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红尘戏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精选12篇)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课,温馨的亲情是这组单元的主题,这篇课文通过爸爸、妈妈和姥姥看了兰兰画的画儿,赞扬了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是一双勤劳的小手。兰兰的小手为家人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表达了她对家人的爱。

  二、学生分析:

  全班有一大半的学生识字能力不够强,利用拼音进行阅读的速度还比较慢,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很快的利用拼音进行阅读并理解短文意思。

  三、设计理念:

  (一)“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展开师生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三)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识字能力。

  四、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着看”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举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读书活动,学生学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爱劳动、尊老爱幼的思想。

  重点、难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胖、喜”等13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书写“看”“着”两个生字。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渗透爱劳动、尊老爱幼的思想。

  重点、难点:

  认字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读题揭题

  1.播放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请同学们边听边跟音乐自编动作,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美。看来,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呀!

  学生在音乐声中各自发挥,有的做穿衣的动作,有的做扣扣的动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设计意图:以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对文本的好奇心与探究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同学们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小手?(揭示课题、读题)

  同学们观看课件后,争着发言。有的说:“这是漂亮的手。”有的说:“这是一双胖胖的手。”还有的说:“这像我的手。”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并没有规定正确的答案,而是抓住小学生喜欢图片的心理,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调动起来。】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读“胖、喜”等13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书写“看”“着”两个生字。

  (二)识字指导

  1.这双小手是谁的手呢?这双小手能干些什么呢?这得通过自己读课文来了解!请同学们借合注音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不认的生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一定的记字方法,继而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

  (1).说自己会认哪些字,并向大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换偏旁:站—贴诗—等清—情蛙—鞋

  (3).看偏旁想字意:喜—“口”墙—“土”拖—“扌”帮—“巾”

  (4).编顺口溜:“心青情,弓长张,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

  (5)扩词熟记生字:张替鞋变

  3.扩词认读。(可以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帮助记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后鼻音多,如“胖、张、刚、墙、帮、等、情”,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准。教师可以多领读几遍,发现读得不准的,再重点指导。)

  4.个别字可以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再连句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随文识字。比如《胖乎乎的小手》的第三段,在同时有“替、拖、鞋”三个生字的情况下,着重讲“替”字,这样有助于理解字义从而读懂课文的内容】

  5,检测反馈【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检测识字情况,反复再现生字词,让学生能在不同语境下都会认读这些字词,加深印象】

  同桌互读生字【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抽测【设计意图:有针对性地了解学困生的学情】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分段读文,相机纠错。【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把课文读正确的关键一步,这一环节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纠错】

  2.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呢?你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3.检查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表达。【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用“你想知道吗?”这个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又为学习课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写字指导

  1,观察字形,会扩词。

  2,说结构,说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况并描红。

  4,师范写易写错的字

  5,生再次练写。

  6,听写检测。

  【设计意图:教师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范写难写的字,做到学生能做好的教师一定不要花费时间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一定的学习写字的方法】

  本课时设计特点:

  1、注重高效课堂的生成,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求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民主性。

  2、课堂上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读自思的时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将自主学习学习落到实处。

  3、识字训练设计的有梯度,遵循低年级儿童认知水平有浅及深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4、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打破学科间界限,将语文、美术、音乐密切结合,并且联系学生以有的生活实际,渗透创新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紧扣新课改的观念,注重高效课堂的生成。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音乐游戏以及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本课注重教给学生认字写字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有趣。另外,学生参与面广、发言积极,个性得到张扬,既达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2

  【教学实录】

  一、活动求真,小手高举

  1、看手: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手,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生纷纷举起手摇晃,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

  师:谁觉得自己的手胖乎乎的,站起来向老师同学说说:“我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部分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

  2、画手:

  师:请你们把自己的手画在黑板上。

  生高兴地把手贴在黑板上画轮廓。

  3、夸手:

  师:你们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生:我的小手能写字。

  生:我的小手能画画。

  生:我的小手能洗脸。

  ……

  二、品读求精,小嘴不停

  1、鼓励激趣:

  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看,我们到了。cai出示故事情境。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看。

  师:你们想读吗?

  生:想。

  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纠正读书姿势。

  ……

  师:课文读两遍以上的同学举手。

  生积极举手。

  师领读难懂句子。

  生跟读。

  师:能把第一段读正确流利地站起来读。

  生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能读好吗?那就都坐下读吧!

  生坐着大声读。

  师:同学们真棒!能把第二段读正确、流利地站起来读。

  生站起来读,有的自读、有的同桌互读、有的一起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课文读得真好。谁能把第三、四、五段合起来读吗?觉得不行的赶快坐下。

  部分同学坐下。

  师:同学们太棒了。特别是那几个不能读坐下去的同学非常诚实。他们坐下去之后也读得非常用心,让我们一起来表扬他们。

  生掌声鼓励。

  ……

  2、赛读:

  ⑴ 师生赛: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比赛,好吗?

  生(兴奋地喊):好!

  师: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在课文中找一句话,找到赶快站起来。

  师表演爸爸回家看画、贴画的动作

  师刚表演完几个学生迅速站起来读句子。

  师:你们胜利了,我甘拜下风。

  ……

  ⑵ 同学赛:

  (出示兰兰图)师:谁能把兰兰两次说的话笑着读出来。先请大家看书,笑着读,谁笑了,就让谁来当擂主。

  生练读。

  指名读。

  师:请你等一下,看谁能把你读坐下!

  胡砚秋笑容满面地站起来说:“我来!”

  “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声音稚嫩,清脆,重读得当)

  杨佳琪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读,笑得灿烂。

  评选“最佳兰兰”。

  ……

  (出示爸爸图)师:把爸爸请出来,看看谁能当最佳爸爸。     指名读。

  师:让他当擂主,你们服吗?

  生(大声):不服。

  黄思宁说:“我来和他比一比!”“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面带笑容,边读边用手指着前方,模拟动作)

  生踊跃赛读。

  评选“最佳爸爸”。

  ……

  (出示妈妈图)师:“最佳妈妈”谁能当,赶快练。

  袁思瑶读得声情并茂,张立成表情丰富,叶海韵带上了动作。

  评选“最佳妈妈”。

  ……

  (出示姥姥图)师引导评选“最佳姥姥”。

  王诗雅压低声音读出姥姥苍老的声音。

  罗宇凡想象姥姥年纪大了,驼着背,边走边说。

  评选“最佳姥姥”。

  ……

  三、表演求美,小脸通红

  1、指导表演:

  师:刚才我们选出了“最佳兰兰”,“最佳爸爸”,“最佳妈妈”和“最佳姥姥”。老师发现这些同学在读的时候都把自己当成了课文中的人,所以才读得这么好。那么我们怎么来演呢?

  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来表演。

  师:噢,那就是分角色演。

  生:带上动作来表演。

  ……

  师:那咱们就分组来试试吧!

  2、分组表演:

  师:咱们分成四人一小组来演演,小组长和同学们商量一下怎么安排四个人物,剩下的话大家一起读。

  生分组表演。

  师或巡回指导或参与表演或适时表扬鼓励,

  3、汇报表演:

  师:刚才老师在同学们中发现了不少表演明星,谁想当最佳表演者。

  生踊跃举手,有的小脸红通通的,有的站起来了,有的嘴里在喊:“我!我!我!”

  ……

  四、拓展求善,小眼发光

  1、我当“兰兰”:

  师: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老师也想演演了。现在我当妈妈想问兰兰“等你长大了,准备帮我们做哪些事呢?”谁来当兰兰回答呢?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帮家里烧火做饭。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照顾爸爸妈妈。

  生:等我长大了,我可以骑摩托车去接妈妈下夜班。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保护爸爸、妈妈。如果坏人来抢走了妈妈,我能把妈妈救回来。

  ……

  2、我帮老师:

  师:你们累了吗?

  生(兴致勃勃):不累。

  师:老师站得累了,想请你们帮我做一件事。

  (聪明活泼的丁浩峰拿来了他的凳子。)

  师:谁来说说他帮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他帮老师搬凳子。

  师:老师口渴了。

  生:我给老师倒杯水。

  ……

  3、我的小手: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小组内讨论一下,回家后我们能帮爸爸妈妈做哪些事?除了亲人,我们还有许多同学、朋友,我们能帮大家做点什么事?

  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热烈:

  李子聪、严子涵、王罗毅等生一边说、一边做着动作,小眼闪着光芒。

  ……

  【教学反思】

  一、展开温情对话,实现个性张扬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造平等、温情的对话环境,才能让《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打动孩子们,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教学中,在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时,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了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超越,处处散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营造活动氛围,促进心灵感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年纪小,虽然拙于表达,但是在活动中相当活跃,包括后进生也不甘示弱。教学开始,通过看手、画手、夸手等活动把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擂台赛”(分段读课文)和评选 “最佳兰兰”、“最佳

  爸爸”、“最佳妈妈”和“最佳姥姥”。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纷纷主动练读,自己体会感情,带着表情读,还能对别人的朗读作出评价。在活动中孩子们读通了课文,认清了生字,体会了文章的情感,懂得了乐于助人的道理,做到了在活动中学、活动中悟。

  三、激活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课程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巧妙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融合课内外,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

  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画手、夸手、赛读、赛演;创设生活情境如:我当“兰兰”,我帮老师,我的小手等环节,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使生活走进语文,语文走进生活。

  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感悟文本的内涵,并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使学生懂得真、善、美,而且激励学生积极地实践真、善、美的行为,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和谐,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3

  【背景描述】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兰兰画的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这张画,巧妙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兰兰家玩?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兰兰家。

  (投影出示兰兰一家人都在夸奖兰兰画的画面)

  (生看兰兰一家人夸奖兰兰画的画面)

  师:兰兰家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生:兰兰家有爸爸、妈妈、姥姥,他们都在看兰兰画的这张画。

  生:兰兰的全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师:是呀,兰兰画的这张画多好!兰兰的爸爸下班回来后,拿起画是怎么做的呢?

  (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爸爸是怎样看画的呢?把爸爸的动作演一演。

  (生表演的有模有样)

  师:你表演的真棒!老师也来表演一个动作,让大家猜猜是个什么字?──今天的太阳太大了,我把手放在眼睛上遮一遮(师边描述边做动作)

  生:我猜是看见的“看”字。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上面一个“手”字,下面一个“目”就是“看”。

  (师出示“看”的井字格,并相机板书“手”)

  师:你仔细观察“看”,“看”字上面部分写的是“手”吗?

  生:“看”字上面写的不是“手”,把“手”字里的弯钩变成了撇。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咱们在写撇时要写长一点,一直写到左下格来。你们仔细观察“看”字哪一笔正好写在横中线上?

  生:“目”字里面的横折钩正好写在横中线上。

  (生书空写“看”字)

  师:“看”字还有一个好朋友,出示“着”,你发觉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他们都有一个“目”字。

  生:“看”字加两点,再把撇变成横就是“着”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着”字里有三横,三横的长短要注意,中间一横写得最短。

  (生书空描红,书写“看”和“着”这两个字)

  师:兰兰的爸爸拿起画看了又看,心里特别高兴!让我们一起当兰兰的爸爸高兴地夸夸兰兰。

  (生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片段二】

  师: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回来了,妈妈是怎么对兰兰说的?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生(眉头紧锁着读):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洗过手绢啊!”

  师:这位妈妈的眉头怎么紧锁着?兰兰的妈妈是笑着对兰兰说的。

  (相机出示“笑”字)

  师:你们笑一个给老师看一看。

  (生露出会心的微笑)

  师:你们会给“笑”字找找朋友吗?

  生:微笑、傻笑。

  生:笑话……

  师:你们看“笑”字上面的竹头字好像咱们舒展的眉头,“笑”下面的好像我们学过一个什么字?

  生:“笑”下面好像我们学过的“天”字。

  生:“天”字里面横变成撇就是“笑”字。

  师:你说得真对!让我们一起笑一笑。

  (生书空描红,书写“笑”字)  

  师:你们现在能笑着当兰兰的妈妈,夸夸自己的乖女儿吗?

  (生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阅读文中出现。

  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

  依托文本趣味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有看动作猜字,给生字组词,给生字找形近字,识记生字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识字,在愉快中学习。

  依托文本朗读识字,提升识字效率。通过朗读发现生字、记住字形,通过听读体会生字的意思,通过朗读体验情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字的音、形、意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明析,越来越深刻。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4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正是他们所欠缺的。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教学:

  一、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二、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变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模仿读、分角色读、互评互读的方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

  当然,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是课堂容量太大,课前对教学的设计还缺乏更多的思考,虽注重了朗读,但朗读花的时间太多,其他环节落实欠缺。

  其次,课堂节奏快了,该再缓一点。以至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个教学环节明显看出是在“赶”,显得很仓促,不够从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努力优化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每一次经历这样的讲课,听评课,总能让我在思想上有质的飞跃。《胖乎乎的小手》这篇文章脉络比较清晰,围绕胖乎乎的小手,分别讲了大家都喜欢兰兰画着自己胖乎乎的小手的这张画,接着讲爸爸、妈妈和姥姥为什么喜欢这张画,最后兰兰明白了。从爸爸、妈妈、奶奶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学生理解也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教学这一课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认识7个字,会写2个字;朗读感悟,说话训练上。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我还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胖乎乎的小手?”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性给了学生,并让孩子带着这些疑问开展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接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胖乎乎的小手?鼓励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例:因为——爸爸喜欢这胖乎乎的小手,因为——妈妈喜欢这胖乎乎的小手,因为——姥姥喜欢这胖乎乎的小手。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这张画是因为——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同时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

  然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四句话进行朗读感悟。一、通过提问:全家人喜欢兰兰画上的小手吗?引导孩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二、让孩子在课文中找出爸爸、妈妈、姥姥表扬兰兰的话语,用直线勾划出来。(1)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2)妈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3)姥姥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引导孩子读好这四句话,我主要是利用多种形式读(包括师范读、生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共读、分角色读等),并且对孩子读句子是否正确、有感情给予适当的评价;另外我还利用了课文的图片进行引导孩子朗读句子,让孩子观察图片的人物的脸部表情进行指导朗读。通过一系列的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从读中自己慢慢地感悟,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如提问:“兰兰除了替爸爸拿过拖鞋,给妈妈洗过手绢,帮姥姥挠过痒痒外,她还会帮家人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对这个问题都回答得很踊跃,其实他们所说的就是他们平常在家里做的家务事,把自己已经联系上了。孩子们积极地说,积极地回答,为下面引导孩子说出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了良好的铺垫。到小结时,孩子们很快就领悟到兰兰是个勤劳而且还是个关爱家人的好孩子。

  除了朗读课文以外,我还注重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会说话,把话说完整,把话说优美(能运用上所学的词语)。所以,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用“喜欢”造句、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话,通过完成课后的说说做做,达到了培养学生完整说话训练的目的。课堂上,我总是觉得把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多说,我少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机会说,有思考的空间。

  在识字、写字的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四句话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笑、着”2个字。本堂课的识字比较落实。采用了小老师教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重点认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识字。运用了多种方法记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 ……记住生字后,又将生字放回句子中读一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记字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记住生字,奖励红苹果”的激励方式,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很高,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太大,课前对教学的设计还缺乏更多的思考。

  2、课堂节奏快了,该再缓一点。以至于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个教学环节明显看出是在“赶”,显得很仓促,不够从容。

  3、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更注意一些细小的环节,力求做到更精。

  这堂课,又让我满载而归,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对驾驭课堂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随文识字的教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后,我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更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5

  《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妈妈和姥姥赞美兰兰的话后,老师总结:“兰兰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做很多事,所以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小手。”这时,课堂上传来吃吃的低笑声。我才猛然醒悟,说漏嘴了!文中没写爷爷,说的是姥姥!怎么办?我索性将错就错,连忙摆摆手说:“别笑!别笑!兰兰跟你一样也有爷爷啊!你能猜猜,她为爷爷做过什么事吗?”这下,学生劲头来了,有的说:“她为爷爷买过啤酒。”有的说:“他为爷爷拿眼镜。”有的说:“他为爷爷敲背。”……师说:“你们猜的都不错。兰兰确实是个孝顺的乖孙女!你们说的她都干过。”老师紧接着问:“兰兰跟你们一样读一年级了,她为同学,为老师做过什么呢?”同学们又踊跃发言。其中有个上课老走神的小男生高高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我来!”他笑着说:“我想,她会为同学拾起掉在地上的铅笔,因为我就为后面的同学捡过。”听到这话,我心里一乐!小家伙,居然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看来孩子们已深刻地领悟了课文,兰兰的形象已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不知不觉下课了,我正坐在讲台前与一个学生谈话,这时,“蹬蹬蹬……”跑上来两个女孩,来到我背后,“咚咚咚……”一声不响地帮我敲起背来。我好激动,情自信众信!缘来有你!不自禁地说:“舒服!”同时又生出无限的感慨。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小插曲,引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应该是充满亲和力的过程,课堂是师生对话、共同成长的绿色生态课堂。要是我们的课堂禁锢学生的自由,当学生听到老师说漏嘴,不敢笑出声,也就不会有此精彩的片段。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关照到学生真实的生命存在,关照到他们的心灵成长。

  二、教学需要预设,但应更注重于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如果当时教师说错嘴后,只是承认错误说:“哦!对不起!老师说错了,应该是姥姥。”然后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教学。这样做,也许你给孩子一个朋友式的印象,同时也会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将错就错的教学更深入人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正是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才会有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才会有学生争着上来给老师敲背,演绎出浓浓的师生情。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6

  海盐县向阳小学汤庭华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  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7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8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画画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另外,我认为这堂课之所以能这么顺利,最关键的就是学生课前,在家里以及早读时间进行了充分的阅读。学生在反复地阅读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课堂上一经老师点拨便马上融会贯通,理解水到渠成。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光*课堂40分钟便要求自读自悟是远远不够的,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9

  课前播放《左手右手》歌曲。

  (一) 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歌曲《左手右手》,引出“手”。

  师:课前老师播放的歌曲,小朋友听过吗?

  你在哪里听过?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板书:手)

  或:

  师:刚才的歌曲,唱的是什么?

  这是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电影插曲,歌名是《左手右手》。(板书:手)

  反思:课前播放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插曲,一是调节他们紧张的听课情绪,二是悄无声息的引出课文的线索——手。考虑到《左手右手》是一支新歌,所以我预设了两种不同的对话,以便灵活处理。

  2、请一名胖学生起立,举起小手。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呢?

  生:胖乎乎的小手。

  师:除了“胖乎乎”,还可以说是一只怎样的手?

  反思:这一设计旨在积累 “肉乎乎”、“肥嘟嘟”、“白胖胖”、“红润润”等词语,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锻炼口头造句能力。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手,共同来写课文题目。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胖乎乎的小手)

  3、学习生字“胖”。

  师:看着课题,老师出个字谜考考你,十五天,什么字?

  (生思考片刻后,一个小男生道出谜底并简单说出理由,齐读课题)

  反思:这个环节教师言语表述不够严谨,因为每月天数不同,“胖”,谜面应该为“半个月”。细节之处不容忽视呀。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粗知大意。

  师:小朋友,老师告诉大家,读课文可以有不同的方法,齐读和自由读。齐读,就是大家一起来读。自由读,就是小朋友自己读自己的,读的不熟练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下面,我们来自由读课文,听明白了吗?

  读完以后,请用你的姿势(坐端正)告诉老师。开始吧。

  反思:课堂上常有这种尴尬,教师不同形式的读文要求往往被孩子们的齐读代替。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避免尴尬出现,同时森头学法。课堂效果很好。

  2、读后交流:

  师: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课文写的是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生:写兰兰的小手。

  (师板书:兰兰)

  反思:读文检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学会归纳。

  3、检查生词

  课件:

  胖(pàng)乎乎  一张(zhāng)画(huà)  贴(tiē)墙(qiáng)上 看(kàn)了又看

  笑(xiào)着(zhe)说  等(děng)一等  刚(gāng)才  拖(tuō)鞋(xié)

  帮(bāng)忙  喜(xǐ)欢  高兴(xìng)  变(biàn)大  学会(huì)

  (1)借助拼音分行读。(指名读第一行,生齐读。以下类同。)

  (2)高低声轮读。

  (3)去调拼音齐读。

  (4)巩固练习(字卡)

  反思:多种形式,不同方法的练读,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分行检查,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调控课堂。

  (三)再读课文,感悟爱心

  1、通读课文

  师:生字宝宝是个调皮的孩子,一眨眼,他们又藏到课文中去了,小朋友还会读吗?

  师:下面请聪明的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兰兰的小手会做什么?

  反思:带问题再读课文,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梳理内容。

  师:兰兰的小手会做什么?

  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生:兰兰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带动作读)

  师:你能用“兰兰的小手会                ”说一句话吗?

  课件:

  兰兰的小手会                     。(板书:替爸爸拿拖鞋)

  同样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课件分别出示:

  妈妈下班回来,看见画,笑着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兰兰的小手会                         。(板书:给妈妈洗手绢)

  姥姥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了画上红润润的小手,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

  兰兰的小手还会                         。

  兰兰的小手会                         ,会                         ,还会                         。(出示答案)(板书:帮姥姥挠痒痒)

  反思:说话练习,尤其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是一年级教学的又一重点,用“兰兰的小手会                ”的句式练习,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同时,又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课件:逐句显示,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全家人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

  师:兰兰的小手太能干了,让我们来夸一夸吧。

  生:兰兰你可真能干!

  生:兰兰你可真勤劳!

  生:兰兰你太能干了,我要向你学习!

  师:我们的小手也可能干了,它还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做《手指操》。

  课间小游戏:

  一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毛毛虫呀爬爬爬;

  两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花蝴蝶呀飞飞飞;

  五根手指头呀,变变变,变个大老虎“啊-呜-”。

  反思:课堂组织教学在低年级很重要。学习至此,长时间高度集中让孩子们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疲劳。课间手指操,可以很好地缓解、调节学习情绪。

  (四)课外延伸,感化心灵

  师:听到亲人的夸奖,兰兰的心里美滋滋的,她也明白了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这张画。

  师:兰兰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高兴、自豪的语气。)

  (课件出示句子:

  她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师:当我们还是小婴儿时,爸爸妈妈就悉心照顾着我们,陪我们一起在灯下读书,带我们去郊外游玩,生病时,背我们上医院。爸爸妈妈,你们太辛苦了!

  (课件逐个出示课后题,练习说话:

  我替爸爸                         。

  我给妈妈                         。

  我帮老师                         。

  我为大家                         。)

  反思:情景再现,感悟亲情,既进一步巩固说话训练,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师:课下,请小朋友亲自给长辈做一件见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中结束。)

  课后反思:

  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亲人服务的意识。《胖乎乎的小手》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整篇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味字里行间包含的融融亲情无疑是教学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激活学生个人的生命体验,将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语言学习与人格教育的双获益,成了本课力求突破的关键。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的品德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明理的目的在于导行,最后,我又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自己的身上,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有说有写,有演有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0

  【情景说明】

  翻开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其中第六课《胖乎乎的小手》小中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课文充满了家庭的温馨情感,其中的“真”、“善”、“美”让人感动。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朗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如何引导学生爱读,自悟呢?教学中我注重和学生展开平等,温情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感悟“真”、“善”、 “美”。

  【教学片断】

  一、活动求真,小手高举

  1、看手: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手,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生纷纷举起手摇晃,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

  师:谁觉得自己的手胖乎乎的,站起来向老师同学说说:我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部分学生兴奋地站起来说。

  2、画手:

  师:请你们把自己的手画在黑板上。

  生高兴地把手贴在黑板上画轮廓。

  3、夸手:

  师:你们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生:我的小手能写字。

  生:我的小手能画画。

  生:我的小手能洗脸。

  ……

  二、品读求精,小嘴不停

  1、鼓励激趣:

  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看,我们到了。cai出示故事情境。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看。

  师:你们想读吗?(生:想)美美地读吧!

  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纠正读书姿势。

  ……

  师:课文读两遍以上的同学举手。

  生积极举手。

  师:领读难懂句子。

  生跟读。

  师:能把第一段读正确流利地站起来读。

  生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能读好吗?那就都坐下读吧!

  生坐着大声读。

  师:同学们真棒!能把第二段读正确、流利地站起来读。

  生站起来读,有的自读、有的同桌互读、有的一起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课文读得真好。谁能把第三、四、五段合起来读吗?觉得不行的赶快坐下。

  部分同学坐下。

  师:同学们太棒了。特别是那几个不能读坐下去的同学非常诚实。他们坐下去之后也读得非常用心,让我们一起来表扬他们。

  生掌声鼓励。

  ……

  2、赛读:

  ⑴ 师生赛: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比赛,好吗?

  生(兴奋地喊):好!

  师: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在课文中找一句话,找到赶快站起来。

  师表演爸爸回家看画、贴画的动作。

  师刚表演完几个学生迅速站起来读句子。

  师:你们胜利了,我甘拜下风。

  ……

  ⑵ 同学赛:

  (出示兰兰图)师:谁能把兰兰两次说的话笑着读出来。先请大家看书,笑着读,谁笑了,就让谁来当擂主。

  生练读。

  指名读。

  师:请你等一下,看谁能把你读坐下!

  胡砚秋笑容满面地站起来说:“我来!”

  “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声音稚嫩,清脆,重读得当)

  杨佳琪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读,笑得灿烂。

  评选“最佳兰兰”。

  ……

  (出示爸爸图)师:把爸爸请出来,看看谁能当最佳爸爸。

  指名读。

  师:让他当擂主,你们服吗?

  生(大声):不服。

  黄思宁说:“我来和他比一比!”“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

  (面带笑容,边读边用手指着前方,模拟动作) 

  生踊跃赛读。

  评选“最佳爸爸”。

  ……

  (出示妈妈图)师:“最佳妈妈”谁能当,赶快练。

  袁思瑶读得声情并茂,张立成表情丰富,叶海韵带上了动作。

  评选“最佳妈妈”。

  ……

  (出示姥姥图)师引导评选“最佳姥姥”。

  王诗雅压低声音读出姥姥苍老的声音。

  罗宇凡想象姥姥年纪大了,驼着背,边走边说。

  评选“最佳姥姥”。

  ……

  三、表演求美,小脸通红

  1、指导表演:

  师:刚才我们选出了“最佳兰兰”,“最佳爸爸”,“最佳妈妈”和“最佳姥姥”。老师发现这些同学在读的时候都把自己当成了课文中的人,所以才读得这么好。那么我们怎么来演呢?

  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来表演。

  师:噢,那就是分角色演。

  生:带上动作来表演。

  ……

  师:那咱们就分组来试试吧!

  2、分组表演读:

  师:咱们分成四人一小组来演演,小组长和同学们商量一下怎么安排四个人物,剩下的话大家一起读。

  生分组表演。

  师或巡回指导或参与表演或适时表扬鼓励,

  3、汇报表演:

  师:刚才老师在同学们中发现了不少表演明星,谁想当最佳表演者。

  生踊跃举手,有的小脸红通通的,有的站起来了,有的嘴里在喊:“我!我!我!”

  ……

  四、拓展求善,小眼发光

  1、我当“兰兰”:

  师: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老师也想演演了。现在我当妈妈想问兰兰“等你长大了,准备帮我们做哪些事呢?”谁来当兰兰回答呢?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帮家里烧火做饭。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照顾爸爸妈妈。

  生:等我长大了,我可以骑摩托车去接妈妈下夜班。

  生:等我长大了,我能保护爸爸、妈妈。如果坏人来抢走了妈妈,我能把妈妈救回来。

  ……

  2、我帮老师:

  师:你们累了吗?

  生(兴致勃勃):不累。

  师:老师站得累了,想请你们帮我做一件事。

  (聪明活泼的丁浩峰拿来了他的凳子。)

  师:谁来说说他帮老师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他帮老师搬凳子。

  师:老师口渴了。

  生:我给老师倒杯水。

  ……

  3、我的小手: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小组内讨论一下,回家后我们能帮爸爸妈妈做哪些事?除了亲人,我们还有许多同学、朋友,我们能帮大家做点什么事?

  生小组讨论:

  课堂气氛热烈,李子聪、严子涵、王罗毅等生一边说、一边做着动作,小眼闪着光芒

  ……

  【教学反思】

  上完这一课,最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这里有惊讶、有欣喜、有展示后的成功感,学习成了一件非常主动、快乐的事。反思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展开温情对话,实现个性张扬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它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造平等、温情的对话环境,才能让《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打动孩子们,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教学中,在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时,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实现了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超越,处处散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营造活动氛围,促进心灵感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年级的孩子们虽然年纪小,虽然拙于表达,但是在活动中相当活跃,包括后进生也不甘示弱。教学开始,通过看手、画手、夸手等活动把学生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擂台赛”(分段读课文)和评选 “最佳兰兰”、“最佳爸爸”、“最佳妈妈”和“最佳姥姥”。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纷纷主动练读,自己体会感情,带着表情读,还能对别人的朗读作出评价。在活动中孩子们读通了课文,认清了生字,体会了文章的情感,懂得了乐于助人的道理,做到了在活动中学、活动中悟。

  三、激活生活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要有开放性的课程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巧妙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融合课内外,把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画手、夸手、赛读、赛演;创设生活情境如:我当“兰兰”,我帮老师,我的小手等环节,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使生活走进语文,语文走进生活。

  【专家点评】

  本节课,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组织教学,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感悟文本的内涵,并积极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学生充分进行语文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使学生懂得 “真”、“善”、“美”,而且激励学生积极地实践“真”、“善”、“美”的行为,师生互动,教学气氛和谐,课堂开放而充满活力。

  (省级特级教师:彭育东)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1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妈妈和姥姥赞美兰兰的话后,老师总结:“兰兰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做很多事,所以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小手。”这时,课堂上传来吃吃的低笑声。我才猛然醒悟,说漏嘴了!文中没写爷爷,说的是姥姥!怎么办?我索性将错就错,连忙摆摆手说:“别笑!别笑!兰兰跟你一样也有爷爷啊!你能猜猜,她为爷爷做过什么事吗?”这下,学生劲头来了,有的说:“她为爷爷买过啤酒。”有的说:“他为爷爷拿眼镜。”有的说:“他为爷爷敲背。”……师说:“你们猜的都不错。兰兰确实是个孝顺的乖孙女!你们说的她都干过。”老师紧接着问:“兰兰跟你们一样读一年级了,她为同学,为老师做过什么呢?”同学们又踊跃发言。其中有个上课老走神的小男生高高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我来!”他笑着说:“我想,她会为同学拾起掉在地上的铅笔,因为我就为后面的同学捡过。”听到这话,我心里一乐!小家伙,居然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看来孩子们已深刻地领悟了课文,兰兰的形象已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不知不觉下课了,我正坐在讲台前与一个学生谈话,这时,“蹬蹬蹬……”跑上来两个女孩,来到我背后,“咚咚咚……”一声不响地帮我敲起背来。我好激动,情不自禁地说:“舒服!”同时又生出无限的感慨。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小插曲,引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应该是充满亲和力的过程,课堂是师生对话、共同成长的绿色生态课堂。要是我们的课堂禁锢学生的自由,当学生听到老师说漏嘴,不敢笑出声,也就不会有此精彩的片段。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关照到学生真实的生命存在,关照到他们的心灵成长。

  二、教学需要预设,但应更注重于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如果当时教师说错嘴后,只是承认错误说:“哦!对不起!老师说错了,应该是姥姥。”然后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教学。这样做,也许你给孩子一个朋友式的印象,同时也会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将错就错的教学更深入人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正是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才会有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才会有学生争着上来给老师敲背,演绎出浓浓的师生情。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这篇课文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来兰兰是个热爱劳动、关心长辈、体贴父母的孩子,课文充满了温馨情感,内容语言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的好品德,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勤劳、孝敬长辈正是他们所欠缺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开课时,我以“比手、画手、夸手” 导入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变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模仿读、分角色读、互评互读的方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新《课标》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在本次教学的尾声部分,我又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自己身上,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小手现在能做什么?有的同学说:“我为老师抱本子”有的同学说:“我为妈妈添过饭”,还有的人说:“我用小手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的事自己做。“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手的作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扩展到家庭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展现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体验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胖乎乎的小手》中的生字。刚出示了写满生字的生字卡片,谁知一个声音便从下面传来“简单死了!”我转过头一看是王晓涵同学。他是刚从济南回来读书的,见识广,口头表达能力也不错。听他这样一说,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事先的教学设计,先不读生字了,干脆以此为契机导入课堂。

  我说:“同学们,这些生字王晓涵同学早已认识了,我们请他说一说,他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这个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铺垫。只听他说:“‘笑’字,上面的‘竹字头’像人笑起来的时候,眯缝的两个小小的眼睛。”王晓涵那种诙谐的语调和调皮的表情,使孩子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看’字,下面的目就代表人的眼睛,人有眼睛才能看东西。”还有的说:“‘着’字,和‘看’字是双胞胎兄弟,‘着’字比‘看’字多了两个小辫子。”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了。

  【教学反思】

  以往的语文教学,一是怕“乱”,二是怕 “错”,追求严谨有序的教学氛围。生怕学生“节外生枝”,打乱了教学思路,干扰教学进程,影响了原订的教学计划,这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乱”往往反映学生认知活动的差异性和学习方式的个性特征。学生是在相互的比较中,从不会到会。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采用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学习。因为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要掌握了方法,就有获取知识的本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培养他们积极的创新思维。我有理由相信这样培养的学生会更加自信、乐观,敢于想象,勇于创新,这不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吗?抬眼望向窗外,雨过之后,花朵上露珠滚动,在阳光下,焕发着异样的光彩,不正像孩子们那张纯真稚嫩的笑脸和勇于创新的心灵?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主要让孩子通过课文,知道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并向其学习。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

  一、趣味导课,投石击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我在导入部分创设了一个布迷设障的情景:猜手、看手、画手、夸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爸爸、妈妈、奶奶对兰兰说的话,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平时爸爸、妈妈、奶奶是怎样和自己说话的),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学生与小主人的情感共鸣,学生很自觉地就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也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中采用了自由读、个别指名读、模仿读、表演读、互评互读的方式,让学生学而不厌,练而不腻,力图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勾起学生的经验体验,从而代替了学生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爸爸、妈妈、奶奶和兰兰的话该怎样读?“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啊!”“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 “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挠过痒痒啊!”学生以大人的口吻,说得那么自然、贴切,这是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生活体验最好的回忆。总之,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四、创设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新《课标》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在本次教学的尾声部分,我以老师站了一节课,讲了一节课,很累了,谁能用小手来帮老师解解疲?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为我增水,搬椅子,这一环节很好地将课内知识点在课堂中实践出来。之后教育孩子在学校不仅能当老师的好学生,在家也要用你勤劳的小手去给家做出出力,做家人的好孩子!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既让课堂扩展到家庭生活中,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

  在这节课中,充满了童趣,学生的活动形式多样,他们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稍有不足的是:课堂节奏不够紧凑,有些知识点没来得及细化,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加强的!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2

  学习目标:

  1、"胖、喜"等13个生字,会写"笑、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和举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和举动。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揭题引文

  1.看手:请学生伸出自己的小手,看看谁的手是胖乎乎的。

  2.画手:请学生上台,把手压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轮廓。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夸手: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夸夸自己的小手。

  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爱自己的家,愿意为自己的家人做事。

  过渡:兰兰也有一双胖乎乎的小手,他们全家人都喜欢,为什么呢?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轻轻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思考 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呢?

  2.读完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的小手,你能以最快的速度在课文中找出爸爸、妈妈和姥姥表扬兰兰的话吗?请用直线将它划出来。(学生划句子)

  3.补充句子,读句子。

  爸爸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妈妈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姥姥喜欢兰兰的小手,是因为……

  兰兰明白了,大家喜欢她的画,是因为……

  师:正是因为有了兰兰爱家的心,才有了这双勤劳的小手,全家都特别喜欢兰兰,这个家多温馨呀!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三)逐段细读,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勾画生字。

  师:课文我们能读得这么正确,真了不起,如果,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还认识吗?

  2.拼读带拼音的生字,朗读带生字的词语句子。

  3.自主识字。谁能告诉大家你都记住了哪些字?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换偏旁:站—贴 诗—等 清—情

  看偏旁想字意:墙—“土”  拖—“扌”  帮—“巾”

  扩词熟记生字:张 替

  鞋 变

  编谜语熟记生字:十粒豆子装在口袋里—喜

  请小老师教读生字

  4、认读词语

  师:这些生字宝宝我们会读了,它和它的朋友站在一起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

  生:读词语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瞧,生字宝宝们认输了,都害羞地躲到课文里去了,大家再遇到它们,可别认不出来了哦!和老师一起读读课文吧。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全文。(生自由练习)

  (四)朗读指导,感悟文意

  1.朗读第二、六自然段,想想疑问句、感叹句该怎样读。

  句一:我只是画了自己的小手啊!(重读“小手”)

  句二: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重读“那么多”、“这一张”)

  句三: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重读“大手”、“更多”)

  2.创设情境,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联系课文说话。“全家”指哪些人?“这张画”指哪张画?他们为什么喜欢这张画?谁来扮演爸爸、妈妈、奶奶,读读他们的话?

  (2)指导分角色朗读。爸爸:“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重读“拖鞋”;语调上扬)妈妈:“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重读“手绢”;笑着读)姥姥:“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重读“痒痒”;夸奖的语气)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一个角色)

  (4)老师叙述,请学生表演。

  (5)大组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好感叹句、疑问句)

  (五)发散思维,扩展想象

  1.师:兰兰胖乎乎的小手替爸爸拿拖鞋,给妈妈洗手绢,帮姥姥挠痒痒,猜一猜兰兰在家里还会做一些什么?

  师:兰兰的小手多能干呀,她呀长大后会更能干了,不信你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兰兰真能干,还有谁想帮兰兰说说这句话

  生:指名读

  师:你读得多自信呀,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兰兰的小手,小手变成了大手,她的大手正帮家里人做事呢,她正帮家里人做哪些事呢?想到的小朋友睁开眼睛告诉大家。

  生:指名回答。

  师:兰兰的小手能干,大手更能干,我们一起来高兴的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齐读。

  师:同学们多快乐呀!老师也看到你们也有一双双小手,这是一双能干的小手,这也是一双能干的小手,举起你们的小手看看,想夸夸你自己的小手吗?

  (课件出示:我替爸爸……  我给妈妈……  我帮老师……  我为大家…… )

  师:请看这儿,一边看一边想,想好了的同学举手告诉同学。

  生:学生说说。

  出示课后“说说做做”,练习说话。

  (六)课外活动回家用你的小手为家里人做一件事情。

  课后反思:

  《胖乎乎的小手》写的是家人都很喜欢兰兰画的一幅画。从爸爸、妈妈、奶奶说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兰兰是一个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这篇课文的内容很简单,很形象,所以学生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兰兰勤劳、孝敬长辈的好品德。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手”为主线,围绕“全家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兰兰的小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中,以“猜手”、“画手”“夸手”导入课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的手。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明白文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爱,使课文蕴含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引导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动力。另外,我觉得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让学生充分读,学生肯定会有自己的感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读的训练以读代析,读中求悟。只有不断地读,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42320119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