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

  《练习4》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7、推荐一本好书。

  8、学写笔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准备推荐的书

  [主要板书计划]

  推荐原因

  推荐一本好书谈感受体会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五。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2、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

  (1)认读这段话。

  (2)用手指在桌上写,体会书写方法。(3)观察书中的语段是如何做到书写整齐的。

  2、练习。

  3、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看最左边的四幅图,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

  (2)再让学生观察中间一竖行的古文字分别和相对应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比较每组的古文字和部首,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说一说图形、古文字、部首三者之间的联系。

  3、练习。

  4、课堂作业 。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用小黑板出示上面两行词语

  B指名认读

  C口头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

  D组织讨论:为什么能搭配?

  E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的?

  F总结方法:一搭、二读、三选。

  3、练习

  (1)后面四小题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选择。

  (2)根据自练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2)指读两句话。

  (3)说说“捧、贴、迈、踏”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同一组的两个动作顺序能否调换?

  (5)“捧”和“贴”是一个人的举动吗?这两个动作之间有间隔吗?“迈”和“踏”呢?

  (6)小结:像这样具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叫连动词。

  3、练习

  (1)引导学生上台做出两个连续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酝酿用词。

  (2)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写出连动词。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

  (2)理解成语的意思,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仔细想想,每一横行的两个成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

  (2)指背。

  (3)齐背。

  教后感:

  教学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弄清大体意思,看成语间的联系,最后反复诵读、熟记。这里还可以组织一个“成语速记比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读三句名言。

  (2)指名试读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分别讲解三句名言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读

  (2)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

  (3)练习背诵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通过推荐一本好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认识能力.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次的要求是什么?

  (考虑自己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想想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

  二指导

  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书,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2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互说)

  3指名说一说

  4让学生根据要求列好提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原因:

  我的感受,体会:

  三练习

  1学生列提纲

  2让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准备说一段连贯的话

  3指名说说,其他学生随时提问,让他解答.补充

  4总结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2

  《练习6》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认识繁体字;

  3、选词填空;

  4、照样子写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古诗《望岳》

  7、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中的3、4、5(重点)

  目标中的7(难点)

  主要板书计划:

  奇思妙想

  发现的源泉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练习一~五

  口语交际:说说奇思妙想

  课外: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用钢笔描红;

  认识繁体字;

  选词填空;

  照样子写句;

  熟记成语;: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复习描红要求

  2、指导描红

  3、描红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读对照,认识繁体字

  3、同桌互读

  4、指名朗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明确要求(选词填空)

  2、学生自读

  3、交流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要求(照样子写句)

  2、例句指导,例句:”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写清了说时的神情。

  3、学生照例写句子。

  4、反馈交流。

  五、教学第五题

  1、审题明确要求(熟记成语)

  2、让学生反复读

  3、熟读记忆并说说成语大体意思。

  六、作业 :

  练习3、4做在2号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说话:漫话奇思妙想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

  一、学第六题

  1、审题明确要求(口语交际:漫话奇思妙想);

  2、说说”奇思妙想”有什么意义;

  3、在小组里全合作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

  4、在班上交流奇思妙想;

  5、鼓励收奇思妙想写在日记里。

  二、学写毛笔字(略)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3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5.熟记成语。

  4、学会修改病句。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描红好的同学的字,并进行表扬评点。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弄清题目要求。

  (先要看图,了解象形部首字的演变情况,然后分别写出疏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2.指导。

  (1)出示马的图片。

  (2)古代人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马呢?请同学们看书。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是如

  (3)由图画上的马演变成文字“马”,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吗?

  (4)用以上的方法教学其他三个部首。

  (5)教师小结:“马”、“牛”、“羊”和“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

  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读一读。

  2.指导。

  (1)这是一首对韵歌。指名读第一组。

  (2)让学生找出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

  (3)板书:

  来——往去——回

  雨雪——风雷松梢——竹叶

  马会

  草舍——柴扉

  (4)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

  (5)指名读第二组。

  (6)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7)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3.练习。

  (1)指名个别读。

  (2)齐读。(读熟)

  4.反馈。

  (1)同桌同学互查。

  (2)指名朗读。(教师及时矫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出示第一个病句:

  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①找出病因:“脸上”与“洋溢……心情”搭配不当。

  ②应改为:同学们的脸上现出愉快的笑容(或表情)。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学生各自在书上修改其他三个病句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学生个别汇报修改病句情况。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增加”。应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通。应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词语。

  (2)及时纠正学生中改错的句子。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的意思。

  (2)教师范读。

  (3)同桌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不一定要按成语的顺序说,可以由自己挑着说)

  (5)让学生想想每组的两个成语有什么关系。(意思相近)

  例如: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3.练习。

  (1)自由练读。

  提示: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X天X地”,读起来押于熟记。

  (2)同桌的同学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一部分内容时说给学生听。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介绍世界名城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选择一座世界名城,②听老师讲有关材料,③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指导。

  (1)你知道世界上的哪些著名的城市?

  (2)你对它有些什么了解?(可相互补充)

  (3)听老师给大家说说有关X X城市的情况,可作点简单记录。

  汇报所列提纲,大家给予指导。

  自己准备口述。

  组讨论。

  组选一代表作汇报。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第七题(略)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4

  《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对归类简体字,读一批繁体字。

  3、将句中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4、将关联词语分别用到3个句子中。

  5、熟记12个成语。

  6、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7、写毛笔字:“土”、“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写字;2、熟记成语。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  

  师:第三单元几篇课文学完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做一些习题巩固一下,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更好。

  2、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①指名读,②生细细观察每个字的起笔、主笔,③学生找出难写的字,说说难在什么地方,④师指导写“唯”、“装”。

  (3)练习

  学生描红,师及时小结,学生再仿写。

  (4)反馈

  3、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①分别读出左边简化字。

  ②一一对应真情为之后再读。

  ③让学生观察相对应的繁简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4、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指名读。

  ②要求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词。

  ③比较改后与之前的异同。

  ④能否将“认真”改成“认真认真”,为什么?

  ⑤教师归纳做题方法。

  (3)练习。

  ①让学重用上面的方法做并验读2、3句。

  ②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1)读简体字与繁体字。

  (2)读读书中第3题。

  2、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读,明确要求。

  (2)指导。

  ①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句。

  ②请学生思考:“天气冷”和“爷爷晨练”这两个关系。

  ③哪一组关联词语符合这样的关系。

  ④考虑放在什么位置。

  ⑤指名读,检验。

  ⑥教师归纳方法:一分析,二选择,三读句。

  (3)练习。

  让学生用上述方法自行练习下面两题。

  (4)反馈。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让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可查字典。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理解意思。

  (3)练习。

  ①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②同座位练习背诵。

  ③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①指名读。

  ②集体齐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1、复习检查

  指名学生背诵成语。

  2、教学第6题

  (1)审题。谈话揭题,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

  (2)指导。

  ①你们经常看的节目有哪些?

  ②其中你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

  ③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不同之处?

  ④指名汇报。

  ⑤当时的情景怎样?你自己根据回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一下。

  ⑥指名说,或小组推荐。

  (3)练习。

  学生列写提纲,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及顺序准备说一段边疆话。

  指名汇报。

  3、教学第七题

  (1)出示带有“土”、“牛”偏傍的字。

  (2)指导书写。

  (3)练习(师指导)。

  (4)反馈(师评点)。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5

  《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

  3、读一读对韵歌。

  4、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小诗《问到底》

  7、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8、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

  习题二~四题

  [课外] 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描红。

  2、练习轻声的读法,正确区重音和轻声。

  3、读一读对子,培养语感,理解对子的大体意思,并练习对对子。

  4、加标点,学习顿号的用法。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读贴,注意这句话中每个字的笔画各布局。

  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3、练习描红

  反馈、评点、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分小组读读议议,比较各组词中加点字的声调有什么异同。

  (2)讨论完后,请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讨论的结果。

  (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把轻声读好。

  (4)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一读,标出自己读得可能不够准确的字词。

  (2)让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或请教别人解决,也可以查字典解决。

  (3)理解后再请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清丽雅致的校园生活情味。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2)用铅笔给这两个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分小组讨论正确答案。

  (4)指导,归纳总结。

  (5)读一读。

  3、练习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水果

  要开学了我来到商场的文具部买了尺子铅笔橡皮盒等崭新的文具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熟读成语。

  2、读一读《问与底》这首小诗,理解诗意。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读成语,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2)纠正读得不正确的成语,尤其注意“白璧微瑕”和“差强人意”这两个成语。

  (3)再请学生正确朗读。

  (4)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中自己已经大体理解的成语的意思,也可提出不理解的成

  语请教别人。

  (5)让学生自己再读读,找找这些成语有哪些共同之处。

  (6)齐读成语,读出成语歌的韵味。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小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这首小诗的意思。

  (3)理解诗意,再请学生读,听听他是否读得好。

  (4)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给家乡的环保提建议。

  教学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到生活环境中进行污染源调查,有条件的可延伸到农村和野外。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话题:给家乡环保提建议

  (2)学生自读课题要求。

  3、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说书上的要求。

  (3)指名说说调查到的情况

  4、练习

  (1)根据学生调查的内容,组成讨论小组。

  (2)请小主持人来主持讨论交流。

  (3)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4)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对大家说说调查到的环保情况。随机指导。

  (5)学生交流发言。

  5、强化。

  (1)要求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加以整理,再当众说一说。

  (2)写一份建议书。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比较指定的形近字。

  2、 会给指定的词语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能划初步同类的词。

  3、 能看图回答问题,并按要求写几句话:进一步懂得邻居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2、 能比较指定的形近字。

  3、 会给指定的词语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教学过程 :

  一、 第1题。

  1、 比较上半部分的3组形近字,想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指名说。

  2、 比较下半部分的3组形近字,同桌互相说说。

  3、 独立完成组词。

  4、 反馈、校对。

  二、 第2题。

  1、 复习音序查字法。

  2、 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并填空。

  3、 校对。

  三、 第3题。

  1、 读题,明确题意。

  2、 独立完成练习。

  3、 读句子,看一看词语填得对不对。

  4、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近义词。

  例:迎—送生—熟收—放早—晚苦—甜

  四、第4题。

  1、 读题,明确题意。

  2、 独立完成练习。

  3、 校对。

  4、 读读句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划出不同类的词。

  2、 能看图回答问题,并按要求写几句话;进一步懂得邻居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教学过程 :

  一、 第5题。

  1、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以及做法。

  2、 看例子,说说为什么“鸭子”这个词下面要划上横线。

  3、 做题。

  4、 说说为什么这么划。

  二、 第6题。

  1、 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式。(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

  2、 让学生说说:家用电器有哪些?水果有哪些?

  3、 独立把句子补充完整。

  三、 第7题。

  1、 指名读图下的问题,搞清题意。

  2、 自由练说。

  3、 指名看图说话。

  4、 讲评。◆[2003-12-9]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仔细看图上的内容,想一想像什么,用打比方的句式写下来。

  2、熟背八条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3、照样子,练写钢笔字,在实践中体会“点”在字的不同部位的写法。

  4、讨论“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并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5、学写毛笔字。学习“横折钩”和“横折提”的写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与它们相似的事物,并画下来。

  (2)同桌相互讨论,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意说一说。

  (3)全班讨论、交流,老师指点、评议。

  3、练习。

  (1)指名讲述。

  (2)大家评论,对打比方准确、生动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对讲述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帮助。

  (3)讲述之后,让学生动笔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满意的答案。

  4、反馈。

  (1)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指导。

  (2)发现写得好的,用展示的方式让大家观摩学习。

  (3)找出学过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打比方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的好处。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说出意思即可,有困难的老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

  (2)同座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审题。

  师生谈话,弄清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要写的这三个字,并了解三个字的结构。

  (2)引导观察字形,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的笔画“点”。

  (3)指导书写“料”。

  ①出示“料”,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点”的写法。

  ②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几个点要写得紧凑、匀称。

  ③学生练习描写一个“料”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疼”和“蒸”字。仿写时要看清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矫正。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说说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②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2、指导。

  (1)同学们,当今社会,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有不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不能来谈一谈,给你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2)老师这里,也有几则广告,你们想不想看看?

  (3)播放学生熟悉的几则广告短片。

  (4)你们看,这些广告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啊?

  (5)是啊,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要能吸引人。

  (6)在我们所见过的广告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是哪个?这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3、讨论。

  (1)分组讨论“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条广告,为什么”。

  (2)每人在小组里说说。

  (3)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4、练习。

  (1)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差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5、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试着设计广告。

  第三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带领学生明确本次毛笔字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要写的两个字,并指出这两个字中的主要笔画:横折钩、横折提。

  (2)指导写“为”。

  ①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中,“横折钩”的“横”写得较长,且略往右上方倾斜。为使整个字显得紧凑,顿笔后下折,要往内收,钩不宜太长。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的运笔方法。

  ③学生练写“为”。

  (3)指导写“计”。

  ①出示“计”字,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横折提”的具体位置。要让学生知道,“横折提”较短,微微向右上斜,折竖要直,略往左倾,提画宜长一些,但不能影响右边的部分。

  ②教师范写“计”。学生观察“横折提”的写法。

  ③学生练习写“计”。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反馈。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并学习运用打比方。

  2 增加词语积累的练习。

  3 练习用钢笔书写点画教多的字

  4 调动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说明理由。

  5 练习书写带有横折钩笔画的“为”字和带有横折提笔画“计”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一些广告的图片、录音及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学用字词句”部分

  1 导入语: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前提。

  2 请看这三幅图,你一定会想到与它们相似的事物。

  ①学生观察

  ②全班互相交流

  ③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相象的事物画下来,在旁边写上名称。

  3 用打比方的句子吧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

  4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5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师小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的描绘事物,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完成“读读背背”的内容

  1 读准字音

  ①自读词语,借助字典或词典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词,正音。

  ③全班齐读

  2 理解词义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到的资料,自由讲解词义。

  ②师适当的讲解:自强不息:自觉的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担负重任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义无返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退。

  ③读了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

  3 反复朗读,以期背诵。

  三学习“写好钢笔字”

  1 学生自读“我的提醒”

  2 观察字型,找出点在三个字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讨论:如何将这些点画写好4 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 谈谈描红体会

  6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完成口语交际)

  一、导入

  “蓝猫的饮料我爱喝”、“我家的盘子会唱歌”、“真巧,好吃得不得了!”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非常熟悉吧?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的广告大家都已经作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了。

  二、展示一些精彩的广告录象

  三、大家交流在各式各样的广告当中,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你不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强调互动)

  四、精彩广告再现学生自由组合,将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表演出来学生表演

  五、设计广告

  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广告,可是那都是别人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商品也来设计一个广告呢?或者,设计一段公益广告也行。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创意。尝试设计。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9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准指定的音节;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稀少”、“宽敞”的近义词。

  3、能说出省略号在指定的句子中的用法;会仿照例句改写句子;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确定讨论重点

  快速看题目,哪几题有疑问,需要重点讨论?(3.4题)

  二、重点讨论第3题。

  1、学生质疑

  2、集体讨论

  归纳:当一个词的近义词比较多时,可以代入句子,看是否合句意。也可以看搭配是否恰当。

  “稀有”一般是指很少有的,极少见的,往往用来形容事物的珍贵或罕见。“少有”含有“稀有”的意思,但范围要小得多。“很少”可指一切事物数量少。“稀罕”也即“少有”。看句意:“人烟?”排除其他,只能选“很少”。

  3、同理讨论第2题。(宽敞——宽大。)

  4、小结:给句子中的词语选近义词要紧扣句意,注意搭配。

  三、讨论第4题。

  1、说说省略号表示哪几种意思?

  2、读句子,说说在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第一句:说话因慌张而断断续续,最后一个表示话未说完。第二句:参观的地方很多,不一一例举。)

  3、用省略号的这两个意思分别说一句话。

  四、交流一下你做题的方法。

  你在做题目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或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一下。

  (要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盲目做题。)

  第二题“荒芜”“国徽”“商量”不要写错。

  第二课时

  一、提出需要重点讨论的题目。

  二、重点讨论第7题。

  1、审题,确定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围绕课后思考题1自学。

  3、交流分段。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用了什么方法?

  4、指导感情朗读。

  (1)自由选择喜欢的语句练习朗读。

  (2)选择你最有把握的语句朗读。评议提高。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交流方或提醒注意的地方。

  1、仔细,不添字漏字,写完后要连起来读一读。

  2、第6题别忘了加逗号。

  四、完成作业 本上的题目。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0

  一、看拼音写词语:  dūn huáng   huī huáng     fǔ bài      cì xiù

  (        )(        ) (      )  (          )

  一、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掠走(     )  结晶(     )彩塑(     ) 佛教(     )描摹(     ) 帛画(     )

  三、填写量词:

  一(  )明珠  一(  )卧佛  一(   )彩塑  一(  )洞穴   一(  )壁画

  四、语段分析:

  1、敦煌莫高窟是祖国(        )的一颗明珠。这句话运用的是(明喻     暗喻)。

  填写括号。2、选内正确的打上v

  2、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有一(   )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       )。看到这一尊尊(          )的彩塑,游人无不(             )。

  3、莫高窟不仅有(          )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的壁画。壁画的内容(          ),有(        )佛教故事的,有(      )神佛形象的,有(      )民间生活的,还有(      )自然风光的。其中最(      )的,是那(      )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采摘鲜花;有的怀抱(      ),(      );有的(      )身子,(      );有的(      ),(      );有的(      ),(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           )的艺术(           )。

  a用—画出过渡句。

  b把括号内的词语补充好。

  c省略号的作用是(               )。我会补充:有的(                      ),有的(                               ),有的(                              ) 。

  4、《莫高窟》一文,作者抓住了莫高窟的(       )(       )(         )进行描述,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和(       ),提醒当代人(                      )。

  5、我为“莫高窟”写的宣传语是:

  ——————————————————————————————————————

  《练习5》测试

  一、补充句子:

  1、这栋楼房可真高啊,————————————————————————

  2、早晨的物可真大呀,——————————————————————————

  3、小溪里的水清得很,——————————————————————————

  4、教室里静悄悄的,————————————————————————————

  二、(       ),睡在母亲怀里;(        ),谁在祖国怀里;(        ),(        ),(        ),全都睡在(          )。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战士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做出了贡献。

  三、请设计几条公益广告:

  1、树木————————————————————————————————

  2、知识————————————————————————————————

  3、水——————————————————————————————————

  4、地球————————————————————————————————

  5、动物——————————————————————————————————

  6、空气——————————————————————————————————

  7、希望小学——————————————————————————————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8 ~111页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词儿,走进现代社会。

  2、通过诵读积累知识。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小小即兴演讲会。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时间]

  2009年4月29、30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练习5

  二、语文与生活:

  1、第一部分。

  (1)出示情景短文,让学生读通读熟。

  (2)请学生结合文中插图理解“劲歌劲舞”的意思。(特指风格粗犷、节奏强烈的流行歌曲和现代舞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叫“新词儿”。(就是像文中“劲歌劲舞”这类反映当代时尚生活的词语。)

  2、第二部分。

  (1)读一读这些词,因为它们都是新词儿。(生用多种形式读)

  (2)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呢?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结:这些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第三部分。

  (1)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看,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新词儿?

  (2)集体交流,师随手将词写在黑板上。

  (3)齐读这些新词儿。

  三、诵读与欣赏:

  1、出示12个成语。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集体交流,说说你所理解的词语意思。

  参考注释如下:

  (1)娓娓而谈:形容说话不知疲倦,婉转生动。

  (2)夸夸其谈: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

  (3)信口开河:不经思索、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

  (4)海阔天空:比喻想象、说话等无拘无束,不着边际。

  (5)老生常谈:原指老书生的平凡议论,今指常讲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6)侃侃而谈: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论。

  (7)无稽之谈: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话。

  (8)拾人牙慧:比喻抄袭别人的言论或观点,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4、反复诵读,直至熟记。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月光启蒙》。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启蒙、勤劳、浓郁”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写得有进步的。

  (2)对写得不好的,进行纠正。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出字:售、军。

  2、指导。

  (1)学生读帖,小结写好“售、军”的要点。

  (2)教师范写,讲解“售、军”的结构特点和写法,以及在米字格的位置。

  3、练习。

  4、反馈。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审题:指名读题目要求。

  理解什么是即兴演讲?

  (教师先选择一个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如先要说说为什么,再说说怎么做,要想好了再说,也可以列提纲再说。)

  2、指导学生选择话题,自己做准备,时间5分钟。

  3、全班交流,进行“小小即兴演讲会”。

  组织学生参与评议,或欣赏别人的优点,哪些地方能吸引人,哪些地主以产生共鸣,哪些地方具体清楚……或对别人提出建议,某个地方讲得还不够清楚,相互能提个建议,进行交流取长补短。

  二、总结。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2

  一、把城市与别称进行连线:

  济南  潍坊  广州   重庆  昆明   哈尔滨   拉萨   南京   鞍山  大庆  景德镇

  纸鸢 泉城  羊城   春城   山城  日光城    冰城  钢都 油 城  石头城  瓷都

  二、填空练习

  1、因为昆明(                          ),所以我们称它为(            )。

  2、因为广州(                          ),所以我们称它为(            )。

  3、我们称济南为(            ),是因为(                                )。

  4、我们称重庆为(            ),是因为(                                )。

  5、我们称(     )为(            ),是因为(                                )。

  三、填成语:

  大(   )小(   )  人头(   )(   )华灯(   )(   ) (   )光(   )彩

  风(   )电(   ) 车(   )马(   ) 美(   )美(   ) (   )(   )天工

  四、补充句子:

  以下是(           )写的两条名言:

  1、爱人者人恒爱之,————————————————————————

  2、——————————————————————,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通过猜谜语,创作谜语这种游戏形式,培养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2、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3、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4、写好钢笔字,知道摆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紧凑、匀称。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做一名主持人。

  6、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谜语: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2)请学生猜谜语。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自己查一查字典,看一看、读一读谜底在字典上的相应解释。

  (2)学生思考谜语的谜面与字典上的解释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3)学生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看书,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抓住谜语的谜面特点创作一则谜语。

  (2)学生交流。

  4、教学第四部分。回家后,让爸爸妈妈也来猜猜自己创作的谜语。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八个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

  (2)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懂的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对于学生仍然不懂的词语,教师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连读成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句子意思。

  ①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理解贤文蕴含的道理,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5)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目的。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录”“举”“碌”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3)示范写“录”。

  3、练习。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作启发谈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了解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全过程。

  (2)了解节目内容。

  (3)分组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点。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宝盖头、雨字头。

  4、指导。

  5、练习。

  6、反馈。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0

  《练习5》教学设计

  来源:

  教学要求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先解决了前几天学习中记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

  3.出示词语:

  4.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5.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委有趣。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讨论: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 学习成语歌。

  (2) 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 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 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5

  一、 教学目标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指定的字,并据词查出合适的解释;能给指定的多音字按读音组词;能写出“忧郁简单”的反义词。

  2、 能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能改出句子中用的不恰当的词语;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3、 能读短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会联系上下文理理解短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回答有关问题。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1——4题

  第二课时教学5——7题

  三、每题重点难点提示

  1、 第一题

  要求用音序查字发查带点的字,重点训练学生椐词定意的能力。

  2、 第二题多音字组词

  3、 第三题反义词不能用否定形式的组词作为反义词

  4、 第4题先指导看懂例句,说说例句你看了明白了什么在把练习中3个句子所写的说话人的神态或动作表达出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

  5、 第5题知道学生读懂集资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哪个词语用的不恰当,然后思考用上恰当的词语。这题常常是词义混淆而造成用词不当,所以修改后还需要明白这些词语意思上的差别,以防误用。

  6、 第六题题中有“有因缺果”或“有果缺因”的不完整的句子,训练时把他补完整,独立完成。

  7、第7题要求读短文后完成后面3个问题。

  ◆[2004-01-10]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劲歌劲舞”这个词表示不理解。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

  (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

  (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思考准备。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

  (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的大概用法和使用的语言环境)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与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读。

  (2)用其中的一些词语模拟一个语言环境,说一段话。

  (3)集体齐背,指名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

  2、指导

  (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演讲的技巧和时间分配技巧。

  (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话题用五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话题。(各组学生互相提出各自对对方演讲的看法)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议演讲的内容、用词、语气、方式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售、军。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售、军”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写,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要求:

  1、读童话故事,发挥想象,把结尾补充完整。

  2、熟记成语和名言。

  3、用钢笔描红。

  4、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学会帮别人出主意。

  教学重点难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处处留心”这一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读读背背,积累8个成语和一则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处处留心”

  1、出示电脑图,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的几个主要部件及作用?

  (1)指名学生介绍电脑几个主要部件的作用,导入新课。自读《争功》。

  (2)你能说说这则童话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小主人会说些什么呢?

  (4)反馈。

  2、有感情朗读故事。

  3、把故事补充完整。

  4、在交流的基础上,把话写下来。

  5、把划线的部分用成语代替。

  6、师评议。

  二、教学成语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名言

  1、指导。

  (1)让学生自读名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2、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3、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写好钢笔字,指导写好“捺”。

  教学过程

  一、指导

  1、指名读字。

  2、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结构。

  3、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共同点。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捺要伸长,才能托住上面)

  二、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的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三、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帮遇到难题的同学出主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合理想像图意,②补画第2幅图,③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二、指导

  1、指导看图,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个人?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他们取名。(小刚、小红、小明)

  2、组织讨论:三幅图(1、3、4)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①小刚拿着照相机在走路,后面的事情吸引了他,使他转过头去;③小刚用相机拍下了刚才的情景;④小刚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小红和小明看,他们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3、继续讨论:第2幅图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小刚拍下的照片)

  4、这是一张怎样的照片呢?(题目:《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5、分组讨论:小刚拍下了什么照片,他们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三、练习

  1、每个小组派代表站起来汇报他们的想像。

  2、对发言的同学汇报的不足之处,给予补充并发表白己的意见。

  四、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点,提醒学生想像的内容不仅要合理,而且要健康。

  2、让学生自己准备,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指名讲,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

  4、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件事。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十册《练习5》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07413125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