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红尘戏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精选5篇)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篇1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内容的挂图。

  2.随文阅读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1.爱心的神奇力量。

  2.丰富的想象。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入: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童话故事是陪伴我们成长。同学们,喜欢阅读童话吗?

  师:很好。从小到现在,你读过哪些童话作品,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

  师:看来,同学们读的童话作品还真不少。哪位同学能结合你的阅读感受来谈谈你对童话的认识呢?

  师:同学们对童话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往往借助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

  1.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

  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低声速读,可以大声朗读,可以两人同读,也可以个人自读等。(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质疑: 同学们,你们读了之后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质疑)

  3、出示练习:在括号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_______(干涸  干燥  干旱)了,草木丛林也都_______(打蔫  干枯 枯竭)了。许多人及动物都_______(焦虑  焦躁  焦渴)而死。

  4、这一段通过环境的描写你能体会到当时的情况怎样吗?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给你一罐水,你会怎么样用呢?

  7、文中讲的是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又会怎样用这罐水呢?(板书:空罐—有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时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5次)

  8、现在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找你感兴趣的问题回答。

  9、小组讨论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并说说原因,其他小组有不同也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师: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

  生:水罐发生了很多变化。

  师: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水罐开始是空的木水罐,后来里面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接着变成银的,金的,最后从里面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相机板书:空罐──有水──变银──变金──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师:让我们来看看水罐发生的第一次变化。请同学们再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感受。

  生: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很爱她的母亲。

  师:你从那里感受到的。

  生:在晚上,小姑娘去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到后来她还累得倒在了草地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很爱她的母亲。

  生:小姑娘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水,想起病中的妈妈,她自己没有喝,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从这里我也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师:谁能用朗读把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表达出来呢?

  学生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一遍又一遍地读了课文,能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个句子吗?

  出示:当(  )时,水罐(  )。

  生:当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等她醒来时,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

  生:当小姑娘把水倒一点给小狗喝时,水罐变成了银的。

  生:当妈妈把水让给女儿喝时,水罐变成了金的。

  生:当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喝时,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流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在水罐一系列的变化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了爱。

  师:再请大家好好地读读课文,从中你感受到了哪种爱呢?

  学生读课文,交流。

  生:我感受到小姑很爱小狗。

  生:我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生:我还感受到妈妈也很爱她的女儿。

  生:我还感受到小姑娘对过路人也充满了爱心。

  师:从小姑娘的表现中,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这是个(  )的小姑娘”的句式说一说。

  生:这是个善良的小姑娘。

  生:这是个乐于助人的小姑娘。

  生:这是个有爱心的小姑娘。

  师:哪一份爱心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用不同的方式好好读读那段课文,说说打动你的原因,并用朗读把这份爱心表达出来。

  学生读课文,交流。

  生:小姑娘对妈妈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在已经是晚上了,小姑娘还要出去给生病的母亲找水。到后来还累得倒在了草地上睡着了。

  师:想想小姑娘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

  生:小姑娘会到许多小河边去找水,但是河流干涸了,找不到水。

  生:小姑娘还会到水井边去找水,但是水井也干涸了,也找不到水。

  生:小姑娘会到池塘里去找水,但业找不到。

  ……

  师:在找水过程中小姑娘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因为在晚上,小姑娘可能因为看不清路而摔倒。

  生:小姑娘可能会被干枯的树枝划伤手臂。

  ……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吃那么多苦,到那么多地方去找水?

  生:因为她很爱妈妈,要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打动你了吗?

  生:小姑娘醒来后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她想赶紧把水给妈妈喝,这里也告诉我们小姑娘很爱妈妈,也深深打动了我。

  师:小姑娘看到水罐里装满了水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生:她会非常高兴,说:“终于有水喝了!”

  生:她还会跳起来,因为她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水,现在却发现罐子里装满了水,实在太高兴了。

  师:小姑娘的这种表现就叫做……(喜出望外)

  师:如果是你看到这罐水,你想怎么安排呢?

  生:我想先喝掉一点,因为我太渴了,再把剩下的水拿回去给妈妈喝。

  师:小姑娘是这样做的吗?

  生:不是,她虽然很想喝个够,但她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

  师:可见,这个小姑娘……(很爱她的妈妈)

  师:同学们猜猜,水罐里的水是怎么来得?

  生:我想是天上的神仙被小姑娘对妈妈的爱感动了,才让水罐里变出了水。

  ……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感动了很多人,谁能把小姑娘这份爱心用朗读表达出来,打动大家吗?

  学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哪份爱心深深打动你了?

  生:妈妈对女儿的爱也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小姑娘把水罐交给妈妈,妈妈却没有喝,让给小姑娘喝。

  师:当时,妈妈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妈妈在想:我的女儿很久没喝到水了,肯定很渴,还是让她喝吧。

  生:妈妈在想,现在要找到水实在太困难了,如果我把水喝了,女儿怎么办?

  师:妈妈对女儿浓浓的爱使水罐一下子变成了金的。谁能将这份爱溶进你的朗读中。

  师:还有哪份爱心深深打动你了?

  生:小姑娘不仅爱妈妈,她也很爱小狗,她把自己也舍不得喝的水倒了一点给小狗喝。这里深深地打动了我。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给小狗喝水?

  生:因为小狗渴了,在哀哀地尖叫。

  师:如果小狗会说话,它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生:小狗会说:“我实在太渴了,给点水我喝喝吧!”

  生:小狗会说:“求求你给点水我喝喝吧,不然我会死的。”

  ……

  师:喝了水的小狗会怎样?

  生:小狗会围着小姑娘摇头摆尾。

  生:小狗会去亲吻小姑娘,感谢小姑娘的救命之恩。

  师:小姑娘对小狗的这份爱心让小狗获得了新的生命,让我们去感受这份珍贵的爱。

  学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哪份爱心深深打动你了?

  生: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心打动了我。因为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

  师:小姑娘需要水吗?从哪儿知道的?

  生:小姑娘很需要水,书上说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想凑上去喝水,还有她还咽了一口唾沫。

  师:这时小姑娘在想些什么?

  生:小姑娘可能在想:这个过路人赶了很远的路,肯定很渴了。

  生:小姑娘还可能会想:如果我不把水给他喝,他可能会渴死的。

  师:小姑娘对过路人的这份爱心又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次,从水罐里跳出……(生: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生: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再把这份爱溶入你们的朗读中,细细地品味。

  学生感情朗读。

  师:学到这儿,请再来谈谈对小姑娘的认识。

  生:这个小姑娘充满了爱心。她不光爱妈妈,对小狗也有爱,连不认识的过路人,她也对他充满了爱心。

  生:这个小姑娘心地很善良。

  生:这是个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小姑娘。她自己虽然也很渴了,但她为了别人一滴水也不喝。

  ……

  师:从水罐里流出的水会流到哪里?

  生:水会流到干涸的河流与水井里。

  生:水会流到所有缺水的地方,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水会流到干枯的花草树木下,让他们重新生长。那么世界又会变得生机勃勃了。

  ……

  师:看到七颗钻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了小姑娘的爱心。

  生:我仿佛看见小姑娘的心想钻石一样在闪闪发光。

  ……

  师:作者为什么让七颗钻石升上天空,而不留在小姑娘的身边呢?

  生:我想是因为作者要让爱心永远不消失。

  生:作者要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小姑娘的爱。

  生:作者要让所有的人都要有爱心。

  ……(6)、这篇文章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提示: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给小狗喝,给过路人喝,(三个地方比较得出“爱心”的主题。)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银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般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是什么让这个罐变得如此神奇?为什么?

  女孩→母亲(孝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小狗(善心)女孩→陌生人(爱心)

  (7)、在这时,你有什么话要向小姑娘说?

  (8)、讲到这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课题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作标题吗?

  "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是纯洁心灵的幻化物。

  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座一样普照人间。愿每个人都拥有爱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把“七颗钻石”作为题目的目的。

  这样写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大熊星座即北斗星,凭借它,人们夜里不会迷失方向;作者说它是小姑娘的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的,

  水罐写得这样神奇到底是为什么 ?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9)、有感情朗读课文(这篇课文这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去读)

  (10)、小结: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景象,到最后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人们、大地……将会怎样?(这股水流滋润了大地,拯救了万物,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发生了这些变化。)(反映久旱逢甘露的欣喜之景。)

  五.总结:小姑娘的爱心变成了七颗钻石,七颗钻石又变成了大熊星座中七颗最亮的星星,永远挂在了夜空。而小姑娘的爱心也像星星一样晶莹闪亮,永远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大地,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金子般美好,钻石般闪亮。

  通过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拿出本子,注意写字姿势,可以给自己说,也可以给小姑娘说。

  生:练习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自己写的?

  生:小姑娘和她的妈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样才使这股生命之水从水罐里涌了出来。

  小姑娘找到水,把水给妈妈,妈妈又还给小姑娘,小姑娘给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爱就是这样在他们心中循环着,传递着。

  小姑娘将生命之水给了小狗和过路人,自己却忍着渴。

  爱是多么重要啊,正是因为爱,才有了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因为爱,才让有了这么多个奇异的变幻呢。

  世界上不管发生了多大的灾难,只要人们有爱心,就会被解决。……

  师:同学们,你们真的把课文读懂了,你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诗啊。这节课我们虽然学完了,但是我想同学们以后看到大熊星座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这个善良的姑娘,这位慈爱的母亲,这个动人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罐

  有水(孝心感天)

  变银(爱心如银)

  变金(母爱似金)

  跳出钻石,涌出水流(爱心感动天地)

  七.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篇2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带给了母亲。母亲说:“反正我就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4、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同学们,当我们仰望夜空,会看到满天璀璨的星星,它们闪烁着光芒。在正北方,有排列成勺形的七颗星星,闪闪发光,它指引着前方,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星座吗?这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它有关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课件展示)

  1、作者介绍

  2、童话的特点

  二、朗读感知

  要求学生注意:1、读准注音(课件展示)

  干涸     水罐      绊倒     舔净      一瞬间   咽了一口唾沫

  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请同学们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空水罐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品读探究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文章开头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非常缺水?(理解干涸、干枯、焦渴)指导练读

  师: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小姑娘在一天夜里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可能到哪儿去找水?找到了吗?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她可能到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课件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正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才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2、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小结:母亲也需要这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给了孩子。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这时,水罐又一次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4、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大家想一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例如:那股水流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向————流去,向———流去……

  5、交流所写内容。

  (五)合作探究

  同学们,水罐从一个空空的木水罐,突然间装满水,然后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流出清澈的水,最后跳出七颗宝贵的钻石,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是爱,爱创造了奇迹,展示:)

  女孩     母亲(孝心)

  女孩     小狗(善心) 爱

  母亲     女孩(母爱)

  女孩     陌生人(爱心)

  四、畅谈爱的故事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水罐才最终会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升到天上,让这爱永远在空中闪烁。爱创造了奇迹,爱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许多充满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五、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让我们从今天起: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要学会关爱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用歌曲《爱的奉献》结束新课吧!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课《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着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空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

  小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的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四、教学重点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                      爱心的神奇力量。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五、教学难点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六、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带着感情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flash动画、音乐给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播放flash动画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动画片这个环节,在动画片的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在看的过程中会发现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从而感受到童话故事神奇。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àn)倒,干涸(hé) 唾沫(mo)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我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我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我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低学段向高学段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我在简单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我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我对好的习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我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我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师总结。

  1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我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 如果你是那为小姑娘,当找不到水,碰到小狗干渴,遇到路人讨水喝,会怎么说,怎么做?自选感受最深的情景谈体会、或分角色演一演,

  2 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 的主体。

  十、教学评价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在什么情况下小姑娘去找水?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这样几个问题,虽然简单,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课堂上,无论是朗读、想象、还是语言训练,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最终促进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注重方法,感受文本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文章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课上,我充分利用图片、flash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这场旱灾之大,我利用多媒体将干裂的土地、干涸的河流水井、干枯的草木丛林、干渴而死的人和动物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这场旱灾是多么的严重。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篇4

  [案例背景]

  “使我们的课堂扎实有效”,一直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但要怎么做?却是说的简单,做起来难。所谓“实”就是“扎实有效”,即:将学生带入情境后,还应努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利用文本创设的语境理解词语,结合感悟的过程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在语言练习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增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情境描述]

  片段一:

  理解重点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体会小姑娘找水找得辛劳。

  [1]老师:“找水轻易吗?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说:“不轻易,她哪儿都去过了,还是没有找到水。”

  徐老师又问:“哪儿?都去过哪里呢?”

  学生:小河、村庄……

  指导朗读。

  [2]老师说:“哪句话说明了她对母亲的孝顺?”

  学生找出来“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说明她一直找,说明了对母亲的孝顺。

  老师:“都到过哪里?”学生:“到过树林,找露水;到过小溪……”

  老师:“还可能倒过哪里找?”学生说……

  指导朗读。

  片段二:

  [1]老师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忽然从门外来了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徐老师在这里用了一个换位思考的角度,假如你是那个小姑娘,你当时想喝吗?请你读读。在学生充分体会到极想喝这水时,老师出示了“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学生说,体会小女孩的爱心。

  这里的语言实践点非常好。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后,深切体会到小女孩的爱心,对生疏人也很有爱心。

  [2]老师在学完课文以后,出示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齐读。再出示句子:“有了这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草木丛林也都( ),许多人和动物都( )。”学生交流。

  老师的这个对比说话的实践点也设计得很好,不仅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要领,还能起到概括全文,总结全文的作用。

  [反思与讨论]

  片段一中的两位老师都抓住了重点词“哪儿”来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小女孩去的地方多来理解小女孩对母亲的孝顺和爱,学生说的有增量,在说的基础上读,自然有增量了。

  片段二中,两位老师都能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练习语文技能,体现了思维练习的力度,也解决了学生在言语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思维展开的问题,使学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的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让语言实践有了一定的增量。

  从这两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读出:“只有提高语言实践的增量,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那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抓重点词语进行语言实践:

  字词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词语是有效阅读的前提。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查字典、语素分析、交换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会发现和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在文本创设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涵义,能正确体会词语的作用,而理解了词语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并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应用词语来表情答意。

  2、抓语文技能进行语言实践:

  语文技能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强调对课文内容(人文精神、语感经验)的整体感知、熏陶、积淀,将语文技能练习一并抛弃。长此以往,只能实现语文素养“三个维度”中的第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第二、第三个维度——“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就必然无法进行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了。其实,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本的语言文字都承载一定的内容。语文教学就要凭借语言文字,练习语言,发展思维,在上述过程中必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道德的、美的熏陶。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篇5

  每一学期,我们孟疃初中语文组的全体教师都要精心打造一节校级公开课,以飨全体语文教师之耳目。本学期我选的课文题目是《七颗钻石》。我拿起教材,拿起新课标认真钻研,精心备起课来。说实在的,虽然已有十几年的教龄,但正儿八经的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真的担心课上砸了:假如“三维目标”整合不了?假如改不了旧习惯方式? 假如新课改精神体现不出来?假如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将要在上课时忽然听到有两个学生悄悄地说:“这么多人来听课,真有趣!” “有趣!”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何不就着这一点来上课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读过有趣味的童话故事?”

  “读过,”“读过------”

  “谁能说一说?”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纷纷抢着发言:“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学生的热情瞬间勃发起来。

  在学生兴趣盎扬的故事热潮中我适时打开大屏幕:“大熊星座”的画面。问:

  “这是什么?”

  “大熊星座”,“北斗七星”。

  我又追问一句:“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刚才的热闹一下寂静了。我望着几十双充满求知的眼睛,禁不住动情讲述古希腊那个古老的故事。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你们想不想知道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带来得另一个有关于‘大熊星座’的故事?到底怎样?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出答案”。

  这时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课堂,我想等一下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回我的教学设计上来就行了。可就在这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提出了一个我始料不及的问题:“老师,我觉得这个大作家把题目起错了,不应该叫做在‘七颗钻石’,应该叫做‘变化’更好,小姑娘的水罐变了好几回咧?”这男生话音还没有落下,马上得到许多同学的附和。这完全不符合我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我开始有些着急。

  “对呀,对呀!这一些变化真的太神奇了,题目应该叫做‘神奇的变化’------”

  望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深受感染:“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是啊!这个题目真的该改改,水罐变了五次------不过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它为什么变吗?”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自发的展开了讨论。

  “为妈妈找水。”

  “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

  “给小狗水。”

  “妈妈让给小姑娘。”

  “小姑娘又把水让给了过路人。”

  “------”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又适时地抛出一句:“我们从小姑娘身上,看到她怎样优秀的品质?”

  “孝顺妈妈。”

  “爱动物。”

  “善良。”

  “具有爱心。”

  此时,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认识逐步明朗,这就是“爱心”。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座一样普照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把“七颗钻石”作为题目的目的。

  在热烈的讨论声中,我播放了一首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句句动人心弦的歌声,一幅幅催人泪下的援助画面,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此情此景,不但学生融入了课堂,我也一样融入了课堂。歌曲声中,我用沉缓的语调道出:“我们今天的生活非常的幸福,但是,这个世界上同样也存在病痛、饥饿、战乱------面对着苦难的人们,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们陷入了一片沉思。我又接着说道:“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有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

  “捐钱、捐物。”

  “参加爱心行动。”

  “为希望工程出力。”

  “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

  叮铃铃!下课了。

  这堂课我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忘了正常的教学步骤,忘了精心制作的课件(只用了几幅画面和一首歌),可我又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更可喜的是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现了美,得到了美的熏陶。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完美结合的艺术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和情商的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教学反思: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所要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美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人文性,也恰好适应了这一需要。语文课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实现的,而形象又是作品的支架,因此,语文课审美的中心内容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美的认识和鉴赏。 同时语文教学是一种文道统一的过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铸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领略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辨美丑,知善恶,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学生,处在儿童与青年的过渡阶段,他们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差,对较高层次的美,常感枯燥无味,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常常善恶不辨。因此,教师要通过课文中美的教学,引导他们提高辨别美丑能力,引导他们鉴赏含蓄的美,联系生活实际,纠正他们思想上的一些错误认识。比如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爱慕虚荣、互相攀比、盲目模仿的不健康倾向,他们认为穿外国名牌,效仿明星打扮,衣着打扮高别人一头就是美,干什么事情都讲究气派、排场,他们对美丑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美应该是自然、淳朴的,恰如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如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一样,清澈见底,毫无雕琢的痕迹。更要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伟大的人格才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现在的中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往往口气很大,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也有一些同学因受当前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理想境界比较低。针对这种实际问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这才是教师的天职,也正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可见,语文学科中处处充满美,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乐观向上、健康高尚的情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119761260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