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家》教学实录

《家》教学实录

红尘戏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家》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家》教学实录(精选16篇)

《家》教学实录 篇1

  (课前:播放mtv《让爱住我家》)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让爱住我家》,不少同学脸上还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你有哪些感想急于告诉给其他同学呢?

  生1:我感到画面中的这个四口之家太幸福了!

  生2:他们相互关爱、相互体贴、相互包容,它让我想到了“温馨”、“温暖”这些人间最美的词汇!

  生3:它让我想到了我的严肃的老爸,温柔的老妈,慈祥的爷爷奶奶。家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

  师:说得太好了!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家,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当代作家周国平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家》的世界,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板书课文题目、作者。屏幕显示: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

  师:谁愿意与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由两生各读第一、二部分,教师读引言和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验,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屏幕显示: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全部读完后,听课老师及学生鼓掌)

  师:谢谢!我想,老师和同学们已用热情的掌声给我们三个人打了高分。同学们读得很好,有几个字注意一下。(老师依次板书:载讽 屑 憩 冶 曳,并简要讲解)

  师:现在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生1: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馨”。

  生2:作者认为“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

  生3:作者认为“家是永远的岸”,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梦魂萦绕”和“永远的”“牵挂”。(师板书:家 船 港湾 岸)

  师:为什么作者说“家是一只船”呢?(屏幕显示船的图片及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部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家是一条船,它是在有爱的河流中漂流的。

  师:这样好不好?我们要考虑的是作者为什么认为家是一条船。

  生1:作者认为家是一条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生2:作者事先看到了渔民们以船为家,他就想到船带给渔民们的是家一样熟悉的感觉,即使到了再陌生的水域,它也不会感到寂寞。

  师:你能不能把作者想到的句子读一读呢?(生读:于是我转念想……不复可怕)

  师:在这一段中,哪一句话把你深深打动了?

  生1:最打动我的句子是:“人世命运莫测,……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它告诉我们的是家可以给人很大的力量,它让在外面的人感觉到家是一个人的支柱。

  师:你感悟得很深。说得多好,好家总是带给人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呢?

  生1:温馨的,浓情的就是好家。

  生2:和睦的没有争吵的互相谦让的就是好家。

  生3:好家是让你在感到累和无助的时候,能够给你力量和温暖,能够让你想到它就感到很舒服。

  生4:我认为好家就是每个家庭成员把爱心给予其他人。

  生5:家就是等你受到委屈的时候一想到它就觉得十分开心。家里没有嫉妒。

  师:(屏幕显示两位老人的图片)你看大屏幕上的两位老人,命运与共,相濡以沫。有这样的好伴侣,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还有哪位同学想谈一谈打动你的句子?

  生6:最打动我的句子是:“四周时而风平浪静,……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家中的成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

  师:你能不能结合你家的情况来谈一谈,什么是“风平浪静”,什么是“波涛汹涌”?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生:没有)不过我想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一定会在切身的生活经历中理解这句话的深义。好,其他同学接着谈。

  生7:最打动我的是:“岁月不会倒流……我们竟不感到陌生。”我们不会感到陌生是,因为家带给我们的安全感就好像在很黑很黑的夜里透过的一丝光亮和温暖。

  师:你的语言很有文学色彩。接下来我们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家的温暖,你们想听哪位同学来读呢?

  (众生推荐一同学朗诵第一部分。配音乐《秋日私语》,屏幕显示两张温馨家庭的图片)

  师:听你朗读真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第一部分,作者由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到对家的深刻感悟和认识,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这种表达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三部分,我们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屏幕显示:请你探究

  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

  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

  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师(进一步解释):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选择你们认为深刻、精辟或发人深省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声情并茂地吟诵你们组赏析的句子,力图打动听众,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小组尝试研讨解决,当然可以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向权威挑战。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时间:五分钟。注意:要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作出摘记,然后推举三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陈述、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师:时间到!下面我们分组展示探究成果。(各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生1:我们欣赏的句子是:“如果没有一片……家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这句话是说……

  师:结合你们自己的感受谈谈好吗?

  生1: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夏令营,很多天不能回家,晚上我偷偷地抹泪,真想马上回到我的家!等到终于回到家的时候,就像小船进了港湾,自由极了!幸福极了!

  师:她谈得很好,谁来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师进行美读指导)你们的问题是———

  生2: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家是温暖的港湾”?

  师:你们认为呢?

  生3:课文第二部分的第5自然段作了详尽的阐释。

  生4:我们赏析这一句:“然而……多么欢快。”说明了船对港湾的依恋和向往。(师请一生朗读。并进行指导)

  师: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

  生5:第一部分“家是一条船”里写道: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第二部分里却说,渔民们看到港口就希望回到家,这是否矛盾?

  师:这位同学很有挑战精神。(问一生)你的理解是什么呢?

  生6:因为港口是他们更大的家、更温暖的家。

  师:下面哪位同学说说第三部分的内容?

  生7:我们赏析这一句:“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这个家。”因为家使人感受到人生在世的美好。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样的感情?

  (生吞吞吐吐,师美读启发)

  生7:表达了作者对家的向往和深深的思念。

  师: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沟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教人如何不想它?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读出这种“依恋”的情感来!(生读)

  师:你们的问题是———

  (学生没有提出问题)

  师:老师倒有一个问题,文中说:“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我想很多同学的妈妈一定是制造这种所谓的“噪音”的“高手”。这种絮絮的唠叨声也是“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吗? 

  生8:这是有前提的,是“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譬如你在外孤苦无依倍尝委屈艰辛时、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再去听听妈妈的一些唠叨,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师(指黑板):文中,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想一想,这几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板书:人生漂流)(生讨论)

  生1:“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也就是把人生比作一条河,而船、港湾、岸都是与河流有关的。

  师:也就是说,后面的几个比喻是以第一个比喻为前提的。同学们接着说———

  生2:人生是漂流的,把船比作一个家,就是说漂流的人找到了休憩的地方。再把家比作港湾,是说船是靠着港湾的,港湾又靠着岸。这几个比喻是彼此相联的。

  师(小结):也就是说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家的第三个比喻,是前两个比喻的极致和升华。家为人类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个离开现实世界的离别之站。(把板书勾连成船形)“家是什么?”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下面,让我们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屏幕显示两段文字):

  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摘自泰戈尔《新月集》

  问孩子:家是什么?

  他们回答: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奖赏和不及格时的斥骂。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摘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

  (学生在《献给爱丽丝》的音乐声中朗读屏幕显示的文字)

  师:(音乐声中动情讲述)和很多同学一样,老师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家里有我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我天真可爱的女儿。(展示家人的照片)我深深地爱着她们,她们也深深地爱着我。我们这只小船,已在风雨中驶过十多年的航程。在我心中,家是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家是女儿得寸进尺的撒娇。我们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国平的《家》,同学们对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请你们来谈一谈:在你们的心中,家是什么。

  生1: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生2: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生3: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掌声)

  生4: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掌声)

  师:同学们的发言既深刻又富有诗意,真让我激动!老师想说的是,我们在享受沐浴家人关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加倍地爱我们的家人。爱一切我们应该爱的人!去爱我们的民族和祖国,最后,愿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都有一个温馨、温暖的家!(下课!)

  执教感言

  《家》是语文版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层层递进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读这篇课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一、与课文对话,理解“家”的蕴涵;二、与自我对话,学会思考人生。并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1.平等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哪句话让你心动?”“你认为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妈妈的唠叨也是‘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吗?”“在你们的心中,家又是什么呢?”———具体呈现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也着眼于“对话”的设计。在第二板块中,我深情讲述自己对家的真切感受,把自己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真诚地袒露给学生,这不仅让他们深受感染,其实带给他们更多的应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

  2.调动体验:从谈话式的导入到抒情式的收束,从“带着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的听读要求到“结合自己的体验谈理解”的赏析提示,从深情款款谈自己的示范到轻拢慢捻的有意点拨勾连,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合作探究:在师生共赏第一层次后,第二、三层次尝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为避免流于形式,我做了如下策划:①递抓手:安排“赏析、美读、质疑”三个学习任务;②限时间:五分钟;③提要求:“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作出摘记,然后推举三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陈述、展示探究成果。”但由于学生座次的临时性,操作不够流畅娴熟,未能及时组建“组长、记录员、发布员”的有效的小组学习机构,成员缺乏强烈的合作动机和主动的个人责任,致使合作探究虽小有成果,但并不让人振奋。

  4.吟诵美读:吟诵之重要自不待言。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式小组展示读。试想,在轻重徐疾中,在抑扬顿挫中,在浅唱低吟中,把理解认识融为一体,诉诸于美妙的声音,作一次美丽的心灵的远游,奏一曲立体的有声的交响,撞击自己的、听众的心扉,产生思想的共鸣,谁说这不是得意忘形的语文学习之旅呢?

《家》教学实录 篇2

  教材分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生活。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刺激,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读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至背诵《家》,认读11个生字,学会简单的词语搭配:____是____的家。

  2、了解家的含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1、主题背景图及图片(小鸟、蜜蜂 鱼儿、蜻蜓)。

  2、课文录音带,《娃哈哈》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谁能跟大家说说,你的家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说出自己的家的大致状况。)

  师小结:是啊!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其实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家。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的小宝宝,(师贴图片:小鸟、鱼儿、蜜蜂  蜻蜓)他们是谁呢?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非常愿意!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旧知识连接的支撑点和结合点。)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小伙伴为我们带来的有趣儿歌《家》。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个字?(指读、范读、齐读)

  师:这些小伙伴的家究竟在哪儿呢?告诉你,就在我们的课文里,只要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仔细地想一想就能帮助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了。

  (二)自主合作,感知课文内容

  1、配乐听朗读师:首先请小朋友听配乐朗诵,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师:小朋友,刚才录音机里的阿姨读得多好呀!你们能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师: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呀!下面同桌互读,帮着解决困难。(我读你听,你读我听,互相正音)。

  4、师:四人小组赛读。要求:正确、流利。评出最好的一位。哪位小朋友获胜了,朝老师点点头。

  5、师:说一说:你帮谁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

  6、生:草窝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生:房舍是蜜蜂的家。

  山坡是蜻蜓的家。(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师:小朋友,你们帮这些小伙伴找到了它们的家,快送这些小伙伴回家吧!要不然,它们的爸爸妈妈可要急坏了!

  请学生上来把图片贴在主题背景图的适合的位置上。

  师:小伙伴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你说它们该有多高兴哪!猜一猜,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会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来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你喜欢谁就说谁。)

  师根据学生回答作一下小结。

  (这个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教学过程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实践的四个层面。以给“蜜蜂”、“小鸟”、“鱼儿”、“蜻蜓”找家的形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会“家”的含义,通过动手,动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5、小结: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大声地读出这句话,好吗?(生练读这句话)。齐读这一句话。

  课间律动:《娃哈哈》

  师: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师:刚才同学们都像小诗人一样把诗歌美美地读了一遍,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是谁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四、课后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 ,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家》教学实录 篇3

  一、音乐情境体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一起来共同欣赏。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用心感受歌词中的情景。(放歌曲)歌曲好听吗?歌中所唱的景色美吗?我们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也很美,让我们一起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继续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乡下人家)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范读)

  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美好、快活、诗情画意。。。)

  师: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

  (齐读)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积累。

  a走进“瓜藤攀檐图”

  师:谁是我们班的朗读小明星啊?

  指名读第一段

  师正音(或种zhòng南瓜,或种丝瓜…)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到底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齐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哪些景物?

  生自由发言(瓜、藤、叶)

  师:到底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这两个句子。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他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成的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生发言(特殊、不同、因为城里没有这样的装饰)

  师: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下吗?城里是什么样的装饰呢?

  生: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师:那这样的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威严、冷漠)

  师:那你们更喜欢那幅景色呢?

  生:乡下的画面让我感觉更亲切、更独特迷人

  师:对,正是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乡下人家的可爱和迷人风景吧!(生齐读)

  b师:来,深深吸口气,我们继续乡间之旅,乡下的美景还多着呢!这样吧,我们自由地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想你看见了哪几处乡村风景?你对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生自主阅读)

  师走进学生中看看

  生读完后发言

  (1)生2:我最喜欢雨后春笋的风景。

  师: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生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处呢?

  生:因为这句话里有个“探”字,我觉得它写出了春笋快速地生长着。

  师:那这个字还能换成哪个字呢?(钻、冒、长)

  师:真好,那这三个字和“探”字相比哪个更好呢?

  生:“探”好,因为用这个字能生动、形象的表现竹笋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这些竹笋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新奇。

  师:你怎么觉得他们很新奇?它像什么啊?

  生:这是一个拟人句,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娃娃,很有好奇心。

  生:这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像是和人在捉迷藏。

  师:对,这是一个拟人句,把竹笋比作娃娃了。多有好奇心的笋娃娃啊!那,只有这一个笋娃娃吗?

  生:不是,有很多。。。

  师:那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成群

  师:这么多淘气、有好奇心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咱们面前啦。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的真好!看!咱们的笋娃娃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出来的越来越多了。多淘气,多有生机,多有好奇心啊!咱们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都是别处看不到的,只有在乡下才能见到的美景啊!那你们还喜欢哪一处风景?

  (2)生1:我最喜欢“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现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句

  师: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是朴素的,但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

  师: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他们开得是那么漂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呀,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3)生3:我最喜欢雄鸡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的走来走去

  师: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我们听好吗?

  生:“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长堤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还有没有喜欢这一处风景的?我们来一起读好不好?

  (生齐读)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处风景?

  生:因为我觉得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保护着母鸡还有小鸡、花儿、竹子。

  师: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多负责任啊!它保护的是母鸡、小鸡,这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鸡爸爸!那除了鸡爸爸,鸡妈妈呢?

  生:我觉得鸡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带着小鸡去觅食。

  师: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子啊!让我们再来读读你们刚才读的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其实,在城里我们也偶尔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可是,为什么作者说它是向下独有的呢?注意,老师这儿要变一个句子了。(鸡,乡下人家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会瞧见一直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照例、总、肯定”等词被删除)

  师:这儿删除了三个词,我们不读这三个词,然后吧把这一段话年一年,比较一下,和删除前意思有什么不同?(生齐读)

  生1:如果将“照例、总、肯定”全部去掉的话,就说明向下只有几家几乎有鸡,其他的都不养鸡了。

  生2:还有就是如果把“肯定”删掉的话,就是说你从这个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走过,有些时候就不一定能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了。

  师:对呀,就跟城里人家差不多了(面对一个学生)你是不是能随时看见这么幸福的一家子?

  生:不能

  师:所以啊,只有是咱么乡下人家才能随时看到这样的风景呢!这,就是乡下人家独有的美景,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4)师:你们还喜欢哪出风景啊?

  生1:我喜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城里天边的红霞就没有很多,因为城里天空都被污染了。

  师:你刚才说的这些陪伴我们的美景,其实就是因为你喜欢的是那温馨的院落晚餐。

  生2:我喜欢秋天纺织娘居住在人们屋前的瓜架下,月明人精的夜里,他们便唱起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咱们一起来看看。(播放教学光盘,学生欣赏图片)

  师:乡间的美景真是让人看也看不够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这样的赞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回归整体,归纳升华

  师:这么迷人的风景,就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次朗读课文,去领略美好的乡村风光。(找六名同学,配乐朗读)

  师布置作业:今天的乡下人家无疑是美丽的,乡下人家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更美,同学们,在你的心中,未来(加重语气)更美的乡下人家会是什么样子的?拿起手中的笔,画一画吧!

  师: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请乘客们带好你们的“知识”行李,到站下车!下课!

《家》教学实录 篇4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四张城市和乡下图片,形成强烈对比,让学生观察: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有两幅图是城市,是繁华的广场。

  生2:我发现另两幅是乡下,是宁静、甜美而又迷人的

  师:你们说得很对,今天,我就和大家一道,去乡下人家感悟那一片宁静、甜美而又迷人的风光。

  (板书: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体会乡下的情境。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给我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师: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说一个词。

  生:快活。

  师:这是你的感受。

  生:美好。

  师:行。

  生:舒服,安逸。

  师:美啊!

  ……

  师: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能找出是哪个自然段?请读一读。

  师:(课件朗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你们想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课件播放情境朗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读得非常不错!不过有一个字咱们得注意它的读音:听听,“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强调为四声)南瓜,或种丝瓜”,这样吧,我们把这一句话一块儿念念。

  师:作者说呀,在这儿,有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是由哪些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齐读)

  师:有哪些景物?

  生:有瓜、藤和叶。

  师:到底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是什么样的呀?

  生:(齐读)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构成的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哪样的装饰?

  生: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师:课件出示瓜架图,那颜色多么鲜艳,那数量多么?谁来说说?

  生:多。

  师:那叶子多么?

  生:密。

  师:那绿叶下面,那瓜的种类都有什么?

  生:有南瓜、丝瓜……。

  师:再瞧瞧那些瓜长的样子怎样?。

  生: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圆有扁。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瓜架的独特迷人。下面我们再感受一下下面的图吧。

  课件“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这是哪里的装饰?

  生:城里的。

  师:想想这威武的大旗杆放在我们乡下人家的屋前,你觉得怎么样?

  生1:虽然乡下人家的那些瓜藤是很朴素的,但是总比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杆可爱。 我们乡下人家,用不着石狮子、大旗杆。

  生2:我感觉不协调。咱们那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好看多了。

  师:正因为有了好看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课件出示“春笋图”让学生说出感受:

  生1:我喜欢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能不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风景?

  生:我最喜欢的是那笋刚刚长出来的风景。

  师:作者是用哪一个字描写“长”出来的风景的?

  生:“探”字,它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注意一下语气。

  生齐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这个探字好在哪里?

  生:写出了它像一群刚刚出生的小孩,富有好奇心。

  生2:成群的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在捉迷藏。

  师:这都是别处看不到的,只有在乡下才能见到的美景啊!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风景?

  生1:我还喜欢“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生2:我最喜欢雄鸡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请大家齐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生齐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这处风景有什么特点?

  生:这处风景写出了鸡群生活和谐,安宁的特点。

  师:城里有吗?

  生:城里少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啊?

  生1: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很朴素,但总比石狮子绚丽一点。

  生2:我喜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城里天边的红霞就没有很多,因为城里天空都被污染了。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

  生:我喜欢的是秋天纺织娘居住在人们屋前的瓜架下,月明人静的夜里,他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 课件出示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群……) 放伴音《春江花月夜》

  师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回归整体,归纳升华

  师:咱们天天住在乡下,今天,你们会用语言描述我们的乡下了吗?

  生:会

  (让学生交流)

  生1:乡村生活非常自然,非常清静,作者向往着、热爱着乡村生活。

  生2:乡下人家自然亲切,优美宁静。

  师:你是想说你赞美它,是因为你已经深深爱上这里了。

  生2:我想体验住在这朴素而美丽的乡下,天天看那看也看不够的美景,站在屋外一边欣赏天边的红霞,一边吃着香喷喷的晚饭!

  生3:乡下的景色真美呀!我想永远住在乡下,哪怕去了城里,我还是会回来住的。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和家人一起,多多体会乡下人家的感觉吧。

《家》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磁带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指名读。齐读)

  2、(出示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你们找到王老师了吗?他们是……,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过渡: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也有自己的家。

  1、请听(播录音),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家》(指课题,齐读)。

  2、你们也想读读吗?赶紧打开书83页,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字音。

  4、检查朗读(指名)。

  过渡: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5、老师将这些朋友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读词)。

  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6、指名四人上台贴图,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贴?

  7、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8、突破难点: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祖国有广袤的蓝天,有茂密的树林,有清清的小河,有肥沃的土壤,有清新的空气……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小朋友们在这个大花园里唱啊、跳啊,脸上笑开了花,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吧!

  9、指导朗读。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读得多棒,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2、投影出示

  蓝天是           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树林是           的家。

  学校是           的家。

  书包是           的家。

  你还知道“        是        的家?”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田字格”是谁的家吗?(生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也送回家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出示“白、云”,再读。

  2、说说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3、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在书中描红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

  六、拓展作业

  画画你想像中可爱的家,也试配首小诗。

《家》教学实录 篇6

  在听了低年级老师讲的苏教版第一册《家》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了。

  生问:“老师,蓝天不光是白云的家。”

  师:“哦?那你说蓝天还是谁的家?”

  生接着说:“我觉得蓝天还是太阳的家。”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错可以这么说。”

  这下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象,他们也积极的举手发言。

  生:“我说树林还是小兔的家。”

  生:“我觉得树林也是小鹿的家。”

  生:“树林还是老虎的家。”

  ……

  生:“我说小河,小河也是小虾的家。”

  生:“泥土也是麦苗的家。”

  ……

  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变得红通通的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钦佩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是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独立思考,对教科书自我解读,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主动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承认多种答案的合理性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想象力太差。曾经有多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人的想象力进行测试,统计结果都显示: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找找原因。“地是方的,天是蓝的……”在课堂上,在考试中答案总是唯一的,与标准答案略有出入,学生享受到的便只有一个大红*。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维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已的意见。但现实中,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民主意识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个出格的提问会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一个离奇的想法会引来劈头盖脸的批评。孩子慢慢失去了提问的兴趣与能力。为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创造力,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多些疑问又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家》教学实录 篇7

  我准备的上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课的课文《家》,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童趣,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根据诗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认读10个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 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教学中,我把引导儿童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尽情地说作为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的路径.

  三,教学过程

  整节课围绕我事先在黑板上画的情境图展开.我先让学生围绕"家"这一个词,说出了自己对家的感受.我为了激发他们的真实体验,让他们想象和家人在一起的体会.这时学生们纷纷由感而发,说出"在家里很自由,很自在,很幸福,很快乐……"然后我说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家,引导学生看图读生字词"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再把它们贴到相应的图画旁边.接着以"好朋友"的身份,引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图片和生字词,让学生再读这些生字词.通过小游戏"送好朋友回家"让学生借助句式"( )是( )的家"来说一说,并把图片贴到相应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又设计了一个"做客"的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入"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一个个小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练习,说一说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分别在自己的家里做些什么,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情境中让学生"变身"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从而真实地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家"中的感受,使学生有了真情实感后,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通送"谁读得好就让谁送那个好朋友回家"的方式又在情境图中送了一些"好朋友"回家,使我们的黑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在讲完了课文中的第一句话后,我增加了拓展说话练习.在拓展部分,我先出示了一些词语, 你先来读读这些词语的音,然后连起来,组成一句句小诗.

  夜空是星星的家,

  森森是小鹿的家.

  草原是马儿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2 ,你脑子里还藏着这样的诗句吗

  沙滩是贝壳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的发言肯定会相当踊跃.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的概念,我特地在课件中加入很多有代表性的祖国风光的图片,让他们体会祖国幅员的辽阔与美好,从而从心里产生一种自豪感.再通过比喻,把祖国比作大花园,把小朋友们比作大花园中的小花朵,让他们体会祖国是我们的大"家".在本课中,我本来还为学生们准备了一首儿童歌曲《娃哈哈》,相信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二句话一定会有帮助的.

《家》教学实录 篇8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吴菊凤

  教材:苏教版第一册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此教案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

  2、看老师写“家”,同时认识(弯钩)

  3、学生在台上写一个,再指名书空。

  4、给“家”找个朋友;学生扩词练习。

  5、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家吗?这是个“小家”,我们还有个“大家”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家”,你就会明白了。(板书:小、大) 读课题。

  二、朗读:

  1、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儿歌,好吗?出示多媒体动画的课文朗读。

  2、你们想读吗?轻轻打开课本大声拼一拼读一读,要求;读准每个字音,遇到不会的向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请教一下。学生自由朗读。

  3、想读得有进步的请再读一遍。

  4、觉得自己有进步的请举手,想有更大进步的再读一遍,特别把自己读得最棒的一句练一练。

  5、现在觉得自己进步很大的请举手。(读书就应这样,多练才行呀!)谁来读读你最棒的一句给老师和同学听听。

  (1)指名读,让小朋友评。

  (2)指名读,让小朋友跟他比,老师评。

  (3)读得最好的小朋友跟老师比,小朋友评。

  6、谁试着把整首儿歌读一读。

  7、听老师读读看,配乐并做适当的动作。

  8、同桌自由练习,要求展开想象,加上适当的动作。

  9、指名读。

  10、学生齐练:配乐、做动作,可站着也可坐着,能背最好。

  三、理解:

  1、读了这么多遍,知道这首儿歌都写了谁的家呀?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词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我们)

  2、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说话练习: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

  3、老师这儿有一些词卡,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贴词卡。

  4、你们能把他们的家画下来吗?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一画。

  5、读读你画的一句儿歌,再说说你的画。老师再把画贴在黑板上相对应的地方。

  6、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大声地齐说一遍,要感到很自豪。

  (3)引导:祖国的风景很美丽,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小朋友的大家。

  (4)跟老师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再背一遍。

  7、我们每个人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祖国这个大家。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想一想,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说话练习:是的家。(回答好的小朋友到讲台前)

  9、把小朋友说的儿歌有顺序地连起来,就编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了。我们来试试看。讲台前的学生试连,加上动作,配上音乐。

  (附儿歌: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高山是绿树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

  四、总结:

  1、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一首儿歌,还能自己学编儿歌表演节目了,真了不起!给自己一个热烈的掌声。

  2、课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画一画,再编一编儿歌。老师帮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刊《星空周刊》上去投稿。

  3、下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生字词。

  五.附板书:

  蓝天 白云 (学生的画)

  树林 小鸟 ( )

  小河 鱼儿 家 ( )

  泥土 种子 ( )

  祖国 我们 ( )

  … …

《家》教学实录 篇9

  一、教材分析: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6行2句话,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着力体现“读得进,输得出”。“读得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激趣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找、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板书,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有趣的游戏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得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四、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准备:

  自制图片(内容:蓝天白云小鸟树林小河鱼儿泥土种子)、《娃哈哈>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指名读。齐读。)

  2、(出示一张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嫂和可爱的小侄女。

  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1、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那我们共同的家是什么?(我们的祖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板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指导朗读。

  (1)自由读一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3)齐读,相机正音。

  (4)男女生分句读。

  3、是呀,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是多么快乐呀!(播放《娃哈哈》,师生表演。)看,小朋友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哈哈。因为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小——(家。)还有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大——(家。)

  4、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有没有家呢?对,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家。今天,就请小朋友们做一回爱心小使者,帮画面上的东西找一找它们的家。(出示画面。)

  5、学生回答。

  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一说。并把手中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然后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标出停顿,指导读出高兴、快乐的语气。)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6、小朋友们读得多棒呀!让老师不禁想唱出来。(播放由课文谱成曲的《家》,师生同唱。)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你们还能想出——是——的家吗?

  2、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出示课文。)写这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3、小组讨论。

  (1)你们想说什么内容?

  (2)准备用几句话说?(至少两句。)

  (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组成一段话说一说。

  4、给“小诗人”颁奖。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1)白:从竖中线上用力地撇出。连住撇写竖。写横折钩的时候要注意横要写在竖中线的左右两边,要一样多,折的时候要顿一下,有一个折角,钩的时候要用力地往上一挑。接着写里面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封口。

  (2)云: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写在横中线的上方,“厶”从中线点往外书写,最后写点。

  3、要求学生把每个字再书写5遍,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为什么?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师生齐说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师生齐说家。)。

  (六)拓展学习。

  1、(小黑板出示《妈妈》这首儿歌。)学生读文。

  妈妈

  天空是星星的妈妈,

  大海是浪花的妈妈,

  祖国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光荣又伟大。

  2、在这首诗中,哪些东西找到了妈妈?他们的妈妈分别是什么?

  3、指导朗读。

  (七)迁移。创作。老师先来一句“星星是夜空的花朵”。

  你也能按照“——是——的花朵”的句式说上几句吗?(指名回答,及时点评。)

  (八)教学生字词。

  1、(出示卡片:儿、土、子。)指名读。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提示注意点。

  儿:左边是竖撇。

  土:第二横稍长一些。

  子:第二笔竖钩稍弯,上面稍出头。

  (2)练习书空。(指名练习。)

  3、学生描红及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家》教学实录 篇10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幼儿乐意根据已有经验,大胆地想象,仿编诗歌。

  3、能够认读汉字“天空”、“树木”、“草地”、“河水”、“花儿”。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幼儿已认识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字卡各一。

  3、“天空”、“树木”、“草地”、“河水”、“花儿” 字卡。

  4、  背景音乐磁带一盘、自制魔术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复习内容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宝盒,它的本领可大了,能变出很多东西,它在变东西时有一句咒语:“宝盒,宝盒,变变变。”我们一起说咒语,看它今天想给我们变什么。

  教师带孩子说两遍咒语

  2、师:看!它给我们变出了什么呀?(字卡)

  老师抽一张让小朋友识认,请最先认读出字卡的小朋友来抽下一张卡片。以此类推。

  总结:现在来看看宝盒都给我们变出了什么?(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

  师:现在它们都要回家了。糟啦,宝盒还没有学会把它们变回家的本领,这可怎么办啊?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二、出示背景图,引出诗歌

  1、宝盒告诉我,它们的家就在这幅图上,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天空、树木、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分别和这些地方打个招呼,例如:天空你好!天空再见!

  2、这么多的地方,哪里才是白云的家呢?(请一个小朋友说说并把它送回家。强调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如: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3、分别请小朋友吧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送回家,并引导说出每句诗歌。

  4、幼儿再次说诗歌。

  老师记性不好,你们愿意再告诉老师一次它们的家都在哪吗?

  5、  教师小结

  说的太好啦!你们刚刚说的话放在一起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你们编的这首诗歌里,你们帮白云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啊?(找家)对,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都找到了家,宝盒给你们编的诗歌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家》。

  6、  幼儿完整朗诵诗歌

  老师还想听你们编的这首好听的诗歌,幼儿完整朗诵诗歌,教师同时出示儿歌汉字。

  三、仿编儿歌并创编动作

  1、教师:宝盒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最爱动脑筋。它让我考考你们: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2、教师总结幼儿仿编的诗歌

  蓝蓝天的天空是天阳、飞机、月亮、星星……的家;密密的树林是狐狸、大象、狮子……的家;……

  3、宝盒说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聪明的,让我们学小鸟飞出教室,带它参观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吧!

  四、活动结束

  附诗歌: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是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羊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家》教学实录 篇11

  一,教材分析:

  《家》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儿童诗.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 "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 这首儿童诗就是以"家"为题,从比喻的角度写"家",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喻,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的家",培养儿童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六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4行),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层(5~6行),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儿童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用听读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温暖的,幸福的,从而激发学生爱家,爱祖国的感情.

  其中,巩固学习听读识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

  三,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谈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在哪儿 和在自己家里觉得幸福吗 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家.这时我用形义联想法,把"家"字拆解编成歌谣,边说边写"家"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因为在书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意会了"家"字的形义.

  接着,我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四个词,并顺利过渡到听读课文.

  (二)指导听读课文:

  1,看着大屏幕,听录音读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

  3,用笔指书,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寻求帮助.

  4,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5,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6,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7,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8,全班齐读

  9,分组比赛读

  10,达到熟练背诵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儿歌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无意记忆对识字的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放鞭炮","开火车","小兔子回家"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

  (四)回归课文,精读理解:

  1,老师范读,调动学生积极性:猜一猜,怎样才能读好

  2,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交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嫩芽……"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3,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五)拓展延伸,句式迁移: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的句式"(什么)是(谁)的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所积累的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六)总结,结束:

  通过思考:田字格是谁的家 很自然地引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的完整性.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后画出自己所找的家,并继续创编儿歌,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家》教学实录 篇1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小鸟、蘑菇、小兔、花儿、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4.根据内容制作的框架图片。

  5.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幼儿园等背景。

  活动环节

  一、引起兴趣

  (一 )、出示“家”的背景图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谁能告诉我,图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强调:这是蓝蓝的天空,这是密密的树林。。。。。。

  2、刚才小朋友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有蓝蓝的天空,有密密的树林。。。。。。

  3、猜猜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会是谁的家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散文诗,诗的题目叫做《家》

  (二)、朗诵散文诗

  1.教师用较慢的语速朗诵,强调重点。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

  2.教师边出示教具边朗诵。教师提问: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师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诵散文诗。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朗诵一遍好吗,会念的小朋友念重一点,不会念的小朋友念轻一点。

  4.教师念前半部分,幼儿念后半部分。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跟我合作来朗诵这首散文诗,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们念后半部分好吗?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上台)师:现在我要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到台上来站成两排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们比比看,谁念得更好。

  6全体幼儿到台上边做动作边朗诵这首散文诗。师:现在我请全体小朋友到台上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念的时候请你配上动作好吗?

  (三)、集体创编

  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家》,现在我们要来创编一首新的儿歌,我这里有一些头饰,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呢?谁愿意来表演啊?还差一个小朋友哦。老师这里有好多个家,你看有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请你想好最适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复哦。现在我从一数到五,请你快点找到自己的家。现在我们来看看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啊。。。。。。

  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同样的头饰,请不同的幼儿来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师:我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谁要来表演啊,我要数数了哦,请你找到自己的家。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只编了诗歌的后半部分,我这里还有很多头饰,我们可以回教室继续去表演创编新的诗歌,我们还可以编编诗歌的前半部分哦。

  附散文诗: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教学反思:

  由于图片上的景物和特征有些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幼儿在讲述的时候,并不能够把图片上的景物讲述完整。

  由于第一遍教师朗诵散文诗时,并没有出示教具,因此幼儿对于诗歌内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从而可以引出教师第二遍朗诵,使幼儿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听诗歌。

  通过框架的搭建,幼儿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散文诗中的语句和内容,从而降低诗歌完整朗诵的难度。

  通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别练习,使幼儿能够有多次机会朗诵并理解这首散文诗,为下面的创编环节埋下伏笔。

  在创编环节中,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幼儿会找错自己的家,请幼儿表演的部分,显得比较乱。

《家》教学实录 篇13

  教材分析:

  《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第二课时,我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形式,在读中想象画面,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句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再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展现诗歌语言文字的美。

  2、结合有机的想象说话,创编小诗的训练,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借助于画面,通过边读边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祖国”、“树林”这两个生词,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培养学生   3、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培养创造力。  

  4、学会本课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娃哈哈》歌曲、“学做小诗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五课,指板书:《家》。

  (出示画面和词: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画面上的这些词语朋友你还认识吗?谁来念一念?瞧,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我们读的时候要是能边读边想象这样的画面,读出词的韵味来,这才是最棒的。谁愿意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吧!

  (剖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培养儿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敏感性,要使学生像对待音乐那样对待词的音响!形象地说,学生应当成为词的音乐家,珍视词的正确、纯洁和优美。开头的设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是复习生词,又配以图画,让学生更直观地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读出词的韵味,从而培养学生的词感。)

  2、 通过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在黑板上贴词卡)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小诗吧。

  二、 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你们想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里去看一看吗?那我们先来读读第一句,也就是前四行。听清老师的要求:这一次读,小朋友要做到:边读边想。(板书)每读一行,你的头脑中就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图画?带着这种想像用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你的声音,再把句子美美地读读。练一练吧!

  (剖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有效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研究发现:学生生获得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加38%的声调加55%的面部表情。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表情、动作、声调都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及进入课文意境的程度,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呈现。引导学生用表情、动作和声音朗读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朗读的“声”和“形”中得到反馈信息。)

  (一)学习第一行。

  1. 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说说你在读时头脑中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图画?

  2.是啊,碧蓝碧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洁白的云彩,多美呀!(出示蓝天白云图画)假如现在你就是这片白云,在蓝天上慢慢地飘呀飘呀,你会有什么感觉?你能带头这样美好的感觉把这句诗读好吗?指名读,评价。

  3、是呀,蓝天给白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温暖。不管白云变成什么,也不管白云飘到哪里,白云永远都生活在蓝天的怀抱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蓝天是白云的家”。

  (二)学习第二行

  1.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的家呢?出示第二行,你来读。说说你脑海中想到的画面。(出示画面)瞧,那么多棵树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叫它“树林”。一棵棵大树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你听,他们在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剖析: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教者充分利用这一空白,在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

  2.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把小鸟的快乐读出来,谁来试试?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行

  1.出示第三行:第三行谁能读好它?你为什么会读得这么好听呢?

  2.再指名一人来读,并说说。

  同学们想想,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

  3、(出示图)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谁再来读好这一行?

  3.把自己想象成一条可爱的小鱼,再读读这一行,相信你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吧。

  (四)学习第四行

  1.出示第四行:范读。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们就是一颗颗小种子。让我们来做做种子发芽的动作,好吗?“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2.这棵种子长得最高, 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靠的是什么?

  3.出示图画。哦,原来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那就来夸夸你的家吧。

  4.春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泥土,小种子醒来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发芽了。在泥土的怀抱里,它慢慢地长大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行。

  (剖析: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表演时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种子离不开泥土,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5.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样的美。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五)学习五、六行

  1.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小朋友你有自己的家吗?能不能介绍介绍你自己的家?

  2.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我们在家里生活的又轻松又自在,还有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多幸福呀!其实,我们每天上学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家,(出示学校图片)你们知道吗?我们呀,还有一个共同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你知道他的名字吗?

  3.出示“祖国”,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

  4.播放《娃哈哈》音乐。你们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和图片,也可以站起来边表演边欣赏,老师特别希望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来?

  祖国有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蜿蜒的长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 用一句话来赞美我们的祖国吧。

  5. 是啊,祖国真美,就像刚才《娃哈哈》里唱的一样,像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呢,就像祖国大花园里一朵朵可爱的花。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里一样。此时此刻,你想对祖国说点什么?

  让我们大声地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让我们自豪地说——;让我们幸福地说——,让我们骄傲地说——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剖析:此处教学推向了一个高潮!教师从自己的小家到学校再引到祖国这个大家,通过引领学生观看祖国风光图片,说赞美祖国的心里话,激发起学生的切身体验,再深情地集体朗读,学生的情绪完全被感染了,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迸发出来,融汇在朗朗的读书声中。)

  6、 熟读成诵。能背出来吗?好,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来背,好心吗? 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剖析:整个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背诵积累,水到渠成,配上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尽情展示自己的朗读和体验,情感得以升华。)

  三、 学做小诗人

  1. 根据你平时的发现,你还知道谁是谁的家?说话练习:_____是_____的家。

  (剖析:老师着力从天上、地下、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不同的侧面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促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全面、深刻的方向发展。)

  小朋友,其实我们也能做诗人呢!只要把小朋友说的儿歌有顺序地写下来,就编成了一首完整的儿歌了。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卡片,我们都来做一回小诗人。一小组四个人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创编的又快又好。评点。

  (大地是石油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高山是绿树的家,大海是轮船的家,天空是云朵的家,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森森是小鹿的家。草原是马儿的家,大海是浪花的家。沙滩是贝壳家。教室是桌椅的家。)

  (剖析: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当“小诗人”的角色,由说过渡到写,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练习创编小诗,为学生搭起舞台,弘扬学生的个性,开启学生思维,大胆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既节约了时间,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

  四、指导写字:土、子    1 . 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3、同法学习“子”,注意“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4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5、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剖析: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节成功的低年级语文必少不了写字的指导。此环节扎实有效,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附板书: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  鱼儿  家             泥土  种子               祖国  我们  

《家》教学实录 篇14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每个小朋友要关心爱护幼儿园。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背景图

  1.出示:课件1,引导幼儿观察背景图。

  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的背景

  2.引导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幼儿猜猜这些地方都是谁的家?

  二、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1.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大胆的想,然后告诉大家。

  (1)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呢?

  (幼儿可以相互议论、启发)

  (2)密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3)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4)红红的花儿是谁的家?

  (5)快乐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2.小朋友在这些家里想到了那么多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开看看到底是谁的家呢?

  (1)课件2

  教师:你们看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引导幼儿完整说出: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2)课件3

  密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3)课件4

  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4)课件5

  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5)课件6

  红红的花儿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6)课件7

  快乐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小朋友一起说: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三、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语句

  1.课件8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2.课件2-7

  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跟随朗诵,启发幼儿朗诵诗注意感情和语气。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幼儿的仿编诗句进行组合,并把诗歌念给小朋友欣赏)

  2.蓝蓝的天空是(  )的家。

  (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宇宙飞船、外星人、直升飞机……)

  密密的树林是狐狸(  ) 的家。

  (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

  3.教师对幼儿的想象要给予充分肯定。

  活动延伸

  让幼儿画出想象中的家。

《家》教学实录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学生入学仅三个月,正是学习随文识字方法的时期。同时已具有了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幻想,对事物充满好奇。

  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重点:

  1、认识理解5个要求学会的字和6个要求认识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做法:

  1、从生活入手,引发对话,感受家的温馨,趁势感知全文,逐步朗读,逐层提高。

  2、读后迁移,给词做诗,启发性灵。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学生说完整句。)

  2、是呀,我们在家里生活的又轻松又自在,还有爸爸妈妈疼,爷爷奶奶爱,多幸福呀!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家

  3、谁来看着大屏幕,大声念念课题?(课件1出示:家)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语言交汇、心灵交流,感受家的温馨。)

  二、感知全文,情境识字

  1、《家》这首儿歌可美了,大家想读吗?

  2、看着大屏幕上这位小朋友的读书姿势,挺起胸背、端起书,自由读书。(课件2出示:读书姿势)

  (设计意图:树立示范性的榜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3、学生自由读文。

  4、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5、再读课文,想一想:儿歌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

  (儿歌向我们介绍了白云、小鸟、种子、鱼儿以及我们的家。)

  6、①白云、小鸟、种子、鱼儿都是大自然的宝宝,你喜欢它们中的哪一位?

  (学生喜欢谁,老师送他一个“”的头饰,给孩子戴上,你就是这个大自然宝宝了。)

  ②请同学们分组上台来,取你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在头上,你也成了大自然的宝宝了。

  7、小朋友们都成了大自然的宝宝了,你们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课件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先把这些词语读两遍,然后找出自己的名字多读几遍。

  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老师指谁的名字,谁站起来大声读出来。其他小朋友注意听,看看他们把自己的名字读准了没有。)

  8、你认识别人的名字吗?

  (看大屏幕)我把拼音冒摘掉了。(课件4出示:不带拼音的字词。)这样,你还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名字吗?试一试,读一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积累。

  1、大伙的名字都认识了,大自然的宝宝都出来好一会了,我们送他们回家好吗?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记住自然宝宝的家。

  2、(出示图)老师把他们的家都带来了,看一看、说一说,你想先送谁回家?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自由说,上台送自然宝宝回家,然后在字卡中找家的名字贴在图上,说一说我把谁送到了哪里。)

  3、你还想送谁回家?为什么?(让学生充分说。)

  请你们一起上台来送他们回家,说一说你把谁送到了哪里?它的家在哪里。

  4、感谢小朋友将大自然的宝宝送回家,你看他们在家里多高兴呀!

  ①种子宝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②小鱼宝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③白云宝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④小鸟宝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送大自然宝宝回家,其实是学生读文后自主理解、感悟的展示。)

  5、你们觉得自己的家好吗?在四人小组内,向大伙介绍自己的家,夸夸自己的家。

  6、学生相互介绍。

  7、都觉得自己的家好,有没有勇气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家?

  (学生向大家夸自己眼中的家。)

  (设计意图:让孩子夸家,就是让他们敢喜、敢想、敢说,并用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8、小朋友们,听出来了吗,谁的家最美?

  又要争起了,这样吧!请大家练一练,谁把自己的家读美了,就说明谁的家最美。(课件5出示课文第一句。)

  9、学生自由练读。

  10、准备好了吗?(比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11、白云宝宝一起读,小鸟宝宝一起读。

  鱼儿宝宝游起来。(师带动作)

  种子宝宝长起来。

  白去宝宝飘起来。

  小鸟宝宝飞起来。

  12、老师听出来了,大自然宝宝都很喜欢自己的家,小朋友我们也有家呀!来,读一读。(课件6出示课文第2句话。)

  ⑴齐读。

  ⑵我们有个共同的家就是——祖国。

  ⑶出示词卡——祖国。指读、齐读。

  ⑷想看看我们的祖国吗?播放录像。(课件7出示祖国各地秀丽的风景图片。)

  ⑸看了录像,小朋友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让孩子感受祖国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

  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

  ⑺其实,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国都很美,小朋友,你们能把整首诗连起读的像刚才那么美吗?

  ⑻学生练读。

  ⑼比赛读、表演读。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我创设了一定的情景,让孩子们由读通到读熟再到读懂、读出感情。)

  四、拓展训练,内化延伸

  1、小朋友,其实我们也能做诗人呢!(课件8:出示一些词语)你先来读读这些词语的音,然后连起来,组成一句句小诗。

  夜空是星星的家,

  森森是小鹿的家。

  草原是马儿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2、你脑子里还藏着这样的诗句吗?

  沙滩是贝壳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

  3、愿意用笔将这些小诗句记录不来吗?好,老师等着看同学们的小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让孩子们学做小诗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趣味识字,结合图画自主识字。

  2、交流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1、愿意把这些字宝宝带回家吗?

  2、课件送自然宝宝回家。要读藏在背后的字,好吗?(课件1演示字宝宝回家。)

  3、学生读这些字宝宝,加小红点的字就我们今天要会写的字,看看,你会教小朋友写哪个字?

  ①种——禾+中,这种方法很简便。禾:长长的撇变成了点。(课件演示笔顺。)

  ②打开—本子,垫好—垫板,挺起—胸背。拿练习本练字,找“种”描两遍。

  手离笔尖——一寸;

  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③接着做小老师,你想教大家写哪个字?

  子——(课件演示笔顺。)

  ④白——(课件演示笔顺。)曰要写的扁扁的。

  ⑤儿——(课件演示笔顺。)谁起头高一点。

  ⑥土——(课件演示笔顺。)最后是长长的一横。

  (注:识字顺序可以自由调整。)

  4、将习字册收起来。(整理好东西)

  二、展示、交流诗句。

  1、还记得你们小脑瓜里那些美丽的小诗句吗?拿出来互相欣赏。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诗句。

《家》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房顶下一户人家养了一两只小猪的图片,点击房顶演变成宝盖头,点击小猪演变成。合在一起变成“家”字。

  2.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能告诉老师,你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感到怎样?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幸福,感受到“家”的温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自觉地引入到课题中去,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

  2.师:家是爱的港湾,是最温暖的地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首优美的儿歌——《家》,(板书课题:5家,在板书的过程中学习新笔画“弯钩”)

  3.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出示多媒体(动画课件)老师配乐范背课文

  【“以情传声,以声带情”,运用声音的艺术,将学生带入文中的意境,进入艺术的天地,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使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读的技巧。】

  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注意词儿连读。

  3.检查学生生字字音掌握情况、检查学生词儿是否连读。

  4.再读课文,老师提高要求:

  (1)把这首儿歌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

  三、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后提问:这首儿歌有几句话?

  1.学习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设质疑活动,捕捉疑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朗读,更要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他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亲身地去感受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各自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自由、快乐的情景。】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方法:读——评——读——评——读

  【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学会评价的方法,但这正是需要老师正确扶持引导的关键。我们应把评价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倾听。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同,他们所采取的朗读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使语感的培养落到实处。】

  ③齐读。

  2.拓展练习,创设趣味情境

  ①多媒体分别出示大草原图、大沙漠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②多媒体出示海底世界的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且运用句式练习说话:“是的家?”(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③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引导)

  【营造讨论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协作化。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④同学们把自己说的和想的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

  多媒体出示: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凭借文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迁移练习:依次出示草原、沙漠和海洋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学生很快说出“是的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自由练说更多的“家”。随后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编成一首小诗,自由地诵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3.学习第二句

  ①过渡: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同时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祖国。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

  ②我们祖国叫什么名字?(学生答)它简称为“中国”。

  ③多媒体动画演示:中国的版图(地形图轮廓里,依次出现长城图、珠穆朗玛峰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最后点击空格键出现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形图)

  交流: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祖国真美啊!祖国真像一个巨大的花园)

  多媒体动画演示:许多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儿童跑到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图里,儿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叠印。

  交流感受: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④适时演唱《娃哈哈》,加强学生对“祖国”概念的认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祖国”这个词的概念他们还不太理解,教者通过讲解、欣赏图意帮助学生使形象思维转化为直观思维,也就是让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同时,教者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这样一来,他们在快乐中乐于接受知识,真正做到“我要学”。】

  ⑤小结:祖国这个大花园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小朋友在祖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幸福地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在评议的基础上齐读。

  4.指导朗读全文:这首儿歌写得很美,小朋友们能把它美美地读一遍吗?(教师配乐,学生齐读)

  5.练习背诵

  (1)各自练习背诵。

  (2)指名配上音乐背。

  (3)全体起立,加上动作齐声背。

  【教学理念】

  凭借文本,科学地展开训练,做到设计有目标,落实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超越文本,开发资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创设语文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特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主体参与和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把《课程计划标准》中的理念适应孩子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地表现在教学各环节中。

  【教学特色】

  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家》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1368126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