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元气怼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微信扫码分享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通用12篇)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学生奉献爱心、关人、 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懂得应该关心他人,尊老爱残。

  【教学准备】课件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1教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世界助残日)这一天,各地都要开展各种活动,弘扬爱心,更好地关心残疾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故事。(板书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齐读两遍

  二、解题

  1、盲婆婆:盲(máng),眼睛瞎了,看不见东西。请你闭上眼睛,做一分钟盲人,你有什么感受?

  2、理解蝈蝈:一种虫儿,绿色,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地方称它“叫哥哥”。

  3、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送的?为什么要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自渎要求)

  1)读第一遍,划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

  2)读第二遍,读通句子。

  3)读第三遍,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第一类词语

  绿色    邻居     唱歌     难忘     童年     田野    欢乐    往日

  指名读,领读,齐读

  2)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理解,哪些还不懂,一起来交流。

  相机理解:

  难忘:不容易忘掉。

  童年:儿童时代。

  邻居:住在离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往日:以前的日子,或从前。

  3)指朗读课文(学生自己要求读哪个自然段),其他人做小老师。

  交流  齐读

  4)出示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学生边看书边思考怎么填序号。

  (  )“我”的心意。

  (  )“我”的愿望。

  (  )“我”送蝈蝈。

  (  )“我”的信心。

  讨论,指名填序号(依次为2、3、1、4)

  小结:全诗共四小节,依次写了“我”送蝈蝈、“我”的心意、“我”的愿望、“我”的信心。

  5)全文

  四、指导写字

  “婆”字的下面一个“女”要写得扁些,一横要长,能托住上面的“波”。

  “邻”共7笔,左右结构,左边的“令”字的第二笔捺改为点。右边的第二笔是竖。这一笔写得长些,超过左边的“令”字的下部。注意区分“领”和“邻”的写法。

  五、作业

  1、描红

  2、扩词

  野(   )   (   )   (   )

  领(   )   (   )   (   )

  邻(   )   (   )   (   )

  第 2教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歌声会……歌声会……说句子。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他人尊老爱残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情境、趣味导入

  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词语宝宝,现在它们排着对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

  有一个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他带着蝈蝈来了。(课件出示)听课文录音,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可爱  绿色  会唱歌)

  2.你听——它在唱歌呢!(课件出示) 如果你有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你舍得送人吗?小男孩舍得吗?从哪看出来?自渎第一自然段。

  3交流出示:乐呵呵,喜滋滋

  谁能通过朗读让小朋友知道你已经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 (喜洋洋 美滋滋 笑嘻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男孩喜滋滋地给婆婆送蝈蝈时,会对婆婆说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自渎指名读 齐读)

  3.同学们,蝈蝈真会唱歌吗

  补充知识:蝈蝈并不是真的唱歌,而是雄蝈蝈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好听,就像唱歌一样。

  4.练习说话: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可以讲故事 捶背 散步  为婆婆干活)

  5.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这个小朋友说些什么?  

  小结:是啊!多好的孩子,多么有爱心的孩子,他想的多么周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出示图片)瞧,盲婆婆微笑的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 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2.蝈蝈的歌声使他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又见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谁愿意再来读读?

  再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4.同学们,那歌声还会带盲婆婆去什么地方呢?能照着书上的样子说说吗?(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歌声会_____________,歌声会_______________。)---比如:带您来到花园,闻闻花香;带您来到大街,看看热闹的人群;带您来到森林,看看可爱的动物。)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2.你读懂小朋友关心盲婆婆的心意了吗?先回想整个故事,想象“我”的美好形象。

  能通过朗读来体会吗?(指名读,比赛读)

  3.老师也读懂了,现在让我们变成那只会唱歌的蝈蝈,一起来读好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象,当盲婆婆听着歌声,回想着清澈的小溪、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会对那个小朋友说些什么?

  2、是啊!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有的品质。如果你的邻居是一位盲婆婆,你会怎么做?

  3.你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也是有爱心的孩子,让我们把这感情带进课文中,尽情朗读吧!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朗读得可真好,我们书读得好,字更要写得美。

  2(出示)“替”字,观察,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注意的?

  “替”字头上的两个“夫”的最后一笔不同,左边一个是点,右边一个是捺。

  3.以同样的方法教 “绿”。绿”字的右下方不要写成“水”。

  五、自选作业

  1、把这首叙事诗改编称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关心他人”的小故事,到班上来交流。

  【板书设计】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替我给您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回家闭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读、书写本课五个生字“婆、邻、领、您、绿”,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盲、滋”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1、板书:婆婆,读正音。“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婆婆是女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妈妈的妈、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  

  2、再写“盲”。“盲”这个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盲”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目表示眼睛,眼睛“亡”,也就是说眼睛看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人就称为“盲人”。  

  3、说体会。  

  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  

  出示盲婆婆图。看看盲婆婆今天心情怎样?(开心,露出了笑容.) 一直孤单寂寞的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练读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轻轻打开书,开始读吧。  

  2. 交流,检查。生字词。  

  邻居  绿色  替  您  领  童年 难忘  喜滋滋  

  (1)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阅读情况了,敢挑战吗?哪位小朋友先来读,其他人可要认真听哦。  

  (2)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吗?  

  (3)重点区分“邻和领”  

  这两个字字形很相似,但读音却有区别“邻”是前鼻音,而“领”是后鼻音。声母都是小棒“l”,跟老师读两遍。  

  (4)下面,小朋友就把读得不熟练的多读几遍,看谁记得牢,读得准。  

  老师可以以多种方式指导读正确。如: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  

  (5)读了这么多遍,应该知道每个词的意思了吧,再读词语。(重点读好“喜滋滋”。加上表情读这个词,一定会更棒。跟我读。)老师现在来考考你:“替”能不能换个别的词?(代)出示句子: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增加一张幻灯。  

  3. 读通课文。  

  (1)这么难的生字都读会了,(生字词都会读了)那课文也应该难不倒你们吧,(到四人小组里去读读吧,请小组长为组员打上星)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人读一个小节。(老师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认真倾听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出示排序题。  

  4、反馈学情。及时评价。  

  5、现在你有没有找到答案了,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三、学习生字:  

  ((2)指名四人分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  

  (3)读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一起来跟老师读读,注意把准诗的节奏。  

  指导写字:  

  婆:上下结构,两部分略扁,横画要长  

  绿:左窄右宽,又半部分不能写成“水”  

  领、邻:左半部分“令”的捺变成点)  

  作业设计:  

  a:会在田字格中书写,会默写这5个生字。  

  b: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3、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看到。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说话。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   ,看到。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过渡: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老师问几个问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1)是谁送盲婆婆蝈蝈呢?(出示小男孩图片)  

  (2)又是怎么送的呢?(出示喜滋滋)  

  (3)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蝈蝈真的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  

  相信读完诗歌后小朋友就会明白了。  

  完成目标一、二  

  (一)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1.ppt出示完整的图一  

  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2. 看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去读读这一自段。  

  3. 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ppt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5.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ppt出示第一小节。  

  (ppt点:“乐呵呵”“喜滋滋”)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ppt出示:笑眯眯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乐呵呵)  

  6.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二)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小朋友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  

  请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1.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一个“您”,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  

  3.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4.他会做许多事来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第3小节  

  1.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读。2.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总结: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就仿佛来到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清清的溪水在流淌……  

  4.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还会来到哪些地方呢?想一想,能试着填填吗?  

  ( ppt出示:歌声会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歌声会   ,听到。)  

  6.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第4小节。  

  1.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有六个点,(ppt点:省略号变黄)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3.这“咯咯”是什么呢?盛满的是我对婆婆的关心。  

  4.师范读。  

  全文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只要我们奉献出一点爱,快乐的人将会更多,世界将更加美好。  

  指导写字: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难:右边四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作业设计:  

  a.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项  

  b.用“歌声会   ,。歌声会   ,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3

  【教材分析】

  二年级上册第五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3.检查交流。4.小结。

  三、教学生字。

  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

  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用“绿”组词并说话。                 

  2、教学“邻居”。              

  3、巩固练习。

  (1)读生字。(2)读词语。

  四、练读课文。

  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

  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

  五、写字指导。

  1.分析字形。2.范写。3.学生描红。4.评价交流。

  六、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铺垫:

  1、听写生字。评议易出错的,提出希望。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具体分析学习课文。

  1、读课文第一、二节

  图1:图上画了什么?指导学生有序的看图说话。

  a从课文找出相关的章节来读一读,先自己读,指名读,体会该用什么语气读,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体会词语:喜滋滋、乐呵呵

  b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学生回答。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2、学习第三节

  出示插图二:

  a学生看图描述,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

  (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b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c学生发言,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d小结:

  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

  出示文中句子: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品读感悟。

  e练习说话

  师:小朋友,你知道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说说吗?

  f小结

  听了小朋友说的,老师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复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声带给她的欢乐生活。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第三小节,把对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读出来。

  3、品读第四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象这个故事的情节,该怎么读好?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三、总结全文,学生谈收获。

  四、作业:

  1、课下做一件关心老人的好事。

  2、编故事。根据课文编故事。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4

  【教材简解】 

  第一节:“乐呵呵地捉回”——喜欢之心;“喜滋滋地送给”——自愿之情。第二节:“会唱歌的蝈蝈”——一丝骄傲;“替我给您唱歌”——一片心意第三节:“看到”、“想起”——抓住生活中的矛盾,凸显愿望的深切。第四节:反复强调“我”的信心,体现浓浓的人情味,意蕴深长。 【目标预设】1.在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中,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喜欢上这首押韵上口、语言优美的儿童叙事诗。2.借助课文的插图,感悟课文中富含意蕴的词句意思,初步获得情感体验,向往关爱他人的美好境界。3.会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结合课文语境理解意思,积累词语,会写生字“邻”和“领”。【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中感受课文的优美,阅读的乐趣。2.难点:理解第三节语句中“我”的愿望,感悟“我”关爱“盲婆婆”的美好情感。 【设计理念】1.创设丰富的阅读体验,尊重和分享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2.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思辨和积累。 【设计思路】1.抓纲挈领:钱梦龙老师曾说:要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本课设计“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为主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朗读、感悟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或手段。2.面里寻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之处才给说一说。本课在第三节中,设计“盲婆婆怎么可以看到呢?”这个思辨性问题,设计“婆婆还会看到什么?还会想到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个想象性问题,让学生解读出“我”的许多美好愿望,体会到“我”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3.展翅飞翔:本课的文体和语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特别是在结尾“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之处的空白点,此处设计“省略号里省略了什么内容?” 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化的解读,在思想的王国里自由飞翔,感受诗歌“物境”、“情境”、“意境”之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个性化”朗读1.出示课题个别读题。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你觉得课文的题目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3.教师根据学生重音的落脚点不同,指导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盲婆婆”(强调送给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齐读词语“盲婆婆”,并师生板书生字“婆”。)“蝈蝈”(强调送的是什么,齐读词语“蝈蝈”。)“送给”(强调“我”对别人的关爱和帮助,齐读词语“送给”。)4.小结:读每篇课文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哪怕是一个短短的课题,你的理解和朗读也是不一样的。【设计意图】从读出每个人心中的课题开始,尊重学生阅读感受的独特性,培养语感。 二、课文:“主题性”阅读第一节:“关键词”阅读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出示)“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1.个别读第一句,并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朗读并副板书新词“绿”。2.看图片(课件或草编物件),看,绿得那么漂亮(让人眼前一亮、让人特别舒服、仿佛充满了生命力……)在教师不同的评价和导语中,不同的学生个别朗读。3.这么漂亮的蝈蝈,我喜欢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个别回答并朗读。(出示)“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板书:喜滋滋 乐呵呵 )4.谁能读出“我”对蝈蝈的喜欢?不同的学生个别朗读,结合朗读并副板书新字“邻”、“居”。5.你觉得这一自然段可以怎样来读?个别回答并朗读6.齐读。最好能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对蝈蝈的喜欢和自己快乐的心情。第二节:“感悟性”阅读这还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出示)“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1.个别读第一句,并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朗读并板书2.听叫声(课件音频)。听,叫得多么响亮(多么清脆悦耳、像唱歌一样动听、叫得让人心花怒放……)在教师不同的评价和导语中,不同的学生个别朗读。3.连用了两个“婆婆”,你想怎么读?(读出“我”的急切、我的高兴、我要急着告诉婆婆……)学生不同的回答,结合指导个性化的感情朗读。4.对呀,我要赶快告诉婆婆,我上学去了,有蝈蝈陪着婆婆,唱歌给婆婆听。谁来读?(出示)“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学生个别朗读。5.你觉得这一自然段可以怎样来读?个别回答并朗读。结合朗读并副板书新字“替”、“您”。6.齐读。最好能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自己兴奋、快乐的心情。第三节:“思辨性”阅读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1.个别读。结合朗读并副板书新字“领”、“童”、“难”。2.自由读。自己轻声读两遍,看有没有什么疑问?(“盲婆婆怎么可以看到呢?”)3.尊重学生个别交流的阅读体会,并结合各自的交流个别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结合板书。预设如下:(1)不是用眼睛“看到”,而是指用心感到;(2)不是指现在能看到,可能盲婆婆年轻的时候,眼睛是能看到的。(3)心里的快乐让婆婆像真的看到一样快乐……(板书:看到 想到 ) 4.小组内交流。想一想,婆婆还会看到什么?还会想到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5.小组代表交流,并结合指导小组朗读。6.齐读。盲婆婆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盲婆婆的笑声就是我的笑声,老师要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听到大家心里的笑声。第四节:“多元化”阅读(出示)“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1.个别读。为什么重复写“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2. 尊重学生多元化的解读,并结合各自的交流个别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多元解读预设:把快乐告诉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告诉婆婆蝈蝈的歌声会陪伴她;自己给婆婆带来了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心理感到快乐与自豪;很好的连接了上面和下面的句子;……3.“咯咯,咯咯,咯咯……”可能是盲婆婆的笑声,她笑什么?4. “咯咯,咯咯,咯咯……”还可能是……?并追问内容。(“我”的笑声;蝈蝈的叫声)(板书:乐人乐己 )5.齐读。呀,多美的笑声,多快乐的笑声,他们笑了,我们也笑了。6.回扣课题:我仅仅是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吗?(关心、快乐、回忆、美好的回忆……)齐读课文。让我们把这种美好、关心、快乐种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设计意图】基于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通过开放性、多元化的话题分享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同时回扣课题,从终点回到起点,并有所开拓深化,关顾到了文本的整体性。三、生字:“相关性”学习1.朗读黑板上副板书的本课9个“四会”生字。婆 绿  邻  居 替 您 领 童 难2.找一找两个字形比较相似的生字,寻找异同点。 生字 读音 字形 组词 邻 前鼻音、第二声:lín 左同,右为“阝” 邻居、相邻 领 后鼻音、第三声:lǐng 左同,右为“页” 带领、领导 3.指导书写。教师“田字格”内范写——学生描红、仿影、书写。【设计意图】强调“正相关”,运用“正迁移”,突破二年级识字的难关:正确区别易混淆的字形在字义上的不同,从而学会正确地使用。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5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教学“盲、婆”。

  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

  4、小结。

  三、看图想像。

  1、这里有两幅图,请大家仔细看看,然后说说画的是什么内容?

  (图上有什么人?手上拿着什么?表情怎样?他们在做什么?)

  2、谁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2)这位“红领巾”在送蝈蝈时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3)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想像表演“红领巾”送蝈蝈时“乐呵呵”、“喜滋滋”的情境。

  (4)小结:“红领巾”的做法正好给盲婆婆解闷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像。

  2、学习第二节。

  (1)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指名读。

  (2)“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是什么意思?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看来,他经常去看盲婆婆,跟她聊天,给她唱歌。)

  (4)用朗读把对盲婆婆的爱表现出来。

  3、学习第三节。

  (1)轻声读一读。

  (2)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了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仿佛真的来到广阔的田野,看到清清的溪水在流淌……)

  (5)齐读。

  4、学习第四节。

  (1)蝈蝈是怎么唱歌的?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2)蝈蝈的歌声就代表了什么?(我的关心爱护)

  (3)全体有感情地背诵这一节。

  五、齐读全文。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歌声会领你走 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

  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 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 

  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板书设计 :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7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4.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1.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 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 朗读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 放录音欣赏。

  2. 指着板书引背。

  3. 各人轻声背诵。

  4. 分组交换背。

  5.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 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您(  )  郊(  )

  3. 扩词训练。

  野(  )(  )(  )  喜(  )(  )(  )

  居(  )(  )( ) 忘( )( )( )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8

  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产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愿望。(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听说训练 二、复习检查 学习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小节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 2、说说下列字的笔顺:邻、婆、替 看图 小结图意:图上一位戴红领巾的男孩提着一个笼子,笼子里有一只碧绿的蝈蝈,他喜滋滋地要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盲婆婆直得合不拢嘴,连声称赞这个男孩。为了说明方便,我们就把这个男孩称做“红领巾”好吗? 第一小节: 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的神情怎样? 他送给盲婆婆时心里怎样?他为什么要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过渡:这位红领巾送给盲婆婆时会说些什么?请读下面小节里的话。   “ 我”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呢 想象:平时“我”是怎样给盲婆婆唱歌,为她消除寂寞的? 学习第一句 引:“歌声”指什么?盲婆婆知道蝈蝈是生长在田野里的吗?听到蝈蝈声她会想到什么?师导读:歌声会……又会看到什么呢? 学习第二句 引:为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出示挂图 指名读,指导朗读 学生听老师说后开火车说话。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齐读生字、词语 学生看图讨论 图上画了哪两个人? 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盲婆婆神情怎样? (2)指名读 (3) 交流 a.乐.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绿色蝈蝈。 b喜滋滋(因为他关心邻居盲婆婆) c.盲婆婆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需要大家帮助,盲婆婆会觉得无聊,需要人家给她解闷。 齐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 (1)    想象交流。 (2)    齐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1)    学生想象练说 领您走进田野 (2)    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童年的生活。 小孩子总是喜欢听蝈蝈的叫声的,盲婆婆小时候也应该是这样。 (3)    指名说说图意 背诵第四小节。 学会听说一句话,复习生字、词词。 观察图画,了解图意,知道“红领巾”的意思。 理解课文,学会关心别人,感受到盲婆婆的快乐。 让学生在读中了解到蝈蝈不但外观美,叫声也很好听。 观察插图,想象说话。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9

  一、教学目标 :

  1、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二、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诗歌要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诗歌本身含蓄,精炼,情感丰富。所以要重视整体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并要能外化为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让学生在观看插图,听了范读后再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从而达到体会感情,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导入:小朋友,闭上眼睛一分钟,做一回盲人。说说你的感觉。那一位盲人老婆婆平时生活会是怎样的?是啊,这样的老人最怕的其实是孤独寂寞了。如果你是住在她隔壁的孩子,你平时会为她做些什么呢?

  二、 连接语:你瞧!有人给盲婆婆送什么来了?

  三、 看动画听配乐朗读

  四、 连接:知道谁给盲婆婆送什么来了?说一句完整的话。并板书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啊,多么神奇可爱的蝈蝈啊!(出示蝈蝈图)当小朋友捉到它时,会怎样想?心情怎样?读读第一小节。从哪儿看出心情愉快?学生个别读,学生自己评。注意读好乐呵呵,喜滋滋等词。

  五、 如果是你,会怎样地拎来给盲婆婆?小朋友拎着蝈蝈高兴地来到盲婆婆面前时说了些什么?出示第二小节。自由地读,个别读。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捉蝈蝈的原因了吗?你们能想象出他平时是怎样陪盲婆婆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六、 连接语:蝈蝈欢快地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出示投影)师配乐范读第三小节。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读读?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一想婆婆在蝈蝈声中好像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想象说话)听着听着,婆婆好像置身于旷野之中,见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田野,听到了小溪丁冬的流淌声,想起了童年的欢乐,她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好吗?

  七、 自由读,个别读。给学生配乐读。

  八、 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吧,让我们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吧?齐读最后一小节。尤其读好:咯咯,咯咯,咯咯。。。

  九、 整合全文,:读到这里,大家想不想见见这位小朋友?他在哪儿?他或许就是你,就是他!我们来演演他好不好?讨论演好这个小朋友的诀窍即:认真读全文,背下小朋友说的话,加上一定的动作。师生互演,同桌互动。

  十、 老师小结:我这个盲婆婆这时该说些什么呢?小朋友帮我想想啊?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是啊,但愿你们今后都能关心老人,给残疾人以爱心和帮助。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三、教学准备

  蝈蝈的图片、大自然中的风景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中的“婆、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体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1.小朋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吗?我邀请一个小朋友来做这个游戏,其他小朋友看仔细。

  (请一个小朋友来到门口,蒙上眼睛,走回自己的位置)

  2.老师要来采访采访你了:刚才你走回座位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有什么感受?

  3.小朋友,有这样一位盲婆婆她整天生活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多么痛苦,多么寂寞啊!你觉得盲婆婆最需要什么?

  4.盲婆婆最需要的是一双“眼睛”,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有这样小朋友,他成了盲婆婆的“眼睛”。(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指导认识“盲”、“婆”,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把课文好好读一读。把书打开,自己读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读词语: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乐呵呵

  童年   往日   难忘   欢乐   喜滋滋

  歌声   流淌   清波   咯咯  

  3.字音都读准了,课文是不是也会读了呢?自己再读读,读流利。

  4.分段指读,评价。

  (三)精读体悟

  学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的蝈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老师今天就把这只蝈蝈带来了,你看(出示蝈蝈图)

  2.这样的蝈蝈你们喜欢吗?如果它是你的,你有什么感觉呢?

  读读第一段,找出表示高兴的词。(乐呵呵  喜滋滋)

  3.指导朗读。(高兴地、注意停顿)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5.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你觉得他是个这样的人?

  6.一起再来开心地读一读,齐读。

  学第二自然段

  1.小男孩送蝈蝈时会对盲婆婆说些什么呢?老师来做做盲婆婆,你们对着我说一说。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说的?读读第二段。

  3.指导朗读。(用说话的语气)

  学第三自然段

  1.蝈蝈欢快的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可以为盲婆婆带去什么呢?小朋友闭上眼睛听。

  2.教师配乐范读。

  3.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盲婆婆看到的、想到的跟你们是一样的,这时婆婆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开心、幸福)

  5.指导朗读(开心、美)

  6.这么美的句子,要是能记住它就好了。试着背背好吗?

  7.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背背。(配乐)

  学第四自然段

  1.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把更多的快乐带给盲婆婆,引读第四段。

  2.蝈蝈的歌声越唱越好听,范读“咯咯,咯咯,咯咯……”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小朋友,这首诗歌写得多美呀!让我们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2.今后,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哥哥学习,多关心老人,给残疾人更多爱心和帮助。

  (五)教学生字“您”“婆”

  1.出示,齐读。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3.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范写

  4.书空,你能给它找些朋友吗?

  5.描红,并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 练习。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篇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心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全诗共4小节。一小节讲“我高兴的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二、三小节讲述了“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的时候让它替“我”给婆婆唱歌,充分展示儿童的美好心灵。第四小节讲蝈蝈的清脆动听,余音“咯咯”,寓有深意。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明快,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知道尊敬老人帮助残疾人。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朗读磁带、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每年的5月19日是什么日子吗?(全国助残日)这一天,各地要开展各种活动,弘扬爱心,更好的关心残疾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小朋友关心失明老人的事。

  齐读课题

  二、解题

  盲婆婆:是位瞎了眼睛的老年妇女。蝈蝈是一种绿色的虫儿,能发出清脆的叫声。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2、自读课文自己找答案。

  三、自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 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 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长带领学习生字,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 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 指明认读生字,组词,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这个字。

  (3) 分析字形。

  四、学生对生字进行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2、指明读

  3、3、读词语(利用多媒体出示依次词语,生认读)

  二、 感受盲人的生活

  1、请学生两次拿橡皮。第一次睁着眼睛,第二次闭上眼睛。

  2、谈自己两次拿橡皮有什么不同,有和感受。

  师:是呀,如果眼睛看不到了,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不方便。那你想到过那些盲人吗?他们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的生活因黑暗变得孤独寂寞,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关于盲婆婆的诗歌。

  三、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四、 精读训练

  (一)多媒体展示蝈蝈,请学生观察。

  师:小朋友都说蝈蝈可爱,课文里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它,可他却把蝈蝈送给了盲婆婆,那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请你读读第一小节。

  1、指导读第一段。

  2、通过乐呵呵、喜滋滋读出喜悦的心情

  3、小朋友把蝈蝈送给了婆婆为什么还那么高兴?(说明他很有爱心)

  4、指名读---评价-----再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小节

  1、师:小朋友送蝈蝈给婆婆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读这一段(多媒体出示次段)

  2、蝈蝈会唱歌吗?为什么说它会唱歌?(因为叫声好听,像唱歌)

  3、“替”什么意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小朋友常去看婆婆给她唱歌聊天,帮她消除寂寞)

  4、谁来做这个有爱心的孩子读读这一段?指导读此段。

  (三)指导学习第四小节

  1、“瞧,婆婆手捧蝈蝈听的多入神啊,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读出婆婆欢乐的心情

  3、歌声除了把婆婆带到田野还会把她带到那里呢?(多媒体出示四幅图)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话,(学生也可自由发挥想象来说,图只是给学生一些提示)

  (四)学习第四小节

  “你们说的真棒,看来这只蝈蝈可真不简单,给婆婆带来这么多换了,咱门再听听他又说什么了?”

  1、指明读这一小节

  2、指导读好最后一行的3个“咯咯”,要由重到轻,读出余音未尽的样子,好像要把这个故事记在心中。

  五、各种方式练读

  1、请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片,请学生为动画片配音

  3、配乐朗诵

  五、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邻居或者你遇到残疾人你会怎么做?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87751268541.html