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安乐窝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1

  上课开始,教师先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在音乐声中,教师开始向学生介绍。)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歌声继续)这首歌是《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歌声停)

  师: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唱得真是过瘾。同学们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谁能说说?好,那位同学你来说。

  生:我知道《水浒传》是四大名著。

  师:好,你了解这个。谁还想说?唉,你来说。

  生:我知道《水浒传》里头有一百零八位英雄。

  师:你了解《水浒传》中的人物。

  生:我知道《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

  师:你了解作者,真不错。《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师相机板书:好汉)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水浒传》的几个人物。学习一篇根据《水浒传》改编而成的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师写课题,生书空。当写到“棒“时),“棒”是个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要想棒得先谦让,左边要给右边让点位置,这样写起来,才好看。

  师:课下,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来检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

  (出示课件上的词语:枪棒  款待  发配  理睬  推辞  较量  白昼

  羞惭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非比他人   禁军教头  )

  师:大屏幕上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会不会?

  生:(齐声)会。

  师:这么有信心,来,一起读。

  (生开始齐读。)

  师:有一个词,我发现大家打嗝了。“羞惭”。来将这个词读三遍。来,一二。(生读词)(将“发配  依草附木  措手不及  非比他人   禁军教头”等词变红色。)

  师:这些红色的词语,你们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那位男同学,你来解释。

  生:“发配”的意思就是:宋代犯罪的人,在脸上刻上字以后,被送到远方去苦役。

  师:解释得非常清楚,纠正一个字,不是在脸上刻上字,而是刺上字。在课文里边有一个字跟“发配”的意思很接近,是哪一个?一块告诉我。

  生:流配。

  师:非常好。谁还能解释其它的词语?

  生:我知道“依草附木”的意思。“依草附木”是依仗他人的权势。

  师:“依草附木”在过去呀指妖魔鬼怪依附于草木上为非作歹。现在我们经常用它比喻的意思。就是比喻依靠有势力的人,你解释得非常准确。还有吗?

  生:我知道“非比他人”的意思。“非比他人”的意思就是比普通人的才智,然后那个力量比他们要厉害一些。

  师:就是别的人都比不了,是不是?“非比他人”,我们把这个词中的字调换一下顺序,这个词的意思就非常容易解释了。“非比他人”就是其他人都比不了。这也是一种解词的方法。还有吗?

  生:我知道“禁军教头”的意思。“禁军教头”的意思就是:保护皇上的人。

  师:禁军是保护皇帝的军队。“禁军教头”呢?那位男同学,你说?

  生:“教头”就是专门训练禁军的一个低级军官。

  师:一个武官。很好。还有吗?最后一个词语。好,最后那个女同学,你来说。

  生:我知道“措手不及”的意思。“措手不及”就是来不及躲避。

  师:嗯,你把这个词语调换了下就解释了。现学现用,真好。看来大家生字词掌握得非常扎实。相信课文也一定预习得不错。谁能简单地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讲了林冲受到高大尉的陷害。被发配到沧州,和洪教头比武的一篇。

  师:你少说了一个结果。跟洪教头比武,最后呢?

  生:最后林冲把洪教头打跑了。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水浒传》的知识在课堂上展示,调动了学生在课外学习收集知识、积累材料的积极性。并且对文中词语通过这一环节进行了交流与展示,使学生既理解了词意,同时也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说教学设计,对词语的理解方法的指导,不漏痕迹。)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师:这样说,故事就非常完整了。纠正一个读音,是高太尉。不是高大尉,“太尉”是过去的一个武官。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领悟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前三段。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想想你为什么认为它精彩?

  (生开始认真地默读,标画。)(一分钟二十秒之后)

  师:谁来试着说说?来这位男同学。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可以从“挺着胸脯”“歪戴头巾”可以看出洪教头很不文明,瞧不起人,自以为是。还有从“庄客”“想必”和“大官人”可以看出林冲很文明、谦和有礼。

  师:庄客称他教头,不是林冲说的。(请坐)你找的第一句话,非常好。“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你认为可以看出他的目中无人,非常骄傲。(师板书:傲)。同学们,这就是名著,两个词语就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形象。看来我们读书,就要抓住关键词语去细细揣摩。还有吗?

  生:我想给他补充一下,从这句话,我还能看出洪教头很粗鲁。

  师:你补充得真好。(请坐)还有别的句子吗?来,这位女同学,你说。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么一句话:“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这一句话也可以看出林冲很有礼貌,而且洪教头十分地目中无人。

  师:你可真会读书,你通过人物之间的对比,体会出了人物的不同形象。我们也来对比着读读吧。(师读解说的话,生读写林教头和洪教头的动作等句子)。看对比多鲜明啊。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更加衬托出了林冲的谦虚忍让。(师板书:让)。谁还想说?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的“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从“犯人”这个词中,我能体会到洪教头他非常的目中无人。把林教头称为犯人。

  师:看不上林冲。还有,你想说?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的“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这段话表面上是在提醒柴进不要上当受骗,其实是在诋毁林冲,体会出洪教头十分的目中无人。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洪教头在诋毁林冲了?哪个词最能看出来?——有同学都已经小声说出来了,哪个词?

  生:冷笑。

  师:非常好。人物语言要读好,提示语言少不了。冷笑,什么样的笑可以被称为冷笑?

  生:不怀好意的笑被称为冷笑。

  师:不怀好意的笑叫冷笑。你说。

  生:充满嘲讽的笑也可以叫冷笑。

  师:非常好。那么在这一句话里边,洪教头在笑谁?一起告诉我,笑谁?

  生:林冲。

  师:笑林冲什么?

  生:笑林冲:冒充武师,找柴进骗吃骗喝。

  师:非常好,还有吗?还笑林冲什么?人物的语言要细细品味。大家一起来跟老师来分析一下,洪教头说这句话,到底有几层意思?首先,

  笑林冲的身份,笑他是个流配的——生答:犯人。第二,笑林冲没有真本事,是冒称武师,找柴进干吗啦?

  生:(齐)骗吃骗喝。

  师:第三,笑林冲:走投无路,只得来柴进庄上——生答:依草附木。

  看人物的语言,多有意思呀。再读读这一句话,看洪教头还笑谁?(生开始自由读。)

  师:(生读完后)还笑谁呀?

  生:洪教头还笑柴进。

  师:噢?还笑柴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从“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同学们,这就是名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多么耐人寻味呀!

  (师板书:语言)洪教头冷笑着说的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林冲的不屑,哼,骗吃骗喝,和依草附木,同时又表达了对柴进的不满,“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人物语言要读妙,走进内心最重要。同学们能不能想像着洪教头的样子,揣摩着洪教头的心理,来读读洪教头说的这句话。可以自己先试试。(生开始自由试读。)

  师:谁来试试。来这位同学。(生读洪教头说的话)

  师:哎呀,作者把人物给写活了,这位同学把人给读活了,我发现呀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出现在第三段,我也认为第三段很精彩,咱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课文的第三段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师板书:语言、神态、动作)和动作进行了描写,真是入木三分,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想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分角色来读读第三段。谁愿意来读?

  师:谁愿意读柴进说的话?好,你来读。林冲,你来读。洪教头,你来读,我就近取材(师指了一个离他比较近的学生)。然后师开始读旁白。生开始读人物说的话。

  (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认识人物,使学生对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同时也注重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加深了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认识。进一步渗透了学生的品读课文与感悟文本的学习方法。)

  师:这样读书多带劲儿啊,大家给他们三个点儿掌声好不好?

  刚才我们在学习课文前三段的时候,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了“读,画、想、说的方法进行学习,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自学方法,然后自学课文的四、五、六三段。(生开始自学:一分四十秒后)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已经找到答案了,谁来试着说说你认为精彩的句子?然后说说你的理由。来这位男同学。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这句话我觉得洪教头十分地狼狈、十分地傲慢无礼。

  师:你怎么看出他狼狈了?可以看出他的傲慢无礼,是不是?好,坐下。还有吗?你来说。

  生:大家先跟我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我从这儿从脱、拿、耍、喝和敲能看出洪教头十分地想获胜,希望打败林冲好显示自己的本事。

  师:你抓住关键词语去细细揣摩,有了很多收获。纠正一个读音:喝(he)道,第四声。好,还有哪些同学想说?这位女同学。

  生:我想给前边这个同学补充一下: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从“只好”这个词可以看出林冲他是迫不得已,他不希望通过这个比武来显示出谁的武力更高,他也不希望碰出一点火花。

  师:你说得真好,你又抓住对比体会出了人物不同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吗?你来说。

  生:我从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从这个“来来”体会出洪教头目中无人,瞧不起林冲。

  师:大家的答案可真精彩,看来通过自学,大家真是收获颇丰。相信大家用这种方法来品读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几百年来,《水浒传》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有人还专门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句歇后语。你猜上半句就是咱们的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你猜下半句是什么?

  师:猜不出来?没关系。唉,你想说?好说吧。

  生:我猜一下子:大炮打蚊子。我觉得你好像把这个关系给说颠倒了。应该是洪教头自不量力。是不是?猜不出来没关系,其实答案就藏在第七段。请大家快速读读第七段,画出林冲和洪教头打法的词语,然后看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个词,甚至一个字来评价他们两个。

  (生读第七段,边读边画)(一分钟后)]

  师:咱们先来试着评价评价洪教头,好不好。谁来说说?你来说。]

  生:我可以看出洪教头很狂暴。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从“浑身”可以看出洪教头很狂暴。

  师:他想一棍就把林冲打倒,是不是?纠正一个读音:一锭大银。最后那个女同学,你来说。

  生:我从: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可以看出洪教头很贪财。

  师:一个字很好,贪。还有吗?谁还想总结?最后那个女同学,你来说。

  生:我觉得洪教头很爱面子。因为当林冲已经把他打倒,之后呢,他还跳起来大喊:来来。说明他不希望别人看到他狼狈的样子。

  师:噢,这是你独特的理解,还有吗?谁还想来评价?你来说。

  生:我觉得这一段写出了洪教头自不量力、自以为是。我从“洪教头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

  师:“劈头打来”是要打林冲的哪儿?

  生:头。

  师:一见面就劈头打来,说明洪教头非常的——好,你来说。

  生:非常的心狠手辣。

  师:真的很精彩,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真是“狠”。(板书:狠)

  师:我们来评价一下林冲。这位女同学。

  生:我觉得林冲十分地机智,武艺也十分地高强。因为我从:他把棒一横,便抡起一棒一扫,就这两个词,我就看出了他十分机智、武艺高强。

  师:你怎么看出他机智了?

  生:因为洪教头使出了个把烧天,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能看出当时林冲,很震惊,就立马就想出了一个招式。来还洪教头。

  师:唉,你说得非常精彩,林冲非常的机智。(板书:智)刚才那位同学的答案我听清楚了,原来他认为林冲的机智就体现在洪教头的每一招,他都能够有应对,都能够发现洪教头招数中的——

  生:林冲可以发现洪教头每一招里的破绽。

  师:非常好。这句歇后语的后半句,就这样被同学们发现了。这句歇后语就是: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咱们同学们可真聪明。

  师:课文的这一段描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场面,真是扣人心弦。老师想像说书先生一样,把这一段说说,你想不想听?

  生:想。

  (给学生以自学方法与步骤的渗透,这样在自学的过程中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足见学生对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与落实的成效有多大:学生对作品的感悟有了一个更大的提升。)

  三、分析人物,拓展提升

  师:(说评书)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开始。

  (生自由说)(一分钟后)

  师:我给大家点儿掌声。你们说得可真投入啊!我相信你今天晚上给家长来上这么一段,他们肯定对你刮目相看。

  灰溜溜走开了的洪教头,心里一定会纳闷:嘿,我怎么就输了呢?咱同学能不能帮他总结一下?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你说。

  生:因为他准备打林冲头的时候,林冲往后一退,一棒落空,来了个踉跄,还没有站稳的时候,又提起了棒。林冲就看他的这个时候,脚步乱了,就用棒一扫,把他给打倒了。

  师:洪教头不但武艺不精,还操之过急。后面的那个女同学,你说。

  生:我认为洪教头会输是因为他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轻敌了。

  师:对。老师认为洪教头输就输在没有真正懂得一个字——武。把武字拆开就会得到一个“止”和一个“戈”。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戈字也就有了争斗的意思,而止戈就是学武之人应该运用所学之力,去制止争斗。所以“武”字真正含义就是:以武止戈,以德服人。林冲不正是这样吗?

  (由人物表现来体会人物的品质,以讲说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悟的升华。一个“武”字的字理分析为学生认识人物更是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应该有其独到之处。同时我们也从中体会到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教师对教材解读,越深越好。)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师:面对初次见面,就傲慢无礼的洪教头,林冲谦虚、忍让。当洪教头心狠手辣地要制他于死地之时,林冲不慌不忙,三招:一横、一退、一扫。就将洪教头打倒在地,羞惭离去。林冲真不愧是一个:武艺高强、武德高尚的英雄好汉。

  师:在《水浒传》中,像林冲这样的好汉,还有很多,比如说景阳冈打虎、为民除害的武松;比如说拳打恶霸镇关西的鲁智深……所以快去读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波澜壮阔的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节课,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留下的作业,可以提前完成作业。

  (师出示作业)

  (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样的作业布置,就会让学生欣然接受,甚至达到了不读不快的效果。)

  课后作业:

  1、用钢笔认真工整地描红本课生字;

  2、在理清故事发展顺序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通过对人物对话、动作、外表等描写的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抓住课文的梗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课文中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3、初步掌握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概括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难点: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班级学生实际)

  课前准备:了解水浒人物,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收看《水浒传》影视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并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铺垫。

  一、激发情感、初读故

  1、背景音乐:《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曲《好汉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同学们了解了《水浒》,喜爱上了《水浒》。当听到那铿锵有力的歌声时,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一个个英雄的身影便活脱脱地展现在眼前。

  2、《水浒传》与《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读过《水浒传》这部名著吗?展示并说说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3、指导初读:现在就让我们读一读根据《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一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看一看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1、自读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自己练习——小组合作练说——再次仿照,人人练说:《林冲棒打洪教头》说的是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被洪教头所逼与之比试,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让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做到用词简炼。师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3、再读课文,联系题目,想一想课文重点应该写什么?(写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这经过应写清楚两个人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结果怎样。)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

  4、分段: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交代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它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洪教头席间向林冲挑战。第二层是第四、五自然段,写了二人初次交手。第三层是第六、七自然段,写林冲与洪教头再次交手,林冲获胜。

  第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洪教头败给了林冲,满面羞愧而去。

  5、再读体会。读了几遍课文,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释疑激趣。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从整体入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进一步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四、书面作业:1、习字册;2、收集资料。

  第二课时

  目标:通过朗读品味,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一、再读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再读。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把这些联系起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柴进款待林冲的情景以及在柴进的要求与洪教头逼迫下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经过。)

  3、你认为谁是好汉?为什么?从课题可以看出,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人物?

  二、朗读品味,体会个性特点

  1、林冲棒打洪教头?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课文又是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的?自读课文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生细读,讨论。

  2、汇报:(      )的林冲

  ——武艺高强。“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头打来,如果这一棒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把林冲怎么样?置人于死地呀。而林冲只是把棍一横,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没有打在人家要害,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点到为止。

  理解“禁军”,保卫皇帝的部队——御林军,也叫禁军,最精锐的部队,人人武功高强。林冲是这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武功十分了得!可洪教头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自认为是柴进的师父,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就谁也不放在眼里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机智。“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还有第七段中“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洪教头用的是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从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脚提起来,而林冲用的是拨草寻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来的脚上。请学生上台,分别表演“把火烧天”“拨草寻蛇”的招式。“把火烧天”是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这种招式一摆,必然露出了破绽——脚露出来了。林冲“拨草寻蛇”打他的脚,这就是林冲的聪明机智。

  ——勇敢。第七段中的“洪教头跳起来大叫:来!来!来!”这两句可以看出,林冲非常勇敢。因为洪教头挑战,那样气势汹汹,那样仗势吓人,那样的大喊大叫,而林冲却并没有害怕,仍然沉着应战,接受了洪教头的招数。

  ——镇定自若。“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谦虚。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心胸广阔。第三段中的两句话,“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洪教头心胸狭窄,这样傲慢,对林冲不理不睬的,但林冲丝毫没有和他斤斤计较。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所以林冲对他非常尊敬,有礼貌。从这儿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洪教头一棒落空……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从这几句话感觉到林冲善于观察,能够很快地捕捉对方的破绽。

  3、另一个人物,谁?再读第七段。(       )的洪教头。

  ——心胸狭窄、傲慢狂妄。“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等词语看出;“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就越发要跟他交手。”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洪教头才是一个柴大官人的师父,就看不起林冲,他却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厉害的人多着呢!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抓住“我偏不信他”。什么“偏不信”?就是故意的。

  ——骄傲蛮横。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4、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林冲只是一扫,而不是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穷凶极恶,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比较作者对林冲、洪教头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写出了人物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林冲,那是洪教头。

  其次,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找找人物的对比描写。

  看,第三自然段中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一个谦让,一个傲慢;一个有礼,一个无礼,非常鲜明。这样把两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放在一起来描写,以形成鲜明对比的表达方法,就叫对比描写。

  6、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又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

  7、指导朗读。鲜明的对比,在比较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写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赏读赏读。你们先练一练,读的时候,要把林冲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要把洪教头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练好以后,我请你来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各推荐一个朗读最佳的读第七节。

  8、棒打的结果怎样?这就是故事的结局。生齐读第八节。

  9、复述第七段故事。对照板书,理清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有条理的复述课文,小组说——推荐说——评说,要求用上文后的词语。

  三、回顾全文、升华主题:

  1、看录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断。

  2、看黑板,读课题,题目分明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读了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处处挑衅林冲,要跟林冲打,要和林冲比,林冲一让再让,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点到为止。洪教头只能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你们说,究竟谁才是真好汉?(在黑板上“好汉”一词的后面打上“?”)

  3、好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谦虚、机智、心胸广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四、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提供片段《林冲风雪山神庙》,读一读。

  2、想更多地知道以后的事情,了解更多的好汉人物,利用课余时间去读一读《水浒传》吧,把你觉得最喜欢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我们也了也来共同感受一下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五、巩固练习。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3

  3月29日,我去实验小学东校区听了孙双金老师的两堂课,他教学的是五年级的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 关内容改编而成的。孙老师在教学中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和善,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下面我谈谈我的听课感受。

  一、善于激励学生

  课一开始,孙老师便从鼓励学生大声发言入手,谈话中带着幽默,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嘴巴变成大喇叭,学生的兴致就上来了。课中,他用孩子的名字做文章,“你 的名字里有个聪,聪表示聪明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让学生心潮彭湃,“让我看看你的脑袋,外面看看和其他人一样,里面就是不一样。”他让学生充满自 信,“老师喜欢举手的孩子,举手的孩子自信!”等等。在孙老师的课上,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让学生举起的小手多起来,发言的人多起来,发言的声音响亮起来。

  二、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

  孙老师的第一堂课其实也如我们平时上课一样,检查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概括段落的意思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他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对 名著的认识以及对课堂的生成都驾轻就熟。他在检查学生读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再简洁地归纳为两个字,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从阅读—— 概括——提炼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段意的概括,但学生的这种概括能力不可缺少。

  三、课的重点突出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中,主要有三个人物,孙老师的第二课时就让学生认识了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他的话说:“一课突出一个重点。”这样就能让学生认识得更深刻。课中,孙老师以一个填空题的林冲让学生在文中找依据,并把他们说得好的写在黑板上。通过交流、演示招式,透过语言文字,孙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个谦虚的林冲,武艺超群的林冲,武品高尚的林冲,礼貌待人的林冲。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4

  一、文本解读

  本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第八回(有些版本为第九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课文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件事。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是故事的开始。写林冲发配沧州途中,来到了柴进的庄上。第二、三自然段为第二段,是故事的发展。写正当柴进设宴款待林冲之时,洪教头来访,自以为是的洪教头认为林冲是个没有真本事冒充武师的犯人,执意要跟他比试武功。第四至八自然段为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最终林冲巧妙地击中洪教头的要害,打败了他。本文的插图与这一部分描写相对应,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林冲的英雄风貌。

  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人瑞(又名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108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二、目标预设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三个多音字,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

  第二课时:

  1、学生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的形象、性格特点。

  2、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三、设计理念

  通过本文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通过悟读、品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从而将自身的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四、过程与方法(第一教时)

  (一)简单介绍我国四大名著,激发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兴趣。在教师简单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 红楼梦》后,利用文本上的名著便览—《水浒传》,让学生自由阅读,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过渡接题,导入新课

  (三)初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请段落层次,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不是特别强,必须有老师的指导。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找答案,在交流这三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去概括,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无形中也学到了把问题答案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还利用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段落层次。分段有两种,可按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也可按开始—经过—结果分。

  (四)教学生字

  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生字特点,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已掌握,所以课堂上就不再一一出示,重点关注学生易读错的三个多音字及“发配、羞惭”词语的理解。

  (五)指名朗读课文

  检查读书情况。有学生点名朗读的人员,他们很开心。

  五、感受

  自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衔接,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立足文本,以生为主,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努力还语文课以“本真”。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5

  (一)

  读《水浒传》,再看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路上对薛超、董霸都能一忍再忍的林冲,为何到了柴进庄上就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把林教头打得落花流水呢?

  再来细读课文与原著,发现课文比原著少了这样几句关键的话: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

  这几句话很清楚地表达了二层意思:一,林冲开始对洪教头非常尊敬,是他错误地认为洪教头是柴进的师傅。二、柴进与这位洪教头的交情并不深厚。

  我们不由得不赞叹施耐庵这位文学大师细节描写的功力,廖廖数语,就使打斗的情势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在这之前,林冲由于顾及洪教头是柴进的老师,不会与他真打,最多也就是互相打个平手。而当他得知了林教头的底细后,就不会有所顾忌,让盛气凌人的洪教头落荒而逃。如果没有这几句话,林冲的形象就大大折扣,好像就是一个为了五十两银子就与人大打出手的凶徒,并与他在这之前一路上表现的“忍”产生了矛盾。

  (二)

  在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当中,运气最不好、受磨难最多、最倒楣的要数林冲。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级军事教官。这种职务不是很高,可也不是很低;家中再有一个漂亮而贤惠的妻子,林冲在东京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因为妻子漂亮,被顶头上司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中,想方设法陷害他。直接替高衙内充当凶手的不是别人,竟然是自己十分信赖的好友陆虞侯陆谦。这对于看重江湖义气、喜欢结交朋友的林冲来说,着实是一次巨大的精神冲击。在押解林冲沧州牢城的路上,老实巴交的林冲被两个公人烫坏了双脚,堂堂七尺男儿,八十万禁军教头,竟让两个鬼魅似的小人物整得苦不堪言,居然连一声谴责的话也不敢讲。林冲为什么不敢?是他想苦撑到刑满释放,回东京仍旧当他禁军教头,过他的小康生活。因为有了这个念头,一只猛虎也就变成了兔子,任凭两个肮脏的鼠辈欺侮。林冲倒了血楣,在很大程度上要怪他自已太软弱。

  最终林冲的还是走向了反抗的道路。到了沧州牢城不久,高俅便派陆谦、富安来算计他。草料场一场大火,他侥幸没有烧死,可是回东京的路却被烧断了。在这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才一举杀了陆谦、富安,只有这时的林冲,方才偶尔露峥嵘,方显出英雄本色。

  (三)

  说完林冲,我们再来谈谈洪教头。读了课文大多数人认为洪教头是狂妄,目中无人,最后是“满面差惭,灰溜溜地走开了。”也是大快人心。但我并不这么认为,我对洪教头的印象跟林冲一样--倒楣。

  洪教头对柴进说:“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这个柴进并没有否认,说明洪教头说的是实话,而且这个情况柴进也是明知的。另外,柴进也承认“(洪教头)此间又无对手”,说明洪教头的本领还是比较高强的。那么文中记叙洪教头傲慢的态度也就并不奇怪了。洪教头本想通过戳穿这些“骗子”的面目,来赢得柴进对他的重视和赏识。

  说洪教头倒楣,是因为选错了戳穿的对象,这次他遇到的不是张冲、李冲、王冲,而是真正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所以最后的失败与丢人就可想而知了。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6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朗读题目

  (播放课件:音画视听“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师:(引子)“话说,北宋政和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这便引出了你们所见的——

  生:《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部分之人之士。”

  师:(开脸儿)今天先表一人(对着图说),此人东京汴梁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hàn)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此人姓甚名谁?

  生:林冲!(板书“林冲”)

  师:面对千年的人物,该怎样读出来?(生再读,有力量了。)

  师:说到豹子头林冲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所以《水浒传》六至十一回都写到了他(课件):

  生:(朗读)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生:(朗读)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生:(朗读)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题目板书完整:棒打洪教头)

  师:这便引出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八回的一个章节。让我们好好朗读题目!(课件)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在“打”。)

  师:(点评)如闻其声!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在“林冲”。)

  师:(点评)如见其人!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洪教头”。)

  师:(点评)打的不是别人,就是这“洪教头”!

  师:好文在手,须得琅琅上口!今天我们就像读题目一样,逐字逐句地,细细地朗读这篇千古文章。(板书:朗读)

  第二板块:朗读外貌

  师:(引读)且说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

  生:(朗读)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瞧,这副模样——来者不善!咱们好好读出人物的外貌。(课件)

  生:(朗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谁来再朗读,让我们见识见识他的尊荣?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朗读时,没有重音“挺”。)

  师:洪教头的胸脯不够挺啊。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洪教头胸脯“挺”了,可戴的头巾不够“歪”!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终于读出了一个“挺”着胸脯,歪戴头巾的洪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洪教头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生:这是一个骄傲的教头。

  生:我觉得洪教头特别没有礼貌,给人感觉很无礼。

  生:洪教头一出场就想要显示自己的威风吓住林冲,也许就是要这样打扮。

  生:洪教头给我傲慢的印象。有点盛气凛然。

  师:凛然?

  生:盛气凌人。

  师:好一个人前人后,百步威风的主儿!将同学们所说的词语归纳起来,那就是:狂妄!(板书)就这么读,人物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生:(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第三板块:朗读语言

  一、第一次对话

  (一)朗读洪教头的语言

  师:古人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这狂妄的洪教头与林冲萍水相逢、素未谋面,却全然不顾柴进介绍,便自顾冒了一串问话,于是就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好好读读。(出示以下文字)

  生:(放开声音朗读人物的语言):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师:千古美文,要老老实实地走进去,逐字逐句读。先让我们细读第一句——

  生:(朗读)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师:“何故”就是无缘无故,就是为什么。谁再来读,体会这“何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在体现“何故”。)

  师:是啊,柴进何故如此?洪教头感到疑惑。

  师:再看,“厚待”那可是——

  生:款待。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用厚待而不用款待?

  生:厚待是热情款待。

  师:好一个热情款待。谁再读,体会这如此的厚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在体现“厚待”。)

  师:对林冲“何故”如此“厚待”?这难免让洪教头再次疑惑。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再读,体会疑惑。)

  师:柴进呀,柴大庄主,你怎么能厚待这个脸上刺着金印的“犯人”!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再读!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音在“犯人”。)

  师:洪教头真是疑惑满腹。那就请你扮演洪教头,带着你的层层疑问,再好好问问柴进!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侧重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

  师:听洪教头这么一问,柴进赶忙解释说——

  生:(朗读)“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啊。

  师:没想到洪教头又冒出了第二句——

  生:(朗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怎么能如此轻信?”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

  生: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轻信。

  师:刚才是疑问,现在可是反问。让我们好好听听洪教头的反问!

  生:“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慢慢数数洪教头的话,他给林冲起了多少外号?

  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这句话中提取)有“犯人”;

  生:“流配的犯人”;

  生:“吃闲饭的”;

  生:“冒牌武师”;

  生:“骗子”;

  师:呵呵,一共五个称呼。每一个外号都是冷嘲热讽,想想洪教头该怎么一字一顿地数落挖苦林冲?

  生:“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朗读时,体现“数落”的语气。)

  师:掌声给他。一字一顿的,把对对方的评价都送到对方的耳朵里。就要这样一字不差的数落、挖苦。这里还要注意,洪教头是“冷笑”了两声说的,你就是洪教头,来冷笑两声,再数落反问。

  生: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把文本中“冷笑”变成了真实的声音,然后再数落反问的语气读。)

  师:听到洪教头如此反问,咄咄逼人,柴进又解释道——

  生:(朗读)“你可别小瞧了他呀!”

  师:没想到这句话没能让洪教头幡然醒悟,冷静下来,反倒是火上浇油——

  生:(朗读)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展开想象,他会怎样“跳起来”的?(学生说出什么样,就直接引导表演朗读。)

  生:(学生跳起来朗读)“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 一定是火冒三丈!

  生:(学生跺脚)“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吹胡子瞪眼!

  生:(学生拍着桌子)“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那可真是拍案而起!

  生:(学生捶着胸脯)“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那真是青筋暴起!看来,洪教头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儿,一百二十个不满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教师引)洪教头跳起来说——(学生接)“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这正是,怒从身边起,恨向胆边生!瞧,洪教头从疑问到反问,到问都不问了,干脆,直接叫板。听,这声音就在我们耳边连珠炮似地响起来了,连起来再读!

  生:(朗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渗透“朗读就是理解”的观点。)

  生:我觉得洪教头太没有礼貌了,太过分了!

  生:洪教头真是过于狂妄啊,骄傲蛮横!

  生:这家伙简直不像话了,飞扬跋扈!

  师:这正是“一样人,便还他一样的说话,更还他一样的评价。”(板书“无礼”、“骄横”。) 再读!(学生读略。)

  (二)朗读林冲的语言

  师:面对如此狂妄、无礼、骄横的洪教头,而林冲只说了两个字——

  生:(朗读)“不敢”。

  师:这“不敢”一个嫌不够,又重复了一遍——

  生:(朗读)“不敢,不敢。”

  师:别忘了,这两个“不敢”林冲是“连说”的——

  生:(朗读)“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虽说自己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山外有人,洪教头毕竟也是教头,怎能造次?于是林冲连说——

  生:“不敢,不敢”。(读出了谦虚的语气)

  师:我们听到态度如此“谦虚”。(板书“谦虚”。)想到人家是 柴进的老师呀,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礼节我懂啊,于是林冲连说——

  生:(朗读,读出了很有礼貌的语气。)

  师:我听出是一份“知礼”。(板书)想到自己是个犯人,已经连遭不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忍着吧,于是林冲连说——

  生:(朗读,读出一种忍受的语气)“不敢,不敢”。

  师:多么忍让的林冲呀!(板书“忍让”。)(在多重朗读人物语言中,感受人物性格。)

  二、第二次对话

  师:按理说,既然人家林冲不接招,这个故事就该结束了,可这好客的柴进又将了一军——

  生:(朗读)“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师: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又引出了第二次对话——

  生:(朗读)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师: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瞧——

  生:(朗读)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

  师:“洪教头先脱了衣裳”,那叫——摩拳擦掌、赤膊上阵,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生:(朗读,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来!来!来!”

  师:接着,洪教头“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这是在干什么?

  生:看我怎么教训你,带着胜券在握的喜悦,炫耀地说。

  师:那就请你带着炫耀的语气再来读——

  生:(带着一副胜券在握的语气)“来!来!来!”

  师:这还没完,再看,洪教头又“独自耍了一阵”,这又是何意?

  生:带着一副挑衅的语气。

  师:那又该怎么说?

  生:(带着一副挑衅的语气朗读)“来!来!来!”

  师:别忘了洪教头那可是当一切准备停当,运满丹田之气,最后才喝道——

  生:(带着“喝”声)“来!来!来!”

  师:从声音的高低上,听出来,你是由高到低朗读。

  生:“来!来!来!”

  师:你是由低到高地喝。

  师:从语言的停顿上,还可以是两字在前地喝——

  生:来来!——来!

  师:既然如此,从语言的停顿上,还会有两字在后地喝。

  生:来!——来来!”

  师:当然还可能从语气的节奏上,语气很快——

  生:“来!来!来!”

  师:(从语气的节奏上,缓的语气)

  生: “来!——来!——来!——”  

  师:这人要露脸,墙城都挡不住。这场比武宛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这要是李逵,肯定也跟着喝道“来来来”,我怕你这鸟人怎地!(学生大笑)可林冲的反应呢?

  生:(朗读)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师:洪教头的话可是一连串的叹号,而林冲只有一个句号。林冲该怎么说——

  生:(语气那么平和谦虚)“请教了。”(回扣板书)

  师:别忘了,林冲是“只好”说这句话的,再读——

  生:“请教了。”

  师:我听出了被逼无奈、迫不得已啊

  生:“请教了。”

  师:我又听出了那份无可奈何的忍让啊。(回扣板书)尽管如此,林冲还不忘一个请字——

  生:“请教了。”(朗读中体现礼貌的语气)

  师:多么谦虚、知礼、忍让的林冲!

  第四板块:朗读动作

  师:话都将到这份上了,一场打斗在所难免!让我们朗读他们打斗的动作——

  生:(自由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师:听你们一读,那可真是 “人如猛虎,棒赛欢龙。”我们先看第一回合——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把火烧天”是个怎样的招式?

  生:很用力地拿棒一捅。

  师:棒是从头上来还是直接这样做?

  生:那可是举着棒在头上,像燃烧着的火把,滚滚而来,扑向林冲。

  师:好!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去,再读这个招式!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师:“拨草寻蛇”又是个怎样的招式?

  生:拿着棒对着洪教头的腰扫过去。

  生:不是打草惊蛇,而是投石问路,引蛇出洞。

  师: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就读这个招式!

  生:(朗读)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把这两个招式送进第一回合,加上动作表演读!

  生:(动作表演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洪教头第一棒刚猛霸道,林冲招架之式只是“一横”(加红),只是接招没有出击,也是知礼啊。(又一次回扣板书)

  师:胜负未分,怎能罢手?第二回合继续!

  生:(朗读)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注意,洪教头这回可是“劈头打来”(加红),势如猛虎下山,力若泰山压顶,谁来读!

  生:(朗读的仿佛泰山压顶)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这招式之中,洪教头还是那样——

  生:骄横。

  师:还是那样——

  生:狂妄。

  师:还是那样——

  生:无礼。

  师:再看林冲第一回合是“一横”,现在是“一退”(加红)这一重,一轻,对比着再来读!

  生:(朗读出对比的语气)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这一退也是一种忍让啊。(又一次回扣板书)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快看第三回合——

  生:(朗读)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师: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一个“一扫”(加红)的动作就结束战斗了。也是一种谦虚。结果呢——

  生:(朗读)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师:瞧,这就是棒打洪教头的精彩瞬间(出图)。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配乐)。这一场打斗不过三个回合!让我们再次朗读,仿佛亲临这精彩的镜头!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第五板块:朗读总结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对他们的理解就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这堂课就有了一个共识,通过朗读获得了理解,也可以说——

  生:朗读就是理解。(将板书补充完整。)

  师:这正是——

  生:(齐读赋赞)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

  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

  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

  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师:朗读至此,欲知后文如何,且听下堂课继续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7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 :讲一讲这个故事。

  附板书:

  18、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8

  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眼是“打”。这“打”体现的是一生充满矛盾的林冲的性格的缩影。作为教者,只有走到林冲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进而“打”出教学的风格。

  设置冲突,激发需要,建构话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太规矩,没有野性。再读!(生齐读,声音响亮了许多)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很有味道)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写了林冲,还有洪教头、柴进。

  生: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打架,还有柴进。

  师:他们在打架,是通俗的说法,书上的说法是在比武。

  生:写了柴进款待林冲的情景,以及在柴进的要求与洪教头的逼迫下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经过。

  师:你认为谁是好汉?为什么?

  (许多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武艺高强。

  生:我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特别谦虚,洪教头要和他比武,他一直在推辞。

  生:我认为林冲是好汉,因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根据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谦虚、武艺高强、勇敢)

  师:大家都这么认为?(生点头)哦,是的,确实有许多人都这么看,不过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林冲是个谦虚、勇敢、武艺高强的人。

  ——许多人

  说林冲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我是赞成的。但说他谦虚,我有不同看法。个人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而谨慎的人。

  ——某专家

  师:你认同哪一种看法?你认为林冲是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个别学生举手)好好读读书,我们会说得更周全,更深刻。

  品味语言,诵读感悟,读出自己

  师:自由读课文,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者你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多读读,读出你自己的情感,然后再想想林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读课文,师个别指导。待读书声小了,师组织交流)

  生:(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琢磨琢磨,洪教头的这句话该怎么读?他在笑什么?读出来。

  (生自发练读,然后指名读,由于学生读得极好,其他学生和听课老师都发出了会心的笑)

  师:这样读多有味啊!我们一起这样读一读。(生齐读课文)就这样,我们再来练练柴进、林冲与洪教头的这段对话。

  (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洪教头与林冲的不同性格读出来了,尤其是这个“不敢,不敢”读得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师生齐读)

  师:林冲是什么人啊?

  生: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什么叫禁军啊?

  生:就是负责皇帝安全的。

  生:不只是皇帝,是负责整个京城的安全的。

  生:林冲可是禁军的教头,怎么连说“不敢,不敢”呢?他想些什么呢?

  生:他想,我现在是一个被流放的犯人,不能再惹是生非了,不能给柴大官人惹麻烦。

  生:他会想,人家柴进好好招待我,我给柴进一个面子,不和洪教头计较。

  生:他是柴进家的教头,我可要给他点面子。

  师:是的,林冲说“不敢,不敢”,一是不想再惹祸事,二是照顾柴进的面子。同学们说得真好。你觉得这林冲——

  生:我觉得他特能忍。

  师:如果你是林冲,如果别人一再强调你是犯人,还嘲笑你没真功夫,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非常气愤。

  生:我会这样说:“他*的,我非打死你不可!”(众笑)

  师:特殊的时候我们要用特殊的词来表达情感。有一位著名作家写过一本书,题目是《狗日的粮食》,来表达复杂的情感。这里这位同学用了“他*的”,说明实在是忍不住了。但林冲还是——

  生:(齐)忍住了!

  生:如果是我,我肯定当场就和他一较高下,非让他见识一下我的厉害。

  师:是啊!但林冲却连说——

  生:(齐读)不敢,不敢。

  师:林冲真能忍(板书:忍得住)。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生自由读课文,非常投入)

  窦桂梅:学生说林冲是一个很能忍的人,说得好!若非高俅杀人害命,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不会上梁山的。没有“把牢”家庭,没有“把牢”事业,林冲受到的打击可谓大矣!但是,发配路上,林冲仍在期望平安到达发配地,够“忍”的了!当他的脚被“滚汤”泡得红肿时,明知是董超、薛霸有意所为,可还是忍气吞声“自去倒在一边”睡了……

  “他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想?”教师没有一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巧妙地引导。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林冲所受之难一股脑儿告诉学生——通过一首诗、一篇演说、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段朗读或录音、录像。然而,此时张老师的“两引”无声胜有声,绕梁的余音正是把学生带入诗书境界的最好媒介,生硬的剖析无疑已成多余。

  对林冲的“逆来顺受”,也许有人认为他太“窝囊”,有失英雄的“水准” 。对其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果然有个学生来了一句“他*的”——你想啊,当学生情不自禁地、有“缺陷”地表达时,教师却让学生异口同声地强调林冲——“忍住了”,从这么一个“忍” 字中,可以想象林冲“忍”的究竟是什么。但老师没有告诉学生,也没有追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徽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厚野的窗子。”所以,教师的这种“忍”,并不是对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忍”以外的东西。教师如果明确告诉,念出大段旁白,学生就会感到紧张,体会不到学习的愉悦。

  咀嚼比武,揣摩细节,读懂好汉

  师: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这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怎么又“棒打洪教头”呢?为什么?

  生:这是因为洪教头一再相逼。

  生:关键是柴进“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在林冲心里柴进是最为重要的,后来棒打洪教头,也是为了给柴进面子。

  师:是的,一方面是洪教头一再相逼,另一方面是柴进想看看二位教头的真本事。林冲只好打了。

  (出示精彩的“棒打”语段。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味儿不足)

  师:好的,谁读第1、2句?

  (生读)

  (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林冲)本文转载

  师:你不恼恨林冲吧?(生点头)可洪教头十分恼恨林冲啊!(众笑)请你再读读。(生再读,较好)

  师:(指着“把火烧天”)这个词怎么读?(生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洪教头用足了劲,把棒高高举起又狠狠地劈下,想一下打死林冲。

  师:想象一下“拨草寻蛇”的招式。(指名读这句话,生把“拨草寻蛇”读得和“把火烧天”一样很用力、很猛。师一边学着学生的读法,一边很用力、很猛地做了一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这样读行吗?(生哄堂大笑)

  师:再练一练。(指名读,生把“把火烧天”的凶险与“拨草寻蛇”的轻快读了出来)

  师:读得好,这“拨草寻蛇”若打到洪教头了会怎样?

  生:最多放倒而已。(众笑)

  师:林冲对招式有研究吗?

  生:当然有研究。(生若有所思,师示意他继续说,并微笑着等待)这洪教头想打死林冲,而林冲只想点到为止。

  师:面对洪教头的致命招式,林冲心里想什么?咱不说,读出来,好吗?

  (自由读,指名读。生读得很好)

  师:你读出了什么?又听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林冲面对洪教头非常轻松。他只是一横,往后一退,棒子轻轻一扫,就把洪教头打败了。

  (师板书:一横、一退、一扫)

  生:林冲真是谦虚,有这么好的武功,开始还不愿意比试。

  生:面对招招致命的洪教头,林冲也不生气。你想啊,比武又不是拼命,你一来就想打死我,能不气人吗?可林冲还是忍住了。

  师:很有见地,你说呢?

  生:尽管洪教头招式毒辣,可林冲一边打一边可能在想,既不能打残洪教头但又要打赢。

  生:我觉得洪教头很狂躁,也鲁莽。林冲呢,真能忍,还想得全面,更重要的是武艺高。如果他还活着,我真想拜他为师。(众笑)

  师:是的,林冲可真不容易。在洪教头招招致命的情况下,林冲既要打赢又不能让洪教头受伤,既给足柴进面子又留有余地,真是难为人啊!谁再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生读得非常传神)读得真好,除了激烈还多了一份沉稳,了不起。

  窦桂梅:关于这“打”,文章写得简洁明了,教师讲得“斩钉截铁”。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同理,教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作者、相信读者。所以特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思考。

  是的,林冲的这一打,打出的是自尊,打出的是实力。打败了洪教头之后,叛逆的“波澜”在“忍气吞声”中一点点积聚力量!于是,林冲到了沧州后,陆虞侯一出现,便引起他的大怒:冤有头,债有主,我林冲已经被你们逼得妻离子散、面刻金印,你们还不放过我,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郁积在英雄心里的怨气,像山洪暴发一般,宣泄出来。你看他,把陆虞侯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进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此刻,想象着林冲打洪教头的情景,读着这些带着“血性”的文字,非但没有“血腥”的感觉,反倒觉得他血气方刚!

  回归整体,拓展视野,追问好汉

  师:你觉得林冲是谦虚还是谨慎?默读浏览课文。

  (过了一会儿,生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林冲是谨慎,他处处想的是怎么给别人面子,不惹是生非,并给自己留有余地。

  生:我觉得是谦虚,他武艺高强且不露声色,还连说“不敢,不敢”。

  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既谦虚又谨慎,既忍得住、想得透,又敢打。

  师:是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你们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表面看到的林冲的确谦虚,而进入内心发现他其实是谨慎。林冲,既谦虚也谨慎,武艺更是高强,所以我们觉得林冲是好汉!

  生:(齐)是的。

  师:可当我们学校的外教听了这个故事后,关于好汉,他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一起来读读。

  (师出示有关语句,请一生读)

  (第一范文网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林冲)本文转载

  我不喜欢林冲,他太谦虚、谨慎,不够豪爽,不像好汉。我觉得洪教头虽然鲁莽,但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倒像好汉!

  ——美籍教师

  在这三个人物中,我觉得柴进是好汉,他热情好客、仗义疏财,颇有绅士风度。

  ——英籍教师

  其实这三个人都是好汉,只不过性格不同罢了。

  ——中国教师

  师:你赞成谁的观点?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生:我赞成我们中国老师的说法。

  生:我基本赞成美国老师的说法,林冲想得太多,是有些怕人。

  (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如果你是林冲的朋友,很难知道他哪句话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生:是的,但又觉得洪教头后来自己气昏头了,招式太毒辣,或者说洪教头只有百分之五十是好汉。

  (众笑)

  师:你的意思是洪教头心直口快、敢于挑战,像好汉,对吗?

  生:(点头)对。

  生:我觉得林冲与柴进是好汉,而且按照《水浒传》的说法,“小旋风”柴进本来就是好汉,更何况他仗义疏财,而且好习枪棒、热情好客。

  师:你们的说法都有道理,不管怎么理解好汉,好汉是仗义行侠的,至少不害人,是吧?

  生:(齐)是的。

  师:可是对这些好汉,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师出示三种读《水浒传》的观点,请一生读)

  写众多好汉被“逼”着杀人、抢劫、放火,正是《水浒传》的精华所在,这些故事值得细细品读。

  ——某专家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民间老话

  《水浒传》中杀人像砍西瓜一样随便,这样的名著怎么能读出一个民族的美丽心灵?

  ——某作家

  (生纷纷举手)

  师:谢谢同学们,我知道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非常好,看不看《水浒传》是你们的权利,但是,我建议你们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下课。(生不肯下课,还是把手举得老高。师犹豫了一下)我们像林冲一样留有余地,好吗?

  (生不做声,有几个很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听课老师先是笑声一片,紧接着报以热烈的掌声)

  窦桂梅:林冲的“囚徒”历程是“希望”一点点破灭的历程——做个顺民的幻想在一点点破灭。林冲的一些委曲求全之举绝不是可怜虫似的懦弱,而是他宁为囚徒不做草寇的人生观的外露。这种外露铸就了林冲有别于鲁智深、李逵等的独特“气质”。这个气质在林冲身上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我认为就像金圣叹所评,是他的“熬得住”,用现代人的话,就是“消极的高贵”。殊不知,这样的描述恰是施耐庵的客观之笔,他在写一个好人如何地变成“强盗”,他在写汹涌澎湃的大河入海前的“迂回平静”,这是林冲的妥协吗?非也。正是这种绅士气节,才使得林冲打洪教头时那样从容而又节制。于是,林冲的形象由高大走向了高贵。

  当张老师出示三种读《水浒传》的观点,请一学生读并发表意见的时候,学生纷纷举手,没想到张老师却说:“我建议你们用自己的眼睛看《水浒传》。下课。”学生不肯下课,还是把手举得老高。张老师说:“我们像林冲一样留有余地,好吗?”你看,张老师的做法处处体现着“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这不做声、不情愿,正是“留白”价值的体现:学生表面凝神屏息,而内心却如即将喷发的熔岩。

  有这样一种观点:对学生提出问题后,至少要等待3秒。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等。

  然而这节课上,张老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3秒的空白!这“空白”体现了教师“拿得住”的节制的风度!如同林冲的“打”一样利落、潇洒,是“高潮留白”的急流勇退——停下来,退出来,把“弄潮”与“冲浪”的激动让给学生,留给未来。

  (执教:张康桥;评析:窦桂梅;整理:庄广正)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难点)

  3、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男生再读。

  2、从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

  3、出示课文插图,你能认出哪个是林冲,哪个是洪教头吗?说说你的理由。

  4、那气势汹汹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1、林冲、洪教头,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怎么会相遇的呢?

  (简要概括1、2小节的意思。)

  2、他俩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柴进庄上,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林冲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洪教头的句子,想一想:这时的林冲和洪教头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洪教头(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①“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为什么要把头巾歪戴?)是啊!名著就是名著,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能把人的形象、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②“洪教头全不理睬”

  “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试想:洪教头与林冲无怨无仇,他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无礼?

  a、他自认为是柴进的老师,况且又在柴进的庄上,他觉得很了不起。

  b、他看见柴进今天如此厚待一个犯人,心里很是嫉妒。

  过渡:从洪教头的话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这一点。

  ③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他的意思是什么?他的话语中充斥着_______)

  ④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a、你先冷笑两声,想一想这种笑里包含着什么?

  b、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

  ⑤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是真教头。”

  a、洪教头为什么要跳起来?

  (柴进一再地帮林冲说话,况且一个戴着木枷的犯人,洪教头说什么也不相信林冲会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b、正是因为不服气又妒忌,所以洪教头___________。(读这句话突出“偏”、“敢”)

  (2)林冲(谦让、彬彬有礼)

  ①“林冲寻思……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连忙”说明什么?(速度快)“躬身”是什么样子?(弯下腰来)

  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②林冲起身让座

  (“上首”一般是给什么样的人坐的?林冲把这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洪教头,说明了什么?)③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a、洪教头两次强调林冲是犯人,说他不是真教头,对他如此出言不逊,傲慢无礼,如果换作是武松、李逵、鲁智深会怎样呢?那林冲呢,当洪教头向他挑衅时,他___________。

  b、林冲真的不敢吗?你怎么知道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什么?

  c、林冲心里在想什么?

  过渡: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那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怎么又棒打洪教头了呢?

  (柴进的要求,洪教头的逼迫)

  (3)洪教头又是怎么逼迫他的?

  过渡:这个洪教头呀,人家林冲是真人不露相,人家是含蓄,人家是深藏不露,可他倒得寸进尺,还真以为林冲没本事,硬是要拿出点历害让林冲瞧瞧什么才是真教头。

  3、默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你又读出了怎样的洪教头。

  (1)“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①这句话里有几个动词?从这一系列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独自耍了一阵?直接打不就行了吗?

  师:这叫虚张声势,耍一点自己的威风,灭一点别人的斗志,林冲,你看看我身上的肌肉,再看看我手里的这根棒,你敢来吗?来,我喝一声吓死你。谁来喝一喝。

  出示“然后喝道,来!来!”

  (提示:“来”字后面是感叹号,要读出洪教头的傲气、狂妄。)

  (2)“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①洪教头恨什么?

  a、他原本只是想吓唬吓唬林冲,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他还来真的了。

  b、林冲刚刚还说“不敢,不敢”,现在又要和自己比武,他的话前后矛盾,洪教头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②他恨啊,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这儿的“吞”能不能改为“吃”?为什么?

  a、吞是不细嚼慢咽,一下子进肚子,比如“囫囵吞枣”、“饿虎吞羊”、气吞山河“、”狼吞虎咽“。

  b、林冲一个大活人他吞得下去吗?为什么这么写?

  ③于是他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为了显示________。

  ④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林冲真的想和他比武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他也很无奈啊!谁叫这洪教头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他呢?)

  过渡:这哪像林冲棒打洪教头啊!我看分明有点洪教头棒打林冲的感觉啊!那洪教头最终有没有打赢这场比赛呢?(没有)

  3、那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呢?默读第7自然段,找到答案。

  △洪教头心情太急躁,自以为是,自不量力。

  (1)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蠃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①洪教头为什么恼恨林冲?

  (联系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

  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来思考)

  林冲暗示比赛不公平,洪教头觉得他在耍小聪明。

  偏偏柴进又帮他开了枷,处处在帮林冲,要知道,洪教头可是柴进的师父呀,胳膊肘往外拐啦!)

  ②洪教头恨他,又想蠃他,所以他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a、他为什么用了浑身的功夫?除了想打败林冲,还想(赢得这锭银子)。可见洪教头(很贪财)

  b、“把火烧天”是一种怎样的招式?(出示图片)

  c、那林冲呢?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拨草寻蛇”又是一种怎样的招式?(出示图片)

  d、一个是“把火烧天”,一个是“拨草寻蛇”,这两种不同的招式如果打在同一个人身上,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2)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

  ①他连喊了三个“来”,比刚才又多了一个“来”,你看出了什么?刚才只是想吓唬吓唬林冲,现在是想一棒子把林冲给结果了,你能读出这种杀气吗?

  ②这一棒如果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怎么样?

  过渡:洪教头要置林冲于死地啊!看来他对林冲已经是恨之入骨了。同学们你们可能有所不知,洪教头可是位出了名的打假英雄,但今天这一棒他却打在了真人头上,注定他的美梦要彻底破灭了。

  (3)我们看,林冲就这么轻轻地抡起棒一扫,洪教头就“扑”的一声倒在了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①从“一扫”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不是狠狠地一打?如果换作是武松,鲁智深、李逵,会对他这么客气吗?林冲在想什么?

  ②林冲就用了三个“一”,就轻而易举地打倒了洪教头,你能找到吗?(一横、一退、一扫)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林冲武艺高强)

  (4)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①这是怎么样的情景?指名学生读第7自然段。

  ②想不想看一看这精彩的一幕?(播放二人比武视频)激烈吗?齐读第7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

  ③想想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

  有的说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

  (5)我们再来看看洪教头,他毕竟不是十恶不教的坏人,他也知道羞耻,看着周围每一个人都在笑自己,只得灰溜溜地走开了。你看他是挺着胸脯,傲气十足地走进来,现在却是如此狼狈地离开。我想这一路上,他一定想了许多,他会想些什么?

  (6)同学们,洪教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试想:柴进会请一个平庸之辈来做自己的师父吗?洪教头究竟输给了谁?(自己)师:是啊!人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7)那你觉得做人要做怎样的人呢?(谦虚)

  “满招损,谦受益”,即使你有再大的本领也不要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记住: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课外延伸,推荐书籍

  1、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读一读《林冲风雪山神庙》,你又会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冲。

  2、《水浒传》中还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将举行“水浒故事擂台赛”。到时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之二

  前黄中心小学 张新东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林冲发配途中来到了柴进庄上,偶与洪教头相遇。洪教头逼他比武。林冲仅用几招,就使洪教头败于自己的棒下,使他羞愧离庄。)

  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骄傲蛮横谦虚平和。

  (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蛮横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在讲读这一段时,基本上是顺应了学生的问题,但是又提出引导学生深究的问题。]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也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地方。教学节奏要放慢。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有独立见解的地方,给予恰当的鼓励。]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作者在描写人物或语言方面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 。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这是张老师在语文课题组活动中上的一堂课。主要体现的思想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怎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在学习中有所发现,培养他们的独创性。]

  (简评徐伟健)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明确作者在写人方面的特点。

  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定学习目标。

  1、同学们,我们已初读了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指生简单说说故事过程)

  2、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根据阅读写人文章的一般步骤,提出自己需要了解和思考的问题,既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让他们自定学习目标,激发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二、研读,理解人物形象。

  1、讲读2-3小节。

  (1)自由读。思考:在两人相遇的过程中,洪教头、林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后,板书:

  林冲   洪教头

  谦虚忍让  傲慢无礼

  沉稳    急躁

  武艺高强  狂妄自大

  (2)细读,讨论。

  ①你怎么会说洪教头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呢?品读洪教头说的三句话。先让学生知道洪教头当着林冲的面,对柴进说这样的话,是用旁敲侧击的办法,贬低林冲;接着把这三句话连起来,体会洪教头的飞扬跋扈,步步紧逼;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品味,在读中体会洪教头的为人。

  ②面对洪教头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林冲的表现如何?这说明什么?

  ③比较作者对洪教头、林冲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课文第一段,记叙了林冲与洪教头在柴进庄上相遇。作者在叙述时,洪教头和林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骄傲蛮横、步步紧逼,一个是谦虚平和、一再退让。在描写时,突出了对洪教头语言的刻画,写林冲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2、讲读4-7小节。

  过渡:紧接着,课文记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展开故事情节的呢?同学们对洪教头和林冲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1)轻声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2)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①叙述比武的过程。

  ②通过相关语句的交流,体会洪教头狂妄浮躁、武艺一般的特点。

  ③在有关片断的讨论中,了解林冲机智沉稳、武艺高超的特点。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描写之传神。

  3、讲读第8小节。

  过渡:最终,这场比武的结果(师引)——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生读)

  三、总结,揭示一般规律。

  1、总结性讨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林冲、洪教头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回顾板书)

  (2)作者对这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

  阅读写人的课文,首先要弄清楚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人物的特点,想一想,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是怎样展开具体描写的。如果一篇课文中描写了两个或几个人,还要进行比较、欣赏,找出作者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四、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阅读古典小说《水浒》。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太规矩了,英雄气概不够,再读一次。(生再次读课题)

  3、嗯,很英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你认为林冲是什么样的人?洪教头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林冲:谦虚有礼

  洪教头:傲慢无礼

  4、同学们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掌握得真好。希望这节课也能像上节课那样,有出色的表现。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部分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生答出是4—7自然段)林冲为何棒打洪教头?如何打?结果怎样?请你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洪教头或林冲的特点的句子来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下批注,如果找不到,同桌之间可以商量、讨论。

  给时间学生自主读书、体会。

  2、交流、汇报

  (1)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读书,许多同学还在自己找出来的句子旁边写了批注,这种读书方法非常好。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觉得洪教头是个什么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出示句子:☆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①齐读

  ②作者抓住了洪教头的什么来写?(抓住了洪教头的语言、动作来写)

  ③请你在文中标出描写洪教头的动作的词语(脱、拿、掂量、耍、喝)

  ④洪教头为什么要“脱衣裳”?他脱的目的是什么?请你打开课本p129页,仔细看看课本的插图,从插图上看,洪教头长得怎样?(很强壮,肌肉很发达)那你现在明白洪教头为什么要脱衣裳了吗?他的目的就是——炫耀自己,想达到把林冲吓倒的目的。

  ⑤你从洪教头“拿起一条棒来掂量一番”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掂量”是什么意思?洪教头单纯是为了量棒的重量吗?(不是,他在估计这棒是不是够分量,能不能打倒林冲。)

  ⑥你看这洪教头,先是脱了衣裳来炫耀自己,接着又掂量武器的重量,接下来他又“独自耍了一阵”,他为什么要“耍”,他的目的又是什么?(想让林冲知道他的厉害,希望林冲向他求饶)

  ⑦洪教头真是摆足了架势,希望林冲能知难而退,不敢再跟他比武,以达到他不战而胜的目的,但林冲却——没有被吓倒,这让洪教头感到很不爽,所以他“喝”道:“来!来!”这是属于什么描写?(语言)“喝”能不能换成“说”为什么?(“喝”是指突然间很大声地喊,“说”就温柔多了,)是啊,胆子小一点的人一定会被吓倒了。那林冲被吓倒了吗?

  ⑧读书时要表现洪教头那种狂妄自大的个性应该怎样读?先自己练习,你认为要读好这一句话应该要强调哪些词语?谁来试试?

  (3)相对于洪教头的气焰高涨,林冲就低调多了,请看:☆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①请读一读这一句话,林冲是不是主动地去跟洪教头比呢?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从“只好”这个词看出林冲是迫不得已)从林冲的语言:“请教了”你看出了什么?(谦虚)

  ②是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沉着、谦虚的林冲,不主动去招惹人,但也绝不怕恶人。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林冲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

  (4)除了这两句,你还找到了哪一句?

  (5)相机出示:☆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①请同学们齐读这一片断。

  ②这是林冲与洪教头的比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一片断,说说洪教头和林冲各是怎样打的?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洪教头“举起棒劈头打来”“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洪教头急于取胜,穷凶极恶,自不量力

  林冲“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非常沉着,只是“一退、一扫”,说明了林冲不像洪教头那样气势汹汹,,要将人置于死地似的穷追猛打。他只是轻轻一扫,点到为止,是一个武功高强,心胸宽广的人。

  ③比较作者对林冲、洪教头的不同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洪教头盛气凌人,急不可待,林冲只是“一横”、“一退”、“一扫”便轻松获胜。

  ④如果洪教头那一棒真打中了,会是什么的后果?林冲为何“一扫”就能将洪教头打倒?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⑤洪教头“来来来”,前面说“来来”,多了一个“来”,你体会到什么?

  ⑥请你带着刚才的读书体会,把这一片断朗读一次,谁先来?(评价)

  ⑧全班齐读一次。

  (6)看黑板,读课题,题目分明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读了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处处挑衅林冲,要跟林冲打,要和林冲比,林冲一让再让,最后决定不再让,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点到为止。洪教头落得了个什么样的结局?(在众人的哈哈在笑中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

  师:你从“满面羞惭”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师:洪教头满以为自己会稳操胜券,最后却落得如此的下场,些时,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7)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他对这次比武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他了没有?那个人就是---柴进!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柴进的语句,说说你对柴进的看法。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林冲的:谦虚有礼武功高强心胸宽广

  洪教头的:傲慢无礼自不量力

  2、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入木三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写出了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特点,一下子就能辨认出这是林冲,那是洪教头。其次,作者在描写时,还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

  四、能力拓展

  让们学习作者写人的方法,给课文续一个结尾。(课件出示)

  话说上次的比试,洪教头失败了,只好在众人的大笑声中,满面羞惭,灰溜溜地直开了。假设洪教头和林冲再次相遇,洪教头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林冲又会怎么说怎么做?请你展开想像,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给时间学生写。

  2、展示学生的作品。

  (1)集体读学生的作品

  (2)评:抓住了人物的那些方面来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洪教头?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8

  太仓市实验小学 薛丽芬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林冲棒打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练说、指名练说。(两三生)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林冲是怎样的人?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六、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七、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八、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九、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十、分角色朗读全文。

  十一、作业: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林冲)本文转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4856300120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