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1

  七年级语文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时间

  9   月    日教材第   1 页总序第     1 节

  学习内容

  《散步》

  学习目标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分析

  问题设计,精品内容。自主探讨,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

  字典,小黑板。

  学习流程

  导学策略(一)、独学 感知课文内容 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对学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       第二、散步的地点?  第三、散步的人物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第五、什么分歧?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三、课堂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布置作业. --:大家说说文中有四个人物,都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后记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2

  散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从生活小事和细节表现的亲情;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3、学会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学生请家长阅读课文,谈谈感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欣赏音乐《让爱住我家》  

  2、过渡:同学们,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温暖的家。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家里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时会干些什么呢?  

  3、是啊,一家人在一起,无论干什么都是其乐融融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家,和他们一起去散散步。  

  4、揭题、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散步的有哪些人?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解决的?  

  三、           深入研讨

  1、跳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选择在春天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又是怎么解决的?  

  2、交流:(1)谁来说说我出去散步的原因(为了母亲,体会“熬”字)  

  (2)初春的景色很美,空气很清新,我最希望母亲能出去走走,她却不愿意,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劝说母亲?(学生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劝说母亲)  

  (3)教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纯是为了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生命的礼赞,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4)齐读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  

  (5)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家人是如何选择的?为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家子?  

  四、体验反思:

  1、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应走进作品,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个人物,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用“如果我是……我会……”的句式练习说话)  

  我们选择的只是一条路吗?我们还选择了什么?  

  2、人生要面临的选择很多,不只是走大路、走小路的问题。有时,无论怎样的选择,都是痛苦的,但我觉得这又是幸福的。文中作者想到母亲,母亲想到孙子,“我”委屈了儿子,母亲却决定放弃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正因如此,才有了那温馨感人的一幕——  

  出示句子:到了一处,我蹲下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懂些什么?  

  (2)    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3)    为什么说他们背上背得就是整个世界?  

  3、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在一个家庭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作者有一双慧眼,从散步这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这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一首欢快的亲情曲,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五、            指导实践  

  1、引导实践:其实,亲情它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是时光如流水把许多记忆冲淡了,只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肯定是能感受到那浓浓的亲情的。能否讲一段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亲情故事。(老师曾经在电视中看到一段短片,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一起来看看。)  

  2、你觉得你们家里谁最辛苦?作为家中的年幼一辈,你该做些什么?  

  3、小结:亲情不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也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悟。它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再过几天,就是11月24日,就是感恩节了,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六、            总结作业:  

  1、学生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从思想、能力、写作等方面均可)  

  2、家的温馨和睦靠大家,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爱住进我们的家!(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3

  《散步》教学片断:

  师:(极有人情味地读课文)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读得特慢),稳稳地(读得特稳),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想好了你就说。

  生1: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师:不要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就行。

  生2:我是这样想的:“慢慢地”、“稳稳地”是为了让母亲、儿子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生3:我是这样想的:我为了让母亲、儿子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所以要“慢慢地”、“稳稳地”。

  生4:我孝敬母亲,是自己的一片孝心;妻子疼爱儿子,是一片爱心。如果飞快地背过去,好像有厌烦的意味。

  生5: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这样的话,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学生争先恐后,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气势。学生妙语连环,老师一副惋惜的表情)

  师:老师还想听听大家的精彩发言,先听老师唱两句歌吧。(老师重复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师:来,让我们一起唱两遍吧!(学生已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

  师:谁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说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师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等。

  (学生发言异常活跃)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片断,紧紧扣住文中最能体现情感的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让学生通过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去谈两个词语所表现的意境,在教学中强调“给大家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注重了学生全体。同时,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已有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自信表达的热情。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达到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设条件的目标。

  [同行评说]

  《散步》一文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温馨的亲情关系。教师在教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注重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的丰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体现了“从学生角度出发”。

  “不给老师说,直接给大家说”这里的“大家”既包括全体学生,也包括教师自己,它体现了互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使教师真正做到了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良好“伙伴”,从而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另外,师生的互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最恰当的时机,在看似无疑之处设疑,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慢慢地”、“稳稳地”展开想象,进入意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深层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新的情感认识,从而在有效的互动教学中触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4

  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入选于人教社初语第一册第一课(《散文两篇》中的第二篇)。笔者在带领学生解读此文时,一致发现文中有一处用词欠妥。

  为了准确地解析,请看该文倒数第二段: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细心体会,不难发现上文中“我想拆散一家人”中的“拆散”一词欠妥。《现代汉语词典》对“拆散”解释为“使家庭、集体等分散”,并举了“拆散婚姻”和“拆散联盟”为例。可见就词义的感情色彩而言,这是一个贬义词。而文中作者的本意显然是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想把一家人暂时分成两路走而“各得其所”。这种尊老爱幼的想法不用说是褒义的,而“拆散”一词用在此则违背了语境的要求,显得极不相称,如改成中性词“分开”就避免了这种尴尬。

  据此,笔者以为把“我想拆散一家人”改成“我想分开一家人”,就比较符合语境,且更能体现“我”的这种想法的本意。以上系笔者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愿与作者商榷。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5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另外,通过品味揣摩文本中能体现三代人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一)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通过集体朗读、自由朗读相结合的手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浓浓亲情。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归纳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以课文为依据,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语、一句话等形式作答) ?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感悟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重点品读:文中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勾画出文中饱含浓浓亲情的词语和句子,读出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合作探究,体验亲情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旨句的准确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亲情的美好和珍贵。重点扣住这几个问题:①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如何理解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③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

  (四)敞开心扉,抒写亲情

  设计目的是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让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然后交流。①亲情是饥饿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③亲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五)小结课文,升华亲情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离不开亲情,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臂,去感悟亲情,去拥抱亲情,去珍爱亲情,去创造亲情!

  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从“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到“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再到 “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激发创作热情。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教学反思《散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6

  《散步》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8

  文学阅读是语文考试的的重要考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散步》典型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4.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 _和____ ____。(2分)

  15.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4分)

  16.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4分))

  17、把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下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3分)

  18.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4分)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案】

  14、地点和人物

  15、“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16.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我”的处理,决定着一家人散步的气氛,而家里所有的人又都听“我”的,所以,责任重大。

  17、句子略。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母亲爱孙子,也爱春天。

  18.晚辈尊重孝敬老人。长辈疼爱小孙子。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9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word下载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10

  莫怀戚

  教学目标 :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①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②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

  教师:①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

  一课时[总用时40分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语[2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当我们高兴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吗?(学生回答)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和睦友爱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板书课题)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

  二、抽三个学生朗读,教师评述。[5分钟]

  教师: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

  (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故事)

  教师: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散步,表现得很温馨,很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配以音乐)[5分钟]

  四、课文讲解[15分钟]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5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五、播放乐曲[2分钟]

  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家》。请同学们闭好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和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深透的理解的。

  思考题:既然说在生活中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学生讨论)[5分钟]

  六、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意韵基础上伴着音乐朗读

  [5分钟]

  七、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生日。[1分钟]

  总结:希望同学回去以后都能问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把它记在本子上,最好记在心理,每逢父母的生日,都能给他们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11

  案例

  重庆市第二十四中学      许俊霞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一、         导入  :5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 “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

  3、         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通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

  邮政编码:523077

  电话:9160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13

  《散步》导学案(师用)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六年级组语文老师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难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一、预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作者,把主要信息写在下面。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识记本课生字词,请将本课中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写下来。结合课文语境或文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至少用其中的三个词写一段话。

  4、整体感知

  (1)说说散步的人物、地点、季节;散步中产生分歧的原因、经过、结果。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 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学习

  1、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2、交流预习

  3、研读赏析

  (1)与文本对话——说美点(注意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

  本文是一篇公认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的“美点”可寻,请同学们找一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散步》,美在                   (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2)与人物对话——评人物。

  一次散步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想到了很多,这是因为每个人物身上都闪耀着亲情与道德的光辉,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小组选定两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予以评价。

  (3)与作者对话——悟主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这件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与心灵对话——表真情。

  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说说你的感受。

  三、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四、同步练习(另附)

  随堂练习

  总分:30分(每小题5分)  姓名:                得分:        

  1、“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2、“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3、“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4、文中加线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5、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6、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答案:

  1、b   2、c   3、c     4、d   5、a  

  6、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的起着水泡。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篇14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 ,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 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十)、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word下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散步》流程导学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36106119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