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作者:樊萍萍

  教学目标 :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

  地点:

  参加成员:

  参加人数:

  大典内容: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形成如下板书: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

  7 开国大典

  会场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大典

  阅兵

  游行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成员: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数:_______________

  大典内容: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

  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

  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

  形成如下板书: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an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  

  大典

  阅兵

  游行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2. 了解课文大意,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礼的隆重、盛大和群众兴奋、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开国大典)读一读,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诉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问提出来。

  2.指名说。

  二、 自学读文

  1. 初读课文,你觉得该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说)

  2. 出示要求:

  自学要求:1)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把课文一句一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划出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用“”)

  3. 学生自学,并拿起笔来圈圈划划。

  三、 检查

  1. 通过自学,你完成这些学习任务了吗?对照自学要求,一项一项讨论。(指名说)

  1) 挑几个容易写错的词写一写。再默写下列词:

  诞生 协商 瞻仰 检阅 率领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检查、批改;纠正错别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2) 提出较难读的句、段;(指名读)

  同桌比读,并用☆△表示你的评价。

  2. 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1) 文中解释课题的是哪句话?

  2) 还读懂了什么?(指名继续说)

  ①从参加的人及人数,看出什么?读一读(隆重、盛大)

  ②会场的布置觉得怎样?读一读(庄重、肃穆)

  ③群众老远赶来,那么早赶来,说明什么?读一读(热情高涨、激动、兴奋)

  3. 还有吗?(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1) 看板书,对照课文,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1——4 5——10 11——13 14——15)

  分段时,文中有些句子已经帮我们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吗?(指名说)

  3) 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自由说,指名说)

  四、 总结

  1.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说)

  2. 启示下堂课内容:这样隆重、盛大的开国大典,你想不想参加?好,下堂课,让我们也跟随群众的队伍,走进会场,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 作业:作业本第1、2题。

  板书

  会场1——4

  典礼5——10

  开国大典 阅兵11——13

  游行14——15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我能写出下列汉语拼音的汉字朋友

  diǎn     lǐ              huì      jí               dàn  shēng          diàn   niǔ

  yíng   fēng  zhāo   zhǎn                  xú     xú   shàng shēng        pái    shān   dǎo    hǎi 

  二、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掌声  (   )地前进  掣着(   )

  (   )的城楼  (   )地鼓掌  提着(   )

  (   )的声音  (   )地挥手  舞着(   )

  (   )地宣告  (   )地高呼  探着(   )

  三、我能选词填空

  走向  直奔

  1、早晨,我们背着书包(   )学校。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   )会场。

  朝着  投向

  1、王老师坐在主席台上,(   )观众点头微笑。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   )主席台。

  仰望  看望  瞻仰

  1、我们(   )天空,寻找着那颗运行的卫星。

  2、我们到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遗容。

  3、我到医院(   )生病的老师。

  四、我能理解句子意思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众的_____感情。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投向”可以换成________,但“投向”更能反映人们______ 

  毛主席的心情。

  3、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

  “探着”的意思是_______,表达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______。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去。

  “红流”是比喻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流”是

  _________的意思。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

  不但……而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第四自然段分为两层。

  4、把具体介绍毛主席认真读书的句子用“──”画出。

  5、概括毛主席认真读书的方法是(   )和(   )。

  6、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播放视频: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4)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五、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作者简介:

  张农,女,34岁,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在武汉市育才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曾被授予全国课题先进个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江岸区“有影响高水平”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执教《被袋里装的是什么》、《中国结》等课获得省、市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编写鄂教版教材教参、读本。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全国、省、市级奖,十余篇案例、教学设计在教学期刊上发表或收录于专业参考书籍。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授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具准备:碟片、挂图、图片。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读悟情,交流探讨,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望着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我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出示挂图)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板书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观赏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盛况(放录像)

  二、品读语句,构建形象画面

  欣赏着这样盛大的开国大典,再回忆看过的电影,你的心情怎样?

  1、自主读书,读中悟情

  打开课本,速读课文,从中选择出你体会最深,认为最能表达人民激动、自豪的一个场面,练习朗读,读出感情。

  2、合作品读,点拨深化

  (1)学生自由汇报,整体交流朗读,师生适当评价。

  (2)教师相机点拨,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想象,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三、创设情景,强化爱国之情(放录像)

  1、展示学生自编自办的“庆国庆”手抄小报。

  2、播放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录像。

  四、设问促思,升华情感

  这节课,我们一起重温了开国大典那庄严盛大的历史时刻,不禁心潮起伏,那么你想说些什么?

  五、作业设计,拓展延伸(任选)

  1、我会读(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2、我会写(生字新词)

  3、我会积累(摘抄背诵优美句段)

  4、我会运用(运用本文的表达方法,试着以“节日的夜晚”为题写一个片段,写出夜晚焰火的形态变化,灯光的设置,人群的反应等或写写生活中的“-------庆典”,写出参加人员,会场设置,台上表演人员的表现及台下来宾的表现等)。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n yá nuǎn     qiān lǐ xuě

  (      )     (      )

  tiě suǒ hán    dà dù qiáo

  (      )      (      )

  二、辨字组词。

  征(   )  闲(   )  透(   )

  证(   )  闭(   )  秀(   )

  迤(   )  磅(   )  索(   )

  施(   )  镑(   )  锁(   )

  三、找反义词。

  难(  )  远(  )  细(  )  闲(  )

  大(  )  暖(  )  喜(  )  横(  )

  四、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 b.全部用出 c.全;所以的

  1.尽开颜(  )

  2.用尽力气(  )

  3.尽力(  )

  开:a.打通;开辟 b.舒展 c.举行 d.发动或操纵

  4.开动脑筋(  )

  5.开运动会(  )

  6.开路先锋(  )

  7.尽开颜(  )

  等:a.等同 b.等级 c.等待;等候

  8.等车(  )

  9.只等闲(  )

  10.一等奖(  )

  五、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次如下:

  一、云崖暖 千里雪 铁索寒 大渡桥

  二、长征 闲置 透明 逶迤 磅礴索道

  证明 关闭 清秀 施展 英镑 铁锁

  三、易 近 粗 忙 小 冷 厌 竖

  四、1.c 2.a 3.b 4.d 5.c 6.a 7.b 8.c 9.a 10.b

  五、1.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开国大典》是小学语文第九册26课,是新增的课文。这篇课文是特写,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它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按开国大典上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景,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欢乐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分16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景。分两层介绍,先讲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再讲会场的广阔,布置的庄严和群众队伍兴奋入场的盛况。第二段(第5至11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的盛况。是课文重点段,分三层。第一层写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层写升国旗、鸣礼炮。第三层写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全国人民热烈拥护人民政府、毛主席的情景。第三段(第12至14自然段),写阅兵盛况。既写了人民军队的英姿,更写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热爱,庆贺解放的欢喜和激动。第四段(第15、16自然段),写群众游行情景。

  本文突出了场面的描写:会场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本篇课文的另一特点。学生根据本文的过渡句、过渡词理清本文层次,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中用词之确切,并体会排比句的妙处,理解三个双关句的深刻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课文安排在九册第八组,本组的阅读重点训练项目是“会读‘消息’,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习作重点训练项目是“会写板报稿”,即通过本单元读写的训练,学生能独立阅读消息并会写简单的新闻体裁的文章。这也是《小语大纲》中所确定的阅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五年级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要求学生根据本文内容改写一则简短的消息。这一环节又是训练学生从会读消息到会写消息的一个过渡环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运用“迎风招展”、“瞻仰”、“排山倒海”等词语。

  2、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体会文中用词之确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6至8自然段:

  开国大典距今五十年,对小学生来说,当时的情景是陌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故让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本教时教学的重难点。可用提供情境、理清脉络、抓关键词反复品读等方法加以突破。

  【教学环节】

  一、品读第一段

  1、初读:

  快速浏览这一段,完成以下填空练习:

  开国大典于___年___月___日在首都___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_,有___,有___,估计总数___。会场在___。主席台设在___。以此让生整体感知全段内容,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与人数,了解会场、主席台的情况。

  2、细读:

  读有关会场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丁”字形广场情景的句段,用笔画出“丁”字形广场,并要求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位置的名称,以此训练学生将外在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内在认知水平;尔后,让生根据所画的简图,有次序地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会场的布置情况,训练学生将内在的认知转化为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比较品读:

  ⑴ “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

  ⑵ “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人很多,黑压压一片。红旗也很多。”“到了正午,天an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两句有什么不同?朗读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⑶ 用“迎风招展”说一句话。

  二、理清层次,品读第二段

  1、快速默读这一段,用“——”划出典礼所进行的各项程序。

  2、配放各程序的单片幻灯,指生分读各程序,其他边听边看边思考:在各项仪程进行中,会场情况怎样?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并用“~~~~”在文中划出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

  3、抓住反复出现的词语,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⑴ 在所划的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中,“欢呼”一词反复出现几次?并以“每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的问题为导,品读:

  ①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② 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⑵ 比较第8自然段与“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有什么不同?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的排比句作用。

  ⑶ 在刚才所划的句子中,除了“欢呼”外,还有哪些词语反复运用了?出示句子,进行品读,并体会作者为什么反复用这些词语。

  ① 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头瞻仰鲜红的国旗。

  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② 理解“瞻仰”,并用此说句话。

  ③ 比较体会几处写掌声的不同写法:

  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响起了一阵阵轰雷似的掌声。

  同时响起了一阵阵掌声。

  ④ 理解“排山倒海”,并用此说句话:

  文道结合点是突破重难点的最佳切入点。本段通过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大典盛况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党、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这种感情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欢呼”“掌声”、“一齐”等词语不断得到体现、加强。抓住这些词进行理解分析,有助于引导生更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内涵,突破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生抓重点词体会作者情感的阅读方法。

  4、采用齐读、指读、边读边鼓掌等形式,有感情朗读第二段,整体感知本段意思,深化对文字的理解。

  三、把握脉络,自读第三段

  1、快速默读这一段,思考填空:

  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___和___。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___两个排,接着___、___、___。当___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___,飞过天空。

  2、细读:

  这段课文中所描写的阅兵式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的激动场面写出了什么?让生利用上段的学习方法,抓此段中再次出现的“欢呼”、“掌声”等词语,自读理解人民群众对解放军无限热爱的情感,并加上带有自我见解的评注,品味本段中的好词及蕴含的情感。这也是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环节,让他们在学中用,用中学的实践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四、作业

  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练习;背诵6至8自然段。

  【教学设计】

  1、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总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生边读边想,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把握一段的大意,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教学法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授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引起学生智力的积极性”“凡是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比较品读遣词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导生领会人民当时的心情与情感,并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理解加评注”这一教学环节,让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在初读全文前,先给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5、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教第二段时,默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尔后,抓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并品读优美词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课堂实录】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北京。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评:说得对。北京是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指名2人。)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点拨: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学生读得很有气势。)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生合作读。)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边合作,边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高高耸立”等……)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2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指名1生读)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情绪激昂):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生齐说)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评析】

  听完卢雷老师激qing四溢的《开国大典》,我禁不住啧啧赞叹:这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卢雷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当得体的肢体动作,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自然而极富感染力的教态,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整堂课中他始终洋溢着激qing,传递给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课文描绘的场景中。特别是通过齐声朗读文中充满激qing的句子,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激发,在教会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两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整节课师生心潮澎湃,学习热情高涨。纵观整堂课,亮点无数,只能撷取其中一、二作简单点评。

  一、教学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纬度相互渗透,自然交融,重视情感渲染

  卢老师既尊重学生的已知,又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作深层次的体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切都依托于文本语言文字中,动态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和规律

  1、加强朗读训练,丰富学生体验:

  卢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学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卢老师都有目的的为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而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并且卢老师以自己充满感染力的引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把学生的感情引入高潮,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如:“工人农民赶来,直奔会场”的“直奔”,文字很平实,但感情很浓烈,卢雷老师抓住关键词语,有意识地指导点评,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普通平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涵,表达的人的情感,读出感受,读出内涵,读出激qing。又如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调动一切手段,重现当时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读出骄傲自豪感情。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

  整堂课,教学过程围绕语言文字有序展开,多媒体制作简单,但是课堂的时效性较强。如“会场的布置”是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而且学生很难记住,但卢老师运用传统的板书,画场景图,使学生很快记住了怎样的丁字街,怎样的五座白石桥,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旗杆在哪里,尤其运用简单有力的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八面旗帜怎么迎风招展,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他把这段说明文字教活了,字印在学生脑子里了,读起来顺序清楚,说起来条理清晰。又如在讲着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黑河……这时,卢老师画了一幅中国的地图的简笔画,当学生念到某个地方,他就在地图上画个标记,既让学生体会到排比句的渲染力,又使学生熟读成诵,积累了语言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如当毛主席在天an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声响媒体,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以读生情。

  短短的四十分钟课,令我对卢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佩服不已,同时也带给我许多启示。我想,要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课,而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少不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好老师。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之六

  作者:小廖

  一、教学目标 :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理解重点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标准着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理解字词:

  1、区别行近字:

  泽( ) 设( ) 渠( ) 瞻( )

  译(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词语:

  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的程序写了五个内容:1、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五星红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礼之后举行阅兵式。5、再写天安门的群众游行队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仔细分析课文第一段。

  1、时 间:1949年10月1日。

  地 点: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

  参加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天安门的布置。画出天安门的示意图。

  3、人们田还没有亮就来到天安门广场等待开国大典的开始。

  4、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词语:

  ○1、写天安门人多的词语: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红旗翻动。

  ○2、写人民来得早的词语:早上六点钟、五更天、摸黑。

  ○3、写人民心情急切的词:擎、提、直奔、赶。

  (五)、出读课文第二部分,了解这一部分写了那些方面的内容。

  ○1、典礼。○2、阅兵式。○3、群众游行。

  (六)、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1、典礼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下文三点整)

  2、大会第一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导反复朗读第七自然段,要读出骄傲的语气。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

  (二)读课文第8-9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二项是什么内容?(升国旗)

  使学生知道,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民当时的激动心情。

  (三)读课文第10自然段。说说典礼第三项是什么内容?(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点词语:雷鸣般的掌声、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四)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国人民解放军检阅司令是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2、阅兵总指挥是谁?聂荣臻将军

  3、参加检阅的部队有那些?

  海军两个排、一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空军的飞机。

  4、读课文中表现人民看到飞机时的高兴心情的句子。

  (五)自学群众队伍游行这一部分。体会当时人民的高兴心情。

  (六)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人民战争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将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纲:(代板书设计 )

  (五)找出你认为最为感到的句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这庄严的声音……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 ,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附: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过程中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提出问题,发动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环节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二到三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10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的梗概。

  ⑵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

  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试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教师:

  查阅有关的资料,联系学生生活选取材料配合课文的训练。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利用《开国大典》vcd,截选会前、典礼的主体部分、阅兵的盛况和群众游行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导入:

  提问学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明确导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那一天,天an门广场聚满了近三十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它标志着占世界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们今天就试一试随着时间轮回到那天的盛典场面。

  二、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那天你在现场,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场面,请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20分钟的vcd片段。)

  三、口语交流(15~20分钟)

  学生分组交流感受,然后推选代表发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鼓励。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板书)

  四、作业

  1、带着你看vcd的感受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发挥小组力量合作解决掌握并抄在积累本上,下一节课朗读给同学听。

  2、课后当一回新闻记者,报道这一盛事,写一则报道稿,要求联系平常看电视新闻报道时的新闻内容特点,只报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划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上课时说出来交流。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做“小记者”的练习让学生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回顾vcd的感受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文字一样表达出当时的场面。

  一、引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要求注意朗读的语调。

  2、朗读交流,把积累本上已经掌握的生字词在小组内朗读交流,然后推选代表汇报小组汇报的情况。

  二、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出示评价方案: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三、小结

  教师小结小记者报道中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集体评价。)

  教师小结归纳:

  1、“直奔”会场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心情。

  2、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比“朝着”、“看着”主席台更能反映人们热切盼望见到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中的“挺立”如果换成“立着”,就难以表达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感情。

  4、“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换成“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运用,因为运用不同的词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四、小组自由朗读

  选取最喜欢的片段小组内朗读交流,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读好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

  五、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感受了新中国的诞生,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就是因为有那一天,我们以后除了升旗仪式时要认真外,还要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好。

  六、课外延伸

  课后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拓展与延伸】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重、难点突破】结合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直接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理解题目的意思。

  提示:抓住“开国”与“大典”两个词加以理解。“开国”是大典的前提,“大典”是开国的体现。

  紧紧抓住“大典”一词学习课文:“大”体现出隆重,和人们的无比喜悦;“典”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课文学习

  1“开国大典”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这实际是在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本篇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即“典”的顺序写作的。并通过第二个问题,了解文章的内容。

  2这次“开国大典”是如何之“大”?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开国大典的“大”是与人们的心情紧密相连的,这两上问题的关键是在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注意一定要抓住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自豪与激动的原因。

  3你们知道为什么哪些之“大”吗?

  提示:可让学生联系《最后一分钟》来理解。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成员:各行各业界  人数:30万

  典礼前: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典礼: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建国——宣读公告        自豪、爱国

  阅兵式:天上——一队队飞机飞过;地上:海军排、步兵师、炮兵师、骑兵师

  群众游行:天上花成彩,地上灯火红;高呼 欢呼

  游行结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22921118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