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微信扫码分享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精选14篇)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0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师:“慌”是什么意思?

  生1:紧张。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2:害怕。

  师: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紧张害怕?

  生1: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他们可能会喊些什么?

  生1:救命啊!救命啊!

  生2:快来人哪!有人掉进大水缸里啦!

  师:你能读出他们的紧张害怕来吗?

  生1:读,(语速太慢)

  师:一点都不紧张不害怕嘛。

  生2:读。(很到位)

  师:没错,这就是慌的样子。

  再点名读

  齐读。

  ……

  生1:读“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你这块石头不够大,砸不破水缸。

  生1:读。

  师:换了块大石头,但没有用力砸。

  生1:读。

  师:对了,这才是课文中写到的司马光。谁再来试试?

  点名读,齐读。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转载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2

  作者:嘉善实验小学 陆美玲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按此网址能找到课件,这课件可供你随时播放、暂停,操作方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3

  设计:黄燕 杨明明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这是一只( )缸。(大、厚、重)

  3.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砸缸?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很镇定)

  (2)急中生智。“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水多吗?哪个词说明水多?(哗哗)

  2.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

  1.复习词语:

  强调: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4

  作者:嘉善实验小学 陆美玲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按此网址能找到课件,这课件可供你随时播放、暂停,操作方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5

  作者:实小语文组

  教学目标 :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 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6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迅速翻看课文,小声交流)

  生:司马光没有慌。

  师: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

  生:(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司马光如果慌了,能这样做吗?

  生:如果慌了,那石头就搬不起来。

  生:如果慌了,手就抖个不停,就没有法子使上劲。

  生:一慌,浑身就没有力气,用石头砸缸也砸不破。

  师:说得都很对!轻声读读上一段课文,再想一想,司马光如果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的表现?

  生:还可能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哭呀,喊呀,跑去找大人。

  师:司马光就是司马光,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就是没有慌!请小朋友们思考、议论一个问题,当司马光决定搬起石头砸缸时,他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思考后,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生:他可能想,石头要大一点,不然砸不破缸。

  师:你说得对,我们要围绕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来回答。

  生:砸破了缸,水就流掉了,那个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就得救了。

  生:掉进大缸里的小朋友肯定咕噜咕噜喝进很多水了,再不赶快放掉水他就没命了。

  生:时间就是生命!要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让他马上离开水,砸缸放水,又快又好!

  生:要是跑去找大人,时间救耽误了,等大人来,说不定那个小朋友早就呛死了。砸缸放水是救人的最好办法!

  ……

  师:小朋友们讲得很有道理。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想到这么个好办法,说明他非常沉着、非常机智、非常勇敢。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再读一读。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7

  秦丽娜

  教学设想: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  ,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课题:20、司马光

  2、介绍:“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大文学家、大史学家。

  这一课讲的就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

  2、思考讨论: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gǔ   shí   hòu

  (古  时  候  )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

  zuò  jiǎ      kuō  gāng

  (有 座  假 山)(一 口 水 缸 )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发生了什么事?

  hái   pá  diào

  (孩 子 爬  掉)

  4、这时,其他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结果怎样?

  dōu huāng   kū hǎn zhǎo

  (都  慌 了  哭 喊 找 大 人)

  shǐ  jìn zá  dé jìu

  (使  劲 砸 得 救 了)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读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检查读音。

  ① 指名读,正音。

  注意:“时、找、使”翘舌音。“司、座、砸”平舌音。

  ② 去拼音读词。

  ③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④ 同音字比较,时、石、十;候、后;坐、座。

  ⑵ 检查字形。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这些字?

  古:由“十”和“口”组成。

  时:左右结构,由“日”和“寸”组成。

  候:注意中间的“ ”不能少。

  孩:用“该”换偏旁记。

  座:“坐”加偏旁。

  都、找:用换偏旁的方法记。

  ⑶ 讲解词义。

  ⑷ 齐读生字词。

  五、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

  2、纠错。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 (自由读)想一想,有几句?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⑵ 出示:

  什么时候 谁 在哪儿 干什么

  填空。

  ⑶ 指名看图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及水缸的样子。

  ⑷ 指导朗读。

  2、讲读第2自然段。

  ⑴ 指名读。

  ⑵ 结合第1自然段思考: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水缸里的?他会遇到什么危险?为什么?

  ⑶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儿看出她们慌了?

  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口头说话)

  ⑷ 想象一下,他们这时可能会喊些什么?

  ⑸ 指导朗读。

  3、讲读第3自然段。

  ⑴ (看图)掉在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会怎样想呢?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⑵ 读课文,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⑶ 从哪里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⑷ 比较句子:

  ① 他搬起一块石头。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儿可以看出他怎样?

  ② 司马光砸那口缸。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缺。

  读一读,想一想,“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司马光怎样?

  小结: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我们如果在句子中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更具体、清楚、明白。

  练习:妈妈(  )zhī毛衣。

  小红(  )看书。

  小白tù(  )bá萝卜。

  ⑸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看出来?(齐读)

  ⑹ 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有力,第二句要放松些。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样?

  四、练习背诵。

  1、看图练背。

  2、同桌互背。

  3、师提示背。

  4、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选正确的读音。

  时(sí shí)   都(dū dōu)  找(zǎo zhǎo)

  座(zuò zhuò)  砸(zá zhá)  缸(gāng gān)

  二、练习说话。

  1、用词练习说话。

  ⑴ 有的……有的……还有的……

  ⑵ 不小心……

  2、看图背课文。

  填空: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石头,使劲砸(  )(  )(  )。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ǔ shí hòu yí zuò shān  (     ) (     )

  dōu lái le zhǎo dà rén  (     ) (     )

  2、组词。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座(  ) 找(  ) 孩(  )

  坐(  ) 我(  ) 该(  )

  【板书】

  20、司 马 光

  没有慌  bān 石 zá 缸  缸 pò 人出

  yù 事不慌  jī  jí 动 nǎo  jié jué 问 tí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9

  江苏 柏正兰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 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 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板书设计 之一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10

  佚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11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12

  广东省高州市镇江中心小学 何永红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几、个、古、友、他”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篇历史故事。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难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那种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从中得到启发。

  三、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进行积极的评价,及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气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你们听过司马光的故事吗?

  2.简介司马光

  3.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4.揭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分组读、个人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注意读通、读顺。

  6.检查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谁干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

  1.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人?除了认识这个人,你还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人物是谁?

  生:古时候,司马光。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指的是谁?

  生:司马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司马光。

  师:你真聪明!能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师:司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园里。

  师:花园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师,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为什么会掉到大水缸里呢?

  师:你问得好,那么有谁可以帮这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我可以,因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这个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师: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学习。

  3.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么样?别的孩子又会怎样呢?

  4.齐读第三自然段。

  借助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从图中你看出哪个是司马光吗?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呢?

  一个学生:老师?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会不会死?

  另一学生:不会。

  师:你怎会知道的?

  生:下文讲到司马光救他呢。

  5.指组读第4自然段。

  ①找出司马光动作的词。

  ②看挂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

  有个学生站起来双手举起来模仿了他的动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又叫同学表演司马光的动作,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个个同学都能把司马光表现得活灵活现了。

  ④最后那个小朋友怎样了?(得救了)

  师:当这个小朋友掉进缸里为什么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表现不同?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学生讨论)

  总结:我们应该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爱动脑筋的品质。

  ⑤发散学生思维。

  司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还有什么办法救小朋友呢?

  学生踊跃讲出自己的办法。

  三、布置作业 。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13

  【教学设想】

  《司马光》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⑴ 指名分自然段读。

  ⑵ 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篇14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 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⑴ 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⑵ 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 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 “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 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 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⑷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⑵ 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 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⑷ 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⑸ 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⑹ 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⑴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⑵ 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 小组内练读。

  ⑷ 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⑸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⑹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⑵ 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⑶ 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 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⑸ 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⑹ 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⑺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⑵ 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⑶ 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⑷ 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⑸ 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 )劲( )司( )

  球( )径( )同( )

  2、扩词。

  司( )( )假( )( )

  使( )( )别( )( )

  四、课堂总结: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3439126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