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尊严》说课稿

《尊严》说课稿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尊严》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尊严》说课稿(精选8篇)

《尊严》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一)内容简介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体会思想。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内容中体会尽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情感目标: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在向高年级过渡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教学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自然界它会给我们带来丰收和喜悦;可有时它也会给我们带来无情的灾难。(课件)

  (1)1959年至1961年我国发生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旱灾,无数人因饥饿而死亡。

  (2)1995年,尼加拉瓜发生火山爆发,使数千名灾民流离家园。

  (3)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了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遇难人数几十万,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

  2、各种灾害过后,面对废墟与荒凉,灾民们饥肠辘辘。看着颗粒无收的田地饥肠哭无泪。除了排成长队,等待救济,他们无计可施。同学们,假如你是一十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尊严

  (二)自学质疑

  l、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

  3、质疑问难。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l、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也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提出问题后再进行朗读。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课件)

  (1)说一说:让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

  (3)议一议: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引导学生放开讨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交流收集有关“尊严”格言(课件出示)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五)延伸拓展:(课件)

  1、模仿格言的写法,拟一条自己的人生格言。

  2、课外找一找有关表现一个人有尊严的小故事来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

  (以上几个步骤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

《尊严》说课稿 篇2

  各位考官: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尊严》(板书),我将从“教材”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说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以诚待人”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潜心会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尊严”一词是本课的课题,也是全文的主旨。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本文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我制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尊严、善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3 、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这节课我把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导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进行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和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一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我设计了朗读法、互动探究法和联系比较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尊严、善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等词语。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梳理文路;第二课时主要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为了渲染情境,把孩子带到情境中,让同学们再看看昨天播放的二十年前的哈默,然后再看另一幅是成功后的世界石油大王哈默,他容光焕发,大腹翩翩,正笑容可掬地和我们的伟人邓小平握手(幻灯片出示画面)。学生动脑筋,充分发挥主动性:让他们对比这两幅图的哈默有什么变化?这位令人羡慕的石油大王,为什么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就说过他是个富翁呢?引出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尊严是本课的课题,是贯穿全文的主旨。我让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这群难民逃到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饥肠辘辘,面对食物是狼吞虎咽,只有一个年轻人是例外,请从文中划出这个年轻人和其他的难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处。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年轻人坚持不劳动不吃饭?(因为他是维护自己的“尊严”)通过对比,再一次理解主题“尊严”。

  (三)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和渗透。首先我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2-5段,小组交流讨论,抓住“例外”一词: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用笔划出年轻人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说他们的体会。

  (出示幻灯片:① 他仰起头:“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②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③“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从句子中品味哈默是个自尊、自强、而不失礼貌的人。(学生小组内练读,读出“自尊、自强而不失礼貌”语气)

  再次让学生分小组朗读2—5自然段,说说杰克逊大叔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准确、细致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品质的写作方法。

  记得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让学生反复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读中悟“尊严”,再次感悟主题“尊严”。

  (四)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了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再总结:哈默用他的人格尊严抒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再次深化主题“尊严”,从而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人就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尊严”最可贵。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条理清楚,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

  7、5.尊严       

  难民

  尊严     哈默 → 人

  (石油大王)

《尊严》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尊严》。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七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起着承前启后,化知为能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以诚待人,要求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尊严》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轻的时候,在一次逃难中,尽管极度的疲惫和饥饿,但他仍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在理解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基础上巩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严。我认为编者把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应该有他的理由,应该能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尊严》这篇课文思想上的价值在于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在阅读过程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是一件特别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别,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严,尊严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学习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哈默身处困境却仍不放弃原则、放弃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为我这节课最大的关注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在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学习“捶、惫”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以上三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给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在学法上我主要以“读文章、品语段、悟内涵、写感受”为重要关注点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人们由于遭难而饥饿的情境,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给人们的无情的灾害。重点选播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在学生进入情境的同时,适时提问:“如果你是遭灾而饥饿的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由此引出《尊严》一课中例外的一人,从而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讨论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母语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在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重点来学习能够展现文章内涵的词语,如从“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等词语感受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从“狼吞虎咽”表现哈默饥饿的程度及哈默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

  第三板块:品悟语言,体会“尊严”

  我会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讨论什么是尊严,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时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划一划描写他表现的语句。从而引导学生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一个体会感悟。在充分阅读后,理清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对话的三个层次:1.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2.哈默表达了自己不劳动不能够吃饭;3.坚决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三个层次同时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仁爱之心和哈默必须通过劳动得到食物的坚决态度。我采用整体通读、重点细读等方式来学习哈默的三段对话,深入体会哈默在以劳动来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他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有真诚的请求道恳切,再到坚决的情感和态度,感受尊严,抓住“狼吞虎咽”等重点语句,反复读加对比读体会年轻人饥饿至极但依然坚持先劳动在吃饭,进而理解他讲尊严之可贵。

  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不长,但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提倡学生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感悟与体会,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并理解“富翁”真正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中的重点,它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一个人能够自尊并新生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为他以后创造财富并有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板块:小试牛刀,练笔拓展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设置了一个“小练笔”环节。课件出示情境: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并把它写下来。写完之后我让学生同桌交流,并让几个人说一说。

  情境的创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把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结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对哈默有了深刻的认识,把他那有自尊、有原则的形象永远保留在学生心中。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思路。

  说板书:

  逃难人       赞赏

  7、尊严         ↓(哈默)←—杰克逊大叔

  石油大王

  这便是我的板书,我的板书紧紧围绕课文的层次展开,教学重点放在哈默的三段对话及杰克逊大叔所说的话,在品味语言时相机板书。在“读、品、悟、写”的学习方法中,让学生培养学生抓住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在理解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基础上巩固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严。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讲求三境合一,就是心境、语境、情境和谐统一,亲和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学中感悟品味、情感朗读时学生进入情境的一个基本途径,走进语言文字,品读结合,读议结合,是学生深入语境的一个有效手段。给孩子们一个空间,放手让孩子们学,课堂就能焕发春天的生机。

《尊严》说课稿 篇4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的《尊严》。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七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起着承前启后,化知为能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以诚待人,要求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以下我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说这课。

  一、我对教材是这样认识的:《尊严》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轻的时候,在一次逃难中,尽管极度的疲惫和饥饿,但他仍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在理解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基础上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尊严》这篇课文思想上的价值在于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在阅读过程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是一件特别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别,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严,尊严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学习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哈默身处困境却仍不放弃原则、放弃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为我这节课最大的关注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在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维目标目标: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主学习“捶、惫”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方法与过程,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基于以上目标的设定,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给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在学法上我主要以“读文章、品语段、悟内涵、写感受”为重要关注点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人们由于遭难而饥饿的情境,我会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灾害。重点是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在学生进入情境的同时,适时提问:“如果你是遭灾而饥饿的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由此引出《尊严》一课中例外的一人,从而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讨论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他们对母语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在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重点来学习能够展现文章内涵的词语,如从“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等词语感受哈默当时饥寒交迫,生活艰难;从“狼吞虎咽”体会哈默的饥饿程度度及哈默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

  第三板块:品悟语言,体会“尊严”

  我会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讨论什么是尊严,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时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划一划描写他表现的语句。从而引导学生来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又指向对文章中心的一个体会感悟。在充分阅读后,理清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对话的三个层次:1.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2.哈默表达了自己不劳动不能够吃饭;3.坚决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三个层次同时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仁爱之心和哈默必须通过劳动得到食物的坚决态度。我采用整体通读、重点细读等方式来学习哈默的三段对话,深入体会哈默在以劳动来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他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的情感和态度,感受尊严,抓住“狼吞虎咽”等重点语句,反复读•对比读•体会年轻人饥饿至极但依然坚持先劳动在吃饭,进而理解他讲尊严之可贵。

  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不长,但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提倡学生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感悟与体会,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并理解“富翁”真正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中的重点,它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一个人能够自尊并信任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为他以后创造财富并有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板块:小试牛刀,练笔拓展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设置了一个“小练笔”环节。如果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并把它写下来。写完之后我让学生同桌交流,并让几个人说一说。

  情境的创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把听•   说   •读•写•各种技能结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且对哈默有了深刻的认识,把他那有自尊、有原则的形象永远保留在学生心中。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思路。

  四板书:              年轻人                                           

  尊严                                                    赞赏

  杰克逊大叔

  我的板书紧紧围绕课文的层次展开,教学重点放在哈默的三段对话及杰克逊大叔所说的话,在品味语言时相机板书。在“读、品、悟、写”的学习方法中,培养学生抓住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在理解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基础上巩固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严。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讲求三境合一,就是心境、语境、情境和谐统一,亲和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学中感悟品味、情感朗读时学生进入情境的一个基本途径,走进语言文字,品读结合,读议结合,是学生深入语境的一个有效手段。给孩子们一个空间,放手让孩子们学,课堂就能焕发春天的生机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尊严》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尊严》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课文对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散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人格的品质。另外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如:其他逃难者的表现和杰克逊大叔的评价等。特别值得揣摩的是杰克逊对女儿说的那句话: “别看他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惬、惫、堪”。通过看图,谈体会理解并积累“惬意”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年轻人请求、坚定的语气,初步学习默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期待

  1、借助媒体或课件等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害。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进入情境。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到哪些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关于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同时对文中“骨瘦如柴”、“狼吞虎咽”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有体会。

  3、导入课文内容。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可有一人例外。他是谁?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

  (此处落实默读的训练要求和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检查自学情况的注意点:“惬意”这个容易读错的词,帮助学生正音、释意

  生字教学中抓住读音的重点是尊、呈、善。字形的重点是堪、款、瘦,采用观察和范写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书写。

  2、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说第一节,设问: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给这群逃难者食物是出自什么心态?学生了解到是一种施舍,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易,为下面年轻人不肯白吃东西作了情感铺垫。接着请学生概括年轻人怎么做?

  年轻人不愿意不劳而获,他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三)研读言行,体会尊严

  1、启发学生抓住矛盾质疑深入理解课文:年轻人是否不如其他逃难人那么饥饿呢?默读课文,来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年轻人的饥饿和困乏。

  ① 逃难人的外貌描写: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此句因年轻人也是逃难者这一,故也能体会出他的疲惫、困乏。)

  ②外貌描写: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③动作描写: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此刻产生了第一个矛盾冲突,他这样饥饿为什么不肯吃呢?这样激起了学生阅读兴趣,产生思考的欲望。

  2、感悟年轻人的语言

  (1)默读课文3-5小节,划出年轻人说的话。

  (2)引读年轻人的语言:教师用语言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读书,为下面自主感悟作铺垫。

  (3)进行角色转换:你如果这样饥饿,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样做呢?用意是让学生与年轻人产生鲜明的反差,更激起他们深入探究其不肯吃的原由。

  (4)再读感悟,写下体会。这一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能够细细追究年轻人心里真实的想法。: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付出劳动后才肯吃这份食物。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做人的根本。

  (5)组织交流

  3、侧面体会年轻人的“尊严”

  (1)找出杰克逊大叔的心里想法,谈谈体会。感受他对这位年轻人的赞赏之情。

  (2)他为什么要给他捶背的活,明确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一方面是尊重他的人品,另一方面是在不伤害他自尊的情况下为他能吃饭找个台阶,担心他会饿坏了。这样让学生感悟到一点只有自重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揭示中心埋下伏笔。

  (3)给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加上提示语。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信息综合融入在情景对话中。

  (四)人物评价,质疑“富翁”

  1、引读课文第六节

  师语言导入:面临饥饿,还想到要保存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一定是个了不起的

  人,难怪杰克逊大叔把他留了下来,很快他成了(        )。过了

  两年,(            )。杰克逊大叔这么评价年轻人:“(       )”。

  2、学生质疑:他什么都没有,可为什么说他是百分之百的富翁?尊严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为中心的揭示提供了思考的支撑,可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的个人解读、感悟与其他同伴的想法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火花,完善自己的认识。

  3、集体交流,完善解读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了,集体交流为他们搭设了很好的舞台。教师点拨:尊严是自尊自强的骨气,是人生的底价,坚信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尊重换来尊重。

  4、抓“富翁”与“尊严”之间的联系: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人物内的情感产生激烈的碰撞。加深了理解,突破了难点。

  5、综合评价人物:你觉得这个年轻人会成为富翁吗?为什么?你想对杰克逊说些什么?

  引读结尾一节,事实证明杰克逊大叔的见解是正确的。20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拥有了一

  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正如当初杰克逊预言的那样,再次齐声朗读那句评价语。

  (五)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尊严是贯穿于文中年轻人的言行中,看似故事的平淡记叙,却蕴涵着尊严的深意,我设计了一整体的回归,帮助学生从宏观上再次去感知故事,把握人物。 “作者为什么要以‘尊严’为题呢?引导学生懂得: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教师的总结语不仅升华了文章中心,更是留给学生一份回味,一种思考。以次来总结全文,可谓画龙点睛。

  五、布置作业:

  1、让学生收集和尊严有关的一、二句名言背一背或收集有关尊严的小故事读一读,写写体会。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尊严》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简析:

  《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我认为,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该营造相应的氛围,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来感受哈默鲜明的人格魅力,明白其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这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四年级段的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关注课堂中的字词教学;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阶段要求。我第一次为课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自主识字若干个。理解并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第一次教学结束,我发觉本课的字词教学明显学生学得不够主动,也欠扎实。情感目标中的懂得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根本无法在教学中落实。对照目标制定的要求,我发觉自己的知识目标的制定没有达到明确、具体的要求;而情感目标的制定没有做到贴切二字,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于是,我根据目标制定要求及我班学生对前、后鼻音易于混淆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

  第二次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惬、惫、堪”。理解并积累“惬意”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分别定位在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过程:

  根据第一次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初次尝试教学时的安排是这样的:

  一、  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师:在我们今天学习的《尊严》这篇课文中有一个逃难者,他的表现与大家是不一样的。他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进行自学。

  二、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朴实     款待    羡慕    僵硬    捶背   惬意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脸色苍白   面呈菜色

  ——开火车读词

  正音“惬”,释义(舒服、满足、畅快)

  齐读“逃难人迫切需要别人帮助的词”

  教后反思:学生学词缺少主动性,重点不突出,像“沃尔逊”等这一类外国人名、地名比较拗口、难读,未帮助学生很好梳理、朗读。

  2、  根据提示试着自己概述课文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一群逃荒的人来到一个叫沃尔逊的小镇上,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但有个叫哈默的年轻人却和别人不同:当别人“狼吞虎咽”时,他却问有什么活儿要干;当镇长让他吃了饭再干活时,他坚持要先干活;当他付出了劳动并确认对方满意时,他 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后来,镇长杰克逊把他留了下来并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他这么评价哈默:“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后反思:此处的概述内容虽有整体进入的意识,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概括的要求太高,放在初读课文时显得过难了些。

  三、 阅读研讨,体会“尊严”

  1、从文章结尾处导入

  师:读了文章,我们发现杰克逊真是一名伯乐,因为二十年后——(引读文章最后一节)

  2、从杰克逊对哈默的评价进入课文。

  出示杰克逊评价哈默的一句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抓住其中的矛盾之处,进行质疑,深入理解课文。

  ——>为什么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

  *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年轻人与其他逃难的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原本设想学生自己默读课文,自主圈划其他逃难人的表现的句子及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有关词句,小组交流体会年轻人的尊严所在。但是,学生的交流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他们的理解仅停留于词语和句子,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而呆板。

  如,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生1)仰:没把自己看低,有骨气。

  (生2)从这句话看出,哈默不肯平白无故接受别人的馈赠。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生3)灰暗:失望。因为他抱着这么一种想法——如果没活儿,他就不能吃这些食物。

  (生4)喉结上下动了动:咽口水时的动作。说明饥饿难耐,仍强忍困乏。

  四、扩展延伸,深入体会作者写作目的

  1、补充《膝下有黄金》,结合两篇材料,理解句子。

  2、积累有关尊严的名言。

  教后反思:补充《膝下有黄金》一课课堂时间根本不够,而名言的使用仅限于积累有些资源浪费。

  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在高老师的指导下,我对这堂课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重新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二、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阅读研讨,体会“尊严”

  四、积累帮助,感受“富翁”的含义

  具体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

  1、借助媒体或课件等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害。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进入情境。

  1师:同学们,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自然界它会给我们带来丰收和喜悦;可有时,它会给我们带来无情的灾难。

  #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发生了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旱灾, 无数人因饥饿而死亡。

  #1995年,尼加拉瓜发生火山爆发,使数千名灾民流离家园。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域发生了地震并引发了海啸,遇难人数几十万,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

  (此处资料补充的目的如下:1、在老师讲述的时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2、通过这些生活情境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3、通过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各种灾害过后,面对废墟与荒凉,灾民们饥肠辘辘。看着颗粒无收的田地欲哭无泪。除了排成长队,等待救济,他们无计可施。

  2、教师引导谈话: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

  (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说话的平台,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心理。)

  3、导入课文内容。

  师:在我们今天学习的《尊严》这篇课文中有一人例外。他是谁?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在小组内交流。

  (此处落实默读的训练要求和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第二环节: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检查自学情况的注意点:“惬意”这个容易读错的词,帮助学生正音、释意

  “沃尔逊”这类外国地名比较拗口、难读,要帮助学生读准。

  2、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说第一节,并请学生概括年轻人怎么做?

  年轻人不愿意不劳而获,他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此处学生对这一句话的完整概括就是对整篇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

  第三环节:阅读研讨,体会“尊严”

  1、启发学生抓住矛盾质疑深入理解课文:年轻人是否不如其他逃难人那么饥饿呢?默读课文,来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年轻人的饥饿和困乏。

  ① 逃难人的外貌描写: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此句因年轻人也是逃难者这一,故也能体会出他的疲惫、困乏。)

  ②外貌描写: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③动作描写: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引读串讲年轻人的语言:

  1)引读年轻人的语言:

  师:是呀,年轻人极度疲惫,他是如此迫切的需要食物的补充,但是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回答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他做时,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当杰克逊大叔让他吃过饭再干活时,他站起来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2)引读时随机创设情境进行串讲体会:

  如,如果没有活儿让他干,会发生什么事?

  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此时他在想什么?

  他不是可以吃完了饭再做吗?

  (目的:帮助学生关注他们未关注到的信息,引导学生想象)

  3)再读年轻人的语言,说说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种骨气;不无故接受别人的馈赠;劳动换来的食物才能让人吃得心安理得……

  3、用关联词概括、理解哈默的“与众不同”:

  提供词语:疲惫不堪、骨瘦如柴、脸色苍白、面呈菜色

  ——虽然(      ),但是(      )。

  (目的:对学生理解、运用、概括的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

  4、侧面体会年轻人的“尊严”

  ※对于年轻人的表现,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赞赏他哪一点?

  ※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怎么做?你明白大叔这么做的用意吗?

  ——〉为了不伤他的自尊

  5、师:面临饥饿,还想到要保存自己的尊严。年轻人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难怪杰克逊大叔把他留了下来,很快他成了(        )。过了两年,(            )。杰克逊大叔这么评价年轻人:“(       )”。

  6、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个故事。

  第四环节:积累帮助,感受“富翁”的含义

  1、补充名言警句,进一步理解“尊严“   

  1)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礼记•中庸》: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3)毕达哥拉斯: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要紧的是自尊。

  2、通过引读结尾一节,谈对“真正的富翁“的理解:

  师:事实证明杰克逊大叔的见解是正确的。20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现在,你明白当初杰克逊大叔说的哪句话了吗?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五、布置作业:

  1、让学生收集和尊严有关的一、二句名言背一背或收集有关尊严的小故事读一读,写写体会。

  2、以“人穷志不短”为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作业(1)目的:语文的学习是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为目的的。

  作业(2)目的: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尊严》说课稿 篇7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2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描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尊严”是课题的名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但是空洞地告诉学生“尊严”的意思反而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应该注重让学生在人物分析中体会理解感悟。课前还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尊严”的人生格言。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 “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在要求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还有对杰克逊大叔的话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可在班上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做过高要求。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并且整堂课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教学模式为主框架。

  三、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呈、惫、堪、捶)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归纳:年轻人为什么拒绝摆在他面前的食物?当听说“没活”时,他为什么不高兴?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为什么他会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分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又进行朗读,实现在读中问、问中读。(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学生在读中问、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

  (1)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其余几个学生扮演逃难人进行现场表演,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3)议一议

  引导讨论要放开,自由表达,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要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针对当今社会上肢体健全的人而在街上行讨的行为表示鄙视,同哈默相比,简直毫无尊严可言;有的学生针对成绩差的学生懒惰、撒谎的坏习惯提出批评和忠告,教他立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学生针对自己作为一个班干部谈了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热心帮助别人的有尊严的人。学生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学生很轻松地体会到: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尊严更是一种崇高。尊严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人有了尊严会不断发奋努力。尊严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用劳动可以创造财富。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交流收集有关“尊严”格言

  格言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加深对《尊严》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五)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训练

  1、总结

  课文是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年轻人自尊自强的品格;作者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哈默在哪些方面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这部分注重让学生进行自行总结梳理)

  2、作业布置(第一项作业尽量当堂练习)

  (1)模仿格言的写法,把自己对尊严的理解用一句话写出来。(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尊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其他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惟有尊严不可弃之。)

  (2)课外找一找有关表现一个人尊严的文章来阅读。

  以上几个步骤安排,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同时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

  五、说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效果:

《尊严》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及学生分析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描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中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根据新课程理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读写结合,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中升华情感,加强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及文中的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课外找一找有关一个人尊严的文章来阅读。

  2、收集关于“尊严”的格言。

  3、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阅读讨论法,1、问题导入法2、课文分析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

  学法:本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自读品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分角色朗读法,收集材料法。

  六、课时安排

  本课是精读课文,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及文中一些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如果学生预习效果好的话,可以把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放在第1课时。课前可让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字音,练习写一写本课的一些词语。

  七、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你认识这个年轻人是谁吗?(哈默)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尊严》这篇课文。)[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究竟的欲望。]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4、请同学看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 检查自学,适时指导

  [检查学生读文、识字、写字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一些重点或易错的地方,再次强调,加深印象。]

  (四)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 收集资料,拓展延伸

  [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旧知,整体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尊严》这篇课文,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整体的回顾。]

  (二) 细心读文,交流感悟

  [抓住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小组合作,体会人物的品质。《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精神。]

  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散见于课文之中。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要求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

  [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加强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1、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尊、有原则的人)

  2、 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对于我们很重要)

  3、 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这些对话?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课文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品格受到陶冶。]

  学习6、7自然段,揭示文章的中心,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交流,深化主题

  1、尊严是什么?(看课件)

  2、用自己的话说说尊严是什么。

  [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加深对“尊严”一词的理解。]   

  (五) 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与同学们共分享。

  (3)搜集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名言、格言,并试着写一条自己的人生格言。

  或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读写结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想,用我手写我心。]

  《尊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及文中的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那句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把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你认识这个年轻人是谁吗?(哈默)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尊严》这篇课文。)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4、请同学看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 检查自学,适时指导

  (四)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五) 收集资料,拓展延伸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旧知,整体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尊严》这篇课文,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二) 细心读文,交流感悟

  1、默读课文,用“﹏﹏”找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尊、有原则的人)

  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对于我们很重要)

  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这些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习6、7自然段,揭示文章的中心。你是怎样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的?

  (三)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交流,深化主题

  1、总结尊严是什么?(看课件)

  2、用自己的话说说尊严是什么。

  (五) 作业。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与同学们共分享。

  (3)搜集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名言、格言,并试着写一条自己的人生格言。

  或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7、尊严

  年轻人(哈默 ) 杰克逊大叔

  用劳动换取食物      尊重 赞赏

  先劳动后吃食物    (重人品)

  尊严(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努力==财富

  《尊严》教学反思

  《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抓住三处描写哈默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上,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展开讨论学习,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自尊的人格。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哈默和杰克逊大叔的那三处对话。在学生谈体会时,我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和学生展开了对话:“难道哈默不饿吗?”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纷纷从前后找到一些语句来反驳我:如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后面的“狼吞虎咽”等。这种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联系全文来读书,思考,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哈墨,体会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也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把声音读得坚定了,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哈墨的自尊不需要故意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语文课不单单要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为了突出语文味,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写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如学习三处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哈默的心理活动,来深入了解人物。但由于学生对“尊严”的理解比较肤浅,回答时都比较单一,我又为学生提供句式,如学习第二处对话时,选择关联词“尽管……还是……”、“宁愿……也不……”、“只有……才……”说说哈默的想法,第三处,用“哈默觉得,一个有尊严的人,应该( )”说话,这样既提高了说话能力,也对挖掘人物有所帮助。在学习杰克逊大叔时,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写“杰克逊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心想( )”,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也侧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一举两得。  

  但学完后,我觉得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大多还是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 上,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语言也差不多,我认为,课前让学生搜集格言可不做,可换成,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身边有尊严的人,这样,学生对“尊严”的内涵会体会得更深刻,对学习课文也有帮助。而且,我在结尾读了一个《嗟来之食》的故事,虽然对理解“尊严”有益处,但这个故事和课文太相似,可能听了故事后,更会导致学生对“尊严”的理解停留在“要靠劳动获得食物”上,所以,后来我也稍做了补救,总结时,告诉学生,在恶势力面前不低头,在有钱人面前不低头哈腰,在金钱面前不受诱惑……这都是“尊严”,课后,我让学生再阅读“尊严”的故事,加深对这两个字的里理解。我想,上课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一篇课文为依托,把学生引到广阔的语文世界中,让学生读更多的文章,在多读中,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增强积淀。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尊严》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10698125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