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微信扫码分享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精选17篇)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什么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

  学法指导: 感悟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课后小结:

  课堂教学中,我紧扣父母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逐步进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感。课堂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逐层提高的过程。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    要求:①读的同学,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自己停下,让别人接读。       ②听的同学,注意纠错,对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代读。       ③教师相机引导、鼓励。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或教师引,学生说)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布置作业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教学反思: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如小组编演短剧,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变成漫画等等方法自读自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

  2.理解父母对诗的不同评价和作者不同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读课题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题目叫_________________,出示课题。

  2.这么有趣的课题,我们很少见,请你再自由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是啊,这么有趣的课题,引发我们这么多的疑问。

  二、 学习字词

  1.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研读谭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

  精彩赞扬 慈祥誊写得意扬扬

  糟糕警告 严厉歧途失声痛哭

  a.指名读词语

  b.这些词语中,哪个字、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c.挑选你认为难写的字在104页生字表的旁边,认真写2遍

  d.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三、 疏通文章脉络

  1.刚才,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谁来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3.这件事是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请大家找一找。1-14。

  4.看来,同学们对文章有了相当的了解。

  四、 理解父母对诗的不同评价和作者不同的心情。

  同样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亲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父母亲到底怎么评价的呢?划出父母亲评价的话,并读一读。

  1.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a.自由读句子,读着读着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b.兴奋、开心、惊喜,从那里体会到的?

  c.兴奋地读一读、开心的读一读、惊喜地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d.“嚷”是怎么样的语气。“嚷一嚷”

  e.母亲的赞扬声仅仅是一句话吗?细心的人已经知道了。

  是啊,这句不能表达母亲心中的喜悦,她还会说什么?

  看得出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2.听了母亲雨点般的赞扬声,我什么心情?找出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a.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b.一个人得意扬扬时,可能会作出怎样的举动?

  c.你能当时既不好意思又得决扬扬的心情读出来吗?

  d.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对这句话的理解做出来(齐读)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的孩子。

  e.还从那些地方,也看出巴迪的得意扬扬?(说得真好,理由也很充分)

  小结:妈妈的赞扬声让巴迪既须腆又得意扬扬,整整高兴了一个下午,仿佛觉和自己成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可见鼓励的力量有多大啊!

  五、理解父亲对诗的评价和作者的心情。

  六、但他为什么又失声痛哭呢?

  1、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① 读了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听出来了,你把扔字读得特别好,从这个字中你又看出些什么呢?

  ③ 你说处真好,相信你读得更好。(指名读)

  这样一句评价,就让我失声痛哭吗?还有更严历的呢?是啊,父亲的不满、生气、严肃全汇成了这句话,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2、“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①读了这句话,你又想说点什么?

  ②你能想像父亲当时的态度和语气吗?

  生气 生气读 你愿意来读这句话吗,当一次严厉的父亲.

  严肃 严肃地读

  3、听了父亲的话,我会想些什么?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充满了什么?

  父亲的评价和母亲的截然相反,态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巴迪又有什么表现呢?

  湿润了:你从他的神态中体会到了巴迪的伤心

  沉重再也受不了了。

  是啊一下午满怀信心和希望的等待却换来这句“糟糕透了”你说能不伤心吗?

  冲出跑进扑到

  他实在受不了,做出一连串伤心的举动,你们从他的动作中读懂了对他父亲的话。

  痛哭:他认为父亲会像母亲一样喜欢他的诗,还是由于他完全没有想到而伤心。

  师:你们真会读书,看来你们已经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

  是啊!巴迪怎么受得了父亲这么严厉的评价,就连妈妈也接受不了,“嚷”了起来,(学生读)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是啊,父母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八岁的巴迪是无法理解的,父亲为什么这样评?母亲为什么这样评?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附板书:

  “精彩极了”得意扬扬

  和

  “糟糕透了”失声痛哭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

  东唐庄小学李艳青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能借助课文提供的内容对父亲的心理进行扩展的创作。

  3、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朗读)

  2、这是一篇名叫巴德的美国著名剧作家的回忆之作,谁知道它还另有一个标题《绝妙的坏诗》

  3、比较(二者的异曲同工):矛盾之极

  4、质疑问难:这首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为什么评价有着天壤之别?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找到课文相关内容(不得不承认,的确,相当糟糕)

  2、师:父亲的具体表现——(文中内容2处)

  追问:你有何发现?(毫不留情,实情批驳)

  (注:请以文中词句为发言依据:“扔”,反问句)

  3、a“母亲为什么如此表示?” (师暗示课题“精彩极了”)

  (找到文中句——其中有一个字很值得琢磨:“嚷”)

  b“于是母亲的表现是——”

  (“这里也有个‘嚷’字是否与刚才一样心情?”——惊喜,赞赏)

  追问:何以见的?(注:3处)

  (注:赞扬声雨点般,奇妙,搂住,拥抱……亮亮地,兴奋,一念完)

  能通过朗读体现吗?

  4、师:那是否可以说母亲爱我,而父亲则——,同意吗?理由。

  (注:诗只有十行,父亲读了长时间;父亲对我小说的点拨)

  师:父亲为什么这样做?

  请自由再读文——写写他当时的内心独白。

  (提示:关注母亲赞扬后我的表现)

  小结:于是我从精彩极了的峰顶一下子跌落到糟糕透了的谷底,让我的眼睛……(生)让我再也受不了……(生)然而正是这一跌让我终于清醒地再去省视自己的作品,继而在母亲的鼓励,在父亲的警告中逐步成长起来。

  师:至此,是否说“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绝对截然不同吗?

  三、体会感言

  师;如今巴迪已成为全美著名的剧作家,面对掌声、赞誉,心里一定跌宕起伏如大海,如果你就是他,面对着耀眼的闪光灯,如林的话筒,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随机引入朗诵小诗

  如果说母爱像水,

  那么父爱像山;

  如果说母爱像奶,浓而直白,

  那父爱像茶,严而深切;

  如果说母爱像蜜般的甜润,

  那父爱就是苦涩的良药;

  今天的我们,在爱的鼓舞下,

  幸福快乐地成长!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1、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2、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板书“精彩”、“槽糕”)

  3、谁愿意读这两个词?生读词语

  4、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指名学生举例回答)

  5、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的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课题中为什么有引号?带着感情色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 糟糕 誊写 敬仰 出版 谨慎迫不及待 一如既往 引入歧途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研讨

  1、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父亲”“母亲”。)

  2.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3、根据课文的叙述,你认为课文分几部分?怎么分?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前半部分,指名读(提出要求:出示: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板书:兴奋、赞美

  指导朗读体现母亲兴奋的句子(出示)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指名汇报

  3、过渡:

  这些语言、动作描写主要表达了父亲对我写诗的评价——糟糕透了。那“我”又是什么表现呢?继续汇报

  4、学生汇报“我”当时的反应

  教师随机板书:吸引、拿起、放回

  5、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6、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学生回答

  7、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试读描写“我”当时反应的句子。出示(指名读、齐读)

  8、巴迪写的一首诗母亲和父亲读完后态度很不一样,下面我们再通过读来感受一下。分角色读。(出示)

  9、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出示练习:

  (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说说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10、引发讨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1)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那么母亲说巴迪的诗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么样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正像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

  11、学生汇报,师追问:既然作者认为自己的诗糟糕透了,为什么说“不得不”承认?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鼓励、严厉”

  三、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1、

  1、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2、生联系实际讲述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2生练习背诵

  3、指名背,要求背出感情,背出气势

  4、小结: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

  (全班齐读)

  5、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出示齐读)

  五、布置作业:(出示)

  巴迪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你们肯定也和他同样的感受吧,好好翻看一下记忆的匣子,以《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赞扬        严格  批评

  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设计理念:

  自读感悟、合作研究、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生活对话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  :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6、)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是你感兴趣或想要知道的?谁来说一说。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6`]

  过渡: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25`]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小节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出示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语段三齐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5、导思:大家觉得巴迪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有什么作用?(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6、过渡:若干年后,巴迪是怎样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请自由阅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体会,并在小组中交流。[出示延伸提示]

  7、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参与学生讨论。(5`)

  8、导语 :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评价便有了深刻的感悟。在他的这些感悟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4`)

  9、学生自由选读,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引导: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你感受最深的还有哪些语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语段三:“一个作家,应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在生活中你曾经同时感受过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吗?

  导读: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适当鼓励)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10、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拓展延伸[3`]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父亲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父亲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父亲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五、总结[2`]

  怎么样?感人吧!父亲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六、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练习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7

  教学目标 :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方法: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引入课题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质疑,自主体验。

  预设:

  ⑴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

  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⑸“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质疑,互动体验。

  1、生自由读课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待生读完后,提出:

  ⑴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因为“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说的话,所以带引号。)

  (我读懂了“精彩极了”是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的评价。)

  ⑵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作者在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成了有名的作家。)

  2、生反馈交流,师补充并纠正。

  四、变式质疑,深入体验。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应用质疑,纠正体验。

  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自读,思考: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3.班级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事情的本身质量;另一个方面是因为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示“我”。).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描写巴迪听了妈妈和爸爸的评价后截然不同的反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阅读质疑,自主体验。

  1.自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体会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出来的?

  2.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

  (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三、合作质疑,互动体验。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

  四、变式质疑,深入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美美地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五、应用质疑,纠正体验。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1.咱们可以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话题是: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

  2.学生辩论会

  3.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4.借鉴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警告   

  ↘ ↙

  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9

  一、设计意图:

  本课主在体现“先学后教”模式,根据课前“导学单”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情况开展选择性教学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增加练习巩固的时效。本课重点以课堂作业本深入阅读分析题为介入点,检查学生对文中巴迪父母的这两种不同的爱的理解程度,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分析,理解巴迪父母不同评价的原因,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中不同描写方法在突出人物特点中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交代本节课学习内容,交流课题

  1.今天让我们来共同交流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希望大家在交流自学成果中能产生更多的智慧碰撞,获得新的认识和收获。

  2.交流课题,了解此处引号的作用。

  (二)自学检测:

  1.生字词:(小组负责组织)

  (1)小组确定检测方式及内容

  (2)组织开展

  (3)评价反馈

  (4)教师点评

  2.练习反馈(小组交流)《课堂作业》1、2

  (1)各小组根据课前交流情况,由一人反馈基础练习完成情况。

  (2)教师根据反馈选择指导或点评

  【以上为《导学单》☆1内容】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以上为《导学单》☆☆2内容】

  (三)重点精读

  根据《导学单》☆☆☆3展开本课1-14自然段的精读。

  (四)练习自纠,教师巡视指导【分层指导】

  《课堂作业》第3题自主修订。

  附导学单: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单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母对作者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3、感受作者文章在人物描写中的所采用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4、积累语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预习导学题

  ☆1、初读课文,利用课后生字表和词语手册,识记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基础练习自我检测: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配套练习“词语广角”与“句子长廊”一、二题。

  ☆☆2、读通课文,尽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深入阅读1-14自然段: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反应是怎么的?“我”的心情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想一想:父亲和母亲为什么对巴迪的诗会有不同的看法。结合完成作业本第3题(2)、(3)、(4)。

  ☆☆☆4、自读感悟16、17自然段:成年以后,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找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作者的体会。

  ☆☆☆5、读读文章的结尾,说说“两股风”指什么风?“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股风刮倒”这句话你是怎么体会的?完成配套练习“句子长廊”第三题。

  ☆☆6、背诵并默写课文最后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8、拓展延伸:阅读并体会课文后,联系生活请说说你的父母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的?你是如何看待父母对你的爱?学了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9、拓展阅读:阅读配套练习“阅读平台”《拐弯处的回头》,完成练习,体会父爱的与众不同。

  ?10、提出不懂的问题: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

  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nt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出示“教育与孩子”,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您的孩子?!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

  (一)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提问题。问题可能为:

  1.作者为什么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题目?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

  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

  (二)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现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拼读几遍,读懂了的地方用笔做上批注。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

  (三)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1.出示: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指生读。正音。齐读。

  2.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四)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三、品读第一部分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一到十四)

  师: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1.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生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母亲慈祥赞许父亲严厉批评

  2.巴迪在听了母亲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生读有关语句。

  3.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四、读第二部分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接下来我们读第二部分,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默读第二部分)

  师:好了,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谈自己的疑问。

  1.为什么作者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都是爱?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受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

  作者为会把爸爸和妈妈的评价比作风?

  师:咱们现在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大家一块儿解决。团结力量大,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我们现在来交流,谁来说,第一个问题。

  生汇报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放声读这句话。

  (生练读这句话)

  (指名读句子,齐读)

  五、总结

  同学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另一种是严厉的爱,你更想得到哪一种爱?

  生谈感受。

  师:咱们第二课时可以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话题是: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如果面对赞扬和批评,不管来自谁的,我总结一下,我送给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师: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下课后把它写在小卡片上。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内容,对于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有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好?

  生自由读课文。

  二、辩论准备

  同学们有自己的见解了吗?哪些同学认为批评好,哪些同学认为表扬好?

  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致,想不想说服别人同意你的观点?那我们来进行一场辩论如何?

  同学们的见解是不是很完善呢?让我们观点相同的同学精诚合作,把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全找出来。再选出代表参与辩论。

  小组合作作辩论准备。每组选四个同学担任主辩,小组同学可为他们出谋画策。注意辩论时可从书上找依据,也可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结合实际谈。(要求:一辩从书上找依据陈述自己观点;二辩找理论依据:三辩联系实际谈,四辩总结陈辞。)

  选一个学生担任辩论主席。

  三、辩论开始。

  主席:大家好!今天参加辩论的两支队伍可说是辩论经验丰富的精英,他们肯定会在今天的比赛中大展辩才,给大家带来场“劲”的(比赛),让大家大饱耳福。我们将在今天的辩论群英会中选出一位最佳辩手。

  现在向您介绍参加今天大决赛的两支队伍。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的代表,第一位______,第二位_______,第三位_______,第四位________;左手边是反方的代表,第一位________,第二位__________,第三位_________,第四位_________。今天的辩题是慈祥的爱好;反方的立场是严厉的爱好。现在我宣布辩论会正式开始!首先将由正方一辩_______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

  正方一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请反方第一位代表___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

  反方一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请正方第二位代表___同学发言。

  正方二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第二位代表______同学怎么反驳。

  反方二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同学,接下来我们请正方第三位代表_____同学发言。

  正方三辩发言。

  主席:谢谢______同学。接下来我们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______同学怎么反驳。

  反方三辩发言。

  听过双方代表对表扬好还是批评好的陈辞,的确是太精彩了。现在是他们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四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开始!

  自由辩论。

  主席:经过了精彩激烈的自由辩论之后,现在进行总结陈辞。

  现在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_____同学总结陈辞。

  反方四辩发言。

  现在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_____同学总结陈辞。

  主席:大家好!谢谢两队同学带来的精彩辩论。现在请老师评点。

  评选最佳辩手。

  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辩论。其实人的一生中,不仅需要母亲的力量——退热请地鼓励、赞扬,还需要父亲的力量——严格要求、警告鞭策。热情地鼓励、赞扬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使人不断向前,而一味只听到赞扬、肯定,容易使人逐渐变得自以为是,是非不分以至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另一种爱的力量,不断地提醒、鞭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两种爱同时存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两种力量,人才可以健康、顺利地成长。

  四、课堂总结

  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父母的爱。

  巴迪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你们肯定也有和他同样的感受吧。好好翻看一下回忆的匣子,以《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设计理念:

  自读感悟、合作研究、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生活对话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  :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是你感兴趣或想要知道的?谁来说一说。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6`]

  过渡: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25`]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小节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出示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语段三齐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5、导思:大家觉得巴迪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有什么作用?(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6、过渡:若干年后,巴迪是怎样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请自由阅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体会,并在小组中交流。[出示延伸提示] 

  7、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参与学生讨论。(5`)

  8、导语 :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评价便有了深刻的感悟。在他的这些感悟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4`)

  9、学生自由选读,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引导: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你感受最深的还有哪些语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语段三:“一个作家,应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在生活中你曾经同时感受过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吗?

  导读: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适当鼓励)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10、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拓展延伸[3`]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父亲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父亲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父亲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五、总结[2`]

  怎么样?感人吧!父亲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六、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练习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爱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之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

  注意以上内容都不止一页,请点击下一页,或页码进行浏览!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什么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5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学一学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词语积累

  1.歧途:错误的道路。如:不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必然会误入歧途。

  2.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如:张大爷是个言行谨慎的人。

  3.得意洋洋: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如:瞧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就知道他准是有什么喜事。

  4.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如:小强虽然顶撞过刘老师,但刘老师对他的关心一如既往。

  5.灵感: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想法。如:灵感是不肯拜访懒人的客人。

  6.源泉:泉源,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的原因。如: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幸运-走运 敬仰-敬重 精彩-精美 慈祥-慈善

  反义词:精彩-糟糕 幸运-倒霉

  三、难句讲析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是称心如意、运气好的意思。巴迪的幸运表现在他有个慈祥的母亲,还有个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使他在写作上有了力量和自信。严厉的父亲的批评是一种防止他误入歧途的平衡力量,是一种警策和激励。在父母双方的共同影响下,巴迪终于写出了很多作品,取得了成功。

  四、难段讲析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作者成年后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深切感受。取得的成就,只是一语带过,大部分篇幅讲的是自己的体会。他成功了,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个慈祥的、一直在鼓励他的母亲,母爱的力量成了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另一方面,他严厉的父亲的批评是一种“警告的力量”,时刻在提醒他不要误入歧途。他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出发点都是对他的爱护,他是在这“两种声音”的交替作用下,在不断的鼓舞和警策下不断地前进并取得成就的。

  五、篇章学习

  课文按时间先后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讲作者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双方得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第二部分(从“几年后”到“那时我还不满12岁”),讲作者几年后认识到父亲原先的评价是对的,受到母亲鼓励他一直在写作,并且得到了父亲有限的肯定。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讲作者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非常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第一部分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

  六、疑难点拨

  思考·练习2

  这道题是让你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题中举出两句话做例子,意在引导大家找出类似的有趣而又不好懂的句子,然后通过讨论加以明确。

  第一个句子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对同一作品做出的截然相反的“极端的断言”。但“精彩极了”的夸奖,是慈祥的母亲期望儿子成功的热情鼓励;“糟糕透了”的批评,是严厉的父亲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甚至“误入歧途”的警告、提醒和鞭策,是严格要求。“两种声音”虽然截然相反,出发点却都是希望儿子努力上进、不断进取,都是爱的表现形式。

  (第二个句子参见“难句讲析”)

  练一练

  一、将下列的词分为两类。

  狡猾 果断 机灵 武断 夸奖 鼓励 勾结 夸耀 得意洋洋

  二、在正确的读音后画“√”。

  三、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由( )(     )( )(     ) 反( )(     )( )(     )

  堇( )(     )( )(     ) 采( )(     )(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写把字句。)

  2.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 )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答案:

  一、(1)狡猾 武断 得意洋洋 勾结 夸耀 (2)机灵 果断 夸奖 鼓励

  二、

  三、邮、邮电;油、油田;返、返回;饭、饭桌;谨、谨慎;勤、勤劳;彩、彩色;菜、蔬菜

  四、1、我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2、爸爸对我说他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3、世界上糟糕的诗太多了。

  五、1、虽然……但是…… 2、因为……所以…… 3、不但……而且…… 4、虽然……但是……

  读一读

  一身是胆取"天电"

  1752年7月一个闷热的黄昏,美国费城郊外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就在大雷雨将至时,一个中年男子领着儿子向旷野急速走去。父亲举着一只丝绸风筝,儿子手里紧握一卷放飞风筝的麻线。他们选择迎风的方向,奔跑着放飞起了风筝。

  父亲名叫本杰明·富兰克林,原是印刷厂的一名徒工,十分爱科学爱学习,40岁以后开始研究电学。为了证明天空中的闪电和莱顿瓶里的放电是同一现象,他邀20岁的儿子威廉一起放飞风筝,进行这次冒险的向天空取“天电”的科学实验。特制的风筝顶部插有一根尖金属杆,麻线的末端缚着一把铜钥匙,铜钥匙上系了一条绸带。

  借助风力,风筝摇晃着越升越高,钻进了云层中。突然,大雨随着一阵电闪雷鸣倾盆而下。富兰克林和儿子跑进小木棚里避雨,不让干燥的绸带淋湿。在他们注视着天空时,威廉像发现了什么似地叫父亲快看,原来是淋湿的麻线突然竖起了毛茸茸的纤维。这时,富兰克林马上将一只手捏成拳头,用手背慢慢地靠近那把铜钥匙。随着“噼啪”的响声,一串蓝色的电火花蹦跳出来,手感到一阵发麻。威廉把带来的莱顿瓶接到铜钥匙上,“天电”被装入瓶中。结果瓶里面储存的电也有电火花,能点燃酒精灯和做各种电学实验。

  这就是著名的费城实验,它的成功给富兰克林以莫大的启发。他想,既然风筝上的尖金属杆能够引下云层里的电,那么在建筑物的屋顶安装金属杆,然后再用直通到地下的导线与其连接起来,岂不是也可以将云层上带的电引到地下而保护建筑物避免雷电的破坏吗?

  富兰克林是一位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称得上是大无畏的发明家。他一旦下定决心,便义无反顾,将生死置之度外。正因为有了充满危险的费城引雷实验和其他一些实验,才诞生了最早的避雷针。

  ——摘自《聪明泉》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6

  延吉二初   谢爱丽

  2004 、10、21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不同语气的句子的语调,学会抑扬顿挫地朗读,达到传情达意

  2、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3、引导学生要懂得从表扬鼓励、批评挫折两方面获得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掌握三种不同的语调

  教学难点 

  从父母对孩子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应该怎样读?(请同学读)“精彩”和“糟糕”一组什么词?反义词。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说到这两个词?(赞扬;批评反对)

  2、文中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一位同学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3、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二、整体感知,寻找突破口

  1、范读全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文中第十七段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沃当初是多么幸运。”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他为什么说自己是“当初是多么幸运”?文中有揭示原因的语句吗?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

  “当初”是指什么时候?“我”七八岁的时候

  “我”在事业取得巨大成绩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但在当时,在七八岁的时候,我觉得幸运吗?(不)

  我们来看看七八岁时的我是怎样看待父母的

  三、分析课文

  1、散读1-15段,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段落

  2、看写母亲的段落,哪一段写得最生动?

  第一段

  母亲是怎样赞美我写的诗的?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母亲这时的心情吗?

  兴奋、激动、自豪

  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请圈划出来

  亮亮地、兴奋地、嚷道、搂住、雨点般

  谁能把母亲这种激动自豪的心情朗读出来?

  (高升调、重音)

  “这真是你写的吗?”↗

  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3、儿子真是母亲的骄傲!那么儿子听了这样热情洋溢的夸奖之后,他有何反应? (腼腆、得意洋洋)

  之外还有哪些不寻常的表现呢?

  散读2-4段

  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巴迪此时的心情吗?兴奋、急切、自豪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整个下午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重新誊写,描上了一圈花边

  焦急的盼望

  4、“我”为什么这么急切的盼望父亲回来呢?

  “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欣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5、我热切的盼望父亲的赞美。可是父亲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呢?请大家快速找出相关语句

  6、父亲的话无疑给我泼了一瓢冷水,我有何反映?圈划出相关语句

  7、分角色朗读1-15

  要求:“我”  兴奋自豪―――失望、委屈

  母亲   赞赏

  父亲   严厉

  四、深入理解

  1、七八岁的我写了人生第一首诗,母亲的夸奖让我得意洋洋,而父亲的批评让我十分失望难过。这是不是说母亲很爱护儿子,而父亲不爱儿子呢?显然不是

  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说说你的理解

  (可从三方面说,一是父亲是严格的人,从他对下属的要求可看出;二是父亲实话实说,从第16段第一句话可看出;三是父亲的良苦用心)

  2、在遭到父亲的否定后,“我”是不是从此不再写作了呢?不是

  是什么原因让我一直在写作?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得鼓励我

  父亲的态度有何变化?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3、当巴迪事业成功后,他是怎样看待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原句来回答。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4、这两种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种是鼓励,一种是严格的要求)

  5、这两种不同的爱对巴迪来说分别有什么作用?

  当他得意洋洋时,父亲警告他,提醒他要总结提高;当他因批评而失望痛苦时,母亲一如既往的鼓励让他坚持下去

  6、这两种爱都是有利的,那么是不是说只要有一种就可以了呢?如果只有一种,想象一下巴迪可能的人生经历。

  7、作者是怎样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给他的影响的?§17

  作者还用了一个比喻,把这两种不同的爱比作两股风,

  正因为作者既有母亲的鼓励又有父亲的批评,他的生活才不至于被任何一股风刮倒,才能努力地向前驶去,到达成功的彼岸

  8、齐读第17-18

  五、扩展延伸

  1、从巴迪的经历中,你想到了什么?

  事业的成功既需要鼓励又需要批评。它们都来自爱的力量,都是前进的动力。

  2、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情况,需要你作出评价,在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怎样做?(别人失望时;成功时)

  3、反过来,如果别人给了你这样的评价,你该怎么办呢?

  六、作业 

  1、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17-18

  七、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鼓励                      批评                 ↓

  得意洋洋                   失望

  一直在写作                 进行修改

  写了很多作品               出版发行了           成功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当你完成一份自认为不错的手工作品或是取得优异成绩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在七岁时作了一首诗,他的妈妈给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合作中自学。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重点指导。

  (1)读准字音:誊写:(téng)   皱眉:(zhòu)   分歧:(qí)   谨慎:(jǐn)

  (2)记住字形:誊、歧、版。

  (3)理解词义

  腼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糟糕:指事物、情况坏得很。

  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的事。

  引入歧途:歧途,指歧路,比喻错误的道路。

  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顶点。

  三、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按照不同内容的分段依据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14自然段)主要讲述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小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

  第二段(15—16自然段)主要讲了几年后正是由于妈妈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由于爸爸的批评使我学会了修改。在他们的教育下我才成为了一个作家。我为自己有这样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而感到幸运。

  第三段(17自然段)两种声音一直鞭策着我不断前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体会深意。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联系上文说说“这两种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精彩极了”这样的赞扬声和“糟糕透了”这样的批评声。)

  2.这两种声音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呢?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标画语句,找出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和心理活动。

  2.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3.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随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腼腆”是由于“我”第一次写诗,不知好坏,有些不好意思。“得意洋洋”是一个孩子听到对自己夸奖和肯定所表现出的骄傲。

  (2)“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和“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了一圈花边。”

  “我”“迫不及待”是因为听到母亲的赞扬后便自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想马上把这首诗给父亲看,也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3)“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我觉得他读了很长时间。”

  这里将“诗只有十行”与感觉“读诗读了很长时间”做了对比,一方面说明爸爸对“我”的严肃态度,他并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通过认真读诗再下定论,可以看出爸爸对“我”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另一方面体现了“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既想听到父亲的赞扬,又害怕听到父亲的批评。

  (4)“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和“我再也受不了了,……扑到床上痛器起来。”

  爸爸的批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爸爸会这么严肃地批评“我”的作品,一点儿也不留情面。

  4.试想一下,如果当初“我”的作品得到父母亲一致的称赞会怎么样?(有可能会很骄傲,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无法加以改正,长大后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作家。)

  三、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对我有什么作用呢?请读第二段。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2.“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母亲的表扬是对“我”的鼓励,是她给“我”带来了写作的力量,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是在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不断发现问题加以改正。这两者的结合,成就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作家。

  四、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一股风指的是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没有因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沉浸于赞扬声中而不再去努力;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一蹶而不振。

  2.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赞扬声,批评声都代表着两种表现形式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一种是宽容的爱。这两种爱都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关心。

  3.再次朗读这段,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在能力和德育方面的目标是:1、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课堂上培养学生动笔墨读书,培养积极思维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3、使学生明白批评也是一种爱,“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的言词和鼓励的话语一样是促人进取的。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美德。学生上课要当学习的主人,要认真思考每一个疑难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题目能够大胆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教学的重点是在读懂每段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是完全相反的。还要解决一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通过问题悬念导学,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针对重点段落,教师进行“学路指法”,最后“引导自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学生的总结评议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探究活动

  哑巴救人

  有一天,一个老人挑了一担西瓜上街卖,走累了,就在路边一间危房里休息。有个哑巴看见老人进来,他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老人不知什么意思。这时,狂风四起,屋子立刻有倒塌的危险,一定要叫老人立即出去才行。哑巴急了,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使老人主动地跟着他出去了。老人刚走出屋子,那间危房就倒塌了,好险呀!那么,哑巴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提示:

  哑巴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当然不饶他,就立即追了出来。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2117126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