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精选15篇)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骚扰、跃动、强烈、欲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引发出的三点思考。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了解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

  2、教师准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钢琴曲及杏林子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一、音乐导入,揭示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给同学们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有什么感觉?

  师:这是耳聋的贝多芬创造的优美的乐曲。通过这首曲子他只想告诉我们一句话:人生尽管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无独有偶,(投放杏林子的照片)中国台湾著名残疾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始,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指名读课题,你读出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全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工具书或画出来。

  (2)课文围绕“生命”的话题讲了哪几件事?

  2、汇报交流

  (1)检查词语:飞蛾  骚扰  茁壮  听诊器  糟蹋  动弹

  (2)讲了三件事:飞蛾险境求生  瓜子砖缝生长   倾听沉稳心跳

  三、细读第一个故事,渗透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飞蛾险境求生”

  思考:文中哪句话打动了你?为什么?

  2、交流重点句子的理解

  句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读句子,谈感受。

  师:尽管飞蛾的生命如此孱弱,但它并不屈服,还是努力挣扎着。

  句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

  (2)还从哪个词中能体会到小飞蛾在努力挣扎?(极力)

  比较“极力、尽力、努力”哪个词用在这儿最好。

  (3)再读句子,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采取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形式。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师小结: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四、运用学法,研读二、三件事

  1、默读第二、三件事

  要求: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运用阅读第一个故事的方法,抓住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3、集体交流——“砖缝中求生”。

  (1)重点句子:“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竟使:竟然,使它……;即使:即将,就是,说明瓜苗生命力的顽强。)

  (2)师适时点拨: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土壤,尽管砖缝中瓜苗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缺乏水分,它也能顽强抗争,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3)再读句子,体会“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多余吗?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倾听沉稳心跳”。

  (1)重点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糟蹋”?在文中指什么?”

  可以……也可以……强调了哪两种人生态度?

  (可以珍惜生命,也可以浪费生命)

  (2)“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又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读有关内容。

  五、研读最后一段,升华认识

  1、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她的生活态度又怎样?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3、再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

  (可以联系杏林子、张海迪、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人的事迹)

  4、小结: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以坚强不屈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书写着人生的精彩篇章,不断激励着我们成长。

  六、回归整体,畅谈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看看还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2、读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交流感受。

  七、作业(任选两个)

  1、把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2、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体会体会。

  3、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2

  片断一

  (多媒体出示三张图片,一张是要奄奄一息的飞蛾,一张是在墙边的石缝里生长的小瓜苗,另一张是一个人在用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脏。)

  师(对照图片讲述前不久自己经历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一次,我在灯下备课,一只飞蛾不停地飞来飞去,很是讨厌,后来我趁它停歇之际,一下按住了它的翅膀,但最终我还是把它放了。第二件是我看见墙边的缝隙里掉进一粒种子,隔了几天,它竟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第三件是前几天老

  师们体检,我从听诊器里听见了自己的心跳,感到极为震撼。听了我的经历,大家有什么疑问?

  生  我想问,您本来很讨厌那只小飞蛾,为什么最后把它放了?

  生  心跳是很平常的呀,为什么你听见自己的心跳会很震撼呢?  

  生  那棵小瓜苗现在怎么样了?

  生  那棵瓜苗没人浇水、施肥,它能活吗?

  师  哦,这都是大家的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篇作品《生命  生命》,大家大声自由地把文章朗读一遍,看看作者为什么放了飞蛾,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什么感情,她听见自己的心跳为何震撼(生大声自由朗读。)

  师  谁能解决大家的疑问?

  生  作者放了飞蛾,是由于感受到了它那种生之欲望,被它对生的欲望震惊了。

  师  你从何知道飞蛾生的欲望?

  生  鼓动双翅,极力挣扎。

  生  作者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因为它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石缝中,不屈

  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生  还因为那粒种子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生  作者听到自己的心跳十分震撼,是因为她知道这就是她自己的生命,必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  那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呢?

  生  人生是短暂的,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  不要辜负生命。

  生  要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生  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师  好,我们把后一部分齐读一遍,再次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生齐读。)

  师  我们现在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能否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呢?

  (四人小组讨论。)

  生  我想到两点:一是我们看钓鱼,那被钓上的鱼都会奋力摆动尾巴;想挣脱鱼钩,回到河里去;还有一次,我拍到一只飞虫,它在地上旋转了半天,终于从窗口飞走了。

  生  我曾经把蚯蚓砍为两截,谁知变成两只蚯蚓,你说它生命力多顽强。

  生  还有壁虎呢!把它尾巴打断了,它能长出新尾巴来。

  生  我捉过豆豆虫,一按它,它就拼命摆动,然后把身子蜷成一团,我看见它这样,后来就把它放了。

  师  大家都从生活中举出了事例。本文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对生命的思考,正反映出她对生的渴望。我们大家衣食无忧,健康幸福,似乎缺乏感悟人生的触发点,但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的事例非常好。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课紧扣语文课程标准,采用合作探究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讨论、学习、想象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可以自由地学习、思维和想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共同的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是我们教师今天的追求。本课就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问题,开课学生提出疑问,而不是如过去,等着老师向他们发出提问?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在进行探究。然后引领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准备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有了分歧,就互相沟通,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学生创新冲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地理解自我生存的价值,爱惜自己的生命。 

  ,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师:大家说得比我想的例子还要好,我开始佩服你们了。是的,正想大家说的那样,生命很短暂,这不由得我们不叹息。但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死亡。作为朋友,我无法左右你们的想法。但我想对大家说,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树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教学反思

  作者从小事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可以引发我们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思考。古往今来,对生命的探寻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而作者恰恰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生命有限但也可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严肃指出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不辜负生命,勇敢地活下去,让生命光彩有力。我们可以随着作者的指引,思考到底生命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生命……现在,我们大都无忧无虑,缺乏对生命进行思考的触动点,而本文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考的契机,让学生真正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我们可以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中看到雷锋、焦裕禄的身影——他们不就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吗?我们还可以探究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不做损害社会、他人利益的事;积极地

  向目标奋斗;藐视困难与病痛,勇敢地活着;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意蕴深厚,远比她所写的文字多得多。如果是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的思维想象会被扼杀,整堂课也就会显得毫无生机。而恰恰相反的是,我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后,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欲望,课堂上到处跳跃着想象的音符,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及时地评价更加激励同学们盎然的积极性,从现实中去领悟,从学习中去感悟。

  课文拓展,则更是课堂知识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更增添了一份神奇的想象,学生的思维达到了高潮。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虽然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创设情景,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总感觉到一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没

  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3

  一、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者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腿不能行走,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作者写本文旨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呼唤“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原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学情分析

  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可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正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对这些有花一样年龄,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孩子来说,什么是生命,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都还很懵懂,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自己没有经历,并不是就不要感悟,唯一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课文中所描写的事例触动学生的心,让作者杏林子的生平震撼学生的心,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人和事感动学生的心。想办法从朴实的语言文字中寻找生命奇迹的爆发点,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想像、体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生命所赋予的力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从而发出要好好地使用,决不让它白白流失的呼唤。

  三、学习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四、教学程序

  (一)带情读题,奠定生命基调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进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出示课题。

  2、看着这样的课题,你最想怎样读它?(你非常大声地读,想告诉别人什么?

  两个生命,一个比一个高昂,你在呼唤。你语气如此沉重,想到了什么?)

  3、面对生命,杏林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教师读前一句,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二)梳理全文,抒写生命之歌。

  1、杏林子就是这样,用笔在书写着生命的奇迹,请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从哪些事例中你感受到生命的确是一桩奇迹。

  2、出示诗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请把它补充完整,并有感情地诵读出来。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藏在上;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躲在中;

  生命,是一桩奇迹,

  它含在里。

  (三)品读词句,感悟生命的可贵

  1、生命,是一桩奇迹,它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静静地默读课文2—4段,牢牢把那些震撼你的心的文字抓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把想说的写在旁边。

  2、交流反馈:

  (1)飞蛾逃生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a、(出示画面)师:这就是落入我手中的飞蛾,读着下面的句子,看看那双大手,你有什么想说的?多么弱小的飞蛾呀,!只要——(生接)但它——(生接)

  b、此时读着这段话,你的感受是否更深刻?

  c、抓住“挣扎、极力鼓动双翅”联系上下文,引导想像体会:

  你能想像那是一种怎样的挣扎吗?(拼了命的挣扎,用尽全身力气的挣扎,一心想逃出去的挣扎等)是这样的挣扎哪!该怎样读?指名读。

  读后评价:那一股生命的力量,我感受到了。我不仅看到了它极力鼓动的双翅,还听到它一边挣扎,一边说——

  正是这种求生的欲望让它挣扎着——(生接读)

  d、尽管飞蛾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生命、生命)。

  (2)香瓜子生长

  学生交流感受后,出示整段话:

  a、面对着这样的一粒香瓜子,此时你肯定思绪万千,请好好读读,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

  b、说说你的心情吧!

  惊讶——“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有一个字一连用了两次,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你能找出来吗?表示什么?这种意想不到的感觉,谁想来表达?(挑其中的一句来读)指名读。

  佩服——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请选择句子动情地读出来吧!(你读出了感叹号后面的那一声赞叹!你把全部的感情都凝聚在这“不屈向上”、茁壮成长”上了!你的朗读感染了大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你们的队伍,行吗?

  引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份赞叹来自于它可以——

  它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这时,你还有什么心情想表达?

  难过、可惜——是啊,种子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可这里什么也没有,当它本身的养分消耗尽的时候,它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请你再次去读读,回顾香瓜子生命存在的这几天吧,难道你仅仅为它感到难过和可惜吗?

  是啊,这短短的几天,蕴涵着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生命)(读课题)

  (四)联系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

  1、看到飞蛾逃生,瓜苗生长,我们不得不为自然界中这种种的生命力而震撼着,现在让我们去摸摸我们的脉搏,感受我们生命的存在吧!

  生摸脉搏后,问:你感觉到什么?这声声跳动,告诉你什么?

  2、感受到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请轻声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作者想了很多很多,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作者用自己的一生,用她所有的言、行来诠释了它,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杏林子的生平。

  你从杏林子身上,你读懂了课文最后两段哪句话的意思?请把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3)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在书写着他们的生命赞歌。

  (出示雷锋图),他只活了短短的22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他曾说:“我要把……(学生接读句子)。

  (出示张海迪图),一位高位截瘫患者,她曾说过:“……(屏幕显示,学生读句子)”

  (4)你还知道哪些创造生命奇迹的强者?从他们身上我们读懂了——(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生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要幸运得多,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健康、鲜活的生命。我们更应该下定决心说——“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学生读句子)

  (五)书写名言,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1、生命是什么呢?每个人都在思索,都在感悟着,你又领悟到了什么,请将它写在自己做的书签上,让它伴你左右,让它为你的生命导航吧!(别忘了签上你的大名,这可是你对生命的感悟。)

  2、激情宣读自己的感悟。

  3、总结提升:同学们,生命是美丽的,可在生命的历程中并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命),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回环读课题)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4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培养细细致深入探究课文的习惯.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细致探究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

  三,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题词或关健词读懂课文.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步骤

  预习

  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解释.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就课文不懂之处用符号标示出来以便课堂质疑.

  导入

  作家简介

  导语》: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寻常小事,作者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试联系作者的身世,体会她为什么强烈地呼喊"生命,生命".

  讲读课文.

  熟读课文,注意从文中找出主题词或关键词,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后归纳:三个事例,三种感触:①a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主题词:生之欲望 c感触:生命值得珍视. ②a事: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b主题词:生命力 c感触:生命力强大. ③a事:"我"静听心脏的跳动 b主题词:生命 c感触:严肃对待生命.)

  探究质疑:三个事例各是从什么角度对生命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思考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分小组讨论后归纳:①第一个事例从动物的角度,侧重点是思考生命的意义.②第二个事例从植物的角度,侧重点是思考生命的价值.③第三个事例从人类自身的角度,侧重点是感受自己的生命,严肃地思考人生.)

  探究质疑课文研讨与练习二.

  (四),小结.

  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希望同学们多多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并培养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

  1再次熟读课文并围绕本文出一份练习题并付之答案.

  2,300字的本课读后感.

  六,部分板书设计:

  事

  理 ②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拓展) ③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利用今天.

  ④我不能样样胜利,但是我可以事事尽力.

  ①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②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

  ③"我"静听心脏的跳动

  感 触

  生命值得珍视

  生命力强大

  严肃对待生命

  ①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逐步深入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5

  1.摔 撞

  2.第二次将蜜蜂赶走。

  3.蜜蜂的左翅像皱折的一团纸,不能飞行了。

  4.表现我不珍视小蜜蜂 表现小蜜蜂顽强不屈的精神。

  5.划线的句子属于细节描写,表明“我”深入观察蜜蜂而忘了自己,也写出我对蜜蜂态度的转变,表达了我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赞颂。(言之有理即可)

  6.原题“生命 生命”,采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生命的重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7.通过写我两次将小蜜蜂踩入沙土,小蜜蜂努力振翅飞翔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赞颂。 (言之有理即可)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6

  【设计意图】

  《生命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积累,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初读感悟──寻读发现──背读积累──品读思考”,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使学生感知课文,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引导学生对课文言语的自悟品读,扩展积累,深入思考,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以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感受文章的内容新、语言精、思想深的特点,加以对学生进行朗读、选读、寻读、背读的阅读训练,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更广,从而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对美文的欣赏。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词语,句子及作者时代背景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话的训练,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

  尤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促进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从而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和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间的关系。促使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不断为学生提供“活的教材”,设计活的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我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探究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多媒体教学还能将以前教师在课堂上想做但又做不到的事变成现实,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并通过一系列的人机交互活动,真正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一方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一课多得”。

  【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师屏幕出示作者照片,板书:杏林子)

  师:是杏林子(三声),三声,因为是孩子的意思。

  师:没错,作者就是说自己是杏林之子。当然这是笔名,作者原名:刘侠(板书)看到这个名字,大家有什么感觉?

  师:你心目中的大侠是什么样的呢?(武林高手)

  师:呵呵,那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作家杏林子却是文坛上的大侠。那谁在课前对她有所了解呢?(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今天,就是这样大侠一样的人写下这样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板书: 生命 生命)

  (众生纷纷读:生命生命)

  师:这两个生命读法一样吗?

  生1:生命?生命!

  师:为什么?

  生:作者开始思考生命是什么,然后是感悟。

  生2:是生命!生命!因为是感慨生命的可贵。

  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按自己的理解读读。(生纷纷大声读题目。)

  师:看到课题,你认为什么是生命?

  生3:生命就是一个人的寿命。

  生4:生命就是活着。

  师:那么作家杏林子又是如何感受生命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大屏幕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请大家谈一谈作者对生命的感受。

  (生回答)

  生1: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板书:飞蛾)

  师:那是一个小飞蛾面对困境时求生的本能,为了求生而奋力拼搏,不管怎样危险,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努力。

  生2: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板书:小瓜苗)

  师:一粒小小的种子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拒绝萌芽、生长,它的生命力真的很强大。

  生3: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板书:自己的心跳)

  师: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感受我们自己的生命。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读课本中三个事例,看看哪些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让你感动?也可以找一找作者在选材、构思、写法上的精妙之处。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读书)

  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发言了。

  生1:我发现第一事例中的“骚扰”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作者对小飞蛾的厌烦。

  师:这位同学从词语的角度进行品味,理解的很到位。

  生2:我发现这段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一句中“挣扎,极力,跃动”用的好,好在这些词写出了小飞蛾为了强烈的求生而奋力挣扎。(板书:求生欲)

  师:“跃动”什么意思?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

  生3:我发现“震惊”用的好,我觉得作者一定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体,看到飞蛾遇到危险都不放弃求生的努力,作者被它的这种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也坚强的生活着。所以才说震惊。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寿命只有9天,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此时你想说点什么?(板书:珍惜生命)

  生4:我发现第二个事例中“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这句中“竟然”一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

  师:是啊,意想不到的惊奇更使人震动。(屏幕出示)今年“五一”我去了辽宁的千山,就是这棵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已有5000年生命的松树──“可怜松” 感动了我。因为它生长在特殊位置,每到干旱季节,工作人员都是用水枪给它浇水。环境虽然恶劣,但它依然顽强生长着。

  师:那植物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生5:阳光、水、环境等。

  师:香瓜子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生6:它是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的环境中,它竟然发芽了,包含了作者意想不到的敬佩。(师点头赞许)

  生7:在这段我发现“冲破”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一粒小小的种子所包含的巨大的力量。(板书:生命力)

  生8:我发现“不屈地向上”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瓜苗不畏艰难,顽强求生的一种品格。

  师:赋予了小瓜苗人的品格。

  生9:我发现“茁壮生长”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瓜苗健康生长的状态。

  师:说得好。尽管小瓜苗只是几天的生命,也要活的乐观,活的灿烂。其实作者特殊的身体情况也和小瓜苗一样,没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却凭借坚强的毅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那你有什么感触吗?

  生10:作者生命力也很顽强,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值得我学习。

  师:这正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板书:思考生命)

  生:我觉得第三个事例“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句话中“震撼”用得好。比第一个事例中作者的感受“震惊”要层次深。

  师:你的体会真深刻,这是作者从心灵到身体上的震撼。因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多高兴、多自豪、多激动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

  师:刚才同学们从词语的角度进行了品味,我们还可以有其他角度的发现,看能不能换个角度来说。

  生11:我发现第三个事例中“可以……也可以……”这个句式写的好,好在读起来特别顺口。

  师:换了角度了,从句式的角度进行品味,你能不能模仿着也说个句子?

  生11:放假的时候,我可以去看波澜壮阔的大海,也可以去爬雄伟壮观的泰山。

  师:你的词汇很丰富,老师祝你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

  生12:我发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很有特色,先写了三个小事,然后从三个故事中引出思考。

  师:你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这个思路也是现在很多文章经常用到的,我们今后作文时也可以借鉴,先写一个或几个小事例,然后从事例中引发思考。

  生13: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选材角度好,好在从动物、植物、人这三个角度选材。

  师: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作文选材的时候,最好要多角度选取,如果两三个事例全是一个角度,那就太单一了。而且作者这样安排三个事例,也是逐层推进的。

  生14:我还发现作者选的事例都是很小的,但却是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师:是啊,作者以小见大,作者被病魔折磨的身体就象小飞蛾,小瓜苗,虽然脆弱,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是一样的,都是积极向上,坚韧不拔。这正是作者之所以被震撼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能深入到课文中去发现,去品味,发现了很多好词、好句,这么好的词和句子不记住实在可惜,老师建议大家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记在心里,只有记在心里,才能成为你的积淀,语文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试着记记看,我们比一比谁积累的快,积累的多。(生默记)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位同学积累的多,不光要背出来,还要说说你积累的理由。相邻的同学互相说说。准备好后不用举手,可以站起来发言。

  生1:我背的是第二个事例中的“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说明植物的生命力也很强,我很敬佩它。

  生2:我背:“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他仅仅只活了几天。”我之所以积累这几句,是因为我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的面对,坚强、乐观、积极向上。

  师:只要我们有小瓜苗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再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克服。让我们一起试背这几句,读出对种子的敬佩之情。(齐背)

  生3:我背的是第三个事例中的(“我可以……也可以……”)我积累这几句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句子采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两种不同的人们对待自己生命的做法。我受到启发,我也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好好使用它,绝不能糟蹋它。

  师:那么,大家也思考一下,平时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白白糟蹋它?

  生4:我也背第三个事例中“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句话,作者说得很有哲理。看得出作者虽然是身体这样不好,但她却用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

  师:对,正像你说的这样,生命的舵盘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正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师板书:感悟生命)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要读出作者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生5:我积累的是词语,比如:“动弹、欲望、跃动、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糟蹋”,我把这些词语抄在我的积累本上,增加我的词汇量。

  师:你这个做法很好,但不光要记下来,还要学会运用,好吗?

  师: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屏幕出示

  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课文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板书: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指什么?(板书:无限的价值)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为社会做贡献)

  师: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对于作者来说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作者顽强的与病魔抗争,著书四十余部,成为中国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屏幕出示杏林子、雷峰、孔繁森、张海迪、霍金、体育健儿等图片)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好了。那我们作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生1: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利的人。

  生2: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环保专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把蓝天碧水还给人类。

  生3:我将来要做一个医学家,攻克疑难病症,让人们健康的生活。

  师:让我们把这段话再连起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珍爱生活,积极的人生态度。

  (指名一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她点评?

  师:你的评价很有道理。其实,生老病死无法令人捉摸,但是不管遇福遇祸,我们都要勇敢坚强地活下去。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段,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一个本该愉快的假日,在枫叶染红的峡谷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里放飞他们的欢笑。就在这时,缆车突然离开了索道,急速的从高空坠下,缆车里的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这个孩子叫潘子洁。后来著名歌手韩红收养了他,并创作了那首歌颂亲情和生命的感人肺腑的歌──《天亮了》。

  师:如果你是潘子洁,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那好,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杏林子关于生命思考的这段,是否有更深刻的感悟?

  师生齐诵。

  师:好多了。诵读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要用心读出自己的感悟。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作者用了两个“生命”可以去掉一个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作者用两个“生命可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表达对生命的呵护,对生命的珍惜。如果用一个就表达不出来。)对,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它的作用就是强调,增强表达的感情。

  师:生命?生命!学文到此,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生: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梦,活得精彩、充实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真是收获颇丰,那就在课余的时候将自己本节课的认识和感悟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写到阅读笔记上吧!

  师:一节愉快的语文课即将结束了,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诠释和饱满的激qing一起再走进生命、生命……(全体起立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杏林子(刘侠)

  飞蛾的求生欲   珍惜生命

  小瓜苗的生命力  思考生命

  自己的心跳    感悟生命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三者和谐统一的课。上课伊始,首先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并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范读课文《生命生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学生概括的特别好,然后又联系生活实际,往外拓展,学生说的句子很有新意。

  生命的话题可以是非常沉重的,让富有活力的学生对生命能有自身的感悟并谈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挖掘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初读感悟、寻读发现、背读积累、品读思考”四大板块为教学主要模式,环环相扣,逐层深入,以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感受文章的内容新、语言精、思想深的特点,加以对学生进行朗读、选读、寻读的阅读训练,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如对课文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语言很精练,富有韵味,单靠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语言的品味。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合作讨论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充分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学生的自主空间更大、更广,还有的学生发现了写作思路、选材上的特点,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用词语造句子,用句式造句子,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

  在寻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背诵,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很多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而最为精彩之处在于品读思考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就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深刻的表现力,并有选择地高声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语言的理解。品味与感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因此,这一课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体现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审美生活。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许许多多为生命奋斗不息的人,并谈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设计这一环节的核心就是为学生建构道德信念,形成道德判断能力,产生道德体验,满足学生道德生活的需求。学生以精美的语句,说出对生命的感悟,组织起来可以成为一篇篇的美文,这也是课堂中最富于“灵性”的一个设计,从而把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在本课教学的结尾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最高层次──应用,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珍爱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所以设计的这个话题: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qing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生命活动过程。

  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形式来创造教学的立体化情景,将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使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教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范读课文《生命,生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音乐中那一声声对命运大门的敲击声仿佛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此时屏幕出示的是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画面,使学生多方面受到了感染,走进文本。

  教师也科学地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训练语文能力结合起来,将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讲解同多媒体的音、形、画等听觉、视觉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达到语文教学中的全方位传授、全方位感知和全方位接纳,构成语文教学的综合立体效果,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整合。如教学中“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这一环节,我在课前收集到大量的图片资料,课上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使认识更加直观,与学生达到共鸣。。另外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才会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模式。而且,教师角色的转变会带来学生地位的转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讨论中体验,在训练中升华。最终才能实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7

  林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好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和学生一起建立了“语文学习网”,利用网络实施语文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语文学习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讲读课往往是作家作品,生字生词,段落分析……肢解课文,少慢差费。林老师的这节课一反传统的讲读教学法,本着“整体把握,培养能力”的宗旨,首先让学生自己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而把生字生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有关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为扩大阅读量准备了时间。林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信心和学生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举一反三,扩大阅读量的目的,林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网”上查找与《生命生命》有可比性的文章,通过比较阅读,学一文,知多文,明优劣,识差别,加深了学生对同类文章的理解,收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林老师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生命》的写法,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学生们联系生活的实际,阐释了颇有见地的生命乐章,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这节课也在所难免地存在着不足,如网络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比较的文章还可以再广泛些。

  但是,作为偏远贫困的农村中学,语文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属难能可贵了。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8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生命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再板书:生命)

  指名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一起读。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中的作者,指名读。

  生:杏林子,中国台湾女作家。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痛做斗争,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部剧本、散文集。创立了“伊甸(拼音)残疾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残障人士。

  师: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痛做斗争的人有这样的生命奇迹呢?这堂课我们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打开课文,89页,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读之前,听清楚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

  2、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课件不出示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来听?)我读题目和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现错误之处举手纠正。(不能添字漏字……)

  (请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声音响亮,咬字准确,希望呆会同学读的时候也能注意去这些要求。

  (再请人读下文)

  3、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师:刚才大家读得认真,听得也入神,你能用一二句话来概括一下文中的事例吗?

  生:“作者被飞蛾所震惊了。”

  师:那是因为作者看到了?

  生:飞蛾拼命挣扎。

  师:浓缩成四个字吗?

  生:飞蛾求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长课文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了不起的阅读方法,能学着他的样子来概括一下吗?

  (赶紧默读三,四自然段,默读有助于思考)

  生:瓜子抗争。

  师:真会动脑筋。

  生:瓜苗破土

  师:挺贴切的。

  师: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干什么?

  生:静听心跳。

  (好的,行。也行,再动动脑筋,能举手是好样的,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三、精读2~3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请你认真读读这两个故事,用心去品位,看哪个句子让你有所感触?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播:

  句子一: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学生读完句子说出感受的:

  生: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了飞蛾很想活下去,它会不断地挣扎。

  师:老师听懂了,你说飞蛾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欲,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挣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你真会读书!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一个挣扎让老师感受到了求生的迫切,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极力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把你的感受融进朗读吧。(生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跃动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表达心跳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把这种体会读出来。(生读)

  师:当作者看见手中极力挣扎的飞蛾,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被震撼。

  师:弱小的生命不轻言放弃,这种震撼强烈吗?

  分析:结构相同的句式,使语气更强烈。

  师:除了语言标点也能传递情感。连续的3个感叹号,是作者对飞蛾强烈求生欲的惊叹。这一次大家肯定能读得更好。

  师:弱小的生命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我们,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知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句子二: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

  生:我从“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中体会到它的生长环境很恶劣,但生命力却很顽强。

  师:越恶劣,越能感受──生:生命力顽强。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呢?

  生: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生有感情朗读)

  师:这颗小小的种子心里在想什么呢?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生:即使环境在恶劣,我也要发芽!

  生: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也要活下来。

  师:虽然它的生命短暂,但也要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一起再来念。(生读)

  师小结:即使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四、结合杏林子的生平,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师:如果说逆境中的“飞蛾求生、瓜苗破土”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静听心跳”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1读)。

  师:在普通人的眼里“飞蛾求生、瓜苗破土”是多么平常的事,往往会视而不见,为什么杏林子会为它多感动。学到这里,我想有必要让大家再回顾一下杏林子的一些资料:

  杏林子,中国台湾女作家,12岁时就患上了罕见的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部剧本、散文集。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痛做斗争,一颗热情的心还激励着她致力于慈善事业。

  1、结合材料请你来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读到这些信息,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感动呢?再来读4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内心(2读)

  师: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杏林子不放弃生命,就算得了重病,也不放弃。

  生:她很顽强,虽生重病,却坚强生活着。

  2、师小结:

  杏林子正是用她饿整个生命历程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珍惜生命?

  生:珍惜一分一秒。

  生: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让她白白溜走。

  生:在课堂上珍惜一分一秒。

  ……

  五、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师:象杏林子这样用行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的人还有很多。你知道有这样的人吗?

  生:雷锋就是这样的人,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生:张海迪,身残志不残。

  生:桑兰,虽然瘫痪,却把别人捐给她的东西捐给了别人。

  师:谁能简单介绍下。

  (一生简介)

  师:感谢你让老师也认识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还有吗?

  生:海伦·凯勒也是身残志不残。

  师:老师也想介绍给大家一个,他的名字叫贝多芬,谁能介绍下?

  (一生简介)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警记: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学了课文你对生命有什么思考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不应该白白浪费,要好好利用。

  生:让我知道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种子强大的生命力,更何况我们人呢?我更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流失,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生: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彩!

  师:希望你牢记在心,可以把它做为座右铭,希望他伴随着你成长。

  师:学完这节课文,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的爸爸妈妈曾经读过这句话,老师也是伴着它长大大,希望以后它还能够伴随大家的成长。

  出示:

  保尔·柯察金的明艳,师生合作读!

  师:希望同学们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下课……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9

  【设计简说】

  《生命 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

  一. 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  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美读。【叩击心灵,感知大意】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时,感知整体结构是前叙后议。

  (二)精读。【领悟内容,解读文意】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① 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②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③ 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④ 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读。【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妙句做准备。

  (四)赏读。【整体回味,领略精妙】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 美国 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 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1)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选取一件事。(2)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①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等。

  【板书呈现】

  叙述                               议论

  小事

  飞蛾的求生欲                       生命的意义

  珍惜

  香瓜子的生命力      思考          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                         生命的把握

  铺垫                              感悟

  设计人:强瑶琴

  芜湖县方村镇埭南中学

  2004~2005年度

  中 学 语 文 新 教 材

  点拨—创新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 】

  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  :《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感悟意蕴美

  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

  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

  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有声有色的渲染、极其夸张的点画,和盘托出了人与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无比亲和——情与景相生。

  各种称谓,写得也格外亲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与这些极富人情味的景物和诗、欢笑、唱歌……亲昵的称谓、关爱的眼神、温馨的话语、发自心底的赞美。这都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舒心惬意!——物与我相忘。

  (二)美读。品析想像美。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像,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而后诱导学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

  点拨:“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恣肆的文笔,奇特的想像,情如泉涌而又不乏韵外之意,透露出的是自然与人的敦厚之情及作者对自然的顶礼膜拜。这些美的想像,发掘出了人性中善的因子,达成了自然之景与人之性灵的完美沟通,创设出了使人陶醉的意境。

  二、发现美,积累美。

  (一)研读。探究语言美。本文简约流畅的文笔,形象明丽而又毫无修饰痕迹的语言,清爽的笔调,同作者笔下描写的自然之景一样淳朴清秀。指导学生用心研读,并潜心品味个别妙句。

  点拨:“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文句不作雕饰,信手拈来,却又自然恬静清新。“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写得无拘无束,不求节律韵调,却又别有一番动人的韵致。“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这些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似聊天般的文字,淡而有味,纯而含韵,意蕴深邃,质朴中蕴涵着无尽的隽永。

  (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围绕“美”点来积极地赏析。哪怕是一句一词的品析,也是最美的心声。

  点拨之一:如我认为文章美在“作者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点拨之二:

  文章美在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为朋友,人称的变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三、思考美、延伸美。

  (一)推荐一些美文,如《囚绿记》片断,与学生一起赏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1.品意境;2.品语言;3.品美句。让学生畅所欲言,继续完善自身。

  (二)拓展延伸。设计“假如你是               (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以写作促阅读、求发展 。

  【板书呈现】

  1.“美”的情景设计

  

  

            

  2.“美”的流程图

  意蕴美        景          情         意和境相谐

  想象美        树          人         情同景相生      

  语言美        清新        流畅       物与我相惬

  设计人:闻道春

  芜湖县方村镇埭南中学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0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题。

  生命 生命

  有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一连在山上割了几小时的柴草,最后决定坐下弄点吃的。我坐在一根圆木上,拿出一块三明治,眺望那美丽的山野和清澈的湖水。

  要不是一只围着我嗡嗡直转的蜜蜂,我的闲适心情不会被打扰。那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但却能使野餐者感到厌烦的蜜蜂。不用说,我立刻把它赶走了。

  蜜蜂一点儿也没有被吓住,它很快飞了回来,又围着我嗡嗡直叫。这下,我可失去了耐心。我一下将它拍打在地,随后一脚踩进沙土里。

  没多久,那一堆沙土鼓了起来。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个受我报复的小东西顽强地抖着翅膀出现了。我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又一次把它踩进沙土里。

  我再一次坐下来吃晚餐。几分钟后,我发现脚边上的那堆沙土又动了起来。一只受了伤,但还没有死的蜜蜂虚弱地从沙土里钻了出来。

  重新出现的蜜蜂引起了我的内疚和关注,我弯下身子察看它的伤势。它右翅还比较完整,但左翅却褶皱得像一团纸。然而,它仍慢慢地一上一下抖动着翅膀,仿佛在估测自己的伤势。它又开始梳理那沾满沙土的胸部和腹部。

  这蜜蜂很快就把目标集中在褶皱的左翅。它伸出腿来,飞快地捋着翅膀。每捋一次,它就拍打几下翅膀,似乎在估量自己的飞翔能力。哦,这可怜的瘸手瘸脚的小东西以为自己还能飞起来。

  我垂下双手,跪在地上,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它那注定是徒劳的努力。我凑近看了看,心中想到,这蜜蜂想必完了——它肯定完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我对翅膀太了解了。

  然而,蜜蜂毫不理会我对它的小生命做出的自以为是超级智慧的判断。它继续整理着翅膀,并似乎慢慢恢复了体力。它振翅的速度加快了,那薄纱似的、因褶皱而不灵活的翅膀,现在几乎被抚平。

  蜜蜂终于感到自己恢复了体力,可以试着飞一飞了。随着一声嗡嗡的声响,它离开了困住它的地面,从沙地上飞了起来,但还没能飞3英寸远。这个生灵A 得那么可怜,它在地上挣扎着。然而,接下来的是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

  蜜蜂再一次飞起来,这一次飞出6英寸远,最后在一个小土堆上。很显然,这蜜蜂已经能够起飞,但还没能恢复控制方向的能力,它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一次坠落后,它都努力去纠正那新发现的失误。

  蜜蜂又起飞了。这一次,它飞过了几个沙堆,笔直地向一棵树飞去。它仔细地避开了树身,控制着飞行,然后,慢慢飞向明镜似的湖面,仿佛去欣赏自己的英姿。当这蜜蜂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经跪了好久好久。

  1.从“碰、撞、栽、摔”中选出适当的词填在A、B两处,A处应为____, B处应为______。

  2.“我可失去了耐心”一句中的“耐心”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认为蜜蜂“肯定完了”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第(4)、(5)自然段“又”字的不同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析第(12)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文题目《生命,生命》改为《生命》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共写了几个事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指导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内涵。最后,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有关作者杏林子有关资料,冰心奶奶珍爱生命资料。

  2、杏林子照片等。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身残而志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板书课题齐读 质疑: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方法,找出易错的字。

  形近字辩析的方法,如:

  扰──拢  屈──倔  诊──珍  塌──踏  限──狠等。

  4、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5、交流讨论:

  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飞蛾求生、瓜子抗挣、倾听心跳)

  6、这几件事给你什么感受?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7、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命生命》,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用“飞蛾求生、瓜子抗挣、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谁能够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读一读课题?

  2、同学们,要把这两个“生命”读到自己的心里去,咱们还得再次回味这三个小故事。想一想哪个故事使你感触最深?

  二、研读与赏析

  飞蛾求生:

  1、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特别震惊?请你划出来。

  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心的飞蛾,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这句话──

  出示: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心的飞蛾,你会怎么做?再读这句话。

  3、伸出手来,有一只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的飞蛾正握在我们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再次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4、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只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平均寿命只有9天,只有9天啊!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小小的飞蛾为什么要如此挣扎呢?(活下去)是呀!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飞蛾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板书:欲望)这就是──生命生命。

  瓜子抗挣:

  1、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个小故事。

  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特别震惊?也请你划出来。

  出示: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这句话为什么让你觉得特别震惊?

  2、小小的种子与坚硬的外壳抗争,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3、现在你就是那一颗生长在种子,你已经有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可上天对你真的不公啊!因为你是一颗生长在砖缝中的种子呀!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4、多么顽强勇敢的香瓜子啊!(板书:顽强)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顽强勇敢地活着,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倾听心跳:

  1、小小的生灵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啊!更何况我们人类。请大家读读第三个故事。

  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震撼?再请你划出来。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2、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播放心跳的声音,教师旁白:现在,感受着你心脏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想说些什么?)

  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把这句话告诉大家?(高兴、自豪、激动……)

  请大家带着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4、是呀,这样的生命是属于你自己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负责。

  (板书:负责)

  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再一次呼唤──生命生命

  生命价值:

  1、同学们,杏林子深深地体验了这三个习以为常的小故事,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想: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起读。

  2、(出示照片)她就是课文的作者杏林子,让我们来听一听她对生命的阐述:

  “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很不幸的人,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我却活得十分富有。”

  “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

  3、听了杏林子的心声,你有什么要说的?对于杏林子来讲生命仅仅是活着吗?还有什么?

  如此患难身世,如此惊人毅力,如此杰出经历,如此奉献爱心,我们再读她对生命的理解感悟和实际行动,言行一致,言有心生,怎叫人不深受感动和启迪!

  杏林子的文学作品激励了一批又一批人,她告诉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要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板书:珍爱生命 珍惜时间)

  4、课文读完了,现在能告诉我课题“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了吗?你们对生命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把你想说的写在课本上。交流。这些精彩的句子,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可以成为你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努力生活,努力进取!

  5、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为了生命的美丽,让我们再次呼唤──生命生命。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欲望  珍爱生命

  瓜子抗挣  顽强  珍惜时间

  倾听心跳  负责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2

  《生命生命》这篇充满哲理的散文,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件小事,传递着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独特生命体验和感悟。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对“生命”这个如此宏大的话题有自主地、个性的感悟,是我这节课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图通过“由题入手,关注生命”“品读词句,感受生命”“拓展资料,情感升华”“回归课题,感悟生命”四个层次,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词析句,读出自己的感受,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

  上课前,我对自己的设计还是很有信心,感觉设计上有不少亮点。如:课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围绕课题,开课质疑,引发思考;结束时给课题加标点,表达个性的感悟,使本课结构完整。又如:课外资料的拓展不是一次展示,而是先出现杏林子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她的乐观;然后老师深情地朗读杏林子的生平,让学生在强烈地对比中体会杏林子的坚强,感受内心的“震撼”;再通过阅读杏林子的成就,理解“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从而联系生活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以此层层深入,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加强情感体验,从而理解了本课的重点句,突破难点。

  但上完课,我感到很沮丧。我感到现实的课堂与理想相去甚远。课堂上我在努力演绎着教案,以至于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节奏。常常还没让学生读懂读透,我就急着实施下一个环节。由于开始对词句的品读不够深入和到位,就急着引读,所以学生始终没能进入我努力营造的情感氛围,直接导致了课的后半部分,学生始终游离与文本之外。即使有多次的朗读训练,但因为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足,朗读也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指导,而不是真正的有感而读。

  这节课让我再次感受到老师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师"硬逼"出来,而是真实的原生态的暴露,并经历思维逐步提升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不是老师“煽”出来的,而是真诚的投入,真情的交流,真正的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3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

  (大屏幕展示杏林子图片)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师: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

  生:她瘫痪在轮椅上。

  师:是的,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在这种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震撼!

  (大屏幕展示课题、作者,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作者)

  师: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扫除了文字上的障碍,下面先听老师诵读课文,听完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生命的感受。

  (板书:听读谈感受大屏幕展示全文,教师配乐朗诵)

  师:课文读完了,你对生命的感受是什么?要求用“生命是____”三个字开头说一句话。用一句话把你对生命的感受表达出来。相邻的两个同学先切磋一下,准备好后跟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讨论、回答)

  生1: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师: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感受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2: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

  生3:生命是被捉住的小飞蛾鼓动的双翅。

  师:那是一个小飞蛾面对困境时求生的本能,为了求生而奋力拼搏,不管怎样危险,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努力。

  生4: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

  师:一粒小小的种子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拒绝萌芽、生长,它的生命力之强大,使作者不禁为它高唱生命的颂歌!

  师:我们从课本中感受了生命,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生命的感受?先从老师这儿开始──生命是五月里的榴花怒放。

  生1:生命是满天飞舞的蒲公英的种子。

  师: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

  生2:生命是午夜梦回的昙花一现.

  师: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是美丽的。

  生3:生命是老树枯枝上的新芽。

  生4:生命是母亲怀中婴儿的啼叫。

  生5:生命是夏日清晨沾满露珠的荷花。

  生6:生命是放飞在春风中的杨花柳絮。

  生7:生命是博击长空的雄鹰。

  生8:生命是挺立黄土坡的白杨树。

  生9:生命是傲霜绽放的秋菊。

  生10:生命是凌寒吐艳的腊梅。

  生11:生命是黄山石上的奇松怪柏。

  生12:生命是破茧成蝶的美丽。

  生13:生命是春草萌发的坚强。

  生14:生命是青松的坚强刚毅。

  生15:生命是樱花的绚丽烂漫。

  ……

  师:看得出,同学们对生命的体验都很丰富,对生命的感受也很有深度,如果把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对生命的颂歌!接下来,我们再读课本,这一次读,要求大家用心去发现、去品味,发现什么呢?发现你认为用的好的字、词、句子,也可以是选材、构思、写法上的精妙之处。从这个同学开始,一人一段轮读。

  (生轮读。师板书:寻读找发现)

  师:你发现了什么?先把你的发现跟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要求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我发现___好,好在___。

  生自由交流。

  师:准备好的同学可以发言了。

  生1:我发现第一段中的“骚扰”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作者对小飞蛾的厌烦。

  师:这位同学从词语的角度进行品味,理解的很到位。

  生2:我发现“我感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一句中“跃动”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飞蛾为了求生而奋力挣扎。

  师:尽管这种挣扎是无用的,但是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能放弃求生的努力。

  生3:我发现"生之欲望"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飞蛾求生的本能。

  师:是的,小小的飞蛾都有求生的本能,何况是人呢!

  生4:我发现“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这句中“竟然”一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奇。

  师:是的,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恶劣的环境中,它竟然发芽了,包含了作者意想不到的敬佩。

  生5:我发现“冲破”这个词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一粒小小的种子所包含的巨大的力量。

  师:在这段中还有一个词也表现了种子的力量,你能找出这个词吗?

  生5:应该是“擎天撼地”吧!

  师:对,擎天撼地,力量之大,让作者震撼!

  生6:我发现“不屈地向上”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瓜苗不畏艰难,顽强求生的一种品格。

  师:赋予了小瓜苗人的品格。

  生7:我发现“茁壮生长,昂然挺立”用的好,好在写出了小瓜苗健康生长的情态。

  师:尽管只是几天的生命,也要活的乐观,活的灿烂。

  生8:我发现“肃然起敬”这个成语用的好,好在写出了作者的感动,作者的敬佩。

  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敬佩,而是由于感动,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能不能用这个成语造个句子?

  生9:站在烈士的纪念碑面前,我心潮澎湃,不禁肃然起敬。

  生10:“非典”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每当想起那些不顾个人安危的白衣战士们,我便肃然起敬。

  师:说的真好。刚才同学们从词语的角度进行了品味,我们还可以有其他角度的发现,看能不能换个角度来说。

  生11:我发现第三段中“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这个句子写的好,好在读起来特别顺口。

  师:换了角度了,从句式的角度进行品味,你能不能模仿着也说个句子?

  生11:马上就到国庆了,放假的时候,我可以去看波澜壮阔的大海,也可以去爬雄伟壮观的泰山;我可以在家学习,也可以到图书馆去读书。

  师:你的词汇很丰富,老师祝你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假期。

  生12:我发现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很有特色,先写了三个小事,然后从三个故事中引出思考。

  师:你这个发现很有价值。这个思路也是现在很多文章经常用到的,我们今后作文时也可以借鉴,先写一个或几个小事例,然后从事例中引发思考。

  生13:我发现这三个事例选材角度好,好在从动物、植物、人这三个角度选材。

  师: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作文选材的时候,最好要多角度选取,如果两三个事例全是一个角度,那就太单一了。

  (其他略)

  师:同学们都能深入到课文中去发现,去品味,发现了很多好词、好句,这么好的词和句子不记住实在可惜,老师建议大家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记在心里,只有记在心里,才能成为你的积淀,语文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试着记记看,我们比一比谁积累的快,积累的多。

  (生默记,师板书:背读比积累)

  师:我们来比比看,哪位同学积累的多,不光要背出来,还要说说你积累的理由。相邻的同学互相说说。准备好后不用举手,可以站起来发言。

  生1:(背“瓜苗”几句)我之所以积累这几句,是因为我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的面对。

  师:只要我们有小瓜苗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再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克服。

  生2:(背“我可以,也可以”几句)我积累这几句的理由是我认为这个句式很有特点,最后一句话很有哲理。

  生3:我积累的是词语,比如:“生之欲望、跃动、不屈地向上、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我把这些词语抄在我的积累本上,增加我的词汇量。

  师:你这个做法很好,可以在班里推广。不光要记下来,还要学会运用,好吗?

  生4:(背文章最后两段)这两段写的很有哲理,我想把这几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师:老师希望更多的同学能把这几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我们的人生过的更有意义。

  (其他略)

  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呢?我们齐读最后两段,在进一步的品读中,谈谈你对生命的思考。

  (生齐读师板书:品读说思考)

  师:刚才的齐读气势不够,跟老师来读。

  (教师领读最后两段。)

  师:这一次好多了。刚才有同学发现这篇文章的思路很有特色,先写了三个事例,然后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作者的思考,请大家合作探讨一下,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

  (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首先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生2:我认为生命是短暂的,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的更为光彩有力。

  生3:我认为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都要勇敢的活下去。

  师:这既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也是我们对生命的思考。面对生命这个话题,我想请大家谈一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交流。)

  生1:我认为雷锋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他的生命很短暂,但他为人民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好事。

  师:我想起了雷锋的一句话……

  生1:“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师: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生2:我认为孔繁森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为了西藏的发展,他几次支边,常年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最后牺牲在西藏。

  师:孔繁森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他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

  生3:我认为霍金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人生,他因病躺在轮椅上,不能写字,口齿不清,但他却解开了宇宙的奥秘。

  师:霍金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轮椅上的科学思想家和物理学家。

  生4:我认为“非典”时期,那些战斗在“抗非”一线的白衣战士们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为了抗击非典取得胜利,他们抛开个人的安危,有的甚至牺牲在“抗非”一线上。

  师: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抗非”战士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危,置个人生命于不顾,他们的人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生5:我认为张海迪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人生,她全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她还精通好几种外语,翻译了很多文学作品。

  师:说到海迪,老师想起了另一位跟她经历相类似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史铁生自从双腿瘫痪后,他几次想了断自己的生命,但是母亲的一句话震撼了他。母亲自己身患重病,却一直瞒着儿女。母亲在临终前对邻居说:“我放心不下的是我残疾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并让邻居捎给他一句话──让他们兄妹好好的活。这句话给了他极大的震撼。从此以后,他开始珍惜自己的生命,轮椅上的他不管多么艰难,都坚持创作。他不仅好好的活,而且活出了精彩,活出了不平凡,他的作品震惊当今文坛。同学们以后到了高中还要学到他的作品。

  (其他回答略)

  师:雷锋、孔繁森、张海迪、史铁生、杏林子,他们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作为我们又该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活的更为光彩有力呢?

  生1: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利的人。

  生2:我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名环保专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把蓝天碧水还给人类。

  生3:我将来要做一个医学家,攻克疑难病症,让人们健康的生活。

  (其他略)

  师:大家志向远大,只要努力奋斗,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于人类。在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后,我们再来读课文。

  指名一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她点评?

  生:我认为她的发音很准确,读的也很流畅,就是快了点,感情还不到位。

  师:你的评价很有道理。确实如此,生老病死无法令人捉摸,但是不管遇福遇祸,我们都要勇敢的活下去。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句话,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一个本该愉快的假日里,在枫叶染红的峡谷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里放飞他们的欢笑。就在这时,缆车离开了索道,急速的从高空坠下,缆车里的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这个孩子叫潘子洁。后来有人为他写了一首诗。

  (播放动画韩红演唱的《天亮了》)

  师:如果你是潘子洁,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如果我是潘子洁,我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的活着,做出一番有意义的事业来。

  师:是的,不管生命中遇到什么不幸,都要好好的活。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杏林子关于生命思考的这两段,是否有更深刻的感悟?老师以诗行的形式对这两段进行了变换,自己试着读一下。

  (大屏幕展示文本生自由读)

  指名一生读。

  师:好多了。诵读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要用心读出自己的感悟,我们再来齐读这两段。

  师生齐诵。

  师: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在面对战友的坟墓时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大屏幕展示文本师生一齐诵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侯,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人应当赶快赶快生活。

  下课。

  【点评】

  听潘老师的课,我得到了很好的享受。可以说,这节课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

  1、潘老师用足了教材,用好了教材。整堂课没有一般公开课中教师普遍带有的那种烦躁。潘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师生互动好。:

  首先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学生概括的特别好,然后又联系生活实际,往外拓展,学生说的句子很有新意。

  第三是让学生找发现,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很多好词、好句,还有的学生发现了写作思路、选材上的特点,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用词语造句子,用句式造句子,让学生学到了很多。

  第四是在寻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背诵,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很多好词、好句,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第五是在品读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初一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潘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谈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2、我想谈谈这节课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首先是教师把最重要的两段用诗行的形式打出来,便于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这个环节设计特别新颖,如果让学生自己改写,把课文的两段改写成诗,我想效果会更好。

  其次是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师的诵读,学生的默读,齐读,最妙的是教师的领读,现在的公开课上很少听到教师的领读。潘老师的领读领起了一个小高潮,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总之,潘老师的这节课既有语文魅力,又有很深的思想性,把功夫下在了扎扎实实的过程中,教材处理和课堂调控的特别到位。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4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问题去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主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以多媒体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渐渐开放、小鸡破壳而出、小鹿出生后顽强站立的画面。

  师:从这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⑴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 小鸡在蛋壳里长大后要想从壳里出来也要用很大的力气啄碎蛋壳才行。

  ⑶ 我从看过的资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须在出生后40分钟内站起来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来,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师:在我们这个有着众多鲜活生命的星球上,许多生灵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一个崭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们透着一股子顽强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写的有关生命的文章。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师: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

  生:她瘫痪在轮椅上。

  师:是的,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在这种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震撼!板书题目,指生读题。

  3、师:既然生命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力量?(生体会到这两个词在读时要一声高于一声,语气渐强)

  再指读,齐读课题。

  点评:首先,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从三个事例中讲出了对生命的感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

  师:这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出来默读,在读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默读。

  2、感悟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生:我喜欢第一个事例,因为一个小小的飞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挣扎,希望逃脱,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欢这一段,因为小飞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积极求生,可见它对自己的生命多么爱惜。

  生:我喜欢第三个小事例,因为作者从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伟大。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不能随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欢第二个事例,因为一个弱小的瓜苗却能顽强的生长在砖缝里,随只活了几天,但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难忘。

  师:你们说得真好,一个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视它、糟践它,而是应该……

  生:爱惜它。

  点评: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事例,自读自悟,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 

  3、指导朗读:

  师:在课文里作者写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它的意思的同时练习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书勾画并练习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就不是白白度过的。(生读)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句话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读、重读。(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请在小组里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不但说得好,读得也棒,我真为你们高兴。

  点评: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品读课文,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自己体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扩展交流

  师:“一例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师:我们从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感动生命的故事。

  生读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师:生命决不是短暂的蜡烛,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应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活出光彩,活出价值。

  点评:在品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积累,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了很多名言、故事,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四、课堂总结

  【点评】

  这节课的课堂思路清晰,教师用足了教材,用好了教材:

  首先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让学生从从初读课文中感受生命,“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学生概括的特别好,然后又联系生活实际,往外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效果很好。

  第三是在朗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语言,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很多名言、故事,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第四是在品读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什么是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总之,这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教师指导学生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品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并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凭借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网上的材料,各种书籍、报刊中的相关资料等,寻找有关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进行交流,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求异思维。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篇15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呀,每个人的眼睛都会说话呢。现在,请你静静地看着胡老师的眼睛,想一想,这个时候,胡老师的眼睛仿佛在对你说着些什么呀?

  生:我觉得胡老师这时候好像在说让我们好好听讲。

  师:握手,咱们是知音,一下子就说出了胡老师的心事。

  生:胡老师在告诉我们要发言积极。

  师:咱们也是知音,这也是胡老师想说的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看来,一个人的眼睛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其实,你们的眼睛也告诉了胡老师,你们非常自信,你们一定会在这堂课上有出色的表现,是吗?

  生:(齐答)是。

  师: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那好,咱们开始上课吧。

  师:十二岁,本是花一样的年龄,可就是在这样的人生季节里,她的生命之花却突然遭受到了命运的冰雹。可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让她由一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终身只能生活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她就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师转身板书作者名)可是病魔能夺走了她的健康,却无法夺走她的勇气;能影响她生活的质量,却无法降低她生命的质量。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虽然全身百分之八十的关节损坏,每时每刻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可她却靠着两根僵硬的手指,创作出了六十多部作品,100多万字的著作。她用自己的坚韧铸就了生命的辉煌,她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杏林子对生命的呼唤吧。

  (师配音范读,读完后生齐鼓掌)

  师: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作者虽然用简短的文字,却表述了对他对生命的理解。从这几个小小的事物中,他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让他觉得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却可以让它更有意义。

  师:你基本上听懂了这篇文章。

  生:我听老师读了,我知道了人的生命很短暂,但只要好好地利用它,就可以让自己的一生更加辉煌。

  师: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生:我觉得作者用这么一篇短小精悍的短文,叙述出了生命的重要性,而且还写得这么感人,我觉得作者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重要意义。

  师:你在认真地思考。同学们,你们自己能给这篇文章加个标题吗?

  生:生命的珍惜。

  师:生命的珍惜,好!

  生:生命的意义。

  生:生命的赞歌。

  师:还有同学想发言,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吧!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作者加这个标题的含义吗?自由地读读看。

  (学生各自轻声读课题)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含义来。

  生:生命,生命……(后一个“生命”音调比前一个“生命”高)

  师:听出来了吗?两个生命读法不一样,有意思!

  生:生命,生命(后一个“生命”音调比前一个“生命”低)

  师:听得出你在思考!

  生:生命,生命。

  师:听得出我们有的同学在思考,有的同学在呼唤,我们一起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齐读)生命,生命。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读这篇文章了吧?(现场给每生发放文本复印件)拿到文本的同学,轻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很好的读书习惯。来,谁来读一读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生:读“虽然生命短暂……光彩有力”,这个第五自然段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作者说得很对,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体现出它无限的价值。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我觉得第五自然段写得非常好。

  师:你的表现真让老师吃惊。才拿到文本短短的几分钟,就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谈了自己的体会。遗憾是有一个地方可能是话筒原因读得不是特别清楚,看到最后一句。(师范读最后一句)

  师:还有同学也想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吗?

  生:读“墙角的砖缝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不简单,每个字音都咬准了。那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一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因为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把香瓜子比作一个人,比作一个很有毅力,很努力、勤奋的人,赞扬了香瓜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这种非凡的毅力,这一段给我的印象最深。

  师:你真会联想,由瓜子想到了人的精神。我相信你如果能把你刚才的感受融进去,再读读这一段,会比刚才读得更好,想试试吗?

  生:再读“墙角的砖缝里……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有进步,但我发现最后一句中有个字读错了,谁来帮帮他?

  生:我发现他把“茁壮生长“读成了“茁壮成长”。

  师:你能再把这句读读吗?(指名前一名读错字的男生)

  生:读“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看来这句话的确是很难读,大家看到这句话,(师范读这一句话)大家自由地练习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练读这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还有没有同学想读,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生:读“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觉得这一段给我感受很深,是啊,我们的生命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师:嗯,说出了你的体会,还有想读的吗?

  生:读“夜晚,我在灯下写稿……我忍不住放了它”。我觉得这一段中的飞蛾它有求生的欲望,也令我震惊了。因为它明明感觉到作者的力量可以让它死,它仍然鼓动着双翅,极力想逃脱出来。

  师:你体会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的欲望是吧?

  生:嗯。

  师:我终于明白咱们班同学读书读得这么好的原因了,同学们都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联想。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是由哪几件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生默读课文)

  生:作者是由有一只飞蛾被作者捉住以后,还在挣扎,它明明知道作者可以把它弄死,但是它还是要极力逃出去。一粒香瓜子掉进砖缝里面,但它还是冲破坚硬的外壳生长起来,即使它仅仅只能活几天。所以作者就想,既然飞蛾和香瓜子都能在逆境中找到动力,加上自己的努力,在被束缚的情况下都可以生长,那么,自己的生命也要有意义一些。

  师:你发现了几件事啊?

  生:我发现了两件事。

  师:(开始板书)第一件事是飞蛾怎么样?你刚才讲得非常具体。

  生:飞蛾在作者写稿的时候,在作者的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作者。

  师:仅仅只是写飞蛾在作者头顶上飞来飞去吗?

  生:后来它被作者捉住了,还在拼命地挣扎,想逃出去。

  师:是啊,它想逃出去。(板书飞蛾求生)

  师:你说得非常具体,下面我想给同学们提出新的要求,你能不能把你找到的具体的事简要地概括一下呢?象这样?(指黑板上板书的尽蛾求生)我相信后面的几件事大家也能做到。

  生: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他竟然发芽了。第二件我想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就是瓜子发芽。

  师:嗯,非常好,它不仅发芽了,它还要──茁壮成长。(板书瓜子生长)

  生:(齐答)“茁壮成长”。

  师:还有没有同学找到了?

  生:还有作者用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跳。

  师:我们简单点概括就是──试一试?

  生:聆听心跳。

  师:好的,聆听心跳,文章中用了个“静听心跳”,当然,你有自己的创造也非常的好。(师板书“静听心跳”)

  师:那么,作者从这三件小事中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感悟呢?需要我们细细地进一步读课文。谁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我想把机会让给那些还没有举手发言的同学。

  生: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我常常想,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肯定要思考生命的意义。

  师:是啊,在思考,而且……

  生:他不止是这一次在想,而且是经常在想,日复一日地想,年复一年地想。

  师: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是啊,当我静静地坐在窗前,凝望着夕阳惭惭西沉的时候,我想,生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也发挥想像,作者可能还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去思考“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

  生:我觉得作者会在他生命结束的时候会再一次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师: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要回顾他的一生。

  生:我想的话作者还会在春天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时,想象去年一年中他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

  师:蒙蒙细雨,多有意境哪!

  生:我想作者还可能在医院门口看见一些被病床护送的病人时,他也会想着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师:当他在医院里看到一个个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也会想到生命是什么?

  (师点头)是啊,作者就是这样静静地不停地思索着生命是什么呢?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说,不如我们把想说的话融入读中,把作者这种心境读出来,好吗,试一试。

  (生轻声试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

  生: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听得出你在思考。

  生: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再深刻点行吗?谁再来?

  生: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我们一起读吧!

  生:(齐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师: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找到答案,但她从飞蛾求生的现象中得到了一点感悟,谁接着往下读?这位女同学还没有读过,你来读。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作者感悟了什么?其实,作者的感悟就深深地藏在这些文字的背后,需要我们细细地去读,边读边体会,看看哪些词一下子跃入了你的眼帘,抓住它,反复地读。开始吧,再读读这一段。

  (生小声地读课文)

  师:谁找到了?哪些词一下子跃了你的眼帘?

  生:读“但它挣扎着……忍不住放了它”我感到……

  师:你抓住了哪些词啊?哪些词一下子跃入你的眼帘?

  生:既使飞蛾在作者手中那么渺小,但它仍有一种求生的愿望,想到要摆脱这种困境,既使它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它绝不放过这个机会,努力地在挣扎,极力地鼓动双翅,这种力量也使作者折服了,所以说后来才出现了“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作者都折服了,忍不住放了它,你能不能好好地把这句再读一读,不要着急。

  生:读“但它挣扎着……忍不住放了它”。

  师:谁还想说?

  生: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强烈”这个词,我觉得,嗯,很……嗯……

  师:让你印象深刻是吧?

  生:因为前面说,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可是飞蛾却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而且在挣扎,而且挣扎得那样强烈。

  师:是啊,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这个生命非常的什么?

  生:(齐答)弱小。

  师:弱小,是吧,可是它却如此强烈地挣扎着,再读读这一句,好不好?把你的理解融进去。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师:停下来,我觉得你读得,这飞蛾挣扎的力度不够啊,怎么能打动作者呢?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谁能够把飞蛾极力挣扎的语气读出来?

  生: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忍不住放了它”。

  师:有点接近了,但还不够。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边做手势):一只飞蛾在我的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此时这只飞蛾会怎么做?你说。(手势请生答)

  生:挣扎。

  师:哦,挣扎,但它挣扎了一下又没有挣脱,它还会怎么做?

  生:它还会不停地继续挣扎。

  师:不停地继续挣扎,一分钟……二分钟……十分钟,如果此时飞蛾会喊叫,它会叫些什么,会怎么叫?

  师:(示意一举手学生)你想好了?你来!这样吧,老师和你合作,试一试,认真听!但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喊叫着……(手势示意该生喊叫)

  生:作……作家,放了我吧,我只是一个弱小的生命,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请你让我活得更加……让我多活几天,让我的生命更加辉煌吧!

  师:这只飞蛾太紧张了,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它会这么叫吗?我再请个同学试一试!谁来?你来!老师依然配合你!但我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喊叫着……(手势示意该生喊叫)

  生:救命,救命,快放了我吧!

  (师生齐鼓掌)

  师:(赞许地笑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同学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把这段好好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读)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自信的同学勇敢地举起你的手!

  生:读“夜晚,我在灯下写稿……忍不住放了它”

  师:我感觉到你的心已经渐渐地贴近飞蛾的心了。你能不能帮助老师推荐一名你认为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读读这一段?

  生:万梓易。

  生:读“夜晚,我在灯下写稿……忍不住放了它”。

  (生齐鼓掌)

  师:果然不同凡响!她的朗读让我感觉到她的心已经和飞蛾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我们一起把这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夜晚,我在灯下写稿……忍不住放了它”

  师:飞蛾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同时也为它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而那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又是怎样拨动作者心弦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小黑板“这是一粒……的香瓜子”),想一想,填一填,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师:你想好了,你说!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不屈向上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很顽强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非常坚强不屈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不畏眼前的困难而绝处逢生的香瓜子!

  师:绝处逢生!你觉得它绝处逢生是依靠外界的力量呢还是自己的力量?

  生:自己的力量!

  师:好的。这位男同学,你还没发言吧?

  生:我认为这是一颗热爱生命的香瓜子。因为它在很坚硬的外壳,它还用自己的身躯冲破。

  师:同样的香瓜子,有的同学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的同学尽管感受相同,却学会了用不同的词来表达。都非常好,这时候,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说一说你这样填的理由是什么?

  (生轻声自由读这段)

  师:理由是什么?

  生:理由应该是最后一句话里上面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两个词,如果这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它不渴望生命,它为什么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茁向上、而生长呢?

  师:也就是说它生长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但它却是怎么做的呢?

  生:极力生长。

  师:我知道你肯定非常佩服这粒香瓜子,那么你能不能读出来?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茁壮成长的力度我觉还不是特别够,这种力量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吗?谁能做一粒最勇敢、力度最大的香瓜子?

  生:读“墙角的砖缝中……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读得很流利,遗憾的是语速快了些,女同学的力量小一些,我请男生来读一读。

  生:读“墙角的砖缝中……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有两个地方读得非常好。(范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听出来了吗?这是对香瓜子的什么?

  生:(齐答)赞叹!

  师:赞叹,谁再把这一句充满激qing地赞叹一下?

  生:(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生:(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师:后一句他读得好的地方,就是读香瓜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地方,谁能像他那样读?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我想请你帮助老师推荐一名平常在班上朗读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读这一句。

  生:王若雨。

  师:咦,你的机会也挺多的嘛,今天的机会挺多。好,请你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你自己和自己比较一下,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师:祝贺你,说明你有进步。飞蛾、瓜子的生命现象令我震惊,而偶尔听到的一次心跳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憾,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段,你能读出作者的感受吗?

  (生轻声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师:这位女同学今天机会比较少,你来,我想请你读读这一段中给你感受较深的句子。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对自己负责”。

  师:说说为什么令你感受深刻呢?

  生:(沉默)

  师:谁来帮帮她?有没有和她一样也是找的这一句的呢?呆会再请你说!

  生:我觉得作者说得很对,自己的生命应该由自己负责,有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就是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第二种选择就是可以好好地使用它。

  师:是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其实,同一个句子,我们体会得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大家再来读读这一句,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如果是你读的话,你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你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我想强调这个“我”这个字。

  师:为什么呢?说说理由?

  生:因为这生命属于我自己的。

  师:你能不能再把这句话读一遍?让同学们都感受到这就是“我的”生命?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很好,还有没有想读这一句,你又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想强调“属于”这两个字。

  师:为什么呢?

  生:“属于我”就是“就是我的”,并不是别人的。

  师:既然想表达“就是我的”,要表达这个意思,应该着重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单单属于我的(重读“我的”)对不对?强调“我的”!同学们朗读的处理很有意思,各有各的理由。胡老师也有自己的理解,听听胡老师想怎么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胡老师强调了哪个字眼?

  生:(齐答)这!

  师:“这”指的是什么呀?有没有同学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

  生:这指的是我的心跳!

  师: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吗?

  生:读“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单单属于我的”

  师:“这”指的就是“那一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同学们,心跳声对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却感到如此的震憾呢?作者到底听出了些什么?她听到的仅仅是心跳吗?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她还听出了这是个活生生的生命。

  师:对,生命哪!

  生:这一声声心跳在作者这里不单单是心跳了,而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使作者感到了震憾。

  生:我还觉得这一声声心跳还代表了生命的真谛,让作者听懂了生命的真谛。

  师:是啊,他听出了生命的律动,听出了残疾的身躯下依然蓬勃的生命力,听出了她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说到这,胡老师还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杏林子病情恶化,她的朋友中国台湾另一位著名女作家三毛来探望她。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在三毛看来都觉得不堪忍受。以至于三毛探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啊,杏林子太惨了,求您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里安息吧!”杏林子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作也修正祷告:“神呀,关于这件事您千万不要听三毛说,您还是听我的吧。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这就是身体残疾却格外珍视生命的杏林子的选择,后来,她用她的坚韧走完了她63岁的人生。而她的这位好友,四肢健全才华横溢的三毛,后来却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是呀,“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尽管我们强调的字眼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大家发现了吗?

  师: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齐答)自己手中!

  师: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生命自己主宰。(师板书“主宰生命”)

  师:所以作者说,我可以好好的──一起读──

  生:(齐读)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是啊,面对生命的两种选择,作者的态度──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出示小黑板)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决心,读出你的勇气来。

  生:读“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生:读“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是啊,面对生命,两种选择,杏林子选择了──读。

  生:(生齐读)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面对生命,两种选择,我们怎么选择?读。

  生:(生齐读)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面对生命,两种选择,在坐的每一个人都会从心底里作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

  生:(生齐读)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此时此刻,我相信每位同学的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生命到底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生命是勇气和力量!

  师:生命就是勇气,就是力量!

  生:生命就是坚强不屈,生命就是默默地付出,生命就是对自己负责。

  师:一口气说了那么多。

  生:生命就是一首赞歌!

  师:生命的赞歌!

  ……

  师:同学们肯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胡老师也想说──我是一名教师,我想说生命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作无悔的奉献!

  (鼓掌 结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命生命》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539481201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