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微信扫码分享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精选14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2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xiemeilian 发表 

  教学片断一:

  初读了课文,

  师:你觉得公仪休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爱吃鱼

  师:从何看出他爱吃鱼?

  生1: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从“实在鲜美”看出。

  生2:从“一顿就吃光了”看出。

  生3:从“只要天天有鱼吃,就心满意足了”看出。

  朗读体会。……

  教学片断二:

  师:公仪休拒收礼物的原因你明白了没有?

  出示: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生1:公仪休认为收了人家的东西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

  生2:照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有的时候要犯法。

  生3:公仪休不收鱼是不想照人家的意思办事,不想犯法。

  生4:如果犯了法就会被关进大牢,就不能吃鱼。

  生5:公仪休不收人家的鱼,还是说明他喜欢吃鱼。他想到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会替人家办事,可能会犯法,犯法后就吃不到鱼,现在不吃两条人家送的鱼,是为了今后一直有鱼吃。

  朗读体会……

  你认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喜欢吃鱼  清正廉洁、拒收礼品

  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已成为近几年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其关键处在于如何提升对话的“质”。有专家指出,高质量的对话应当因师生生命的真情参与而不断向纵深层次发展,实现物质语文与精神语文的统一。

  本课中,理解公仪休爱吃鱼,拒收人家送来的大鲤鱼的原因,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精心思考,深入交流,对本文做最本真的解读。其思维与文本激烈碰撞,情感的火花灿然绽放。然后投入地读,读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公仪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理越来越丰满。

  ;id=2675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2

  “课堂表演”很久以来一直是一线教师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它华而不实,缺乏对语言文字的认同与归属,缺乏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常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也有人认为课堂表演时一味课堂调味剂,认为它融“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于一体,并“形诸于外”,是课堂教学形式的一个新尝试。

  我比较认同后者的观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表演,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语言,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更是对语文学习的喜爱的程度。教育心理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而课堂表演恰恰三者兼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我想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再加上孩子的乐与尝试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尝试进行课堂表演。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更是一个好剧本。我想这是一个课堂表演的好载体,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课堂上这种动态生成过程,这样的尝试使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操作的:课前,我让学生查阅了大量的公仪休的资料,了解他生活的年代的人的穿着,并且寻找家中可以做道具的东西带来,甚至还可以动手做道具。

  课上,我指导学生关注人物说话的语气,想象他们的表情,语调。揣摩人物的内心。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知了剧本,了解了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我觉得表演的时机成熟了,便让学生按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排练。学生跃跃欲试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教室里立刻喧嚣如茶馆。有的在组合服装道具,有的在对台词,有的在舞足蹈表演,真的是群情沸腾。

  表演开始前,我要求每个组当评委的同学立时亮分,以课本为依托作有根有据的点评。公仪休的扮演者一上台,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为他用方便面的桶外面糊上黑色的卡纸当公仪休的帽子,把爸爸的睡衣当作公仪休的袍子,这个创意一下子让大家喜笑颜开,议论纷纷。后面的小组更是精彩纷呈。特别是演“管家”的一个同学,手里拎着两条纸做的“红鲤鱼”,满脸堆笑地凑到公仪休身边,又是就鞠躬又是作揖,语调里也满是讨好,尤其是他还在自己的左脸上贴了一个电视里的媒婆常有的“黑痣”, 这“招”赢得了大家阵阵喝彩……

  表演结束了,评委亮分并作了点评,这些当评委的同学根据剧本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点评。比如“文中说回味似的,他的回味仅仅嗒了一下嘴,我们觉得还不够,表情还应该充满了满足感”,还有的点评道:“管家的笑是讨好的笑,他眼睛鼻子几乎挤在一块了,再配合上说话的声音,太像了。”等等。

  整个课堂几乎是笑声不断,每一组都有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有的是道具逼真,动作夸张,有的是语言生动,表情丰富。几乎分不出伯仲,每个组都集体参与,群策群力,所以我根据每个组的特色,版给了不同的奖项,例如“最佳道具奖”、“最佳演员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意奖”等。整堂课学生非常兴奋非常愉快,我也是不断有惊喜。课后我总结了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充分准备是表演成功的前提

  课前准备包括两方面的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准备的是道具,教师准备的是教材。教材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把握,以及达成度。正是因为对教材的把握的到位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假如没有学生充分准备,课堂表演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也不会那样投入和愉快。

  二、合作创新是表演成功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课堂表演为学生提供学会合作的平台。课堂表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要求每个学生之间能够配合好,在表演中增强学生对课文丰富性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同时,课堂表演成为了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契机。课堂表演给学生创造的契机,比如道具的废物利用,表演上的别出心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三、深入理解是表演成功的关键

  要想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的恰如其分,最关键的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人物的把握。比如公仪休这个人物前面说是那么“爱吃鱼”,而后面又说自己“看见鱼就呕吐”,咋一看这不是撒谎?不是虚伪吗?细致深入文字阅读和理解后就会发现这是他智慧的一面,是他处理问题的技巧,更是他两袖清风的一个反映。学生把握住了文章的“魂”,就能把人物的“神”表演出来。

  四、精彩表演是激发兴趣的手段

  做学生喜欢的事情,学学生喜欢的内容,是培养兴趣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途径。随着同学们的理解力的增强,随着课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更精心准备,让课堂表演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这种融语言、情感、动态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形式成了课堂的一个新亮点。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3

  《公仪休拒收礼物》剧本

  时间:两千多年的一天下午

  地点: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公仪休:子明,我的爱徒,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了一会儿,您吃饭了吧

  公仪休:恩,刚吃过。(回味似的)子明,刚刚一顿饭菜,就数鲤鱼的味道最

  好,实在是鲜美啊!

  子明:老师,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鱼了!

  公仪休:是啊!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哎,如果能天天有鱼吃,我也就此生无撼了。(回味)

  [丫环伺候上]

  丫环:老爷,外面孙管家求见。

  公仪休:来着不善,善者不来。请进吧。

  丫环:(下)是

  (孙管家上)

  管家:(对观众)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暗自得意)这下可好了!(对仆人)来来,快来,把礼物带上来。

  (仆人提着大包小包手提大鲤鱼上)

  公仪休:请问,孙管家,您这是干吗

  管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我家主人听说大人您最喜欢吃活鲤鱼,特命小的送来几条鲤鱼补补身子!

  公仪休:这……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

  孙管家:大人,这鱼可是刚刚从鱼塘里钓上来的,保质保量,绝对新鲜。您可千万不能错过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公仪休:谢了,心意我领了。

  管家:大人,您若嫌少,我家大人说了,只要你喜欢,我们天天都打鱼来孝敬您。

  公仪休: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做呕吐状)

  管家:(不解)大人,大人,小的该死,那我回去禀报我家大人。另外给您准备礼物去。

  公仪休: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不必了。子明,送客。

  (子明出外送客,回客厅)

  子明:(不解)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

  公仪休:啊,子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子明:此话怎讲

  公仪休:你想,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

  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子明:噢,老师,我有点明白了。

  公仪休: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万事都得从长计议。

  子明:所以,老师不收人家的鱼。

  公仪休:对啊,现在我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明:(恍然大悟,佩服)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主持人a:在古代,像白居易、公仪休这样清廉的伟人数不胜数。

  而在今天,无数的先进典型们,也用自己的言行乃至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心为公的壮丽篇章。

  八(2)班表演稿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格里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教学准备:

  课件

  学生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扫清阅读障碍。

  2、能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独幕剧的特点。

  3、收集有关戏剧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顺课文。

  2、初步感受独幕剧的文体特点,感受戏剧的内容。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板书:齐读 公仪休拒收礼物。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完全不同,把书翻开。

  2、简单介绍独幕剧常识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的戏剧,幕起开始,幕落结束。 本文的剧本,就是演出这个独幕的底稿。剧本的一切都是为演员演好戏服务的。它通过人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那这个剧本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然后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读全文。

  出示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b、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c、想想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了解剧本知识,小结

  (1)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2)剧本主要讲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故事。采用的形式是对话。

  (3)剧本中的方括号主要交待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等;剧本中的圆括号主要交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4)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

  (2)开火车读课文。

  4、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哪些人?

  (2)故事分为几部分?

  (3)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之处?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师小结。

  四、作业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这个独幕剧中共有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

  2、故事发生在______(时间)____(地点),主要讲_______。

  最能表现公仪休聪明机智的语句是:_______

  最能表现他清正廉洁语句是: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他清正廉洁的品格。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板书:公仪休拒收礼物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独幕剧有哪些特点呢?

  过渡: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理解脉络。

  1、默读全文,要求

  (1)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联系方括号的内容,初步把握剧情的发展,并分成几部分,说出理由。

  2、讨论剧情发展。

  (开头~“心满意足了”):写公仪休特别爱吃鲤鱼。

  (“幕后”~“提着鲤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人家送来的鲤鱼。

  (“老师”~结束):写公仪休拒收鲤鱼的原因。

  三、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

  1、同桌分角色自由轻读公仪休和子明的对话,思考: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

  分别评议子明的彬彬有礼及公仪休的言行举止。

  相机板书:爱吃鲤鱼。

  3、从哪儿看出公仪休特别爱吃鲤鱼呢?能读出来吗?

  A、“(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①请一位同学来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其他同学看看他应该读懂了什么?

  ②他刚才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为什么他要把那些地方读得那么好?(这些地方能够说明公仪休是爱吃鱼的。)(味道鲜美)(记住没吃鱼的日子)(一顿就吃光)

  ③那么你能够用优美的朗读让大家体会一下公仪休爱吃鱼的程度吗?

  ④指名读(三位),齐读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①请一位同学来把这一句话读一读。其他同学看看他应该读懂了什么?

  ②他刚才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为什么他要把那些地方读得那么好?(这些地方能够说明公仪休是爱吃鱼的。)(只要……就……)

  ③那么你能够用优美的朗读让大家体会一下公仪休爱吃鱼的程度吗?

  ④指名读(三位),齐读

  4、自由读指名读。

  5、评读得怎样?好在哪儿?为什么这样读?

  相机做记号

  实在 鲜鱼 一顿 吃光 天天 心满意足

  6、分角色再读

  第二部分

  1、过渡:公仪休这么爱吃鲤鱼,但是大家要知道鲁国这个地方是很少有鲤鱼的,所以人们经常把鲤鱼当作贵重的赠品,那么如果有人送鲤鱼给你会怎样呢?送给公仪休会怎样呢?(公仪休拒收了礼物)

  2、管家为什么给公仪休送鲤鱼呢?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①(管家说是因为公仪休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太辛苦了,送鲤鱼给他补身子。)

  ②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是管家的主人知道公仪休爱吃鲤鱼,有意讨好公仪休)

  ③可能为了达到那些目的来讨好公仪休呢?

  ④管家以为“民日夜操劳,太辛苦了,送鲤鱼给他补身子。”这种正当的理由来替主人讨好公仪休,那么他应该是怎样的表情呢?(注意讨好哦)那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

  ⑤指名读,齐读

  ⑥那么公仪休没有接受这种讨好,他是怎么做的呢?

  ⑦公仪休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乖乖地把鱼带回去,表现出了他的机智。)

  ⑧如果他不这么说,那他会怎么说,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⑨指名读这段话。

  3、说话练句

  因为_______,所以让管家送来两条活鲤鱼,给公仪休补了身子。

  因为_______,所以公仪休不收鲤鱼。

  4、公仪休爱吃鲤鱼,却不收别人送的鲤鱼。 子明听了公仪休的话,会怎么想?

  小结

  公仪休故意说了一番假话,来拒绝接受别人送的鲤鱼,表现了他的聪明与机智。

  5、指名分角色读这段话,注意神态、语气。

  第三部分

  1、为什么公仪休爱吃鲤鱼,却又拒收鲤鱼呢?

  ①画出有关句子。

  ②齐读

  ③找出关联词,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谈谈公仪休的想法,最后反复朗读,注意突出反问语气,体会人物品格。

  2、出示: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万不能收人家的鱼。……

  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引导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相机板书:清正廉洁。

  3、细读这段话中的两个问句,比一比,有何不同? 给最后一个问句换个说法,应怎么说?(指导朗读。)

  4、听了公仪休的话,子明这时会怎么想?他今后怎么做呢?

  5、分角色谈对话。

  四、总结全文。

  这个独幕剧里讲两千多年前鲁国宰相公仪休爱吃鲤鱼却拒收鲤鱼的故事,表现了公仪休以身作则,清正的崇高品格,给我们人生的成长、做人以很深的启发。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独幕剧表演。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今天要演的一部戏是——《公仪休拒收礼物》,想想怎样才能把这本独幕剧给演好了?

  2、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戏要演得好,不仅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

  剧本中的故事是由人物对话展开的,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等都隐藏在对话之中。所以,为了演得逼真,要请你:(板书)认真去读人物对话,仔细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反复朗读体验他的内心活动。

  学生自由读书。

  二、交流感受,表演评议。

  1、你对谁感兴趣?为什么?(同桌互说)

  2、四人小组演剧本。

  3、小组上台演。

  4、评议(让学生充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5、在评议的基础上小组再演。

  6、安排记者采访活动。分别采访公仪休、管家和子明,在采访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人物情感,领悟人物形象。

  三、通过刚才这样读、演、评、采访等活动,我想大家对剧本的理解更近了一步,现在有没有兴趣和信心演得更好。

  指名四位同学再次上台表演。激励性评价。

  四、完成《补充》练习。

  板 书 设 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

  爱吃— 拒收 认真品读人物对话

  清正廉洁 仔细揣摩人物内心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5

  本课分为2课时。这一节课重点在于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这节课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把书读厚。如在理解管家这个人物时,不单单停留于表面的神态“满脸堆笑”上,只顾于作表面功夫而忽略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见过的管家是什么样的?”就急于读管家说的话,肯定不到位。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才能读好。在理解子明这个人物时要抓住“不解”与“恍然大悟”来理解课文理解人物品格。为何“不解”学生就会联系上下文去说。“恍然大悟”悟到什么,学生就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子明以后会怎么做。而公仪休这个人物性格与他说的最后一段话是非常关键的。这段话的理解不仅单抓住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来理解,更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说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做相关的关联词练习。因此本课时的表演一定不能浮于表面,而应充分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做好。 

  第二点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要把书读薄。读完整篇课文,表演完后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或明白了什么道理?虽然学生说得不是那么完整,那么简练,但一定要试着去说,才能逐步提高,为五年级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其三,注意读写结合。听了公仪休的一番话,子明明白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先练习说话,再写一写。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6

  教学要求: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4、学习独幕剧表演。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帽子、鱼等道具。

  第一课时

  一、 揭题

  1、板书课题: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它是一出独幕剧。

  2、介绍剧本常识。

  (1) 独幕剧是一种小型戏剧,顾名思义,只有一幕,幕起开始,幕落结束。本文是个剧本,也就是演出这个独幕剧的底稿。

  (2) 剧本一般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看课文开头五行内容)

  (3)剧本的主要内容是人物对话。(指名试读开头两句对话,然后让学生浏览全文对话)

  (4)剧本中方括号交代舞台背景和人物活动等,圆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让学生看课文括号里的内容)

  (5)剧本的朗读只需读人物对话。

  二、 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词。

  3、 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师生评议。

  4、 讨论: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 再读课文,理清剧情发展

  1、再读课文,并联系方括号的内容,思考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2、讨论交流。

  第一部分(开头至“心满意足了”)

  第二部分(从“幕后”至“提着鲤鱼下场”)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至结束)

  四. 默读课文,进行质疑后讨论交流

  1、默读各部分,联系段意,主动质疑。

  (1)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 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3) 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礼物?

  2、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相机完成课后第四题。

  4、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五、指导写字

  1、 讨论书写要点。

  2、 范写“幕、鲁、宰”。

  3、 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课后将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独幕剧)

  爱吃鲤鱼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拒收鲤鱼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7

  一、教材分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剧情简单,人物性格鲜明。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感受领悟公仪休的清正廉洁的品格,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质疑探究,角色表演”,效果还不错。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质疑,读好剧本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围绕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师:爱迪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重要。”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谁善于提问。

  生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

  生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

  (二)自主解疑,品读剧本

  1、品读“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a、 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找出写公仪休喜欢吃鱼的语句“(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对这些词句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

  b、过度:公仪休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公仪休回怎么说?这么做呢?请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别请学生读管家的话和公仪休拒收的话。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这里可以从送鱼人的目的和公仪休与管家主人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理解。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管家的话与公仪休的话,管家是满脸堆笑,而公仪休是虚与周旋,机智回绝。然后想象出三个人当时的不同神情:公仪休的睿智,子明的不解,管家的无奈。

  c、公仪休爱吃鱼,为什么不收鱼呢?请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2、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原因。

  a、找出公仪休拒收鱼原因的台词。“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b、学生反复朗读,理解公仪休拒收鲜鲤鱼的原因。

  c、让学生抓住关联词语来理解这段话,“因为……所以……”、“如果……就要……就……”、“如果……还能……”。这里公仪休作了两步假设:第一步,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而难免会违犯国家法纪;第二步,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由此得出结论:“不能收人家的鱼”。公仪休承认自己爱吃鱼,但想吃鱼就必须自己去买,这样才会一直吃到鲜鱼。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公仪休运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朗读时要注意指导,体会公仪休高人一筹的见识和清正廉洁的品格。

  d、了解“法”在公仪休心中的意义。

  e、齐读这段话。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a、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公仪休的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b、排演剧本,加深体会

  这是一个剧本,很适合表演朗读。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或小组里找伙伴分角色表演读,要加上动作,自己的语言和人物的表情,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说明: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走进角色,走进历史,都当一回剧中人。在排演过程中,学生将各自的感悟、体验融入剧中,进一步体会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教学反思

  一、自主探索,感知文体特点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剧本的学习,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既有新鲜感,又有陌生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感悟剧本的文体特点。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 教学伊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他们读通读顺课文,了解了独幕剧这种体裁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二、读演结合,感悟剧本特点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剧本的这一特点,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演,让学生在读与演中感受剧本的魅力,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教学“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这一片段时,教者不仅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主人公对鲤鱼的喜爱之情,而且引导学生注意小括号中的舞台说明“回味似的”。进而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公仪休在回味什么?他将如何回味?教师通创设情境,让学生也仿佛与公仪休一同津津有味地品鱼、回味鱼的鲜美,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剧中人物“回味”时的动作、表情、神态。并在随后的环节中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这一段的剧情与人物的对白,让学生真切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剧本的魅力。

  三、挖掘内涵,升华剧本主题

  本出独幕剧剧情简单,故事简短,人物语言似乎也很浅显易懂。但细细咀嚼,却发现在貌似平淡的语言下面有着深刻的内涵。公仪休的最后一段台词就很值得玩味。这段台词不仅表明了他拒收鱼的原因,而且话中也大有深意。教学时,我们把解读这段台词作为重中之重,首先引导学生理清这一段话中的逻辑关系,知道公仪休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他不收鱼的原因层层递进地说清楚。其次让学生明白公仪休不收鱼不仅仅是为了能吃上鱼,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心中有“法”,因为知法,守法,所以他拒收礼物;因为他尊重法、敬畏法,所以他提倡人人守法。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提出“依法治国”,诵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对学生渗透“法”的教育,进一步提升、丰富剧本的内涵。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8

  紧赶慢赶地上完了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腾出一节班队课的时间让学生排演课本剧,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所需要的道具。

  课后,好几个学生进办公室要纸,不明所以。

  班队课上,精彩的表演拉开帷幕。先来看一下剧本(课文):

  时间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点  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物  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明:公仪休的学生。

  鲁国某大夫的管家。

  [幕起,子明正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

  公仪休  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

  子明  (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

  公仪休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

  就吃光了。

  子明  是的,鱼的确好吃。

  公仪休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幕后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  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

  [子明下,一会儿工夫领管家上。管家手提两条大鲤鱼。

  管家  (满脸堆笑地)大人,我家说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

  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公仪休  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

  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

  子明  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  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

  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

  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子明  (恍然大悟地)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幕落。

  班队课上,学生表演非常投入,他们用向老师要来的纸画了肥肥的鲤鱼,做了长长的胡须,甚至还有象征地位的官帽。台词上也有了一些改变,尽管课文里管家送鱼只是很简洁地交待,学生表演时,却把这种送礼进的推来推去表现出来,很是形象。台下的观众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看着学生的表演,我不免有了一些想法:

  1、为什么学生演课本剧总是笑场?

  这篇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剧本这种不同于一般的文体,我想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希望让学生演一演的,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所以演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教学段。可问题是,学生准备得越充分,就越容易笑场。比如学生做的道具吧,因为能力和材料均有限,所以也就只能是意会一下,形、神皆不备,纸做的胡子,不仅不像,还贴不牢;纸做的官帽,实在是容易破碎,才演到一半,帽子就坏了,从头上直落下来;鹅毛扇本是诸葛亮的“形象代言”,而今只因公仪休是宰相易了主;所演的管家越是死缠烂打地送礼,观众就笑得越厉害——不仅学生笑,连我这个老师也跟着笑个不停。我不知道这样笑场到底好不好?如果只是为了激发兴趣,促进实践,肯定是有好处的,不过演是为了悟,在悟的基础上演,在演的基础上深入体悟。学生的笑是没有入境呢?还是入不能深入体悟呢?还是……反正演到现在为止,不管是什么题材,是怎么样的情感氛围,是否使用道具,总之是一笑到底。

  2、为什么学生的动作非常单一?

  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书上有几处写清了公仪休或者是子明的动作、表情,学生演得非常到位,但对于课本提示之外的动作,学生要么傻站着,要么就是来回走、原地打转。说实在的,动作是很难演的,要我演,我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动作。但那只是我,一个人,为什么几十个学生,个个都是和我一样呢?难道是我这个老师的影响力太大了?不可能吧?思前想后,只有几种可能:a

  学生没有深入理解课文,所以想象不到当时人物能做什么,会做什么;b

  学生理解了课文,但生活中不会观察,所以不知道不同身份的人物会有什么样的表现;c

  学生理解课文,生活中也会观察,但缺乏想象力,所以“演技”平平。d

  怯场,不敢发挥。除此之外,暂时想不到其他。面对这么多种可能,这么多需要靠点滴之功积累培养才能解决的问题,我感觉自己江郎才尽,真是希望有人能给自己支上几招。

  3、怎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灵活性?)

  演的过程中,由于人物有限,场地有限,时间有限,所以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充当演员,而这些演员之中,又以平时成绩出众、能力较强的孩子为主,那些平平的孩子,最多只能是当当旁白或者在幕后喊一声“某大夫的管家求见!”至于那些比较后进的学生就只有当观众的份了。于是好的学生更出众,差距越拉越大。怎么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呢?怎么样利用这种趣味性极强的教学形式让后进的学生对语文学习重新产生兴趣?怎么让中等的学生通过演的过程体会到字、词、句、段的精妙之处,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长久的思考和实践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收效甚微。

  4、为什么演得活灵活现却在做练习的时候表现出对文章理解肤浅?

  从第十课的《同步探究》(苏教版配套习题)中的练习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对于课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阶段,比如公仪休为什么要拒收礼物,说白了是遵守法纪,公正廉明,但学生在回答时,要么只停留在拒收鱼这件事上,要么就是停留在不收礼物上,至于公正说廉明的为人,只有好的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也引申了,演的时候也有小组涉及到拒收其他礼物,为什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那么表面化呢?是与生活实际脱节?是缺乏生活经验?还是其他原因?很值得探讨,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清思路。

  5、演课本剧非常耗时,往往放到语文课后,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但不影响教学效率?

  演课本剧这种形式的教学是非常耗时的,从学生准备开始到演,至少要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因为你要让他们有分配角色的时间,有准备道具的时间,有配合一遍并进行改进的时间,如此算来,五到十分钟都是非常紧张的。“公演”就更需要时间了,排练得再好,演一遍也需要三分钟的时间吧?还要学生评价演得优劣与否,改进后再演一遍,一来二去,又是十分钟,所以没有个大半节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可是,像这篇课文,两课时必须教完,初读、识字、理清脉络、认识文体、抄写生字词就已经去掉一节课了,指导朗读、重难点教学没有一节课也要二十分钟吧?哪里还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演呢?如果只是走过场地演演,那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怎么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来促进语文学习,同时又提高效率,我想不仅是我一个老师要思考和研究的事情,更是编写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手握语文教学指挥棒的权威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吧?

  尽管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有许多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但在演的过程中,我还是很享受的,至少孩子们的那股认真劲儿感染了我,他们那孩童的天真了认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表演时和道具的照片: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十课的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的发展出发,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3、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二、说学情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看、听、找、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开放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

  2、范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过渡:这节课我们仔细地来讨论并演练一下这个剧情。

  (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剧中情境,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自由读课文剧本,思考:(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并找出有关句子反复地读一读。(让学生带问题去读课文,使能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读第一部分

  过渡: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a、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满意足了。

  (1) 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练一练,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板书:爱吃鲤鱼

  (2) 齐读这两段课文

  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你来当管家,他又是怎样拒绝的,谁来当公仪休。)

  (让学生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感悟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3、 讲读第二部分。

  (1) 分角读管家、公仪休的话。

  屏幕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齐读)

  (2) 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

  (3) 你能把他们俩的对话都读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板书:拒收鲤鱼

  (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4、讲读第三部分。

  (1) 自由读下面三部分,画出有关句子。

  (2) 指名读一读。

  (3) 出示最后一段话,齐读。

  (4) 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板书:如果……就……所以……收鱼 违纪办事

  (5)谁能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

  (6) 引读子明最后说的话。子明今后会怎样做呢?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局长,有人送你爱抽的香烟,你会怎么做?我请一个同学来表演。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5、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聪明机智)

  板书:清正廉洁

  (根据学生知识建构的原理,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

  (三)、分角朗读课文

  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管家他是怎样的人?(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子明呢?(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我们分角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谁愿意来试试。

  (“披文入情”注重学生的感悟和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四)、表演独幕剧

  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下面先看课文录像,然后找一下搭挡,仿照录像中的练一练。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会背的同学就试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准备5分钟)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让学生系统地归纳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课后再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更深刻、更仔细地揣摩、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7

  本文拟用“公仪休是怎样的人”作为话题来学习。

  一:“演、说、读”,感受公仪休爱吃鱼

  1、演:鼓励加上动作。

  2、说:“很久”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3、读

  二:“读,体验,说”,感受公仪休不收鱼

  1、设置冲突:前面这么爱吃鱼,可是后来他却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2、体验: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3、说: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说完请学生简练地将观点写在黑板上。

  4、议论:这么多观点,请你按顺序联起来说说。孩子们说不可以,因为有很多是重复的。于是学生通过读与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这个过程中,讨论非常激烈。

  5、到最后,学生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于是,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总之,他是一个廉洁的人。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11

  是“真心”,还是“假意”?——《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后记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课文有这样一段管家说的话:“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学生在交流中一致认为他是没安好心,不是真心关心公仪休的身体。但是问及他们原因却说不出原由。于是,我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辩论”。

  师:生活中,同学们有时也要给老师送点小礼物,比如贺卡什么的,难道也是不安好心吗?

  学生(立马回答):当然不是。

  学生1:那是教师节,我们送给老师是表达对老师祝福。是真心的祝福!

  师:老师奇怪了,为什么你说自己是真心的,而非要说管家不是真心呢?

  (学生沉默。)

  师:公仪休工作辛苦吗?

  生:辛苦!

  师:是啊,我们已经知道他是鲁国的宰相,要处理很多的事务,为国为民日夜操劳。送两条鲤鱼给他补身子很正常啊!你凭什么说他不是真心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

  (一会儿,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知道了。课文里写着“满脸堆笑地”,这个笑是假笑,是挤出来的笑。这就说明他不是真心的。

  师:不是真心的笑我们可以说是怎样的笑?

  生1:虚情假意的笑。

  生2:虚伪的笑。

  生3…

  师:出示原文,“满脸堆笑地”是在小括号里呢。同学们,剧本中有些内容是在括号里的。方括号里交代的是布景和人物活动,小括号里是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等。这些我们在学习时是不能忽略的。现在说他假意可以信服了吧?读书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啊!

  ……

  剧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体裁,学生学习时往往关注人物的语言,而会忽略括号里提示的人物表情、动作等。怎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它呢?其实,在刚进行学习时,我就已经和学生了解了剧本结构特点,但是从具体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对于“灌输“的那些信息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才会有上述表现。由此,也让我知道,学生真正能记住的东西,不是你给的“鱼”,而是学生通过你的引导点拨自己获得的“鱼”。在这段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争辩中思考,争辩中阅读,在此过程中较深入地理解了剧本的内容,并掌握了学习剧本的方法。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12

  教学过程:

  一、 揭题,了解剧本。

  1、今天,我有幸和我们八士中心小学四(3)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生读题)

  2、通过预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可以打开书再看看。

  3、交流: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人物对话    括号

  (师相机指点剧本特点)

  二、 初读课文,归纳文意。

  1、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那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公仪休拒收礼物?前面的部分讲了什么?后面的内容又是讲了什么呢?(师相机板书:爱吃鱼  拒收鱼   明原因)

  三、 精读课文。

  a、学习“爱吃鱼”部分

  1、 公仪休是个爱吃鱼的人,你能从哪里读出来呢?

  2、 生交流。(这是一个地方,还有吗?两句话)

  3、 想象公仪休这么爱吃鱼,他坐上餐桌看见有鱼会有什么表现?

  4、 他这么爱吃鱼,你能读出来吗?

  5、 师:你读得已经很棒了,但老师还是要给你一个读得更好的建议,括号里的回味似的谁能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

  6、 是呀,这就是剧本的一大特点,括号里的内容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b、学习“拒收鱼”部分

  1、 公仪休这么爱吃鱼,当有人来给他送鱼,他却怎样呢?找出来读读。

  2、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c、学习“明原因”部分

  1、 这是什么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吗?

  2、 师出示公仪休说的一段话

  找得很好,可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3、 师点引说:

  是呀,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公仪休深知吃了人家的鱼就要(引说)——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引说)——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就根本——吃不上鱼了。那么从中你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

  4、 说得真好,公仪休真是个清正廉洁的人。好,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把公仪休说的这段话读一遍,体会一下公仪休的清正廉洁。

  四、 表演课本剧。

  1、 公仪休是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对这么好的一个故事,你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

  2、 我们分小组挑选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进行表演

  3、 哪一小组能上台表演?看的学生要睁大眼睛,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抓住括号内的评议)

  拒收鱼拓展表演:但是送礼的人会不会就此罢休呢?这时公仪休又会怎样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再表演一下。

  五、 布置作业:

  通过大家精心合作,我们把这个独幕剧演完了。也许有的同学在想:老师,我们小组想

  把整个故事都演一下,而且在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要加入自己的想象,是吗?好,我就把这个要求作为课后作业,自己先去练练,我们下一堂课来表演。

  板书:

  27、公仪休拒收礼物

  爱吃鱼  拒收鱼   明原因

  清正廉洁

  公 仪 休嗜 鱼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

  翻译:公仪休(人名)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一个鲁国的人送鱼给他他不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喜欢吃鱼却不收,为什么呢?”回答说:“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收鱼的话就会当不成丞相,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不收就不会被免去丞相,可以长久自己买鱼吃。”这就是明白是否有鱼吃决定于自己啊。

  感:现在的贪官,甚至企业家,他们不在于不明白确保自给自足。而是其嗜好太高,高到其无法自给自足。为了实现其目的,不得不做其能力控制范围外的事。之所以加上企业家,是因为他们超能力贷款、出售大部分股权常导致自己失去控制的情况,和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有类似之处。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13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杨霞

  设计理念: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因此,仅仅注重学生个体的角色体验、感悟是不够的,还有赖于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来激活整个课堂。只有在课堂上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所以为了让学生掌握剧本中公仪休、子明、管家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文本,真真切切地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产生共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去品味人物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教学难点:

  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设疑入境,走进文本。

  1、生齐读课题后,师问:公仪休拒收的礼物是什么?(两条活鲤鱼)

  2、师:古时候的鲁国,水产品奇缺,这两条活鲤鱼可是很难得的礼物呀!可公仪休为什么不收呢?他的学生子明和我们同样感到很不理解,谁能找到子明的疑问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3、指名读子明的话,即“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师及时评价、鼓励,指导学生读好疑问的语气。

  [点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初始,教师就以疑入手,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并能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单刀直入“子明的话”。这样以“预设”引路,为后面学生自主解疑埋下伏笔,为课堂中的精彩生成留出更大空间]

  二、自主解疑,品读文本。

  (一)以疑设疑,学习“公仪休爱吃鱼”的环节。

  1、你认为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想,找到答案画下来,多读几遍,有想法可以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完成后先同位再集体交流。

  (1)指名读体现公仪休爱吃鱼的句子,即“嗯,刚吃过……心满意足了”。

  (2)师引导:读书要品味出文章内涵,读出感情来,应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即读到哪个句子,眼睛就要盯住重点词语,心里就要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回味似的”、“实在是鲜美呀!”、“心满意足了!”等词语并辅以表情、动作等,读好人物对话。

  (二)自主解疑,学习“公仪休拒收鱼”的环节。

  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刚才掌握的学习方法:“读—想—画,”和“读书三到”来自主学习,解决子明的另一个疑问。

  1、学生自主学习“管家送鱼”和“公仪休拒收鱼并解释原因”部分的内容。

  2、学生解读疑问、品味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后进生。

  3、交流、反馈。

  (1)指名读“管家送鱼”的相关句子。

  a你认为管家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生答后,师板书:阿谀奉承、善于巴结。

  b 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进一步练读管家的话,抓住“满脸堆笑”等词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c讨论:你喜欢管家这样的人吗?指名口述,让生说出原因。

  [点评:语文来源于生活。当文本中的主人公和学生平时生活中曾见到过的人物形象有机结合起来时,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了,这为体会人物性格,培养语感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又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体现了文道合一的理念。]

  (2)师引导:尽管管家阿谀奉承,说尽好话,但仍被公仪休巧妙回绝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公仪休是个____的人。

  生答后,师板书:聪明机智。

  (3)喜欢吃鱼,却要装作闻到鱼腥就要呕吐,这其中可是大有文章呀!下面谁来当一当公仪休,给子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呢?

  a指名读该部分内容。(即“正因为……有鱼吃吗?”)b你能不看课文,把公仪休不收鱼的原因解释给同位听吗?说时,引导学生弄懂其中的关系:

  如果收鱼――违犯法纪

  如果犯法――吃不上鱼

  现在自己买――一直有鱼吃

  c同位说后,指名练说。

  (4)公仪休的这番话,更说明他还具有怎样的品质?

  生答后,师板书:清正廉洁、有远见。

  (5)齐读这部分内容,强调读好反问句。

  [点评:这一板块的整体设计旨在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和学法的有效指导。“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而这种“授渔”在本课中呈现出了坡度性,由扶到放。当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远胜于灌输给学生更多的语文知识。自主解疑,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又使得整个课堂闪耀智慧的火花,灵性飞扬!]

  三、积累内化,巩固文本。

  1、让生说说子明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2、指名回答后,师板书:谦逊有礼、勤学好问。

  3、结合板书上出现的三种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提示:要结合恰当的表情、神态及形体语言,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教师适时评价、鼓励,小结: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精彩,相信排演独幕小话剧时一定表现更棒!

  6、合作表演。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

  [点评:读书感悟是语文课堂永恒的旋律,利用分角色朗读再次巩固文本,让生再次体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积累内化不着痕迹。]

  四、迁移拓展,走出文本。

  作业:如果子明也做了官,在公仪休的影响下,他会如何去做呢?想象一下写下来。

  [点评:语文教学得益于课内,发乎于课外。迁移练习让学生走出文本,在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文本中的内涵,从有限走向无限。]

  教学反思:

  新课程注重鼓励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式,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没有过多牵着学生走,而是让生以“子明的两句疑问”引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寻求答案,在读书、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方法,发展能力,并能将所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新课程也注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我特地安排了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由于角色的转换,因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让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全部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体验性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情境。

  针对一节课,恰到好处的教学模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具有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的是执着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篇14

  一、比一比,组词。

  鲁(    )宰(    )腥(    )犯(    )

  兽(    )牢(    )猩(    )范(    )

  二、从课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词。

  (1)、旧社会里称呼为地主、官僚等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的地位较高的仆人。(    )

  (2)、非常满足。(    )

  (3)、深厚的情意。(    )

  (4)、不明白。(    )

  (5)、必须。(    )

  (6)、违背和触犯(法规等)(    )

  (7)、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一个独幕剧,讲的是(    )多年前,鲁国宰相(      )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从中我们体会到公仪休的(清正廉洁)、(拒收礼物)的品格。

  2、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    )、(  )和(   )。方括号里交代人物的活动情况。剧本的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   )。括号内主要交代人物说话的(   )、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剧可分为(三)部分。本剧剧情虽然简单,但结构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独幕剧的特点。

  四、拓展。成语积累:与“恍然大悟”结构相近的成语。

  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蔚然成风 跃然纸上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片断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50531119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