值就越大。(3分)社会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实现个人价值:(2分)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分) 

人 生 篇10

  《人生要敬业》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目的过程中,你知道这些题目的正确答案吗?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人生要敬业》阅读题目及答案,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生要敬业》阅读原文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后来被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实用了。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①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一敬。②《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本文选自《敬业与乐业》,有删改)

《人生要敬业》阅读题目及答案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人生要敬业。

  18.你怎样理解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义?

  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人不能简单为了活命而劳动,应当学会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19.请指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论证方法:①事实论证(举例论证) ②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作用:①作用:具体准确论证“凡可名之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或“凡职业都是可敬的”)增强文章说服力。 ②作用:证明“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就是忠实”这个观点,说服力强。

  20.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发?

  示例:做事要专注,干一行爱一行。追求人生的精神价值;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努力多少之别;敬业精神,于人生最为必要,于人生最为有利。

人 生 篇11

  通过这次班会,学习诚信这一道德准则,使同学们知道诚信是人生路上一个永远的朋友,增强学生以

  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主持人】

  (男)在我们漫漫的人生路上,什么不可丢弃?

  (女)在我们遇到艰难困苦时,什么要永留身边?

  (男)它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是那样近;

  (女)它又离我们越来越远,是那样模糊。

  (男)它是我们远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女)它就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朋友--

  (合)诚信!

  (男)首先,请欣赏小品《诚信摆渡人》。

  【人物介绍】

  坐船人(学生甲扮演),一个功成名就、自命不凡的年轻人。

  老艄公(学生乙扮演),一位须眉皆白,头戴草帽,手拿烟斗,神情悠闲的长者,长年在渡口摆渡。

  【旁白】

  当我经过漫长的人生跋涉,走到这个渡口的时候,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这一生是成功的!我肩上的七个

  行囊(分别由七位学生扮演)装满了"健康"、"美貌"、"机敏"、"诚信"、"才学"、"金钱"、"荣誉"。(坐船人

  拍着胸脯,晃着脑袋,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态)

  渡口只有一只小船,一位须眉皆白的老艄公正坐在船头悠闲自在地吸着烟,望着远方……

  坐船人:(走上前去,深鞠一躬)劳烦船家,摆渡过江多少钱?

  老艄公:(转过头来,打量一番,目光停留在"诚信"的"行囊"上,慢慢露出笑脸)一口价,三个铜钱,包你

  安全到岸!

  坐船人:好!一言为定。

  (开船,起初江面风平浪静,过了不久风气浪涌,小船开始上下颠簸)

  老艄公:(叹了口气)唉,船小负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行囊,方可安渡难关。

  坐船人:(面露难色)这……哪一个不是我辛劳所得?我怎舍得丢弃?

  老艄公: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坐船人咬紧牙关,狠下决心,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老艄公稍一愣,面露失望之色。

人 生 篇12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我们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2、理想对个人的重要作用:第一,人生需要理想,理想就像罗盘,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理想就像航船,一程一程向前推进,不断驶向幸福的彼岸。第二,理想总是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果缺乏理想,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迷失方向。3、 理想对社会的作用: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4、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的原因: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5、要实现理想,我们该做些什么?第一,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有了长远规划,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第二,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对自己的理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第三,实现理想,要脚踏实地的全力以赴,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6、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学习。7、对学习压力的认识: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的存在,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8、学习压力带来的影响:学习压力给我们的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的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增加,营销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9、为什么说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所谓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要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艰苦奋斗就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离开了艰苦奋斗,再美好的理想也不可能变为现实。所以说,任何事业的成功合理性的实现,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10、为什么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是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  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11、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办法: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12、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我们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与考试联系在一起,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开始慢读过大,他任、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这些都容易导致我们陷入考试焦虑。13、如何正确的面对考试压力?第一,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的面对考试,可采用一些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优化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把紧张和焦虑宣泄出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第二,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认识到考试时督促我们总结学习收获的手段,是检查我们已有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也是选拔学生较公平的标准。也应看到它具有偶然性局限性,一次考试不能定终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得失心勿太重,重视考试的提示功能,相信有耕耘一定会有收获,升学不是唯一的出路。第三,要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望,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第四,我增强自身实力,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14、为了增强自身实力,现在可以做些什么?拟定具体的复习计划,不轻言放弃任何一科,也不只专攻某一科,养成有归路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掌握一些放松情绪的方法。15、为什么现代生活充满选择?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雪球不断扩大,自主能力不断增强,面临 的选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前人相比我们选择的机会攻多,选择面更大。多种多样的选择多我们的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6、人应该进行慎重的选择?漫漫人生路,有无数的选择,但关键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可能会决定我们不同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人生旅途中出现的岔路口,慎重的进行选择。17、规划人生,做出选择之前应有哪些准备?第一,我们在进行选择是,应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合理的选择。第二,即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沙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18、如何进行选择?(1)掌握科学的选择方法和策略。在做出选择制钱,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手机信息,学会辨别,筛选,还要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能性。(2)树立正确的选择观念。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3)坚持自主做出选择。19、学会自己做出选择的意义: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在做出合理的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或者在做出错误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的能力。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20、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要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21、为什么发挥团队精神?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的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22、终生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因此,终身学习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有助于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23、在学校学习的重要性?终身学习,要求我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确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24、如何选择就业之路?第一,要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第二,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第三,再就业的选择上要考虑自身的素质、兴趣、爱好,用人单位的要求,国家的需要等因素。第四,要树立市场观念,主动到老动力市场上自谋职业,善于推销自己,勇于参与社会就业竞争。第五,要坚持先就业后择业的策略。

人 生 篇13

  邓浩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

  一、教学导入  :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

  1.选词填空:

  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 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 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 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 严肃 趋向 B.程度 严格 倾向

  C.水平 严肃 倾向 D.水平 严格 趋向

  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书)

  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第2自然段):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第3—6自然段):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层(第7自然段):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照应第1自然段。

  第一层(第8、9自然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第二层(第10—12自然段):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展望。

  这样看来,本文的行文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阐述什么是人生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加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于是顺理成章.弛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从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角度来阐述,得出了中国哲学既出世又人世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因此,从文章的整个思路看,是层层深入的,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文章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图示如下:

  五.语句研读:

  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

  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

  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觉解,就是觉悟,了解。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

  3. 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4.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

  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5.“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难道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会的存在,而功利境界中人连社会的存在也不了解吗?

  所谓“了解社会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的,那就是了解社会的整体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自己也应该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6.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

  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义与利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是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义,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相互关系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而这种服从是在两种利益发生矛盾时的要求。在两种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也是义。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7.“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个什么概念?还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说“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既包括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又比人类社会大得多。即使只说地球吧,社会整体之外,还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整体。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社会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会利益之外,确实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8“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何谓“超道德价值”?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

  10为什么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叫做“伦理学”,为什么把伦理学也说成哲学?

  注意下文“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这种道德原理,则是哲学的一部分。并不是把伦理学说成哲学,只是说道德原理也是哲学。

  11.“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有道德行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为。不涉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没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或不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

  道德习惯,也称“道德行为习惯”,是个体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指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已经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自然而然地完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贯性、稳定性等特点。

  12.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13.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

  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14.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中国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正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未来的哲学”是指世界未来的哲学。作者认为,世界未来的哲学很可能走中国哲学的方向,这样,中国哲学就可能对世界哲学的重构有所贡献。

  15.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任务单纯地界定为“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冯友兰先生一再提到“中国哲学的传统”,确实,“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世界眼光来看,中国哲学的内容也不能说不偏狭。拿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提高人生境界确实是哲学的一个任务,但是把哲学的全部任务说成惟此而已,恐怕也不行。所以,说“哲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似乎才适当。

  六.依冯友兰先生的看法,你认为老庄哲学在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讨论,引导学生抓住老庄哲学的一些观点去分析,使之大胆阐释自己的看法)

  七.完成课后练习三之后,写一篇小评论,说说我们应该读怎样的哲学,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留作课后作业 )

  八.阅读课文,品味随笔有感而发的特点。

  【例文】 海,蓝给它自己看

  天津一中 杨 望

  曾读过一句绝美的诗:“海,蓝给它自己看”,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领悟,对生命的种诠释。

  我曾经见过大海。站在她的面前,那种辽阔的蔚蓝令人心旌摇动,她的那种包容让人忘掉烦恼,她永远以她的缄默淡化自己的美丽,以她的孤单来包容世人的疏忽。

  于是我想起了许:多平凡的人。他们淡泊名利,追求平实,活得坦荡而真实。他们或许一辈子也不为人知,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着安宁与踏实。就像一本包装精美的书,去掉它的外皮一点也无妨它的深刻内蕴。

  有一位老人,他一生倾心于写作。他的作品可以与人比高。他的文字不知教育了多少代人,但他最终却是两袖清风。有很多人为他惋惜,他却大度一笑:苦乐自知,我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在如今这一为功名利禄各自奔波的社会中,他只求得一个人良心上的安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叫那位老人,他的生命就如同大海,那片蔚蓝是给自己看的。

  当然,我们为了自己或是他人难免也要努力奋斗,但我们要在这种名利拼争的战场上保持那颗明净的心灵,去做一个有海一般宽阔心胸的人,将生命的蔚蓝展示给自己看,那一定是活出了做人的本质。

  海,蓝给它自己看;

  人真诚为自己活。

人 生 篇14

  人生寓言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  完成“研讨与练习”

  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是本课的成功之处。

人 生 篇15

  我们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议论文阅读原文

  ⑴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⑵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⑶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⑷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集散地。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⑸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议论文阅读题目

  1.作者要通过本文表达一种什么观点?(2分)

  2.第⑶段划线句使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你能再写一条有关“责任”的名言吗?(2分)

  3.如何理解第⑸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认识。(2分)

  【链接材料】我国9000万网民中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议论文阅读答案

  1.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评分标准:(2分)无错字即可。

  2.道理论证(引证法也可)。

  示例: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有错字该问不得分。

  3.示例:即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努力奋斗,就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

  评分标准:(2分)答案中体现“理想、目标”“奋斗”等字样,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即可。

  4.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评分标准:(2分)扣论点答题,意对即可。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  生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18197118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