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狂想曲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微信扫码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精选15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在教学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对话。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景。

  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交流

  生: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喂)

  生:小松树很骄傲,以为自己了不起。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多高哇)

  生:小松树说:喂,他没有礼貌。

  师:那么我们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小松树的话?

  生:我们用骄傲、神气的语气读。

  师:哪些词语读好呢,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同桌对读,   指名读    (评价)

  师: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

  读最后一自然段可抓住“惭愧”这个词,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让学生理解“惭愧”是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惭愧”是不好意思。

  生:“惭愧”是难为情的意思。

  师: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呢?

  生:因为小松树以为自己长得高,其实它只是一棵小松树,它是长在山上,并不是自己长得高,所以它感到惭愧。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吗?(齐说:对。)那你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因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所以小松树惭愧。

  师:是啊,小松树不应该看不起大松树,不应该骄傲,所以它觉得惭愧。那么,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小松树会想,谢谢风伯伯,要不然我还真以为自己长得最高呢。

  生:它想,我刚才太没有礼貌了,我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生:谢谢风伯伯,现在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的功劳。

  师;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你代小松树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生:松树姐姐,我知道错了,请你原谅我好吗?

  生:大松树你好!我现在知道了,你比我高多了,我的高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

  师:现在小松树将会变的怎样?

  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了。

  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懂得了什么?

  生:一个人不能骄傲,不能看不起别人。

  师:对啊。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自夸自大,看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什么面目呈现给孩子们,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又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朋友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安排了三教时,我今天上课为第二课时。

  2,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2)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有深有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刚开始,我先指名读课题,引导读出两棵松树的大小,然后复习本课词语,接着我出示两棵松树的图片,并让学生把两棵松树送回家。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这样也达到了复习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首先,创设情景。引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先自己体会,然后来交流读后的感觉。在理解小松树的话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喂”,因为只有读好了这个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树的话,从而达到理解小松树是一个狂妄自大,没礼貌的人。与之相反,大松树的没有回答,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困难,但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他们体会,原来大松树没有生气,他只是不屑和小孩子生气。理解风伯伯的话又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熟词法让学生体会这个词,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这也让我顺利地实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总结课文,角色表演

  (1)总结课文,客观地评判文中的三个形象。

  (2)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4,教学生字我特地选了两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让学生比较,记忆,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描红,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四,说教学板书

  我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完成,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记忆。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4

  学  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2、反复朗读,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风伯伯的话。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习进程:

  一、自学质疑:

  1、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呀?长在山的什么地方,你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吗?

  2、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有              ,山下有               。

  3、指名学生贴图

  4、指名交流

  5、教师介绍有关松树的一些知识。

  6、练习说话: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7、教师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二、交流展示: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2、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一个人能取得成功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的。

  教学难点: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听力、朗读等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朋友,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2、教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指名读)。

  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怎么知道的的?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

  (2)女生读这句话。

  (3)这里的“你”指谁?(大松树)

  交流展示: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心里会怎么想呢?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2、虽然大松树没有回答,但你能感觉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呀?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互动探究:

  出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2、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2、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呢? 

  3、小朋友,当你犯了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4、小松树的心情和你一样,这种感觉叫“惭愧” 。

  交流展示:

  1、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2、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巩固案

  迁移应用:

  1、根据课文填空:

  (1)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2)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有礼的成语: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3、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的句子:

  (1)真正的谦虚,为一切美德之母.

  (2)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

  (3)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4、练习写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大山爷爷说什么呢?请大家看黑板,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句话。

  出示句式: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它想:                 。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难为情地对大松树说:“                                    。”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很不好意思地对风伯伯说:“                                    。”

  (4)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地对大山爷爷说:“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小松树和大松树》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6

  课题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要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懂得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

  学具

  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大松树谦虚,小松树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转变,风伯伯的语重心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小朋友,通过上世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第8课的生字宝宝,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1)开火车读。        

  (2)学生齐读。

  (3)、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几个偏旁?(口、子、父)

  (4)书空易写错笔顺的字:孩   呢。

  (在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复习了生字和易写错笔顺的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比高比看得远的事)。那我们今天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 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读了请告诉老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指导看课文的插图,进一步了解它们生长的位置。(板书:小松树   大松树)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设计,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2)指导学生朗读。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它们是邻居了,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有一天,它们聊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继续往下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用“------”画出小松树说的话。

  3、指名说说你画了哪句?

  教学过程

  4、从小松树的话你学得小松树怎么样?(板书:得意)

  5、你能读出它的得意吗?

  6、从哪些词最能体现出小松树很得意?

  7、除了骄傲和得意还看出小松树怎么样?(没有礼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8、指导读小松树的话。a、个别读。b、小组读。c、齐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运用了多读,让学生从读中悟出小松树的得意。)

  9、大松树听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没有回答)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大松树其实心里明白自己比大松树高,但它没有回答,说明大松树怎么样?(板书:谦虚)。

  过渡,可小松树的话被谁听到了?(风伯伯)

  (三)学习第三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风伯伯听了小松树的话是怎么做的?它说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风伯伯听了,是怎么做的?(摸着小松树的头)在生活中有谁摸过你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这就是长辈对小辈的爱。

  (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他为什么摸你的头?然后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3、风伯伯那么的爱小松树,它对小松树说了些什么?用横线画出风伯伯说的话。

  4、从风伯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惭愧)解释惭愧这个词,本课是指小松树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不安。

  2、看课本的插图,看看小松树的样子。

  3、这时,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

  (从中进行思想教育)

  4、指导朗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得意        惭愧

  大松树    没有回答    谦虚

  风伯伯    摸          疼爱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7

  课  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备课人

  闫丽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今天老师把大松树和小松树带来了,(出示图片)你们看,它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不过老师觉得小朋友不要盲目交朋友,还是请你们先好好品读课文,对它们了解后再下定注意,好吗?

  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体味: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座高山)

  (一)第一自然段

  刚才请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吗?谁来帮它们找找家?(指名贴图)

  从图上看,我们知道它们长什么地方了吗?谁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指名读,齐读)

  过渡: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读第二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说话了吗?它为什么没有回答呢?请小朋友来说说看,它会想些什么?(说话训练)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板书)。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二)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呢?(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板书:站得高看得远托)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两棵松树进行比较一下)

  (6)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说话训练)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指导角色表演。

  1、同桌练习表演,要求台词准确,尽量演好表情、动作。

  2、交流。

  3、同桌再练,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4、交流,学生评议。

  5、教师评议、小结。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呢?从小松树的身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拟人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长在山上的小松树非常的骄傲自大得意忘形,就瞧不起嘲笑山下的大松树,而和蔼的风伯伯告诉了小松树不能过分的骄傲,要学会谦虚的做人道理。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突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几遍,但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对课文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想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教材,理解文本。我精心的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听取同事们的意见,与教研组长多次讨论本课教学中对各个人物语言以及性格特点深度挖掘,并积极贯彻学校以生命化的人文教学为主的理念,认真的修改教案,制作课件。通过了这次的上课,我进行了总结,要发扬优势,并重视自己的不足。

  一、解读文本

  一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里和不同的学生面前有着它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语言及动作的描写,更能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次通过对小松树语言的描写,我更透彻了解了一开始这是一个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且没有礼貌的小松树。一个“喂”字,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打电话的时候,不能说明是没有礼貌,但对于一个年纪稍大于自己的人来讲,确实显得不够礼貌。“你呢?”更能说明小松树不把大松树放到眼里,有嘲笑讥讽的意思。这些孩子们说的非常的好,课堂上生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以后在课堂上更应该注意每个小细节,加深对文字的解读。

  二、问题设计

  同样的问题,语言设计要贴近孩子们的内心。“谁愿意来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小松树?谁试着读一读?谁再来读读?”引导孩子的时候要亲切温和。把问题真正的抛给孩子,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课文,充分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上课时,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换多种方法耐心的去引导,相信孩子们更回答的更好。

  三、教学设计

  一年级的低段孩子以生字词的教学为主,上课初,我带领孩子们读生字卡片,去拼音读词语,由易到难的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开展。在一些问题的教学设计上,采用设问,追问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对于大松树的默默无闻,不予争锋。我深入的挖掘大松树身上的品质,引申到社会上那些默默付出平凡普通,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及我们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的这些可爱的人们。告诉学生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生命。

  四、教学改进

  通过课下的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不足。生字词的复习巩固,要更加的的重视,做到真正的扎实牢固。课上一些重点的生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一年级以说一到几句通顺完成话为主,多创设环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说话练习的同时,也充分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最后的引申升华部分,出示的图片不具鲜明色彩,不能更加直观的使学生明白理解,以后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加的留心图片的应用。课尾的练习背诵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梯度稍高,应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孩子们想要去展示,多给予一些自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讲的是一棵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小松树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堂课,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体验人物心理来走进文本,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的道理。

  通过对课文的把握,我抓住了课文中关键的三句话来进行教学:(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通过对这三句话的朗读体验,架起走进课文的桥梁,以达到理解的课文的目的。

  处理句子(1)小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然后我问:说这话的时候,小松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同学说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说觉得自己很高兴,显然,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第二种则有点偏离了问题本身。于是,我利用朗读这一手段,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了不起也好,骄傲也好,高兴也好)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朗读更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在自己的座位上练开了,此时,我观察学生的朗读表情,尤其是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学生。接下来请表演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然后请认为小松树高兴的同学说一说,在他的朗读和表情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很清楚地分辨出,只有觉得自己了不起,才会有那种骄傲的眼神和表情。通过表演朗读的形式,体验小松树的心理想法,走进小松树的内心世界,使得教学轻松又简单。

  处理句子(2)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在刚才成功体验了小松树的内心世界是那么骄傲的基础上,乘胜追击, 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处理句子(3)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句话是本课的重点句子,要充分理解课文内涵,关键就在是否能理解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而又为什么会惭愧?它到底惭愧什么?我通过寻找近意词来理解“惭愧”一词,因为课文6《蘑菇该奖给谁》中,小黑兔因为没有和高手比赛而得第一名感到难为情,学生在这里很快就联系上了小黑兔,就是小松树难为情了,那它为什么会难为情呢?教师相机点拨课文一开始小松树的话语和心理,学生就知道了是小松树知道自己原来一点也不高,他在为自己刚刚的骄傲自大感到难为情呢,所以此时的小松树正低着头。

  虽然对这三个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充分朗读,不断体验,但对于学生的说话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训练没有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在导入阶段,我先让他们玩摘苹果的游戏,这个游戏既能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各个情绪高涨。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回忆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儿,再指名读、齐读,并且把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送回家,让他们形象地记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小松树的话,充分理解它的骄傲自大,才能为下文揭示道理打开缺口。在教学时,我通过抓重点词语和特殊标点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悟词语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小松树的话,模仿小松树说话的口吻,还让学生配上动作来演一演,充分体会小松树的骄傲,理解“多高哇!”一词,我让学生读好感叹号,想象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动作和表情,指导朗读“很远很远”一词时,我出示了两个句式加以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表达得更好,使他们加深体会从而读好句子。但是在指导这一环节时也出现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大松树不回答小松树的问题时,有的学生想象有些天马行空,脱离主题,而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没有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好。

  第三段中让学生理解风伯伯的话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通过同桌互相演一演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段,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意思。让他们明白风伯伯说这一段话,他想告诉小松树什么?在这段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一下托起来的这个动作,

  最后一段的教学,我抓住了“惭愧”一词,让学生理解小松树为什么要惭愧,它是怎样想的?使学生在揣摩小松树想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做人要谦虚这样一个道理,可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了解了寓言中的道理后再来用: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又会对风伯伯说些什么?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问题提得不够精炼准确,同样的答案不同的问法,学生往往不会给你相同的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提法,不能随心所欲。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9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0

  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激趣导入

  1.板书“比”

  今天上课我们来比动脑,比读书,比表演。

  2.昨天,我们认识了一大一小两位朋友,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啊,小松树也想和大松树比一比,它想和大松树比什么呢?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深入角色,自主感悟

  (一)第一段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老师这儿有座山,大家快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帮她们找找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大、小松树的位置。

  (二)第二段

  1.过渡:一天,小松树低下头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她说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小松树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2.指导交流: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书:骄傲

  3.小朋友,你能通过读把当时小松树的得意、骄傲、看不起别人的样子表演出来吗?(指导表演读)

  4.对于小松树的这种态度,大松树完全可以和他理论一番,可他却没有回答。此时大松树会怎么想呢?

  (三)第三段

  1.过渡:大松树很宽厚,没有说话,可是,风伯伯听到了小松树的话,他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交流:风伯伯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从“摸”字入手,生活中谁会摸你的头?你能感觉到什么?

  2)指导朗读:是啊,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啊,谁来学着风伯伯的样子来教育教育小松树?

  3)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松树好吗?

  4)听了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第四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有什么表现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采访小松树:你为什么低着头?你的心里想些什么?

  板书:惭愧

  3.谁能读出小松树此时的心情?

  4.请你代表小松树,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小结: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

  1.每人挑选一个你最喜爱的角色练习朗读。

  2.挑选四名同学上台表演。

  学生评价,说说表演者值得学习和不足的地方。    

  3.挑选一组同学表演。

  4.全班齐读课文。

  四、升华体验,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我们比了读书,比了表演,比了动脑,个个都很棒!老师奖励你们两句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一、看板画,揭示课题,学习第一节

  1.看板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相机引导:一棵树在哪儿,另一棵树在哪儿?

  观察得真仔细。站在山上的是一棵小松树,板书:小松树(注意松字右边的八字头)

  站在山下是一棵大松树。板书:大松树

  2.出示句子: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导朗读通过朗读知道他们的位置。

  3. 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和 读题 谁和谁的故事?

  二、讲读2-4自然段

  1.自己读读整体感知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表扬读书认真的小朋友 ,

  2.听录音:听听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听的好习惯

  3.出示句子比较: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朋友,你看我长的高,我能看得很远。你呢?

  4.学生自渎,上面一句比下面一句多了什么?这些字能少吗?说说你的理由。

  5.朗读理解:长得多高哇!

  很远很远 (联系学生实际理解很远很远)询问学生爬上高山后的感觉,然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爬上高山后的感觉。黄老师也爬过高山,当我站在山顶,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房子呀,树木呀,更远处的田野呀,都尽收眼底,视野变得很开阔。再读词语。帮助理解爬得高,看得远

  喂:可以稍加点拨,说明小松树没有礼貌

  6.完整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用你的朗读把小松树的骄傲,得意的样子表现出来。指导加上动作读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没有回答。那大松树回想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8.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自渎第三小节,看看谁能读明白。指读,其余生评价,相机指导:摸者(动作演示)读出风伯伯关心、疼爱小松树的样子。填空: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

  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

  9.小松树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会想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师生表演,

  三、故事表演,其余生做评委,指出不够好的地方。分小组表演

  四、布置作业,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2

  一、说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由三篇课文组成,包括《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三篇课文都是蕴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两篇是童话寓言故事,生动有趣,比起简单的说教,这种形式更易为学生接受,感触更深。教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这三篇课文都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内容。特别是《蘑菇该奖给谁》和《小松树和大松树》,充满童真童趣,要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感悟课文所含寓意,每篇课文的重点句恰恰是蕴涵道理的中心句,又是理解的难点。

  如《蘑菇该奖给谁》可以从题目入手,和课文结合起来,提炼出文章脉络,可让学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谁得奖了,他为什么能得奖,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难点,也就是理解兔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它敢和高手比呀,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必须反复朗读课文,结合人物对话时的神态、语气,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如:得意、难为情等。并分角色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小兔、兔妈妈、乌龟的头饰,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语言说话,变成自己的语言,在生动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课文,相信这一系列的活灵活现的角色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四、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并相应加上点。——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5)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6)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7)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8)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有什么想法呢?(说话训练)

  ——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9)可是大松树没有去理会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他什么也没有说,课文里面说他——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点:比、高多了)。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a(看大屏幕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来说一句话吗?——指导用“比”来练习说一句话。

  (7)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加点:看得远、托起来。)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8)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9)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10)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1)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2)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惭愧”加点)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低下了头”加点)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是啊,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说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树,你最想说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指名带上头饰说话。

  对于学生的话,老师要做相应的评价和回应。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一起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中的这个故事用你们出色的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松树          风伯伯

  高  远           大山托

  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     

  字词得到落实。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     

  朗读得到重视。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     

  初步接触体验。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      几点想法:

  1、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2、           

  评价鼓励的恰到好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4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2、指导书写。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打开课文46面,自由读课文。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爷爷”是轻声音节。“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指导朗读,指名读。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课件长句子加斜线表示停顿)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再来试一试,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一教就会,真了不起!

  四、演练结合,体验生成。

  (一)贴图找位置,学习第一段。

  师:生字新词,长句子都会读了。读起课文来一定更有信心!自己再读读,看能不能把课文读的更流利通顺。

  师:孩子们都会读了吗?会读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它们找到家。出示大山的贴画。瞧,这是一座高山,谁来摆一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里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师引读:瞧,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师: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二)尊重朗读体验,注重生成,学习第二段。

  过渡: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想参加可要听好了,要演好电影先要读好剧本,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先报名演小松树,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那些话?拿出笔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下来。

  【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低年级孩子明显的爱表现自己,当明星这么好的机会相信谁也不愿意错过。自然对于学习课文更感兴趣了。这时候老师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找出小松树说的话。】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你们和他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在第二自然段中。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谁来当小松树,来演一演。要演好它可要读好小松树的话,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样?自己先试一试吧!

  【设计朗读指导方案,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

  a、方案:请朗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朗读。

  1.师:你觉得这个小演员把台词说的怎样?

  2.师:我也觉得她读的特别好,再听听她那些地方读的特别好?

  3.师:老师也听出来了,“多高呀!”读得可真好!现在老师来当小记者来采访你,你为什么能读的这么好?小松树你感觉自己怎样?

  4.师:“现在你就是小松树,站在这高高的山上感觉怎么样?站在山上朝别人说话,可以加上什么动作,来再演一演。”

  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你感觉自己怎样?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讲体验,抒发感受。】

  (孩子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好得意,站这么高。”有的说:“我觉得自己特别舒服站得高看的远。”还有的孩子说:“自己觉得很骄傲,原来我这么高!”)

  5.师: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小松树的话,请表情动作来帮忙。

  【尊重朗读中,孩子的个人体验不同。同样的对话,却有不同的感受。多种体验,让朗读走向生活,走进孩子心灵】

  b、方案:请朗读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朗读。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师:指名读。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的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朗读指导。

  2.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你觉得自己高吗?恩,你长得真高啊!现在你就是长得很高的小松树,来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再读一读这句话。

  3.师:有进步,高多了。站得那么高,所以你能看到(学生回答“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公路上汽车和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的很小了……)

  【登高远望,借助生活体验,由生活中体验,触动对课文的理解与品悟。使语文生活化】

  4.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师: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感觉怎样?(指导方法同方案a)

  师范读:老师也想来当一回小松树可以吗?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因为老师把自己当成了在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低年级孩子善于模仿,老师的范读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的地位。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孩子听说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6.师: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全班演。大家都来当回小松树。注意看这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我们知道朗读要读好还要请谁来帮忙?(表情和动作来帮忙)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小松树演得这么好,大家都有资格当小松树。大松树该怎样表演呢?大松树(学生回答“没有回答”)它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孩子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课件出示小松树得意洋洋的表情。)

  师:大松树不和小松树计较,我们来看看小松树的表情变化。(表情由得意到惭愧的低下头)出示词语“惭愧”,理解“惭愧”。可以换词理解,联系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中词语“难为情”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时候你觉得惭愧?

  师:小松树刚才还很得意,可现在惭愧的低下了头,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风伯伯教育了它)

  师:自己读读风伯伯的话,看看读懂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尊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自己先读品悟,再同桌互谈感受,交流阅读感受】

  师:孩子你们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理解“托”的意思,加动作理解。

  师:哦,老师也明白了,原来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你还想对小松树说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延伸:风伯伯的话说得这么有道理,难怪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第一范文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习与做人联系在一起,使学习所得进行延伸,这时候的学习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习内化成一种行为习惯甚至品德。】

  师:来演一演风伯伯。风伯伯说这些话是教育小松树,注意加上动作“摸”(联系生活实际,长辈们对你们说话时候很亲切,和蔼可亲,边说边抚摸着你们的头,找感觉,边读边演。)

  五、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给这个童话故事配音。(出示flash动画)孩子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男生当风伯伯,女生当小松树。

  师:真棒!你们都是小小配音师。

  延伸:小松树惭愧的低下头,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咱们下节课还得接着往下编故事,演课本剧呢!

  六、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松、托、孩、呢”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松”字可以编故事: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托”字提手旁加毛字少一横;“孩”字换偏旁识记;“呢”换偏旁识记。

  3,师范写,生输空,再描红。

  七、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大松树贴图山顶小松树贴图

  得意

  惭愧

  大松树大山贴图

  【教学反思】:

  一、注重“以学生为本”。针对低年级孩子好表演,对直观事物兴趣浓厚的特点。巧妙的设计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松树大山贴图等,调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化难为易。

  二、注重“尊重个性化朗读体验”。针对不同朗读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朗读指导方案(ab)方案。体现朗读指导的差异性,层次性。因材施教,把握住不同孩子的阅读感受进行朗读的指导。将阅读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注重“老师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激励孩子,充分的肯定孩子的所思所想。让思维在老师激励下插上飞翔的翅膀。

  四、注重“语文与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注重语文与品德之间的联系。寓教于学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方式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语文生活化。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松”第4笔是点,不是捺,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而且还和很多新的字词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3、大家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

  根据生回答,画“山”简笔画,贴大小松树。

  二、精讲课文

  1、师: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1:小松树取笑大松树。

  师:能说的完整些吗?

  生2: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树。

  师:这次回答的即完整又有条理性,真不错!

  3、师:刚才前面小朋友说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二小节;小松树说的话。

  师:你愿意来读一下吗?

  生读。

  师:从刚才小朋友的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生:自大、骄傲……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

  师:你现在就是这棵自大的小松树,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1:可舒服啦!

  生2:好美啊!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读一读?(指读)

  生读。

  5、师: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没有回答。

  师:它为什么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给他说点难听的!

  生:因为……

  师:你觉得大松树生气了吗?

  生:…

  师: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6、师小结

  小松树长在山上,它自以为长得很高,便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真是太骄傲、太得意了。面对小松树的傲慢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有说,他没有与小松树斤斤计较,他的心胸真是宽广。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读第三小节。

  7、师:风伯伯听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之后,批评他了吗?

  生:没有。

  师:那风伯伯是怎样做的呢?

  生:……

  师:“摸着”是什么意思,你用右手摸一下左手,什么感觉?

  生:舒服……

  师:那风伯伯为什么不使劲地拍他,不使劲地吹他呢,而是很舒服的摸着他呢?

  生:关爱

  师:好,那你用关爱的语气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你来)

  师:刚才,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到底高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说说到底高多少呢?

  生:高可多。

  师:你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吗?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能用“比”来造个句子?

  生:…..

  师: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小松树不高呀,他为什么会看得远呢?

  生:(齐)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

  6、师: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

  师:他为什么低下了头?

  生:他知道错了。

  师:这时小松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后悔、不好意思...

  师:于是,小松树??地低下了头。

  7、师:小松树这时感到很惭愧,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

  师:假如,现在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

  8、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即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分角色朗读

  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现在来当一当小演员,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好吗?

  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全文

  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礼貌的孩子!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实录片段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06722125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