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天涯浪子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微信扫码分享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通用17篇)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

  【教材分析】

  课文以第一人称写成,写的是“我”多年前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一个少年表演顶碗,第一次表演失败了,第二次,碗又掉了下来,在老者的鼓励下,少年又镇定下来;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这件事情给“我”一个启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学生分析】

  这个故事通俗易懂,读起来不难理解,但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对这样词语的理解,学生不能很好的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体会。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拟定学习方案。(建议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自拟学习方案: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将两个学习方案相融来学习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屏”)及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屏(bǐng)住气”“肩胛(jiǎ)”“颓(tuí)丧”“渺(miǎo)茫”

  2、听写:

  惊羡、鞠躬、启迪、座无虚席、惊心动魄、艰难曲折、不知所措。

  3、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文中形容观众沉浸在优美的杂技表演之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

  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⑴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

  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许多年前“我”看过一场杂技演出,一个少年在表演顶碗时连续两次都失败了。当台下一片混乱时,剧团的一位老者及时鼓励了顶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获得成功。这件事给“我”一个重要的启迪:“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⑵ 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顶碗少年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学案一: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

  学案二: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

  2、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3、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4、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了成功?是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的,也是同学们想探究的问题。我们一起拟定了学习方案:

  建议学习方案: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也可以写写批注。

  还有同学根据自己的疑问自拟了学习方案: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提示:可以从对碗的描写,以及少年、观众的表现,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写写批注。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拟定或选择的学习方案自主探究。

  二、自主探究、因需合作

  三、共议交流

  我们用建议学习方案作为大家共议交流的主思路,用自拟学习方案学习的同学也要注意随时参与进来。

  少年成功的原因:

  1、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

  ⑴ 相机出示:

  台上却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① 抓住“歉疚”体会他对观众的歉意和内疚,抓住“不失风度”“不慌不忙”体会少年对自己的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进而体会出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

  ② 师引导:

  第一次表演的时候,少年是在哪个环节失误的?说说你的感受结合观众的表现体会少年的不怕挫折。

  ⑵ 少年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第二次顶碗表演:又到了最后关头,碗又厉害地摇晃起来,此时此刻,你希望……

  ① 指导学生谈感受。

  ② 读一读“碗,又在他头顶上厉害地摇晃……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可是……碗,又掉了下来……”(相融自拟学案)

  ③ 相机出示:

  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将“呆呆地”“全是汗珠”“不知所措”变色,体会少年此时的沮丧、勇气锐减。

  抓住“镇静”感受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经历了两次失败,少年并没有被吓倒,正准备开始第三次顶碗表演。

  2、老者的鼓励与指点:

  少年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撼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⑴ 将“微笑”“抚摸”“轻轻摇撼”变色,说说老者的这些神态、动作给少年带去了什么?体会老者的宽容、鼓励和关爱是多么重要。

  ⑵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优雅的乐曲不再显得那么轻松,我们更不想听到白瓷碗再次打碎的声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⑶ 读一读“当……剧烈地晃动起来……终于把碗稳住了……”(相融自拟学案。)

  3、良好的技术功底和心理素质(前两点已体现)。

  给我的启迪:二十多年过去了,少年的表演“我”仍然记忆犹新。尤其是……

  ⑴ 相机出示:

  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 

  ① 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让“我”想到了……(找到“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或者颓丧。他是一个强者。”说说他强在哪?)。

  ② 将“金边红花白瓷碗”变色,找一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了解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特定词语反复的出现,不仅没有让人感到重复,反而使人加深了印象。)

  ⑵ 相机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① 将“山穷水尽的绝境”“冰天雪地的严寒”“柳暗花明”“温暖的春风”变色,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② 根据提示试背诵。

  4、小结:

  在今后的岁月里,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记得这位顶碗少年带给我们的启迪。更相信大家再遇到困难或迷惘的时候,都会振作起精神,勇敢的去拼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独立完成一项对于自己有挑战性的任务,记下克服困难的经历。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2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6)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7、8)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1)齐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板书设计:

  19 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 紧张、丧失勇气 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4

  我们要战胜它──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宁波市镇安小学 许 曙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而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不断地得到,启示,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丁碗少年这件事就这样的。

  20多年前“我”在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旅游者都在一个劲儿地拍手鼓掌。

  这时,一位少年出场了。只见他头上顶着一叠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一会儿忽而卧倒,一会儿又忽而越起──碗却没有掉下来,但就在他一个大幅转生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掉了下来,这使全场的观众惊呆了。可是顶碗的少年却没有灰心,又重新开始,直到第三次,他终于能顺利的接住碗了。顿时,掌声汇成了一片暴风雨般的声音。

  读了这一篇文章,我相信丁碗少年在今后的道路上一定不会退缩,因为他是一位强者,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一定会努力去克服。人生就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人遇到困难后,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我们应该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只要你勇敢地向前走去,认准目标,一定会成功的,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怕你会不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心人在每时每刻都应该仔细的去观察。留心。甚至有人会问“困难可怕吗?”这样的人反而会被别人瞧不起;其实,困难一点都不可怕,只是有一些人不敢。胆小而引起的,胆大包天信心十足的人是不会被困难下住着,我们的革命者列宁就是一位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人。我们也应该这样,从小做个像列宁这样的人。

  坚持创造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实验小学六年级 史锦辉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自古以来,有多少成功人士名垂千古──有铁面无私的包拯,有勤奋好学的宋濂,还有虚心接受意见的著名画家周方。正因为有成功人士们的坚持,才使他们的事迹得以流芳百世。但是,这里还有一位平凡,却让人不得不敬佩的顶碗少年。

  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正在举行一场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一位顶碗少年出现了,他的动作很优美却在最后的表演中头顶上的碗失误掉了下来。他没有惊慌,又开始表演。第二次他又失误了……第三次他成功了,顶碗少年成功了,掌声从台下各个地方涌过来。

  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一股敬佩之情涌上了我的心头,因而又揭起了那件事。低年级的我成绩不好考试也不是很如意,那时侯,我伤心欲绝。就在我的世界快要黑暗的时候,出现了一盏耀眼的灯。就是妈妈,是妈妈鼓励我:“孩子,你要坚持下去!”于是我坚持下去了,最后我成功了。又有人问我会如此顺利,也许是勇气,也许是坚持!我内心真有说不出的轻松,快乐由此而生!

  现在回想看看,那时的我多像顶碗少年啊!失败了,怎么可以退缩,怎么可以认输呢?对,我应该和顶碗少年一样。失败了可以重新开始,摔到了可以重新站起来。无论背负着多重的责任,面对着多么大的打击,只要敢于拼搏有什么事不能解决的呢?

  古人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自强不息。面对困难只要微微一笑,困难就会在你坚持的那一瞬间消失。

  给自己鼓劲吧,真正有头脑的人应该在风雨中镇定自如。面对大风大浪,如果你选择退缩,那么你将是永远在困难中苦苦绝叫的苦行僧。如果你选择坚持,那么雨后的彩虹会向你微笑。朋友,请你做自己的鼓手,让你高尚纯洁的心灵快乐地在清新中飞翔。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5

  一、角色──少年

  我呆呆地站在台上,头上汗如雨淋,全身汗流浃背。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望着台下的各界观众,此时此刻,平时沉着稳定的我不知为何已跌入了失望、尴尬、慌张、紧张的深渊。面对一些观众的指责,我居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

  我彻底地崩溃了,紧张、绝望、慌张像一种无形而又沉重的压力,压的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什么?我平时训练得已经完美无缺,但我准备将其展现给观众时,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失误,这是天妒英才,还是我资质不够啊?

  二、角色──观众

  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花了几百块买了门票,竟是来看训练的。听见有人叫喊,要求那位少年下台,换下一个节目。此时气愤的我也大声地附和起来。可喊着喊着,我渐渐地停了下来,莫名其妙地红了脸……

  终于,我意识到:每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跌倒了在爬起来的吗?这位少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别的演员,第一次失败早就不知所措了。他还能不失风度地鞠上一躬,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指责他呢?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

  2、通过学文,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勇于拼搏,走向成功的精神。

  3、学习作者注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勇于拼搏,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坚持不懈的涅利,机智勇敢的纳塔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少年­­­——顶碗少年。

  2、回顾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强者,是勇于拼搏的人呢?(在两次表演失败的情况下,能勇于面对失败,继续拼搏,并最终取得成功。)

  2、他是怎样失败的,失败后表现怎样,又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2—6自然段读一读,拿出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完成之后和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流。

  3、学生交流

  4、全班交流

  ①第一次是怎样失败的?

  ②第一次失败后,他表现怎样?(出示:台上并没有慌乱……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体会

  指导朗读

  ③第二次是怎样失败的?他的表现怎样?

  (出示:台上……不知所措)

  学生谈感受

  体会当时少年的心情

  指导朗读

  ④第三次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⑤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并取得成功?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⑥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⑦这样的一场表演,这样的一位少年给作者怎样的启迪?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⑧学生交流

  ⑨小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放弃,再拼搏一下,成功就在下一刻等着我们。

  四、总结全文。

  五、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曾遇到过失败,在失败面前,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下课后与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把它写在日记里。

  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细节描写、前后照应。

  3.明白在困难面前像顶碗少年那样拼博、不气馁、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新授:

  预习时同学们根据课题、根据文中人物、根据首尾段、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一个同学抓住文中感叹句,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场表演中顶碗少年到底和什么在拼博?(板书)

  1、带着问题我们边读边想,做好批注,等会我们交流。

  2、相机归纳:

  全班交流:

  ①找出描写碗的句子,体会难在自己高难度的动作。

  a要教学的句子: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他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b齐读思考:

  为什么反复强调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指名读说从打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自由读找出描写碗摇晃的句子,体会难度大。

  ②顶碗少年与高难度动作拼搏,他的困难仅仅来自于碗吗?(观众的压力)

  哪些描写观众的语句可以感受到压力?(找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和体会)

  读、议

  ③找描写少年神态的句子体会最大的困难来自他内心。

  歉疚、微笑——信心尚存

  不知所措  ——自信全无

  镇     静 ——找回自信

  3、回归整体

  ①师述:他的压力这么大,他的表演关系到杂技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整个表演团的声誉,关系到他的前途……。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最终取得成功,是什么让他成功的?

  a少年:挑战自我……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②这场表演让作者二十年来难以忘记。每每想起总有些激动,我们也有许多感悟。我们也从这三个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三、总结全文

  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记住了这位顶碗少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路上也应该像他那样……

  板书设计:

  碗  →  动作难

  顶碗少年:拼搏(困难)    观众→  压力大

  少年→  信心少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

  2,通过学文,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 从哪里看出来 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 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 (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 (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 (笑了),老者__ (笑了),观众__ (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教后反思: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舍得取舍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的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解读教材时发现文本有很多的点可以切入,如顶碗少年的表现,观众的反应,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的几次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不可能照顾这么全面,权衡之下,只能忍痛割舍,抓住少年的表现来设计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本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清晰的,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一堂课,一次锻炼,从锻炼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得驾驭课堂的能力逐步提高,能更加从容地站立在课堂之上,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9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以及少年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以前我总不敢放手,只用一节课上完一篇课文,哪怕是略读课文,因为从各个教参里告诉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内容太多了,总是难以取舍。不过今天的课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何谓略读课文教学?不就是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吗?今天的这节课让我看到曙光了。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这节课上也存在着不少遗憾: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朗读的指导。学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读感悟,朗读方式单一不说,也不能了解学生的朗读是否体现了少年的精神,学生读的面比较少。如果每位学生分析后,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一读,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如果这样,我想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0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理解词语。

  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2、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成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6)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7、8)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出示: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交流。结合观众们的表现,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1)齐读。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五、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板书设计:

  19  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    紧张、丧失勇气    镇静、自信、充满勇气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我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读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引导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领悟做人道理。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2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

  (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3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

  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

  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4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qing。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预设】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说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5

  《顶碗少年》通过记叙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最终成功的故事,启发我们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挫折不放弃,要坚持不懈。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单元"第一抹春痕"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

  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从中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10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1]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当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的年龄和我相仿。我想,现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上和艺术之路上退却。我确信,他是一个强者。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沉着 镇静

  16.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17.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1)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我选( )句点评: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19.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20xx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

  15.歉疚    不知所措(呆呆) (2分)

  16.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17.(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此题只要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但只能是一句。(2分)

  示例: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19.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6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l【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l【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l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二、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

  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

  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情景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l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高潮。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评课稿

  刘爱民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受益匪浅。这堂语文阅读课,陈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现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整体把握,抓主线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因此,陈老师的教学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主线很清晰、明朗。陈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如导言中教师让一位学生讲述林肯的生平,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中要讲的道理也和课前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样。然后从生字词的认读、理解中导出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文章的主线“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老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为什么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一中心进行。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2、抓好字眼,重感悟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抓住了文中的重要字眼“少年”“碗”“观众”,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少年不放弃希望,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的进行朗读指导,加以点拨。实实在在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最后出示一到扩展填空,进一步让学生在填空时理解少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总之,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细节上看出陈教师的教风朴实,不设花架子,语文功底扎实,潜心研究文本。正像崔峦老师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小建议:1、可否以小组为单位,把表格印发下来,让学生边讨论表填写重点的词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写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文章的重点字眼的理解更加到位。而且我个人认为对这几次表演的描写的分析要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的成功离不开两点因素:自身的努力和功底;老者适时地鼓励。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的理解有所突破;2、进一步指导朗读,学生读书的拖腔比较严重;3、能否变说体会为写体会呢?4、缺少了一点板书。)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篇17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在板书的设计上的思考

  原板书:

  观众惊呆了、吹口哨―――――――喧哗、大喊――爆发掌声

  顶碗少年失败微笑、不失风度再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成功(启迪)

  (老者帮助)―镇静

  新板书:顶碗少年

  失败――――――再失败――――――成功

  启迪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原板书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表演从失败到成功这一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两条线索展看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包括着老者为了使少年镇静下来,从新投入表演对少年的帮助,看似很完整,其实却扰乱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不能更好的去体会少年在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有些喧宾夺主。再者看来,情感目标没有在板书中予以体现。

  而新板书就一目了然,紧抓课文重点,更好的体现了少年又失败到成功的这一过程,对于情感目标的体现很清楚。

  通过两个板书的对比给我的启示是板书必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必须要简单明了,非重点不要在板书上呈现。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虽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内心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教此文时,我首先把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撇开,通过阅读弄清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然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体会顶碗少年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最后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应有的信心和勇气,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文章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顶碗少年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反应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地衬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时少年的反应为主线,以观众的反应为副线。文中分三次对他的表演进行了描写,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时,对他的精彩表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他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我们不难体会到表演杂技时的艰难困苦,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我让学生结合平常所看到的杂技表演节目想象少年表演时的情景,体会顶碗少年表演杂技时的不易。两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写了少年和观众的反应,考虑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动作、神态表现出来,于是,在体会少年三次表演时的心理变化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表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去想象少年在台上以及观众在台下的情景,特别是第二次失败以后,面对观众的叫嚣,我让学生们想象: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因为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所以学生很能体会少年当时的心情,有的说愧对观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有的说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说还是鼓起勇气再来一次……不过,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过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当文章阅读到那里时,我让学生猜测那个老人的身份,想象那个老人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话。学生们的猜测、想象合情合理,我为学生的聪敏而欣喜不已。他们抓住“从后台走到灯光下”猜测那可能是他的师傅,从他的表情、动作推断他一定是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因此,当音乐第三次奏响,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样“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而是“轻轻”抖了一下脑袋,一个“急忙”一个“轻轻”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个词语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在阅读时我也引导学生进行了细细的品味。

  当顶碗少年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丰满,最后,再让学生读首尾两个自然段,体会顶碗少年给作者的启示,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表现以及日后应持有的态度,也让学生集会到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完此文,回头想想,觉得在教学时可能因为太侧重于让学生去想象,结果减少了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以后,我还要不断地学习,经常观看名师教学录相,提升自己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顶碗少年》课例研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16733126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