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角的度量 教案

角的度量 教案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角的度量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角的度量 教案(精选6篇)

角的度量 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讲师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讲师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个120度的角,与同桌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2.引想:你知道这个角有多大吗?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3.学生测量: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上的角量自己练习纸上120度的角。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量的?结果怎样?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各种不同的量法和结果。

  5.设疑:为什么这几位同学量得的结果不同叫经?由此,你想到什么?

  谈话: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你知道度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吗?

  二、观察交流,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1.观察: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谈谈你的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启发认识:

  (1)1°的角。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让学生说,教师作总结。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在自己的量角器上找一找。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内外刻度线等。

  让学生再次观察量角器,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交流后指出:量角器中心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度~180度。

  同桌相互指一指。

  3.找一找。(教师或学生示范找与学生自己找相)

  (1)在量角器上,从右往左,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2)在量角器上,从左往右,依次找出0°、20°、90°、125°和180°刻度线。

  (3)同桌互相找一找:一位说刻度,一位找后由对方说找的对不对。

  三、主动探索,掌握旦角的方法

  1.组织探究。

  出示书上量角的图示,谈话: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课本上的那个角的度数吗?与同桌商量一下量角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尝试操作后交流:你是怎样量角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理解量角时的正确做法。

  3.巩固操作。

  (1)学生量练习纸上的∠1,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指名汇报。

  (2)学生量练习纸上的∠2,并指名上台操作演示。

  提问:谁能给大家提醒一下,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再看另一边。即“两重一看”。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自主测量后相互校正,针对出现的错误,强调“两重一看”的重要性。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其实关于角的知识还有许多,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量角后填空。

  (2)提问: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多少(180度)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出假设: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是180度。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研究研究。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猜一猜: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布置作业。

  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一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 ?

角的度量 教案 篇2

  一、复习:

  1、同学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那些角?在头脑中会浮现哪些角的样子?

  2、谁能把这些角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今天老师准备了几组角,看谁能比较出题目的大小?〈出示课件〉

  二、导入:

  到底∠1比∠2大多少呢?为了使角度更准确,描述的更清楚,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角的度量”。

  三、1新课:测量线段的长短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的大小用面积单位,那么测量角的大小你想知道什么?(1,计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单位?2角的单位大小如何规定的?)

  请同学带着以上问题看书。

  2、通过看书相信你们一定有了新的收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测角的大小有一个专门的工具——你们看这是什么?量角器

  3、快快拿出你的量角器,认真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

  与同桌交流(演示课件)

  4、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上各部分名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有两圈刻度?)

  5、出示不同方向的角。开口方向不同。

  6、小组讨论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

  7、判断锐角,钝角。

  看来同学们真的和量角器交上了朋友。

  8、练习25页试一试。

  9、与同学交流量角的方法。

  10、教师总结量角方法并板书。

  四、练习1,用量角器量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

  2,数学游戏。

  3,量破损角。

  五、知识延伸: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三角形中有这么多知识,其实在三角板中还有更有趣的奥秘,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一副三角板能拼出多少度的角。

角的度量 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64—65页“角的度量”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建立角的概念,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 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角的意义,能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

  内、外圈读角的度数以及角的两边不够长的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量角器、活动角、每人一份量角资料。

  学具准备:

  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教学角的意义。

  (1)角的概念和各部分名称。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角是怎样组成的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联系学过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意义。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 边)

  (2)角的符号和读写法。

  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注意与小于符号的区别),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板书)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2.教学角的度量。

  小游戏:“比眼力”。

  出示两个角,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 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刚才有的同学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1)认识量角器

  a.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半圆)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1 )

  领学生读“1度”。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度的角有多大?

  b.继续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学生同桌说一说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在大屏幕上认识。

  a.量角器的中心。(师板书)

  b.认识0刻度线。

  c.认识内外圈的刻度。

  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内圈的刻度0~180度是从左到右排列的还是从右到左?外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从0~180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从0~180度。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现在来观察内圈的刻度线,从右边起看到0刻度线了吗?

  提问:谁能从右边起找出内圈50度的刻度线。

  谁再来找出90度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内圈56 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度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吗?

  从左边起,外圈的刻度怎样找呢?哪位同学来找外圈的80度?90度呢?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

  (2)用量角器量角。

  教师指出:我们可以把量角的方法简单的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50度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后,再跟着做。)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50,这个角就是50度,可以这样写。(板书:50度)再次反问,量角要注意什么?

  现在,你们看看这个角又是多少度?(课件出示一个120度的角)并让学生在资料上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课件出示3道量角的练习题,让学生纠错)

  2、练习量角:“课堂活动”2题。(老师巡视指导,注意每个角的量法,强调量角器的放法,突破难点)

  3、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边长短不同的角)

  提问:请你看一看屏幕上这两个角,哪个角大?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当角的边不够长时,怎么办?右边的角呢?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边的长短不一样)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请拿出你们做的活动角同桌说一说。(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课本70页练习十三第4题。

角的度量 教案 篇4

  角的度量

  课前谈话:老师和同学进行身高的比较,谁高?高多少?多少厘米?多少米?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通过活动角的大小比较,渗透量角器的测量方法:两重合

  师:我这有个活动角?注意看,与刚才相比,有什么变化?

  (变大了)

  你做一个比再大一点的试试?

  真的大吗?谁跟我的比一比!

  其它同学注意观察他比较的过程,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你能说说他是怎样比的吗?

  师小结:说得真好!两个活动角进行比较,第一步要先顶点重合;第二步,两个角的一边要重合;最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关系!

  用这种方法,和你同位比一比!看哪组比得既对又快还安静!

  哪组说说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二、合作探究

  从你的练习纸上找到∠1和∠2。这两个角哪个大呢?

  活动角我们可以自由地拿着直接进行比较,这两个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了?聪明的你,能不能想个办法间接的比比呢?

  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用活动角;再次提醒学生注意两重合;

  师评价:想法不错!先做一个和∠1同样大的活动角,然后拿着它再和∠2进行比较,挺好!

  第两种:用三角板进行量。

  师评价:也不错,实际上就是和∠1和∠2都和三角板的这个角进行比较,也能比较出∠1和∠2的大小来!

  教师小结、过渡:前面的操作,我们都能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但∠1比∠2到底大了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我们知道长度有长度的计量单位;面积有面积的计量单位,角的计量单位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4页的内容。

  教师: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来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记作10。

  这们的5份所对的角就是5度,记作50。

  这们的90份所对的角就是5度,记作900。

  这们的180份所对的角就是180度,记作1800。

  计量单位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对!就是量角器,也叫半圆仪。

  拿出你的量角器,要想使用好它,就必须先好好的认识它!

  自己先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边看屏幕,边在你的量角器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首先找到量角器的中心点,在量角的时候,这个点就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左右两端都有一个0,这条线就是量角器的0度刻度线。

  再看这边,这最小的一个格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量角器一共有这样的180份,整个量角器就是由180个1度的小角拼起来的!也就是180度,从左往右是180度,这一圈是它的外刻度,从右往左也是180度,这一圈是它的内刻度。

  这条是它的中心线,也是90度刻度线。

  认识完了,如何测量呢?

  接着看屏幕!

  量角器的正面朝上!……

  基本练习:

  课本36页的第3题

  先看第一个角,是哪种角?

  能不能比90度大?

  第二个角呢?与钝角相比呢?

  三、梳理建构

  • 先看锐钝估大小,

  • 半圆中心对顶点,

  • 零线重合角一边,

  • 记清起点定度数

  你能说说这四句话的意思吗?

  四、应用练习

  1、基本练习

  会量了吗?

  现在就量一量∠1和∠2看看到底大了多少!

  学生测量

  谁到前面量给大家看看!

  2、∠3和∠4

  3、课本34页第4题

  五、检测反馈

  课本38页第8题

  机动:画一个40度的角

  角的度量

  1度 10

  重合:中心与角的顶点

  0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

角的度量 教案 篇5

  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0”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4.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媒体出示活动角)

  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课件活动角演示角变大)

  生:两边*开了。

  师:那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生:变大了。

  师:现在角怎么样了?(课件演示角变小)

  生:变小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30°、40°)的大小。

  (1)猜一猜哪个角大。

  师:这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方向相反∠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2)启发学生想办法验证。(学生说不出就直接进入新授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3)用活动角验证。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要注意顶点和顶点要怎么样?)

  生:对!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2的另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2比∠1大。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确实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2此∠1大多少呢?这就要 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新授

  1、认识量角器,介绍度量单位,认识10、300、1500的角

  1)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一个量角器)

  师: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使用量角器。看看量角器,这么复杂,上面都有些什么?拿出纸量角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生:有数,有线

  师:这线就是刻度线。有关数,谁有补充?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有2圈数,都是从0到180,10个10个数的。

  师: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每一圈都是从0开始。0所对着的是0刻度线,看有几条0刻度线?(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指大屏幕)

  生:2条

  师:谁能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外圈刻度?

  一学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他指得对吗?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内圈刻度,指给同桌看看。

  师:延长这些刻度线,他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请你找到纸量角器的中心,并作上记号。再和大屏幕上的对一对,你指得对不对。

  操练:师:同学们也带了量角器,拿出来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动作要快。

  (根据回答,教师逐一电脑出示各部分名称)

  2)认识10角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量角器,延长后的刻度线相交于中心,(静态演示)把一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组成了180个小角,每一个小角就是1度角(媒体动态出示1度角)从0度刻度线开始的1小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它还有个简单的写法“0”,感觉这1度角怎么样?(很小)那一共有多少个1度呢?这是多少?(出示不同的1度角)(2个)

  生:180个1度

  师:想一想10等份是几度角?

  师:从中心引出两条射线,一条与0度刻度线重合,一条与10度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0度的角。(课件出示10度角)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0度角吗?谁愿意来指一指?

  师:量角器上的刻度是帮助我们读角的,那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吗?

  3)读30度的角

  媒体动态出示30度的角。

  师:这个角是几度,你会读吗?

  生1:30度

  生2:150度

  师:对于这两种读法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读30度,它不也指着150吗?)

  师:是啊,读角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读,(媒体动画从0开始到30变红)0在内圈就应该看内圈刻度。(板书:0在内看内)几度?

  4)读150度角(一边反过来)

  师:这个又是几度呢?谁来读?

  生1:150度

  师:这条边还是指着这,为什么是150了呢?

  是啊,角的一边指着外圈的0度刻度线,就应该读外圈。

  5)静态出示90度(看内圈)

  师:这个角,几度?

  师:读哪圈?为什么?

  师:也就是这个角的一边对着内圈的0度刻度线,所以就读内刻度线,是吗?

  这个90度就是一个直角。

  2.出示60度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成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方便书写,而且意思明确〕

  1)、独立量角

  师:都会读了吗?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媒体出示)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②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60度角,学生练习,媒体出示)

  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2)、全班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a先让学生说完,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b另一学生重复

  师:很好!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重合)

  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板书:读刻度)

  c同桌互相说一说

  d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媒体指)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生:会!

  3、独立量角练习。

  (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这三个角你能量吗?,动手量一量,边量边说一说量法。

  反馈:出示学生作业

  师:他量得对不对

  教师纸上写度数。

  在量角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老师在量角的时候,发现这边太短,

  学生说可以把边画得更长一些时,教师用教具再一次演示。

  师:延长以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无关的?

  生: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

  1.估计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出示一块三角板

  师: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你最熟悉哪个,几度呢?那这个角呢?谁来估一估?(把学生估的写在黑板上)

  师:谁估得准呢?动手量一量。谁愿意到上面来量一量,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上面的同学,也可以求助同学、求助老师。

  出示另一块三角板。

  师:这块三角板上的角呢?这是几度?(操作同上)

  估得准不准,也动手量一量。

  2、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3、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4、猜一猜:出示一个一条边被挡住,一条边指着20的角。

  师:这个角的一边被挡住了,猜一猜,它是几度角呢?为什么?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认识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第一次试教到最后上课,我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得到了老师的制指导和帮助,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和欠缺,通过这一次的上课经历,我有几点较大的收获和启示,也对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第一次试教中,在认识完量角器后,我直接让学生自己拿量角器试量,虽然,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会量,但由于学生对量角器还比较陌生,几乎四分之三的学生是一点都不会量,当反馈的时候,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表达量的方法。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角、描角,希望通过描角让学生体验量角的时候也应该顶点对中心,设想是很好,但是由于量角器上最直观的直角,却在学生读角的时候起了误导作用,而且描角也花费了许多时间,效果也并不理想。在第三次试教的时候,把这一环节改成了读角,不但教会学生读角,并在读角的过程中蕴涵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量角的时候也应点重合、边重合。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基本上都会量角,而且把量角的方法也归纳得非常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充分预设,把握生成

  第一次试教,由于准备匆忙,只考虑环节的设计,对于我这样的设计,学生会出现怎样的回应,会有怎样的生成都没有预设,临时的语言引导肯定比不上事先预设的效果。在后来的几次试教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较充分地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回答基本都落入了老师的“圈套”,看似生成,实为预设,充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付出是艰辛的,但回过头来,就知道自己收获的是什么……

角的度量 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角器,正确使用量角器。

  难点:量开口向上、向下和边不够长的角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准备的教学工具有:

  多媒体课件、红领巾、量角器、三角板、要量的角图片、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周末,海尔兄弟决定去郊外爬山,当他们达到山脚时:(课件出示海尔兄弟的对话),此时,摆在海尔兄弟面前的两座山坡都可以到达山顶,但是一个平缓,一个陡峭。

  2、师问:如果你是他们,你们会怎么选择?引出坡度的问题,在我们数学里研究的实际就是角度的问题。我们说第一个山坡比第二个山坡大,实际就是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3、质疑:你知道第一个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吗?

  引入: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接着问:用什么去量?从而引出量角器。(板书:量角器)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老师引用了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海尔兄弟的形象,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导”(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

  1、观察:先让学生取出量角器观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边有什么。

  2、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有的说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有的说有数字,不管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都是从0到180;还有同学发现在量角器下方的中间有一个点……

  3、课件自动播放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量角器的中心、1度角的大小,内刻度及外刻度。(课件出示)

  4、读写:用符号表示角的度数。

  5、练习:写出下列各角的度数的练习,同时强调在书写角的度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铺垫。

  (二)“探”(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图片(50度),先让学生猜这个角的度数,再照样子量出这个角的度数。

  2、让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首先……然后……再……”的陈述方法把量角的过程说完整。

  3、指名展示自己量角的过程。

  4、用课件出示50度角的另一种画法,让同桌相互汇报自己量出的结果。总结:我们读角时要注意分清内圈和外圈的刻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初步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先让学生尝试动手度量,选择有一定难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度量的角,让学生示范,并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收集到多方面信息后,自己总结归纳出度量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新知,体验成功。

  (三)“收”(学生接受,概括的过程)

  课件形象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量角的一般步骤: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对着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对着角的一条边,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板书:量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师生交流取得共识。力求使数学知识化、情趣化,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实用数学”。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体现出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

  2、要求学生拿出红领巾图片,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并作好记录。

  3、量一量

  4、出示两种角,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说一说它们哪个大?很多同学采用平移的方法得出两个角一样大。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 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质疑反馈,全课总结

  1.看书质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充足的时间、空间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总结、提炼,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熏陶,思想得以升华,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构建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 重合 顶点

  方法:0刻度 对齐 一边

  度数 读 另一边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角的度量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44644119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