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酒醒梦一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精选16篇)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

  我执教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主要写了妇人帮助过的两个不同的乞丐。一个是独臂乞丐,当妇人让他搬砖挣20元时,开始他很生气,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可怜的残疾人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只能靠别人的施舍生活。后来妇人的做法感染了独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砖后,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劳动生活,也是有尊严的,从而靠劳动变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另一位乞丐是一位双臂健全的乞丐,他虽然有劳动能力,但他宁可不要20元钱也不肯搬砖,因为他觉得靠劳动挣钱不如乞讨来得容易。两个乞丐从外形到内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篇情节复杂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较浅的四年级的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备课中反复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个主要的矛盾点加以突破。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本课17 个生字;会写11 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孩子、双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时)。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因为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已对“尊严”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能通过预习,自学生字,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词语和句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采用检查预习的方法导入新课。设计了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几个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课文,而且调动了学生预习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要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课前的预习十分重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二、质疑问难,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请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一边发问,我随手将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想研究的问题。这样做是因为我班学生有这个实力,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读书时要边读边想,及时提出问题让全班讨论,学生们都以自己的问题能引起大家的争论为自豪。因此学生已具有了在读书中边读边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比较有讨论的价值,也比较集中。这样做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我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让学生自主抓住相关的段落进行阅读,抓住重点的词句来体会独臂乞丐为什么会搬砖,他开始就情愿搬吗?双臂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学生在阅读中,就能边读边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点词语去体会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也是不情愿搬的。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的感情朗读中体会到乞丐心理的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由此对妇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开始的生气变为感激。学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词语中,又一次次的品读,感悟层层加深,悟出这乞丐的感激中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时机,我引导学生再读描写董事长的段落,感悟此时董事长的自信,自重和成功,与开始的乞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劳动挣钱才能让人有尊严,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变人的一生。而另一个双臂健全的乞丐,引导学生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体会面对要搬砖才能得到20元钱却鄙夷地走开了。在这儿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为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后再回到提出的问题,学生再读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时,学生的疑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的分角色朗读,使教学进入了高潮,学生从妇人的两句话中,进一步体会出妇人不仅帮助别人有尊严,自己也很有尊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妇人善良的美德。

  这样设计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在讨论主要问题的同时,学生在课前提出的许多小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比如学生在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脏了的毛巾?”我们在讨论乞丐感激妇人的时候,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毛巾对乞丐的重要。这个问题也就在讨论中得以解决。

  另外,我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脱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讲观点都必须抓住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来谈。经过四年的训练,学生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这样设计教学非常附和我班学生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兴趣昂然。新教学理念指出:教材要为学生服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我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学生讨论时,我及时抓住“慷慨”、“鄙夷”、“怔住”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感情升华。

  学文后,我设计了“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要珍惜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2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他们生活的怎么样?有一个乞丐来到一座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太可怜了,他的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若干年后,一个很体面、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人同样来到了这座庭院,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左手,右手连同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

  生1:我想知道这两个断臂人是同一个人吗?

  生2:我猜想肯定是同一个人,那么他怎么由乞丐变成那么有体面的人呢?

  生3:他又回到了他曾经乞讨过的庭院,他来干什么来了?

  生4:这些年中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做

  2、合作读,解决初读时的困难。

  3、指名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默读后交流)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断臂乞丐由乞丐变成了董事长。

  生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断臂乞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再做乞丐。

  生3:从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乞丐再次来到庭院是来感谢那位女主人的。

  生4:从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是因为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才学会了劳动,后来成为董事长的。

  ……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呢?概括课文的内容,我们要注意说清课文讲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等,那么我们一起来关注生4同学的观点。他说: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使乞丐学会了劳动。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咱们再细心地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学生读课文的1—8自然段)

  师:女主人“毫不客气”地对断臂乞丐说了什么?她心里在想些什么?“毫不客气”是什么意思呢?

  生:“毫不客气”是指一点儿也不客气。

  生:女主人对断臂乞丐说让他搬砖。

  生:女主人心里想:“不劳动,怎么能得到别人的施舍呢?”

  生:女主人心里想:“我要让你知道劳动是快乐的”

  生:女主人心里想:“我要让你知道劳动才是光荣的,有了劳动,你才会真正幸福的,有了劳动,你就有了尊严。”

  师:“女主人让乞丐搬砖究竟有什么用心?”

  生齐:为了乞丐的尊严。

  师板书:为了他的尊严

  师:女主人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有尊严的人。

  生:有同情心的人,从课文中“雪白”这个词我可以看出,她不嫌弃乞丐,给他雪白的毛巾让他擦汗。

  生: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想方没法让乞丐体会劳动是快乐的,帮助乞丐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生:她是个伟大的人,是她唤起乞丐的自尊,乞丐终于经过努力成为一个有体面的成功的人。

  ……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 (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 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生字)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 (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 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 后来为什么搬了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 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 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 (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睡来读一读.

  小结: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 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 乞丐

  搬砖挣钱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那两个乞丐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先看独臂的乞丐。小组学习1——8自然段。

  2、学习完交流: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多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上册《为了他的尊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对比、细节的写作手法,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理解妇人的做法是为了乞丐的尊严。

  教学难点

  “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的含义。

  教学用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起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你发现人们是怎样对待乞丐的?

  (二)片段赏析,各抒己见

  课件出示:1、一个是双手健全的乞丐。2、一个是很可怜的乞丐,他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

  同时教师叙述:有这样的一位老妇人,她在自己家的门前放了一堆砖,当有乞丐路过乞讨时,她从不直接施舍给乞丐任何东西,而是说:“如果你能把这堆砖从楼前搬到楼后的话,我会给你20元钱。”面对同样的话语,两个乞丐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学生预测:两个乞丐会怎样选择,并说出理由。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与课文对照,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把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引发对照,读中理解,(渗透知识对比。)

  师:用-----画出描写两个乞丐外貌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两个乞丐不同结局的句子。这两处句子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找寻原因,读中细悟:(渗透知识细节描写。)

  师:同学们,不同的选择让独臂乞丐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那么你怎么来看待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真正原因呢?

  3、展开想象,读中感悟:(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将怎样激励着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

  独臂乞丐找回尊严了吗?“尊严”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4、自主学习,读中自悟:(突破重点)

  双手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愿意搬砖?女主人真的需要搬砖吗?

  5、独立探究,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让他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五)激励总结,拓展延伸:

  请把课题中的“他”换成“我们”再齐读课题。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语文天地中的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评价文中主人公.

  学生搜索记忆,畅谈感受。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猜测两个乞丐的不同选择。并尽可能多的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以便与文对照,感知人物心理。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用不同符号勾画,谈感受。在情感朗读中理解感悟。

  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作用。

  学生读书、思考、勾画,找出描写乞丐语言、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搬砖前后乞丐情感的变化。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抓住典型场面展开合理想象。

  抓住母亲与儿子的对话来理解,“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妇人的美好善良。

  齐读课题:为了我们的尊严,升华情感。

  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有意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进行大胆的预测猜想,在学生述说出猜测理由的同时,实际上就融进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变化。一旦当学生读到课文时,就会与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思维碰撞,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感时要善于利用文本句段中的空白,激发学生想象力,合理“补白”,避免了逐句段分析感悟,既能丰富学生内心体验,又可以巧妙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

  变“他”为“我们”,实现自我的情感升华,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6

  作者:青岛朝城路小学 邹敬

  一、教材分析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

  (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睡来读一读。

  小结: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四)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五)布置作业 。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六)板书设计 :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 乞丐

  搬砖挣钱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7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抄有人物语言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

  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然后说给四人小组的伙伴听一听。

  4、生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5、师: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6、开火车读生字词。

  7、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8、指名回答。

  9、初读课文,质疑。

  (1)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你们做到了吗?请大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朗读课文质疑。

  (3)全班交流。

  10、作业:思考课后的两个思考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他的尊严》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谁愿意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指名回答。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师: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 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师:谁来读读课文中对乞丐的描写?

  (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

  师:这句话要用来说明什么?

  (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 师: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指名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

  师: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师: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师: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他感激是什么?

  (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

  3、 师: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师: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学生互相交流。

  5、师: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三、感情升华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为了他的尊严》这个故事和感受讲给家人听。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8

  1、本单元主题:《尊严》

  2、学习的课文:《囚歌》《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

  二. 学习目标:

  《囚歌》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 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两个“自由”的含义。

  《晏子使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隐含义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

  2、正确书写本课11个生字,书写工整,笔顺正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

  4、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跟老师一起学]

  《囚歌》

  1、同学们,今天的你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你们可曾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说说你了解到的英雄的名字。

  2、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3、提示学法:读全诗-质疑-理解重点字词-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我们刚才理解了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使人失去了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诗歌中出现几处自由?想想每处的含义一样吗?

  4、叶挺渴望自由,敌人也说要给他自由,可是他为什么不要?

  “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5、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6、“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7、思考: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两种选择中叶挺选择了什么?

  “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

  (联系《就义诗》)

  8、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晏子使楚》

  一、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  得意洋洋  囚犯

  二、理解课文

  1、揭示课题: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2、晏婴(?-前500)即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以其父晏弱去世,继任矚齐卿,历灵公、庄公、景公朝俱在任。曾劝说景公减轻剥削与刑罚,听取臣下之言。又主张以“礼”维护统治,群臣都应为“社稷”(国家)效力。传世《晏子春秋》,出于后人依托。

  3、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5、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6、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7、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应读重音,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8、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

  9、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10、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11、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

  12、积累词语、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13、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三句话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词语(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14、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用聪明和智慧维护尊严。

  《为了他的尊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4、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

  (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5、“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6、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7、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感激)为什么感激?

  8、“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这个乞丐原来希望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什么?实际上它得到了什么?

  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

  9、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10、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11、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

  (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12、你们想说点什么?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比较形近字。

  敞(   ) 躯(    ) 赔(   ) 臂(   )  慨(    )

  蔽(   ) 躲(    ) 陪(   ) 壁(   )  既(   )

  2. 读一读。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3. 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尊严的名言或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归田园 尊严

  苏武牧羊:一柄汉节不离手拒绝匈奴的诱惑这是尊严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知识分子的尊严

  4. 你能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吗?

  红得(象火一样)               白得(象雪一样)

  黑得(象炭一样)               慢得(象蜗牛一样)

  凶得(象豺狼一样)             苦得(象吃黄莲一样)

  笨拙得(象狗熊一样)           疼痛得(象刀绞一样)

  狡猾得(象狐狸一样)           高兴得(象吃了蜜一样)

  冷得(象掉进了冰窟窿)

  富得(流油)                              气得(火冒三丈)

  思念(一日三秋)                          浪费(一掷千斤)

  穷得(揭不开锅)                          亮得(灯火通明)

  危急(千钧一发)                          艰难(水深火热)

  干净得(一尘不染)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困难小得(芝麻大)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水量大得(一泻千里)                      容易得(不费吹灰之力)

  力量大得(九牛二虎之力)                  瘦得(皮包骨头,芦苇杆)

  绿得(翠色欲流,碧千里)                  天气冷得(刺骨,滴水成冰)

  困难大得(天大,大海捞针)                心眼小得(针别大,针尖大)

  少得如(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地方小得(巴掌大,豆腐干大)

  建筑高得(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文章好得(一字千斤,洛阳纸贵)

  时间短得(一眨眼功夫,弹指之间)

  人多得(人山人海,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静得(听到心跳,连针掉到地上都听到声音)

  声音大得(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排山倒海,震耳欲聋,声闻数里,惊天动地)

  【试题答案】

  1. 比较形近字。

  敞(宽敞) 躯(身躯) 赔(赔钱) 臂(手臂)  慨(慨叹)

  蔽(隐蔽) 躲(躲藏) 陪(陪伴) 壁(墙壁)  既(既然)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9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报酬,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功的故事。从一个自艾自怜的乞丐到自信自重的董事长,实质上是独臂乞丐内心的超越,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乞丐的心理变化,一开始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残疾人,理应受到别人的施舍,可是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很大的触动,他猛然明白了。文中一个“怔住”“一个异样的目光”,学生在反复读中体会到乞丐的心理变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也是有价值的,一只手也能劳动,劳动挣得钱才最有尊严。因此对妇人的态度也因生气变为感激。这段的处理上,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打动自己、吸引自己的句子,这样避免了教师的过多的繁锁的讲解,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体会,去交流,去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沟能与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就妇人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个环节的安排,旨在让学生将所感所想诸于笔尖,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动笔写感悟与收获的习惯。

  这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畅所欲言,对文章中心深入挖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他的尊严》教学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本课教学,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观进行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老师的导读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相信学生,凸显主体

  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空。当学生知道独臂乞丐成为董事长后,老师提出“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原因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由果溯因,自然过渡到2—8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发展思维,启发想象

  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尊严在本课的含义,就应抓住独臂乞丐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在教材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多处设计了启发学生想象的练习,如:“独臂乞丐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他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激励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些想象练习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读《为了他的尊严》有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为了他的尊严》,我仔细地读了又读,我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了,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懂得了人的尊严是多么宝贵,会产生多么大的力量,还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道理。

  故事很简单,一个只有一只手的乞丐向女主人乞讨。女主人让乞丐帮她搬砖,乞丐很生气,女主人用一只手搬了一趟,对乞丐说:“你看,并非只有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乞丐很受刺激,搬了两个小时,才搬完了全部砖。女主人递给乞丐一条毛巾,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表示永远也不会忘记女主人给他上的这一课就上路了。若干年以后,当年的乞丐已成了一位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他要送女主人一栋大房子作为当年她教育自己的报答。女主人谢绝了他的好意,建议他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故事虽短,但是对人的启发却很大。

  我想:如果当年女主人不是让乞丐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让他树立信心,找到做人的尊严,而是给他几片面包或是一点小钱,这个乞丐不费一点力气就能讨到吃喝的东西,可能他会永远走乞讨这条路,那么到死他也只是一个乞丐,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尊严对他意味着什么?可是女主人小小的举动,让他通过自己的力量挣了20元,乞丐明白了,他不比任何人差,别人做到的,他也能做到。树立了他重新做人的信心,使他明白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能创造自己的财富。使乞丐明白了怎样做人?什么叫人格?懂得了人要有尊严,要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这个故事也使我懂得了一个人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活得有尊严、有人格。一个人只有自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的人才能有出息,有成就。一个人要自强不息,不管有怎样的艰难困苦都不能放弃自己,只要有信心,有毅力都会成功。我还明白了,帮助别人也要尊重别人的尊严,维护别人的人格,还要会助人,从根本上找到帮助别人的方法。

  我们的校训也要求我们要博爱、自信,我们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援助的人,对他们要有爱心,自己要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爱的人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0

  一、课前谈话

  师: 孩子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看来咱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有句名言说的好:“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介绍给大家?

  【以读书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可自由谈及自己喜欢的书籍,活跃课堂初始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师:这几位同学介绍的很精彩,我们要感谢他们愿意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读书的快乐。听的同学也特别认真,学会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对说话者的尊重。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好吗?上课!

  【从读书到习惯是我课堂导入的环节,由学生的认真听到老师的评价正好构成课题的引出,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导入新课,走近尊严

  师:提到“尊重”我想起德国席勒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就拿起乞丐为例来说吧,我们想想人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生:不给他们施舍、不理睬他们……

  师:是呀!在很多人眼里,乞丐是不被人尊重的,不被人尊重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板书:尊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片与尊严有关的文章,题目叫……(生补充,师板书:为了他的)

  【让学生对乞丐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三、自由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走进尊严

  师:请大家快速朗读一遍课文,记住在读的过程中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字词句标画出来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

  师: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词语)

  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位妇人毫不客气地让独臂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了自信自重的董事长。

  四、品读课文,读中悟尊严

  师:一个独臂乞丐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长,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板书:独臂乞丐 ——董事长)

  生:

  师:请大家找出描写独臂乞丐和董事长的句子。

  生:汇报。

  师:(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学生自己读句子。)

  生:第一个句子读完后让人很难过,我觉的乞丐很可怜。

  师:带着难受的情绪,把他的可怜读出来吧。(生读)

  师:从你的读中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太可怜了。那“慷慨施舍”是什么意思?

  生:很大方的给别人施舍。

  师:是啊,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乞丐,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若干年后,他却变了一副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时的他给你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他很自信。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自信?

  生:西装革履、气度不凡。

  师:那你就读出自己的理解吧。

  师:同学们,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命运发生如此大的转变呢?

  生:妇人帮助,自己的努力拼搏(师板书:)

  师:若干年前,妇人又是如何帮助乞丐,以至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呢?

  生:妇人让乞丐搬砖。

  师:文章中哪些地方写了女主人让乞丐搬砖?

  生:1——8自然段。

  师:请大家自由读1—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句子读懂的?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还在做批注,这都是学习的好方法。下面请把你的读书收获和你的同伴交流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1:我读懂了乞丐开始不愿意搬砖,他很生气。我是从第二段中看出来的。

  生2:我读懂了乞丐搬砖累,他搬了很长时间。

  生3:我们读懂了乞丐很感激女主人。

  师: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他为什么会生气,他会怎么想?

  生:他会想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叫我搬砖,这不是捉弄我吗?

  师: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乞丐只有一只手啊,可女主人却毫不客气地让他搬砖,从这里你觉得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狠毒、没有同情心。

  师:所以乞丐很生气。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来读出此时你心里的气愤呢?(生读)

  师:字里行间都透着你的气愤。孩子们乞丐生气,而女主人却不生气。她俯身……(生接着读)

  师:女主人这样做、这样说,是为了告诉乞丐什么呢?

  生:她告诉乞丐一只手同样可以劳动。

  师:你真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你们的理解。当独臂乞丐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乞丐……?(生接着说)

  生:怔住了……

  师:孩子们,此时的乞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

  生:因为乞丐正在思索,是女主人的话让他恍然大悟。

  师:是啊!就是女主人一句平淡的话语,里面却包含着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惊醒了乞丐。当他从女主人身上明白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终于,他……(生接)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乞丐很不容易,他干了很长时间,他一定很累。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的不容易,干了很长时间?

  生:搬了两个小时、气喘如牛、濡湿、布满灰尘。

  师:同学们,两个小时啊!相当于我们三节课的时间呢!多么长的时间啊,我们可以想象出乞丐忍着劳累,一块一块的搬砖,多么不容易啊!让我们用朗读再次去感受乞丐搬砖的不容易。(生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说出来,和作者产生共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朗读能力。】

  师:你们刚才的朗读,读出了你们的体会,我仿佛看到了乞丐汗流满面、气喘如牛的情景,这时,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孩子们,难道妇人仅仅递给他的只是一条毛巾吗?她实际上递给乞丐的是什么?

  生:妇人递给乞丐的实际上是乞丐自己的尊严。

  师:是啊!虽然搬砖的过程是辛苦的,但给予乞丐的却是精神上的洗礼。所以乞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生气变成了——

  生:感激。

  师:他感激女主人什么?

  生:他得到了20元钱,最重要的是他明白了他可以自食其力。

  师: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的一生中一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条白毛巾伴随着他走过以后的风风雨雨。同学们,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毛虫需要经过一番痛苦才能蜕变成美丽的蝴蝶。那么乞丐离开妇人以后,他又经历了哪些事情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去感受乞丐内心的情感,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关注学生发展】

  生1: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滂沱大雨的夜晚,乞丐仍然在工地上拼命的工作着……

  生2:我仿佛看到乞丐正在一个工厂辛勤的打工……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次的经历会激励着乞丐克服它人生中的种种困难。最后他终于成功了,由一个乞丐变成了自食其力的自尊自重的董事长,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

  (师出示描写乞丐和董事长的句子,生齐读)

  师:这次乞丐找回尊严了吗?

  生:

  师:靠自己劳动活着,就是尊严。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师:是女主人唤醒了乞丐做人的尊严,是她真正帮助了乞丐,所以乞丐没有忘记女主人对他的帮助,他再次来到了这座庭院。请同学们自由读14——21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董事长来帮助女主人,可女主人不接受他的帮助.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从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这句话知道的.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 女主人不仅善良,而且很有尊严.

  师:面对丰厚的报酬,女主人却毫不动心,多么可敬的妇人啊!正是当年的毫不客气才成就了乞丐今天的成功.亲爱的同学们,文中双手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愿意搬砖呢?

  生1:他认为不用劳动别人就会施舍。

  生2:他只愿靠别人的施舍活着。

  师:难道妇人真的需要搬砖?

  生:不需要。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女主人与她儿子的对话中得知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母亲与儿子的对话。(师生合作)

  师:孩子们,双手健全的乞丐不愿意搬砖,我们可以想象双手乞丐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生:可能还是乞丐。因为他不想劳动,只希望靠别人的施舍生活。

  师:同学们,到这里我们知道了独臂乞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么对于文中母亲说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砖放在哪里对妇人来说是一样的,但搬不搬砖对乞丐的命运却不一样.因为搬就意味着把握住了一个机会,让乞丐有可能认识到可以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师:你们的理解使我们更能感受到妇人自始至终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带着对女主人的崇敬,再读课题.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回到课题再读,从而进一步感受“为了他的尊严”这几个字的含义,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五、回顾课文,拓尊严

  师:女主人为了唤醒乞丐的尊严,毫不客气地叫乞丐搬砖,使乞丐找回了尊严,取得了成功.当他成功后,非常真诚的回谢女主人,但女主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女主人想靠劳动生活。

  师:这也是尊严,女主人自己的尊严。美国石油大王哈默说过:“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得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出示名言,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文章学完了你们肯定收获不少吧,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知道了人活着要有尊严,我很佩服独臂乞丐和女主人。

  生2: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人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活着才有做人的尊严。

  师:(板书:尊严)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受到了女主人的高大与可敬,尊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依靠自己的拼搏,才能取得成功.最后,还有个实践活动需要我们课后准备完成的。请看大屏幕。(出示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努力 

  乞丐            董事长

  帮   尊严   报

  助     答

  妇人

  教学反思:

  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这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设计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如:重点段落的浏览,突破难点部分的细读,升华情感处的引读,次要部分的默读……以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有生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1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他们在预习中就能通过各种方法记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义,所以识字教学不作为课文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语文学习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能力作为重点,因此,学生在这方面经过训练,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他们能在自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1.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能熟练连词认读,掌握多音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一个不太成功的表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独臂乞丐由不情愿搬砖到搬砖的复杂心理变化,从而从女主人那儿获得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并进行合理的表演和想像发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体会两个乞丐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三、教学准备

  学生排演一个不太成功的小品,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

  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

  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词:乞丐、慷慨施舍、橄榄、濡湿、挣钱、西装革履、鄙夷、怔住)(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

  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

  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根据课文片段改编的小品,注意演员们的动作、神态、语气。

  (1)观看表演:由一个学生扮演乞丐,一个扮演妇人。乞丐向妇人乞讨,妇人让他搬砖,一开始乞丐不理解,不情愿,妇人亲自搬了一回,乞丐受感化,动手搬砖,获得酬劳。演乞丐的学生表演表情很生硬,台词说得草率,表演不到位。

  (2)评价乞丐的表演,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所以扮演时要表现乞丐的可怜无助。当妇人要他搬砖时他非常生气,所以说话时语气是愤怒的。

  (3)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4)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刚才小演员表演时,谁注意到这个细节了?

  (5)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6)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7)乞丐的动作有没有表演到位呢?大家来评价一下。

  (8)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9)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刚才演员的表演有没有注意到呢?为什么感激?

  (10)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11)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那么谁愿意来表演一下这个片段,比前几个演员表演更出色。

  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像他的结果会怎样?(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可能永远只会是个乞丐。)

  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

  (三)感情升华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能不能和同学分享一下?

  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评价文中主人公。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五、教后反思

  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课堂,侧重培养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的能力。一堂课上下来,感受颇多。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四年级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的精神,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实验。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比较注重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自己的知识,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以一个失败的课本剧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加以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能通过品读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一部分内容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理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能在认真观看小品后,针对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够抓住课文中表现乞丐从不情愿搬砖到顿悟道理后的无限感激的句子,体会妇人的用心,从而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的,我更重视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学生的点评中我指导他们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研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先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在课文学习中慢慢找到相关词句,进行研读。

  四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直观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思考,懂得自读,自悟。在这节课上,我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千万别小瞧了他们。老师可以放手把感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启发与点拨下,不少孩子都能获得自己的感悟。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做这方面的探索,让孩子学得更有动力,更有干劲。

  六、案例点评

  由一个失败的课本剧导入课文的学习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让学生在评价演员的表演中,学会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但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直观的理解文字的层面上,所以执教老师并不是一味地要学生研究课文剧的表演,而是不落俗套地自然过渡到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整堂课活泼不失严谨,动静分明,收放有度,体现了新课堂的新气息。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2

  [教材简介]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设计理念]

  1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写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2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质疑解疑、拓展学习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以点带面,提高阅读品质。抓住重点句,并以此辐射全文,以点带面,提升阅读整体性,提升阅读品质。以妇人的话为突破口,抓住乞丐搬砖前后外貌、心理、语言、身份等的不同进行比较、感悟,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理解文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并且鼓励求异思维。

  5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课内外有机结合,并尝试格言创作,以进一步达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升华情感的目的。

  6加强评价,激发兴趣。重视课堂评价,用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个性化朗读,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才能有尊严的道理。

  3拓展练习与积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扩写乞丐搬砖的过程中几次心理活动;积累与尊严有关的名言、格言。

  [教学重点] 抓住独臂乞丐的言行、神态,体会其由不情愿到搬砖后的复杂心理变化,懂得劳动可以使人获得尊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乞丐搬砖前后心理发生变化的语句,懂得妇人所说“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质疑,直入重点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这个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了解了一个乞丐到一个庭院去乞讨。女主人让乞丐搬砖,乞丐不太愿意,女主人做了示范给他看,他就搬了。

  师:你说得很详细。

  生:我知道了女主人通过搬砖帮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

  师:你预习得真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自己了解到的内容介绍出来。刚才两个同学都说到文中一个情景——

  生:搬砖。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假设这就是女主人的家,她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从屋后搬到屋前(生看课件和老师一起描述),看到女主人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她到底要干什么啊?/她到底是要把砖放到屋前还是屋后?/她这不是折腾人嘛!

  师:是啊,面对女主人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由得产生种种疑问,不光我们不理解,她的孩子也不理解。面对大家的疑问,她是怎样说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生浏览后找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搬不搬砖对乞丐怎么不一样呢?请你轻声读文,找一找文章当中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画下来。(生读文自学标画)

  [点评: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记叙了一个表面浅显但含义深刻的故事。文章比较长,如果按照文章的顺序来串讲的话,势必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显得琐碎。因此,在简单的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直入重点,启发学生围绕妇人的话进行思考、质疑,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探究,感悟全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

  生:乞丐搬砖前,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施舍的。搬完砖之后,他西装革履,气度非凡,跟那些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一模一样。

  师:那我们先来读读描写他搬砖前的句子,然后说说这个乞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他只有一只手,让人看了感觉真的很可怜!

  师:那就请你把他这可怜的样子读出来。(生朗读这句话。语气表达不够)

  师:谁眼中的乞丐比他看到的更可怜。(另一生读,明显比前一名学生读得好)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同情的心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句子)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可怜兮兮的乞丐就站在我的面前。然而,多年之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生读后面与之相对比的句子,多数学生把“一模一样”中“模”读得不准确)

  师:注意这个字的读音:“模”——mú。

  [点评:“读中感悟,感悟后对比品读”的方法,较好地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的情感从对乞丐的同情到敬佩,这样的情感变化,不仅在学生思想中产生强烈的继续探究的愿望,更为理解文章主旨作了铺垫]

  师:除了外貌发生了变化,搬砖还使乞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乞丐搬砖前是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捉弄人呢?而搬砖后却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师:非常好!你注意到了乞丐心理的变化。

  师:大家看,女主人面对人人都觉得可怜的乞丐,却非要让他搬砖后才给他钱。所以,此时的乞丐是非常的生气,他怎么说?(生读乞丐生气说的句子)

  师:假如你就是乞丐,怎样来读出此时你心里的气愤呢?(生读句子)

  师:字里行间都透出你的气愤。(另一生读)

  师:看得出来,你内心还有一种无奈啊!

  [点评:在这里,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孩子进行多元化朗读]

  (生再读)

  师:“何必捉弄人呢”,你认为女主人是不是在捉弄人呢?(生齐答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后来的结果知道的。他最后变成了一个西装革履、自信的成功人士。所以我觉得女主人没有捉弄他。

  师:你真会读书,能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很好。如此生气的乞丐,最后怎么又感激女主人了呢?

  生:因为女主人通过搬砖让乞丐知道了要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金钱的道理。

  [点评:在这里,教师采用了角色互换的方法:“假如你是乞丐,怎样读出你的气愤呢?”学生读后,教师恰当的评价,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文中角色,感悟乞丐的内心世界]

  师:是啊,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起初当女主人用自己的行为向乞丐证明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乞丐——

  生:怔住了!

  师:(课件出示文章第4自然段。教师边范读课文,边启发学生在文章的发散点进行想象。范读后,课件配上音乐)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一段,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所思、所想填在书中的空白处,你对哪一处感受最深,就重点写哪一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看到很多同学都写下了很深刻的文字,说明你们很会读书,能够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读原文?(请一名学生起立)谁能把你体会到的内容加上去?看看我们在理解文章时,能否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每处发散点分别找几个人)(生1读原文,其他几个同学读自己想象后补充进去的内容)

  生2:我用一只手能搬起砖来吗?

  师:他犹豫了。

  生3:既然女主人能用一只手劳动,那我一定也能做到。

  师:他不服气了!

  生4:这么多砖,我到底能不能搬完呢?

  生5:真累啊!算了,我到别处去要钱吧,不行,这样不就被别人看不起了吗?

  生6:我能搬一块,我一定也能搬起第二块、第三块……

  师:他犹豫了,但是他没有退缩,在不断给自己鼓劲。

  生7:我终于用自己的手把砖搬完了!

  师:看得出你的心情很激动!

  生8:啊!从没想到我还能做这么多活啊!

  师:此时,你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师:从大家所体会到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在搬砖的过程中,乞丐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把他的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文)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乞丐由惊奇到犹豫到坚定的过程。那么,他在干活的时候,应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很累。

  师:哪些词句告诉你的,读出来。(生读句子,突出了“气喘如牛”、“布满”、“濡湿”等词)

  [点评:这一段是课文的重中之重。课文用生动的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乞丐搬砖时的心理活动。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分析重点词句,而是采用范读引导、启发想象的方法,请学生写下自己思考后的感受。学生的“感”源自于语言文字,学生写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巧妙的处理,使理解、感悟、表达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此时的乞丐真是感慨万千啊!他感激地对女主人说——

  生1(读):谢谢你。

  师:他还可能会说——

  生2(读):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

  师:他在谢什么?他为什么永远不会忘了女主人呢?

  生:他感谢女主人告诉自己还可以去干大事业。/因为乞丐找到了自己的尊严。/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一个有用的人。/他还明白了,自己既然能够一块一块的搬砖,自然也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师:乞丐此时接过的是——

  生:20元钱。

  师:但是,他得到的仅仅是钱吗?

  生:不是,是做人的尊严!

  师:由此可见,妇人说的这句话,果然有她自己的道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回读妇人的话)

  [点评:这个环节紧紧扣住文章课后思考题。通过前两个环节,学生在比较中,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体会,乞丐究竟从女主人那里得到了什么,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师: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找到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生:从17自然段以后也能看出来,他原先是一个乞丐,跟女主人要钱。而现在却买了房子来报答女主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发生在若干年后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叙述的部分,男生读董事长的话,女生读女主人的话。要求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点评: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但意思浅显。老师采用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处理,做到了详略得当]

  师: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怎么评价这个妇人?

  生:她帮助乞丐得到了尊严,但却不想得到回报。我觉得她特别乐于助人。/她心地很善良。/她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成功了,我觉得她挺好的。

  师:挺好的,这个词过于笼统,妇人让乞丐来搬砖,可是费尽了心思的啊!想一想哪个词用在这里更合适?

  生:用心良苦。(板书)

  师:在妇人良苦用心的促使下,乞丐怎样了?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事业有成。/终成大器。(板书)

  [点评: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而老师在学生用词不很准确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评价,是在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三、升华情感,编读名言

  师:故事读到这儿,它留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女主人和乞丐都很了不起。/我为乞丐高兴。

  师:老师读到这里,把自己的感受浓缩成一句话,你们来读读(课件出示):做有尊严的人,也要给别人以自尊——何磊。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这样精练地总结出来吗?

  生: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一世空。

  师:很经典的话啊!

  生:只要愿意做,什么事都能做到。

  师:了不起!这句话可是艾尔伯提的名言啊。(课件出示这句名言)只要愿意去做,人无所不能。我们来读一读。

  生:只有劳动才能使人获得财富!

  师: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生: 做人要有尊严,要自立自强,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

  师:完全正确!

  [点评:一篇文章学后,留给人的往往是只言片语的感悟。老师通过范写名言的方法,引导孩子用简练的语言来进行概括,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及时补充相应名言的方法,把孩子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全文

  师:妇人通过搬砖这件事,让乞丐知道了什么是——

  生:尊严!

  师:也让乞丐懂得了怎样做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人”字!

  [课后反思]

  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这样一个情节简单但内涵深刻的故事,并悟出文章的中心,对生活阅历很少的四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直入重点,牵一发动全身”的课堂结构。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自读、默读、标画,引导学生走进角色,产生联想;通过积累词语、补充文章空白处等手段,将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整节课的教学都紧紧围绕着“搬砖使乞丐前后发生了哪些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得课堂结构紧凑,线索清晰。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内容—理解—感悟—想象—表达形成一条切实有效且环环相扣的训练线路。

  3为了让学生较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我几次采用了让学生进入角色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乞丐,去感同身受。达到了“书如我心,我心入书”的境界。

  4在课堂上,利用自己年轻充满活力的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傅的倾心指点。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课堂上过于关注自己的教案流程,没能更好的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生成。因此,在有些环节的处理中没能较好的体现设计意图。

  [总评]

  纵观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道。通过自读、默读、评读、感悟读、想象读、师生对读等多种形式,把语言文字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真正落实了语文课“以读为本”的思想。而紧抓重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使得整节课的教学线索非常清晰,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同时,在自读课文找出描写乞丐前后不一样的句子,并进行标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统观全文进行思考的能力。这为学生今后自学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刚参加工作,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能与学生融洽交流。不时的幽默烘托了课堂气氛,使得课堂学习的过程轻松愉快,给听课老师和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在课堂上,有些环节有“蜻蜓点水”的感觉。老师关注学生不够,没有能够及时捕捉学生发言的亮点及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对有些词句的理解和朗读的训练不够到位。这些需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3

  一、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八单元尊严主题的第三课《为了他的尊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73页,请同学们快速自由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合作交流:

  1、词语检查: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几个词语不好读,(出示词语)我们来重点读一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①   橄榄(见过橄榄吗?它是盛产于热带地区的一种水果,未成熟时呈青色,所以又叫青果,成熟后呈黄色)一模一样  挣钱

  ②   ②怔住濡湿  几绺(这两个字容易读错,放在句子中能读好吗?出示句子“他累得气喘……”)

  2、概括课文内容:

  师:通过预习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呀?(生答后板书:妇人    独臂乞丐)。

  3、质疑:

  师:关于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这么多,预习时有小问号吗?(生谈疑问,师适时板书:白毛巾  纪念?拒绝   房子?    搬?   不搬?)

  三、提炼重点,品读感悟

  (一)讲读课文1-8自然段:

  1、自由读1-8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1到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发生在小院里的情景,思考独臂乞丐为什么要把白毛巾留作纪念这个问题。(生读1-8)

  2、师生交流:

  3、学习第四段:

  师:很好,同学们对乞丐为什么要把白毛巾留作纪念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女主人是怎样帮助乞丐找到尊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独臂乞丐搬砖的情景吧!(出示第四段文字)

  师:请默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乞丐的动作、神态,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4、体会乞丐搬砖的辛苦,指导朗读:

  ①师:同学们都读得很用心,看到独臂乞丐搬砖的样子了吗?他搬得怎么样?(生:艰辛)你透过哪些语句感受到乞丐搬砖的艰辛?

  ②指导朗读:是呀,搬砖对于我们健全人来说很容易,但对于独臂乞丐来说就非常艰难了,谁能读出独臂乞丐搬砖的艰辛?

  ③请大家齐读一遍。

  5、走进乞丐内心:

  师:大家读得入情入境,真棒!我们仿佛看见了独臂乞丐辛勤劳作的情景,搬砖的时候,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师引读2段,听了妇人的话,他在想些什么呢?乞丐生气地说——读第3段,范读4段,生加入补白,他在想些什么呢?(出示:第四段)搬砖前乞丐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是搬还是不搬?最终,他俯下身子,用唯一的手搬起砖来,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此时,他又在想?

  小结:师:很好,同学们透过文字表面读懂了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我们感受了独臂乞丐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看似简单的搬砖劳动对于独臂乞丐而言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6、理解“工钱”、“白毛巾”,

  师:独臂乞丐搬完砖后,妇人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又递给乞丐——20元钱,那么孩子们,妇人递给乞丐的仅仅是一条雪白的毛巾吗?仅仅是那20元钱吗?递给他的还有什么?

  师:同学们想一想,乞丐在以往的乞讨经历中,他可能是衣衫褴褛脸上布满灰尘,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所到之处可能有别人鄙夷的目光,可能有别人嘲讽的话语,但有没有人会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没有)这条雪白的毛巾还包含着什么?(板书:尊重)再来想一想,在他以前的乞讨经历中,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都断掉了,他可能会碰到很多的同情者,但那些施舍而来的钱和和妇人递给他的二十元钱一样吗?这二十元钱还包含着什么?

  师:所以说,正是因为妇人对他的尊重,唤醒了他的尊严,使他拥有了做人的自信,所以他接过雪白的毛巾,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再仔细点儿,乞丐接过毛巾——很仔细地擦了一变。所以他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这条毛巾也留给我做纪念吧,说完他向妇人深深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7、师生共同小结第一个问题:

  师:孩子们,原来,这条由白变黑了的毛巾,并不是一条普通的白毛巾,它见证了独臂乞丐第一次用一只手劳动找回尊严换取报酬的过程,这白毛巾还记载着妇人对他的尊重,包含着他对妇人深深的感激之情,这白毛巾激励他开始崭新的——生活。

  8、想象乞丐告别妇人后的心理:

  师:(情境创设)乞丐告别了妇人,他带着期望,带着尊严,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上路了,当他在创业道路上屡遭失败的时候,被人冷落看不起的时候,他会想……当他事业成功,成为一名董事长的时候,他又会想……

  (二)讲读课文13-21段:

  1、体会妇人的自尊

  师:昔日的乞丐已经成了一名董事长,面对独臂董事长丰厚的报酬,女主人毫不动心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为什么?

  (出示句子: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妇人有自己的尊严。)

  2、体会妇人的爱心,

  师:是的,妇人不仅有尊严而且把尊严传递给了更多的人,(板书:自尊)她在帮助独臂乞丐时想过要他回报吗?(没有)。她虽然帮助过别人,但她不图回报。面对独臂董事长的真心诚意的报答,她却要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我们来齐读妇人所说的这句话。(出示句子:妇人笑了: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吧。这是怎样的一位妇人呀?(生:妇人有爱心。)

  师:(板书:爱心)而且她还希望独臂乞丐能把他的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4、理解搬与不搬

  师: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妇人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出示句子:“砖放在屋前和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搬与不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生答略)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现在,你们明白妇人为什么要让乞丐们搬砖了吗?(妇人的真正用意就是——齐读:《为了他的尊严》。在我们生活中的确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他们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需要我们无私的给予帮助。但这种帮助,有时候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上的帮助。文中的妇人就通过搬砖这一简单而又独特的方式让乞丐们找到了做人的尊严,让我们怀着敬佩感激之情再次齐读课题——《为了他的的尊严》

  五、师总结:

  师:同学们,是尊严,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让我们感受感受到了女主人的高大与可敬。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有一句话说的好: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都做一个自强、自信、自尊的人吧。

  六、推荐课外阅读:

  师:课后请大家阅读《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和自读课本中的《高贵的施舍》两篇文章,感受一下文中的主人公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们是怎样追求尊严的?选择其中的一篇在读书笔记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教后反思:

  《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使乞丐获取劳动所得,从而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并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考虑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历经数次的敲打揣摩,尽可能地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教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补白等方式,深入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这个故事的明线是写乞丐,而暗线则是在赞扬这位睿智的老妇人。如教学到最后的环节,让学生评价老妇人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总体回顾和总结。老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进行评价,是在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凸现了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出现的17个生字和“异样”、“鄙夷”、“西装革履”、“报酬”等词语。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文章中的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乞丐从女主人那里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教育学生要自尊,自强,靠劳动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老妇人为什么让乞丐搬砖,以及为什么说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讲不一样。了解文章中的孩子与双手健全的乞丐这两个人物在表达中心时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用“摘苹果”的形式复习词语。

  师:同学们,愉快的语文课又开始啦!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为了他的尊严》这课(教师板书:为了他的尊严),(学生齐读)上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这课的生词,你们都掌握了吗?老师打算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敢)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摘苹果”的游戏。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读第一个词?读正确了就是成功地摘下苹果了。

  师:嗯,同学们都很了不起,这么多生字都学会了。

  2、再现课文的主要人物。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教师在课件上出示女主人、独臂乞丐、双臂乞丐,并板书。)

  师:对,这三个人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你平时看到过乞丐吗?(看到)你是怎么想的?(我一看到就害怕,赶快躲开了等等。)为什么?

  二、品读字句,体味形象

  师:这是你们的想法,今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女主人在面对乞丐时是怎么做的?(手在黑板上画两个箭头)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独臂乞丐(手指着黑板上的板书)。

  1、体味独臂乞丐形象

  ⑴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描写独臂乞丐样子的句子,画一画。

  请同学们起来汇报;教师出示课件上的两处描写样子的句子,让同学提出问题。再(课件出示):思考独臂乞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①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说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独臂乞丐遇到女主人后是怎么做的?

  师:找到了独臂乞丐在遇到女主人后是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体会独臂乞丐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

  师:接下去请同学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好好体会独臂乞丐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在哪?自己钻研好的同学可能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踊跃地起来汇报。

  生a: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很可怜,别人理应给他施舍。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体会“慷慨”的意思。

  生b: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独臂乞丐他情愿去搬砖。(教师板书:搬完)

  ②师:他开始就情愿搬吗?(不)他为什么会去搬砖?读读相关句子。(当他看到妇人用一只手也能干活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他突然明白了。)

  ③师:当他看到女主人的亲自示范后,他显露出什么样的神情?(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

  ④师:独臂乞丐为什么会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⑤师: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⑥师:这段话呀,要是能带上动作、表情去演一演,那可就有趣多了。你们试一试,好吗?

  ⑦在这么大的触动下,独臂乞丐开始搬起砖来,谁来读独臂乞丐乞丐干活时的样子。

  师: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⑧师:干了这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

  ⑨师: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

  ⑵师:最后,独臂乞丐为什么要把擦汗的毛巾留作纪念,这次特殊的经历让他从实际他得到了什么?(如原来自己一只手也能劳动,也能靠劳动挣钱,也是有尊严的;如他知道凭自己的力气可以挣到钱,用自己力气挣到的钱是有尊严的;如他得到的不仅仅是这20元钱,更重要的是感激妇人唤起了他的尊严。假想一下在今后的日子里他是怎样度过的?

  2、体味双臂乞丐形象

  ⑴师:双手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搬砖(教师板书:不搬)?默读相关的段落,画出句子,联系课文理解“鄙夷”“不屑”的意思。

  ⑵师:想象这个乞丐后来会怎样?(使学生悟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20元钱,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严(教师板书:丧失自尊),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

  ⑶师:通过学习,咱们一起来比较独臂乞丐和双臂乞丐的不同之处。你想赞美谁?

  ⑷师:小结(独臂乞丐虽然肢体不健全,但他靠自己的劳动赢得报酬,找回了自己的自尊;双臂乞丐这个能干活却想不劳而获,死爱面子,是个没有尊严的人。)

  3、体味老妇人形象

  ⑴师:女主人遇到了乞丐,我们来猜一猜,她可能会怎么做?(a给他一点施舍b看乞丐的实际情况,再决定要不要给他施舍)

  ⑵师:女主人这样做对吗?请同学围绕两种观点,展开辩论。(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感悟女主人的自尊和尊人之举,领悟乞丐的尊严觉醒的动力和影响力。)

  ⑶师:女主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们的问题也和她的儿子一样。女主人面对孩子的疑问,说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画一画。(课件出示“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不一样了。”)请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分组研读,师巡视小组学习情况。(对于乞丐来讲,能够自己动手劳动,就可以重新生活;好吃懒做,消沉下去就永远得靠人施舍。对于施舍者来讲给予乞丐精神食粮,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远比施舍来得更有意义。)

  师:是呀,女主人可谓是用心良苦,她用搬砖的方式来唤醒乞丐的尊严(教师板书:唤起尊严  搬砖),我们读这句时,要读出这种语气来。

  ⑷师:若干年后,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教师板书:成功人士)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如何理解“夫人,你让知道了什么叫人,什么是人格,那房子是你教育我应得的报酬。”的意思。老妇人为什么不接受这个人的好意?(课件出示“因为我们一家人都有两只手”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

  三、归类梳扰,感悟寓意

  1、文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我们可以将他们归类,看看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角色朗读,升华情感

  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师:以后,如果你看到乞丐,或碰到以此相类似的现象时,你会帮助乞丐做些什么?

  五、总结延伸,实践“尊严”

  结束语:同学们,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女人的高大而可敬,尊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陈祖芬说过:“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1、找一找有关于自强不息的小故事,然后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

  2、你知道哪些有关尊严的名言或故事吗?课后进行搜集,然后与大家交流一下。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5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

  2、 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读懂课文,理解乞丐从女主人那儿得到了尊严,懂得了自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到只有依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尊严的含义,体会女主人怎样让独臂乞丐找回尊严。

  二、教材分析:

  《为了他的尊严》是小语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尊严”。本文记叙的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让独臂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独臂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课文语言文字浅显,学生基本能读懂课文内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这样,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校语文学科的研究课题,中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预习”和“积累”的学习习惯。本班学生经过三年级一年的重点培养,已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字词障碍,能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发言涌跃,对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时空,学生就能较好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全班大胆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需教师进一步指导。

  四、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唤起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乞丐吗?你发现人们是怎样对待乞丐的?

  生1:见过。我看见有的人给了乞丐一些钱。

  生2:我发现有的人看见乞丐视而不见,听到大人说:“好手好脚的当乞丐,真讨厌!”

  生3:我看见有一个乞丐是残疾人,好多人给他钱。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对乞丐很慷慨;有的人对乞丐视而不见;还有的人很鄙视乞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乞丐与女主人的故事,看看文中的女主人是怎样对待乞丐的。

  师:请齐读课题。(生读)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生读文,师巡视)

  师:谁把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注意听,他(她)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生读)

  师:这一自然段有五个生字,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得很流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

  生:(齐读)

  生2:我喜欢读第13自然段。(生读)

  生3:邓宇同学,你读得很流利,但有个多音字读错了,应读“一模(mú)一样”,不能读成“mó”。

  师:全班齐读“一模(mú)一样”。

  生:(齐读)

  生4:我读的是第1自然段。(生读)

  生5:我读5、6、7、8自然段。(生读)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得比较流利,让我们再来读读词语:(先齐读,再抽学生读)

  独臂乞丐慷慨怔住不屑鄙夷报酬一模一样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课文主要讲女主人让独臂乞丐帮搬砖,后来独臂乞丐成了董事长的事。

  生2:课文主要讲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搬砖,乞丐知道了自己也能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最后成为了董事长的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引发对照,读中理解:

  师:一个独臂乞丐成了自信、自重的董事长,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齐)想。

  师:请勾出描写独臂乞丐和董事长样子的句子来。

  生1:写乞丐样子的句子是:这个乞丐很可怜……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写董事长样子的句子:他西装革履……一荡一荡的。

  师:还有不同的句子吗?

  生:没有。

  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读你们勾出的句子,这两处句子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生自己读)

  生2:我觉得独臂乞丐好可怜,我心里很难受。

  师:带着难受的情绪,把独臂乞丐的可怜读出来吧!(生3比较动情地读)

  生3:我觉得扬帆同学读出了乞丐的可怜,如果能把“空空的袖子”再读轻一点,我们会觉得这个乞丐更可怜。

  师:重读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其实,轻读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你们试着轻轻地再读这句话。(人人试读)

  师:谁再来读这句话?(生4读这句话)

  师:看来,轻声朗读确实能更好地表达此时的情感,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独臂乞丐太可怜了。那“慷慨施舍”是什么意思?

  生5:非常大方地给乞丐一些钱或者吃的东西。

  师:是啊,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乞丐,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没有这样做。那第二处句子又给你什么感受?

  生6:独臂乞丐成了自信、自重的懂事长,我为他感到高兴、自豪!

  师: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吧!一起来读。

  生:(齐读写董事长样子的句子)

  2、找寻原因,读中细悟:

  师:同学们,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事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

  生1: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搬砖的事。

  师:细读2——8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生:(读书、思考、勾划,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的同学边读边勾,有的还在批注。请把你的读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3:我们小组读懂了独臂乞丐开始很不愿意搬砖,他非常生气,是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2自然段的相关句子)。

  师:他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

  生4:他会想:我已经够可怜了,我只有一只手,你却叫我搬砖,真没同情心!

  师:那怎样读出乞丐生气的语气?自己练习读读。

  生:(人人练读)

  师:谁来读读?

  生5:(读得比较生气)

  师:乞丐只有一只手啊,女主人却毫不客气地叫他搬砖,谁读得更生气?

  生6:(读得更生气了)

  师:哪个小组接着交流?

  生7:我们小组读懂了:独臂乞丐搬砖非常辛苦,是从这些句子读出来的:“他一次只能搬一块……歪贴在额头上。”我们还知道独臂乞丐是亲眼看见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受到教育才开始搬砖的。

  师:你们小组真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你们的理解。当独臂乞丐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

  生9:他会想,用一只手同样可以劳动呀,以前我怎么没想到呢?

  生10:女主人用一只手可以搬砖,我也要试一试。

  师:是啊,当他从女主人身上明白了一只手同样可以搬砖的时候,终于,他——

  生:(齐读:他俯下身子……歪贴在额头上)

  师:搬砖对健全的人来说是件简单的事,但对独臂乞丐来说却很不容易,但是,当他明白了一只手同样可以干活的时候,终于,他——

  生:(齐读:他俯下身子……歪贴在额头上)

  师: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1:我体会到独臂乞丐只有一只手,一块一块地搬,来来回回,整整搬了两个小时,很不容易。

  师:你们刚才的朗读,读出了你们的体会,我仿佛看见了独臂乞丐汗流满面,气喘如牛的情景。请继续汇报你们的读书收获。

  生12:我们小组还读出了独臂乞丐搬完砖后对女主人很感激,我们是从第6、第8自然段读出来的。

  师:那他感激女主人什么?

  生13:他感谢女主人让他用自己的劳动挣到了20元钱。

  生13:他还感谢女主人使他明白了他可以自食其力。

  师:当女主人毫不客气地叫独臂乞丐搬砖时,他非常生气;当独臂乞丐看见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时,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当独臂乞丐终于搬完砖,第一次得到了自己用劳动挣来的钱时,他对女主人又是多么地感激!来,我们再读读2——8自然段,仔细体会乞丐情感的变化。(分角色朗读)

  3、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师: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的人生历程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独臂乞丐留作纪念的白毛巾伴随他走过以后的风风雨雨。请你展开想象: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将怎样激励着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

  生1:以后,每当他遇到不能做的事情,他就会想到搬砖的情景,他还会拿出那条白毛巾一次次地看。他会对自己说: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于是,他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2:我的语言没有方尧的美,但是我想,从这件事以后,独臂乞丐就没有再去向人乞讨了,而是凭自己的劳动获取收获。

  师:从两个同学的发言中,我们知道这次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激励着他在以后的风兩人生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以前他认为自己不能做的事,他去做了;他认为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他勇敢地尝试了。他终于成功了,由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人变成了自食其力的自尊、自重的董事长。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动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大屏幕出示:“乞丐”和“董事长”的句子)

  生:(齐读)

  师:独臂乞丐找回尊严了吗?“尊严”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生3: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尊严”在这一课是指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搬砖后,独臂乞丐不再乞讨,靠自己的劳动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靠自己的劳动活着,就是有尊严!让我们再齐读课题。

  生:(读得非常有力)

  4、自主学习,读中自悟:

  师:双手健全的乞丐为什么不愿意搬砖?女主人真的需要搬砖吗?请自读9——12自然段思考,画出相关句子。

  生1:双手健全的乞丐不屑于那二十元钱,女主人不需要搬砖。

  生2:双手健全的乞丐不愿意搬砖是他认为自己是乞丐,不用劳动别人就会施舍。女主人根本不需要搬砖。

  师:女主人根本不需要搬砖,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2:我是从母亲同儿子的对话中知道的。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生读10、11自然段)

  师:独臂乞丐搬砖前后有不一样的人生,那双手健全的乞丐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为什么?

  生3:双手健全的乞丐可能仍然是乞丐,因为他自己不想劳动,只希望靠别人的施舍生活。

  师:双手健全的乞丐想不劳而获,失去的就是人的尊严。

  5、独立探究,升华主题:

  师:默读14——2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独臂乞丐真心实意要报答女主人,女主人却不肯接受。

  师:女主人不肯接受,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这句话知道的。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2:我体会到女主人不仅善良,而且很有尊严。

  师: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3:我读懂了独臂乞丐要报答女主人的原因是女主人让独臂乞丐找回了尊严,成为了董事长。

  师:让我们再读读14——21自然段。(分角色读)

  师:面对独臂乞丐丰厚的报酬,女主人毫不动心。女主人的自尊、自重使我们由然而生敬意;女主人的善良、尊重他人,唤醒独臂乞丐尊严的事更让我们由衷地敬佩。让我们带着对女主人的崇敬,再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女主人为了唤醒乞丐的尊严,毫不客气地叫乞丐搬砖,还用一只手搬给他看,使独臂乞丐深受教育,独臂乞丐用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的价值,拥有了自信,找回了尊严,取得了成功。当独臂乞丐成功后,非常真诚地要谢赠女主人,女主人毫不犹豫地拒绝赠送。这是什么?这就是尊严。请大家齐读有关尊严的名言(大屏幕出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挣来的是报酬,只有劳动才能找回尊严。

  生:(齐读)

  (四)激励总结,拓展延伸:

  师:是尊严改变了独臂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女主人的高大和可敬,尊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陈祖分曾说:“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自尊的人,让我们的民族永远是一个自尊的民族。请把课题中的“他”换成“我们”再齐读课题。

  生:为了我们的尊严。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尊严的名言或故事?课后进行收集,然后与大家进行交流。

  五、教后点评:

  本课教学,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观进行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轻声读、默读、分角色读等方法,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老师的导读等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读,细心品读,以读促讲,以读代讲,以读代教,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相信学生,凸显主体

  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空。当学生知道独臂乞丐成为董事长后,老师提出“独臂乞丐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是什么原因使独臂乞丐的命运发生巨变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由果溯因,自然过渡到2—8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发展思维,启发想象

  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尊严在本课的含义,就应抓住独臂乞丐情感变化这一线索,在教材的空白处启发学生想象,点燃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多处设计了启发学生想象的练习,如:“独臂乞丐为什么很生气,他会怎么想?”“他看到女主人用一只手搬砖后,他会怎么想?”“搬砖的经历在独臂乞丐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激励他面对人生的挫折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这些想象练习的设计,使学生深入独臂乞丐的内心世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篇16

  [案例背景]

  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尊严。《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一位老妇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隐含着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对于生活阅历很少的四年级孩子而言,要理解这样一个内涵深刻的故事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

  李镇西老师对“对话”一词是这样解读的:“对话”作为体现交往的哲学理念,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的确,语文课程,它不是解释,不是说明,不是授予,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回情感的体验,甚至是一次生命的涅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儿童生命的成长!于是,我选择了“对话”,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对话”,追求儿童生命的灵动,儿童情感的放飞,儿童思想的碰撞,儿童人格的升华,实现“情智共生”。

  [片断一] 关注价值“入”“出”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始)预测“一张纸的命运”导入

  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揉捏在掌心)问: 聪明的同学们,谁能预测一下这张纸的命运。

  生:这是一张废纸,它的命运是呆在垃圾箱里。

  师: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它遇到了一位作家呢?

  生①:它可能成为一篇经典佳作。

  生②:如果它遇到了画家,它可能是幅名画。

  生③:我要把它折成飞机,飞得很高很高。

  生④:如果陷入地震废墟中,这张纸就成了人们救命的食物。

  师(小结):的确,只要不失去生活的信心,一张揉皱的纸也能演绎如此精彩的生命,那更何况是我们呢?下面我们一起去解读一位乞丐的命运。

  (课终)预测自己的命运

  师:伸出我们的双手,同学们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生:(握紧拳头)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师:无论何时,我们不要仅看我们失去了什么,而要关注自己拥有些什么,就像这位独臂乞丐那样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人一旦有了自尊,就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创造奇迹。同学们,谁想预测一下自己的命运。

  生:我将来会成为一名农场主,专门生产绿色蔬菜。

  生: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为孩子们写许多好看的有趣的作品。

  生:(略)

  [分析]“水尝无华,相荡方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有“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责任。“有效”的对话,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文本为载体,在儿童最近发展区上设置问题,铺设对话平台,以此打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引导学生想象体验,促进感悟与理解,实现文本意义的自主建构。

  在本课教学中我潜读文本,尽量贴近儿童心理,将深奥抽象的价值观形象化,由物到人,由人及已,步步为营,深入浅出。同时运用极富感深力的语言,直观的动作推波助澜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火。课始,利用“首因效应”,使课堂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把握好课前两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教学效率。精选“入”点,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尝试对话,实现文本意义的建构;课终,又关注有效的“出”点,善用“期待效应”让课堂情绪主动起来,在学生对文本真正参与、真正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拓展延伸与再创造。老师关注价值“入”“出”点,学生就能自如进出文本,文本也能自如浸润学生,情真意切,吻合无间。从而完成了走近儿童,倾听儿童,引导儿童,释放儿童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心理流程,有效地将“文、情、道”有机融为一体,实现了情智共生。

  [片断二]抓住文本训练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研读文本中)师: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本文的中心句在哪?

  生:老妇人说的话是中心句。

  (齐读“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师:请大家浏览课文,画出搬砖前、时、后描写乞丐外貌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面貌。

  (指名抓住关键词说感受,并表情朗读)

  生①:搬砖前乞丐很可怜。

  生②:搬砖时乞丐像个乞丐到劳动者。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乞丐劳动者的精神面貌?(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表情朗读)

  生③:搬砖后乞丐是位成功人士,信心十足。

  师:那么他从可怜的乞丐到劳动者再到成功人士,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呢?请圈出描写神情的词语。(指名说:生气、怔住、感激)

  师:自读课文,试着走进这个乞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所思、所想填在书中空白处。

  (指名生1读原文,其他同学补充读自己的想象)

  生①:我用一只手能搬起砖来吗?

  师:他犹豫了。

  生②:既然女主人能用一只手劳动,那我也一定能做到。

  师:他不服气了!

  生③:这么多砖,人到底能不能搬完呢?真累啊!算了,我到别处去要钱吧,不行,这样不就被别人看不起了吗?

  生④:我能搬一块,也能搬起第二块、第三块……

  师:他的内心在进行激烈地斗争。

  生⑤:啊!从没想到我还能做这么多活啊!

  生⑥:这毛巾多白啊!这位女主人的心多善良呀!

  生⑦:我要好好擦擦这张脸,我要革新换面,重新做人。

  生⑧:乞丐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看着这条毛巾,想想那位老妇人,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他。

  师:搬砖让乞丐重拾自信,懂得了自尊。

  (同桌分角色朗读,交流了自己的感悟 。  略)

  [分析]情智语文是根扎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情智语文则成了水中花,镜中月。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老师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从中挖掘出有效的训练点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避免面面俱到,缺少层次性。对话因扎实的语言训练,而由浮浅至深入,由单薄而至丰盈,由呆板而至轻灵,这样的对话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以中心句为切点,对比悟读,以关键字词为基点,品读感悟,在字词感悟中放飞思维,利用“空白效应”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唤醒学生潜能,让他们调动各自知识经验、情感储备参与学习,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披文入境,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反思]

  教师、学生、文本皆是有情者,没有情感的激发,没有智慧的启迪,就谈不上“有效”对话。当然只有摒弃华而不实,追求对话的“有效性”才能实现生本交融,情智共生。

  那么如何有效对话实现情智共生,我认为首次教学应以从大处着眼——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同时更要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本课教学及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细微之处。

  (1)我们必须相信并尊重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相信并尊重他们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与自己对等的教学主体,相信他们已有一定量的知识、经验、情感储备并非一片空白,要相信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站在对平等生命个体尊重的基础上,合理地唤醒、激发这些潜能,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2)运用“心理效应”粘住学生的心!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喜欢”就是教学魅力所在。如果在“有效”对话中科学合理运用心理效应使师生互相处在“喜欢”的状态,“欣赏”的状态,那么老师就粘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也粘住了老师的心,就形成了师生“心心相印”的教育。只有在这样的教育心理氛围中,才能有效对话、放飞学生的心灵,使情智交融、和谐共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为了他的尊严》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10741125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