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微信扫码分享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通用16篇)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

  一、揭题,了解学生已有基础

  1、出示诗歌于黑板。学生自由读背。

  2、师:这首古诗哪些小朋友会背了?谁来背背?

  (指名三人背诵。)

  3、师:有些同学已经会背了,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把它读好,读出诗的味道,还要把里面的字认一认。

  现在的小学生阅读面是比较广的,许多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很好,特别是一些古诗之类的,很多学生都会背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从零开始。按照学生的的已有基础进行教学,也是我们新课程倡导的。既然学生会背了,那就先让他们背一背,然后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要把它读好,读出味道。这样的设计是比较实在的。

  二、初读,大致了解诗的大意

  1、指名朗读:

  师:那么现在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泉眼无/声/惜(细音)细(惜音)流……

  (读音和停顿都有问题。)

  师:你能把第一句再读一读吗?看清楚拼音。

  (该学生还是没有读准确。)

  师:你先坐下,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朗读,等一下再请你读一次,相信能读正确了。

  (指名另两位学生读后,再请他来读,果然读正确了。师生共同祝贺他。)

  2、揭示作者:

  师:刚才的同学在朗读时,都将诗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他是谁呀?

  生(齐):杨万里!

  板书:宋 杨万里

  师:是的,《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

  学生自由读后发言。

  生1:一个静静的小池。

  生2:美丽的小池。

  生3:这是一个长着荷叶的小池。

  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是春天。

  生2:不对,应该是夏天。因为夏天才有荷花的。

  生1:可是这儿没有荷花。

  生3:这里有荷叶,荷叶刚刚长出来,所以这是早夏。

  师:有道理,只是我们不说早夏,是初夏。

  板书:初夏

  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诵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的,有些学生连正确朗读还是有困难。我们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耐心地引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是也有很大的提高。这是很重要的。实施新课程之后,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了。所以我们要给学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机会。

  三、再读,读通读顺诗句

  1、听课文录音:

  这首描写初夏小池的诗写得很美,我们怎样来读好它呢?先来听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

  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3、指名叫一些学生来读或者背:

  师:她哪些地方已经读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儿?谁愿意将它指出来?

  4、小组互相朗读:

  还没有读的在小组里读,读给同学听听,互相纠正共同进步。同桌两人互相读。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同桌把每句诗读通顺。

  5、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古诗的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本课的教学,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的质量。

  四、交流,简单了解诗意

  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 知道的。

  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后面两句读懂的。

  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

  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生4:老师,那我有问题了,为什么蜻蜓是“立”在荷叶上,而不是“停”?

  生5: “立”在荷叶上就是“停”在荷叶上。像杂技表演那样倒过来了。

  师:哪里还读不懂?

  生:“泉眼”是什么意思?

  大家似乎一下子解释不出。

  师:那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

  生: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指图)。

  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

  生:“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

  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

  生:珍惜,爱惜。

  生2:哦,就是泉水爱惜流水。

  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

  ……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不但学生不能理解,而且他们也没有兴趣。本课的教学,老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学生从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入手,说得明白,也听得懂。从教学的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立”,比如“惜”,这些词语,如果我们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五、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1、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师:这么美的诗,让老师也来读一读好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练读,激发想象:

  师:我们男生读一读,(问女生)你们看到了什么?

  女生1:我看见荷叶长出了尖尖角,有一只蜻蜓在上面休息呢!

  女生2:我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水中,很美。

  ……

  接着反过来,女生读,问男生。

  男生1:我看见泉水轻轻地流着,蜻蜓飞过来,立在荷叶上,荷叶刚刚露出尖尖角。

  男生2:我看见诗人杨万里了,他站在一个凉亭里,把这首诗写了下来。

  男生3:还有很多的小朋友,要来这边玩耍呢!

  ……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六、画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师:你能把这样的情景画一画吗?

  师:你觉得在你的画中应该画些什么呢?

  生1:荷叶,泉水,大树,蜻蜓。

  生2:还有太阳!

  师:为什么要画太阳?

  生2:因为这是个晴天。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谁愿意来黑板前跟老师一起画一画?

  最后大家一起画一画,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和老师一起画,师生一起画,其余画在纸上。将诗与画,情与景融为一体。

  语文课的学科融合,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让学生画画的目的不是画,而是通过画,更好地理解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现在很多语文课,设计了很多的花样,如果目的不明确,就容易本末倒置了。学生说要画上太阳,教师的追问很重要,通过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总评】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本课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背诵、画画,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注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体验,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古诗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对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提问】

  1、低年级的教学往往比较侧重生字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教学没有以此为重点,而是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为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的确非常重要。但是我一直反对脱离语言环境的字词教学,即使一年级也一样。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6个。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所以并不存在认的问题。至于这些字词的意思,学生是不是能够理解呢?显然,有些是有困难的。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意思告诉学生,那样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比如“惜”,学生自己提出来了,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它的意思。我认为,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不管的高段还是低段,都要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学习课文写法为主。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2、古诗教学好像都比较重视对诗句意思的解释,为什么这堂课没有让学生翻译诗句的意思呢?

  是有这样的现象。可是我不赞成这样的教法。古诗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意境和情感语言美。如果把那么美的意境和情感,用我们现在白话翻译出来了,我觉得是对古诗的亵渎。就像把古诗翻译成英文一样,外国人如果不懂汉语,是很体会我们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如果简单地把古诗的意思翻译给他们听,他们是不会懂的。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不要教学字词的意思了,有些重点的字词还是应该让他们明白的。有时候,我们承认学生也很难体验到古诗里所蕴涵的那种美,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我有一个观点,学生现在不能体会的,我们老师讲了他们也还是不能体会。

  3、本课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了插图,画画等手段,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

  我们都知道,很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通过插图、画画让学生理解,体会比我们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我很赞赏老师和学生一起作画。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课有个很生动的例子。学生说要画上太阳。老师就追问为什么呢?那个学生就从诗句中找到了理由。这说明虽然我们没有翻译诗句的意思,但是学生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我认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古诗所带给我们的美感,我们不但可以利用插图,画画,还可以根据诗句的特点,利用音乐、多媒体等许多手段。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2

  佚名

  (一)解题,看图导入  。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1、多种方法识字。   2、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交代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自学提示(一),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正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2、用铅笔画出古诗的节奏,把古诗读正确、通顺。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有学生举手求助,教师马上给予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

  三、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发言汇报识字情况,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1)学生口头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生字。

  昔——惜  廷——蜓    路——露

  (2)区别 “延——廷”指导书写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3)对照古诗的节奏划分,检查自己标记节奏情况。

  (4)按节奏多种方式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5 )统一“露”的读音“lù”。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二):

  继续读古诗,利用工具书或者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先理解字词,再解释行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句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

  五、汇报交流,适时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汇报,重点理解“ 泉眼、细流”等词,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教学“立“字用的巧妙。如此精彩的瞬间让诗人捕捉到了,如果你是诗人,你的心情怎样?(欣喜、惊奇)指导朗读。

  六、当堂练习。

  1、认读词语  

  泉眼  树阴  蜻蜓  尖尖角   细流 

  晴柔  今非昔比

  2、古诗填空,解释字意,句意。

  3、读一读,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尝试有感情朗读。

  4、想一想: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有(      )立上头。

  4、写一写,写本课5个生字。

  七、课堂小结。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4

  一、设计意图和背景古诗诵读教学是我园课改课题"德育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研究。也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倡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和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古诗诵读教学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重复朗读,不仅不能使幼儿爱上古诗的活动反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设计本次古诗《小池》的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从多方面调动幼儿的感观,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入手,配上音乐,肢体动作,游戏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更便于幼儿识记诗句内容,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乐趣,达到培养幼儿古诗学习兴趣的最终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  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  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第二遍,跟读  (逐字读)。

  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5、好玩吗?接下来有更好玩的呢,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太简单了,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一个任务。把你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小朋友合作起来给每句诗遍编个动作,老师来指派个小组长负责好不好?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可进行两遍)。

  6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我们现在来检查下通过刚才的游戏有没有小朋友已经会背这首始了呢?

  三、拓展现在,我们在来做个游戏,老师呢给小朋友每人发一张画,但是它没画完,一会小朋友根据这首诗我们再在画上添上我们还认为要有的东西好不好?

  小朋友们,觉得这副画把夏天画完了吗,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去外边看看,还有什么,然后回来把他添在我们的画上好吗?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5

  佚名

  (一)解题,看图导入  。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6

  《小池》说课材料

  一、教学理念

  我讲的内容是第八版块的一首古诗《小池》。古诗与普通文章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表面看似枯燥,而实质却含蓄凝练,内涵丰富,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它集中展示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汉语言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所以,这节古诗课我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本节课所遵循的原则是:通过研读——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提升朗读的效果,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研读——诗意——提升朗读——体会意境)。进而达到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的目的。

  二、目标及重难点:

  1、在研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2、会借助注释或提问题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感受初夏小池的生机与和谐之美。初步感受诗人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三、下面我对这节课中的几个侧重点,做以简要的介绍

  1、首先,为我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做简单的概括:总结起来就是六读加一评。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把古诗读顺

  三读:初步读懂诗的大意(如:边读边想,你都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有泉眼、树阴、小荷和蜻蜓)

  四读:扫除障碍(通过借助注释和提问题的方法弄懂难理解的字词,如:泉眼、惜字、晴柔、小荷等)

  五读:研究读,也是本课的重点,达到读中理解诗意,读中体会意境。

  六读:展示读,体验诵读古诗的美好感受和愉悦心情。

  一评价:评价诗人,在评价中,体会诗人独特的观察和写作手法。

  2、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本课表面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一个目标:读,怎样把它读好。给学生的感觉是轻松的,抛开了古诗枯燥、难理解的印象。打开了学生苦于学古诗的心理防线,使大家主动地、有兴趣地去研究,去读。而实质上每次读都有任务,大家是在无形中,通过研究、交流与诵读,逐步深入到诗的内容,深入到诗的意境以及作者的独特的写作手法。

  3、感受精炼中的极大丰富

  古诗的文字精炼,而内涵却极其的丰富。为此,我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抓重点的字词研读,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允许他们展开自己个性化的想象,甚至是我引他们去大胆的发挥个性地想象。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古诗精炼中的丰富。

  4、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希望在课堂的学习中,能让学生们都爱上古诗,都有诵读古诗的欲望。我在结尾一个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查阅和积累古诗,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奢望全体都能在课外积累古诗,希望能有一部分做到。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7

  (一)解题,看图导入  。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8

  作者:李白艳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

  出示:4、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

  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七、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八、打开计算机,按要求做练习。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写4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3、观察字形:

  廷:半包围结构,先写“壬”,再写建之。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6、描红,练写。

  六、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呀!大诗人看见了,把它写成了诗。那你们能不能把看到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下来呢!

  七、板书设计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0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二、教材说明

  《小池》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小池环境的幽静美丽。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小池生机勃勃的景象。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小荷”与“蜻蜓”相依存,“才露”与“早立”相呼应,有动有静,点出自然景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挂图,或插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只有“惜、照、柔”三个生字。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练习读准字音,再通过检查进一步识记巩固。字形的掌握,可用学过的偏旁分析记忆字形。

  2写字教学。

  三个生字字形都比较复杂,教师应逐字示范,指导写好。

  惜: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忄”的笔顺:忄。右边“昔”字,应写得略宽些。

  照:上下结构。上部“昭”字,占三分之二格,四点底要写得呼应顾盼。

  柔:上下结构,容易写长。书写时“矛”字时应写短而收缩一点儿,“木字底”要写舒展些。

  (三)词句教学

  诗题“小池”,是小池塘的意思。

  泉眼:是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舍不得。

  细流:细细的水流。

  照:映照。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指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互相讨论,加上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在词语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说说诗句大意。然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

  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

  树阴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嫩荷叶才在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适合反复吟咏想象,加深体会。教学中应以读为主,读出诗情画意。

  指导朗读时可参考下列提示读出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古诗,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重点是熟读和背诵。只要注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然会由读熟到读出感情。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1、2题可在教学过程 中完成。

  第3题,默写课文。要在能够背诵课文和写字教学之后进行。做此题,可直接在课后印出的方格中默写。提醒学生不要写错标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解题,看图导入  。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要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可参考“教学建议”中的提示,也可再次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在模仿的基础上读好。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默写课文。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1

  课前准备:

  一、激趣导入: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也都喜欢古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新的古诗《小池》

  二、解题、释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过渡:在这小小的池塘里,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去体会一下其中的意境吧!

  三、初读古诗,整体把握:

  1、师配乐朗读

  2、出示生字

  同学们听得很入神,那你想不想象老师这样读呢?要想把这首古诗读好,你们得先认识几位朋友,请看大屏幕(出示生字)

  3、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请把书打到60页,让拼音助手帮帮忙,把要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4、指生认读生字

  ①昔 (请看第一位朋友,它是谁呢?那老师在它的前面加个“忄”,又是谁呢?组个词说句话)

  ②廷 (同上)

  ③多音字 “露”。

  5、齐读生字。让我们一起和这些朋友打招呼吧!

  四、逐句理解诗意

  我们和这些朋友已经很熟悉了,那就让我们把它们放回诗句中,自由的读一读古诗吧!

  1、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的什么景物呢?(指生答)

  板书(泉眼、树荫、小荷、蜻蜓)

  2、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诗句来看一看

  3、自由读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每句诗的意思。

  4、逐句诗进行汇报。

  (1)前两句诗中的重点词语有: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2)那这两句诗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色?你能把诗句连起来说一说吗?(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3)指导朗读。

  作者把泉眼和树荫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你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喜爱)那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声音轻柔,甜美,速度慢,动词“惜”、 “爱”读重些,无声读轻些)你能试一下吗?(指名)

  过渡:多么美的句子,多么好的境界,不经意间,池塘里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不信,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4)后两句诗中的重点词语有:

  尖尖角:嫩荷叶的尖端

  立  :停

  露  :露出

  (5)你能把这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吗?(嫩荷叶才在水面露出尖尖的小角,早就有蜻蜓飞来落在它上面)

  (6)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荷叶才露出小角,还有蜻蜓飞来)

  (7)指导朗读。

  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片段,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这两句呢?(欣喜、高兴、喜爱)小小的池塘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池塘的喜爱也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师生做画,理解诗意

  学完这四句诗,在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老师也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不知和你脑海中的画一样吗?你能帮老师把它补充完整吗?

  师: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小池图终于完成了。结合画面,你能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吗?

  过渡:小小的池塘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也间接地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么美好的画面,这么美好的境界,使我有一种想要读这首诗的冲动,你们有吗?)想要读好古诗,只理解诗意还不行,还要注意停顿、重音。

  六:读诗,体会情感:

  过渡:小小的池塘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也间接地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么美好的画面,这么美好的境界,使我有一种想要读这首诗的冲动,你们有吗?)想要读好古诗,只理解诗意还不行,还要注意停顿、重音。

  1、齐读。

  2.女生读。

  3、男生读。

  七总结全文:是啊,清清的泉水,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小池优美的风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板书             

  泉眼

  树荫

  小        池                 热爱大自然

  蜻蜓

  小荷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2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如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池》这一课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古诗《小池》就是这样的精神食粮之一,它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这首诗内容浅显易懂,短小精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种子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

  2、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的美景,从而将古诗诵读得入情入境。”

  二、说学情。

  在熟悉学生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已经会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了。因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中说道: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只有在反复诵读、吟咏中,才能使学生解诗意、品诗味、悟诗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积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教学本首诗,我重点运用了 “诵读悟情法”、“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与音乐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深入阅读、感悟古诗。

  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看图导入、走进《小池》。

  开始伊始,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最拿手的古诗,想以此营造学习古诗的浓厚氛围。接着我直接揭题,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一开课便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接着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见到过的小池塘的景色,然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图上的景物,以此自然引人到本首古诗的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的安排,既扎实又有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训练。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我用课件出示配图配乐的动情范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古诗描写的景物之美。同时也让学生准确把握住古诗的朗读基调。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然后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以往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低年级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但抽出古诗中某个较为复杂的字,他却不能正确认读。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加上识字教学仍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我又从古诗中筛选出生字,让学生认读、组词、记忆字形,扎扎实实展开语言文字教学。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是我们老师最难把握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个讲解词句的意思,无疑会摧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生能读正确、读流畅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因为前面有观察图画的铺垫,学生能读懂后半部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但前两行“泉眼无声惜溪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和诗句,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然后通过同学讨论和教师的点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了古诗意思。从教学的实际效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可是他们对诗句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比如“树阴、泉眼”这些词语的理解。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重要的。读这首诗,二年级的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在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诗中所描绘的情境,配以悠扬委婉的乐曲,教师用动情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走入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学生充分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从而达到在有感情诵读中加深体会、丰富想象、获得审美感受的目的,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达成第三条学习目标。

  (五)书写生字、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生字的学习,我用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四个生字。先让学生认读,创造性记忆字形,观察字形,然后教师择其重点进行范写指导,接着让学生练写,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评议中感受汉字的美。

  在拓展环节,我用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夏天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找到著名主持人康桥老师的一段深情诵读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想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古诗。让学生从小感受到中华古诗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五、说板书设计。

  小池

  杨万里

  泉眼  惜    细流

  树阴  爱    晴柔

  小荷  露

  蜻蜓  立

  我的板书一目了然,主要是抓住了古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和景物的主要特点即四个准确传神的动词“惜、爱、露、立”进行板贴。板书对仗工整,既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背诵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把要板贴的词语卡片作为奖励让学生完成板书这一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应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课前,我预设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图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我预想的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入情入境地吟诵古诗、感悟美景、体会诗情。教室里应该会是书声朗朗、诗声扬扬、情声激荡。从今天的课堂表现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诗,能正确读写生字,并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对学生不熟悉,在教学中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孩子可能没有给他(她)展示的机会,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关注更是欠缺,这是以后的课堂上应该特别注意的。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3

  《小池》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池》的时候,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用拨动孩子心弦的话语激发情感,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诗歌,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的发言及反复的诵读中,能够感受到学生对小诗以及诗歌所描绘的初夏景色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想象之后头脑中所出现的美丽景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及语感均能通过诵读诗文尽情地表达。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也得到了陶冶。这样的设计给“读读背背”这一貌似单调的训练形式赋予了新的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积累、感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小池》教学反思

  活动1

  出示课文插图,请孩子说说看到的画面。

  生1:蜻蜓飞来飞去,很开心。

  生2:荷叶刚刚从水中发出芽来。

  师:你看见刚露出水面的荷叶是什么样子?

  生2:尖尖的,还像大白菜一样包起来了。

  师:你真会观察,还会打比方形容呢,真棒!(为下文学习“小荷才露尖尖角”埋下伏笔。)

  生3:我还看见大树长得棵茂盛了。

  生5:还有水从远处流来,形成了河。

  其他孩子争论起来:是湖吧,是池塘。

  师:(板书 河 湖 池)谁最能干,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得出:河是长长的,湖是宽宽的,池塘最小。

  师:(出示画面进一步丰富孩子的感知后)你家附近有些什么池?

  生:洗衣池、鱼池、粪池、游泳池等。

  师小节:今天我们就要去欣赏小池的风光。(板书课题《小池》)

  反思:利用丰富的画面吸引孩子,引导孩子把静止的画面变成自己灵动的语言。利用孩子生成的问题:是河?是湖?是池?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为了巩固对文字的理解,延伸到生活中看到的池,把文本渗透到生活中,使课堂学习和生活零距离,降低一年级孩子学习古诗的情感上、认知上的难度。同时用恰当的激励语言肯定他们的成就,把孩子的学习探究兴趣推向高潮。

  活动2

  出示整首诗,孩子自渎,说说图画中的景物在哪句诗中。

  生1:我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在写荷叶。

  师:你真会发现。诗中为什么说“小荷”,不说荷叶?

  生1:小荷是荷叶宝宝,它还没长大。

  生2:它的叶子没有展开,像大白菜一样包起来的。(用到了上个环节的知识)

  生3:包得像个尖尖的牛角。

  师:原来你就是诗人啊,尖尖角是你想到的,真厉害!你能读读吗?

  生读后,师评价:你把“尖尖的”读得真轻,读出了小荷嫩嫩的样子,谁也和她比比?激发孩子感情诵读。

  师:小荷有朋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生1:我从“早有蜻蜓立上头”知道小荷的朋友是蜻蜓。

  师:你从哪里感觉到它们是朋友?

  生2:我从“早”看出来的,说明蜻蜓一直在等小荷出来。

  生3:蜻蜓早早的等着,终于见到小荷了,它很开心。

  生4:蜻蜓一看到小荷露出来,就马上站在上面。

  生5:我不同意“站”在上面。因为“站”太重了,会压痛小荷。

  生6:对,是轻轻地停在上面。

  生7:还可以说是歇在上面。

  生8:我还从图中看出它们很亲热,在说很开心的事。

  ……

  师:你能读出它们的友情来吗?

  生读,互相评价:立还要读轻一点……

  反思:借助画面引出文字,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引导孩子寻找“小荷”、“荷叶”和“站”“立”两对词语的不同,主动的理解文眼,发表自己的感悟,培养了孩子主动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有感情的诵读,使孩子有感而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4

  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池》这首诗,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的有关春天的诗句。

  一、复习导入,看图口述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刚学习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谁还记得?

  生1:《春晓》(生背诗句)

  师:嗯,背得真好,只不过有一丝小小的错误,春晓的作者不是王之焕,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不要把作者记错。还有谁来?

  生2:《绝句》(生背诗句)

  师:还有吗?

  生3:《江南春》(生背诗句)

  师:嗯,不错。还有一首。还有《春日偶成》,大家一起背。

  生:《春日偶成》(生齐背)

  师:不管春夏秋冬,大自然的万物各有各的特色。从古至今,有很多的诗人,用他们来赞美着大自然的景色。那么前不久刚刚度过了立夏这个节气,时值初夏,今天,就让我们学一首有关夏天的古诗。题目叫?

  生:《小池》

  师:那么课前,何老师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4:宋代杨万里。

  师:是宋代的杨万里,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准确一点说是?

  生4:南宋。

  师:杨万里的诗读起来非常的朗朗上口,他的诗通俗易懂,而且极富生活情趣。现在我们就来好好的学习这首古诗。那么在学这首古诗之前呢,有一位画家将这首诗绘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挂画),同学们,你们能用你们最精彩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吗?好先请一位同学来,你来。

  生5:在青色的小池塘上,在青色背景的小池塘上,我看见了有一些碧绿的,有一些碧绿的荷叶,岸上还长着青翠碧绿的柳树,这样的美景,这样漂亮的美景引来了一只小蜜蜂,小蜜蜂在…(有学生小声提醒说是蜻蜓)呃,一只,一只蜻蜓在荷叶上偏偏起舞。

  师:好,你在刚才的描述中注意了运用一定的顺序来描述这幅图画。

  生:由远及近(齐答)

  师:还有谁来描述?

  生6:在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池塘里,有一片片碧绿碧绿的荷叶它们像一把大伞,远处还有几棵柳树,它们的叶子好像在合理洗头。

  师:嗯,在梳理它的头发。

  生6:这样的美景不时引来了小蜻蜓,小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可爱极了。(生6说的时候,老师不住地点头)

  师:那么,同学们来看看这里的荷叶,荷叶有什么不同?是我们所学过的《荷花》这片课文里的荷叶那样又大又圆吗?

  生:不是(齐)

  师:有什么不同?

  生7:这里的荷叶是嫩绿色的。

  师:哦,从色彩上观察的,还有吗?

  生8:这里的荷叶都很长,而且很尖。

  师:哦,是尖,这里是尖尖角,这里的荷叶全都很尖,说明它怎么样?

  生:没伸展(生各自回答)

  师:还没有完全伸开来,说明它是不是盛夏?

  生:不是

  师:是?

  生:初夏

  二、初读想象,找出景物

  师:那么刚才同学们用你们最精彩的语言描述了一下最吸引你的景色,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初夏的荷塘又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倒120页,自己读一读书,并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边读诗句边思考,诗人到底描绘了那些景色,用笔圈一圈。诗人向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读约30秒,师巡视教室)

  师:把句子读通顺了,再来完成第二项任务,圈一圈,诗人到底给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

  (生拿出笔圈景物,用时约30秒)

  师:相同的景物就不要重复圈了。(师提示学生)

  师:谁来交流一下?诗人描述了哪些景物?

  生9:我了解了泉眼。

  师:哦,泉眼。(在黑板上圈出“泉眼”两个字)

  生9:树荫。

  师:嗯。(在黑板上圈出“树荫”两个字)

  生9:水。

  师:哦,这里的水,就是这里的什么啊?

  生:细流。

  师:嗯,对了。这里的水呀是细流。

  生9:还有小荷

  师:哦,还有这里的小荷。为什么是小荷呀?

  生10:因为它这个荷叶是刚刚才长出来的,还没有完全展开。

  师:哦,还没有完全展开。所以这里才是小荷,对不对?

  生9:还有一个是蜻蜓。

  师:嗯,还有一个是蜻蜓,对吧。

  生:对。

  师:下面,我请同学们,你们先读诗句,你脑海中会有怎样的情景?(生自由读诗)

  师:你可以就一个点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 呢,好,你来试试看。

  生11:蜻蜓在荷叶上飞来飞去,飞上了天,就好像在翩翩起舞。

  师:嗯,好的。你主要围绕蜻蜓来说的。还有谁来?。

  生12:嗯在边上有,有姿态万千的,姿态万千的碧绿的荷叶在随风摆动,就像在跟我们招手。

  师:嗯,用一个姿态万千来形容荷塘里的荷叶。刚才我们用了一种方法来读诗。就是什么呢,就是读着读着,脑海中出现一幅画面,这是一种重要的读诗方法。这就是(贴事先准备好的卡片)

  生:读诗句,想画面。

  三、解词句,指导朗读、想象、表演

  师:哎,这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那么诗人究竟向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初夏荷塘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呀,我们首先必须理解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读一读,交流体会,看看你了解哪些字词的意思。(13’04”)

  (生自由读约1分钟,约师巡视,给学生提示。)

  师:你了解了那个字的意思?

  生13:我知道“泉眼”的意思是泉水的出口。

  师:哦,泉水的出口。那么大家来看一下这个泉眼是大还是小?

  生:小。

  师:那么这里的水流是大还是小?

  生:小。

  师:出口小,流出的水也就不多。还有谁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生14:我了解了“晴柔”的意思是晴天柔和的光。

  师:哦,“晴”是指什么样的天?

  生:晴天。

  师:“柔”又是指?

  生:柔和的风光。

  师:嗯,好的。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说说?

  生15:我了解了荷塘里的“细流”就是形成的漩涡。

  师:嗯?形成的漩涡,溪流形成的了漩涡吗?水流怎么样?

  生15:就是水流很小

  师:水流很小,流的很?

  生:慢。

  师:对吧,(生点头)哎,对的。还有谁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

  生:我了解了“树荫”就是树的影子

  师:哦,树的影子。是大树倒映在水面上的什么啊?

  生:影子。

  师:嗯,还有呢,还有谁能说说?

  生1:我了解了尖尖角。尖尖角是指刚生出的紧抱着的嫩角,嫩角就是这里的荷叶尖端。

  师:哦,这里那里是尖尖角,你来只给大家看看。

  (生1到黑板前挂的画上指)

  师:哦,这里的尖尖角说明荷叶怎么样?是刚刚长出来的样子。对不对?嗯,还有没有?噢,。

  生13:“惜”是爱惜

  师:“惜”是爱惜的意思。嗯,不错。还有没有其他同学。好,没有了。那么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再细细来品味。好。那么同学们,刚才我们初学了诗句,读准了字音,也了解了部分字词的意思,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句的字里行间,来品味一下诗人站在荷塘边的那种悠闲和惬意。现在,谁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这是一口怎样的泉眼,泉眼中留出的水怎么样呢?流速怎么样?该怎样的读。试试看,谁来读?

  生1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你觉得在诗人的笔下,这小池塘中的泉眼怎么样?这是一口怎样的泉眼?

  生17:这是一口小泉眼

  师:小泉眼。那么从这口小泉眼里,水在怎样的流出来呢?我请以我为同学说。

  生:细细地流淌。

  师:细细地流淌,好。这边的同学发言比较多,看来你们喜欢这首古诗。

  生:缓慢地流淌。

  师:缓慢地流淌,好。那么我们曾学过《泉城》这片课文,对吧。那么你们说说看,从这口泉眼中流出来的水声是虎啸狮吼般的吗?

  生:不是。

  师:是?

  生:静悄悄的

  师:那么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水很?

  生:少。

  师:很?

  生:慢。

  师:由此可见,泉水渐渐地、慢慢地从泉眼里流出来,就像谁舍不得水流出来?(静了5秒钟)好像谁舍不得水流出来?

  生18:好像泉眼舍不得水从它的洞里流出来。

  师:哦,对了。那么,这里“惜”是什么意思?

  生:爱惜

  师:或者怎么说?

  生:珍惜。

  师:这里什么意思?

  生(一个男生突然插嘴说):舍不得。

  师:哦,对了。这里是?

  生:舍不得

  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一句诗的时候,要读出怎样的情感来?

  生:舍不得。

  师:嗯,谁来读?这口泉眼它舍不得泉水从它的眼里流出来,不愿意多流一点点,显得它很舍不得,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

  生1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嗯!再舍不得一点。谁来?

  生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唔,我想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得这么轻?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哪个词告诉你们的?

  生:“无声”。

  师:哪个词告诉你们的?

  生:“无声”。

  师:哦,“无声”,说明声音很?

  生:小。

  师:几乎都?

  生:听不见。

  师:好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树荫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诗句的第二句。谁来读一读。

  生20: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好,那么你们来看一看,“树阴照水”你怎么理解的?“树阴照水”,“树阴照水”你怎么理解的?

  生21: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

  师:哦,倒映在水面上,那么它为什么会倒映在水面上?

  生22:树荫它很喜爱晴天柔和的光。

  师:哦,柔和的光,对不对?所以看出来,这里的“爱”是什么意思呀?

  生:喜爱

  师:树荫倒影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它怎么样啊?

  生: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师:所以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我们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啊?

  生:喜爱

  师:谁能用喜爱的语气来读好第二句呢?

  生1: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嗯,很喜爱,谁能更喜爱一点?嗯,我看到有些同学,哦,。

  生23:树阴照水爱晴柔。

  师:我们所有女同学一起来读好不好?

  (女生齐读)

  师:特别的喜爱。好,那么,同学们你们来看一看,这一二两行诗主要写了泉眼、细流、树荫。作者把泉和和树荫当成了?

  生:人来写。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24:只有人才会“舍不得”和“喜爱”。

  师:哦,只有人才会“舍不得”和“喜爱”这种?

  生:感情。

  师:好。 作者把泉和树荫当成人来写,让它们有了人的情感。其实呀,这是融进了作者的情感在里面。那么从这一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片荷塘非常的?

  生:喜爱。

  师:那么,让我们怀着喜爱的感情来读好一二两句。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生齐读)

  师:噢,你看,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没有一点声音。那池边的绿树照映在河面上,仿佛很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忽暗忽明,若隐若现。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塘呀?没有声音…

  生1:这是一片静静的荷塘。

  师:这是一片,你说。

  生20:这是一片平静的荷塘

  师:你说。

  生25:这是一片安静的荷塘。

  师:对了,所以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声音读高?

  生:不能。

  师:对了,那轻轻地,再读一遍。预备,齐。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生齐读)

  师:多美呀,那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一二两句诗的时候,我们通过走进诗句的字里行间,理解了诗意,从中体会了诗人的情感,这叫做?(贴文字卡片:解诗意,悟诗情)

  生:解诗意,悟诗情

  师:这也是一种方法。下面,用这一方法来学三、四两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三四两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由读,每人阅读两遍诗句。)

  师:你起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3: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但是早有蜻蜓立上了头。

  师:能不能说的更美一点呢?我们知道诗句的字数很少,但是背后隐藏的内容很丰富。对不对。谁能说的更丰富一点?

  生16:鲜嫩的小荷在水面才露出尖端,早已有蜻蜓欢快的飞上头上和它交流。

  师:哦,它们欢快的交流。谁再来说说看。好,

  生1:小小的荷叶刚露出尖,可爱的小蜻蜓就停在了它的头上,翩翩起舞。

  师:嗯,好,同学们这一片荷塘中的荷叶怎么样?非常的?我找同学来说说看。刚才我们回答了这是一片小荷,小荷怎么样?

  生11:非常的嫩绿。

  师:哦,从它的颜色看出来了。还有吗?

  生26:碧绿碧绿

  师:嗯。完全展开的荷叶是碧绿碧绿的,那么刚刚伸出水面的是什么绿?

  生:嫩绿。(齐)

  师:嫩绿,对吧?哦,看到这幅画,你看到怎样的小荷?才怎么样?露出了?

  生:露出了尖尖的角。

  师:好,那么,这里有一个字,“才”“才”这个字有三种解释,你觉得哪种解释在诗句中最恰当呢?哪种解释最恰当呢?

  生27:第一种,刚刚的意思

  师:哦,也就是说嫩绿的荷叶怎么样啊?

  生:刚刚露出水面。

  师:对吧,啊。还有一个字“早”,你们发现了没?(圈“早”)那么,你们看,它刚刚露出水面,就有谁来跟它打招呼啦?

  生:蜻蜓。

  师:哟,它刚刚露出水面,就有老朋友来跟他打招呼了,一个“才”,一个?

  生:早

  师:唔,说明诗人想传达什么信息呢?

  生28:诗人很喜欢这种嫩绿的荷叶。

  师:哦,好的。你们看一看,这么一个细小的,而且有趣的大自然片段就被我们的诗人给捕捉到了,而且写入了他的诗中。那么,这两句,我们应当读出怎样的情感呢?

  生13:读出一种迫不及待的情感。

  师:为什么呢?

  生13:因为嫩绿的荷花(师纠正说是“荷叶”)才刚露出了小角,可是蜻蜓早就飞来了,所以是迫不及待。

  师:哦应该读出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你来读一下。

  生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其中的那个字突出了迫不及待的心情?

  生:早。

  师:好,你读得特别的急切。还有那位同学起来说说你的理解呢?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5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预设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的。(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  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3.学生自由读诗。

  4.区别字:昔(  )惜(  )腊(  )

  廷(  )蜓(  )延(  )

  晴(  )情(  )蜻(  )

  河(  )何(  )荷(  )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第一小组汇报:无声的泉眼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淌。

  第二小组汇报:树荫倒映在水面,像是爱恋着晴天柔和的风光。 

  (2)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

  (5)男女比赛读。

  (6)第三小组汇报: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

  第四小组汇报:早就有蜻蜓飞来立在它上头了。)

  (7)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8)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9)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10)全班朗读。

  4、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他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满池的荷花的画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夏天的一首诗,老师在向同学们推荐几首关于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七、诵读下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养成随时诵读的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边背着《小池》,来结束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34《小池》一课的反思

  2009年4月29日上午,我执教了一节语文,选了《小池》一课。课后教研领导与同事对我的课进行了指导,感受到受益匪浅。使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以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教师只能影响这一过程,却无法替代这一过程,只有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积极主动、活跃的思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低年级的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如果知识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心绪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还希望能与老师们多交流,多探讨,希望大家能给予更多的指导。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池》教学实录及点评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1864126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