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挑衅炫耀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通用12篇)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2

  教学设计者:王永珠、李大贵、凌遐莲、李雄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设计:

  一、 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 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 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 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 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 按要求查字典。

  5、 分小组讨论、交流

  6、 汇报交流结果

  7、 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 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 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作业 :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写好钢笔字”,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完成“读读背背”,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 教学“写好钢笔字”

  1、 审题

  2、 指导

  (1) 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 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 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 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济、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 学生书空

  3、 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 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 教学“读读背背”

  1、 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1) 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 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 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 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1、 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 指导

  1、 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 学生讲,及时纠正

  3、 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 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 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 设置情景:(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 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

  一、 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 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 多媒体演示:十、个

  1、 学生仿写

  2、 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 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4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464 

  【教材分析】 

  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 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  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 ,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上下文正确字词的意思。

  2. 写好钢笔字,注意带撇和竖笔画的字怎样写才好看。

  3. 读读背背,积累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联系特定语境,在字典中选择正确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读读背背中的成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1.在《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大家细细读一读,想想这句话里的“漾”是什么意思?

  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字?(查字典)

  3.通过查字典知道“漾”字有两种解释,是哪两种?(生言:水面轻微动荡;液体太满而向外流。)

  4.那你们想一想这句话里的“漾”字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5.方法小结: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个字词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

  6.小猴在读童话书时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你能帮他查查字典找到确切的解释吗?

  7.出示句子,查出带点字的读音,指导生将语句读通顺。

  8.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9.集体交流——蔫: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这里是说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在这里是指小彼得掂着脚尖动作很轻。

  10.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试着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字词(师出示例句,供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观察例字,思考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么写才好看。

  2.同桌交流归纳特点。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师板书范写)

  4.引导学生注意间架结构的特征,规范书写。

  5.学生描红,用投影仪反馈指导。

  二、读读背背。

  1.这是一组描绘民族建筑和山水风光的词语,大家试着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小组自学,把词语读准,读连贯。

  3.集体检查,指导难点:厦、琼、壑;曲径通幽、眼花缭乱、玉宇琼楼。

  4.多种形式练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合作读、赛读)。

  5.默读词语,对照图画思考他们的意思。

  6.交流词语的理解,师点拨难点—玉宇琼楼:华丽精美的建筑物。

  错落有致:安排装饰得很有规律。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7.自由练读词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结合图画想象词语描绘的情境。

  8.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8

  教学设计者:王永珠、李大贵、凌遐莲、李雄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练习2中的第一项:学用字词句。

  2、巩固查字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字典

  教学设计:

  一、 谈话,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内涵,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有时就不同了,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句子。

  二、 多媒体出示:明境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过渡:这里的“漾”分别有两种解释,分别是什么呢?请打开书,认真阅读第一项,并把你的答案在书上画下来。

  3、指名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解释,并说说原因。

  指导看图。

  4、 教会理解生字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三、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并画了题目中的要求

  2、 让我们一起去帮助小猴吧!(出示句子)

  3、 指名读,要求读准确,将自己领悟的感情读出来。

  4、 按要求查字典。

  5、 分小组讨论、交流

  6、 汇报交流结果

  7、 出示: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

  (1)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里越发纯净。

  (2) 奶奶说:“小明,你长得可真结实。”

  四、 总结: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为我们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作业:用联系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预习下面课文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写好钢笔字”,对学生的写字姿势,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2、按照笔顺规则把“异济养”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完成“读读背背”,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写字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写好钢笔字”

  1、 审题

  2、 指导

  (1) 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 出示小黑板,认读3个字,了解这几个字的结构。

  (3) 仔细观察,找出3个字的共同笔划,并说出撇和竖怎样才能写好看。

  (4) 范写,启示要点(异:上下结构,上面的“巳”要写在横中线的中央部位;第四笔“横”要长一些,第五笔“撇”稍短,竖落在竖中线上;济、养:除了“撇”“竖”注意以外,还要将上面的“撇”“捺”展开。

  (5) 学生书空

  3、 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并强调书写姿势。

  4、 反馈: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作纠正训练

  二、 教学“读读背背”

  1、 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 指导

  (1) 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成语意思,学生交流、讨论

  (5) 练读、指名读、分组读

  (6) 练背、同桌间互背、集体背、指名背

  3、 练习:根据书上插图,任选成语说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在和陌生人交流中,掌握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能够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有初步的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具:投影片

  预习要求:观察父母是如何面对有人敲门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听力训练,放录音。

  这是什么声音?相机板书课题: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过渡: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二、 审题,出示书上插图。

  三、 指导

  1、 自主参与,大胆陈述

  2、 学生讲,及时纠正

  3、 指导学生将画面说具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是怎样的表情,这样做对不对呢?为什么?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四、 互助学习,拓展思维

  1、 平时都有谁会敲你家门,你如何对答呢?

  2、 设置情景:(1)敲门者是出差归来的父亲。

  (2)敲门者是自己不认识的,但说是认识爸爸或妈妈的人。

  (3)敲门者是陌生人。

  3、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 学生表演,大家点评,点评的要求是: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见熟悉的人时用礼貌用语,发现是陌生人,要委婉拒绝。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并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五、总结:面对朋友要热情、礼貌,面对陌生人的敲门要婉转拒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多媒体学生准备: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 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 多媒体演示:十、个

  1、 学生仿写

  2、 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 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9

  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郭”的第八笔是“提”,“逃”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撇”)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这两个音节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却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声,“水淋淋”的“淋”却是第一声)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教师向学生介绍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在大多数ABB式形容性词语的重叠部分,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一般都读成第一声)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黄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应填人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③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④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应填“啊”。

  (2)指导第二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同座同学互相检查,看填写的词语是否准确。

  (2)齐读,体会发音特点,并说说规律。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语各是什么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练习填空第(2)、(3)句。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指名逐题朗读,确定正确答案。

  (2)同座的同学互相检查练习情况。

  (3)齐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练习。

  (1)自由地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握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座位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练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教后记: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一段话。

  (2)要求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郭”的第八笔是“提”,“逃”的第八笔是“横折折撇”)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小黑板。淋浴水淋淋

  (2)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这两个音节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却不同。“淋浴”的“淋”念第二声,“水淋淋”的“淋”却是第一声)

  (3)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教师向学生介绍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在大多数ABB式形容性词语的重叠部分,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一般都读成第一声)

  (4)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练习。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了解ABB式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4.反馈。

  (1)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黄澄澄明晃晃毛茸茸沉甸甸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第一句。

  ①指名读第一句。

  ②想一想:句末应填人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③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④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⑤第一句应填“啊”。

  (2)指导第二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二句应填“呀”。

  (3)指导第三句。

  ①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②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③第三句应填“哇”。

  3.练习。

  (1)用笔在书上填写。

  (2)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同座同学互相检查,看填写的词语是否准确。

  (2)齐读,体会发音特点,并说说规律。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指导。

  (1)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语各是什么关系?

  (2)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练习填空第(2)、(3)句。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指名逐题朗读,确定正确答案。

  (2)同座的同学互相检查练习情况。

  (3)齐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画蛇添足:蛇本身没有脚,画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螳臂挡车: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蚍蜉撼树:蚍蜉,大蚂蚁。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

  3.练习。

  (1)自由地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握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同座位练说。

  3.练习。

  (1)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练说。

  (2)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教后记: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11

  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小组学生把这两种解释都放入句中自由读一读。

  5、小组汇报: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朗读的感受。

  (二)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合作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三)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3、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撇要紧缩,短而弯;竖要舒展,长而尖。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 ,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读背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熟读成诵。

  2、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题,审题。

  2、出示8条成语,四人小组学生合作学习,读准成语的音。

  ⑴小组汇报朗读。

  ⑵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条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分小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连读成语,体会意思。

  5、小组交流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和表扬。

  6、练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教师书写,指导运笔方法。

  ⑴悬针竖:逆锋右上入纸,向下行笔,渐行渐提,引申出锋,力送锋尖,悬空回缩收笔。

  ⑵垂露竖:起笔同上,中锋下行,收笔处稍顿再折向左上缩回,藏锋收笔。

  ⑶要在竖中线上书写,不要歪斜。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不同的情况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出示书上的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3、小组汇报。

  4、集体讨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高敲门者是亲朋好友或非常熟悉的人,就要充满热情,礼貌接待。

  生:当自己一人在家时,如果敲门者是陌生人,首先要询问他的身份以及与家人的关系,接着要设法核实。如果一时无法核实,而又觉得有所疑问,甚至发现明显的破绽,那千万不能开门。

  师:说得好,但与人说话时仍要注意得体,态度要十分坚决。

  5、说能把几位同学和老师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分角色表演。

  四、教师总结。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篇12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102 

  一.教学目标 :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这一段话。

  (2) 要求学生观察每一个的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 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

  3. 练习。

  (1) 学生练习描红。

  (2) 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 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小黑板。

  (2) 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

  (3) 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

  (4)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 练习: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4. 反馈。

  (1) 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 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2.正确选择关联词。

  3.熟记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应填入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应填“a”。

  (2) 指导第二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二句应填“呀”。

  (3) 指导第三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三句应填“哇”。

  3. 练习。

  (1) 学生用笔在书上填写。

  (2) 学生自由练读。

  4. 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

  (2) 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 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 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3. 练习。

  4. 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谈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意思。

  (4) 学生练习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自由读。

  (2) 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

  (3) 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 反馈。

  (1) 指名读。

  (2) 集体练读。

  (3) 集体齐背。

  (4) 指名背。

  (三)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一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 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 同桌练说。

  3. 练习。

  (1)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说。

  (2) 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 《练习二》 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06593125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