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薄凉之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微信扫码分享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精选4篇)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篇1

  活动目标:

  1. 在情境教学中感知:“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2. 在多次感知中初步学习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3. 体验情境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片两张。

  2. 动物头饰幼儿人手一个。3、演出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 引入课题: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小朋友今天森林里真热闹,是小动物在开音乐会呢,跟老师一起去好吗?(随音乐进入教室入座)。

  看图引导幼儿说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

  森林音乐会现在开始,第一个节目是歌伴舞,看小动物们有的在做什么?有的在做什么?还有的在做什么?(启发小朋友说出图意),老师小结:他们有的在拉琴、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跳舞。

  提问:刚才老师在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每名话前面都有两个同样的字,是什么字呢?(启发幼儿说出“有的”)

  今天我们就要在看森林音乐会的同时,一起来学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来说话。(出示句型卡,小朋友跟读两遍)。

  2. 在情境表演中让幼儿感知句型的运用:

  (1) 老师:小朋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我们不能只当观众,我们也来当小动物参加表演好不好。(好),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三套头饰,有的是猴子、有的是小兔、还有的是小熊,你们喜欢当哪种小动物,可以自己挑选,选好了自己戴在头上。

  下个节目是小猴表演武术,请小猴上台表演,表演者后请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小猴表演的兵器。

  (2) 下个节目小兔表演童话剧。

  小兔子表演后,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小兔采蘑菇用的篮子的颜色。

  (3) 下个节目小熊表演打击乐。

  小熊表演后,启发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打小熊使用的打击乐名称。(注意:多种事物物出现,句型的用法注意什么)

  (4) 最后一个节目交响乐。

  图上有很多小动物在演奏。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出来。(巩固三种以上的用法)

  (5) 演出到此结束,跟小动物们说“再见”。

  3. 启发幼儿发现身边的事,学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表达出来。

  小朋友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来说话了,那我们想想看,班级里、身边有哪些东西和事也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表达呢?(请几位小朋友说说:如小朋友穿的衣服,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兰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可以发现二至三个并说出来)。

  4. 结束语:

  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不仅举办了音乐会,还学会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说话,真棒,小朋友今后在生活中可以常用这个句型,上小学后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个句型。音乐会结束了,我们要收拾一下场地,小朋友有的帮老师收兵器、有的收篮子、有的收打击乐,还有的搬椅子。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活动重点: 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音乐《森林音乐会》选段,与音乐想匹配的节奏图谱(小动物演出节目单) 2、打击乐器:圆舞板、双向筒、碰铃、铃鼓。 3、幼儿分三小组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的音乐,请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 2、老师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你们在好听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鸭子等) 师:“你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到这么多的小动物的声音呀。” 师:让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或响声。 4、再听一次音乐 提问:听完音乐后,你什么心情?想干什么呢? 听完音乐后老师也特别开心、舒服。 5、师配音乐讲故事:早晨,太阳笑眯眯的照着大地,小草伸了伸懒腰,向小伙伴打招呼;大树伯伯笑呵呵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可爱的小松鼠在大树伯伯的肩上跳来跳去。小河里青蛙正在呱呱的唱歌,小鸭欢快的戏水,岸上各种小动物互相追逐,大家玩的好开心啊,美丽的孔雀正要开屏,好一幅美丽、和谐的场面。 6、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听到了都有哪些小动物? 二、教师出示演出节目单。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来做游戏 1、出示青蛙及节奏型        请幼儿学青蛙的叫声。 2、出示小鸭子及节奏型      让幼儿学小鸭子的动作。 3、出示孔雀及节奏型        让幼儿学孔雀开屏的样子。 4、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性。 5、将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方式打节奏型。(青蛙拍手、小鸭子拍退、孔雀哗啦啦) 6、让幼儿随音乐徒手打节奏型,是指挥。 7、出示乐器,向幼儿介绍乐器(圆舞板、双向筒、铃鼓) 三、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2、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演奏 教师在幼儿演奏的过程中提示幼儿注意打演奏的时候要整齐。 六、结束部分 师:“谢谢各位小演员,你们的演出真棒!现在我们把小乐器轻轻送回家,演出到此结束 !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篇3

  设计意图:《小红帽》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昭然若揭。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为了让幼儿更加尽兴的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情节,把握人物的特点,提高表演的水平。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1.根据故事里的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相匹配。2.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大胆的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人物形象、表情等,在表演中体验快乐。活动准备:课件、音乐:小红帽、森林狂想曲、波斯市场、拉德斯基进行曲。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随音乐起舞师: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看看她是谁呀?(小红帽),小红帽今天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了,你们想不想跟她一起去呢?那我们跟她一起去吧!二、森林音乐会1、欣赏《森林狂想曲》,跟随音乐跳舞。2.欣赏音乐《波斯市场》提问:咦!这时候谁会来呢?(大灰狼)大灰狼怎么来了呢?这时候大灰狼想要吃掉小红帽了,它紧紧地跟在小红帽的后面……大灰狼会怎么走路呢?小红帽有没有发现大灰狼?她在干什么?3.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提问:这时候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出现了!会是谁呢?(猎人)你觉得猎人是什么样的人?哦~猎人是一个正义、勇敢的好人,那这样的猎人走路应该是什么样的?谁来表演一下?猎人用抢打死了大灰狼,小红帽得救了,她和猎人一起快乐的去参加音乐会了!四、音乐故事表演——体现并表现人物特点1.商量分配角色,提出要求并进行表演(小演员要听清楚音乐再出场)小朋友们,这个故事有趣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好不好?小演员要仔细听好音乐哦~五、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在故事的最后,大灰狼被打败了,大家都很高兴,让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去参加音乐会吧!(放歌曲《森林狂想曲》,幼儿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篇4

  《森林音乐会》说课稿

  牡丹江市平安小学 王丽艳

  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

  《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

  二、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习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学法指导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平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平翻转。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平翻转,学生练习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在学会“水平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

  任务一:排座位

  (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平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习垂直翻转。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习方法,学会新知。

  任务二:整理乐器

  (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

  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任务三:制作奖品

  (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

  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板书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效果预测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大班语言《森林音乐会》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273351189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