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旧城已冷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微信扫码分享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精选12篇)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第一课时 (简)

  (一)质疑,导入新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本课生字的书写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从而产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2,练习用忙着写一句话.

  3,背诵《游子吟》.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下面我来选几个生字考考你们怎么样

  ①出示:针,根,寸,读你能从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抚摸:你能从字形上猜猜它的意思吗

  寸,永: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

  ②出示生字词,集体读一遍.

  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围绕着《游子吟》这首诗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母亲的恩情》.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做法呢 自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你想说什么

  (1)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她的行动加,出示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抓住一针针一线线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②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2)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出示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导看图,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每天都在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

  ②指导读,读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心,想念,盼望.(指名读,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了母亲对孟郊的那种爱护,关心的情感.那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分组学习:找一找描写孟郊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交流汇报.

  (1)出示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以不住地这个词看出什么 (孟郊向母亲保证,一定会早点儿回来,不让母亲担心)他看到母亲的白发,眼睛就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启发想像,感受母亲无私的爱)

  (2)出示图三,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读课文

  ①他看到了什么 (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

  ②抚摸着自己的衣服,他想到了什么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十分肯定(指名读).】

  ③出示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3,是啊,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1)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2)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50岁时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

  (4)谁想来吟诵这首诗 (指名读诗句)

  (5)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文章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弄懂了.

  (出示:意恐迟迟归)读一读,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6)出示诗歌的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7)齐读全诗.看三幅图,试背古诗.

  (三)扩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1,孟郊从母亲为自己缝衣服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可同学体会到了母亲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了吗

  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母亲.

  2,看,我们每位同学的妈妈都那么伟大.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兄妹,但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回报吗

  (不是,也许我们就是为母亲做得再多,也无法和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相提并论,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亲,让她少为我们操心.)

  3,看小黑板上的一句话:母亲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你能不能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说母亲忙着为你做什么.

  4,练一练,抒发真情.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呢

  (四)板书设计

  9 母亲的恩情

  母亲 缝衣送儿

  孟郊 铭记在心 《游子吟》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1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江苏省九义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此文以诗文结合的形式学习古诗《游子吟》。为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古诗,降低了难度,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学习的情境。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是学习理解古诗《游子吟》,古诗是辅助理解古诗的材料。难点是理解古诗中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及母子之间纯洁而真挚的情意。

  本课学习古诗1~2句,课文1~2段。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作如下设计。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古诗入手,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自学课文1~2段来释疑,教师点拨,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比较四种句子,紧扣语言文字:“一针针,一线线”、“夜深了”、“还在”等词,让学生渐渐理解母亲的辛苦,体会母爱的伟大。质疑,自学,释疑,相机点拨的教学体系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能轻松习得。2.

  渲染母爱之情,以情动人,产生共鸣。开头从《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导入,一开始就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中充分运用幻灯,图文结合,展示母亲伟大的形象;指导朗读母亲的临别话语,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

  母亲的恩情

  一、     导入新课:讲《妈妈吃鱼头》的故事。

  从古到今,每一位母亲都会把自己所有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难以忘怀——母亲的恩情(读题)

  课文介绍了谁的母亲,她又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呢?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

  纠正:针脚(jiao)  湿润   挂念  缝补

  2. 检查,分别指名读全文

  三、     学习古诗1~2句

  过:这篇课文真是与众不同,前面讲了一个故事,后面介绍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叫什么?《游子吟》。齐读古诗。

  1. 古诗有几句话?我们学习前两句。

  2. 自由轻声读读1~2句古诗,哪些词句不懂,请划一划。(慈母、游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 这些问题不用老师教,大家只要仔细读一读1  

  ~2小节就能解决,你们想想怎么样解决?自由读读1~2小节,找出书中的词句来解决不懂的古诗意思。同桌可以讨论讨论(每人解决1~2个不懂的问题)

  4. 分组讨论:

  (1)游子:

  a.指孟郊(你是游子吗?为什么称孟郊为游子)

  师:出远门,很长时间无法回家的人叫游子。

  b.出远门了(谁出远门了?)

  (2)慈母:慈爱、慈祥的母亲。

  (3)密密缝: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幻灯)

  句子训练:这句话就是讲:

  ①“母亲在油灯下缝着。”

  ②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

  1、2两句有什么不同?(幻灯)多了一针一线,知是母亲是用手中的针线缝补衣服。

  ③母亲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2、3句有什么不同?

  δ第3句改成了一针针一线线,知是母亲缝了很多针,缝的时间长,缝得很密。

  是啊,缝补一件衣服是多么的不容易,要一针针一线线,千针万线才能缝制成一件衣服。而母亲是那么的认真,每一针、每一线都不马虎。看,这是针脚,针脚与针脚之间很近,一线挨着一线,真是密密缝啊!

  δ好好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孩子要出远门,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也许好多年都不回家,好好生怕孩子衣服穿破,所以要做结实一些。)这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的啊!

  ④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仅仅在晚上缝吗?)

  师:天很晚很晚了,到了深夜,一轮弯弯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人们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母亲却还在油灯灯光下,借着忽明忽暗的灯光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她真是太辛苦了。

  她把对儿子的疼爱,对儿子的关怀全部倾注在这一针针一线线之中,这真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疼爱]

  指读。评:夜深了,(吵得我们睡不着)突出“深”,“还在”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齐读。

  (4)临行  什么时候出门?(第二天清早)

  什么时候缝补衣服?(前几天)出远门的前几天就是临行。

  这是讲了好好缝补衣服的时间。在——出远门的前几天。

  (5)意恐迟迟归

  ①想:孩子这回出远门,还不知是什么时候回来。母亲一边缝衣服,一边为儿子担心。担心就是意恐。担心什么?迟迟不回家,要过许多许多年才能回来。

  ②还有哪句也是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说:“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可要平安回来啊!”谁来读一读。读一读。怎么说的?(幻灯)望着,眼里含着泪水,望着要出远门的儿子,心想儿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双手仅仅抓住儿子的手说。(饱含爱的心情)指名,齐读。

  母亲在孟郊出远门时为他缝补衣服,一边做一边为他担心,怕他迟迟不归,儿子上路了,他又千叮万咛嘱咐,要儿子平安回来,这就是母亲,她平凡而又伟大,让多少孩子饱含着温暖,让多少游子为她而思念自己的家园,这时,使我想起了一首歌,放《世上只有妈妈》。

  5.母亲疼爱孩子,孩子呢?(也爱母亲,更加的感激自己的母亲)引读,孟郊听了……湿润了。

  为什么湿润?又多了几根白发。(又多的白发是为孩子熬夜缝制衣服辛苦造成的,母亲真辛苦。)

  所以这件事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6.让我们饱含母亲对孩子疼爱的感情,孩子对母亲感激的感情,朗读古诗前两句。

  注意停顿       慈母/手中线,

  δδδδ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母亲这样关怀儿子,儿子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生词

  恩       补      针

  指导写田字格:恩(上小下大)、补、针

  关键笔画:恩的一、补的衤、针的一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用心去听一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什么?

  2、是呀,母亲的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累得已不再挺拔,明亮的双眼渐渐失去了光华,为了家庭,为了儿女,她付出了太多太多,请让我们记住母亲,读好这个词——出示词语:恩情,你是怎样记“恩”的,注意要与“思”区别开来,思的上面是“田”。

  知道“恩”的下面为何是“心”吗?这是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用心去感恩。再来读读这个词。

  3、的确,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我们做了那么多,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

  4、板书:母亲的恩情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在唐朝,有位诗人念念不忘自己的母亲,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出示《游子吟》。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学习词语:孟郊)

  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示范停顿】

  三、自读课文

  同学们诗读得不错,不知道课文能不能读得也像诗那么好。老师留点时间让你们再来读一读。

  四、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让孟郊念念不忘的老母亲(课件出示图一)。这就是孟郊的母亲,她正在干什么呢?(学习词语:缝补,指名读。大家看看“补”是什么偏旁?为什么?“缝”也很有意思,它是一个形声字,因为缝补衣服要用到丝线,所以呀是绞丝旁。齐读缝补)

  2、母亲怎样缝着衣服的?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指名说 

  (4)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a(学习词语:一针针一线线   指名读,母亲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多仔细多认真呀,谁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b母亲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衣服,而此刻夜已深了,这时人们应该在——?而母亲却在缝补衣服,可见母亲——指名说,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c是呀,母亲的年龄已经大了,眼睛也花了,可为了即将出门远行的儿子,此刻她还在油灯下缝补着衣服,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3、母亲的衣服缝得怎样呢?文章的后面有一个词谁能找出来。

  出示:又细又密的针脚   指名读

  出示图:师:衣服上两针之间的距离就是针脚。针脚之间的距离越小衣服越结实,穿起来也舒服。而孟郊衣服上的针脚是又细又密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去体会一下母亲对儿的一份情。

  师:古代,在有些地区流行着这样一种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

  4、现在,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了吧。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母亲的这种想法在文中也表现了出来。

  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指名读

  (1)多么的舍不得呀,女生读

  (2)多么的放心不下呀,男生读

  5、这节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出示:忙着   齐读

  谁能用“忙着”说一句话。

  6、孟郊就要出远门了,母亲很忙,忙着给儿子缝补衣服,一直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多么辛苦啊。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都藏在“忙着”里了。让我们读好课文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第二天清早,熬了一夜的母亲把孟郊送到了村外,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

  (1)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指名读

  (一句话一颗心,这就是母亲的叮咛,谁再来读?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就是母亲的嘱托。)

  (2)女生读

  (3)男生读

  (4)多么的依依不舍呀,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齐读

  (5)孟郊即将出远门了,难道母亲就真的只有这一句话吗?想想,母亲还会说些什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再读

  2、师:是呀,听着母亲的声声叮咛,孟郊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怎么做的?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4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古诗《游子吟》,属于文包诗类型。故事是诗歌的展  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  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意境。第一自然段写孟郊要  出远门,母亲连夜为他缝补衣裳。第二自然段写孟母把孟郊送到村外,还叮嘱他早  点回来。第三自然段写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联  想到慈爱的母亲给自已的关怀。第四自然段,即诗《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  《游子吟》的写成。课文紧紧扣住母亲的恩情写,通过母亲的所作、所说、所想,  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刻划非常细腻;又通过儿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进行侧面、  间接描写,表达非常真挚,二者结合,塑造了一位栩栩如生的母亲形象。课文还注  重细节,以小见大。“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是传神之笔,表明母亲的恩情  远记在儿子的心中。课文配有三幅彩图,展现了诗歌的意境,可指导学生认真观  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5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  小尊重、孝敬父母。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出示课题:读准恩(en)音。理解“恩情”词义。

  2、讨论交流:母亲对我们有哪些恩情呢?

  过渡:课文是讲谁的母亲的恩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给课文每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逐段读,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1)、出示生字词卡:

  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了、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多音字。(了在“报答不了”   当中读"liao")

  (3)、理解词语(可根据学生质疑的情况随机出示)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并来回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

  注视:注意地看。

  针脚:针迹。

  (4)、抽读生字卡片。

  (5)、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出示所学生字“恩、补、针、抚摸、视”

  1、这些生字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指一指各自的偏旁。

  2、“恩”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不要把上半部“因”写成“田”。

  3、“补、视”注意偏旁书写的区别,联系本义来理解。

  4、“针”、想想还学过金字旁的字有哪些?“铁”帮助记忆。

  5、“抚摸”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摸”可利用“漠”来记忆。

  6、描红。

  四、作业设计:

  1、描红,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

  2、听句训练:(开火车)

  (1)、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我看到自已种的月季开花了,真高兴。

  (2)、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

  3、让学生试着用“看着”“忙着”造句。

  二、学习课文1、2、3小节: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第一节,找出孟郊的母亲对孟郊的深情厚意的句子。

  a、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b、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在缝着。

  她一边缝一边在想:孩子这回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能回来 ……

  (2)、出示图片,看图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体贴入微的思想感情。

  (3)、你能读好这些话吗?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母亲一边缝衣裳,一边会想些什么呢?(练说)

  2、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当第二天到来的时候,母亲对既将离开自已的儿子,又是怎样千叮万嘱的?

  (1)、出示图片(1)让学生看图说一说。

  (2)、结合第二小节,说说这小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共有3句:a、母亲把孟郊一直送到村外。

  b、母亲嘱咐儿子早点回来。

  c、孟郊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眼睛湿润了。

  (3)、指导朗读母亲对孟郊说的话。体会出依恋牵挂之情。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孟郊这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自由读,讨论:

  2、填空:

  孟郊( )着身上的衣裳,( )着那又( )又( )的针脚,心里   想,母亲的( )不就像这( )吗?沐浴着( )的小草,无论怎   样都(   )不了太阳的( )啊!

  3、个人读,齐读。

  4、读了以上的这段话,说一说母亲的慈爱像(   )。作者孟郊像

  (   )。

  三、学习生字:

  出示所要学的生字“迟、归、言、寸、著”

  1、分析结构:  左右结构:归   上下结构:著

  半包围结构:迟  独体字:言、寸、

  2、“迟”注意“尺”最后一笔是“点”。

  3、“言、寸”作为独 体字,在田字格中把握好位置。

  4、写笔顺:

  归:

  著:

  5、“迟、归、言、寸“适当扩词。

  6、描红。

  四、作业设计:

  1、抄写书后的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补( )模(    )针( )恩(    )

  扑( )漠(    )什( )思(    )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前三小节。

  二、学习古诗《游子吟》。

  1、从前三小节来看,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孟郊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郊正是有了母亲这样的铮铮教导,所以成为唐朝的大诗人。(简介孟    郊)。他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的恩情。

  2、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50岁,写著名小诗《游子吟》)可结合参考资料讲一讲《游子吟》的影   响。

  3、出示《游子吟》这首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结合课文前三小节,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寸草心”:小草的嫩心。比喻游子的心。

  晖:阳光。比喻母亲的爱。

  (2)、试着背诵。

  a、同桌二人交替背、听、互评。

  b、全班齐背。

  c、指名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 心。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老师     教大家一个成语叫:“舐犊之爱”。(联系练习4中的成语讲解)

  2、我们应该怎样来报答自已的父母呢?(联系实际谈一谈)

  3、齐声背诵《游子吟》。

  4、完成练习册。

  四、作业设计:

  1、背诵《游子吟》。

  2、造句: 看到:         。

  忙着:        。

  五、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游子吟》

  缝衣:一针针、一线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           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上路 看到——想到——

  50岁写诗《游子吟》     舐犊之爱

  附参考资料:

  孟郊:唐朝诗人,字东野,湖洲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  居嵩山,贞元中举进士,官居溧阳尉。其诗作力避平庸浅率,追求古谈清寒。与贾  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二句诗,施哲存先生曾在《唐诗  百话》一书中作过说解,录之以供参考:“第三、四句从来没有注解,但如果不知  道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就不能解释得正确。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  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在吴越乡间  老辈人还知道这种习俗。”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5

  今天上了《母亲的恩情》现在把教学实录记载下来。

  一、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9:《母亲的恩情》(齐读课题),(再深情一点)。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的孩子,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老师很羡慕你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妈妈,老师更为你们的妈妈感到欣慰,因为你们小小就铭记妈妈对你的恩情!同学们,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著名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一下?

  出示古诗1、 指名读。2、 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因为在它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想听这个故事吗?

  好!我们打开书学习第一段。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贴图)

  1、 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2、 交流:

  a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你找的真好!请同学们看图片:当母亲知道孩子要进京赶考的时候,就在这盏清油灯下为孩子缝制衣服,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

  (揉眼、捶背、擦汗)从揉眼、捶背、擦汗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夜很深了,母亲还在缝衣,我觉得母亲很辛苦,疲劳!是呀!这样累还在不停地缝呀缝,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着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为了孩儿出门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夜,她太疼爱自己的孩子。

  生:我读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同学们说的真好,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缝衣时的辛劳和深情。(指名读,齐读) 

  b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从这句话里,我们明白,母亲是多么渴望孩子能……(学生齐说:早点回来)  期望孩子早点回来母亲怎么做呢?

  同学们请看图,这针脚密吗?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密密地缝呢?(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

  母亲缝衣的时候针脚缝的密密的,她可能在想:

  (我把针脚缝的密密的,孩子呀,你可要早点回来早点回来)

  师:哦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师引: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她有太多太多的不愿意,太多太多的话对儿子说,所以她送呀送,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上她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

  生:郊儿,出门在外当心着凉。

  生:儿呀,在外面要吃好住好,不要舍不得花钱。

  生:郊儿,钱要放好,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生:郊儿,在外要刻苦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回来。

  生:孩子,在外不要交不三不四的朋友,要多写信回家。

  生:孩子,考不上功名也不要紧,记得回家再努力哦。

  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

  生:母亲,你放心,儿子长大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生:母亲,我一定争取金榜题名,让你过个幸福的晚年。

  生:母亲,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师: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更何况好男儿志在四方,于是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殷殷期望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自己读第三小节。

  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这样的草生机勃勃吗?(出示枯萎的草)  这样的草呢? (出示葱绿的小草)   贴小草图

  这里生机勃勃的意思就是草长的很茂盛,充满生机.  

  读句子读出小草生机盎然的样子。

  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贴太阳图

  如果没有太阳呢?(生:小草会枯萎)

  所以说: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什么意思?

  生:a: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应该报答太阳的恩情生:

  b:沐浴着阳光的小草,一定要报答太阳的恩情生:

  c: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怎样报答都报答不完太阳的恩情呀!

  读好句子。(肯定一点)小草用什么方式报答太阳的恩情的?

  仅仅说小草吗?由小草、由太阳孟郊想到了什么呢?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出示:沐浴着母亲慈爱的孩子,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呀!读的肯定点!

  在座的每个小朋友,都沐浴在深深的母爱中,你想怎样报答母亲的的恩情呢?

  现在我作为鲈乡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各位?

  拿话筒:你会怎样报答母亲恩情?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

  想知道孟郊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吗?讲故事!

  课文学完了,但孟郊母子情深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理。假如现在孟郊就站在我们面前,他会怎样读这首诗?诵读古诗.读的真不错,我们现在再来深化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作业:1:表演这首诗。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

  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见文后练习3。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

  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

  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题是什么?孟郊为什么要写诗?(他不能忘记母亲的恩情)

  2、谁能读读《游子吟》。

  3、理解诗歌。

  二、总结。

  这篇课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给他缝补衣服,天明送别的情景,引出孟郊50多岁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反映诗人不忘母亲的恩情。

  学生谈体会。

  三、布置作业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背诵《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2、分两个大组,一个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

  3、同桌交替背、听、互评。

  4、指名背诵。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写话。

  各人自读句子,注意“忙着、看到”用在句中的什么位置。

  造句,先仿说,再写下来。

  忙着——

  看到——

  2、比一比,组词。

  补摸恩

  扑漠思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身上的衣服,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吗?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点击数:118

  二年级语文《母亲的恩情》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文包诗”形式的课文的一般学法,即通过诵读故事理解古诗内容。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课文第3段“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两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动情——用音乐拨动学生心弦

  课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歌者饱含觉悟的演唱,镜头中白发苍苍,身体佝偻的母亲,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

  1、以插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母亲吗?(生:孟郊的母亲。)

  师: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追寻着这位母亲,体会她对孟郊深深的情感,来,齐读课题(生齐读)再深情些(生再读)

  2、诵读最后一段引出古诗,生自由朗读《游子吟》

  这篇文章,除了这首小诗,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哪一段最令你感动。(师参与活动中)

  生自由练读

  3、明确学习目标及学法。

  4、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感悟文中情感。

  (1)自由朗读故事,选择最喜欢的一段默读、圈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想一想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2)小组交流,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情。

  (3)集体交流,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进而理解古诗。

  读完的同学默读你最喜欢的自然段,一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好后再把你最感动的句子读给你的伙伴们听听。,没读完的继续读。

  出示“沐浴……恩情,小草……生机勃勃”

  师:你觉得小草长得好不好?(生高兴地说:好!)

  师:从哪里看得出来?生:“生机勃勃”这个词写出了小草在阳光的沐浴下长得很茂盛。

  师:你理解得真好!(相机画了个太阳:)

  师: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把“生机勃勃”这个词,读好行吗?(生齐读)

  师:如果没有太阳,小草会怎样?(生:没有太阳,小草就会枯萎。)

  师:所以说……(生接说:沐浴着……恩情)齐读上一句话

  师:看着沐浴着阳光的小草,孟郊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生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

  母亲的慈爱,不就是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生自由读以下两句,想一想有什么区别?

  师:你从这两句话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要语气加重,强调了……

  生:第一句是陈述句,第二句是反问句,比第一句感情强烈。

  生:……

  师:同学们真聪明,理解真深刻,让我们再一起读读,体会体会。

  生齐读。

  师:如果说母亲的慈爱象太阳的光辉,那小草指什么呢?

  出示

  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恩情啊!

  孩子无论怎样…………恩情!

  师:你体会到了哪句古诗的意思,想一想该怎样读,看看书,一起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师: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个自然段,站起来读

  指名读,师相机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的回答很令人感动

  哪一句最令你感动。

  生:读“夜深了,母亲……着”这一句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母亲为了孩儿出门能穿上又好又暖的衣服而熬眼,她太疼爱自己的孩子。

  生:我读出了母亲对孩子的深表。

  生:我读出了母亲的辛苦。

  ……

  师出示母亲缝衣服的画面

  师引:真是:慈母手……就这样天不知不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她有太多太多的不愿意,太多太多的话对儿子说,说什么?师引导读第2自然段。齐读

  师:有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吗?(生举手,指名读)

  师:你最喜欢哪个句子?生读后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师:千言万语只化作一个声音,那就是:郊儿,娘天天挂念着你,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生连读三遍后,师问: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出来吗?(担心、挂念、难过、着急、爱护)

  师:让我们带着你的感觉再一次读这句话。

  你体会到哪句诗的意思。(生回答,师相机指导)

  师:让我们再看一看这首诗吧,此时此刻孟郊就站在这儿他会怎么读?(指生读)

  师:你读古诗,我就知道你读懂了。

  师:我还想听听你们最动听的声音(指生读)

  师:你能让老师知道最震撼我的是什么吗?(指生读)

  师:骨肉相亲……恩重如山(相机出示画面让生配乐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

  师:小草尚且知道用长得更加生机勃勃来报答太阳的恩情,作为儿女应该如何报答母亲的恩情呢?(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份实践作业,送给妈妈一片爱)

  生:我们要好好学习

  生:我要帮妈妈做家务

  生:我以后一定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不再给父母添麻烦

  生:……

  作业设计

  必做:1、读《语文补充阅读》中《妈妈的爱》一文。

  2、收集有关母爱的古诗、名言、歌曲、散文等,准备下节课交流。

  选做:找伙伴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母亲

  恩 情

  孩子

  江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无私的母爱。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妈妈是我们身边的天使。

  2、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会唱的一起来唱。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教学恩

  2、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缝补  报答    抚摸      沐浴    铭记   迟到  生机勃勃

  孟郊   针线   湿润  光辉  永远   寸草心   恩情   慈爱

  a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b去掉拼音读,齐读

  3、理解长句子

  (1)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2)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在他50周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4、把生字词和句子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再读课文,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发现课文有什么独特之处?(介绍文包诗)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2、自己先去认读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结构,这6个字有什么特点?

  3、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重点指导书写摸 报

  5、学生描红,仿写,完成习字册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9

  一、复习导入。

  二、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下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1、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指名读,说说从“还”、“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介绍:在孟郊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每当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总要为他缝补衣裳。据说,针脚越细越密,外出的人就能早点回来。

  (3)引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多么动人的场景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齐读。

  2、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对孟郊的恩情啊!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母亲这份深深的爱。

  三、过渡:第二天清晨,孟郊要出发了,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送到小村口仍不愿松手。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观察说话:这就是母子分别的情景,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

  2、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3、引读:孟郊听了——。他看到——,眼睛——。

  孟郊眼睛湿润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4、母亲担心着儿子,儿子也牵挂着母亲。谁愿意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四、孟郊穿着母亲缝补的衣裳,带着母亲的牵挂出发了。一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他看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出示: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

  ②“生机勃勃”说明小草长得怎样?小草长得这么茂盛是因为什么?读出小草的茂盛。

  2、他还看到什么?

  出示: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这又细又密的针脚”让孟郊想到了什么?

  ①出示: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么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②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怀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读读这两句话。

  五、母亲的恩情,50岁的孟郊一直铭记在心,写下了著名的小诗。

  1、出示古诗《游子吟》,指名朗读。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这个游子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他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师深情朗读。谁来读好它?要读出对母亲的一片感激之情。

  3、这首诗很好懂,前面的课文读懂了,这首诗基本上就懂了。出示:意恐迟迟归。说一说,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诗?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书中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齐读全诗。

  4、指导背诵。这首诗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谁能记住他?

  5、指导说话。在孟郊的心中,母亲的恩情是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出门时的千叮咛万嘱咐……在你的心里,母亲的恩情又是什么呢?

  6、母亲的恩情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伟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生成的风景――《母亲的恩情》

  案例:

  这是一节下午的语文课,虽然天气阴冷,但琅琅的读书声却使教室里充满了温暖,这节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在学习一个文包诗故事――《母亲的恩情》。

  读通,读顺课文后,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小节,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的场景,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再借文悟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看看上面的这幅插图,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让我感动,古时候没有缝纫机,孟郊要出远门了,他的妈妈在晚上帮他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

  师:(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是啊,你们看这针脚,密吗?

  哇……学生开始感叹。

  生:很密,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冻的。

  生:还怕如果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师:说得真好,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则,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

  生:意恐迟迟归。

  师:好,自己再把这句话读读,看谁体会得更深。

  学生读起来了,我在学生的座位边转了一圈,看看他们有的摇头晃脑地读着,有的拿起笔圈了词语,心里非常高兴,可这时,一个不和谐的情景出现了,面前的一个小孩正拿着铅笔,在第一小节上面的图上,旁若无人地涂着。他先给图上的针脚又添了些,觉得还不够,再添几笔,自我欣赏觉得不错,然后在孟郊母亲的眼睛下面画了几滴眼泪,长长的,都拖到了地上,接下来,又开始给她眯得很小的眼睛上画圆圈。

  虽然这些我都可以理解,孩子就是喜欢在书上插图乱涂乱画,而且他给图上的针脚画密些,很明显,刚才还是认真听讲的。可上课时间,哪个老师看到都会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先克制住自己不发火,然后开始想办法,一百个鸡蛋里面,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芸芸众生,尽管个性差异很大,还是各有各的长处,教师的眼睛,就不能被浮云所遮盖,否则学生的“亮点”也就不能发出光辉,只有发现了闪光点,才能运用闪光点去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尽管这个学生他不在认真的读书,但是如果这时我去当场批评他的话,可能当时他会注意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但是过后也许会起到反作用,也许他会因此对语文产生厌倦。正想着,突然,第一小节中那和眼泪水相似的省略号马上吸引了我。我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有一个同学有一支神笔,把课文第一小节上面的图补得真让老师佩服。真是画龙点睛啊!

  (学生们迷惑不解。)

  师:告诉大家,他呀,给孟郊的妈妈戴上了一幅眼镜!

  (学生有的掩着嘴巴笑起来了。)

  师:你们猜猜,他为什么要画上眼镜啊?我觉得,他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学生们猜测起来了。)

  生:这还用说,你看,古时候没有电灯,孟郊的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

  师:在这么昏暗的灯光下,孟郊的母亲还忙着给孟郊缝补衣服,你们想对她说什么?

  生:我想说,你太辛苦了,你休息一下吧。

  生:我想说,你的头发都白了,你的眼睛也一定看不清楚了,你还想着自己的孩子。

  师:是啊,刚才那位同学一定是体会到了孟郊母亲的这一片爱心,所以给她戴上了一幅眼镜。

  师:不过,另外一笔,可更妙了,这位同学啊,给图上,添了一串眼泪水。

  你们看――(我打出了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我觉得呀,这眼泪水,真像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这位同学,一定是认真读了课文才这么画的。(这位同学有些害羞起来。)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这省略号,真像孟郊母亲的眼泪水啊,你们从省略号里读出了什么?或者,从这眼泪水里读懂了什么呀?

  生:这省略号写的可能是,孩子这次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真挂念他呀!

  生:孩子出远门了,我一个人在家,再也看不到他,真寂寞啊!

  生:孟郊出门在外,如果路上碰到坏人可怎么办呀!

  师:孟郊的母亲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啊。

  生:孟郊一个人到远方去,不知道能不能吃饱,会不会感冒。

  生:冬天到了,孩子会不会照顾自己呀,我好难过啊,你要早点儿回来啊!

  师:是啊,这一串省略号真像小朋友画的这一串泪水,可孟郊的母亲把这些都没说出来,也没流下眼泪,她一定把她的关心,都缝进衣服里去了。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诗:

  生:(齐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反思: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随手涂鸦”成了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不仅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对话氛围,还及时地捕捉到这一时机,使之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品读课文服务,营造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对话的高潮。在这时,学生们思维的差异,独特的体验,都是激发个性潜能,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价值观念的良好契机,如果白白浪费这一机会,任由这一生成契机从眼前溜走,那么这节课中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机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课堂上这道美丽的生成风景,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另一角度和渠道。

  生成的风景,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生成的契机一旦出现,教师就应该紧紧把握,如果利用不当,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此时,我们要用智慧艺术地来处理,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砥砺与启迪,共同研究与成长。显然,案例中这位学生的做法给教学预设来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如何将这插插曲与主旋律结合成浑然一体,不使它变成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呢?教师将这插曲拿出来,摆在课堂上,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生成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将学生带入教材,使两者的心灵交融,又要善于把学生从教材中带出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格。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1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谈话激情 

  1、我们每个人都有亲爱的妈妈,妈妈每天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你能用一件小事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2、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她无处不在。

  自古母爱多恩重,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在50时回想起妈妈关爱他的这一幕幕,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3、[出示古诗],谁愿意为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还有谁愿意读,齐读。

  4、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母亲

  (对,这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爱)

  5、[出示成语],“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

  母亲的爱“情深似海”  板书  情深似海

  母亲的爱“恩重如山”  板书  恩重如山

  这比山还重,比海还深的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恩情呀。齐读课题

  过渡: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这是古时候的听字。你们看,这个听字里包含有哪两个字呀?

  这是告诉我们,听不仅要用耳朵,还要用心,要用心去感受。

  请大家轻轻地地打开书p52,拿好书,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我看出来了,大家也很想读是吗,那请你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刚才大家读得多认真呀,我想请你们读读这课的生字——(开火车)读准前后鼻音

  生字读得非常准,词语也能读好吗?自己试试看。生词——(一人读一排)

  有这么一个词的意思是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学习,这个词叫——

  古时候的“出远门”和我们现在可不一样,那时的交通不发达,也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基本靠步行,出趟远门,没个半年一年的根本回不来呀!——谁来读好这个词

  3、我还想请读书最认真的小朋友参加读书比赛呢,愿意吗?

  这么多人想读呀,那这样吧,请你捧起书再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我选读得最认真的小朋友参加比赛。

  4、检查,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恩情。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

  师:一盏昏暗的油灯下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在操劳了一天后,捏着一根细细的缝衣针为儿子缝补衣裳,这一缝就缝到了——

  [出示]:“夜深了”读 ——  “夜深了”大概是晚上几点呢——还不够深——对了1、2点——   还可能是—— 请你来读——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你来读

  [出示]:“一针针一线线”读——从这个词你又体会到什么——你来读——再说、再读

  母亲缝进衣服里的仅仅是针、是线吗?(评点:多仔细呀  多认真呀)

  2、已经辛劳了一天的母亲就这样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呀、缝呀,她累吗?哪里会很累?

  [音乐响起]

  师:夜深了,母亲已经很累了,可是她揉了揉疲倦的双眼继续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接读)

  师:夜很深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母亲直起身子捶了捶又酸又疼的腰背继续在油灯下——(孩子啊,看到这一幕,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师:夜更深了,周围一片寂静,母亲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细密密的汗珠,她捋起衣袖轻轻地擦了擦,依然在油灯下——

  师:这一夜母亲几乎没有休息,就一直在油灯下——

  3、她一边缝着还一边想着——     指名说——母亲担心着,你来读——母亲忧虑着,你来读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郊儿母亲担心你呀,可又不能跟你说,男儿志在四方,母亲生怕你在外不安心呀!母亲只有把这份挂念一针针一线线缝里衣服里,希望你能体谅到母亲的一份真情呀!

  这真是(出示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齐读古诗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天不知不觉就亮了,母亲早早的起来送儿子上路了,这一路她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所以她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口的路旁。

  [出示图片](村口送别)

  2、同学们想一想:这一路母亲可能想说什么呢?

  [出示]:  郊儿,你可要                 !

  儿子就要离家远行了,此时此刻母亲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儿子说,可是,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出示句子]:“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师:母亲拉着孟郊的手不舍地说——

  师:母亲紧紧地拉着孟郊的手期盼地说——

  师:母亲紧紧地紧紧地拉着孟郊的手深情地说——

  就这一句话,饱含着母亲多少的关爱呀!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黄桥小学    点击数:159

  师:夜深了,说明了什么?

  生:时间已经很晚很晚了。

  生:说明时间很长。

  生:母亲很辛苦,已经很晚了,还在为我操劳。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

  师:是啊!夜深了,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对我爱。

  生: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生: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生:母亲的无怨无悔。

  生:我还能从母亲一边缝着一边想着,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强烈的爱。

  师:谁能读这一句?(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母亲疼爱孟郊的语气。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母亲的担忧。

  师:说得好。因为疼爱所担忧。母亲担忧什么呢?

  生: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回来。

  师:仅此而已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课文中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是啊,面对即将远行的儿子,母亲怎能不忧心忡忡、思绪万千,她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儿子出门在外安全吗?

  生:儿子生病了怎么办?有人照顾吗?

  生:儿子吃什么呢?会挨饿吗?

  生:儿子又睡在哪儿?睡得舒服吗?

  生:此次一别,还能再相见吗?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

  师:母亲千头万绪,数不尽对儿子的担忧,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母亲之所以有如此的担忧,使因为……?

  生:疼爱儿子。

  生:关爱儿子。

  生:牵挂儿子。

  师:是啊,母亲把这份浓浓的爱融入到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中。不知不觉天亮了,母亲依依不舍地将儿子送到村外,望着儿子说________  

  生: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师:此时,母亲应该怎样说?

  生:满怀深情地说。

  生:恋恋不舍地说。

  生:噙满泪水说。这是一种离别的泪、伤心的泪。

  生:千叮咛,万嘱咐地说。

  ……

  师:带着你的感悟,你的理解,自己读读这一句话。

  师: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一个劲儿地点头。望着母亲的白发,孟郊的眼眶湿润了,他的眼眶问什么会湿润呢?

  生:他想起了就要远离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生:他想起母亲一直为自己操劳,而自己却不能留在母亲身边侍奉她。

  生:他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真是恩重如山,永远也报答不了。

  ……

  师: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备受母亲关爱的孟郊,同样报答不了________

  生:母亲的恩情。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只有付出不计报答,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她融入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你能用具体的事说说母亲对你的爱吗?

  生:我生病时,是母亲守护在窗前。

  生:早晨,全家人还在熟睡时,是母亲悄悄起床为我准备好早餐。

  生:无论天气是阳光明媚,还是狂风暴雨,母亲总是一如既往送我上学。

  生:母亲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

  生:母亲睡觉前总是讲个故事给我听。

  ……

  师:看着这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母亲的爱还有很多很多,是啊,母亲的爱是说不完的。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我爱亲爱的妈妈。

  生:母亲的对我恩情,我永远也报答不了。

  生:我以后要懂事些,少让妈妈为我操心。

  生:妈妈,我爱您!

  ……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生(满怀深情地齐说):亲爱的妈妈,我爱您。

  [评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教者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在学生读中悟、悟后说中得到恰当的诠释。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联系生活,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倘佯于浓浓的母爱中,学生被深深震撼了,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教学过程中,教者借助“补”的手段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比如:母亲在缝补衣裳时还会想些什么?母亲在送别孟郊时还会说些什么?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想到了什么?……补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公开课教案《母亲的恩情》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6305126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