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7我要的是葫芦

7我要的是葫芦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7我要的是葫芦

微信扫码分享

7我要的是葫芦(精选12篇)

7我要的是葫芦 篇1

  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

  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板书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崐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崐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崐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崐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崐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崐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崐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他怎么说的?个读。

  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

  这是种葫芦的人在邻居劝他时说的话,邻居对他说什么呢?齐读。引读。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

  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

  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板书: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7我要的是葫芦 篇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使得他们更加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感悟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3、导读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自主学习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6个生字;

  2、在反复的朗读与领悟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图片,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口述葫芦生长过程。

  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14课(师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真不错,老师还没有教呢,大家就都认得“葫芦”了,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芦”“藤”“哇”“盯”“邻”生试读。

  3、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4、生再读生字(齐读)。

  5、师擦去生字拼音,学生再试读。

  6、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这个人在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种葫芦的人种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么?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来小葫芦生长的过程么?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

  (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了么?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的得很好么?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几个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1、指导朗读,并体会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的区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么?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

  五、小结

  种葫芦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惜小葫芦这时小葫芦已经没有了。他的错误是:①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同学们,你们想做这样的人么?(不想。)那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六、作业布置

  连线: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带疑问的语气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十分肯定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平静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会写8个字,并且正确掌握这8个字的读音、用这8个字组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生齐读课文,并回忆上节课所学习到的道理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学写生字

  1、生读生字,正确掌握8个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的方法对这个生字进行加工吗?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单人旁组成信。)

  3、师在田字格里范写“言”。

  4、生开火车组词。

  (例:写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治”字换成提手旁组成“抬”,组词:抬水、抬头。)

  (换一换:“治”字换成女子旁组成“始”,组词:开始、始终。)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点水就是“台”,组词:中国台湾、台灯。)

  6、出示“挂”,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挂”字换成三点水是“洼”,山洼。)

  (“挂”字换成单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每”字加上三点水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竖心旁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卧人旁,就是母亲的“母”。

  8、出示“棵”,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棵”字换成言字旁,组成“课”,上课。)

  (换一换,“棵”字换成页字旁,组成“颗”,一颗星。)

  9、出示“哇”,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10、出示“怪”,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去一去,“怪”字去掉竖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写,生开火车组词。

  (换一换,“慢”字换成三点水,就是“漫”,漫游。)

  (换一换,“慢”字换成草子头,就是“蔓”,藤蔓。)

  三、学生随堂练习书写生字。

  四、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三、作业布置

  组词:

  慢(    )    怪(    )    哇(    )洼(    )娃(    )

  漫(    )    圣(    )    挂(    )佳(    )蛙(    )

  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

  长出绿叶

  ↓

  开出小花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              ↓            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        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

  叶子生蚜虫

  ↓

  葫芦全落了

  教学反思

  一、听了“同课异构”老师的教学展示,我学习到了很多组织教学的方法,也学习到很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方法。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尝试运用了一些方法,如:全班一起念念小口诀;我的语调抑扬顿挫;用各种方法多多鼓励孩子。这些方法确实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够吸引一部分比较懒散的同学的注意力,也能激发一些同学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运用这些方法,并努力创造新的方法。

  二、我们班的特点是:学生思考问题不是很积极,思想惰性比较大。在这节课上我尝试了多多提出简单的问题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适时表扬他们,给予他们鼓励,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三、在这节课的识字写字方面,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因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味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枯燥、单调的,学生学习中会感到索然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学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时更是容易被搅得一塌糊涂,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写作文时可能会错字连篇。所以这节课教学时我采用了对生字进行加一加,去一去、换一换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对生字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和以前学过的汉字以及生活中见过的字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再结合组词、说话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新字。但环节方面也是比较地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多多变换模式,让孩子们学得更加有劲。

7我要的是葫芦 篇3

  设计意图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致力于引导学生热情参与、全程参与、人从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2、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层层深入,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悟出言中之意。

  学习难点:

  1、 体会三种句式不同的语气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预设流程:

  预设学习材料与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与备选方案

  一、巧设情景 复习引入

  (一)复习字词

  1、我会读:

  同学们,今天有许多的“葫芦娃”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认识他们吗?

  (词语见附件一)

  指名读——带读

  2、我会找:

  学了课文的生字,你会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些朋友吗?(邻、藤、盯、芦)

  (指名给生字组词)

  3、我会猜:

  (多媒体出示)领队在前。(打一字)

  有眼不见灯火。(打一字)

  (二)检查第一自然段:(出示图一)

  1、师:你们瞧,这个年轻人在干什么呢?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吗?

  句子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喜欢这样的葫芦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3、这样可爱的小葫芦真让人爱不释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体验感悟

  (一)激趣生疑

  1、出示图二(与图一对比)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质疑: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步感知:

  师: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找找课文哪儿告诉了我们这其中的原因呢?

  (三)深入探究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那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葫芦叶上有蚜虫吗?

  2、师:哪个句子中告诉我们他知道葫芦叶上有蚜虫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他看到的,用“﹏﹏”划出他心里想的,用“( )”括出他说的话。板书:看 ——

  想 ﹏﹏

  说( )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困难学生加以指点)

  3、检查汇报:

  (1)师:他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自己读读想想,你能给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单独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你觉得该怎么读?(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③这个种葫芦的人心里还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式(填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④质疑: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哦!同学们多会说,分析得这么有道理。

  (2)师: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句子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你能给“盯”找个近义词吗?

  ②“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③朗读指导:

  师:你会“自言自语”地说说这句话吗?

  师:说给小葫芦听又该怎么读?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评议: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3)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这时看见这葫芦叶上长了这么多的蚜虫,你会怎么做?

  那你会怎么劝?

  2、师:我们的同学是多么会关心人。是啊,他的邻居看到了这蚜虫,就来劝他了。谁愿意读第3自然段?

  3、邻居是怎么劝他的?

  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朗读指导:

  (1)怎么劝?你会劝吗?

  (2)如果老师就是那个年轻人,谁想来劝劝我?(指名读)

  男同学来劝——

  女同学来劝——

  大家一起劝——

  4、师: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

  (交流自己的想法)

  (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在他看来,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吗?换种说法。

  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两个句子语气的不同吗?

  (对比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3)如果让你把他的话说完,你接下去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要的是葫芦,

  (4)朗读整句话。

  谁愿意完整地读这句话?

  5、分角色朗读。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两个人的对话,看谁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合作学习)

  三、总结升华 拓展延伸

  (一)引读:同学们,当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

  当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时,他说——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还是说——

  (二)再次出示图二

  师生:就这样,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板书:黄、落)

  1、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师:你们说,是什么害了这可爱的小葫芦呢?

  3、哦?为什么说是年轻人害了小葫芦?

  (预设随机板书:年轻人不懂得科学、无知、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我会说:

  1、那你们学了课文,会说这句话吗?

  出示: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可爱的葫芦都落了,你会自言自语地说:

  2、种葫芦的人看到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会伤心地对小葫芦:

  3、他还会对哪些人说,会说些什么呢?(发散思维)

  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他会 怎样地 对 谁 说:

  四、作业布置 迁移强化

  (弹性题)选做一题

  1、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的葫芦会怎么样呢?(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回答)

  2、想像说话:

  第二年,那个年轻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许多虫子……

  1、个别读后当小老师带读

  (可读出字形,说出字形)

  2、找生字宝宝有朋友,个别反馈。

  3、生:邻——邻居

  生:盯——说形

  1、生:看葫芦,数葫芦……

  2、自由表达

  预设学生读出文中写葫芦的句子。

  学生同桌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3、 学生齐读课题

  1、预设:

  生:表情不同

  生:叶子颜色不同,有小洞

  生:葫芦落了……

  2、学生自由质疑

  重点引发: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

  1、学生自由朗读

  2、交流反馈: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

  1、生:知道!

  2、学生平淡地读“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学生边自由读,边按照教师要求划出相关句子。

  指名说

  ①请1——2名学生朗读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生:有几个虫子没有什么可怕。

  ……

  ②自由读—指名读—评读—带读—齐读

  ③预设

  生:我只要葫芦,不用管叶子。

  生:我又不是要叶子,这没关系的。

  ……

  ④小组讨论,交流反馈

  生:他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叶子和葫芦是连在一起的,谁也离不开谁。

  生:不对的,因为叶子被蚜虫吃了,葫芦就会死的。

  ……

  (2)指名说

  ①预设学生回答:

  看、望……

  ②生:自己对自己说

  生:自己小声地对自己说

  ……

  ③1——2名学生读

  学生加上动作,读出急切、盼望的语气。

  学生自由评价

  (3)学生齐读

  预计:

  1、生:劝说、劝告

  生:你快把蚜虫杀了,不然可爱的小葫芦就要死的!

  ……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1)用“劝告”的语气自由朗读

  (2)指名学生读,读出“着急、好心”的语气。

  男生读

  女生读

  一齐读

  4、指名学生说

  (1)学生自由读,思考。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2)生:不用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指名学生朗读

  (师生评议-生生评议)

  (3)预设

  生:我要的是葫芦,我不要叶子。

  生: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是要蚜虫,不用治的。

  (4)指名读——齐读

  5、同桌合作—组合朗读。

  (师生共同评议)

  生齐:我要的是葫芦。

  生齐:我要的是葫芦

  生齐:我要的是葫芦

  师生齐读

  1、 预计

  生:小葫芦,对不起,都是我不好!

  生:小葫芦,我真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话!

  生:我以后会好好照顾你的,不会让叶子被蚜虫吃了!……

  2、生:是蚜虫害了可爱的小葫芦。

  生:是这个年轻人害了这可爱的小葫芦。

  ……

  3、生:因为这个年轻人不懂得科学知识。

  生: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生:因为这个年轻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生:这个年轻人很固执。

  ……

  1、学生自由说

  (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就行)

  2、 预计

  3、学生会说:

  年轻人会后悔地对他的邻居说:当初没有听从你的劝告,以后我一定改正。

  ……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一题。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 黄 落?

  (不懂科学知识 、不听别人劝告)

7我要的是葫芦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二、初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自学。

  2、检查。①.抽读生字卡。②.指读,正音。③.齐读。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

  2、分段指读, 师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送卡片游戏。

  2、齐读词语。 

  二、阅读理解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3、指导朗读。

  ①.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出示投影片: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由读、指读、齐读)

  ②.用“可爱”造句。

  ③.引读: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小葫芦,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阅读理解二——四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

  结果怎样呢?

  1、范读课文2——4段。 

  2、提问: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出示投影片4.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什么样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

  3、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读2、3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4.检查学习情况。

  ①. 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

  (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快长大。)

  ②.指导朗读。(注意“!”)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邻居什么样?(表情、动作、语言)

  ⑤.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⑥.指导朗读.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点题,齐读课题.

  ⑦.分角色读第三段.

  5、小结。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

  最后小葫芦都——————————。

  四、你认为种葫芦的认错在哪儿?

  五、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质疑。

  七、练习。

  1、 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 )小花 慢慢地( )黄了

  ( )葫芦藤 自言自语地( )

  ( )小葫芦 一个一个都( )

  2、课后想一想: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

  会怎么做呢?

  第 三 课 时

  一、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三、识记本课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

  2、出示:

  满 谢 每 言 治 慢 变 

  ①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②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重点指导:满 谢 每 慢 

  ③说说这些字的部首?结构?

  3、指导书写。

  四、抄写生字词。

  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

  8 我 要 的 是 葫 芦

  长满绿叶 生虫不治

  可爱 黄落 

7我要的是葫芦 篇5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次教案

  预设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葫芦、盯着、邻居、自言自语”。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感受葫芦的可爱,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谁愿意亲切地和它打个招呼?提醒读好轻声。

  教学生字“芦”(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芦)谁来认识一下它?比较一下“葫芦”一词中的“芦”与生字“芦”的不同。

  师:“芦”做一个字读lú,组成“葫芦”词语时就读轻声“lu”。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多读几次,想一想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谁?要的     ?不要的     ?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词。

  1、师: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打开书本去读一读课文吧。读课文之前请看一看温馨提示(出示课件2温馨提示:① 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②想一想黑板上的这几个问题能马上解决吗?)

  2、生字宝宝也赶来了,谁来读这个“藤(带拼音的)”?你读得很好,让我们也来读一读。这个“哇(带拼音)”?这个“盯”?注意后鼻音。谁能把这个“盯着”词语读一读?最后一个“邻(带拼音)”你读得真好,把这个“邻居”词语读一读。我们一起把生字词读一读。

  3、我们还要来学写两个字,第一个“挂”,教师边写边说:这个字左窄右宽田字格的左边要让一点右边的部件,一横要在横中线上。请小朋友在书后的田字格里写一个。“棵”教学方法同“挂”。

  二、图文结合,自渎感悟。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

  2、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种的葫芦是怎样的吗?课文又是怎样写他种的葫芦的呢?(点击课件3,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请你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一读,你从这个句子中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里体会到的?(长满变色:枝叶繁茂,葫芦藤长得很好,葫芦也长得不错。)你能读一读吗?有谁能把小葫芦读得更可爱的?我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起来!

  3、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句子体会到的?(课件出示4)是啊,他“每天”都要看“几次”(点击:每天、几次变色加线)

  4、如果你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对着挂着的小葫芦会说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5: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请你盯着大屏幕读读着个句子。(盯着变色)自言自语(自言自语变色)是什么意思?你平时自言自语有那么大声吗?请你盯着大屏幕上的葫芦自言自语地说说。

  5、种葫芦的人很希望小葫芦能快快长大,早日得到想要的葫芦。可(课件出示6句子)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有一些蚜虫,心里想:——(点击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请你把这句话读几遍,想一想这句话(点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变色)什么意思?他还会怎么想呢?(出示课件7)

  6、因为他是这样想的,所以当他看见叶子上有一些(课件6“一些”、“几个”变色)虫子时,并没有在乎,认为几个虫子不会影响到自己要的葫芦的,他在乎的只有葫芦。

  7、朗读训练。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总结设疑,铺垫下文。

  师:蚜虫吃着嫩嫩的绿叶一天天的长大、繁殖,而种葫芦的人有没有在乎这些蚜虫,只是盯着葫芦,会有收获吗?我们下节课再一起

  教师议课纪要:

  蓝灵慧:1、生字教学匆匆过场;

  2、整体感觉导向问题太难,导致学生引而不发;

  如:教师屏幕出示,温馨提示第2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事物之间联系这一重点没有突出;

  俞金莺:1、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范围大,难度大,所以导致冷场,启而不发的

  现象。

  2、写字时,应同时出示两个生字“挂”、“棵”,让学生发现这两个汉字的异同。

  3、课文的支点没有很好的把握。

  郑  樱:1、指导学生理解“盯”这个次时,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你最欣赏哪个词?学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也没有及时找到“盯”字,这里教师提问的指向不明确。假如换为:从哪个次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这样提问学生应该很容易找到这个“盯”字,然后再进行“盯”字教学。

  2、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简而少,整堂中一共评价了十二次。①恩,真好。是葫芦;②很好;③真好,你提的问题真好;④你这个问题很有价值;⑤好的;⑥好的;⑦恩,可爱了……有些地方教师没有评价如:学生朗读后。

  章彩女:1、课文的导入很好,一开始说带来了几个朋友——出示了“葫芦”的图片,让学生打招呼。我在想:如果图片中的葫芦带点卡通式,学生的达招呼会更精彩。也许学生会说:“你好!葫芦。”;“葫芦,今天很高兴见到你。”

  2、在理解“种葫芦的人没把虫子放在心上,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到相关的句子时,师问:在这句子中哪个词最吸引你?点拨“自言自语”,学生理解了意思,学了模样说了。在问:还有没有特别让你吸引的词?(教师强加了“盯”)。这里是否可以这样:在学生学了“自言自语”的样子,让学生再读一读句子,看看种葫芦的人还有什么动作,借助点出“盯”字。

  童红凤:1、课文开始,教师出示葫芦图,“葫芦”词,再等到学生读了课文以后,再来教学“葫”、“芦”。这个地方可否将后面教学“葫”、“芦”一词提到前面,教师在出示“葫芦”图,“葫芦”词语时,会显得更有连贯性。

  2、“挂”的理解,当学生不能找到文中表示小葫芦可爱的词语“挂”时,教师好像有点勉强将这个“挂”提出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师说:“皇甫老师喜欢这个句中的“挂”。这样的过渡,这样来理解学生应该感触不深。

  学习。

  教后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中,我运用了找句子——谈感情——用这种感情来读,这样的读书感悟的方法,读多时候学生的朗读是苍白,没有感情的。那么,怎样读书,才能读得有感情呢?

  整堂课的重点有所把握,教师也有安排了重点词句的理解。重点词语教师也有意识的在课堂上呈现。课堂上既有阅读的训练,又有写字的练习。对本课教材的把握上也有新的认识,比如:学习“长满”时让学生说说枝叶的又多又密与后来长葫芦的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句子的理解上也比较到位。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重点词语找到了,可没有更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深入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挖掘,对文本的解读,对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中心的把握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进行引导,总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走。第三,识字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生字时进行,还是在课文学完后进行有待于进一步思考。最后,课文的结束是草草收场,没有从整体上再去把握文本。整体把握应该从整体出发最后又回到整体的一个过程。

7我要的是葫芦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读法。

  2.懂得做任何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3.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明白“自言自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制生字卡

  [重、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领悟做任何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 板书课题,激发自主学生字的兴趣。

  ( 教师板书课题时,葫芦用画代替。)

  师:看今天学什么课文?大家都认识画的是葫芦,老师不会写这两个字,一会学完了生字告诉老师这两个字怎么写,好吗?谁愿意给大家读课题?

  (相机指导“葫芦”的“芦”念轻声)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师:大家的课题读得很棒,我想课文一定也读得很棒。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下面的树叶帮忙,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三.读识字卡,交流识字经验

  师:看看你们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今天所学的生字的,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同桌。

  四.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 师:老师种的葫芦的叶子上生了蚜虫,谁帮老师消灭它啊?

  (课件展示叶子上的词语)

  2.师:你们真是勇敢的孩子,帮老师消灭了蚜虫。瞧,葫芦藤上结了许多可爱的葫芦,想不想摘下来呀?

  (举行摘葫芦的游戏)

  3. 特别指导“哇”这个字

  师:这个葫芦摘不下来,瞧它自言自语说什么呢?哦,它说,你们会它吗?

  出示句子:

  (1)小鬼子气得哇哇直叫。

  (2)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还是没有摘下来,瞧它多调皮啊,它有在自言自语说什么呢?哦,它说,你会写它吗?

  (相机指导“洼”和“挂”的书写。教师范写“洼”字)

  五,出示课文插图,自主质疑。

  1. 师,你们都是有收获的孩子,收获了满满一篮子的葫芦,课文中的那个种葫芦的人收获到了葫芦了吗?看图,你看明白了吗?猜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2.共同梳理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六、朗读感悟

  1.你能找出哪一段是写哪副图的吗?

  2.学习第一段

  师:想不想知道那个人种的葫芦是什么样的吗?大声朗读,并画出描写葫芦的句子来。让我们一起夸夸那个人种的葫芦吧。

  你喜欢吗?我请一个最喜欢的人来读这一段。

  3.学习第四段

  师: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学生接读)读完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该采用什么语气来读?(用惋惜的语气朗读)

  4.学习2、3段

  (1)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答案都在2、3段中,看哪个孩子最聪明,最先读出来。(推荐两个学生读2、3段)

  (2)师:我考察大家一下,说说“自言自语”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自言自语地和自己说过话吗?

  (3)梳理“那个人种的葫芦为什么会落?”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主发言后,教师梳理出以下两方面

  a、他发现叶子上有了蚜虫后,他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听了邻居的话后,他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相机指导这几句话,分角色读邻居和种葫芦的对话)

  5.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1)师:老师把那个人说的最关键的两句话摘抄出来了,看看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a、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根据学生的理解,分别出示相对应的陈述句。)

  (2) 师: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陈述句,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

  (3)师:看来同样的意思,用上不同的标点符号,句子表达的感情程度就不一样了,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好。

  七、拓展训练

  师:你认为那个种葫芦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想,那个人看到落了一地的葫芦会想些什么?我想那个人一定心里不好受,我们去劝劝他吧!

  (老师扮演种葫芦的人,学生相劝)

  八,课外链接

  (1) 师:大家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也不能完全信服,我还是去查查资料吧。(课件出示资料)

  百科小知识: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为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2)师:真好,我们又多了一些课外知识,看来,要相信科学,我真该去治治叶子上的蚜虫了。

  九.总结全文

  师:孩子们,通过这篇课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无论做什么,不要光盯结果,一定要注意和它相连的身边的事物。

  十、续编故事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7我要的是葫芦 篇7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描述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其中不仅蕴涵了“果实与叶子密切联系”的自然常识,而且更渗透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光看点,要看面”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学会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是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图片、做成小葫芦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葫芦”。

  出示实物“葫芦”,提问:这是什么?(板书:葫 芦)指导分析字形和书写。课件出示:一(       )葫芦,请学生填空。引导出: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读课文。

  读第一遍,要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不丢字,不添字。

  读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范读,理解课题。

  听范读时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听后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带圆点的词要重读,强调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

  (三)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后说一说。

  2.自己读读第二、三句话,找一找句子中写了葫芦的什么?(板书:藤、叶、花、葫芦)用了哪些词语写藤、叶、花、葫芦的?(板书:细长的、满了、绿、几朵、雪白的、小、几个),用上这些词语后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用上了“绿、雪白的”你知道叶子和花的什么?(颜色)用上“细长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芦的什么?样子用上“满了”、“几朵”、“几个”,你知道什么?叶子茂盛,开几朵花,就挂几个果,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3.教学生字:藤 字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字的?

  4..指名看第一幅图说说葫芦长得什么样?

  5.指名读前三句,要把葫芦长得很好的意思读出来。

  6.这棵葫芦的藤又细又长,叶子又多又绿,藤和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可是种葫芦的人只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读第四、五句话,然后回答。

  要引导学生从句子中的词语“多么可爱”、“每天”、“几次”和第一幅图中种葫芦人的神态两个方面去说。

  7.读全段。把葫芦长得好,种葫芦的人只喜欢小葫芦的意思读出来。

  (四)指导书写。

  比较”挂”和“哇”这俩个字,教师要从字形、字义、字音这几方面去教学。教师范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一是枯黄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那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而得不到葫芦呢?

  (二)讨论、讲解、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种葫芦的人看见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表现的?(表现包括动作和语言)读后回答。随着学生回答,(板书:一些蚜虫)

  (1)指导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声音要轻一点。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盯”和“自言自语”的意思。(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盯”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出示  叮  钉  酊  看字形猜一猜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呢?

  2.想象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是什么样子的?按想象去读那个人是怎么表现的句子。

  3.自己读全段,边读边想:你从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了些蚜虫是怎么想、怎么表现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种葫芦的人是不知道叶子长虫和葫芦长得好坏有关系。)

  过渡:还从哪里看出他不知道呢?请看下一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邻居是怎么说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

  “邻”字组词    左邻右舍    邻里

  2.指导看第二幅插图,观察他的面部表情之后,指名用对话方式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什么”是接哪句话说的?他对邻居的话感到怎样?(奇怪)

  3.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a. 人的表情;

  b. 葫芦叶子;

  c. 葫芦

  学生观察,发现;他奇怪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要葫芦,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再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

  4.即兴表演。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或者是他的邻居,你能把课文二、三段的内容表演出来吗?同桌两个人先练习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过渡:种葫芦的人说得对吗?结果怎样?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看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读后回答。第一句意思是:蚜虫更多了。第二句意思是:小葫芦变黄了,落了。(板书:变黄了,落了。)

  2.提问:叶子上的蚜虫更多,葫芦为什么落了?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课,思考:种葫芦的人一心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为什么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呢?他错在哪里?

  读后回答思考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书写生字。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重点书写 怪和慢字 他们偏旁相同  正确理解竖心旁的书写顺序

  2.“言、治、慢,棵”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拓展性学习。

  1.这个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不管叶子上有没有虫,他不懂虫—叶子—葫芦之间的联系,也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地都落了。这时,他会怎样想呢?

  2.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

  3.“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营造轻松的氛围,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7我要的是葫芦 篇8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贴葫芦图)它是——小葫芦(生答)

  这是一只怎样的葫芦?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能不讨人喜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关于葫芦的小故事,一起来读题——《我要的是葫芦》

  3、从这个课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反馈,检查生字词。

  三、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1、课文中这个人的小葫芦长得什么样?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随机教学: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小葫芦长在什么地方?看课文第一幅插图。认识葫芦的藤、叶子、花、小葫芦。

  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葫芦的可爱。

  (2)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它吗?那么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请大家找一找,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葫芦?

  u 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体会每天,看几次

  指导朗读

  u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从这句话的什么地方你也写到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通过盯,自言自语等词的理解,体会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指导朗读。

  2、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可是最后怎样了?(出示课文图)

  根据学生反馈出示最后一段

  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这是怎么回事?

  3、课件演示叶与果的联系。

  4、学习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对话。

  原来葫芦叶有那么大的作用,可是这个种葫芦的人知道吗?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体会“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

  品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五、总结课文

  原来是这个道理,我明白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这回会怎样呢……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树叶图小花图

  蚜虫图葫芦图

  不治   落了

7我要的是葫芦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讲一个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芦,却不管叶子上长的蚜虫,结果蚜虫把叶子吃光了,刚长出来的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最后葫芦也长不成。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不久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那个人心里非常高兴,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一段讲葫芦先伸藤长叶子,后开花再结果。这说明葫芦藤能结出小葫芦,跟长满了绿色的叶子有关系。叶子能制造充分的养料,茎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

  第二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不以为然,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第三段讲邻居劝那个人治虫,他不肯治。他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与他要的葫芦没关系。

  第四段讲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个都掉落了。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这里用“挂”比用“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画的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种葫芦的人盯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课文第三段的内容,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四两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葫芦长得好是因为有绿油油的叶子;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把叶子吃光了。从而使学生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初步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每天”、“可爱”写句子。

  3.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4.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两个生字,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本课其它六个生字,进行口述故事,用词造句等课堂训练。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从整体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葫芦”。

  出示实物“葫芦”,提问:这是什么?(板书:葫h* 芦l*)指导分析字形和书写。

  让学生看第一幅插图听简介葫芦。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

  引导出: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读课文。

  读第一遍,要注意读准生字的音,不丢字,不添字。

  读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听范读,理解课题。

  听范读时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听后回答。

  指导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带圆点的词要重读,强调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

  (三)按自然段理解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读后说一说。2.自己读读第二、三句话,找一找句子中写了葫芦的什么?(板书:藤、叶、花、葫芦)用了哪些词语写藤、叶、花、葫芦呢?(板书:细长的、满了、绿、几朵、雪白的、小、几个),用上这些词语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用上了“绿、雪白的”你知道叶子和花的什么?(颜色)用上“细长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芦的什么?(样子)用上了“满了”、“几朵”、“几个”,你知道什么?(叶子茂盛,开几朵花,就挂几个果,这棵葫芦长得很好。)

  3.指名看第一幅图说说葫芦长得什么样?

  4.指名读前三句,要把葫芦长得很好的意思读出来。

  5.这棵葫芦的藤又细又长,叶子又多又绿,藤和叶长得好,才能开花结果。可是种葫芦的人只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读第五、六句话,然后回答。(要引导学生从句子中的词语“多么可爱”、“每天”、“几次”和第一幅图中种葫芦人的神态两个方面去说。)

  6.读全段。把葫芦长得好,种葫芦的人只喜欢小葫芦的意思读出来。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整体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继续按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种葫芦的人看见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表现的?(表现包括动作和语言)读后回答。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一些蚜虫)指导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要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声音要轻一点。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盯”和“自言自语”的意思。

  2.想象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是什么样子的?按想象去读那个人是怎么表现的句子。

  3.自己读全段,边读边想:你从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了些蚜虫是怎么想、怎么表现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种葫芦的人是不知道叶子长虫和葫芦长得好坏有关系。)

  过渡:还从哪里看出他不知道呢?请看下一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邻居是怎么说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

  2.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在弄清图上人物各是谁,并细致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之后,指名用对话方式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要着重引导理解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什么”是接哪句话说的?他对邻居的话感到怎样?(奇怪)

  他奇怪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就要葫芦,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再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出奇怪的语气。

  3.即兴表演。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或者是他的邻居,你能把课文二、三段的内容表演出来吗?同桌两个人先练习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过渡:种葫芦的人说得对吗?结果怎样?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看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读后回答。第一句意思是:蚜虫更多了。(板书)第二句意思是:小葫芦变黄了,落了。板书:变黄了,落了。

  2.提问:叶子上的蚜虫更多,葫芦为什么落了?

  (四)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课,思考:种葫芦的人一心希望小葫芦快快长大,为什么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呢?他错在哪里?

  读后回答思考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初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教学要求:学会其它六个生字,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能用“每天”和“可爱”各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本课生字

  1.读课文,在书上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或词语,想想意思。画完后认读词语卡片,改正画错的地方。

  2.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邻:左边是“令”,不是“今”。做偏旁要把第二笔捺变成点。写字时,“邻”要写得左高右矮,左短右长,左边第四笔有部分压横中线写。

  “居”上边是“尸”不是“户”。“变”的第五、六两笔都是向下的点。这些部位要重点提示。

  3.“言、治、慢”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4.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词。订正后,重点练自己写错的字。

  (二)指导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让学生逐段读课文,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2.指名借助板书词语练习讲故事。

  (三)指导用“每天”和“可爱”造句。

  “每天”和“可爱”是常用词,所以不难。可先让学生口头造句,要求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用词各写一句话,提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句末点标点。

  板书设计

  四、教学提示

  1.教学本课最好先借助图画或观看实物,让学生知道葫芦是怎样生长的,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

  2.儿童学习寓言故事,只有在具体感受了故事中的生动形象后,才能明悟道理,接受教育。所以要注意通过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组织即兴表演等方法,让书面语言跃然纸上,使学生更好的感知种葫芦人的形象,达到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对低年级儿童理解寓言寓意的要求要适度,只要学生能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初步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拔高

7我要的是葫芦 篇10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 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  一  课  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 “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   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第  二  课  时

  一、说话: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那个人喜欢他的小

  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读。他为什么喜欢?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10、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说说你觉得他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四、扩展理解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

  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

  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

  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7我要的是葫芦 篇11

  生字 会读的  不会读的  多音字 

  喜欢的词语 

  喜欢的句子 

  读懂了什么 

  不理解的地方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他看到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搜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 

7我要的是葫芦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 —— 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  芦  挂  些  怕  盯  邻  居  治  奇  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 横 竖 提 撇 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

  7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     )的小花     (     )的蚜虫

  (     )的葫芦藤   (     )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     )的小花     雪白  美丽  可爱   红艳艳

  (     )的蚜虫     害人  讨厌  可气  

  (     )的葫芦藤   细长  美丽  绿色

  (     )的小葫芦   可爱  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7我要的是葫芦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07896125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